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及工程措施

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及工程措施

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及工程

措施

小净距隧道是一座位于中国贵州省思南县境内的隧道,它是贵南高速公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隧道是一项高难度的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许多复杂的工程问题。其中,结构受力特点与工程措施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本文将对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及工程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

小净距隧道是贵南高速公路上的一座长约8.4公里的双向

六车道的隧道。该隧道设置了两个拱形通洞和12个桥墩。文

中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1、拱形通洞

拱形通洞是小净距隧道最为显著的结构特点之一。在结构受力方面,拱形通洞能够将隧道的力量分散到整个隧道内部,使得隧道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在隧道坍塌时,拱形通洞能够承受隧道本身的力量和外部的力量,并将力量传递到下方的盘石层,减轻了对隧道的冲击。

2、桥墩

在小净距隧道中,12个桥墩是起着支撑作用的,是整个

隧道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第二个桥墩和最后一个桥墩是面对中山玻璃钢山和净距山,隧道墙壁坡度陡峭,

岩石稳定性差,因此在建造桥墩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岩石稳定性、风险等等因素,采用特殊的建筑材料砌筑,保证了桥墩的牢固性和显著的承重能力。

二、小净距隧道工程措施

小净距隧道是一项高难度的工程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来保证隧道的安全和顺利建造。

1、地质灾害预测和防范

隧道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地质灾害,如滑坡、斜坡崩塌、落石等等。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专门成立了地质预测与防治小组,针对不同位置的地质状况进行预测和防范,使得隧道建设得以安全进行。

2、高效建设模式

隧道建设过程非常复杂,建设周期长。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了节约时间、力量和资源的配套设备和工程技术。采用了大型火车、植被剌穿机、钻孔设备和机械化施工等高效建设模式,减少了施工期间的时间和工程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3、质量保证和监控

质量保证和监控也是小净距隧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个建设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得以控制和保持。同时,隧道还设置了大量监控设备,如温度计、摄像头、气象站等,

及时监测和反馈隧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了隧道的安全性能。

结论

小净距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结构受力特点和工程措施,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使得隧道得以安全顺利地建成。这为今后的隧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呼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结构受力特点和制定针对性的工程措施,以确保隧道的运行安全和持续发展。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摘要:受周边环境限制,地铁隧道需要不断减小隧道间距以适应地下环境, 而小净距隧道施工对地层扰动较大,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也更明显。随着地铁大 量兴建,有关小净距隧道的研究由公路、铁路隧道向地铁隧道转移。线路两侧大 量建筑物桩基础与地铁隧道较近,因此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可能 造成邻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本文主要对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小净距;隧道 引言 隧道的施工过程是岩体与隧道重新构建平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应力的 改变周围既有建筑物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尽量地降低由施工带来的 不利影响,并保证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是隧道施工中所着重考虑的问题。高压输电线路在国家电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向偏远地区输电的主力,一 旦受到隧道开挖的影响产生倾斜和沉降,将直接影响其输电功能的实现,从而导 致部分地区出现用电问题。对于此类情况一般采取避让的策略,使隧道与高压铁 塔保持一定的净距,从而保证高压线路的安全,但由于线路选择的局限,部分隧 道与高压铁塔净距较小,鉴于此,必须对小净距下穿高压线路的情形进行全过程 的施工模拟以及监控,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1开挖方法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施工,应遵循“弱爆破、短开挖、早闭合、勤量测、衬 砌紧跟”的原则,并结合反馈信息及时优化调整设计参数,信息化施工。为尽量 减少对高压铁塔的影响使用CD法进行开挖,并对比模拟全断面开挖方法以获取 施工控制效果。下穿高压铁塔段开挖过程中,尽量降低隧道爆破振动影响,综合 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控制装药量、设置减震孔,减小对高压铁塔及周围结构的 影响,爆破震动速度应不大于1.5cm/s。其具体开挖过程可以表述为:(1)施工前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1.引言 隧道是连接两个地理位置的地下通道,是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就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2.工程概况 3.施工方法 3.1盾构法 由于隧道穿越城市地下,地表建筑物较为密集,因此选择盾构法进行施工。盾构机能够在地下进行开挖和支护,避免对地表建筑物的干扰。盾构机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特点。 3.2施工流程 隧道施工分为开挖、支护和衬砌三个阶段。 3.2.1开挖 首先,通过现地调查预测地质情况,确定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如地下水、软土层等。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并进行现场安装和试运行。然后,开始掘进盾构,同时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开挖速度要控制在每日进尺15米左右。 3.2.2支护 在盾构掘进的同时,进行衬砌支护。支护采用水泥浆注入和钢筋网固定的方法。支护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层情况和地质灾害预测结果。支护的目的是保证施工现场稳定和工人安全。

