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灰飞虱在大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大丰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发生,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因此,针对水稻灰飞虱发生的新特点,采取防治对策。

关键词灰飞虱;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我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因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麦子收获迟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影响,我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传播蔓延,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1 为害症状

成、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水稻汁为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2 发生特点

2.1 越冬场所广,虫口基数特大

本市常年稻麦连作,麦子面积在4万公顷左右,灰飞虱寄主十分广泛,而麦子及禾本科杂草为主要适生寄主。因此,本市虫口密度高,如2005年越冬代和一代高峰期虫量分别达67.5万头/hm2、135万头/hm2,夏收后害虫虽大量死亡,但迁居秧田的有效虫量仍高达120万头/hm2、。

2.2 带毒率较过去明显提高

据2005年测定,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重病区一代灰飞虱平均带毒率14.22%,2004年平均带毒率15%,2006年越冬代平均带毒率20.9%,远高于病害大流行指标。灰飞虱的带毒群体量大,大量的带毒灰飞虱促进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

2.3 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一代、二代致病力强

麦田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麦田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灰飞虱是近年来淮安市楚州区小麦的常见虫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介绍麦田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分析其防治时机、防治药剂及方法,以为当地麦田灰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灰飞虱;发生;防治 灰飞虱是近年来淮安市楚州区小麦上的常见害虫,已同麦蚜虫一样成为麦田的常规害虫,灰飞虱对小麦的危害表现为3种[1-2]:一是直接刺吸危害,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多,严重时造成“冒穿”倒伏,如2008、2009年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的成摊枯死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二是间接危害,通过灰飞虱传毒引起小麦病毒病,如小麦条纹叶枯病和小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一般在冬前或早春开始发病,病株生长停滞,分蘖增多,叶色浓厚,最后逐步死亡,小麦条纹叶枯病症状同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相似,一般在抽穗以后表现症状,心叶发黄,叶脉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抽出的穗子颜色淡黄,无法灌浆;三是通过灰飞虱排泄蜜露造成煤污,俗称“煤黑穗”,小麦穗子发黑,品质下降,如2009年水稻后期灰飞虱大发生,许多麦穗发黑,表面有一层霉层即为飞虱危害形成。 多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是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兼治麦田灰飞虱,防治药剂和时机大多不恰当,再加上“治虫控病”和“治麦田,保秧田”的策略,防治效果多不理想。近年来,由于气候及播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麦田稻飞虱的发生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直接威胁,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其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1麦田灰飞虱发生特点 灰飞虱在完整的稻桩上越冬,冬季和春季其数量平稳;4月下旬,越冬代灰飞虱羽化,大量繁殖,危害加剧;5月上旬,进入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达到最高虫量;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1代成虫,小麦黄熟前至收获完毕为其迁出期。 由于当地粳稻均为直播且生育期较长等,小麦播期也相对较迟,免耕麦和稻套麦面积较大,这类田块免少耕,越冬代灰飞虱的死亡率较低。据淮安市楚州区植保站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2011年1代灰飞虱的虫口密度分别为371.7、543.6、571.5、984.6、1 116.0、1 051.2头/m2,呈逐年上升趋势,个别灰飞虱发生严重田块虫口密度甚至达3 600~4 500头/m2。 2麦田灰飞虱的防治时机 越冬若虫往往在稻桩基部和土缝中栖息,位置隐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的“药肥混喷”时期,越冬代往往已羽化成成虫甚至进入产卵期,不是防治的最佳时机。5月上旬后期至5月中旬前期(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处理现状及技术选择 (1)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处理现状及技术选择 张 海 元 【中国光大国际环保能源(济南)有限公司,济南 251402】 摘 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现状,在分析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飞灰处理技术,对发展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建议 Our country garbage incineration power fly ash processing status and technical options Zhang hai yuan 【China everbrigh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jinan) Co., LTD, jinan 251402】 Pick to: Analysis of our city life of MSW fly ash,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rban life of MSW fly ash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different fly ash processing technology, suitable to China's development of city life of MSW fly ash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Keywords: City life waste incineration; The fly ash burn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suggest 一、概述:垃圾焚烧飞灰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作为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他用途。焚烧处理技术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且有热能回收作用。因此,对生活垃圾实行焚烧处理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这种垃圾处理技术。随着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的迅猛发展,焚烧飞灰产量巨大,开发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将成为近年来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恶英和重金属,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直接填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 目前飞灰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固化/稳定化,包括水泥固化、沥青固化、熔融固化、化学药剂固化/稳定化,固化体达到浸出标准后填埋或资源化利用;将重金属提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的区别

