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_双重计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_双重计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_双重计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_双重计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

双重计量

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

(厦门大学会计系 361005)

【摘要】本文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三点:首先,在财务会计中,双重计量是必然的选择;其次,本文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I A S B制定的I FRS9发现了双重计量模式,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改进的曙光。

【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一、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如果把会计视为一个既服务于市场又服务于企业的工具,那么,每当市场经济发生变革,立足企业并面向市场的财务会计都会进行相应的变革,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例如,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总统实施政府不干预政策,使得市场经济自由化走到了极端。企业“自主管理”使会计变得无序,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充满了欺诈。以致当时美国火柴大王克鲁吉把这种财务欺诈说成是“保密”,并吹嘘其成功的秘诀竟是“保密(secrecy),更保密(more secrecy)和进一步保密(and even more secrecy)”①,当时美国曾出现虚假的经济繁荣和审计无用,结果导致了1929-1933年的空前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大萧条表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由于不受任何干预,上市公司为欺骗投资人而制造假帐和提供虚假报表是非常普遍的。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才挽救了这场危机。为了重建资本市场,美国先后颁布了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并组建了监管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基于资本市场的监管需要(其目的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上市公司必须向市场传递真实而公允财务信息。在SEC的支持下,产生了对财务报表进行约束的机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公认会计原则(G AAP)”,使企业向市场参与者传递的财务信息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并予以规范化。有鉴于大危机前,企业对会计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为了保证投资人能获得可靠又相关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且要求计量应建立在“可稽核的、客观的证据”(veritable,objective Evidence)的基础之上成为最佳的选择②。凡是要进行一场改革,总要制造舆论。而舆论对改革的支持,往往对顺利实施改革起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推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G AAP也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推行按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改革,就十分需要理论的支持。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于1940年合写了经典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 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在这两个问题上就给予了很大的理论支持。什么是“成本”(cost)?两位作者写道:“成本是会计中基础性数据,……实际上是‘价格积数’(p rice-aggregate),因此,它同样可运用于已取得的资产。”由于价格积数是基于交易双方的共同判断,所以“独立的交易双

①②参阅:G.J.Previts&B. D.Merino.A H ist ory of Accounting in America.1979.p.234

参见W. A.Pat on&L. A.L ittlet on.1940.1997.An i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Ⅱconcep ts

方在自利驱动下同时采取行动的结果,才能证实成本数字是双方共同接受的‘价值’”。可以说,“由独立双方在不受限制的谈判中所达成的(购入资产)的成本价格,通常是对现金价值的公允表述”(Pat on&L ittlet on,1940/1970)。两位作者在书中明确指出“已入账的货币可以持续反映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这一假定被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广为接受。……换言之,会计假定了一个稳定的计量单位。该书在强调历史成本为会计主要(或稳定)计量属性的同时,又反复强调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在可稽核的具有客观证据的基础上。他们认为,会计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就因为“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处理的是客观确定的事实”。这样,历史成本用作财务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不仅为会计与审计实务界所普遍接受,而且得到会计与审计理论界的高度支持。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问世前三年,著名的审计学家蒙哥马利(Robert H.Montgomery)在193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 I A,即现在A I CP A)的《主席报告》(Report of the President)中就强调审计师的责任是努力探求和说明企业的真相(This urge t o find and tell the truth)③。

世界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在20世纪20年代,如上所述,美国的市场经济的极端放任(极端自由化),导致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虚假,它损害了无数投资人的利益,导致了经济的萧条和资本市场的崩溃,使美国政府从此觉醒。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改革派,断然采取了一系列扑灭这场经济灾难的“新政”。其措施之一,是在严格监管的条件下重建美国的资本市场,坚决抛弃柯立芝对市场的不干预政策,逐步形成有管制(即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弄虚作假的公司会计也通过G AAP和独立的审计加以约束和梳理。其目的就是引导上市公司必须向市场传递真实而公允的信息,即向市场参与者提供透明的信息,坚决杜绝过去以所谓在“保密”的幌子下散布欺骗投资人的虚假信息,从而误导投资人的那种破坏市场公平公正的行为。会计和审计界之所以选择以历史成本为主要的计量属性,其根本原因就是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客观,其数据可以稽核!

