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记忆中的上海

记忆中的上海

记忆中的上海
记忆中的上海

第九届泓河杯中文作文比赛第一组三等奖(第一组:在国内受过3年以上中文教育)

第十八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记忆中的上海

漆德元Annabel Qi Annabel Qi

泓河中文学校Sir John A. Sir John A. Macdonald Macdonald Macdonald Secondary School Secondary School

上海,这座城市陪我走过了四年的初中时光。一提到上海,很多人都首先想到上海是个美丽繁华的大都市,有南京路、徐家汇、租界区、石库门、外滩、东方明珠,还有数不尽的繁华商场和永不暗淡的闪烁灯光。可是在我心目中,这座城市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勤劳善良和热情朴实。

我记忆中的上海,是从每天清晨的第一班公交车开始的。上海是一个很勤劳的城市,她似乎永远比我起得早。每天天亮之前,便已经能听见外面的熙熙攘攘。我从热心的老板娘那里买好美味的豆浆油条,跟着匆匆忙忙的人们整齐有序地挤上公交车,听着几位阿姨用吴侬软语小声地聊着家长里短,看着窗外上班族在公交站通往地铁站的路上奔跑。每当有刚到上海外地人在不知道应该在哪一站下车时,总有热心的人耐心细致地告诉他怎么走,也经常能看见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让座。到站了,车门开了,大家都耐着性子等人下车。每天清晨似乎总是有看不完的故事和感动,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情实意。

白天,在学校的生活虽然忙碌但并不乏味,我们总能找出一些乐趣。在老师不注意时传纸条,在吃饭时互换午餐,在课间嬉戏打闹。“嘘,老师在后面”,“快把作业借我抄抄”,这些话语我时常还会想起。记得刚回上海时,我的中文很差,一篇简单的课文都不能顺畅地读完,同学和老师不但没有笑话我,还总是帮助和鼓励我。明明只认识不到四年,却和他们成为了至今都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明明只是最不起眼的一些小事,却足以让我回味一辈子。感谢上海,让我有幸遇到了他们,一起走过了一段最单纯的青春岁月。

放学时,天色已晚,一排排的路灯点亮了整个城市,“回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的叫卖声不断地在耳边重复着,还有小区里物业管理拿着喇叭温馨提醒着“防火!防盗!”。当夜幕彻底降临,远处高楼大厦的点点灯光在黑暗中宛如繁星,谱写出了整个银河。我有时候会放下手中的笔,将作业暂时忘掉,静静地看着窗外远远的街道,闻着楼下花坛飘来的桂花香。楼下时不时有情侣牵着手漫步于街道上,有几个个小孩无

忧无虑地的嬉笑,门外能听到父母讨论工作琐事的呢喃。书房的灯光很明亮,外面的世界忙很安逸。感谢上海,让我体会到了忙碌生活中的温馨与舒适。

记忆中的上海,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义,她有着忙充实不失格调的生活气息,正是这座魅力多元的城市让我喜欢上了中国和中国的生活。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新月派”(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代表,新月书店、《新月月刊》、《诗刊》等。“人性论”:以“健康”、“尊严”为标志、清除粗劣的、卑俗的成分,因而是一种贵族主义的人性。——“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立。 鲁迅“但是‘都带’,而非‘只有’”阶级性——(潜在)不能否认人性的客观存在,与极左思潮的差异与分歧。 京派 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代表作家:沈从文、废名、萧乾、卢焚等。 【文学观念:由(王国维)、周作人、朱光潜:(1)文学不直接宣传(针对左翼与右翼),又植根于人生,“怡情养性”。——文学本质论。(2)发展:宽容、多元多向。“多方面的调和的自由发展”(承传五四“幼稚的生发期”)。】(PPT上的)。 书】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关注乡村世界,去寻找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 战斗:“左联”五烈士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左联的活动: (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译介工作,推动其传播。 (2)加强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输入苏联等国作品 (3)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社会剖析派小说 继承并发扬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自觉地将小说创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全景地再现中国社会现实,同时侧重从经济角度对社会进行观察剖析。艺术上注重宏大的结构、重大的题材。茅盾是开创者,吴组缃等是主力。 新感觉派小说 活跃在30年代上海的一支现代主义小说流派。阵地有《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代表作家如施蛰存、刘纳鸥、穆时英、黑婴、徐霞村等。新感觉派是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在上海的都市商业文明的孕育中成长起来的,更多关注人的潜意识的存在。 新感觉派承接了20年代张资平、叶灵凤的初期海派小说的余绪,下连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40年代的市民小说,是海派文学的重要阶段和支流。通俗之余,更多了先锋文学的性质

