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疾病概述

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当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疾病分类

肿瘤科

症状体征

a)体液免疫降低;

b)细胞免疫降低;

c)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

d)易于感染,全身抵抗力下降。

e)生殖功能降低

疾病病因

a)有长期连续或间断超剂量当量限值照射史,法定个人剂量记录显示平均年剂量0.15Gy以上或最大年剂量0.25Gy,累积剂量当量达到或超过1.5Gy。

b)接触射线以前身体健康,接触数年后出现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其症状消长与脱离及接触射线有关。

c)可有出血倾向。

d)接触射线以前造血功能正常,接触数年后,血象经多次动态观察证明造血功能异常(采血部位应固定,以便自身对照)。

诊断检查

第 2 页共 5 页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必须根据照射史、个人剂量档案、受照累积剂量当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诊断。I度

1)具备以下各项者可诊断为I度。有长期连续或间断超剂量当量限值照射史,法定个人剂量记录显示平均年剂量0.15Gy以上或最大年剂量0.25Gy,累积剂量当量达到或超过1.5Gy。

2)接触射线以前身体健康,接触数年后出现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其症状消长与脱离及接触射线有关。

3)可有出血倾向。

4)接触射线以前造血功能正常,接触数年后,血象经多次动态观察证明造血功能异常(采血部位应固定,以便自身对照)。

Ⅱ度

1)有较顽固的自觉症状,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2)白细胞数持续在3.0x109/L以下;白细胞数持续在3.0~

4.0x109/L兼有血小板数和/或血红蛋白量持续减少。

3)骨髓增生低下。

4)具有一个系统或一个系统以上异常

5)脱离射线及积极治疗后恢复缓慢。

治疗方案

1)Ⅰ度:脱离射线,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加强营养,头两年每年检查一次,以后每两年全面检查一次,在此期间根据健康状况,可参加非放射性工作。恢复后,再继续观察一年临床确认治愈则不再按外照射慢性放射病Ⅰ度诊断。

2)Ⅱ度:脱离射线,住院积极治疗,全休。必要时进行疗养,定期

第 3 页共 5 页

随访,1~2年全面复查一次。根据恢复情况可考虑参加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

3)待遇和处理办法按国家关于职业病的有关规定办理。

疾病预防

长期脱离射线工作,注意可能发生的远期效应。

第 4 页共 5 页

感谢您的浏览!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第5 页共5 页

职业健康培训教材

目录 一.概念及名词解释 (2) 二.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 (3) 三.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4) 四.噪声的分类、危害及防护措施 (5) 五.职业禁忌症 (7) 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8) 七.怎样识别压力、如何调节压力 (17) 附:职业健康试题及答案 (18)

一、概念及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构成《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 (二)、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那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四)、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 劳动者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病。造成职业病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同时受一定的个体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的强度;个体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营养缺乏、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 (五)、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等。职业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 (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体内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

放射防护学习检测复习过程

自我检测 1、核衰变的类型主要有α,β,γ三种,其中α粒子的电离能力最强;而γ粒子的穿透能力最强。 2、1Ci = 3.7 ×1010 Bq 3、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的核数或活度因衰变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4、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衰变的次数;其衰变规律可表示为:。 5、氢的同位素有3种。 6、放射性核素经2个半衰期后,其活度将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7、1Bq表示每秒一次核衰变。 8、α、β、γ射线的理化特性为_______bd_____。(多选) A. 穿透能力α> β> γ B.穿透能力α< β< γ C.电离能力α< β< γ D.电离能力α> β> γ 9、对于一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bd A. A代表该原子核质量数 B.Z代表原子核质子数 C.这个核子处于稳定态 D.N = A –Z 10、以下关于钴的同位素,说法正确的是?(多选)bcd A. 60Co是钴的天然同位素之一 B.钴的同位素可由反应堆或加速器生成 C.天然界中存在的59Co是一种金属