由此可见,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被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所取代后,历史成本之所以成为财务会计与报表的主要计量属性,是真实的财务会计取代过去弄虚作假会计的必然选择。对财务报表要求“真实和公允”是旨在保证投资人在投资决策时有可靠的信息支持,从而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④它也是二十年代美国企业会计基于自由放任而使会计虚假泛滥,为经济大萧条推波助澜得到的深刻教训。这一教训,貌似趋向保守,但却把会计信息引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坚持反映企业经济真实,坚持在编制会计报告中恪守诚信。怎样才能反映真实和恪守诚信?当时的会计理论家指出,只有以已确定的,即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它必须也一般具有可稽核的客观的交易证据),按照交易双方共同协商的成交价格(一般应为交易完成的市场价格)来计量并确认资产、负债和其他会计要素,才能做到这一点。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但已经是事实,过去的事实应不易篡改。历史成本代表过去的市场价格,但它是由交易双方基于各自的利益所共同商定的,所以不代表交易任何一方的主观利益和期望,这就排除了主观估计的可能(至少主观估计———如折旧和坏账备抵是典型的需要估计的会计事项———降到最低限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自从历史成本成为财务会计的主要(当然不是唯一)的计量属性以来,历经1938年至1979年约四十多年,伴随并服务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到繁荣,对经济发展一直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历史成本计量有可能导致企业虚假的账面利润,因而受到各方的批评与指责。当时,历史成本在财务报表中的计量地位,确实岌岌可危!但美国FAS B却巧妙地把财务报表发展为财务报告,用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消除了历史成本的困境,使历史成本的地位化险为夷。此后,它继续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可信赖的信息保证,至今又三十年。在历史成本成为财务会计特别是财务报表的主要计量属性的过程中,除通货膨胀受到较多的指责外,在其他时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经常批评它的缺点。对强调决策有用性的一些人看来,历史信息似乎是无用的信息,能够预测未来的信息才是对决策有用的信息。面向过去,确实是历史信息的特点和局限性,但这一特点和局限性并不意味着历史信息对决策无用,至少,正如FAS B在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

③④见Robert H.Montgomery.1937.Report of the President.A I A.Year Book,400

2001年朱镕基同志提出“不做假帐”的要求,目的同样是为了稳定我国资本市场。

的,历史信息具有反馈和预测功能⑤。会计选择是无所不在的,采用何种计量属性是最重要的一种会计选择,这一选择关系到财务会计所生成的信息是否符合财务报告的目标(评估经理层的受托责任和对投资信贷决策的有用性)和是否体现最基本的信息质量特征(如实反映和相关性)。财务会计选择历史成本为其主要计量属性是财务会计形成发展近80年来的历史选择。没有一种计量属性是完美无缺的,因而没有一种计量属性能够完美地计量一切要素。但相比较而言,历史成本(含历史收入)作为反映一个企业实际的资本耗费,资本的流动和通过现金收回增值的资本,其是最能如实地描绘该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业绩的财务轨迹,从而传递的是真实而公允的信息。尽管历史信息不能向使用者提供无根据的预期数据,但能有根据地告诉使用者有关企业重要的已发生的财务事实。历史成本计量的这一优点,是其他计量属性难以取代的。历史成本之所以能长久立足于财务会计计量领域而不至像过去的“现行成本”(current cost)仅在物价变动时期昙花一现,必有其存在的深刻原因。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由于它能如实反映一家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败的历史,基本上体现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真实而公允的要求,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一般不会对这种计量属性提供的信息产生信任危机(除非企业违反了会计的诚信职业道德,篡改真实的数据,编造虚假的信息,有意欺诈报表的使用者)。

我们这样来评估历史成本计量,不是美化这一计量属性而似乎无视方兴未艾的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的存在。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反映的主要是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并在账面上一直保持金额不变(即一般不进行后续调整)。这既显示它的优点,也暴露它的缺点。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财务会计不能无视市场的变动而陷入僵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少有两个方面使得历史成本穷于应付:一是不少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更希望求助于预测信息,而对历史信息不感兴趣。尽管真实的信息对所有决策者都有用,而相关的信息未必有助于每个决策者,但相关而并不可靠的信息仍然受某些决策者所偏爱。二是金融创新引起企业投资结构与融资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企业的投资,尤其是金融企业的投资是买入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或者通过发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在金融工具交易发生时,交易成本很小甚至初始成本为零,但其价值则随金融基础变量而变动,未来净结算时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表现为现金净流入),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表现为现金净流出)。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就是价值波动很大,跟踪反映其价值变化即反映其价值的不确定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要求,也是现代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显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此无能为力。

正是市场经济呈现的两种变化,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问世,既增加了市场竞争的风险,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市场经济随着金融创新而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于是应运而生。从公允价值最早应用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见美国F AS B1991年12月颁布的F AS107“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逐渐引进到表内确认和计量(见美国F AS B1993年5月颁布的F AS115“特定债权和权益证券的会计处理”和1998年6月颁布的F AS133“衍生工具与套期保值活动会计”)。在金融创新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财务会计所采纳,也是历史或时代的选择。会计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最相关的属性,也是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是当金融危机来临之后,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凡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都会因市场繁荣或衰退而升值或贬值;由于持有金融工具投资,特别是持有衍生工具投资比重较大的金融行业,遵循美国F AS157和其他有关准则的要求,凡按公允价值计量其“在交易中”和“可供销售”的两类证券投资,其价值大幅度地缩水。许多金融机构被迫承认“经营失败”,比如,世界知名的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在2008年倒闭,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的震撼最大。于是美国金融界为此带头发难,攻击“公允价值会计”即“调到市价的会计”(Mark-t o-market Accounting)对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负有责任。F AS B和SEC则多方替F AS157辩护。这场争论显然尚未结束。

我们同意美国SEC的观点,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并在报表中反映,是一种透明的,即反映持有金融资产的当时的市价(脱手价格)信息,并无弄虚作假,最多在缺乏活跃市场公开报价时采用了三级估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仍力求逼近市价,反映了当前的经济真实,它决不是也不可能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银