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解析

上理工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语文) 命题:顾莹 1.(2分)根据拼音正确填写词语 ①guān miǎn ()②lìn sè() 【答案】①guan mian 冠冕②lìn sè吝啬 【解析】本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字形。即要会读又要会写。 2.(2分)依次填入第④段中划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虽然但是所以 B. 只却虽然但 C. 只但是只要但 D. 只有因为所以因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注意上下文的语意。 3.(2分)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答案】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写作手法,此处作者使用了归谬法。 4.(1分)选段中第③节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承上启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特点。第三处承接上文的送去,开启下文的拿来。5.(2分)第②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案】“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两词语意相差在后面的一个字,给可后接宾语,有目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1分) 亦短亦长多伦路 ⑴多伦路终于安静下来了。当开发的热潮渐渐降温,繁华与喧闹逐步消退,多伦路又回复当初的宁静和闲散。或许只有这个时候,承担着许多盛名的多伦路才能稍稍喘一口气。那些历史的惊涛骇浪,自由进步灵魂的慷慨激昂,渐渐演化成为马路淡淡的背景。

⑺短短不过500米的多伦路上汇聚了荷兰、西班牙、法国新古典主义等不下十种风格的建筑。如果要找一个可以代言多伦路的地标,我会选择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鸿德堂。只因为它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在上海甚至在中国的教堂建筑史上都算一个异类。教堂的设计打破了西方传统,屋顶采用中国的斗拱飞檐结构,外墙用青砖砌成,檐下彩绘,中国韵味浓郁。里面那些昭示着历史的物件尽管蒙上了尘埃,却依旧典雅地显示着当年的风貌和雅致。它们老了,旧了,可是依旧风情万种,依旧让人赞叹。另外,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遗址,更使得多伦路彷佛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⑻当年,我最钟意的去处是永安里对面的旧书店。书店充斥着萧瑟兮兮的怀旧气息。一本本泛了黄、卷了边的古旧书籍、海报被主人用透明玻璃纸袋仔细装饰了起来,标上了让你没有任何理由再把他们当作故纸堆垃圾的价钱。而后 ..,你就学着去发现它们的价值与有趣; 而后 ...,你就会流连于书香,迷恋于历史,久久不愿离去……..,你开始动了心;再而后 ⑼如今,这条见证近代中国命运变迁的著名城市街道,被冠了名,立了牌坊。街道两头矗立着颇具石库门风格的崭新银灰色牌楼,赫然刻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几个大字,不长的街道两旁除了博物馆和展览馆,更多的是古玩字画、书屋文苑和茶室吧廊等各色店铺。马路东头靠近四川北路的地方便是如今文艺青年汇聚的多伦美术馆。这幢灰红相间的建筑虽然显得有些突兀,却应和了80年前多伦路存在的意义。而我则更喜欢这里不定期举办的艺术普及活动。在六楼那个有着玻璃天花板的咖啡馆里,数十人围坐倾听,或是古筝,或是昆曲,或是哑剧,无不让人获益匪浅,陶醉其中。 ⑽多伦路作为上海变迁与发展的“软名片”,它有充满魅力的过去,也有发展求新的今天。走在这条改造后的老街上,感受到的是“百年上海滩”的人文风情,还有“文化搭台”衍生出的商业气息,她让我亲切,又感觉陌生了。 ⑾多伦路将亲切温暖植入了我的记忆,也为这个城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文化上影响着这个城市,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多少还影响这个城市的未来走向。 6.(2分)文章标题中“短”和“长”分别指的是,。 【答案】“短”“短”实指多伦路只有500米长 .(1分) “长”“长”指多伦路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对所在城市长远的影响。(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短指的是具体的路长,而长则指抽象的时间。

浅析大陆三十、四十年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文化浅析大陆三十、四十年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文化背景及影响

浅析大陆三十、四十年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文化背景及影响 通观流行音乐从孕育发生到1949年新神州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殖民地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这段时期的流行音乐发展必然与其抗战大环境密不可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华造成人的共同体危机感的空前高涨。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多量救亡歌曲。从而奠了我国歌曲创编的另一走向。聂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所写的30余首歌曲绝大多是广为流传的成功之作。《毕业歌》、《新女人》、《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进行曲方遮挡面部的东西备开拓性孝敬的作品。《飞花歌》、《边塞村女》等则是民歌风抒爱情歌曲曲中很有独特的地方的作品。在救亡歌咏歌当中,还可以举出像《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到仇敌后方去》(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气焰派头的歌曲。 这一时期奠定的进行曲气焰派头的人民歌曲(日后称为队列歌曲)已表现出成熟的神州人的共同体独特的地方,如较少采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响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性等等。与此同时,进步音乐事情者也参与了以影戏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乐创编勾当。如聂耳的《辞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渔光曲》、《王老五》,贺绿汀的《四序歌》、《海角歌女》(田汉光词)、《春天里》(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人》及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贝林词)等都是为进步影戏所作的插曲。 总之,到抗日战役发作前,神州的歌曲创编除少量艺术歌曲外,大抵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人民性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巨细调式化的两种趋向,人民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人民性歌曲创编的基本态势。 抗日战役、解放战役时期的流行音乐和人民歌曲创编抗日战