D.60Co在工业上常应用于食品等的杀菌、消毒,医疗上常应用于放射治疗 11、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___b_____。 A. 20 mSv/年; B. 2.4 mSv/年; C. 5 mSv/年 12、在人工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__b______。 A. 核电; B. 医疗照射; C. 氡子体 13、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a A. 其中2/3来自内照射 B. 其中2/3来自外照射 C. 其中2/3来自宇宙照射 14、γ光子能量大于1.02MeV时,与物质相互作用可发生电子对生成效应。 15、带电粒子与物质作用损失能量的主要方式有:(多选)ab A. 电离与激发 B. 轫致辐射 C. 弹性碰撞 16、γ光子是通过次级效应与物质发生作用,次级效应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多选)acd A. 光电效应 B. 轫致辐射效应 C. 康普顿效应 D. 电子对效应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 一、尘肺13种: 如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煤工尘肺等。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三、职业中毒56种: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硫化氢中毒。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苯中毒。 8、汽油中毒。 9、氨中毒。 10、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3种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九、职业性肿瘤8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十、其他职业病5种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法规标题】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颁布单位】卫生部国防科工委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02-5-22 ?【失效时间】 ? ?【全文】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附加英文版 关于印发《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的通知 卫生部 国防科工委 卫法监发[2002]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有关部门(单位): 为了加强和规范核或者辐射事故时应急医学处理工作,现将《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附件:《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前言 本规范等效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报告丛书第2号“辐射损伤的诊断与处理”(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diation Injuries.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2 ,IAEA,1998),根据我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及我国多年来积累的辐射损伤临床救治经验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以使其更适合我国情况。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和指导核或辐射事故时造成辐射损伤的医学处理工作。 本规范的编制参考了以下主要文献: 1. 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2. 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目录 1 引言 (1) 1.1 目的 (1) 1.2 范围 (1) 2 事故照射类型和医学处理原则 (1) 2.1 事故类型 (1) 2.2 辐射源和照射方式 (2) 2.3 损伤人员的分类 (4) 2.4 损伤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5) 3 外照射 (6) 3.1 外照射的类型 (6) 3.2 局部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6) 3.3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 (9) 4 放射性核素污染 (15) 4.1 污染判断 (15) 4.2 处理…………………………………………………………………………………… 16 5 放射复合损伤 (19)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 GBZ100-2010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 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ZT217-2009: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 GBZT216-2009: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Z215-2009: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T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T172-2006: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 GBZT171-2006: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T170-2006: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 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GBZT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 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GBZ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

台州市放射防护正确2014年-答案

1、人体组织对放射敏感性最低的是() 结缔组织 心脏 内分泌腺 唾液腺 2、不同种系的生物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随着种系演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放射敏感性() 越高 越低 无相关性 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项属于电离辐射远后效应引起的() 辐射致癌 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 急性放射病 皮肤红斑 4、人体组织放射敏感性最高的组织是() 眼晶体 胸腺 唾液腺

肌肉组织 5、人体受到2.5Gy照射后的放射损伤可引起() 可恢复的功能变化,可有血液学的变化 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6、低LET辐射在相同剂量下低剂量率照射的损伤()中等剂量率或高剂量率照射 等于 高于 低于 无关系 7、鉴于不断有新资料表明辐射诱发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阈剂量可能显著低于先前所作估计,ICRP第一分委员会于()年成立任务组 2012 2011 2009 2007 8、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产生放射损伤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受()方面因素影响 2 3

4 5 1、人体组织放射敏感性最高的组织是() 眼晶体 胸腺 唾液腺 肌肉组织 2、人体受到2.5Gy照射后的放射损伤可引起() 可恢复的功能变化,可有血液学的变化 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3、低LET辐射在相同剂量下低剂量率照射的损伤()中等剂量率或高剂量率照射 等于 高于 低于 无关系 4、当照射剂量和剂量率相同时,按照射部位分其严重程度依次排列为() 头颈、胸部、腹部、盆腔及四肢