⑤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写道:“编写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反映已发生的业务和事项的财务结果。……信息主要是事后的,但它的使用者可借以预测未来,或用以证实或否定以前的预见。”

行错误的信贷决策;不严格的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中止F AS157等于转移目标,嫁祸于公允价值会计。当然,公允价值会计也需要加以改进。

二、正确理解双重计量属性的特点

金融创新原本为了风险控制,但其发展,却同时演变为金融投机。这可能是在利益驱动下,人们为了追求高利润(高报酬)而敢于冒高风险的结果。只要以竞争为特点的市场经济存在,产生高风险与高报酬的不同投资与融资方式的土壤就会存在。即使金融危机结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金融创新也不可能消失,它将会在更健全的控制与监管下发展。

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然是大势所趋。就是说,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的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仍然需要按历史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有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需要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在财务报告中同时并存两类信息,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相反,还能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在让我们较详细地分析一下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

(一)历史成本计量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成本信息(或简称历史信息)的特点

历史成本计量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依据,计量的形成是交易双方认可的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在达成价格协议时,双方从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考虑到市场条件,未来价格的可能变化,通过反复协商最终形成双方皆可接受的互利双赢的价格);

第二,交易按这种价格完成后有一系列可以事后稽核的客观证据;

第三,这种过去的市场(交换)价格一旦据以进行交换,按这种价格取得资产的一方,就依此价格为资产的购置成本,除非使用、出售和转移,其成本长期保持不变,因而被称为历史成本;

第四,由于资产的历史成本不再同市场挂钩,因而无须在持有期间,每逢报告日要进行“新起点计量”(Fresh-start measure ment),但若资产的成本已明显地高于当前的市价,可以进行减值测试。

(二)公允价值计量及其所产生的公允价值信息的特点

第一,以若干假定为基础,并允许估计。理解公允价值的定义就不像历史成本那么简单。如果从字面来理解,公允价值应是中立的、无偏向的市场价格。按F AS 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不公允(unfair)”等于“不中立(non-neutral)”(见F AS B Concep ts NO.7,par.101),或者说,由于无偏见的价格必须由“市场最后裁定”(参见F AS B Concep ts NO.7,par.36“市场才是资产价值或负债值的最后裁决人”),或者说,公允价值应该是当前的市场价格,包括当前购入或入账价格(current entry p rice)或当前脱手价格(current exit p rice)。但是F AS B和I A S B在他们的F AS157和公允价值计量的ED中都明确公允价值是当前的脱手价格,并给予特定的定义“公允价值指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某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按照上述定义,公允价值基本上是当前的市场脱手价格。不过两个准则制定机构都对公允价值提出若干假定。例如:

假定1:市场参与者即买卖双方都是自愿,且不是关联方,双方均有能力也有意图长期持有所欲出售的资产或所欲转移的负债,以便耐心等待在主市场即最有利的市场上脱手,对出售资产来说,期望收到的价格最大化;对转移的负债来说,则期望支付的价格最小化。因此,双方都不会被迫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即不是指在恐慌的心理下(如因破产清偿而廉价)抛售资产,也不是在不公正价格下被迫转移负债。

假定2:定义中所说的脱手价格都是建立于预期交易(hypothetical transacti on)而不是现实交易(actual transac2 ti on)之上。所以讲出售资产时是用所能收到的价格来表述而不是指已收到的价格;讲转移负债时是用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示而不是指已支付的价格。

这个假定使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形成第一个明显的差异:前者以已发生的实际交易为对象,而后者以预期的而不是已发生的虚拟交易为对象。

假定3:定义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F AS157和I A S B的E D都提出三级估计:

一级估计为:可观察的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标价,如交易所的开盘价、收盘价和中间价,拍卖市场的出标价和投标价等,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标价应属于真正的公允价值。

二级估计为:所观察的活跃市场中的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标价,当然,应用时需进行必要的风险调整。如调整合理,仍可视为公允价值。

三级估计为:由企业按不可观察的、自行输入的变量如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进行估计的价格。这是在缺乏市场公开报价的条件下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

上述三级估计,可以认为,第一和第二级估计为具有活跃市场、可观察的、有公开报价的那些金融工具的当前脱手价格;而三级估计一般指没有公开报价,只能由主体按不可观察的自主变量来估计。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应当最大限度地使用一、二级估计。只有市场已不正常,如在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市场不活跃和交易无序,才不能不采用三级估计。所以,FAS B曾发表几个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SPS)如F AS-3、4等指南,指导主体运用三级估计,使之尽可能减少主观性。

第二,公允价值入账后并非一成不变。每当报告期,它必须按当时的脱手价格重新计量并确认由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除以预期交易为对象,允许按企业估计价格计量外,还需要在报告日进行后续计量并反映前后计量的差异———公允价值变动———或直接计入“损益”或允许计入“其他全面收益”(而最终还是影响企业的净资产),即确认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这又表现为公允价值计量不同于历史成本计量的重要特点。

对比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计量的特点之后,可以看到:一个是过去的,但却是比较真实可靠的(指历史成本信息);一个是预期的,但却是当前的市值信息。这两种计量属性都有不同的合适对象⑥,因而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价值。