3.2.3衬砌 盾构机掘进到设计长度后,开始进行衬砌施工。衬砌采用预制节段,每个节段长度为2米。节段材料为玻璃钢或钢筋混凝土。衬砌的目的是保证隧道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4.施工安全 4.1水文环境监测 在隧道施工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水的入侵,确保施工进度和人员安全。 4.2灾害预测和预防 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质灾害,如坍塌、滑坡等。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4.3通风和防火 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现场通风和防火。采用排风机和消防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5.环境保护措施 5.1噪音控制 隧道施工会产生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可以通过隔离屏、降噪处理和施工时间调整等方式来控制噪音污染。 5.2水土保持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 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一、前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增加,隧道建设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隧道建设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它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的隧道施工工法。其特点如下:1. 该工法使用连续墙体支护,不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护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2.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实现了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了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3. 工法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4.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 岩层稳定,不易塌方的地质条件。2. 隧道断面相对较小,不需要大型临时支护结构的情况。3. 隧道路线相对直线,没有太多的曲线和坡度。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隧道建设需求。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的工 艺原理是通过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体工艺如下:1. 隧道 开挖后,设置合理的初始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颗粒体嵌固。2. 在初始支护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净距和超小净距要求, 施工连续墙体支护结构。3. 在连续墙体支护的同时,采用合 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4. 最后,进行隧道 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预处理工作:包括勘测设计、地质勘探、定位标志、固定基点等。2. 掘进工程:通过机械装备进行隧 道的开挖工作,同时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3. 支护 工程:采用连续墙体支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锚杆支护。4. 二次衬砌工程:包括隧道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 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六、劳动组织在“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中,劳动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1. 施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确保 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2. 各个工序的任务分配,明 确责任,并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3. 施工中的协调与 沟通,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协同作业和信息交流。4. 施工人员 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建设,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七、机具设备“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需要 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1. 掘进装备:包括隧道掘进机、液压 钻机、挖掘机等。2. 支护装备:包括锚杆机、搅拌站、砼喷 射机等。3. 材料运输装备:包括卡车、输送带等。4. 辅助设备:包括电气设备、泵站等。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安全和效率。下面给出一个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以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 1.进行细致的勘察和地质调查,了解施工地的土质、地质条件 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2.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二、施工工序: 1.清理场地: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 利进行。 2.土方开挖:根据勘测结果,使用适当的挖掘机械进行土方开挖,同时进行土方支护,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顶进施工:采用顶进方式进行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先进行顶 进孔的探测和导向,然后使用隧道推进机进行推进作业。 4.支护:随着顶进的进行,及时进行隧道支护工程,包括喷射 混凝土支护、钢支撑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辅助施工:在顶进的同时进行其他辅助工程,如排水、通风等,确保施工条件的良好。 6.安装设备:完成隧道施工后,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然后 安装隧道内的设备和设施,如照明、通讯等。 三、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和应急处置能力。

2.施工现场设立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3.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建 立施工人员的安全管控体系。 4.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法规,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5.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其良好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四、环境保护: 1.施工过程中,采取噪音、尘土、废水等控制措施,减少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 2.妥善处理产生的废弃物,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 3.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严禁违法排放有害物质,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可以有效保障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隧道的情况不同,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有效。