胸部、头颈、四肢、腹部及盆腔 盆腔、腹部、胸部、头颈及四肢 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及四肢 5、鉴于不断有新资料表明辐射诱发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阈剂量可能显著低于先前所作估计,ICRP第一分委员会于()年成立任务组 2012 2011 2009 2007 6、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产生放射损伤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受()方面因素影响 2 3 4 5 7、影响放射损伤的机体因素主要有() 种系、个体发育 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 亚细胞和分子水平 以上都是

有关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案

有关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医疗人 才队伍建设提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案由:关于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民进中央 主题词:医疗,人才培养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健康和城市安全提供基础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地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得到快速发展,但不少地方存在一些通病: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分中心院前急救医师队伍人员紧缺,仅靠各个医院抽调临床科室医生顶替,勉强维持120急救系统正常运转,院前急救医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已成为院前医疗急救发展的瓶颈。 院前急救系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行业性质特殊。院前急救虽然是医疗行为,但与院内的医疗工作区别很大。院前急救以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防止再损伤、快速安全转运为主,虽然所需医疗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自身特殊要求,但从根本上说,不及院内专业高、精、尖,急救医务人员专业发展受限,很难有医疗成果产出。

二是急救工作风险大。院前急救病人具有病情危重、病种多、涉及社会层面广等特点,还可能面临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车祸、自杀、劫持人质等突发事件。院前急救医师不仅要熟悉临床各科疾病,还要面临比院内更大的执业风险。 三是工作环境艰苦。救治的场所除了病人的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室外复杂的环境,如马路、菜场、娱乐场所等等,经常有许多围观群众,不利于急救医师开展正常的检查与治疗。同时,急救人员经常受到不了解医学知识的群众的无端指责与谩骂。因此,急救人员还需具备超常的应变能力与心理承受力。 四是急救医师的待遇低。目前急救系统待遇水平相对于卫生系统的各类医院较低。低收入、低待遇,与急救医师的辛劳工作形成鲜明反差。 五是执业资格考取难。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只能报考临床专业,所考内容多为院内临床知识。由于平时工作中没有机会接触院内临床病例,造成院前急救医师知识面及实践技能与临床类的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严重脱节,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比例非常低。 以上原因导致各地院前急救系统医疗人才紧缺。为此,建议: 一、制定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院前急救医师学历标准。将院前急救医师的学历资格定位在“临床类大专”水平。院前急救以现场、途中急救与安全转运为主,虽然具有较特殊的专业要求,但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与院内相比医疗成分相对较低。大专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已基本能适应单纯院前急救需要,同时他们也基本能安心于急救工作。 二、探索灵活的人才培养方式。采取“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急救医师培养使用方式。每年由各急救医疗机构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培养需求数量。每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三校生”(即来自技校、中专或职高的学生),参加高校统一入学考试后,由定点培养的医药高等院校在一定范围内择优录取,参加定点培养的院前医疗急救医学(专科)的学历教育。培养对象录取后由所在省、市、