稻田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差异及防治策略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均属同翅目飞虱科,均为迁飞性害虫。在稻田中常混合发生,我国对两种飞虱的监测调查方法相同,防治工作中所选择的药剂种类、施药技术大致相当,习惯上统称为稻飞虱。然而,褐飞虱与白背飞虱是两种不同种的昆虫。两者在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以及抗性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正确分清两种生物的差异性,对防治药剂的适当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为害特点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学名Sogota furcifera Horvath。以成虫和若虫群栖稻株叶鞘下部刺吸汁液,造成稻叶叶尖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穗期受害还可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秕谷多等为害状。 褐飞虱,学名Brown rice planthopper。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并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褐色卵条痕累累,甚至死苗,毁秆倒状,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损失很大。 白背飞虱相对褐飞虱来说为害位臵相对较高。即白背飞虱喜欢在叶鞘下部为害,而褐飞虱在稻株茎基部为害。 二、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发生规律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初次虫源由南方热带稻区随气流逐代逐区迁入,其迁入时间一般早于褐飞虱,一年发生4~1l代不等。成虫具趋光性,趋嫩性,生长嫩绿稻田,易诱成虫产卵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大发生。在水稻各个生育期,成、若虫均能取食,但以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增殖快,受害重。 褐飞虱在我国广大稻区的初次虫源均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到北逐代逐区迁入。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闷热夜晚扑灯更多;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成虫喜产卵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上,产卵期长,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白背飞虱相对褐飞虱来说发生时间要早。白背飞虱在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发生较严重,而褐飞虱在抽穗扬花期发生较严重。 三、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适宜温度上的差别: 白背稻虱相对褐飞虱的温度适宜范围较大,在30℃高温或15℃低温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褐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0—30℃时,生长发育良好,尤其以26—28℃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发

玉米灰飞虱防治

中文名称:灰飞虱 分类属性:同翅目,飞虱科 英文名称:small brown rice planthopper 中文别名:蛔虫、蚰虫 拉丁学名:Laodelphasx cstriatellus(Fallen) 分布区域: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自沿海各省、西至新疆,都有分布,尤其以华东、华中、华北发生较多。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体长3.5—4。2毫米,黄褐至黑褐色。头顶略向前突,其长稍大于复眼间的距离,复眼及单眼均黑色,额侧脊略呈弧形,颜面纵沟黑色。前翅淡灰色,半透明,有翅斑。雌虫小盾板中央淡黄白色或淡黄褐色,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黄褐色斑,雄虫小盾板黑色;短翅型体长2.1—2.8毫米,翅仅达腹部2/3,余均同长翅型。卵长茄形,微变曲,长约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卵成块产于口十鞘,叶中肋或茎秆组织中l卵粒成簇成双行排列,卵帽露出产卵痕,如一粒粒鱼子状。若虫近椭圆形,初孵若虫淡黄色,后呈黄褐色至灰褐色,也有呈红褐色,第3~4腹节背面各有一灰白色的“八”字形斑。 为害作物: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取食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能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4~8代,主要以3~4龄若虫在麦田、草子田以及田边,沟边等处的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但较褐飞虱弱。成虫寿命在适温范围内随气温升高而缩短,一般短翅型雌虫寿命长,长翅型较短。雌虫:羽化后有一段产卵前期,而其长短取决于温度高低,温度低时长,温度高时短,但温度超过29~C时反而延长,发生代一般为4~8天。卵产于稻株下部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组织中,抽穗后多产于茎腔中。每雌虫产卵量一般数十粒,越冬代最多可达500粒左右。灰飞虱天敌种类与稻田其它两种飞虱相同。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癌症。 玉米症状特征:玉米出苗后被灰飞虱危害后即可感病,到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中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病株叶的特征是色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隆起。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丛生,成对生状,病株似“君子兰”植株,农民朋友通常称作“万年青”。病株根少而短,长度不足健株的1/2,易拔出。根易分叉,丛生状。 灰飞虱防治技术要点 1、灰飞虱可近距离扩散和远距离随高空气流迁飞,如一个地块喷药,可迅速转移至未施药地块和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中,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很难整体压低虫口密度,必须进行统一防治,至少以村为单位,统一时间,联防联治,使该虫无处可逃。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也要进行喷药,最好在喷施杀虫剂的同时加入百草枯(克芜踪)、草甘磷(农达)等除草剂杀灭杂草,破坏该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量。要发挥专业机防队作用,大面积防治,降低防治周期,提高防治效率。

