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平衡量的计算

不平衡量的计算

不平衡量的计算
不平衡量的计算

个一般是根据ISO-1940来的

平衡品质级别G=e*w/1000

其中e为偏心距,w为转速

最大许用不平衡量=e*转子总质量

对于汽轮机而言,一般要达到G2.5的平衡品质级别

算出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m,首先要知道转子的质量M,校正半径r,转子的角速度w,

转子的动平衡精度等级G(可查到,已知量)。

然后根据公式: m=Mx(G/wxr)

m.M的单位是g

w的单位是rad/s

r的单位是mm

G的单位是mm/s

注:本文来自网络,非原创,其实这些东西一搜就能弄到的大家多动手才是

转子动平衡精度等级(品质等级)国际标准

及许用不平衡量计算方法

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40年制定

了世界公认的ISO1940平衡等级,它将转子平衡等级分为11个级别,每个级别间以2.5

倍为增量,从要求最高的G0.4到要求最低的G4000。单位为公克×毫米/公斤(gmm/kg)

,代表不平衡对于转子轴心的偏心距离。

常用各种刚性转子的平衡品质等级见下表:平衡品

质等级G eperω

(mm/s) 转子类型举例

G4000 4000 具有奇数个汽缸刚性安装的低速用柴油机的曲轴驱动装置

G1600 1600 刚性安装的大型二冲程发动机的曲轴驱动装置。

G630 630 刚性安装的船用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刚性安装的大型四冲

程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

G250 250 刚性安装的高速四缸柴油机的曲轴驱动。

G100 100 六缸或更多缸高速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汽车、货车和机车

用的(汽油、柴油)发动机整机。

G40 40 汽车车轮、箍轮、车轮总成、驱动轴;弹性安装的六缸或更多

缸高速四冲程(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曲轴驱动件;汽车、货车和机车用的发动机的曲

轴驱动件。

G16 16 粉碎机、农业机械的零件;汽车、货车和机车用的(汽油、柴

油)发动机个别零件;特殊要求的六缸或更多缸发动机曲轴驱动件。

G6.3 6.3 海轮(商船)主蜗轮机的齿轮;离心分离机、泵的叶轮;风

扇;航空燃气涡轮机的转子部件;飞轮;机床的一般零件;普通电机转子;特殊要求

的发动机的个别零件。

G2.5 2.5 燃气和蒸气涡轮,包括海轮(商船)主涡轮刚性涡轮发电机

转子;透平增压器:机床驱动件;特殊要求的中型和大型电机转子;小电机转子;涡

轮泵。

G1 1 磁带录音机及电唱机驱动件;磨床主驱动件;特殊要求的小型电

枢。

G0.4 0.4 精密磨床的主轴、磨轮及电枢、回转仪。

1. 转子平衡品质的确定

转子所需平衡品质常用经验法确定。经验法是根据所制定的平衡等级来确定

平衡品质的。下表中每一个平衡品质等级包含从上限到零的许用不平衡范围,平衡品

质等级的上限由乘积eperω除以1000确定,单位为mm/s,用G表示,共分为11个平衡等

级。

G=eperω/1000

式中: eper——转子许用不平衡度,μm

ω——转子最高工作角速度,rad/s ω=2πn/60

那么,对应于最高工作转速的eper上限,转子许用的不平衡量为:

Uper=eperm

式中: m——转子质量,kg

eper——转子单位质量的许用不平衡度,g.mm /kg

Uper——转子许用不平衡量,g.mm 上式说明转子质量越大,许用不平衡量也越大。

2. 平衡配重质量的确定

由于各类转子质量、转速、回转半径的不同,且最后的不平衡量不可能也不

必要为零,故而就允许有一定的残余量存在,只要不超过平衡配重的最大质量,转子

就是合格的。平衡配重的最大质量可有下式计算出:

m=eW/r

式中:m——平衡配重的最大质量g

e——转子许用不平衡度(偏心距)μm

W——转子的质量kg

r——转子的回转半径或配重半径mm

通用方法计算实例:

平衡等级:G6.3

转子质量:5896kg

工作转速:n=171r/min

配重块放置半径:1500mm

e=1000G/ω

=1000×6.3/(2×π×171/60)

≈352μm

m=eW/r

=352×5896/1500

=1384g

注:双面平衡须两端面分配!

也就是说,转子总的不平衡残余量只需小于1384g,转子就是合格的。

①:严格意义上来讲:每台设备因自身重量及尺寸的差异,其转子不平衡量的残余值

均不同。

②:有些厂家采用单面配重的方式,实际上存在安全隐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40年制定了世界公认的ISO1940平衡等级,它将转子平衡等

级分为11个级别,每个级别间以2.5倍为增量:

G4000 具有单数个气缸的刚性安装的低速船用柴油机的曲

轴驱动件

G1600 刚性安装的大型二冲程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

G630 刚性安装的大型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

弹性安装的船用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

G250 刚性安装的高速四缸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

G100 六缸和多缸高速柴油机的曲轴传动件;汽车、货车和机车用的发动机整机

G40 汽车车轮、轮毂、车轮整体、传动轴,弹性安装的六缸和多缸高速四冲程发动机

的曲轴驱动件

G16 特殊要求的驱动轴(螺旋桨、万向节传动轴);粉碎机的零件;农业机械的零件

;汽车发动机的个别零件;特殊要求的六缸和多缸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

G6.3 商船、海轮的主涡轮机的齿轮;高速分离机的鼓轮;风扇;航空燃气涡轮机的转

子部件;泵的叶轮;机床及一般机器零件;普通电机转子;特殊要求的发动机的个别

零件

G2.5 燃气和蒸汽涡轮;机床驱动件;特殊要求的中型和大型电机转子;小电机转子;