(完整版)辐射防护期末试题-2011-A

A. 微分分布 B. 能量注量 C. 能量注量率 D.积分分布 3、能注量率的量纲是( D ) A. Cm 2kg -1 B. Jm 2Kg -1 C. Jm -2 s -1 D.Jm -2s 1 4、单位径迹长度上产生离子对数称为( C )。 A. 质量减弱系数 B. 能量损失率 C. 比离电离 D. 碰撞阻止本领 5、当量剂量的单位是( B ) A. 戈瑞(Gray ) B. 希沃特(Sv ) C. 贝可(Bq ) D. 库仑(C ) 6、在内照射的剂量系数是指在年龄为t 0时的每单位摄入的( A )大小。 A 、待积有效剂量 B 、待积吸收剂量 C 、待积比有效能量 D 、待积年摄入量 7、低Z 介质在前,高Z 介质在后,则总积累因子值( A ) A. ]高)(,[d E B μγ B. ]低)(,[d E B μγ C. ]]低高)(,[)(,[d E B d E B μμγγ? D. ]高低)(,)[(min ,d E B μγ 四、多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属于随机性效应有( AC )。 A 、癌症 B 、不育 C 、白血病 D 、β射线的皮肤烧伤 2、下列的国际单位是J ?kg 可能剂量学量有( ABD )。 A 、吸收剂量 B 、当量剂量 C 、照射量 D 、有效剂量 3、电子的电离能量损失和辐射能量损失之比与( AD )因素相关。 A 、带电粒子的能量 B 、带电粒子的原子序数 C 、带电粒子的质量 D 、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 4、人类引起活动天然照射的升高因素有( ABCD )。 A 、煤开采 B 、有色金属工业 C 、石油工业 D 、民航工业 5、人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可分为( ABC )。 A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B 、肠型急性放射病 C 、脑型急性放射病 D 、血液型急性放射病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β粒子外照射防护有哪些特点,对β源的屏蔽设计有哪些考虑因素? 2、核电厂的辐射源项有哪些?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放射防护考试

(1) 源是指可以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2分 错误正确 (2) 对于可能从受照中受益的人员而言,需要针对特定实践过程进行防护。2分 错误正确 (3) 促进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尽快分解及加速排出体外是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2分 错误正确 (4) 核医学工作场所中,在非限制区和监督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通过间。2分 错误正确 (5) 1013-1016Bq的放射源物质必需在屏蔽工作箱中操作。2分 错误正确 (6) 国家对放射源、射线装置进行分类管理,放射源可以分为5类,射线装置可以分为3类。2分 错误正确 (7) 重金属核素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内照射危害比较大。2分 错误正确 (8) 外照射防护主要防的是X射线和β射线2分 错误正确 (9) 确定性效应有剂量阈值,随机效应无剂量阈值。2分 错误正确 (10) 在医疗照射中,其正当性意味着一次比较准确的诊断,或者从治疗中使患者获得了健康。2分 错误正确 (11) 辐射致癌的危险度与受检者所受X线剂量成线性无阈关系。2分 错误正确 (12) 应避免对孕妇进行任何部位的检查。2分 错误正确 (13) 胸部X射线摄影应尽量以后前位摄影替代前后位摄影。2分 错误正确 (14) 放射防护应做到放射剂量降低到当地本地水平。2分 错误正确 (15) 个人剂量限值的剂量数值指的是有效剂量。2分 错误正确 (16) 用人单位有责任改善怀孕女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保证为胚胎和胎儿提供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2分 错误正确 (17) 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受到的放射性危害因素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吸入导致的内照射。(2分 错误正确 (18) 实施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废片,减少医疗费用。2分 错误正确 (19) 介入放射学中床上管的向上的散射线比床下管的散射线强度高。2分 错误正确 (20) 中度和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病程有明显的分期。2分

院前急救及转运

院前急救及转运 课题:院前急救及转运 教学目标:掌握出诊及转运流程,能够正确的用物准备,确保安全转运 重点:出诊及转运流程,如何确保安全转运 教学内容: 院前急救 一、定义:(意外创伤或急性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急救是否准确、及时直接 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预后,此时院前急救就显得格外重要。院前急救 不仅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 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 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到达 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至医院的过 程。 二、目的: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三、主要任务:1、院外呼救病人的急救 2、大型公共事件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备勤 *注:院前急救不承担住院病人未经联系转院的工作 四、抢救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先重伤后轻伤 先救治后运送 五、现场伤员分级:第一急救区:红:病情重,有生命危险 第二急救区:黄:病情较重,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第三急救区:绿:病情轻 第四急救区:黑:死亡 ▲六、主要流程: 1.出诊前: a.接通知:(1)准确记录时间、病人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2)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医生、护士、司机 b.再次联系家属(医生):了解详细情况,保持通讯畅通 c.用物准备(护士):心电监护仪、氧气钢瓶、吸氧管、急救包、气管插管包、 皮囊、敷料、绷带、夹板、颈托、动脉止血带、负压吸引 *确保物品完好率100%,5分钟之内出发 2.出诊中:

