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播思想文化术语 展现中华民族风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

传播思想文化术语 展现中华民族风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

文扎找实力珂免

STUDIES ON CULr Vol. 1. No. 4 De

JLTURAI Decem ber 2016年12月第4期第1卷D O I : 10. 19468/j . cnki . 2096-1987. 2016. 04. 014

铐旙思想忒化术语

展规中导民嗾成采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释译与运用”学术研讨会综述

姜海龙

摘要:“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由中华民族主体所创造,凝聚着中华人文精神、思维 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2016年11月4一6曰, 在武汉东湖书院召开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释译与运用”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 认为,我们整理和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能深度挖掘中华哲学思想、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与文化特征,又能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认识中国。

关键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释译运用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由中华民族主体所创造,凝聚着中华人文精神、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其中有的术语,如“民胞物与” “四海一家”等,不仅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而且代表了整个人 类的共同归趣。为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和传播工作,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 立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建立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央 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 新华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1个部委(单位)为成员的“外语中文译写规 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教育部语言与信息管理司的直接部署、指导和支持下,作为工程的一种学术拓展

形式,由武汉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 心、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和外研社承办,于2016年11月5—6日,在武 汉东湖书院召开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释译与运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包括 台湾)各地80余名专家和各界人士与会,提交论文42篇。

武汉大学书记韩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书记韩震致辞;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司长田

立新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武汉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院院长沈壮海教授,北京大 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袁济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

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教授,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林安梧教授依次以

? 102 ?文扎找实力珂免第1卷第4期

《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强国》、《天命、天道与天理》、《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文艺术语的特质》、《关于“经典i全释”、“生活世界”及“本体探源”的深层反思》、《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与中国文化自信》为题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与会代表依次围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阐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的现代运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文化认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外译与传播”四个议题展开 深入、热烈的讨论。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由中华民族主体所创造和构建的固化的概念和文化的核心词,反映的是数 千年来中华民族所积淀的历史智慧;不过,当下谈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面临着在现代语境下如何 把握术语的重大问题。王博教授主持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阐释”议题的讨论。

北京语言大学的杜道明对儒家文化的核心词汇“中庸”提出了颇具创意而又令人信服的阐释和解 读。北京大学的孟庆楠以早期儒家所论及的“礼之本”——婚礼为切人点,指出在早期儒家文化中,婚礼既是对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安顿,又对人伦关系的建构和调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大 学的何晓明则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术语进行文化史的研究,他以“封建”、“民主”、

“人民”等语词为例,详细地探讨了术语的语词、观念、思想史的三重意义。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李 建中则从语根、语境、语用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术语进行中国路径的解读。他认为,必须回到汉 字的语根—古文字中追溯字义根柢及字文化的渊源,进而诂训语根、诠释语义。在此基础上,借助广义文本,返回语义现场厘清术语的理论内涵。在刨根、问境、重用之中,探索术语阐释的 中国路径。

综合而言,本组讨论在“术语的现代阐释”的议题下,发言者或侧重于对中华思想文化某个关键 术语和概念的解读和阐发,或致力于术语阐释的路径和方法的探讨。

袁济喜教授主持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运用”议题的讨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任大援以明末清初之际西方来华传教士和信教儒生利用儒家传统概念阐释西 方的“天学”思想,来看中西会通之际东西方文化交流进程中的概念使用。东华大学的张厚泉以近代 汉字圈哲学术语概念的生成为例,具体探讨了传统“理学”对于日本近代哲学概念的影响和作用,并 认为这是儒学传统的再生和延续。南京理工大学的吴志杰则以能够体现中华传统和合精神的“意”、“诚”等核心概念范畴,探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当代翻译中的应用。武汉大学的赵世举认为中华思 想文化术语的整理、阐释和外译,是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学术探索和文化建设,应在具体的实践中将 中华术语转化为话语,进而形成话语体系,通过话语体系的建立和传播,赢得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 话语权?