1926年的上海,介绍老上海

房子·居住·家·上海 ——梦的房子“马勒别墅” 引子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一直跟学画的我说一个故事。 说有个小女孩,是船长的女儿。有一天她做梦,梦见一幢房子,第二天就把它画了下来。 船长看了很高兴,就把女儿的图造成了真正的房子。 长大以后知道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马勒别墅。 爸爸并没有在故事里讲什么旧上海的殖民,讲什么穷人啊富人的……只是告诉我:坚持美好,坚持做梦。 长大后,向往在有明媚阳光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在露台上,在草坪上,嘬着咖啡闲翻着杂志,甚或静听时光流失鸟雀呢喃。在雷雨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坐在靠窗的沙发里细看雨地里的青青小草,很柔弱又很妩媚。想着小女孩的美丽梦想,想着父亲对我说的话,就这样让童话变成现实,让现实实现在童话中。 82年前的一天,1926年的上海,生活在上海的一个英国小女孩梦见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既像是父亲常常提到的英格兰故乡,又像是传说中的北欧山地,就因为这个美丽的梦,小姑娘醒来后就把她的梦中见到的奇境告诉了她的父亲马勒,一个到上海冒险的英籍犹太人。多年的闯荡让马勒早已经不会轻易感动了,这次却被女儿的瑰丽的梦感动,决定按照女儿的梦境来造一幢房子。于是,他请来了设计师,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10年以后上海有了一幢童话般的建筑。这幢住宅,不仅有女儿的梦,也纪念了父亲自己早年的冒险生活。1936年,被建筑专家称为“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神奇的建筑”的马勒住宅完工了,永远的伫立在了街角。 大约是1859年,一位叫赛赐·马勒的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以后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业。1913

年爱立克·马勒子承父业,使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20年已拥有海运船只17艘。为了定期大修,他又在上海创办了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最多时拥有工人2000余人。这家工厂就是今天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使得爱立克·马勒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洋大人”。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喜欢辟出“唐人街”一样,会聚在上海的洋人也有在他国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癖好。那个年代,在陕西北路还叫西摩路的时候,陕西南路还叫亚渔产培路的时候,就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这条“洋人街”的住客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其中有英国和法国的富商,有犹太难民和美国水兵,还有大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白俄人。如今延安路高架将一条陕西路(西摩路)一截为二,延安路到肇家浜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南路,延安路到宜昌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北路。马勒就将别墅选择在了这里,现陕西南路30号,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延安路高架旁(如图)。周边除了有很多20,30年代的老洋房外,不远处的陕西北路上就有一座有90多年历史的犹太教堂——西摩教堂,也许也是这位犹太人将住宅设计在此的重要原因。 马勒住宅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工程历时7年。建成于1 9 3 6年,占地5 3 9 5.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别墅大门很小(见图),饶有欲扬先抑之势,然而走进去,却又有开门见山之感,进入眼帘的就看到这个色彩斑斓带着童话色彩的别墅。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顶、中国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砖、彩色花砖、随处可见的佛龛汇聚一堂,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仿佛来到一个北欧的神秘乡村。 整组建筑由六幢大小不同的楼房组成,楼房高三层,主楼、副楼共有房间1 0 6个,主楼面积241 7平方米,为砖木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楼顶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 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 5米,屋顶高尖陡直。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3个垂直于主脊、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4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斯堪的纳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三楼外有阳台,另外,主楼与其他几幢楼房相连相接,底层相互有门可通,但需跨过桥形楼梯。更值得一提的是,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昂贵的耐火砖,使用这样的建材已是相当的奢华,民国政府,总统府的子超楼用的就是这样的砖片,当时政府为了节省经费也只在南立面上部分贴了装饰性的这种砖片,可见马勒别墅的奢华。泰山砖其中还嵌有玻璃,晚间会半透光。夕阳西下,尖顶的老洋房被余晖包围,更加散发