a.到达现场前:(1)准确记录时间,途中情况,如堵车等。避免加重医患矛盾 (2)遇特殊情况:执行任务途中遇需抢救患者,医务人员下车查 看并向总台备案 b.现场评估:病情评估,判断病情严重性,是否需要转运 c.现场处理:(1)心肺停止:再次判断是否已停止,估计死亡时间,交代病情, 询问是否需要抢救,心肺复苏,死亡心电图 (2)外伤、骨折:止血、包扎、固定 需特别注意:①控制活动性出血:加压出血处,压住伤口或肢 体断端主要大血管,抬高肢体,然后加压包扎伤口处,止血带 一般用于大动脉破裂出血 ②外露的骨折断端、内脏用无菌敷料覆盖,严禁回纳,对骨折 畸形不要复位,对伤口内的异物严禁拔出 ③肢体断端用无菌纱布包好放于塑料袋中,塑料袋周围放冰块 或冰水保持低温 ④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⑤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d.(1)交代风险、家属签字:了解风险,要求转运!名字、关系 (2)提醒家属带上医保卡、以往病历资料等 e.搬运:(1)根据病情决定方法和体位 (2)一般平卧位,心肺疾病病人半卧或坐位,CVD,颅脑外伤,昏迷、酒精过量、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位等, (3)注意舒适度,担架上垫棉被,头下垫枕 (4)怀疑脊柱骨折的搬运:注意轴线搬运 (5)搬运时脚在前头在后,医务人员在病人头侧便于观察病情 (6)上车时头在前脚在后 (7)担架平车的正确使用 f.转运过程: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虚弱者 氧气钢瓶、吸氧管:心衰、呼衰、氧和较差、情绪紧张、孕妇、老 年人 气管插管包、皮囊:氧和差,病情更重者、心肺复苏 负压吸引器:痰多、误吸、窒息 血糖仪:有糖尿病史、昏迷、腹痛、怀疑低血糖高血糖发作 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选用留置针),休克、出血需补液者,生命体 征不稳(脑血管意外、心梗、心衰、低血糖、高血糖、高血压等) 需用药者 心电图:心悸胸痛胸闷、怀疑心脏病、心电监护明显异常 *注意:(1)转运过程中家属坐前排副驾 (2)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3)对路程较远,病情紧急者,且周边有医院可征得家属同意运送至最近医院实施抢救 (4)非自然死亡,车祸等涉及法律纠纷、刑事及民事案件等应通知公安部门,尽量不要破坏现场 (5)遇到三无病人需通知公安部门,按正规程序转运。 3、出诊后: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医用放射防护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医用放射防护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核衰变的类型主要有α,β,γ三种,其中α粒子的电离能力最强;而γ粒子的穿透能力最强。 2、1Ci = 3.7 ×1010 Bq 3、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的核数或活度因衰变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4、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衰变的次数;其衰变规律可表示为:。 5、氢的同位素有3种。 6、放射性核素经2个半衰期后,其活度将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7、1Bq表示每秒一次核衰变。 8、α、β、γ射线的理化特性为_______bd_____。(多选) A. 穿透能力α> β> γ B.穿透能力α< β< γ C.电离能力α< β< γ D.电离能力α> β> γ 9、对于一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bd A. A代表该原子核质量数 B.Z代表原子核质子数 C.这个核子处于稳定态 D.N = A –Z 10、以下关于钴的同位素,说法正确的是?(多选)bcd