地铁盾构小净距平行施工技术.doc

地铁盾构小净距平行施 工技术 摘要 :以北京地铁10号线11标段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在盾构隧道小净距施工的情况下采取的加固措施,并通过各种监测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关键 词 :盾构施工;小净距隧道;平行施工 在许多城市修建地铁的过程中,盾构隧道技术的应用 已越来越广 , 而且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一些建筑物的基础下和 桥梁的深桩之间穿行 , 因此使得两条隧道的净距离也变得 越来越小。如何解决两条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相互影响就成为盾构施工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1] 。 1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10号线11标段盾构隧道区间部分在三源 里建筑群 ( 北小街 8 号, 南小街 2 号、6 号、8 号 , 泛旅大厦等 ) 和三环主路桥柱间穿行 , 其隧道右线距该建筑群的最

近距离为 3.7 m,两条隧道间净距为 6 m 。由于该建筑群中 的南、北小街 8号楼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12层壁板楼 ,经建筑权威部门评估已属危楼,抵抗变形能力非常差, 为此在隧道左线已经施工完毕的前提下,设计单位将隧道右 线整体向左线平移,增大右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将左、右两条隧道的最小净距调整为仅 1.7 m 。 2工程地质条件 北小街 8 号楼~南小街 8 号楼段地面标高约 38.8m, 地层自 上而下依次为 : (1)粉土填土①层 , 杂填土① 1 层 ; 层厚 1.8 ~ 5.3 m 。 (2)粉土③层 , 粉质粘土③1 层 ; 层厚 3.6 ~7.4 m 。 (3)粉质粘土⑥层, 粉土⑥2 层, 中粗砂⑦1 层, 粉细砂⑦ 2 层 ; 层厚 7.0 ~ 14.5 m 。 (4)粉质粘土⑧层, 卵石圆砾⑨层 , 中粗砂⑨1 层, 粉质粘土⑩层 , 粘土⑩ 1 层; 层厚 5.2 ~ 10.3 m 。

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及工程措施

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及工程 措施 小净距隧道是一座位于中国贵州省思南县境内的隧道,它是贵南高速公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隧道是一项高难度的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许多复杂的工程问题。其中,结构受力特点与工程措施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本文将对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及工程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受力特点 小净距隧道是贵南高速公路上的一座长约8.4公里的双向 六车道的隧道。该隧道设置了两个拱形通洞和12个桥墩。文 中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1、拱形通洞 拱形通洞是小净距隧道最为显著的结构特点之一。在结构受力方面,拱形通洞能够将隧道的力量分散到整个隧道内部,使得隧道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在隧道坍塌时,拱形通洞能够承受隧道本身的力量和外部的力量,并将力量传递到下方的盘石层,减轻了对隧道的冲击。 2、桥墩 在小净距隧道中,12个桥墩是起着支撑作用的,是整个 隧道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第二个桥墩和最后一个桥墩是面对中山玻璃钢山和净距山,隧道墙壁坡度陡峭,

岩石稳定性差,因此在建造桥墩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岩石稳定性、风险等等因素,采用特殊的建筑材料砌筑,保证了桥墩的牢固性和显著的承重能力。 二、小净距隧道工程措施 小净距隧道是一项高难度的工程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来保证隧道的安全和顺利建造。 1、地质灾害预测和防范 隧道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地质灾害,如滑坡、斜坡崩塌、落石等等。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专门成立了地质预测与防治小组,针对不同位置的地质状况进行预测和防范,使得隧道建设得以安全进行。 2、高效建设模式 隧道建设过程非常复杂,建设周期长。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了节约时间、力量和资源的配套设备和工程技术。采用了大型火车、植被剌穿机、钻孔设备和机械化施工等高效建设模式,减少了施工期间的时间和工程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3、质量保证和监控 质量保证和监控也是小净距隧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个建设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得以控制和保持。同时,隧道还设置了大量监控设备,如温度计、摄像头、气象站等,