褐飞虱的喂养方法

材料和方法 昆虫。褐飞虱,是1997年秋天在中国浙江阜阳县收集的。这些虫子在26到30摄氏度和百分之八十的相对湿度在与12到14小时的光周期环境下在易受感染的多种NT1型的水稻中培育八代。现在的研究将以出生一天的第九代褐飞虱若虫为对象。 喂养。为了设计出最好的人工稻飞虱喂养饲料,我们通过表格正交阵列进行了252次饲料设计实验,最终确定了40种营养物质是所必须的。结果显示一些营养成分包括蔗糖、大部分氨基酸和一些维他命的代谢平衡是在成长中的稻飞虱所必须的。在MMD-1的营养物质平衡方面做了些改变之后,我们得到了适合抚养中稻飞虱的化学饲料D-97(表一)。. 在准备这个饲料是,所有的氨基酸、维他命(除了抗坏血酸外)和微量金属元素(除了FeCl3.6H2O除外)配成2×、10×和100×的储藏溶液,如果一次没用完就起独立的储藏在负二十度冰箱里。娶一个烧杯加入氨基酸、蔗糖 磷酸二氢钾、六水合氯化镁和六水合氯化铁将混合物搅拌直到所有成分都完全溶解。之后维他命和微量金属离子储存液和抗坏血酸溶液(用前分别配成10×的储藏液)加进去。然后用百分之四的氢氧化钾将PH调到6.8,再用蒸馏水将饲料稀释到所要的浓度。最后用0.45微米细菌过滤器将溶液过滤灭菌再储藏到负二十度冰箱里以备用。 这种确定的化学饲料MMD-1和易受感染的水稻TN1作为控制元件。 饲养程序。长15.0厘米直径2.5厘米的玻璃圆筒将作为人工饲养褐飞虱的器皿。人工饲料放在封在喂养室末端的一个开口的两层拉伸的封口膜(大概是原来面积的四倍)之间并每两天更换1次。喂养室的另外一个开口在将测试的昆虫放进去后用尼龙网布封起来。喂养室用一片湿的黑色棉布包裹起来,但是有人工饲料的一边要暴露在光下。昆虫能通过刺穿内层的封口膜的饲料小囊而感觉到饲料的存在。二十五只出生一天的若虫被放进每个喂养室中,并做四个相同的重复。没两天记一次死亡率直到第一只成虫出现。新出现的成虫(在二十四小时内新出现的)每天统计一次并在精确度0.01毫克的天平上对每个个体进行称量。 褐飞虱被培养在不包含稻株的人工饲料中。出现后的成虫在被转移到产卵室(一只雌虫和一只雄虫被放到每个产卵室)之前用人工饲料喂养在喂养室三天来测量雌性的繁殖能力。产卵室的直径和喂养室一样,但是它只有3.0厘米长。产卵室的一个开口用人工饲料小囊封住另外一个开口用包含有由Koyama准备的昆虫能感觉得到人工饲料的存在并将卵产在其中的产卵媒介(百分之五的蔗糖、0.004摩尔每升的水杨酸、PH6.5)的小囊封住。没两天从媒介中移走所产的卵并将卵在蒸馏水中存放六天之后在潮湿的滤纸上孵化。