A. 60Co是钴的天然同位素之一 B.钴的同位素可由反应堆或加速器生成 C.天然界中存在的59Co是一种金属 D.60Co在工业上常应用于食品等的杀菌、消毒,医疗上常应用于放射治疗 11、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___b_____。 A. 20 mSv/年; B. 2.4 mSv/年; C. 5 mSv/年 12、在人工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__b______。 A. 核电; B. 医疗照射; C. 氡子体 13、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a A. 其中2/3来自内照射 B. 其中2/3来自外照射 C. 其中2/3来自宇宙照射 14、γ光子能量大于1.02MeV时,与物质相互作用可发生电子对生成效应。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概论 Outlines of Pre-hospital Care 万立东(北京急救中心 100031) WAN Li-dong 1 院前急救的历史发展 1.1 西方院前急救的发展史 西方院前急救的发展和医学一样是人类长期与 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受到社会经 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西方院前急救发展 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院前急救作为整个卫生 医疗服务工作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必然与本国的医疗制度相适 应。 1.1.1 法国: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时代诞生紧急医疗 救助系统,当时战争较多,马车式救护车,医生是 麻醉科医生担任。1883年巴黎当局设立了两匹马拉 救护车,用于医院间转运传染病人。1884年法国消 防组织被赋予对灾伤时进行紧急的现场医疗急救的 服务。法国院前急救主要是由医生担任出诊任务。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欧洲电话刚刚进入使用时期,人 们就开始用电话进行医疗救助。急救专用电话号码 “15”。 1986年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院前急救Samu的 任务和资金保障,其任务是:(1)24小时院前急 救服务;(2)医疗咨询;(3)病人的派送; (4)灾害的抢救;(5)群众的培训;(6)专业 急救医生的培训。 1.1.2 德国:十九世纪初院前急救是由红十字会和 汽车俱乐部主持,90%的救护车属红十字会所有。 救护车有两种制度。一种是固定的即医生和医助都 设在医院内,平时他们做自己的日常工作,遇有任 务,急救中心可以通知他们救护车出诊(救护车停 放在医院附近,随时待命)。另一种是临时在出事 地点聚会,即医生和医助、救护车都不在同一地方,需要时通知他们赶赴出事地点。医生可以乘坐消防队有专门设备的车,也可以自己开车前往。急救专用电话号码“112”。1968年开始使用直升飞机,由飞行员、急救队员和医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随时待命,要求在接到命令后2分钟内起飞。其活动范围半径为50公里,10分钟到现场,在30分钟内能将伤员送到医院。德国空中急救网是世界最佳。1.1.3 英国:十九世纪初诞生院前急救,1948年英国开始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向所有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包括急救医疗在内,成为欧洲唯一的国家医疗制国家。1974年“国家卫生服务制”改组为分级管理,随后英格兰和威尔士成立了5个急救站,伦敦急救站内建立中心调度室,通过急救专用电话号码“999”可以接受整个大伦敦地区的急救呼叫并调动救护车,调度员在接到呼叫后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用直通电话与急救小组、消防队或交通警察直接联系。院前急救服务工作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仅从事抢救工作的人员;另一类则为从事非紧急工作人员,凡是从事抢救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受过12周的专业培训。学习各种理论和操作课程之后,在一个急救站实习一年,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国家卫生服务制授予的专业职称,并在急救医疗系统中工作。1.1.4 美国:急救服务可追溯到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结束后,纽约即出现了急救服务。纽约市第一个提供急救服务的单位是位于曼哈顿南部中街的贝尔维尤医院分院。1870年贝尔维尤医院用5辆马车开始急救服务,当年就应诊了1 812次。1909到1929年纽约市的急救车由警察局长管辖的急救车服务部门管理,全市共有45辆医院急救车。院万立东(1957-),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院前急救理论。现任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院前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等职。

