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政治学考易错点汇总(PDF版)

浙江省政治学考易错点汇总(PDF版)

整理时间:2019年12月7日

宋炎

浙江省专版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孪生兄弟)

3.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4.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本质不是商品)

5.货币从产生开始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6.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7.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

8.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的商品价值

9.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10.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1.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12.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如:工资赊账租金)世界货币

13.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不是商品)

14.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原因之一)

15.所有一般等价物都具有价值尺度功能

16.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只有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信用卡功能: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的电子支付卡

2.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

3.持卡人可在发卡银行指定场所消费,在指定营业机构存取或转账

4.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5.现金支票不可作为转账支票使用,不得折叠,不可直接购物

6.汇率又称汇价

7.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外币)

8.只有银行信用卡具有信用贷款功能

三.多变的价格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4.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衡量

5.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价格变动对消费影响不体现)

9.个别劳动生产者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提高商品价值错误)

10.不同生产者生产的同一种商品价值量相同

四.多彩的消费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因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考虑偿还能力或太过于紧缩

3.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随大流,情绪化,只重物质不重精神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6.先消费后付款的信贷消费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当前支付能力

7.贷款消费≠超前消费

8.考察收入对消费水平影响,应考虑其他因素不变

9.从消费方式看,不能反应消费的层次和水平高低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物质资料的发展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3.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

4.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5.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6.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8.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9.生产和消费可以互为动力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国有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

5.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是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7.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8.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9.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0.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平等

11.不能笼统说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三.企业的经营

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在我国,各类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3.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4.有限责任公司:以其认缴出资额承担责任,权力机构是股东会

5.股份有限公司:以其认购的股份承担责任,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6.连带责任: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且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法人之外,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损害公司重大权益的

7.兼并: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优带劣,提高资源利用率

8.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产业,有益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9.有限责任公司无需公开财务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公开财务信息

10.有限责任公司转让股份需半数股东同意

四.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4.劳动者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展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5.劳动者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互为前提

6.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7.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五.投资理财的选择

1.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其多少取决于:本金存期利率

2.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

3.商业银行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4.股票作为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

5.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要么等公司破产清盘,要么转让股票

6.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但必须经过审批同意方可上市交易

7.股票投资人投资收入来源:股息和红利以及股价差价

8.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到期还本付息

9.有的债券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债券有良好的流动性

10.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11.下调存款准本金率,存贷款利率降低,能刺激消费

12.通货膨胀下储蓄存款必然贬值(错误利率大于通货膨胀率仍然有收益)

13.国债风险低于储蓄存款,收益大于储蓄存款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5.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6.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7.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非标配的直接原因

8.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9.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10.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的体现

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12.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基本目标之一

13.按劳分配: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业土地承包经营(不包括土地流转)

14.并不是社会会主义社会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仅中国)

15.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会加大收入差距

二.财政和税收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3.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4.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等

5.谁收拾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6.影响财政收入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最重要:经济发展水平)

7.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影响是基础性的

8.税收指税和水的征收

9.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0.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不直接付出任何代价,无需返还)

11.增值税:避免对同一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环节企业偷税漏税(避免错误)

12.个人所得税: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有效手段

13.财政的本质是分配关系

14.政府制定财政政策,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

15.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需要扩张性财政政策(错误)

16.扩张性财政政策—受需求不足紧缩性财政政策—受供给不足

17.外国公民在我国境内取得的收入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18.并非个人所得都要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只对工资薪金适用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主要手段是市场调节)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4.市场经济中,主要通过价格涨落以及供求变化由市场调节

5.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7.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治本之策则错误)

8.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供给,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和流通不能由市场调节

9.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10.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11.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优势的内在要求

13.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规则的灵魂

14.优胜劣汰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加大

二.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3.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4.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5.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

6.创新是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发展: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3.世贸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世界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决定作用

4.世贸基本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非歧视原则(最重要包括最惠国和国民待遇原则)