涡轮泵

G1 磁带录音机及电唱机、 CD 、 DVD 的驱动件;磨床驱动件;特殊要求的小型电枢

G0.4 精密磨床的主轴;电机转子;陀螺仪

动平衡精度等级G=Eper*omega/1000,这里的Eper是转子许用不平衡度,单位是μm,

才代表了转子质心对轴线的偏离。omega是转子的最高转速,单位rad/s。

因此转子许用不平衡量为Uper=Eper*M,M为转子质量(单位Kg),Uper的单位是g*mm

若转子的校正半径为r(单位mm),由此计算转子许用不平衡量的式子为

m=Uper/r,单位为g

不平衡量计算方法

不平衡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M ----- 转子质量单位kg G ------精度等级选用单位 g.mm/kg r ------校正半径单位mm n -----工件的工作转速单位 rpm m------不平衡合格量单位g -------m=9549.M.G/r.n 1、风机动平衡标准:如动平衡精度≤ G 6.3 (指位移振幅6.3mm/s); 2、一般动平衡机采用350 rpm和720 rpm两种转速做动平衡测试; 3、一般动平衡机采用最大动平衡重量(Kg)命名型号;

4、动平衡方法:加重平衡和去重平衡; 平衡对象:轴,风轮,皮带轮和其它转子 6、平衡的原因:一个不平衡的转子将造成振动和转子本身及其支撑结构的应力(应力:材料内部互相拉推的力量,即作用与反作用力); 7、平衡的目的: A,增加轴承寿命; B,减少振动; C,减少杂音; D,减少操作应力; E,减少操作者的困扰和负担; F,减少动力损耗; G,增加产品品质; H,使顾客满意。 8、不平衡的影响 A,只有一个传动组件的不平衡会导致整个组合产生振动,在转动所引起的振动会造成轴承﹑轴套﹑轴心﹑卷轴﹑齿轮等的过大磨损,而减少其使用寿命; B,一旦很高的振动出现,则在结构支架和外框产生应力,经常导致其整个故障; C,且被支架结构吸收的能量会使得等效率的减低; D,振动也会经由地板传给邻近的机械,会严重影响其精确度或正常功能。 9、不平衡的原因: 不平衡为转子(风轮﹑轴心或皮带轮等)的重量分布不均匀。 一、叶轮产生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叶轮在使用中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可简要分为两种:叶轮的磨损与叶轮的结垢。造成这两种情况与引风机前接的除尘装置有关,干法除尘装置引起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磨损为主,而湿法除尘装置影响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结垢为主。现分述如下。 1.叶轮的磨损 干式除尘装置虽然可以除掉烟气中绝大部分大颗粒的粉尘,但少量大颗粒和许多微小的粉尘颗粒随同高温、高速的烟气一起通过引风机,使叶片遭受连续不断地冲刷。长此以往,在叶片出口处形成刀刃状磨损。由于这种磨损是不规则的,因此造成了叶轮的不平衡。此外,叶轮表面在高温下很容易氧化,生成厚厚的氧化皮。这些氧化皮与叶轮表面的结合力并不是均匀的,某些氧化皮受振动或离心力的作用会自动脱落,这也是造成叶轮不平衡的一个原因。2.叶轮的结垢 经湿法除尘装置(文丘里水膜除尘器)净化过的烟气湿度很大,未除净的粉尘颗粒虽然很小,但粘度很大。当它们通过引风机时,在气体涡流的作用下会被吸附在叶片非工作面上,特别在非工作面的进口处与出口处形成比较严重的粉尘结垢,并且逐渐增厚。当部分灰垢在离心力和振动的共同作用下脱落时,叶轮的平衡遭到破坏,整个引风机都会产生振动。 二、解决叶轮不平衡的对策 1.解决叶轮磨损的方法 对干式除尘引起的叶轮磨损,除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叶轮的抗磨损能力。目前,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热喷涂技术,即用特殊的手段将耐磨、耐高温的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变成高温、高速的粒子流,喷涂到叶轮的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比叶轮本身材料耐磨、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高得多的超强外衣。这样不仅可减轻磨损造成叶轮动平衡的

三相不平衡损耗计算

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后低压电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网结构薄弱环节基本上已经解决,低压电网的供电能力大大增强,电压质量明显提高,大部分配电台区的低压线损率降到了11%以下,但仍有个别配电台区因三相不平衡负载等原因而造成线损率居高不下,给供电管理企业特别是基层供电所电工组造成较大的困难和损失,下面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原因分析 在前几年的农网改造时,对配电台区采取了诸如增添配电变压器数量,新增和改造配电屏,配电变压器放置在负荷中心,缩短供电半径,加大导线直径,建设和改造低压线路,新架下户线等一系列降损技术措施,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个别台区线损率仍然很高,针对其原因,我们做了认真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一些台区供电采取单相二线制、二相三线制,即使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由于每相电流相差很大,使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也会引起线路损耗增大。 二、理论分析 低压电网配电变压器面广量多,如果在运行中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在线路、配电变压器上增加损耗。因此,在运行中要经常测量配电变压器出口侧和部分主干线路的三相负荷电流,做好三相负荷电流的平衡工作,是降低电能损耗的主要途经。 假设某条低压线路的三相不平衡电流为IU、IV、IW,中性线电流为IN,若中性线电阻为相线电阻的2倍,相线电阻为R,则这条线路的有功损耗为ΔP1=(I2UR+I2VR+I2WR+2I2NR)×10-3 (1) 当三相负荷电流平衡时,每相电流为(IU+IV+IW)/3,中性线电流为零,这时线路的有功损耗为 ΔP2=■2R×10-3 (2)