判断题

是非题 (判断对错,正确者在()内打√,错误者在()内打×) 1、对于可能发生的体表污染应及时去污染,但是不必进行放射性污染测量。(X ) 答案:X 2、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 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年,必要时可以增加临时性检查。(X ) 答案:X 3、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判断与鉴定、医 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本人承担。(X ) 答案:X 4、皮肤吸收剂量的单位为希沃特(Sv)。(X ) 答案:X 5、生物剂量计是用以估算受照射剂量的生物体系,该生物体系受照射 后的反应与受照射剂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定量关系,从而可以用来推定受照剂量。(√) 答案:√ 6、受照人员的眼晶体吸收剂量应尽可能通过实际剂量监测或模拟剂量 测量获得。(√) 答案:√

7、一般用有效剂量(Sv)作为眼晶体剂量的评价量。(X ) 答案:X 8、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如果无剂量监测数据,可以用归一化工作量 法估算其剂量。(√) 答案:√ 9、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剂量评价中,用全身剂量来评价电离辐射对 人员产生的肯定效应。(X ) 答案:X 10、染色体畸变是指:正常染色体在物理(如电离辐射)或化学等因素 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数量上的异常。(√) 答案:√ 11、职业病诊断争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答案:√ 12、当事人可以选择与自己熟悉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成员参加职业病的鉴定。(×) 答案:× 13、需要对职业病争议做出诊断鉴定时,由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委托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从专家库中确定参加诊断鉴定委员会的专家。() 答案:√ 14、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是电离辐射内照射和(或)外照射方式作用于甲状腺和(或)机体其他组织所引起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和(或)器质性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基本常识 疾病概述 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当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疾病分类 肿瘤科 症状体征 a)体液免疫降低; b)细胞免疫降低; c)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 d)易于感染,全身抵抗力下降。 e)生殖功能降低 疾病病因 a)有长期连续或间断超剂量当量限值照射史,法定个人剂量记录显示平均年剂量0.15Gy以上或最大年剂量0.25Gy,累积剂量当量达到或超过1.5Gy。 b)接触射线以前身体健康,接触数年后出现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其症状消长与脱离及接触射线有关。 c)可有出血倾向。 d)接触射线以前造血功能正常,接触数年后,血象经多次动态观察证明造血功能异常(采血部位应固定,以便自身对照)。 诊断检查 第 2 页共 5 页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必须根据照射史、个人剂量档案、受照累积剂量当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诊断。I度 1)具备以下各项者可诊断为I度。有长期连续或间断超剂量当量限值照射史,法定个人剂量记录显示平均年剂量0.15Gy以上或最大年剂量0.25Gy,累积剂量当量达到或超过1.5Gy。 2)接触射线以前身体健康,接触数年后出现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其症状消长与脱离及接触射线有关。 3)可有出血倾向。 4)接触射线以前造血功能正常,接触数年后,血象经多次动态观察证明造血功能异常(采血部位应固定,以便自身对照)。 Ⅱ度 1)有较顽固的自觉症状,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2)白细胞数持续在3.0x109/L以下;白细胞数持续在3.0~ 4.0x109/L兼有血小板数和/或血红蛋白量持续减少。 3)骨髓增生低下。 4)具有一个系统或一个系统以上异常 5)脱离射线及积极治疗后恢复缓慢。 治疗方案 1)Ⅰ度:脱离射线,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加强营养,头两年每年检查一次,以后每两年全面检查一次,在此期间根据健康状况,可参加非放射性工作。恢复后,再继续观察一年临床确认治愈则不再按外照射慢性放射病Ⅰ度诊断。 2)Ⅱ度:脱离射线,住院积极治疗,全休。必要时进行疗养,定期 第 3 页共 5 页