浅析中国人对古建筑的态度

浅析中国人对古建筑的态度 北平(北京)和平解放前,梁思成先生应解放军委托,把北平重点文物位置准确地标注在北平军事地图上,使得众多文物古迹得以在战火中保留下来。而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旧城却在“保卫者”手中毁掉了。当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均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更是北京市副市长。但即便在他二人的据理力争下,北京城墙依旧无法幸免,被以阻碍发展为由强行拆除。 在战乱年代极力保护下来的财富却在和平年代被毁,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中国人对古建筑到底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其实我更怀疑是否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依余之见,可能民众对古建筑是否有态度都尚未可知。 我大部分的童年是在市中心的一片老房子中度过的,那里有我的奶奶家。老房子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住宅,木结构的房屋虽然十分破旧,但也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四周围起来的院落中有一颗枇杷树,后院还有一口井,与儿时的玩伴经常在院子里玩耍……这些就是我印象中的童年。我相信和我同时代的朋友们很多都会有这样的关于老房子的印象,而那些房子大多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城、新楼。我缅怀那段时光,那段童年,所以在得知老房被拆除后特意“故地重游”了一番。当时眼前的景象只是一片废墟、尘土。没有了街区、巷子、小弄堂,人也就迷失了方向。 10年世博会前,人们特别关注上海的“老房子”。在急于展现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人们也要求表现上海富有历史底蕴的一面。上海在保护古建筑方面还是费了很大心思的,上海的老城区有12个保护区,上海世博园区内约有二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保护。人们似乎开始关注起曾被遗忘的老建筑了,以至于上海新天地的出现。上海新天地给人一种时光倒流回到二、三十年代的感觉,但众所周知,那些所谓的老建筑都是“假的”,它展现的仅是一个“假的老上海”。可偏偏就是这样的“赝品”巧妙的迎合了这个时代的需求。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不在乎孰真孰假了。 当下中国式的发展速度必定是建立在牺牲某些东西的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追求的是“推陈出新”,似乎只有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满足人的野心。慢慢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就表现出强烈的寻求摧毁旧事物的快感。但欧洲那么多世界遗产被保留下来了,他们难道从没有破坏的欲望吗? 在半年的西班牙交换生项目的学习生活中,我领略了无数的欧洲风光,亲眼

老上海记忆之南市那段消失的记忆

老上海记忆之南市那段消失的记忆 半淞园 半淞园地区,位于老城厢南部的高昌庙镇。清末民族工业开始发展,后陆续在此建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华商电气公司(后为南市发电厂),自来水厂等。 1916年,邑绅姚伯鸿向亲家沈志贤租借土地,在沈家花园 北面兴建半淞园,历时两载终于1918年建成。姚伯鸿将黄 浦江水引入园中,以水为主景,将此园命名为半淞园。适时,半淞园正门前是宽阔的碎石子马路,有1路和4路电车频繁往来,每年五月初五有划龙舟比赛,九月有赏菊展览。园中有一大湖,湖中堆垒人工岛,岛上有荷花池、群芳圃、江上草堂、大假山等景致。半淞园内亭台楼阁精巧雅致,景色幽静宜人,是沪上文人墨客酬唱雅集之处。1920年,毛泽东 和旅沪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举行会议,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员(你看得出哪个是毛泽东吗?)。1921年,沈泽民、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也来到半淞园聚会。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日军飞机对上海南站和高昌庙一带狂轰滥炸,半淞园地区成为一片废墟,一代名园从此湮灭。

解放后,半淞园一带陆续兴建了南市发电厂、南市自来水厂、建设机器厂等。如今,半淞园原址已成为世博浦西园区。 全泰服装公司 全泰服装公司,原名全泰服装店,民国26年,开设于南京西路。1957年,迁至中华路1471号。1982年,全泰首创中老年服装专柜,1987年,更名为全泰服装公司。上海市实验小学 上海市实验小学,原名万竹小学,创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早期分男女生两部,民国16年合并。抗战胜利后改名上海市第三区中心国民学校。 解放后,改称邑庙区中心小学,1956年,改名为上海市实验小学。位于露香园路242号。街景 陈士安桥近方浜中路 福佑路,福民街 光明食品商店,方浜中路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流行音乐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自然不会陌生。事实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补课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非常喜欢的流行音乐。 在苏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但发展到今日,流行音乐以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在它之中已经慢慢的衍生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流行音乐歌词大多通俗易懂、旋律也较为简单,大多朗朗上口。不过发展到今天,流行音乐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也不乏标新立异、艰涩难懂的歌曲。流行音乐四个字已经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了。如今的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及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很多人的心中流行音乐的地位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音乐。而现在,流行音乐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也拥有者不输给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 提到流行音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他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被无数明星效仿。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全名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简称MJ。杰克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被誉为流行乐之王,是流行音乐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整个现代流行音乐史缔造了一个传奇般的时代。作为一名极为优秀的艺术家,出色的音乐全才,他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舞蹈、舞台表演、时尚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非凡的影响力,他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人,亦是世上为人所公认最受欢迎和最多支持者的艺人。他拥有15座格莱美奖、26座全美音乐奖(全美音乐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艺人,包括“世纪艺术家之一”)、拥有17首美国billboard榜冠军单曲。他的专辑《Thriller》是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总唱片销量已达亿张(截至2006年底)。2012年官方公布迈克尔·杰克逊唱片总销量已近10亿。这一切都表明了,他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商品,他的音乐已经成为的一种无形的艺术品。他充满磁性的声音、他的摇滚中的激情洋溢、他慢歌中的真挚情感都深深的打动了他的每一个歌迷。我个人也非常的喜欢他的音乐,事实上,比起传统音乐我更喜欢像他的音乐这样的流行音乐。我相信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和我观点是相同的,流行音乐与我们更为特近,也更能打动我们。 流行音乐大多取材于年轻人的生活,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叙述一个故事、一种观点,贴近于我们的经历,因此也更能打动我们。周杰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福建泉州,华语流行歌手、着名音乐人,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创作歌手,唱片亚洲总销量超过31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其音乐突破了亚洲原有单一的音乐主题形式,开创了多元化音乐创作和现代流行乐“中国风”的先河,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2000年出道至今人气长盛不衰,稳坐如今亚洲流行乐坛第一把交椅。 他的音乐大多都是描写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内容真挚、动人。就像《七里香》、《后退》、《半岛铁盒》、《彩虹》等等,至今仍然广为传唱,是很多人播放列表中反反复复循环的经典歌曲。而他所开创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也开创了流行音乐的先河,创造性的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融入了流行音乐之中。在加之方文山通俗中又带有诗词韵律的唯美歌词,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艺术价值。比如《青花瓷》、《东风破》、《兰亭序》、《烟花易冷》等等。 流行音乐中虽然不乏精品,但是作为一种商业产物,其中却也充斥着相当多的粗制滥造的作品。而为了迎合大众对快餐文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借助于网络的普及,网络歌曲也就诞生了。