三、今后的展望

当今,全球经济已开始复苏。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2009年的G DP增长达到817%,率先并带领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考验后的迅速崛起备受世界的关注。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达到高潮时(2008年)曾遭到全球金融界的责难。SEC和I A S B都坚决抵制对公允价值无根据的指责,反对中止F AS157(2009年5月I A S B还发布与F AS157趋同的ED),但承认公允价值会计必须改进。

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前景究竟如何?I A S B和F AS B如何改进?非常明显,正如本文以上所述,只要金融创新存在,公允价值会计就不会消失。今后的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双重计量并存仍将是一个长期并持续发展的态势。

公允价值计量与确认的主要领域,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金融工具(含衍生工具)与套期活动。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等方面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公允价值会计或双重计量(改进公允价值与历史(摊余)成本并用)模式的动向。

金融工具和套期活动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业务,而运用双重计量,会使金融工具会计更为复杂,难以理解。如果需要改进,那就要先从简化金融工具准则入手,逐步形成全球一致的、以原则为导向的、更简化、更有可比性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尽管在现象上,似乎只是改进金融工具会计,而实质上是为全面改进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行的财务会计提供一个新的典范。

我们高兴地看到:双重计量与确认模式的改进,已经在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出现令人鼓舞的曙光。I A S B率先进行上述改进的第一步,其标志是2009年11月由I A S B发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 FRS9)。

⑥例如各种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可能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好,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则只能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I FRS9在最为关键的两个问题上进行了简化与改进,即分类与计量。过去的金融工具(如I A S39)将金融工具分为四类,I FRS9则简化为两类;过去的计量属性对为什么有的类别采用摊余成本而有些类别应采用公允价值并不明确,而现在,则进一步加以明确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I FRS9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简化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等三个方面:

(一)根据“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营业模式”(The entity’s business model f or managing the financial assets)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The contractual cash fl 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asset)进行分类(指明了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第1类:主体经营模式的目标为持有金融资产旨在收取“合同现金流量”(collect contractual cash fl ows)。那么,这一类金融资产应按“摊余成本”计量,其条件是:金融资产在合同规定日期产生现金流量,其金额应为本金加未到期的利息。

第2类:主体经营模式的目标为持有金融资产旨在合同前出售该资产可获得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则这一类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虽然有第1类的规定,但主体仍具有在初始确认时,将第1类资产指定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选择权。即尽管满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特征,主体仍可改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以减少计量基础的不一致。

第二,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并且金融资产的变动⑦计入损益帐户,应加计“交易成本”(transacti on cost)。

第三,按摊余成本或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subsequently measured)⑧。

由此可见,I FRS9在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上都采用两分法;按两种经营目标模式分类;按摊余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属性计量。它对比I A S39(也包括F AS133)和有关规定是明显的简化了,并提高了对金融工具会计按双重计量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它又规定了重分类的条件(主要是主体改变了经营目标模式),增加了灵活性。

在财务会计中,双重计量模式之所以将持续运用,首先是因为主体持有资产具有不同的特点与用途,同时应考虑主体的经营目标⑨。一个主体持有资产,有的是为了长期使用并非旨在出售,且无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所以它只能按历史成本计量;有的资产虽有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但还应考虑主体持有它的经营目标,若是持有该资产(如债权证券)是为了在合同到期时可取得确定的现金流入(本金加利息),则应按摊余成本计量,若是持有该资产(如权益证券)是为了在有利时期出售,取得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就较为恰当。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目标告诉我们,与特定企业利益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是企业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与不确定性的信息(参见F AS B NO.1,par.25)。财务报告的目标也说明,双重计量模式将有利于报告使用者评估主体的未来现金流量,而这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Previts/Merino.1979.美国会计史

Pat on/L ittlet on.1940/1970.公司会计准则导论

Montgomery.1937.A I A年度手册

⑦⑧⑨疑原文此处有漏(见I FRS9I n10b)

前者为后续摊销,后者为后续的新起点计量。

企业持有资产的经营目标又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爱好。风险厌恶者则倾向于按摊余成本计量,取得确定性的现金流入,反之,

风险爱好者则倾向于按公允价值计量,不确定地取得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现金流入),但可以冒承担损失的风险(即发生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现金流出)

English Abstracts of Ma i n Papers

D ua lM ea surem en ts:a Necess ary Cho i ce i n M ea surem en tM odel of F i n anc i a l Accoun ti n g

Ge J iashu et a l.

This paper discusses Dual measurements[there are cost measurements(including amortized cost measurements)and fair value measure2 ments]model was a necessary choice by hist ory and age.The paper indicates three viewpoints:The first,dual measurements in Financial Ac2 counting was necessary choice;the second,the paper gives a more detailed analyses f or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finally the paper discovers the dawn in p r oving dual measurements,es pecially in p rovi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thr ough IFRS No.9issued by I A S B.

The Character isti cs and En li ghtenm en t about Ch i n a’s Accoun ti n g Research S i n ce the Beg i n n i n g of the21st Cen tury———Ba sed on the Da t a from the So-ca lled Core Journa ls of

Accoun ti n g i n Ch i n a fro m2001to2008.