放射性损伤及诊断标准试题

放射损伤及诊断标准题库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职业性放射病需多少医师参加(E)。 A 有一名高级医师即可诊断 B 有两名以上医师组成诊断组 C 组织三名以上医师集体诊断 D 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E 组织三名(含)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2、诊断机构作出职业病诊断后,应当向当事人提供(E)。 A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B 《放射疾病诊断证明书》 C 《诊断证明书》 D 《职业性疾病诊断书》 E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证明书》 3、关于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下面叙述正确的是(E)。 A 慢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是特异的 B 外周血液的变化主要是血小板降低 C 血小板和红细胞变化出现较白细胞早 D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是职业病 E 外照射慢性放射反应不是职业病 4、: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受照剂量是答(C)。 A、01-0.5Gy B、0.5-1Gy C、1-10Gy D、10-50Gy E、50Gy以上 5、:辐射引起DNA损伤修复的途径是(A)。 A、切除修复

B、碱基损伤修复 C、靶分子的损伤修复 D、游离电子修复 E、细胞凋亡 6、射线对造血系统的损伤主要发生在(C)。 A、成熟红细胞 B、成熟白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外周白细胞 E、网织红细胞 F、白细胞 7、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的疾病是(A)。 A、急性放射病 B、放射反应 C、白血病 D、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观察对象 E、放射性肿瘤 8、GBZ97-2009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规定的肿瘤类型不包括(F)。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胰腺癌 D、乳腺癌 E、肺癌 F、卵巢癌 9、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依据哪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D)。 A、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B、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C、GBZ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D、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E、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讲座 一、基本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索。 危险有害因素可拆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索。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危险源: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装置.、设备、设施和场所,就称做危险源。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都属于能量的范畴。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先决条件,有害物质和能量不存在就没有事故。但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通常见到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或屏蔽措施与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进行斗争,前者胜,

则有害物质和能量继续被屏蔽,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出来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处置不力将产生损失,出现事故。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索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将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都包含在内。比如,作业场所狭窄、屋基沉降、采光不良、气温湿度、自然灾害、风量不足、缺氧、有害气体超限、建筑物结构不良、地下火、地下水、冲击地压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人、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它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乎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除了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外,还可以利用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是指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院前急救是以救治院外危、急、重症病人和各种灾难事故所实施的急诊急救,它是急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时间和空间上划分,它又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其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急救的全过程。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其一,强化急诊意识,提高急救工作快速反应能力,掌握现场急救原则。实践证明,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小时内,较佳急救期为24小时内,延期急救期为24小时后;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院前急救不是一般出诊,它面对的患者病情急、危、重,所以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分秒必争,要迅速到达现场,严格按照现场急救原则运用“快捷、有效、合理、安全”的急救措施,使伤者得到最迫切和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疗,尤其是灾害性和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急救更是如此。现场急救的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员的伤残率及生命。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核心就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及时抢救,确保急诊各个环节的通畅无阻。在出诊过程中能做到突出一个“急”字,强调一个“快”,争分夺秒开展救治工作。在转运过程中,突出一个“安全”转运与“急救”紧密结合,在保证病员安全的前提下作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其二,加强急诊护理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素质。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有赖于急救技术的普及。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挽救急重病员生命的重要环节。在院前急救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只有一名护士参加抢救,如果护士不具备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急救技术和全面的护理知识,又如何胜任每天所面临的包括内、外、妇、儿科等的急救呢?因此,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还要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才能胜任院前急救工作。所以,强化急诊急救意识,定期组织多种多样形式的学习,以班前示范,集中上课、重点辅导等方式,进一步夯实急诊急救知识,提高急诊急救的能力。要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熟练掌握通信系统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充分掌握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这五大现场急救技术。对救护车上轻巧的急救器材,如手提式除颤机、人工呼吸机、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要特别掌握。在实际中,通过不断反复学习,反复强化,反复训练,培养造就一支专业过硬的护理队伍。 其三,重视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降低院前死亡率。大部分现场人员缺乏一般的抢救知识,没有给予及时的包扎止血及现场CPR,呼救“120”后一直等待医务人员到达,从而耽误了最初最佳的抢救时机。所以,市急救中心应建立CPR培训及现场简单的止血包扎固定的急救技术推广活动,使初期简单的院前急救知识扩大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