小学生作文范文:上海的城市记忆

上海的城市记忆 上海的城市记忆 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的更好留在城市”。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恰恰正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是一个巧合,更代表了人类对城市亘古不变的希冀与期待。 城市,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痕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同时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上海作为一座海滨之城,骄傲地挺立于中国最具现代特征和现代意义的城市队伍之中。上海高水准的城市公共设施以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得每一个人引以为傲。如今,上海正在努力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并为2020年的“世博会”规划市政建设,届时上海定会以精神焕发的面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佳宾,自豪地展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美好前景。而为了达成这一宏伟美好的目标,一座座钢筋水泥构建的混凝土建筑拔地而起,对应的,一片又一片故旧建筑凄然倒下。 这些令人骄傲的城市记忆也许在开发商急功近利的眼中一文不值,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城市记忆串联着珍贵的历史文化精神。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越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这对于上海的发展也同样如此,铅色的高楼大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能长久,而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却是永恒的。那些看似窄小破旧的弄堂,墙壁斑驳的旧式建筑,无一不是一部具体真实的人类文化与城市发展轨迹的记录簿。历史和文化才是一座城市长盛不衰的魅力与个性。在这些老屋老街的背后所隐含着的民俗民

风,独特历史构成了上海的底蕴和内涵,这些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风光依旧的古建筑,浑身上下洋溢着的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文化气质。 历史建筑和历史景观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越是现代化的社会,越会将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奉若神明。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城市的发展才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和连贯性,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市民才能拥有同一份记忆,才能让情感联系得更为紧密。 易中天说,中国没有哪座城市比广州、上海和香港这些商埠更像一个大商场了。的确,除去购物城、名牌街、写字楼、银行、商场、超市等,上海还会剩下什么?如果我们仅有的这些城市记忆也消失了的话,外来观光者对上海当地的历史及文化传统还能有什么体会呢? 城市,自古以来便担当着使生活更为美好的重任,她身上所承载着的是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诚然,从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融中心等等宏伟建筑的拔地而起到现在的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城市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然而,这还只是停留在物质文明的层面上,真正美好的生活同样也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城市记忆都是建设精神家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让我们共同来保护这些珍贵的记忆,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宏伟目标。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 ——浅谈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随着上海一步步走向国际化,传统的弄堂、石库门等一大批带有老上海特色的老旧建筑的改造、处理,成了一大难题。这些遗留下来的大量优秀历史建筑浓缩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筑文明的发展史,体现了上海建筑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成为上海城市历史变迁的忠实见证者。这些老旧建筑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同时在现代的城市化运动中,这些残破的建筑又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尽管推倒重建常是旧城改造的主要方法,但这却与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背道而驰。但换一个角度,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上进行商业开发,则能为旧城区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但是,何种商业化才能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同时最大化其商业价值呢?田子坊“创意地产”的核心理念则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一,田子坊的“前世”与“今生”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海华制革厂、康福织造厂、永明瓶盖厂、鑑香粉材料公司、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等六家工厂组成。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厂房闲置起来并逐渐废弃。 直到1998年,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看中了这里的建筑价值,进驻该区。不久,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田子坊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以盘活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房资源招商,现在入住70多家单位,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人士参与,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 田子坊艺术区在其发展之初,就有一些虽称不上艺术家,但从事艺术业,且具有商业眼光的店家入驻田子坊,其产品创新,有个性,有的甚至享誉盛名,乐天陶社艺举办的现代陶器展览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即为其中之一。 目前,田子坊已进驻了艺术品,工艺品商店已有40余家,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田子坊”内的一座五层厂房已改建成都市工业楼宇。在5000平方米内引进了10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人群,他们在这里设立了设计室、工作室。工厂门前有10根旗杆上飘着10面不同国家的旗子,象在开一个小型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中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和热。泰康路正逐渐走向世界。如今,田子坊已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如今,你再走进田子坊时,你会看见,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 二,创新的保护开发模式:创意文化产业 早在田子坊还未转型开发之前,市政府曾想将这一片区改造成商业地产开