三相不平衡负荷电流增加的损耗电量为 ΔP=ΔP1-ΔP2=■(I2U+I2V+I2W-I2UI2V-I2VI2W+I2WI2U+3I2N)R×10-3 (3)同样,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时变压器本身也增加损耗,可用平衡前后的负荷电流进行计算。由此可见三相不平衡负荷电流愈大,损耗增加愈大。 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率按下式计算 K=■×100 (4)■代表平均电流 一般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三相负荷电流的不平衡率不大于10%,低压干线及主要支线始端的三相电流不平衡率不大于20%。可见若不平衡,线损可能增加数倍。据了解,目前农村单相负荷已成为电力负荷的主要方面,农村低压线路虽多为三相四线,但很多没有注意到把单相负荷均衡的分配到三相电路上,并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单相两线、三相三线制供电。按一般情况平均测算估计,单相负荷的线损可能增加2~4倍,由此可知,调整三相负荷平衡用电是降损的主要环节。 三、现场调查分析、试验情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需要在实践中验证。2004年我们在庄寨供电所检查分析个别台区线损率高的原因,发现庄寨供电所杨小湖配电台区损耗严重,我们重点进行了解剖分析: 该台区配电变压器容量为100kV·A,供电半径最长550m,由上表得该配变台区267户用电量12591kW·h,没有大的动力用户,只有1户轧面条机,户均月用电46.98kW·h,低压线损一直17%左右,用钳流表测量变压器出口侧24h电流平均值为: IU=9A,IV=15A,IW=35A,IN=21A。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率计算为: K=■×100%=■×100%=35.59%

离心力和转速之间的简单换算

离心力和离心转速的换算是经常用到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RCF = 1.118 ×10-5×N2×R RCF表示相对离心力,单位为g N表示转速,单位为rpm转/分 R表示离心半径,单位为cm。 离心就是利用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的离心力,加快液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和浮力密度的物质分离开。离心力(F)的大小取决于离心转头的角速度(ˉ,r/min)和物质颗粒距离心轴的距离(r,cm)。它们的关系是:F=ˉ2R 为方便起见,F常用相对离心力也就是地心引力的倍数表示。即把F值除以重力加速度g(约等于9.8m/s2)得到离心力是重力的多少倍,称作多少个g。例如离心机转头平均半径是6cm,当转速是60000r/min时,离心力是240000×g,表示此时作用在被离心物质上的离心力是日常地心引力的24万倍。 因此,转速r/min和离心力g值之间并不是成正比关系,还和半径有关。同样的转速,半径大一倍,离心力(g值)也大一倍。转速(r/min)和离心力(g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换算: 其换算公式如下:Mt\lS_x~RV G=1.11*10(-5)*R*(rpm)2 G为离心力,一般以g(重力加速度)的倍数来表示。 10(-5)即:10的负五次方。 (rpm)2即:转速的平方。 R为半径,单位为厘米。 例如,离心半径为10厘米,转速为8000, 其离心力为: G=1.11*10(-5)*10*(8000)2=7104 即离心力为7104g.而当离心力为8000g时,其转速应为:8489即约为8500rpm.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跟半径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离心机其换算关系是不一样的。 普通离心机可以用计算器算一下,很准。而低温离心机则不须如此费事。上面有按钮可以在rpm与g之间切换,非常方便。 以前的文章,尤其是国内的文章通常以rpm来表示。现在多倾向于以g来表示。 转速有离心力(×g)和每分钟转速(rpm)两种表示方式,有些离心机没有自动切换功能。下面的公式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g=r×11.18×10-6×rpm2(式中r为有效离心半径,即从离心机轴心到离心管桶底的长度) 如:转速为3000rpm,有效离心半径为10cm,则离心力为=10×11.18×10-6×30002=1006.2(×g)。

转子允许动不平衡量的计算

转子允许动不平衡量的计算 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公式 U per=M X G X n r x x 260 Π X 103 (g ) 转子重量M,Kg 0.2 0.3 0.2 0.2 平衡精度G ,gmm/kg 6.3 2.5 6.3 6.3 转子的校正半径r ,mm 20 20 20 20 转子的转速n ,rpm 1000 1000 1000 1000 允许不平衡量,g 0.602 0.358 0.602 0.602 每面的允许不平衡量,g 0.301 0.179 0.301 0.301 U per 为允许不平衡量 M 代表转子的自身重量,单位是kg ; G 代表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单位是mm/s ; r 代表转子的校正半径,单位是mm ; n 代表转子的转速,单位是rpm 。 一、动平衡机常用术语 1.不平衡量U :转子某平面上不平衡量的量值大小,不涉及不平衡的角度位置。 它等于不平衡质量m 和转子半径r 的乘积。其单位是gmm 或者gcm ,俗称“矢径积”。 2.不平衡相位:转子某平面上的不平衡质量相对于给定极坐标的角度值。 3.不平衡度e :转子单位质量的不平衡量,单位是gmm/kg 。 在静不平衡时相当于转子的质量偏心距,单位为μm 。 4.初始不平衡量:平衡前转子上存在的不平衡量。 5.许用不平衡量:为保证旋转机械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转子剩余不平衡量。 该指标用不平衡度表示时,称为许用不平衡度(亦称许用不平衡率)。 6.剩余不平衡量:平衡校正后转子上的剩余不平衡量。 7.校正半径:校正平面上校正质量的质心到转子轴线的距离,一般用mm 表示。 8.校正平面的干扰(相互影响):在给定转子某一校正面上不平衡量的变化引起另一校正平面上的改变(有时称为平面分离影响) 9.转子平衡品质: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程度的指标。