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

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 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 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交通、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需求,需要大量建设并行隧道。而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正是一种适应于这种需求的先进工程技术。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具有多个独特特点。首先,该工法采用并行施工方式,可以同时推进多个隧道,提高工程进度。其次,采用盾构施工方式,可以减少对地表的干扰,降低对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该工法还具有高效、精密的控制和调整系统,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精度。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适用于地下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多个隧道同时施工的情况。特别适用于城市地下交通建设、供水工程等。该工法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工程效益。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并行推进多个盾构来同时施工多个隧道,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具体工艺原理包括隧道轴线位置的确定、盾构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控制等。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五、施工工艺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分为准备工作、开挖工程、衬砌工程等多个施工阶段。在每个施

工阶段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和操作方式,可以让读者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六、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是施工工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来说,劳动组织的合理安排和高效配合是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本文中,会详细介绍劳动组织的方案和执行方式。 七、机具设备对于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而言,所需的机具设备是保证施工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本文中,将对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这些机具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八、质量控制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非常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九、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中,将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介绍,特别是对施工工法的安全要求。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十、经济技术分析经济技术分析是评估该工法的效益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对施工工法的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和使用寿命进行分析,以便读者进行评估和比较,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十一、工程实例为了更好地展示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本文将给出一个工程实例。通过具体案例的

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 施工技术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高速公路施工作业的进一步开展,有效实施小净距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既可以拓展隧道工程对狭小的空间利用,在利用好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工程投资,促使工程运用和技术得到良好的发展。不过从具体的施工作业实际开展情况看出,因为小净距隧道施工受到地质结构、支护施工和工程间距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加大导致工程技术落实难以位。基于此,在具体的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控制措施,这是施工期间面临的一项难点。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小净距隧道在高速公路建设的空间利用和投资控制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身有着极高的优势,决定了高速公路设计质量的提升。基于此,高速公路参建方务必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优化和改进小区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掌握质量控制要点,增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整体施工质量,达到高速公路运营水平全面提高的目的。文章中结合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策略展开了重点探究和分析,以此为后期施工作业开展提供良好的依据。 1、对于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情况的概述 当前阶段,基于区域交通需求的增加,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小净距隧道施工项目数量增多。在这其中,结合地质和周边环境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净距,确定双隧道施工项目中两隧道之间中间岩体的合理厚度,可以避免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岩体的塑性区发生不良的重叠现象,该项中间岩体的厚度是小净距隧道的合理近距。文章中以某隧道举例说明,该项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受进出口地形地物限制,设计采用小净距隧道。此段隧道均为暗挖隧

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2)

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 进洞施工工法 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一、前言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是指在复杂碎石土堆积体中进行隧道施工的一种特殊工法。本文将对该工法的工艺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净距较小且存在差异性的区域,能够有效应对土层变化带来的施工困难。2. 进洞施工:采用预施工和进洞施工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风险。3. 减少开挖量:采用小净距的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节约资源和成本。4. 安全可靠:工法采用多层次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三、适应范围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可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变化多样的区域,如山区、河谷等。2. 适用于净距较小、土层差异性大的地质环境,能够应对复杂的地质情况。3. 适用于对开挖量有限制的情况,能够节省土方开挖的成本和资源。

四、工艺原理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在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和土层特性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地质条件调查:通过地质勘察和实地勘探,获取准 确的地质数据,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2. 施工工艺选择: 根据土层特点和地质环境,选择适合的进洞施工工艺,包括爆破、钻爆法等。3.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品质和安全,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避免土方塌方和滑坡等危险情况发生。 五、施工工艺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勘察与测量:对工程所在地区进行地质勘察和测量,获取地质数据和土层特征。2.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地质资料,制定适合的施工方案,包括进洞方式、控制爆破参数等。3. 前期准备工程:包括临 时设施搭建、材料准备以及机具设备的调试和检测等。4. 准 备施工进洞:包括对洞口进行清理、锯片切割、锚杆支护、施工道路修建等工作。5. 进洞施工:根据施工方案,采用适当 的进洞工艺进行施工,包括钻孔、爆破、摊铺支护等工作。6. 后期修整工程:包括洞内支护、清理、检查和修复等工作。 六、劳动组织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工作任务,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安全。 七、机具设备复杂碎石土堆积体小净距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工法需要使用以下机具设备:1. 钻机:用于进行孔洞钻铺工作。2. 爆破设备:用于控制爆破参数,确保爆破效果。3. 摊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1. 引言 小净距隧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隧道,其特点是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为了实现相对较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在土地高度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内容。 2. 施工准备 在进行小净距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2.1 工程测量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准确的工程测量,确定隧道的准确位置、长度和高度等参数,并绘制出详细的工程图纸和剖面图。 2.2 材料准备 根据隧道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隧道衬砌材料等。