Shao R u iqing et al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accounting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is one of the most i mportant ways which p r omote scientific devel opment of accounting research.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 o-called core j ournals of accounting in China fr om2001to2008,this paper demon2 strates the evol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China’s accounting research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21st century,reveals s ome p r oblem s in China’s accounting research,and puts f or ward some suggestions f or China’s accounting research in the future.

En terpr ise Va lue Reporti n g:the i n ev it able evoluti on trend of the m odern f i n anc i a l reporti n g

Zhang J ialu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 onal arrangements that it was lack of direct disclosure of Enterp rise Value infor m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voluti on of the Enterp rise Value Reporting and its i mpact on the three major areas of ac2 counting infor mati on reporting:financial accoun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invest m ent accounting,and put f or ward the corres ponding o2 verall design of Enterp rise Value Reporting by exp l oring the value of modern financial theories.

Study on the Im pact of the VAT’s Tran sforma ti on to the L isted Com pan i es

W ang Surong&J iang Gaole

VAT transf or mati on is not only considered as the necessary p r ocess of perfecting tax system,but also an effective method t o encourage in2 vest ment and expand the domestic consumer demand,es pecially under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financial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recent several years.First,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VAT transfor mation on the relevant industries,and find out which bene2 fits lot are the m ining,manufacturing and the p roducti on of electric,coal,gas and water supp lying industry.Finally,this study refers to the i m2 pact on public companies.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financial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VAT transf or mati on,we find that the VAT transf or2 mati on will exert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operating and investing activities.

A sset i n jecti on,secur iti es-market regul a ti on and performance

J i Hua et al.

The securities-market regulation’s efficiency has al w ays been concerned by academ ic and p ractical depart ments.A sset inject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regulated asset injection and voluntary asset injection,it will p r ovide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securities-market regulation’s effi2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的迅猛,我国在计量方面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看,一种经济有历史的局限性,新事物出现之后,它无法解释,而存在不足,那么,一种的选择就是取长补短,兼容并存,随着我国主义经济体制与会计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适时的选择相应的计量模式,所以,多种计量模式并存会是一种趋势。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意味着我国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世界贸易,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所起的中介作用十分重要。会计就是提供确认对象及其以货币形式计量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对对象进行反映和控制。这就要求现代会计在定性确认的基础上,还需要会计计量来进行货币量化。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在他的著作《会计计量理论》中指出:“会计的灵魂在于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所谓的会计计量:是指针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进行衡量、和确定,将其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也即完成了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财务报表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一、会计计量模式的类型及特点(一)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就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用名义货币来计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这种计量模式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交换中投入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增值,而只有在对投入价值

补偿保全的基础上,才算得上增值。针对不同的会计对象,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模式,例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市价/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可变现净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二)介绍几种常见或可能运用的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 1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依据了货币计量假设,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验证性,有利于资产保管责任的履行。缺点在于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适于制定经营与投资的决策。 2 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虑了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但没有考虑个别物价的变动,而且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也比较困难。 3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否定了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计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资产置存的收益,属于按投入价值计价。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并做到计价在时间上和上的一致性,它的缺点在于现实成本很难予以确定,而且报表项目之间也缺乏纵向的可比性。 4 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试图通过现行成本计量属性来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通过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调整来消除一般物价变动

会计计量方法运用范围的总结

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方法运用范围的总结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在存在确凿证据且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余的仍采用原来的计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5、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处理时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非货币性交易中,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7、债务重组中,如果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则债务重组利得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作者:马靖昊)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与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一、三种税务会计模式 1.1投资者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财税分离型(英美模式) 英美税务会计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分离,在这一模式下,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进行各个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受税法约束;在确定税基、计算缴纳税款时,完全依托于税务会计,不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自由式”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由市场决定供求,证券市场极为发达。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会计和税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可以充分实现会计为投资者服务的目标,而税务会计可以充分实现为纳税人服务的目标,充分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缺点,由于财务会计是根据公认会计原则而进行的,并没有法律约束力,而税务会计根据税法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同时编制两套会计报告,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2政府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合一型(法德模式) 法德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税合一模式,不允许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务当局是法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法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通过计划干预经济,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政府对投资领域起重要作用,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政府注入的公债收入,国有企业垄断了国民支柱产业。所以,法德对会计信息要求相对较弱,会计目标是满足国家对税务管理的需要。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由于财务会计服从于税法,因此也无须通过另外的核算体系来单独核算,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但这一模式也有缺点,一方面企业的自主权会受到很大限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对企业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受税法的直接影响,这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公允要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3企业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混合型(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兼有财税分离与财税合一特点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进行协调,即税务会计是一种纳税调整会计方法体系。这种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其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以协调为主,而且这种协调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和会计准则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协调系统,共同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管理。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除了政府对企业情况的信息需求外,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需求也不容忽视。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缺点,实用性较强,缺点则是纳税人的成本会增加,但与财税分离型相比较,其成本会降低。 二、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根据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税务会计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的税务会计理想模式应是以分离型为主、混合型为辅的一种税务会计模式。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思考