动平衡相关知识3-转子剩余不平衡量的计算方法

转子允许的剩余不平衡量的计算 东莞市元创机械是动平衡专家,为您解决电机转子动平衡难题,提供电机转子动平衡机,全自动平衡机,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大家介绍转子允许的剩余不平衡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动平衡机的常用术语。 一、动平衡机常用术语 1.不平衡量U:转子某平面上不平衡量的量值大小,不涉及不平衡的角度位置。 它等于不平衡质量m和转子半径r的乘积。其单位是gmm或者gcm,俗称“重径积”。 2. 不平衡相位:转子某平面上的不平衡质量相对于给定极坐标的角度值。 3. 不平衡度e:转子单位质量的不平衡量,单位是gmm/kg。 在静不平衡时相当于转子的质量偏心距,单位为μm。 4. 初始不平衡量:平衡前转子上存在的不平衡量。 5. 许用不平衡量:为保证旋转机械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转子剩余不平衡量。 该指标用不平衡度表示时,称为许用不平衡度(亦称许用不平衡率)。 6. 剩余不平衡量:平衡校正后转子上的剩余不平衡量。 7. 校正半径:校正平面上校正质量的质心到转子轴线的距离,一般用mm表示。 8. 校正平面的干扰(相互影响):在给定转子某一校正面上不平衡量的变化引起另一校正平面上的 改变(有时称为平面分离影响) 9. 转子平衡品质: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G=e perω/1000 式中G-转子平衡品质,单位mm/s。从G0.4-G4000分11级。 e per-转子允许的不平衡率gmm/kg或转子质量偏心距μm。 ω-相应于转子最高工作转速的角速度=2πn/60≈n/10,n为转子的工作转速r/min。 10. 转子单位质量的允许不平衡度(率): e per=(G×1000)/(n/10) 单位:gmm/kg或μm 11. 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U mar):指平衡机能使转子达到的剩余不平衡量的最小值,是衡量平衡 机最高平衡能力的性能指标。单位为gmm。 12. 不平衡量减少率(URR):经过一次平衡修正减少的不平衡量与初始不平衡量之比值。 它是衡量平衡机效率的性能指标,以百分数表示: URR(%)=(U1-U2)/U1=(1-U2/U1)×100 式中:U1-初始不平衡量 U2-一次平衡修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 13. 校验转子:为校验平衡机性能而设计的刚性转子。 其质量、大小、尺寸均有规定,分立式和卧式两种。 立式转子质量为1.1,3.5,11,35,110 kg。 卧式转子质量为0.5,1.6,5,16,50,160,500kg。

螺旋桨计算公式

直升机螺旋桨升力计算公式 直升机螺旋桨升力计算公式 一般直升机的旋翼系统是由主旋翼.尾旋翼和稳定陀螺仪组成,如国产直-8,直-9。也有共轴反旋直升机,主旋翼是上下两层反转螺旋桨,无尾翼,如俄罗斯的卡-28。 1.现在的直升机螺旋桨(叫旋翼)的桨叶是由碳纤维和玻璃钢纤维与复合材料制造而成。 有一定的弹性,不转时,桨叶略有下垂弯曲。当螺旋桨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原理,桨叶会被拉直。打个比方,我们看杂技“水流星”吧,两只水碗栓在一根绳子两端,放着不动时,绳子是支持不了水碗的,当旋转起来后,我们看到水碗和绳子象直线一样, 空中飞舞。 2.直升机的主螺旋桨是怎么支撑飞机的重量?这个问题就是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以一般直升机为例)直升机能在空中进行各种姿态的飞行,都是由主旋翼(你讲的螺旋桨) 旋转产生的升力并操纵其大小和方向来实现的。升力大于重量时,就上升,反之,就下降。 平衡时,就悬停在空中。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不但决定于旋翼的转速, 而且决定于旋翼的安装角(又称桨叶角)。升力随着转速.桨叶角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转速.桨叶角的减小而减小。直升机在飞行时,桨叶在转每一圈的过程中, 桨叶角都是不同的;而且,每片桨叶的桨叶角也是不同的。这才使直升机能够前. 后仰, 左.右倾,完成各种姿态。直升机尾旋翼的转速和桨叶角的变化同主旋翼原理相同,控制直升机的左转弯.右转弯和直飞。不管天空有风无风,直升机要稳定飞行, 不变航向,也要靠稳定陀螺仪控制尾旋翼来完成。总之,直升机旋翼系统非常复杂,我只讲直升机空中姿态变化与旋翼的关系。 1,直接影响螺旋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 a.直径D——相接于螺旋桨叶尖的圆的直径。通常,直径越大,效率越高, 但直径往往受到吃水和输出转速等的限制; b.桨叶数N; c.转速n——每分钟螺旋桨的转数; d.螺距P——螺旋桨旋转一周前进的距离,指理论螺距; e.滑失率——螺旋桨旋转一周,船实际前进的距离与螺距之差值与螺距之比; f.螺距比——螺距与直径的比(P/D),一般在0.6~1.5之间;一般地说来,高速轻载船选取的值比较大,低速重载的船选取的值比较小; g.盘面比——各桨叶在前进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和与直径为D的圆面积之比。通常,高转速的螺旋桨所取的比值小,低速、大推力的螺旋桨所取的比值大。例如,拖轮的螺旋桨盘面比大于1.2甚至更大的情况也不少见;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 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不平衡报价的结算公式

不平衡报价的结算公式 最终结算价: ①工程量减少超过10%的,按中标单价×实际量+(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②工程量增加超过10%的,按中标单价×招标工程量*+(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实际量*中标量)。当然如果标底价较合理重新组价可以用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采用这种方式合情合理,结算实际意义大于理论意义 即 ①工程量减少超过10%的,按中标单价×实际量+(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②工程量增加超过10%的,按中标单价×招标工程量*+(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实际量*中标量)。 如已按投标单价计算,再进行价格调增调减的公式: ①工程量减少超过10%的,按(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②工程量增加超过10%的,按(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当然如果标底价较合理重新组价可以用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采用这种方式合情合理,结算实际意义大于理论意义 即: ①工程量减少超过10%的,按(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②工程量增加超过10%的,按(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 上述公式是既减亦加的公式。 如只减不增,则按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为正时则不计。 工程变化幅度超过±10%且投标单价与下浮后的标底单价相比变化幅度在±15%以上时,实际工程量按投标价结算后,须对多出的工程量或少做的工程量以按以公式进行调整: ①工程量减少超过10%的,按(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②工程量增加超过10%的,按(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 实际工程量增减超过10%以上的部分,且其投标单价与下浮后的标底价相比浮动超过15%的,其单价按下列原则调整:当结算工程量超过招标工程量+10%时,超出的工程量按标底下浮后的单价结算(标底下浮后的单价如高于投标单价仍按投标单价),当结算工程量超过招标工程量-10%时,按(标底下浮后的单价-中标单价)×(实际量*中标量)调减(标底下浮后的单价如低于投标单价仍按投标单价),除此之外均按中标单价结算不调整。