2.3 设备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运输车辆、搅拌站等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4 施工人员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施工方法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 土方开挖 根据工程图纸的要求,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土方开挖,确保隧道的净距和净高符合设计要求。

3.2 支护结构施工 在土方开挖完成后,需要进行支护结构施工。一般采用的支护结构包括钢筋网架和喷射混凝土衬砌。首先,在开挖面周围安装钢筋网架,然后进行喷射混凝土衬砌,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 3.3 导坑施工 在支护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导坑施工。导坑是指用来引导隧道掘进机进行掘进的辅助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在支护结构上方挖掘导坑,并进行相应的支护和衬砌。 3.4 隧道掘进 导坑施工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隧道掘进。采用隧道掘进机进行掘进,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掘进的速度和方向,确保掘进的准确性。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是指双洞间中夹岩柱的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普通双线分离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 小净距隧道与普通双线分离隧道最大的区别是中夹岩柱的宽度,由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而所受围岩压力大,因此,可以看出, 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关键是加固中夹岩柱。如何确保中夹岩柱的稳定,事关隧道施工的成败。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隧道在开挖施工时,针对不同的围岩采用了不同的开挖方法,Ⅱ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正向单侧壁导坑施工方法,Ⅲ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上下短台阶施工方法,Ⅳ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超前导坑预留光爆层施工方法。 1、洞口施工 为减少对洞口仰坡的扰动,隧道洞口石方段开挖采用弱爆破及预裂爆破的施工方法。洞口刷坡时,为保证中夹岩柱的稳定,两隧道中夹岩柱坡口处原地面土体暂时予以保留,以支挡坡面。洞口仰坡采取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加固。同时为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处加设锁口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导管采用φ89mm、壁厚6mm、长16m 的热轧无缝钢管。施工时,导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导管间距50cm)并设1°的仰角,方向与路线中线平行,打入围岩,锁口导管注浆时初压为0.5MPa,终压为2MPa,注浆过程应根据地质情况控制注浆压

力,浆液扩散半径≮0.5m,注浆结束至掘进开挖前的时间间隔按不短于6h进行控制。 2 洞身施工 2.1Ⅱ类围岩段开挖及施工顺序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工期要求,右洞先于左洞施工。右洞开挖断面超前左洞开挖断面按不小于40m进行控制。右洞开挖采取上、下台阶法施工,上台阶开挖采用环行开挖留核心土法。上台阶开挖后,拱部支护及时跟上,Ⅱ类围岩超前支护方式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导管采用直径Ф42mm、壁厚3.5mm、长3.5m的无缝钢管,管壁每隔15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Ф8mm,但尾部1m不设压浆孔。施工时,小导管与衬砌中线平行,以14°仰角打入拱部围岩,导管环向间距40cm,前后排导管打入点间距为2.4m,小导管保持1.0以上搭接长度。开挖时,每循环进尺为0.8m,与U形钢拱架间距相同,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落后于上台阶8m-10m,初期支护跟上,对中夹岩柱进行注浆,打入对拉锚杆。 ①—右洞上台阶开挖(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②—右洞拱部支护(锚喷、U形钢拱架、超前小导管)