【摘要】会计工作要根据具体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就必须要明确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各种因素与各种计量属性的优劣,才能恰当选择计量属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关键词】计量属性;相关性;真实性 目前在我国会计界主要存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五种计量属性各有优缺点,单纯地选择一种计量属性对于整个会计工作而言不可能永远体现其连续、系统、全面计量特征,也不可能达到会计信息各质量要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以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要求。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内部因素 1.会计目标定位需求 会计界对于会计目标的研究,目前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主要理论观点有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强调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选择的理由是历史成本计量的依据是资产取得时的真实交易价格,这个价格是经过交易双方共同认可的,并且通过它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决策有用观主要观点有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着眼点在于会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相比于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更为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遵循的是目的性基础,它认为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从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的切身利益要求来出发,不仅反映过去的信息,还应该反映现在的信息和未来的信息。而要达到这种会计目标,不能仅依靠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而应该根据现实情况,采用多种会计计量属性计量,保证五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还倡导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从而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真正需要。 2.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需要考虑采用这种计量属性或几种计量属性是否能保证且更有利于如实披露。通过会计披露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发布,使得其有一个载体来了解和认识会计信息。因此无论采用哪种会计计量属性,都必须首先确保会计计量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如实进行会计披露是完成会计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例如,可以获得交易有关的历史资料时优先采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可靠性较高的计量属性,以尽量避免计量中存在的主观、人为因素,确保会计披露真实反映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便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而当历史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价值或者很难获得相关历史信息时,不可以盲目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而应该在条件具备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等计量属性。通过运用恰当的计量属性,向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计量属性选择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如实的进行会计披露。 (二)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外部因素 会计计量的外部经济环境会计活动都是存在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因此,不论选择任何的会计计量属性,当前的市场和经济环境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会计计量想要做到如实、客观,就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这就是外部因素。 1.市场信息化程度。我国近些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某些产品的市已经形成,例如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

财务会计是会计人员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式,主要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信息`,并全面介入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它采用灵活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地进行最优化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 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 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 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并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 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 三、作用时效不同 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摆在第一位,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控制现在和更好地指导未来。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四、遵循的原则、标准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 而管理会计不受《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作为指导。

会计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在存在确凿证据且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余的仍采用原来的计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5、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处理时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非货币性交易中,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7、债务重组中,如果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则债务重组利得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摘要: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清楚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完善两者之间协调价值,促进企业会计计量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计量属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异同 作为企业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例如,在会计计量属性等方面,二者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即在对计量属性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分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异同以及协调相关问题。 一、初步认识有关会计的计量属性 它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方法,将一些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确定其相关的数据金额。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准确的计量。 原始成本(或称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值是会计计量的五种不同的属性。它们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大多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而提出的,它的多元化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引起的。第一,是由于会计职能的内涵需不断往外延伸。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

下,会计的职能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它的职能从单一的财务监督的职能延伸为了参与公司的一些经济决策和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此外还对于公司的一些经营业绩作出一定的评判。而这些职能也对相关的财会人员做出了很大的行为制约,财会人员在提供信息资料的时候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通过这些信息准确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前景。第二,是由于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经济的需要。通货膨胀对于市场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对历史成本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计价反映的跨级信息缺乏可靠性。这些都将导致企业在资金的流动方面陷入困境,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进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营下去。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不同之处 财务会计是从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利益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相关信息,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公司的资金经济利益方面进行核算时,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一些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税务会计是和公司相关于税务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对公司的纳税活动引起的相关的资金方面进行一些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它在处理这些事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和信息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但它的主要对象就是公司关于税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_双重计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 双重计量 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 (厦门大学会计系 361005) 【摘要】本文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三点:首先,在财务会计中,双重计量是必然的选择;其次,本文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I A S B制定的I FRS9发现了双重计量模式,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改进的曙光。 【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一、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如果把会计视为一个既服务于市场又服务于企业的工具,那么,每当市场经济发生变革,立足企业并面向市场的财务会计都会进行相应的变革,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例如,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总统实施政府不干预政策,使得市场经济自由化走到了极端。企业“自主管理”使会计变得无序,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充满了欺诈。以致当时美国火柴大王克鲁吉把这种财务欺诈说成是“保密”,并吹嘘其成功的秘诀竟是“保密(secrecy),更保密(more secrecy)和进一步保密(and even more secrecy)”①,当时美国曾出现虚假的经济繁荣和审计无用,结果导致了1929-1933年的空前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大萧条表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由于不受任何干预,上市公司为欺骗投资人而制造假帐和提供虚假报表是非常普遍的。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才挽救了这场危机。为了重建资本市场,美国先后颁布了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并组建了监管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基于资本市场的监管需要(其目的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上市公司必须向市场传递真实而公允财务信息。在SEC的支持下,产生了对财务报表进行约束的机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公认会计原则(G AAP)”,使企业向市场参与者传递的财务信息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并予以规范化。有鉴于大危机前,企业对会计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为了保证投资人能获得可靠又相关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且要求计量应建立在“可稽核的、客观的证据”(veritable,objective Evidence)的基础之上成为最佳的选择②。凡是要进行一场改革,总要制造舆论。而舆论对改革的支持,往往对顺利实施改革起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推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G AAP也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推行按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改革,就十分需要理论的支持。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于1940年合写了经典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 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在这两个问题上就给予了很大的理论支持。什么是“成本”(cost)?两位作者写道:“成本是会计中基础性数据,……实际上是‘价格积数’(p rice-aggregate),因此,它同样可运用于已取得的资产。”由于价格积数是基于交易双方的共同判断,所以“独立的交易双 ①②参阅:G.J.Previts&B. D.Merino.A H ist ory of Accounting in America.1979.p.234 参见W. A.Pat on&L. A.L ittlet on.1940.1997.An i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Ⅱconcep ts