超高计算公式

路线平曲线小于600m 时,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方式为,整体式路基采用绕路基中线旋转。 超高设计和计算 3.6.1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 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2%。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1%~2%,故土路肩横坡度取3%。 3.6.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高的最小半径值时,应在路面上设置超高,而当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时的最小半径时,即可不设超高。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按各平曲线所采用的半径不同,对应的超高值如表: 表3-1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 当按平曲线半径查表5-11所得超高值小于路拱横坡度值(2%)时,取2%。 (3)、缓和段长度计算: 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 P B L c i '?= 式中:c L ——超高缓和段长度(m);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m); i ?——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根据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若超高旋转轴为路线中时,取1/150,若为边线则取1/100。 根据上式计算所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取成5m 的整数倍,并不小于

10m 的长度。拟建公路为无中间带的三级公路,则上式中各参数的取值如下: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z y i i B B +=?= i ' , 2 绕边线旋转:y i B B =?=i ' , 式中:B ——行车道宽度(m); y i ——超高横坡度; z i ——路拱横坡度。 (4)、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长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排水来考虑,缓和段越短越好,特别是路线纵坡度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3.6.3确定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段长度和缓和曲线长相等,即s c L L =,使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c s L L >,但只要横坡度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度(2%)时,超高渐变率330/1≥P ,仍取s c L L =。否则按下面两个方法处理: ①、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根据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超高缓和段长度,然后取两者中较大值,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并验算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度(2%)时,超高渐变率是否大于1/330,如果不满足,则需采取分段超高的方法。 ②、分段超高。超高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 行,第一段从双向路拱坡度z i 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z i 时的长度为 z c i B L '1660=,第二段的长度为12c s c L L L -=。 (3)、若s c L L >,则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增加缓和曲线的长度。若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宜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取值,超高起点应从ZH (或HZ )点后退s c L L -长度。 3.6.4超高值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当前的位置】:工程测量→第十一章→ 第四节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主点测设 第四节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主点测设 §11—4 圆 曲线加缓 和曲线及 其主点测 设 一、缓和曲 线的概念 二、缓和曲线方程 三、缓和曲线常数 四、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综合要素及主点测设 一、缓和曲线的概念 1、为什麽要加入缓和曲线? (1)在曲线上高速运行的列车会产生离心力,为克服离心力的影响,铁路在曲线部分采用外轨超高的办法,即把外轨抬高一定数值.使车辆向曲线内倾斜,以平衡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图11-10(a).(b)为采用外轨超高前、后的情况。 外轨超高和内轨加宽都是逐渐完成,这就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设一段过渡曲线——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 其曲率半径ρ 从∞逐渐变化到圆曲线的半径R 。 2、缓和曲线必要的前提条件(性质): 在此曲线上任一点P 的曲率半径ρ与曲线的长度l成反比,如图11-12所示,以公式表示为: ρ ∝1l 或ρ. l = C (11-4) 式中: C 为常数,称曲线半径变更率。 当l= l o时,ρ= R ,按(11-4)式,应有 C = ρ.l= R .l o (11-5) 符合这一前提条件的曲线为缓和曲线,常用的有辐射螺旋线及三次抛物线,我国采用辐射螺旋线。 3、加入缓和曲线后的铁路曲线示意图(见图11-J)

二、缓和曲线方程 1、加入缓和曲线后的切线坐标系 坐标原点:以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为原点; X坐标轴: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到交点(JD)的切线方向; Y坐标轴:过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与切线垂直的方向。 其中:x、y 为P点的坐标;x o、y o为HY点的坐标; ρ 为P 点上曲线的曲率半径;R 为圆曲线的曲率半径 l 为从ZH点到P 点的缓和曲线长;l o为从ZH点到HY点的缓和曲线总长; 2、缓和曲线方程式: 根据缓和曲线必要的前提条件推导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为 实际应用时, 舍去高次项, 代入C=R*l o,采用下列公式:

应力计算

①叶片离心拉应力计算 1)对于涡轮增压器来说,等截面叶片根部截面上的拉应力公式为 20m 1=2u a σρσθ+ 2/N m 其中 ρ为叶片的材料密度(3 /kg m ); m u 为叶片中经处的圆周速度(m/s ); /m D l θ=为直径叶高比; m D 为叶片平均直径(m ); l 为叶片高度(m ); a σ为叶片附加应力,其表示式为: 2222p p t e a m m h m h D A D A u z D A D A πρσ????????=+ ? ????????? ,2/N m 其中 z 为叶轮叶片个数; t D 为叶冠中经(m ); p D 为叶片凸台或拉筋的中经(m ); h D 为叶根直径(m ); e A δ=?为叶冠截面面积(2m ); p A 为凸台或拉筋的截面积(2 m ); h A 为叶根截面面积(2m ); 如果叶片没有设置阻尼拉筋或凸台,则p A =0;如果叶片不带冠,则e A =0;当两者均不存在时,a σ=0. 2)叶片截面面积沿叶高按线性变化时的拉应力计算式: 212113m a u λλσρσθθ+-??=++ ??? 2/N m 式中,/t h A A λ=是叶顶叶根截面比。通常,对压气机叶片,λ=0.3~0.65 3)叶片截面面积沿叶高按某一任意规律变化时,任意一个截面上离心应力可