超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

超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摘要:以老虎山隧道为实例,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洞口小净距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口段超前大管棚进洞和掌子面超前小导管加固措施能够控制围岩变形,减少对中岩柱的影响;控制左、右线先导洞掌子面之间的施工间距,并对中岩柱水平注浆小导管加固,可有效提高中岩柱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初期支护阶段拱部最大变形量为28mm,远小于设计预留变形量,状态稳定。 关键词: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小净距;中岩柱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双向八车道公路越来越多,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也逐渐增多。受城市布局及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超大跨度小净距隧道建设不可避免[1-4]。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面积大、结构扁平,支护结构受力更加复杂,开挖工序复杂[5-10],施工对围岩扰动次数多,给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带来巨大挑战。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形成系统的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规范和标准。因此,对超大跨度小净距隧道合理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以济南绕城高速老虎山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对洞口小净距段施工与中岩柱保护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围岩的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 工程介绍 1.1 工程概况 老虎山隧道是济南绕城高速的一部分,设计为双洞八车道隧道,隧道最大开挖宽度为20.08m,最大开挖高度为13.4m,属于超大跨度隧道。隧道进口

位于黄金九九地产西南、搬倒井村北,出口位于搬倒井村内,隧道跨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两地。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2+080~ZK3+820,长1 740m,右线起止桩号为YK1+950~YK3+838,长1 888m,为长隧道。 老虎山隧道具有典型的小净距的特点:在进口左线桩号ZK2+107~ZK2+152和进口右线桩号YK2+105~YK2+145段落,左、右线间距为11~43m,此段落是典型的小净距段落,施工安全风险较高。老虎山隧道进口段小净距如图1所示。 图1 老虎山隧道进口段小净距 1.2 施工难点 (1)老虎山隧道洞口段多为碎石土和强风化灰岩,为Ⅴ级围岩。围岩层间结合差,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部分段落上覆盖土层厚度小于10m,进洞施工安全风险高。 (2)老虎山隧道开挖断面大,双洞隧道间中岩柱厚度较小。隧道分部开挖施工过程中,易对中岩柱造成多次扰动,影响围岩稳定,多次爆破震动对中岩柱造成多次扰动,围岩稳定性下降。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位于南充西山风景区的西山隧道最小净距为4m,隧道内轮廓净宽13.16,属于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隧道。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岩石条件较差,以泥岩、砂岩为主。隧道岩层近于水平,受西山向斜影响,局部存在小扭曲,褶皱现象,主要泥岩构成,易吸水软化,失水开裂,相对于上、下层位的泥质砂岩,便形成了“泥化软弱夹层”。此隧道以Ⅳ~Ⅴ类围岩为主。隧道左线长1140m,右线长1151m,围岩情况为:左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60,右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71m。该隧道支护和衬砌共有5种类型:Ⅳ2型衬砌适用于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Ⅳ1型衬砌适用于非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Ⅴ1型衬砌适用于地表无建筑物且隧道净距大于18m的Ⅴ级围岩段、Ⅴ2型衬砌适用于地表存在建筑物且隧道净距为5~18m的Ⅴ级围岩段、Ⅴ3型衬砌适用于隧道净距小于5m的Ⅴ级围岩段,洞门结构16m。 西山隧道是四川南充市市政隧道中典型的小净距隧道。本文以该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关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1 超前支护 1.1 超前大管棚为了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大管棚采用Ф127×8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为40cm,进口大管棚长25m,出口大管棚长40m。大管棚定位采用长度为2m的Ф140×5热轧无缝钢管,大管棚管身按梅花形布设注浆孔,间距15cm~20cm,孔径Ф10~Ф16。水泥砂浆注浆,水灰比:0.8:1~1:1。 超前大管棚结合导向墙施工,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为1.2m×2m(高×长),导向墙中预埋Ф140导向管,外插角为3°。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单洞长582m。最大埋深48米,洞门墙采用C20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40mm厚水泥混凝土。 1。2隧道地质 (1)工程地质 进出口围岩以松散低液限粘土及强风化泥岩为主,岩性呈松散及碎裂结构;中部围岩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粉细砂岩,属软质岩,受构造影响轻微,岩石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局部地段较破碎,呈块状砌体结构及块石状镶嵌结构. (2)水文地质 隧道进出口地下水活动呈浸润状,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仰坡低液限粘土在施工时应全部清除,保证施工安全;中部泥岩主要以浸润状滴水为主,泥质粉砂岩及粉细砂岩则以裂隙、层间线状或小股状产出。围岩基本稳定,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加之裂隙切割,洞室开挖后拱部无支护时易顺层面塌落,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1。3 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 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时采用复合衬砌,以药卷锚杆、管棚、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以锚杆、挂钢筋网、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自进式锚杆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隧道衬砌长度表