白粉虱

白粉虱防治技术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菜地、田地、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可以存活。成虫寿命较长,每雌可产卵300余粒,成虫有趋嫩性,在嫩叶上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在叶背面为害,3天内可以活动,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为害。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一、白粉虱防治困难的原因 1.繁殖场所多,使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2.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面缩短,18℃时需31.5天一代;24℃时需24.7天;27℃时需22.8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 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3.寄主植物有200余种。蔬菜作物中主要为害瓜类作物;茄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豆科作物,以及莴苣、菊芋、马铃薯、苋菜等多种作物。 4.具有较特殊的生活习性。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由于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情分布,这就给防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白粉虱的防治对策 1.轮作例茬在白粉虱发生猖獗的地区,应选择芹菜、茼蒿、芜姜、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莱,既免受此虫为害,又可有效地防止向棚室蔓延。 2.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杂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3.播种蔬菜前使用烟熏剂闭棚熏杀害虫,可用敌敌畏乳油加硫黄粉和木屑点燃熏蒸。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4.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反光幕,既可驱避白粉虱,又可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5.生物防治当温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或黑蛹3~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释放3~4次。控制白粉虱效果良好。也可人工释放草蛉,1头草蛉一生平均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2.6头。有条件地区也可用粉虱壳孢菌防治白粉虱。 6.白粉虱危害初期,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25%扑虱灵2000倍液,或30%啶虫脒喷雾,隔5~7天用上述农药交替喷雾,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包括选用适宜农药种类、浓度、应用时间及方法等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即每株平均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除选用对路药剂外,喷药时间最好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飞灰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特性及处置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后产生飞灰,产生量为垃圾处理量的3-5%左右。飞灰为含水率很低的灰色粉末,飞灰成分主要有SiO2,NaC1,KCI,CaAl2Si2O8,CaCO3和CaSO4等矿物;含量高达17.9%的溶解盐;还含有能被水浸出的高浓度的Cd,Pb,Cu,Zn,Hg和Cr等多种重金属,对环境pH变化的抵抗能力强。同时焚烧中产生的二噁英,50%以上也附着在飞灰上。因此我国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属于危险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降低其危险性以后,才能进入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或者考虑进一步的利用。且进行焚烧飞灰预处置及运输的单位必须拥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运输过程中必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管理办法。经过预处置后的飞灰,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TB16889-2008)中的进场要求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 飞灰的处置方式很多,目前普遍采用的有4种:水泥固化、化学药剂稳定化、酸溶剂提取和熔融固化等。水泥固化设备、操作要求简单,且固化费用相对较低,但水泥固化处理后增容量大,而且如果飞灰中含有阻碍水泥正常凝结的成分时,常会发生固化体强度低、有害物质浸出率高等问题;化学药剂稳定是利用化学药剂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毒有害物质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物质的过程,可以在实现废物无害化的同时,达到废物少增容或不增容,转变后的物质可进行卫生填埋,但填埋场环境条件与飞灰稳定化时的条件相差很大,因此,一些长期的环境效应还有待于长期的监测数据和研究结果的验证; 酸溶剂提取可以将飞灰中的部分金属提出从而使飞灰进入

普通填埋场,但不同的飞灰由于生活垃圾成分、焚烧条件等不同,飞灰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因此,即使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之下,处理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熔融技术主要是将飞灰和细小的玻璃质混和,经混合造粒成型后,在1000-1400℃高温下熔融一段时间,待飞灰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改变后,降温使其固化,形成玻璃固化体,借助玻璃体的致密结晶结构,确保重金属的稳定,缺点在于所需能源和费用很高,熔融固化后的灰渣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 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环保部门最推崇熔融固化处理技术。因为该技术不仅可以使灰渣减容在2/3以上,减轻填埋用地的负担,还可以回收灰渣中的有价金属,分解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因此垃圾焚烧飞灰的熔融固化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经过熔融处理后的飞灰熔渣,如果经检验其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可以进行豁免管理。熔渣可以用作填坑、造田或垃圾填埋场的覆土材料等加以利用。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场,普遍采用水泥固化稳定和化学药剂稳定化的方法进行焚烧飞灰的预处理。上海御桥生活垃圾热能电厂和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热能电厂的飞灰,通过专用的密闭槽车运送至嘉定危险废弃物填埋场,采用水泥固化的方法,对飞灰中重金属等有害物固化、稳定后,进行填埋,处置费达1300元/吨;深圳市焚烧飞灰处理示范工程位于深圳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内,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处理规模36吨/天,项目采用高分子螯合剂药剂稳定化技术处理进场飞灰,实现飞灰无害化填埋;广州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产生45吨飞灰,经过飞灰固化系统,被水泥固化成块状物体,最后交给环保部门安全填埋;常熟市飞灰处理系统,总投资1600万元,占地