用数值积分法计算。对于第i 个几面,离心力i σ可按下式计算: 21i i ic i i V r A σρω?=∑ 2/N m 其中 ()112 i i i i im i V A A x A x -?=+?=?为叶片第i 个微段的体积(3m ); i A 和1i A -为叶片第i 个微段的内径与外径上的截面积(3m ); ic h i ic r r x x =++?为第i 个微段重心c 的半径(m ); ()1216i i ic i im A A x x A -+?=?为第i 个微段重心c 离第i 截面的间距(m ); ω为旋转角速度(rad/s ); ρ为材料密度(3/kg m ); ②叶片弯应力计算 1)由气体作用引起的弯矩 作用于叶片任意截面上的气体周向弯矩gu M 可以按下式计算: ()2gu i M B l x =- N m ? 而 ()122um um G B c c zl =+ N/m 式中 i x 为计算截面至叶根的距离(m ); z 为叶片个数; l 为叶片的高度(m ); 1um c ,2um c 为叶片中经处、出口气流周向分速(m/s ); G 为气体流量(kg/s )。 作用于叶片而难以截面上的气体周向弯矩ga M 的计算公式也表达为: ()2ga i M D l x =- N m ? 而 ()()12122m a a r G D c c p p zl z π=-+- N/m 式中 1a c ,2a c 为叶片进、出口中经截面上的周向分速(m/s ); 1p ,2p 为叶片进、出口中经截面上的气体压力(2 /N m );

风机常用计算公式讲解

风机常识-风机知识: 风机是一种用于压缩和输送气体的机械,从能量观点来看,它是把原动机的机械能量转变为气体能量的一种机械。 风机分类及用途: 按作用原理分类 透平式风机--通过旋转叶片压缩输送气体的风机。容积式风机—用改变气体容积的方法压缩及输送气体机械。 按气流运动方向分类 离心式风机—气流轴向驶入风机叶轮后,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压缩,主要沿径向流动。 轴流式风机—气流轴向驶入旋转叶片通道,由于叶片与气体相互作用,气体被压缩后近似在园柱型表面上沿轴线方向流动。 混流式风机—气体与主轴成某一角度的方向进入旋转叶道,近似沿锥面流动。 横流式风机—气体横贯旋转叶道,而受到叶片作用升高压力。 按生产压力的高低分类(以绝对压力计算) 通风机—排气压力低于112700Pa; 鼓风机—排气压力在112700Pa~343000Pa之间;

压缩机—排气压力高于343000Pa以上; 通风机高低压相应分类如下(在标准状态下) 低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P a 中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5000Pa 高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5000~30000Pa 低压轴流通风机:全压P≤500Pa 高压轴流通风机:全压P=500~5000Pa 一般通风机全称表示方法 型式和品种组成表示方法 压力: 离心通风机的压力指升压(相对于大气的压力),即气体在风机内压力的升高值或者该风机进出口处气体压力之差。它有静压、动压、全压之分。性能参数指全压(等于风机出口与进口总压之差),其单位常用Pa、KPa、mH2O、mmH2O等。 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风机的气体容积,又称风量。常用Q来表示,常用单位是;m3/s、m3/min、m3/h (秒、分、小时)。(有时候也用到“质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过风机的气体质量,这个时候需要考虑风机进口的气体密度,与气体成份,当地大气压,气体温度,进口压力有密切影响,需经换算才能得到习惯的“气体流量”。 转速: 风机转子旋转速度。常以n来表示、其单位用r/min(r表示转速,min表示分钟)。

转子不平衡量的计算方法

转子不平衡量的计算方法 1、计算转子的允许不平衡度 Eper=(G×1000)/(n/10) Eqer---允用不平衡度单位μ G ---平衡精度等级一般取6.3 n----工作转速单位r/min 例某工件工作转速 1400r/min平衡精度等级取 6.3则Eper=(6.3×1000)/(1400/10)=6300/140=45μ 2、计算允许残余不平衡量 m=(Eper×M)/(r×2) m------允许残余不平衡量单位g M------工件旋转质量单位kg r------工件半径单位mm 例工件质量20kg 半径60mm 双面平衡故计算每个平衡面的允许的剩 余不平衡量为m=(Eper×M)/(r×2)=45×20/60×2=7.5g 不平衡机专用名 1、不平衡量――转子某平面上不平衡和量值大小,不涉及不平衡的角位置。它等于不平衡质量和其质心至转子轴线距离的乘积,不平衡量单位为g.mm或g.cm俗称“重径积” 2、不平衡度――转子某平面上的不平衡质相对于给定极坐标的角度值 3、不平衡度―――转子单位质量的不平衡量,单位为g.mm/kg,在静不平衡时相当于转子的质量偏心距,单位为微米。 4、初始不平衡量―――平衡前转子上存在的不平衡量。 5、许用不平衡量―――为保证旋转机械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转子剩余不平衡量该指标用不平衡度表示时,称为许用不平衡度(亦有称许用不平衡率)