注:初期支护喷射砼均采用湿喷法喷射,严禁采用干喷法喷射。 2 施工组织安排 2.1 工期安排 隧道在2005年5月10日开始进场准备,2006年7月31日完工.施工准备:2005年5月10日至2005年7月31日。各分项工期如下: 洞口段施工:2005年8月1日~2005年8月31日; 洞身开挖与支护: 2005年9月1日~2006年5月31日; 洞身防排水:2005年11月20日~2006年5月31日; 洞身衬砌:2005年12月5日~2005年6月15日; 隧道洞门: 2005年8月1日~2005年10月16日; 洞内路面及附属: 2006年6月5日~2006年7月31日。 2。2 劳力组织 隧道由隧道施工队(240人)负责施工。队设有施工分队,每个分队包括掘进、衬砌、综合三个工班。掘进工班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出渣、运输。衬砌工班负责衬砌,包括砼的生产、运输和灌注;风、水、电及设备维修、保养。场外材料的转运等工作由综合工班负责.按三班制安排组织施工,在人员安排时每人每天按少于8个小时工作时间。施工队劳力具体安排见下表: 掘进劳力组织及分工表

花岗岩地层中小净距矿山法隧道施工风险研究及工程措施

花岗岩地层中小净距矿山法隧道施工风 险研究及工程措施 摘要:针对花岗岩地层地铁小净距区间矿山法隧道施工风险的问题,通过地铁两正线区间隧道工程实例中结构位移及地表沉降数值计算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工程措施 本文依托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植物园站~双马站区间两正线区间矿山法隧道小净距施工工程案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小净距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变化,为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案。 1工程概况 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植物园站~双马站区间起于植物园站,沿沈通线向东敷设,以R=450m、R=450m 和R=340m连续三处曲线至规划双马地块北侧路中至双马站。本工程区间全长约1545延米,线间距13m~ 14m。结构顶部覆土深度约为6~27.9m,纵断面上呈单向下坡,最大坡度为25‰。区间包括盾构段、明挖竖井段、矿山段三部分。区间盾构段结构型式为单洞圆型结构,渡线段采用明挖法+矿山法施工。 区间在双马站前岔线处设置施工竖井兼盾构井,竖井为地下四层双跨的箱型框架结构,长25.85m,宽15.7m,结构顶板覆土厚度约3.75米,底板埋深约30.63米。左线小里程端与区间盾构段相接,其余均与区间矿山段相接。矿山段结构型式为单线单洞及双线单洞马蹄形断面,采用复合式衬砌,初衬为格栅钢架加喷射混凝土,二衬为模注砼,初支二衬之间设置柔性防水层。 近接隧道平面图 2工程地质 ①杂填土:主要由市政铺设路面、碎石垫层、碎石、混粒砂、粘性土组成,松散~密实。该层分布连续,层厚0.60~5.20m。