精选毕业自我鉴定锦集6篇

精选毕业自我鉴定锦集6篇 精选毕业自我鉴定锦集6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的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提升自身总结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自我鉴定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毕业自我鉴定篇1 近两年的中专生活,使我对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做事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我所坚信的理念——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绝不成功。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感触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橦憬和希望。即将走出校门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20xx就业自我鉴定)期待着大世界的挑战和磨练。从我踏入南极校区校门那天起,条件。逐渐成为一个能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中学生。生活方面,自我来到南宁高级技工学校,我的生活添加了许多欢声笑语。与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与朋友之间情同手足,与老师之间情比友谊。两年的中专生活让我体会到生活中很多是需要独立自主的,也是我们进入社会之根本。学习方面,自我来到南宁高级技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不会忘记我来这里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虽然,我的成绩不是非常优秀,但我一直在努力进步,争取做得最好。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如有少许时候我把学习的环境便宽松了,也有时候学习的自觉性慢慢变弱了,还有时候不太自觉和同学讨论,交流学习方面的,但我一直在改进着。20xx中职毕业自我鉴定思想也工作方面,前期经班主任推选就任班长一职,可在后期因自我原因,不能够及时处理班级的事情,所以的退位让贤了。几经反思之后,明白了作为一个集体的领头者,许多事情需要自觉,自动,及勤力上面。从而使我明白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也成就。更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而今年轻的我有一门专业的知识,还有一颗求诚求真的心,我就能够创造出我的价值,且真实去实现我的价值,让我的人生道路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更充满爱!毕业自我鉴定篇2 为期21天的寒假已经过去,我们告别了10年,迎来了崭新的11年。在这跨年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这歌声,从时代隧道的那一端传来,缭绕着这美酒加咖啡的奇香, 氤氲丰云裳霓虹的异彩,袒露着追求爱情的执着,飘溢着万家灯火的温馨。 这歌声,淀积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谱写出海派文化中一段华丽的乐章, 树立起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座丰碑。 聆听老上海的歌声,追忆歌声中的老上海,感受世情的变迁和延续。 《上海老歌》——时间创造的永恒的美! 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alt="音乐泰斗陈志远 &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src="" width=453 height=84 real_src="">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经过4年整理编撰,对数千张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 版进行梳理、清洗,最终选择了393首在中国原创歌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音频工作站对老歌母版进行修复,尽量去除杂音,加以适当修饰,配以详实的文字及照片,

出版发行了《上海老歌》系列唱片。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上海乐坛的风貌,介绍了那个时代名流艺人的成名经历。 《上海老歌》——缘起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兴盛的国际都市,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1927年,由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黎锦晖创作、黎锦晖之女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作为中国第一首原创流行歌曲,在上海滩不胫而走,从而开创了这一新音乐潮流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历史时期。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演出、录音制作以及出版发行的大本营。一批才情卓越的音乐家应运而生,众多题材相迥、风格各异的歌曲,自这里问世而在全国传唱与流行。不少佳作,诸如《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当时即已被译成英文而风靡全球;那个时代的经典老歌,诸如《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花样的年华》、《夜上海》、《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历经后代歌手的翻唱,穿越时光隧道,至今脍炙人口;最为雄辩的例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便是那个时期的左翼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中国唱片业基石的原百代、胜利、大中华等唱片公司,合并为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并继续领跑新中国的唱片行业。而作为老上海流行乐坛真实记录的数千面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版,则一

城市记忆与文化认同

城市记忆与文化认同 [ 来源:《城市文化评论》 | 发布日期:2012-11-20 ] 张海燕 【内容提要】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记忆的丧失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城市记忆不仅是一种集体记忆、历史记忆和社会记忆,还是一种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是城市记忆中的一种自我主体意识,文化认同感的根源在于城市文化的自我同一性。城市记忆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文化认同感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记忆的文化认同面前,城市建设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键词】城市记忆文化记忆文化认同 一、城市的“集体失忆”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宣告着城市社会的来临。然而,中国在跑步进入城市社会并急于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由“城市化急躁症”和“文化短视症”所引发的问题。一方面,在城市发展的经济大潮中,很多城市片面追求物质文化和城市化率的增长,而忽略了城市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和危房拆迁中,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采用急功近利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于是,在轰隆隆的推土机声中,北京的四合院不见了,上海的石库门消失了,成都的明城墙倒塌了……这种大拆大建的城市开发方式直接导致了很多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文