6、剩余不平衡量―――平衡后转子上剩余的不平衡度。 7、校正半径――――校正平面上校正质量的质心到转子轴线的距离,一般用mm表示。 8、校正平面干扰(相互影响)―――在给定转子某一校正面上不平衡量的变化所引起另一校正平面上平衡机指标值的改变(有时称平面分离影响)。 9、转子平衡品质―――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程度的指标。 G =Eperω/1000 试中G为转子平衡品质,mm/s, 从G0 4-G4000分11级,Eper为转子允许的不平衡率g.mm/kg或转子质量偏心距μmω相应于转子最高工作转速的角速度=2Ⅱn/60≈n/10 10、转子单位质量的允许残余不平衡度(率) Eper=(G×1000)/(n/10) 单位g.mm/kg或mm/s 11、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 (umar)---单位g.m,平衡机能使转子达到的剩余不平衡量的最小值,是衡量平衡机最高平衡能力的性能指标,当该指标用不平衡度表示时,称为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度(单位g.mm/kg). 12、不平衡量减少率 (URR)---经过一次平衡校正所减少的不平衡量与初始不平衡量之比值,它是衡量平衡机效率的性能指标以百分数表示:URR(%)=(U1-U2)/U1=91-U2/U1)×100 式中:U1为初始不平衡量; U2为一次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 13、不平衡国偶干扰比 ---单面平衡机抑制不平衡力偶影响的性能指标。 14、校验转子―――为校验平衡机性能而设计的刚性转子,其质量、大小、尺寸均为有规定,分立式与卧式二种,立式转子质量为1.1、3.5、11、35、110kg, 卧式转子质量为0.5、1.6、5、16、50、160、500kg

转子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

转子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 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公式 U per=M X G X n r x x 260 X 10 3 (g ) U per 为允许不平衡量 M 代表转子的自身重量,单位是kg ; G 代表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单位是mm/s ; r 代表转子的校正半径,单位是mm ; n 代表转子的转速,单位是rpm 。 一、动平衡机常用术语 1.不平衡量U :转子某平面上不平衡量的量值大小,不涉及不平衡的角度位置。 它等于不平衡质量m 和转子半径r 的乘积。其单位是gmm 或者gcm ,俗称“矢径积”。 2.不平衡相位:转子某平面上的不平衡质量相对于给定极坐标的角度值。 3.不平衡度e :转子单位质量的不平衡量,单位是gmm/kg 。 在静不平衡时相当于转子的质量偏心距,单位为μm 。 4.初始不平衡量:平衡前转子上存在的不平衡量。 5.许用不平衡量:为保证旋转机械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转子剩余不平衡量。 该指标用不平衡度表示时,称为许用不平衡度(亦称许用不平衡率)。 6.剩余不平衡量:平衡校正后转子上的剩余不平衡量。

7.校正半径:校正平面上校正质量的质心到转子轴线的距离,一般用mm表示。 8.校正平面的干扰(相互影响):在给定转子某一校正面上不平衡量的变化引起另一校正平面上的改变(有时称为平面分离影响) 9.转子平衡品质: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G=e perω/1000 式中G-转子平衡品质,单位mm/s。从G0.4-G4000分11级。 eper-转子允许的不平衡率gmm/kg或转子质量偏心距μm。 ω-相应于转子最高工作转速的角速度=2πn/60≈n/10,n为转子的工作转速r/min。 10.转子单位质量的允许不平衡度(率): eper=(G×1000)/(n/10)单位:gmm/kg或μm 11.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Umar):指平衡机能使转子达到的剩余不平衡量的最小值,是衡量平衡机最高平衡能力的性能指标。单位为gmm。 12.不平衡量减少率(URR):经过一次平衡修正减少的不平衡量与初始不平衡量之比值。它是衡量平衡机效率的性能指标,以百分数表示: URR(%)=(U1-U2)/U1=(1-U2/U1)×100 式中:U1-初始不平衡量 U2-一次平衡修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 13.校验转子:为校验平衡机性能而设计的刚性转子。 其质量、大小、尺寸均有规定,分立式和卧式两种。 立式转子质量为1.1,3.5,11,35,110 kg。 卧式转子质量为0.5,1.6,5,16,50,160,500kg。

风机常用计算公式

风机常用计算公式 风机是一种用于压缩和输送气体的机械,从能量观点来看,它是把原动机的机械能量转变为气体能量的一种机械。 风机分类及用途: 按作用原理分类 透平式风机--通过旋转叶片压缩输送气体的风机。 容积式风机—用改变气体容积的方法压缩及输送气体机械。 按气流运动方向分类 离心式风机—气流轴向驶入风机叶轮后,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压缩,主要沿径向流动。 轴流式风机—气流轴向驶入旋转叶片通道,由于叶片与气体相互作用,气体被压缩后近似在园柱型表面上沿轴线方向流动。 混流式风机—气体与主轴成某一角度的方向进入旋转叶道,近似沿锥面流动。 横流式风机—气体横贯旋转叶道,而受到叶片作用升高压力。 按生产压力的高低分类(以绝对压力计算) 通风机—排气压力低于112700Pa; 鼓风机—排气压力在112700Pa~343000Pa之间; 压缩机—排气压力高于343000Pa以上; 通风机高低压相应分类如下(在标准状态下) 低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Pa 中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5000Pa 高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5000~30000Pa 低压轴流通风机:全压P≤500Pa 高压轴流通风机:全压P=500~5000Pa 一般通风机全称表示方法

型式和品种组成表示方法 压力:离心通风机的压力指升压(相对于大气的压力),即气体在风机内压力的升高值或者该风机进出口处气体压力之差。它有静压、动压、全压之分。性能参数指全压(等于风机出口与进口总压之差),其单位常用Pa、KPa、mH2O、mmH2O等。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风机的气体容积,又称风量。常用Q来表示,常用单位是;m3/s、m3/min、m3/h(秒、分、小时)。(有时候也用到“质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过风机的气体质量,这个时候需要考虑风机进口的气体密度,与气体成份,当地大气压,气体温度,进口压力有密切 影响,需经换算才能得到习惯的“气体流量”。 转速:风机转子旋转速度。常以n来表示、其单位用r/min(r表示转速,min表示分钟)。功率:驱动风机所需要的功率。常以N来表示、其单位用Kw。 常用风机用途代号