③1粉质黏土:黄褐色,含氧化铁结核,可塑,摇振反应中等,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较连续,揭露层厚度1.10~8.40m。 ⑨1花岗岩:黄褐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基本破坏, 但尚可辨认,风化成砂、土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全风化,该层分布连续,揭露层厚1.00~26.20m。 ⑨2花岗岩:肉红色~黄绿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大 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风化成碎石状,碎块用手能掰动,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 级为Ⅴ级,强风化,RQD值<20,该层分布连续,局部钻孔未穿透该层,揭露层厚0.90~20.40m。 ⑨3花岗岩:肉红色~青灰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大 部分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岩体被切割成岩块,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耐磨矿物主要成分 为SiO2,含量为20-30%,RQD值30-5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中风化,局部钻孔未揭露该层,层顶高 程50.68~85.63m。 ⑩3辉长岩:青灰色,主要由长石、辉石等矿物组成,辉绿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成 短柱状,一般柱长5-30cm,最大70cm,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RQD值30-50%,中风化,岩体基 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局部钻孔揭露该层。 3水文地质 勘察揭露地下水类型分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承压水。③1粉质粘土层为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勘 探期间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0.90~1.40m。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地层上部填土层中,局部缺失,受大气降 水影响明显,水量变化较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全、强风化带的基岩裂隙中,微具承压性,勘察期间测 得初见水位埋深8.80~15.40m,稳定水位埋深5.20~15.20m,水头高度0.00~3.60m。 枯水期水位将有所下降,地下水位年变幅约2m左右。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排泄主要是以蒸发、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河水及周边丘陵的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主要表现为人工抽汲地下水和地 下径流。 4、施工方案 施工顺序:(1)明挖竖井->大里程4-4断面->大里程3-3断面->大里程2-2断面初支及二衬;(2) 明挖竖井->小里程4-4断面->小里程5-5断面初支及二衬;(3)明挖竖井->大里程1-1断面。其中左线大 断面(4-4、3-3、2-2断面)二衬完全封闭后方可对临近1-1断面进行开挖施工。 隧道开挖上、下一倍洞径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③1粉质黏土、⑨1全风化花岗岩和⑨2强风化花岗岩等 地层组成,围岩基本分级为Ⅳ-Ⅴ类。由于围岩不稳定,易坍塌,应采取辅助施工措施。施工过程中根据实 际情况在隧道内设排水沟、截水沟并及时将隧道内的水抽出,隧道内不得积水。

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与受力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与受力特征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地下隧道建设已成为当今城市化发展的必要选择。在隧道建设中,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是 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该类型隧道主要是建设在软弱的地质条件下,施工风险大,给施工质量和安全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对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及其受 力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拟针对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及其受力特征展开深入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原则和施工工艺,从技术角度出发,分析该类隧道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究其具体施工工艺。 2.研究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包括支护结构力学性质、岩土体内力特征等。通过数值模拟及实测结果对比,对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 受力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3.探究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在施工和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针对该类隧道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应急措施。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 1.深入掌握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原则和施工工艺。对于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揭示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征。对于完善该类隧道的施工技术及运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3.提出针对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应急措施,为该类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浅埋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地下交通运输设施的快速发展。

小净距隧道施工细则

1.总则 1.1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1.2为给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1.3细则适用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的并行双洞隧道。 1.4本细则针对福建三明~福州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相关围岩情况拟定,只适用于该路段的小净距隧道施工。 1.5本细则重点围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等编写,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042—94)执行. 1.6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细则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滞后时间、空间间距、炮眼深度、装药量等提出严格要求,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1.7本细则建议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量测要求等,应当根据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 1.8本细则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为试行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施工情况、量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等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2.施工方法及工序 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因隧道间净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类别段的施工工序作如下要求: 2.1I、II类围岩段 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推荐在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以左洞先开挖制定,当右洞先开挖时,则将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即可。 2。1。1 左洞按下列开挖顺序施工: (1)上台阶1超前支护 (2)上台阶1开挖; (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 (4)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 (5)下台阶1超前支护 (6)下台阶1开挖; (7)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8)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 (9)上台阶2超前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 (10)上台阶2开挖; (11)上台阶2初期支护; (12)下台阶2 超前支护; (13)下台阶2 开挖; (14)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15)拆除侧壁临时支护; (16)仰拱回填砼施工; (17)防水层及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2。1。2 右洞施工工序同左洞,但水平贯通锚杆施工应为水平贯通锚杆连接施工。 2.1.3 工序安排注意事项: (1)右洞(后掘进洞)上台阶1的开挖一般应落后于左洞下台阶1(先掘进洞)5~10米。当左洞(先掘进洞)出现围岩稳定性较差、监控量测数据收敛性不好的情况时,右洞上台阶1宜滞后于左洞下台阶2进行.同理,此时右洞上台阶2宜滞后于左洞二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