物、地方民居的破坏乃至消失。城市的楼房越来越高了,马路越来越宽了,广场越来越大了,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惶惑:这还是我们的城市吗?我们的城市为什么变得越来越陌生?原来充满亲切感的城市哪里去了? 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城市规划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很多城市并不去认真分析自己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而是一味采用“拿来主义”,不仅城市规划方案完全采用欧美的,就连城市住宅区的命名也跟着开起了“洋荤”,诸如“加州花园”、“东方巴黎”、“迈阿密水岸”、“阳光西班牙”、“新西兰文化花园”、“柏林爱乐”、“路易凯旋宫”、“东方威尼斯花苑”随处可见,置身其中的你一时还真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何处。也难怪有人戏称中国城市是“万国城镇”。此外,由于城市规划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城市的“麦当劳化”也日见严重:城市建设完全采用现代商业的标准化生产方式,以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来取代现实生活对城市灵活多变的要求,人类的“造城”运动遂沦落为拙劣的“克隆”伎俩,“千城一面”的现象随之出现: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① 上述“城市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城市记忆和文化认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建设中人为地割裂历史文脉和文化空间的做法导致了城市记忆的丧失,而城市记忆的丧失又导致了城市文化认同危机的产生。 二、城市记忆是一种文化记忆

城市旧区的拼贴现象与城市历史保护更新_以上海老城厢西北片为例

城市旧区的拼贴现象与城市历史保护更新 )))以上海老城厢西北片为例施佳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论文由城市拼贴的概念入手,阐明城市旧区的拼贴现象与城市的历史有直接的联系,进而以上海老城厢西北片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其拼贴现象与历史的关系。在进行城市历史保护更新工作时,首先应该对旧区的城市拼贴现象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承认旧区的拼贴现象本身就是旧区最大的风貌与特色,针对具体的保护与更新目标,对构成拼贴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倡小规模的、动态的、拼贴式的更新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可适应性与再利用方法。=关键词>旧区;城市拼贴;历史保护;城市更新=中图分类号>TU 984 =文献标识码>A /拼贴0一词最早源于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印象画派的一种创作手法,后来被运用于电影、文学等更为广泛的艺术领域。/城市拼贴0的概念来源于柯罗.西的5拼贴城市6一书,他认为城市形态总是以一种小规模渐进的方式变化着,传统街区的文化是由不同时期的文化积淀和多元文化相互/抵触0而形成一种拼贴。 城市拼贴现象与城市的历史有直接的关系,它不但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带来的城市多样性与复杂性往往会激发更多的城市活动产生,成为值得人们纪念的历史的孵化器。城市旧区,特别是那些历经由繁华走向衰落的旧区,常常具有鲜明的城市拼贴现象,上海老城厢西北片就是其中的典型。 老城厢西北片范围覆盖了上海老城厢地区第二象限的绝大部分,是现今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该地区旧城更新工作的难点。上海老城厢的地理概念是从明代开始的,但老城厢的历史却源远流长,与上海的发展史休戚相关。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海滨渔村逐渐演变为国际大都市的全过程,也打上了历史的烙印。老城厢西北片(简称西北片)作为老城厢的一部分自然具有老城厢的风貌与特色,但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城市拼贴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西北片的拼贴现象在老城厢中最明显并且是保 存状况相对最完好的。西北片的城市拼贴表现在以图1 上海县城图(清同治年间) 下几个方面: 1 建筑形式的拼贴 建筑是历史的宝贵遗产,从西北片建筑不同的 形式和风格,可以看到上海城市发展史中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剪影。西北片的建筑遗留形式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传统的南方三合院民居。这类建筑是江南一带民居的典型,在青浦、苏州等上海周边市镇散布较广,但是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大潮中已经几乎拆除殆尽。根据历史考证并加以推测,这类建筑在老城厢内的始建时间大概是鸦片战争前,后来建筑易主几经改造,从外面的街巷看过去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从建筑内部的细节和俯视建筑物顶组合 保护与更新=文章编号>1006-3862(2008)02-058-05