离心机转速与离心力的换算

离心机转速与离心力的换算:(离心机分离因素计算公式) 1、分离因素的含义: 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分离因素愈大(或愈小),说明两种溶质分离效果愈好,分离因素等于1,这两种溶质就分不开了。离心机上的分离因素则指的是相对离心力。 2、影响分离因素的主要因素: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 (F) 离心力作为真实的力根本就不存在,在非惯性系中为计算方便假想的一个力。请看下面的说明:向心力使物体受到指向一个中心点的吸引、或推斥或任何倾向于该点的作用。笛卡儿把离心力解释为物体保持其“限定量”的一种趋势。它们的区别就是,向心力是惯性参考系下的,而离心力是非惯性系中的力。我们处理物理题时都是在惯性系下(此时牛顿定律才成立),所以一般不用离心力这个概念。由于根本不是一个情况下的概念,我们无法对他们的方向和大小进行比较。 F=mω2r ω:旋转角速度(弧度/秒) r:旋转体离旋转轴的距离(cm) m:颗粒质量 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 (RCF) RCF 就是实际离心力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g为重力加速度(9.80665m/s2) 同为转于旋转一周等于2π弧度,因此转子的角速度以每分钟旋转的次数(每分钟转数n或r/min)表示:一般情况下,低速离心时常以r/min来表示。 3、分离因素计算公式: RCF=F离心力/F重力= mω2r/mg= ω2r/g= (2*π*r/r*rpm)2*r/g注:rpm应折换成转/秒 例如:直径1000mm,转速1000转/分的离心机,分离因素为: RCF(1000)=(2*3.1415*16.667)^2*0.5/9.8 =104.72^2*0.5/9.8 =560 沉降离心机沉降系数: 1、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根据1924年Svedberg(离心法创始人--瑞典蛋白质化学家)对沉降系数下的定义: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的速度。沉降系数是以时间表示的。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数,ω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时间表示,并且通常为1~200×10^-13秒范围,10^-13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S,即1S=10^-13秒. 2、基本原理 物体围绕中心轴旋转时会受到离心力F的作用。当物体的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D、旋转半径为r、角速度为ω(弧度数/秒)时,可得: F=Mω2r 或者F=V.D.ω2r (1) 上述表明:被离心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与该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离心角速度以及旋转半径呈正比关系。离心力越大,被离心物质沉降得越快。

离心机转速换算公式(rpm与g)

离心机转速换算公式(rpm与g)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 (F) 离心力作为真实的力根本就不存在,在非惯性系中为计算方便假想的一个力。请看下面的说明:向心力使物体受到指向一个中心点的吸引、或推斥或任何倾向于该点的作用。笛卡儿把离心力解释为物体保持其“限定量”的一种趋势。它们的区别就是,向心力是惯性参考系下的,而离心力是非惯性系中的力。我们处理物理题时都是在惯性系下(此时牛顿定律才成立),所以一般不用离心力这个概念。由于根本不是一个情况下的概念,我们无法对他们的方向和大小进行比较。 F=mω2r ω:旋转角速度(弧度/秒) r:旋转体离旋转轴的距离(cm) m:颗粒质量 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 (RCF) RCF 就是实际离心力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g为重力加速度(9.80665m/s2) 同为转于旋转一周等于2π弧度,因此转子的角速度以每分钟旋转的次数(每分钟转数n或

r/min)表示:一般情况下,低速离心时常以r /min来表示。 3、分离因素计算公式: RCF=F离心力/F重力= mω?2r/mg= ω?2r/g= (2*π*r/r*rpm)?2*r/g = (2*π* rpm)?2*r/g =(2*π)?2/g * rpm^2* r 注:rpm应折换成转/秒,r转换成m =(2*π/60)?2/g * rpm^2* r/100=1.119 x 10-5 x (rpm)^2 x r 换算后,rpm为r/min,r为cm 例如:直径1000mm,转速1000转/分的离心机,分离因素为: RCF(1000)=(2*3.1415*16.667)^2*0.5/9.8 =104.72^2*0.5/9.8 =560 在有关离心机的实验中,RCF(relative centrifugal field)表示相对离心场,以重力加速度g(980.66cm/s2)的倍数来表示; rpm(revolution per minute,或r/min)表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数。rmp与g之间的换算公式

关于离心机及rpm单位与g(RCF)单位的换算

关于离心机及rpm单位与g(RCF)单位的换算 离心技术在生物科学,特别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每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要装备多种型式的离心机。离心技术主要用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生物样品悬浮液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的沉淀等)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得以分离,而沉降速度取决于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 基本原理: 当一个粒子(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器)在高速旋转下受到离心力作用时,此离心力“F”由下式定义,即: F = m&S226;a = m&S226;ω2 r a — 粒子旋转的加速度, m — 沉降粒子的有效质量,ω—粒子旋转的角速度, r—粒子的旋转半径( cm )。 通常离心力常用地球引力的倍数来表示,因而称为相对离心力“ RCF ”。或者用数字乘“g”来表示,例如25000×g,则表示相对离心力为25000。相对离心力是指在离心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 (980cm/sec2),此时“RCF”相对离心力可用下式计算: ∴19×10-5×(rpm)2 r RCF = 1.1 ( rpm — 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钟转数,r/min ) 由上式可见,只要给出旋转半径r,则RCF和rpm之间可以相互换算。但是由于转头的形状及结构的差异,使每台离心机的离心管,从管口至管底的各点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计算是规定旋转半径均用平均半径“ra v”代替: ra v=( r min+rmax) / 2 一般情况下,低速离心时常以转速“rpm”来表示,高速离心时则以“g” 表示。计算颗粒的相对离心力时,应注意离心管与旋转轴中心的距离“r”不同,即沉降颗粒在离心管中所处位置不同,则所受离心力也不同。因此在报告超离心条件时,通常总是用地心引力的倍数“×g”代替每分钟转数“rpm”,因为它可以真实地反映颗粒在离心管内不同位置的离心力及其动态变化。科技文献中离心力的数据通常是指其平均值(RCFa v),即离心管中点的离心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