由黄友义教授主持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文化认同”的讨论,则聚焦于术语背后的文化意蕴。

来自台湾的谢大宁首先讨论了牟宗三对于孟子一些关键概念的现代阐释。四川师范大学的钟仕 伦以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术语为例,认为应尽可能搜集不同学科中的相同材料和准确阐述古代美学思

姜海龙:俜旙思想弍化术语展现中年民族浞象■ 103 ?

想术语,并且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当代美学之间的转化关系。北京大学的郑开特别指出,

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阐释,要特别注意晚清民国以来的近代阐释与现代的承继关系。西南 交通大学的俞森林聚焦于道教经籍在英语世界中的译介状况,认为自19世纪初至今,西方世界对中 国道教典籍的翻译,已经达到了相当丰富的程度。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应该推进和规划以道经为中 心的“平行语料库”建设,使之服务于道教术语的传播和研究。武汉大学的姜海龙认为,在关注诸如

“民为邦本”、“中华”这样经典的中华术语之外,也要注意对普通民众影响至深的、仍在鲜活使用的 生活术语,比如中国人独特的二十四节气观念、时令节日及其后所隐含的重视团圆、家庭的观念。

术语既是当代国人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也是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理解中国人精神世

界的钥匙,因此,对外传播和翻译中华术语也是术语工程中的重大问题。聂长顺教授主持了“中华思

想文化术语的外译与传播”议题的讨论。

黄友义与陈明明两位先生是术语工程外译的负责专家,就中华术语翻译成英文等外文的过程中

遇到的诸多问题展开了各自的讨论,提出了从外文反观中华术语当代阐释的视角。陈明明认为,对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汉语阐释要尽量精当、准确,不做重复无意义的论说,否则在译成英文的过程 中会使译者无从下手,汉语表述没有显示的语义重复,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出来。黄友义认为,术语的翻译横跨不同的文化语境,在追求译文准确性的同时,也不要强求译文的唯一性,要体现术 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上海师范大学的李照国主要讨论中医术语如何外译的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 的艰难困苦。北京师范大学的方维规讲述了两部中华文化典籍—《易经》、《金华秘旨》的近代外译、传播的“故事”。《易经》、《金华秘旨》由来华传教士卫礼贤译成德语介绍给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心理学巨擘荣格在创建心理分析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卫礼贤的合作,将东方文化中的元素引 进其学说之中,谱写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著名篇章。武汉大学的余来明以“文学”这一概念人手进行 讨论,认为晚清早期西方传教士所使用的“文学”概念,虽然已经略具现代意味,但与传统意涵更近。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则是中、西、日之间不断互动翻译的结果。

按照教育部语言与信息管理司的部署,本次研讨会的议题是围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使用”这 个核心而设置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阐释”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运用”的学理基础;“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文化认同”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外译与传播”则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 代运用”的具体展开;其中,“文化认同”关注的是文化的对内凝聚力问题,“外译与传播”关注的是 文化的对外影响力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是一项光前裕后的大事业。它既是学术研究 事业,也是文化建设事业。它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 观念,从古代走进今天,从中国走向世界。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国家工程向学界的拓展,也 是学界研讨向国家工程的集结;既是工程已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反映,也必将为工程的进一步推 进提供助力。这种国家工程与学界研讨的互通、互馈、互生、共进的运作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项 创举。

? 104 ?文扎找实力珂免第1卷第4期

Spread the Key Concepts of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Show the Talent of Chinese Nation

—Review of the Forum of “ the Explanation,Translation and Practice of 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Jiang Hailong(History College,Wuhan University,W uhan,China)

Abstract :As to 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we mean concepts and key words or phrase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reated or come to use for a long time. They are fundamentally pertinent to Chinese philosophy, humanistic spirit, way of thinking, and values. On November 4, 2016, the forum of “ the explanation, translation and practice of 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successfully held in Wuhan. The participating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greed that the selection, explan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which not on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hilosophy, way of thinking, value and culture, but also help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to gain a more objective and more rounded understanding of China.

Key words: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Explanation and Translation;Practice

■-------------------------------------------------------------------

作者简介:姜海龙,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社会文化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