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Acta Entomologica Sinica,June2008,51(6):640-645ISS N045426296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张爱民,刘向东3,翟保平,顾晓莹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南京 210095) 摘要:为了明确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及其在种群暴发中的作用,本文对不同温度下(18~30℃)灰飞虱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翅型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18~27℃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明显抑制了若虫的生长发育,其发育历期延长了16d左右,但对卵期无影响。21~27℃下灰飞虱的存活率较高,在81%~88%之间;但30℃下存活率极低,仅为5%左右。 温度影响了灰飞虱种群的性比和翅型,18℃下雄性显著多于雌性,21~30℃下性比接近1:1;18℃和21℃下雄性个体中长翅型和短翅型的比率无显著差异,但24℃和27℃下长翅型极显著多于短翅型。雌性个体以短翅型为主,但24℃和27℃下也有长翅型个体出现。18~27℃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但30℃时成虫寿命极短,没有卵产生。18~27℃下灰飞虱种群增殖能力很强,种群趋势指数在30~46之间,很易暴发成灾。本研究还得到了灰飞虱各龄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这有助于灰飞虱发生期的预测。 关键词:灰飞虱;温度;存活;繁殖;性比;翅型;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中图分类号:Q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26296(2008)0620640206 I 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ll brow n planthopper,Laodelphax striatellus(F allén)(H emiptera:Delphacidae) ZH ANG Ai2Min,LI U X iang2D ong3,ZH AI Bao2Ping,G U X iao2Y ing(Department of Entom olog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survival,wing dim orphism and fecundity of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S BPH)at different tem peratures(18-30℃)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in fluences of tem perature on development and outbreak of the S BPH popul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duration,longevity of adult,preoviposition and oviposition dur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 perature from18℃to27℃,whereas the development of nym ph became slow at30℃, and the development duration was delayed about16days.H owever,the high tem perature of30℃did no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egg stage.The survival rate of S BPH was higher(81%-88%)at21-27℃, but it decreased to5%as the tem perature increased to30℃.The effects of tem perature on sex ratio and wing dim orphism of S BPH were als o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x ratio(female∶male)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1∶1at18℃,whereas there was n 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21-30℃.T he numbers of macropterous males and brachypterous males were similar at18℃and21℃,but the macroptery was significantly m ore than the brachy ptery at24℃and27℃.T he brachyptery was dominant in females,but the macropterous females were als o found at24℃and27℃.T he number of eggs per female increased as the tem perature increased from18℃to27℃,but at30℃the longevity of female adults was very short and they did not lay eggs.T he fecundity of S BPH was higher at18-27℃,and the trend index of experimental population was37132,43130,30123and 46161at18℃,21℃,24℃and27℃,respectively.T his im plied that the S BPH population was liable to outbreak under these tem peratures.T he thresh old of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 perature of each instar of nym ph were measured in this study,which are useful for forecasting the occurrence date of S BPH.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农业)(BG2007341) 作者简介:张爱民,男,1981年生,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研究,E2mail:2006102089@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0709815.html,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2mail:liuxd@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0709815.html, 收稿日期Received:2007212206;接受日期Accepted:2008203227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灰飞虱在大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大丰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发生,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因此,针对水稻灰飞虱发生的新特点,采取防治对策。 关键词灰飞虱;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我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因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麦子收获迟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影响,我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传播蔓延,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1 为害症状 成、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水稻汁为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2 发生特点 2.1 越冬场所广,虫口基数特大 本市常年稻麦连作,麦子面积在4万公顷左右,灰飞虱寄主十分广泛,而麦子及禾本科杂草为主要适生寄主。因此,本市虫口密度高,如2005年越冬代和一代高峰期虫量分别达67.5万头/hm2、135万头/hm2,夏收后害虫虽大量死亡,但迁居秧田的有效虫量仍高达120万头/hm2、。 2.2 带毒率较过去明显提高 据2005年测定,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重病区一代灰飞虱平均带毒率14.22%,2004年平均带毒率15%,2006年越冬代平均带毒率20.9%,远高于病害大流行指标。灰飞虱的带毒群体量大,大量的带毒灰飞虱促进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 2.3 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一代、二代致病力强