_城市记忆工程_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您的好帮手—— 档案界 网站 联,面向社会开放。2007年,“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在上海市档案馆举行,来自十多个不同城市的档案工作者互相交流了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并进一步探讨了档案部门在构建城市记忆中的作用,推动城市记忆工程更好地开展下去。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段东升在会议中指出,用“记忆”诠释档案起码有三个现实意义。一是可以增强公众保护档案的自觉意识,且更容易拉近档案与公众的联系;二是可以增强社会和公众对保全档案文献遗产的责任感;三是有助于档案部门拓宽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视野。[4]档案部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不仅是对档案工作自身的一种创新,也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2 “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现状及其分析 2.1 “城市记忆工程”的“生存”现状。结合2007年在 上海举办的“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的报道以及网络搜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城市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沈阳、太原、长沙、福州、大连、青岛、柳州、南通、苏州、威海等50个大中小城市,而且,这一活动正在逐步地扩展,不断有新的地区加入到“城市记忆工程”的行列中来。如,上海的黄浦区、闸北区,辽宁的朝阳市,山东的荣成市,安徽的宣城,江西的彭泽县,等等。在所调研的50个大中小城市中,“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主体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的城市有47个,县级市的城市有3个;“城市记忆工程”以综合档案馆为实施主体的城市有43个;以城建档案馆为实施主体的城市有3个;以市政府、大学为实施主体的城市有2个;其他如澳门基金会、上海特奥执委会为实施主体的共2个。可见,“城市记忆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开展,在小城市和乡镇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多数实施主体是综合档案馆,部分是城建档案馆和社会其他主体,综合档案馆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开展的城市有6个。因此,综合档案馆在“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能力和范围。 从“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地域分布上来分析,将其开展的地域范围按照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边远地区、港澳台来划分(1987年,国家“七五”计划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区域按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或地区”的划分方法,东部包括辽、京、冀、津、鲁、苏、沪、闽、浙、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内蒙古、晋、吉、黑、皖、赣、豫、鄂、湘9个省区;西部包括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渝10个省区。“七五”以来,国家基本上是依照这种划分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在之后的全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仍采用这种划分方法)。[5]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西;中部内陆地区,包括湖北、安徽、湖南、河南、内蒙古、江西、黑龙江;西部边远地区,包括四川、宁夏、重庆。可以得出下图(图1)。 图1 在港澳台档案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则很少有城市变迁发展方面的信息,他们更多是提供市民查阅利用的一些档案信息。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在城市变迁的过程中,档案部门的职责和作用的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向香港历史档案馆作过调查。香港政府档案处相关负责人的答复是:“(香港)历史档案馆的职能是鉴定和保存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和资料。我们现时管理超过100万项历史档案及图书资料,记录政府不同方面的工作、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推动香港转变和发展的主要事件和活动。这些藏品来自300多个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个别市民,涵盖的内容,包括金融、商业、教育、交通运输、土地发展、法律和社会事务。此外,政府新闻每年都会出版《香港年报》记录香港在各方面的发展。在政府新闻处的网页内,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的香港发展记录。历史档案馆保存有政府刊物,图书馆亦保存了《香港年报》,以供市民查阅。”因此,由于港澳台地区档案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存在一定的 差异,他们与内地各省市档案馆在对待城市变迁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在所调研的50个大中小城市中,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有32个,中部地区的城市有14个,西部地区的城市有3个,澳门1个(澳门“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情况,目前查阅到的信息量太少,因此,没有展开论述)。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记忆工程”在东部地区开展的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时间的持续性都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开展的情况高于西部

百乐门老上海旧忆

旧上海的百乐门舞厅是在法租界吗 不是。公共租界。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 百乐门:历史传奇 1933年--百乐门大舞厅正式开业,它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灯光优美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舞女,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争奇斗艳,社交应酬的首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名流。 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红遍全上海。 该娱乐场由杨锡缪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低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里面的设计极其现代,有大量的镍、水晶和白色木头布置,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尤其是阳台上一个由玻璃地板做成的透明舞池,下方有脚灯,让人感觉好像在鸡蛋上跳舞,当两层舞厅全部启用时,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可以有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它代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 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由于出租合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舞女。当时,舞女的月收入达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位叫陈曼丽的舞女,因拒绝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派人抢杀在舞厅内。1954年,由于"百乐门"亏空严重,而由政府有关部门接管。原舞厅主建筑该为红都戏院,其它附属建筑则改建为商场。后该为红都电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门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塌,压死行人一名,曾被责令停止营业,进行大修。 传奇的百乐门大舞厅因为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不朽-----里面的主角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上海舞女,发现他自己是在台北的一家低级舞厅里:"好个没见过世面的赤佬,左一个夜巴黎、右一个夜巴黎,说起来不好听,百乐门里那间厕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还宽敞些呢!" ----见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89 年11月。 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对一家舞厅来说,能否挨得进高档次,门口的气派和内部装修及侍应的态度等方面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聘用的是什么样的乐队。把演奏的乐队比做为这家舞厅的"灵魂",是并不为过的。 半世纪前,上海高档舞厅和夜总会中的乐队,都聘用菲律宾人,中挡舞厅也大多雇用菲人乐队,只有那些花不起钱的小舞厅才雇用华人乐手。我曾到其中一家名叫"伟达"的小舞厅去摆过"拆字摊",那里四名乐手所奏出的乐曲实在不忍卒闻,真是像在商店门口前大拍卖招揽顾客那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