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

1、以下不属于会计中期的是()。 A.半年度 B.月度 C.季度 D.年度答案:d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谨慎性答案:a 3、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可比性 B.重要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答案:c 4、企业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相关性 B.谨慎性 C.及时性 D.重要性答案:b 5、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 A.实质重于形式 B.谨慎性 C.相关性 D.及时性答案:a 6、以下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是()。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成本计算答案:d 7、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的会计属性是()。A.现值 B.公允价值 C.历史成本 D.重置成本答案:b 8、下列项目中,符合资产定义的是()。

A.购入的某项专利权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待处理的财产损失 D.计划购买的某项设备 答案:a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待处理财产损失由于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不符合资产的特征。 9、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答案:a 10、下列各项中,会导致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盈余公积补亏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以当年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答案:c留存收益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与留存收益无关。 1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 A.委托代销商品 B.委托加工物 C.待处理财产损失 D.尚待加工的半成 品答案:c 12、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A.收付实现制 B.永续盘存制 C.权责发生 制 D.实地盘存制答案:c 13、在清查中发现库存现金短缺时,应贷记()科目。 A.待处理财产损溢 B.库存现金 C.其他应收款 D.管理费用答案:b 14、企业现金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经批准后应计入()。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营业外支出答案:b 15、下列各项,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

会计的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会计的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财务会计)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库存现金 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 核算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 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 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收票据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 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 取的款项。 预付账款 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应收股利 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 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 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应 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 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 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坏账准备 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 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 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 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 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包装材料、 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编号 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核算内容 1001 1002 1012 1101 1121 1122 1123 1131 1132 1221 1231 1401 1402 1403

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 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 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 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委托加工物资 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 资的实际成本。 周转材料 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存货跌价准备 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可按持有 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 ”、“利息调 整 ”、 “应计利息 ”等进行明细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 融资产。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 别“成本”、“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 “公允价值 变动 ”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还应当分别 “成 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长期应收款 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 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 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 固定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 材料成本差 异 1405 1408 1411 1471 1501 1502 1503 1511 1512 1531 1601 1602 1603 1404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双重会计计量模式 摘要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贸易的各种壁垒正在大幅度削减,贸易自由化进程逐步加快;国际资本市场,战略联盟和跨过并购的发展,使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更加便捷,这种大趋势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包括会计标准在内的各种会计制度、标准的国际趋同,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件世界性的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国际的通用商业语言,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它是否可以相互互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我主要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会计计量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利益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和技术发展因素等。再对会计计量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得出双重会计计量模式的独特优越性。通过探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得出我国当前应该选择多元化的双重会计计量模式,也就是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都应该实现多元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多元化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得出结论,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要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双重会计计量

文献综述 〈〈试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王芬琳,2009),文章指出由于物价变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物价变动情况下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张培莉,2010),一书中认为物价变动下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无法满足会计目标。为此对一些会计项目进行调整,也可以改变计量结构,采用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物价变动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行物价变动会计是有必要的。 〈〈论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研究〉〉(刘心勇,2009),该书认为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取决于不同的会计目标,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目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广泛运用多元化的会计计量模式势在必行。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2010),文章通过对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双重会计计量,同时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阐述及今后的展望。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及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 〈〈会计计量模式的新发展及实践应用〉〉(郝承之,季芳,2009),论文在分析促进会计计量模式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会计计量方法: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仍然存在,公允价值为主的会计计量模式逐渐得到运用,多元化计量属性并存的本土会计计量模式日益普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比较研究〉〉(姜崧,2009),论文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补充,扩展和优化。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能完全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主张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的并存。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能昌欣,2010),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优越性,揭示了其广泛的必然性,然后指出现实经济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同时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把握,而且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我国在利用该计量模式上存在许多困难,最后提出应该通过完善

XXXX年《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2010年《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一、财务会计基础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前提、会计要素分类、会计计量属性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上述会计基本原则、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财务会计的目标。 (2)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要素的分类。 (5)会计计量属性及其运用原则。 (6)财务会计报告。 2、熟悉的内容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3、了解的内容 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 二、金融资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的会计处理以及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金融资产的分类。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4)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6)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1)金融工具、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等含义。 (2)银行存款支付结算方式及其会计处理。 (3)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3、了解的内容 现金的会计处理。 三、存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存货含义、分类、存货清查方法、存货盘存制度等的熟悉程度;考核考生运用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等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存货的初始计量。 (2)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3)存货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价的会计处理。 (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5)存货期末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1)存货清查的方法及其会计处理。 (2)存货的盘存制度。 3、了解的内容 存货的含义和分类。 四、长期股权投资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测试考生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权益法的核算的会计处理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的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3、了解的内容 (1)投资的含义。 (2)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含义。 (3)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含义。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资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等含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确认和计量原则、其他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我国的会计模式