飞灰处置技术

飞灰处置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已有大幅度提升,飞灰处置行业却缓步前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董事长徐文龙曾指出,“目前我国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处理量与产生量不符,约有50%的飞灰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处理成本高昂外,飞灰处理技术路线也一直备受争议。 清华大学教授聂永丰认为,基于中国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的性质和处理特性,焚烧飞灰的处理与利用技术必须从资源化利用和环境影响两方面加以考虑,既要考虑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在经济成本与环境保护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又要使焚烧飞灰处理产物的环境特性达到所限定的标准。 “就环境影响而言,不但必须提高重金属的有效固定,需要破坏或去除飞灰中的二恶英。”聂永丰说。 聂永丰介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主要有五种: 一是水泥固化-危废填埋场。该工艺的优点是水泥固化技术工艺成熟、系统简单、易于操作,固化处理费用较低。“但固化体的安全填埋处置费用高,重金属在长期稳定性也较差,处理后固化体的强度偏低。”聂永丰说。 二是飞灰螯合稳定化—卫生填埋。该技术要求焚烧飞灰含水率小于30%;二恶英含量低于3 μg TEQ/kg等。聂永丰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满足要求配比随飞灰而变、成本未降低、部分地区无足够土地资源。 三是飞灰熔融处理技术。该技术优点是减容率高,一般可减至1/2~1/3(体积);熔渣品质稳定,无重金属溶出,可再生利用;可完全分解二恶英及其它有机污染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高温条件下会产生含有Pb、Zn、Cd等易挥发重金属的废气,需设置后续烟气处理装置;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大、处理成本高。 聂永丰介绍,该技术日本应用较多,欧洲也有应用,但昂贵的处理费用和复杂的处理系统大大制约了熔融固化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四是飞灰烧结轻骨料处理技术,它可同时实现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重金属污染物实现了有效的固定,二恶英类污染物得到彻底的分解破坏,煅烧产品具备了高强型轻骨料的特点,可应用于浇注普通混凝土和铺设路基垫层。该技术处理成本远低于进入安全填埋场的处置费用,据悉在天津已有应用。 五是飞灰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由于焚烧飞灰可替代原料,以及水泥窑回转窑适宜处理此类的危险废物,操作工艺易于控制,污染物处理彻底,并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国外已有实例,国内技术研究进展快。但飞灰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降低可溶盐的含量,以满足水泥生产的要求和避免重金属挥发。

褐飞虱

中文名称:褐飞虱 英文名称:Brown rice planthopper 中文别名:褐稻虱,俗称蛔虫、软壳蛔、蚰虫、蠓虫 拉丁学名:Nilaparvata lugens(Stal) 分布区域:1、终年繁殖区:北纬19℃以南的海南省南部。 2、少量越冬区:北纬19-25℃之间,又以北纬12℃左右以南为常年稳定越冬区。 3、不能越冬区:北纬25℃以北的广大稻区。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体长4—5毫米,黄褐、黑褐色,有油状光泽,颜面部有3条凸起的纵脊,中脊不间断,雌虫腹部较长, 末端呈圆锥形,雄虫腹部较短而瘦,末端近似喇叭筒状。短翅型成虫翅短,余均似长翅型。卵产于稻株叶鞘组织中,卵帽外露,2~3粒至20粒为一卵块;卵块中卵粒前端单行排列,后端挤成双行,卵粒细长,微弯曲,若虫有5个龄期,形均似成虫。l龄灰白色,2龄淡黄褐色,无翅芽,后胸后缘平直,腹背面中央均有一淡色粗“T”形斑纹;3龄体褐至黑褐色,翅芽显现,第3节背上各出现一对白色蜡粉的三角形斑纹,似2条白色横线。4—5龄时体斑纹均似3龄,但体形增大,斑纹更明显,与短翅型成虫的区别是短翅型左右翅靠近,翅端圆,翅斑明显,腹背无白色横条纹。 为害作物:水稻 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并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褐色卵条痕累累,甚至死苗,毁秆倒状,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量损失很大。 分类属性:同翅目飞虱科 发病特点: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自北而南递增。越冬北界随各年冬季气温高低而摆动于北纬21—25℃间,常年在北纬25℃以北的稻区不能越冬,因此我国广大稻区的初次虫源均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目剑匕逐代逐区迁入。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闷热夜晚扑灯更多;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成虫喜产卵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上,产卵期长,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卵,多产子叶鞘中央肥厚部分,少数产在稻茎、穗颈和叶片基部中脉内,每头雌虫一般产卵300—700粒,短翅型成虫产卵量比长翅型多。 褐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0—30℃时,生长发育良好,尤其以26—28℃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发育,尤以高温干旱影响更大,故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则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白飞虱防治技术