黄色的可以作为过渡的,PPT里面是没有的!!! 含义 会计模式:是会计为核算监督会计对象,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必然要使用一定的货币计价单位,依据一定的计价基准,运用一定的方法,采用一定的程序,并将它们科学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程式,这种在会计核算中的固定的程式,这种在会计核算中的固定程式称为会计模式。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的会计模式,如: 以微观经济为基础的会计模式和以宏观经济为基础的会计模式; 不同的税务会计模式,即财税完全独立的税务会计模式、财税完全同意的税务会计模式和财税相互协调的税务会计模式; 法国会计模式,日本会计模式等等。 会计模式特征 会计模式具有客观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 (一)会计模式的客观性 尽管会计模式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具有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种会计模式的形成、演进则受到政治、经济、政策、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与影响,它不能超越时代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人类只有认识到社会经济环境与会计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选择会计模式,促成之发展,从而促进会计理论与实践活动进更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会计模式的开放性 会计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常常会与系统外的因素发生能量交换,会计模式之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各种会计模式之间必然产生横向联系和影响。在各国进行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一国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他国会计模式的优点,改造并完善本国会计模式。 (三)会计模式的发展性 所谓模式,就是“式样”或“模板”,因此被认为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如此,但会计模式恰恰相反,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模式也随之变化。会计模式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巨大的,也可能是细微的,但会计模式变化总是以原有模式为现实起点,完全脱离原有会计模式是不可能的。 会计模式的主要流派及价值取向 (一)美英会计模式(以美、英、加、澳为代表) 美英会计模式在国际上影响最大。其会计模式突出了如下特征:第一,会计目标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需要;第二,实行该模式的国家大都属普通法系。会计实务处理程序及方法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注重会计“惯例”,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会计处理程序或方法;第三,实行该模式的国家拥有庞大而发达的股票和债券市场,成为公司的主要筹资渠道。

中外会计计量模式比较研究

一、中外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 会计计量是将财务会计信息量化的过程,它包括在广义的会计确认范畴中。会计计量有自己的模式,这个模式一般是由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构成。计量属性(也称计量基础)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具体地说,就是指会计要素可以进行量化表述的方面,比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等。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对象就某一属性进行计量时,具体使用的标准量度,通常可供选择的量度单位有两种: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和不变购买力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多种会计计量模式,比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现行成本/变购买力货币等等。由于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货膨胀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而,名义货币成了世界各国流行的计量单位,这样,如果说目前世界各国在会计计量模式上存在差别的话,主要应该表现在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选择上。 美国fasb于1984年12月发布的第5号《概念框架》公告中指出:在现行实务中用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有五种:原始成本、现行成本、市价、可实现净值和现值。iasc在1989年7月,发布的《概念框架》100段指出:财务报表的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四种。表面上看,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使用的计量属性与美国允许使用的计量属性少了一个市价,但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在《概念框架》第101段的描述“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应用历史成本时常常结合其它计量基础。例如,存货的列报,常常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值孰低,有价证券的列报可以按照市价,而养老金负债的列报则按其现值。此外,有些企业为了处理非货币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还采用现行成本基础来弥补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不足”。可以看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市价、可变现净值和现值都是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使用的计量属性,这在根本上与美国的规定是一致的。从其他发达国家来看,在准则中允许使用的计量属性也无非是以上几种。 中国在1993年颁布的基本准则中没有就会计计量属性专门做出规范,其中只提到原始成本的计量属性,这显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差较远。但从1997年以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等会计规范来看,我国现行的会计规范中允许使用的会计计量属性实质上也包括了原始成本、现行成本、市价、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比如我国对会计要素的初始计量一般要求采用历史成本;对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允许以应付长期融资租赁款的现值计量;对期末存货要求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低者计量;对期末短期投资要求以成本与市价的低者计价;对于期末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要求以成本与可回收金额的低者计量;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要求以市价或现值计量等。这样,从各国会计准则允许使用的会计计量方法来看,目前我国与iasc和英美等国际流行的会计计量方法基本上取得了一致,这也符合近几年来我国从根本上追求国际化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但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就会发现,实际上中外现行会计计量方法的差别仍然很突出,这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公允价值、现值以及现行成本的应用上。 1、公允价值应用上的差别 公允价值是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而逐渐被重视,公允价值的出现主要基于历史成本的缺陷。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计量和以后各期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1].什么是公允价值?fasb在fasl25《金融资产转让和服务以及债务解除的会计处理》准则42段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目前的一笔交易中各方自愿的买(或负担)或卖(或结算)该资产的价格,就是说不能是一笔强迫的或清算过程中的交易价格。有效市场中的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如果不能够收集到市场报价,应基于最佳的信息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ias32《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i-asc同时指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