白飞虱防治技术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白粉虱成灾,咋办有效彻底消灭白粉虱的特效药看这里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在保护地、露地均易发生此害虫。 温室中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各地多种作物也均发生较为普遍如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烟草等都能受其所害,且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难度大。 另外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施药的增多,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了。 发生规律 全年有两个关键的时期: (1)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 (2)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 危害 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成虫会排泄,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果实的果面或叶面等,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它还会传播很多病毒,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1.药剂用的太频繁等,其抗性增强。 2.繁殖量大且快。 像温室里每年可发生10多代。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便缩短,18℃时需天一代;24℃时需天;27℃时需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 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每雌虫的产卵数多达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 3.繁殖寄居场所多 温室露地都是它的理想居住地,使得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

飞虱有哪些危害

飞虱有哪些危害 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形态特征,长翅型雌虫体长3.3—3.8mm,短翅型体长2.4—2.6mm,浅黄褐色至灰褐色,头顶稍突出,长度略大于或等于两复眼之间的距离,额区具黑色纵沟2条,额侧脊呈弧形。前胸背板、触角浅黄色。小盾片中间黄白色至黄褐色,两侧各具半月形褐色条斑纹,中胸背板黑褐色,前翅较透明,中间生1褐翅斑。卵初产时乳白色略透明,后期变浅黄色,香蕉形,双行排成块。末龄若虫体长2.7mm,前翅芽较后翅芽长,若虫共5龄。白背飞虱耐寒力较褐飞虱强,越冬地区范围稍广,海南岛南部和云南最南部地区为终年繁殖区,越冬北界暖冬年份在北纬26℃左右。 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纬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谷苗能存活的地区皆可安全越冬。在长江以南各省每年发生4~11代,部分地区世代重叠。其田间盛发期均值水稻穗期。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

生苗和游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6°左右。在中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虫态皆可越冬。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中、下游5~6代,福建7~8代。田间为害期虽比白背飞虱迟,但仍以穗期为害最烈。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爆发原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爆发原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引言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建种于1926年,属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 ide,飞虱亚科Delphacinae,属偏北方种类。广泛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国内几乎遍及所有的稻区,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35,37]。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原苏联、蒙古、保加利亚、匈牙利、英国、德国、土耳其、太平洋岛屿等。在热带国家如菲律宾、北苏门答腊和印度支那的高原水稻上也发现了灰飞虱[41]。灰飞虱除以成、若虫直接刺吸为害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外[5,21],更为严重的是还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小麦条纹病、玉米粗缩病等多种农作物病毒病[30,32, 25,40,24,29,27,34]。2004年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高达157.13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9%,田间绝收面积近1.33万hm2。据一些专家的保守估计,仅这一项就给江苏地区的经济造成了近100亿元的损失[7]。 1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 1.1灰飞虱越冬虫态和场所 灰飞虱能以休眠或滞育状态进行越冬,越冬虫态为2-5龄若虫,以4龄若虫为主,成虫不能正常越冬[8,20]。但在我国南部气候较温暖稻区如广东则无越冬现象,且能继续取食发育,冬季仍能继续为害小麦[36]。Bae等亦报道韩国庆尚南道省东部密阳县的灰飞虱越冬若虫的体重在12-4月间仍不断增加,且无休眠或滞育越冬习性[23]。灰飞虱若虫能在麦、看麦娘、紫云英、蚕豆、胡萝卜、野茭白和芫荽等植物上越冬。其越冬场所也较为多样,若虫能在田埂、荒地、沟渠边及路旁杂草丛中以休眠或滞育方式进行越冬[9]。魏勇良和王幼辉等报道越冬若虫还可潜入枯枝落叶下或土块下越冬[39]。但李济宸等认为当寄主植物越冬干枯死亡时,在其上面越冬的灰飞虱也随之死亡,在土缝中越冬的可能性不大[13]。 1.2灰飞虱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昆虫种群的扩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害虫,寄主植物的种类与特性对其生长繁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钦俊德,1987)。灰飞虱食性比较广泛,不仅取食水稻,还为害高粱、麦类、稗草、早熟禾、狗尾草、大画眉草、游草、高扬茅、牛筋草、三棱草等多种作物和杂草,并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寄主植物[15,42,43,44]。早在60年代,就有关于不同饲料植物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报道。以水稻(拔节,孕穗期)和稗草为饲料的,若虫发育快;其次为三棱草;而以稻秧、芦苇为饲料的,若虫发育缓慢[2]。近年来,亦有一些关于寄主植物

白飞虱防治技术

白粉虱成灾,咋办?有效彻底消灭白粉虱的特效药看这里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在保护地、露地均易发生此害虫。 温室中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各地多种作物也均发生较为普遍如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烟草等都能受其所害,且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难度大。 另外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施药的增多,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了。 发生规律 全年有两个关键的时期: (1)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 (2)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危害 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成虫会排泄,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果实的果面或叶面等,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它还会传播很多病毒,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1.药剂用的太频繁等,其抗性增强。 2.繁殖量大且快。 像温室里每年可发生10多代。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便缩短,18℃时需31.5天一代;24℃时需24.7天;27℃时需22.8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 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每雌虫的产卵数多达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3.繁殖寄居场所多 温室露地都是它的理想居住地,使得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4.它的四个虫态同时分布 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且体表布蜡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 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 植株上虫态较杂,不好防治。一般药只能杀死成虫,很难杀死卵和幼虫,用药次数赶不上繁殖速度,导致比较难治。 5.人们防治意识淡薄,重治轻防 蔬菜定植后,嫩叶梢是粉虱类害虫取食的最佳食物,有些菜农朋友对使用防虫网意识淡薄,有洞不补,有缝隙关不严,甚至还有定植后,蔬菜开始生长,发现粉虱后再去使用防虫网,这样对防治粉虱效果极差。 6.药剂选择问题 有些药剂只杀成虫不杀虫卵,导致虫卵孵化后成虫不断;也有些药剂只杀虫卵而不杀成虫,导致成虫不断产卵,卵孵化后成虫不断。 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药剂,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等,这些药剂都是治成虫的,打完药之后会死一大片成虫,但对于其它三个虫态卵、若虫和蛹来说,没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过段时间还会有成虫危害。 防治对策 1.轮作倒茬 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方法水泥固化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方 法水泥固化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方法——水泥固化 摘要:垃圾焚烧处理的广泛应用使得飞灰引起的污染问题成为焦点,水泥固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稳定化方法。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水泥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固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金属和安定性等问题,最后指出了水泥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垃圾焚烧;飞灰;水泥;固化 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由于焚烧处理可以实现城市垃圾热能回收、减容、减重等目的,因而得到较快发展。焚烧处理后产生的灰渣分为飞灰和底渣,后者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筑路、制砖、玻璃制造以及混凝土生产等方面。然而产生的飞灰由于含有Zn、Pb、Cu、Cr等重金属和二恶英等剧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故对于垃圾焚烧飞灰要求经过固化/稳定化之后进行安全填埋。Masashi[5]研究将飞灰和水泥混合,经水化作用形成坚硬的水泥固化体;Katsuno-ri采用高温熔融工艺固化垃圾焚烧飞灰;宋立杰还采用硫化钠和硫脉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了化学药剂稳定化处理。 水泥固化与其他固化/稳定化方法相比,在技术和经济上更具可行性,具有操作管理简单、安全可靠、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国内外同行对此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文对国内外水泥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飞灰是由烟器净化系统(Ai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APC)收集的细颗粒物质,大约占灰渣总质量的1000~20%。刚捕集下来的飞灰通常是含水率较低的细小尘粒,颜色从白色到灰色和黑色不等,其形状有扁平和圆形的,也有球形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