5.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

6.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7.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8.世贸的国际贸易的组织者协调者(领导者错误)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3.人民民主专政特征: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4.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5.只有坚持国家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和政治基石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和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标志

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及其他权利重要保证的根本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错误)

4.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属性:平等

5.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6.享有多少权利,就要履行多少义务(错误)

7.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民主监督

8.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他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应履行的义务

三.民主选举

1.影响选举方式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

2.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

3.等额选举: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合理性

4.差额选举:提供广泛选择

5.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采用差额选举,县级以上(不含县级)采用间接选举

四.民主决策

1.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重要前提(民主决策错误)

2.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前提和基础

3.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五.民主管理

1.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

2.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错误)

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基础,是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4.制定村坤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旨在规范村干部行为(错误自己和干部行为,管理事物)

5.村委会选举不是全体村民参加,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社区不能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7.公民参与社区管理不属于行使政治权利,而是参与政治生活

六.民主监督

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真谛

2.民主监督方式: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等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1.政府履行社会职能往往涉及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政府宗旨:对人民负责

2.政府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3.政府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

4.政府工作作风:求真务实

5.政府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政府的职能就是管理和服务,但每一项职能都包含这两个方面

三.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依法行政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错误)

3.科学决策要完善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4.民主决策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5.依法决策要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四.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要建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民主和法制错误)

2.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3.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4.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做到“三个代表”思想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

2.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提案权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5.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代替错误)

6.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监察委员会错误)

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不可称为(地方)立法机关

8.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相互制衡和监督(错误)

三.中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法律地位平等

4.政协委员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不由选举产生

5.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兄弟党派错误)

四.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基础

5.民族乡不属于自治机关,没有自治权

五.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民主权利错误)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独立权: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缔结条约决定战争

2.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关系,协调各国活动

3.联合国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规定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和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别国内政

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国际关系基本形式:冲突合作竞争

2.国际关系基本内容:政治文化经济军事

3.国家利益根本上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国际关系实质:利益关系

5.主权国家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国家利益

6.两国合作,不能说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三.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

3.解决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错误)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时代主题错误)

5.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各个国家错误)

四.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2.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力量错误)

3.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4.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方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

5.国际竞争实质: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经济和科技竞争错误)

6.世界正在形成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已经形成错误)

五.我国的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目标: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首要目标),促进和平与发展

5.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缺一不可)

2.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政治史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对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3.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注意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主要内容

4.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附属品(错误)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错误)

3.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文化程度等

4.人处于良好的文化环境中不一定形成较高文化素养(需要主动学习)

5.文化对人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对人的影响都是无形的(错误)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发展重要动力错误)

2.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认同本民族,尊重其他民族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5.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6.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推广为标志(出现错误)

7.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8.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使中华文化发展进步

9.不同民族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步错误),也是文化创新的必经历程

10.文化多样性市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变化,也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功能

5.传统文化中能满足人精神需要的要保持和发扬(错误)

三.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实践,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5.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6.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错误)

7.文化创新指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错误)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我们的中华文化

1.汉字和史书典籍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即在文化发展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3.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继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最重要错误)

5.中华文化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中,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激励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7.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一直错误)

二.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错误)

2.中华民族精神是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永远的精神火炬

3.民族精神是优秀文化结晶(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结晶错误)

4.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

6.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基本内涵错误)

7.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追求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令人忧虑现象(必然引发错误盲目性错误)

2.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3.文化企业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

4.传统习俗是落后文化的典型代表(错误)

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从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5.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文化,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同步错误)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错误)基本方略之一

2.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核心价值观承载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追求,体现一个社会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

3.文化软实力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凝聚社会意思潮和共识(优秀文化凝聚思潮和共识错误)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一个国家和民族同心同德迈向前进的关键要高举理想信念旗帜

2.洗想到的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

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具体科学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具体方法错误)

3.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指导下进行(不可缺一)

4.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科学化错误)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谁是本源,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两个阵营的唯一标准(不是两者关系的问题,而是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4.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唯物主义本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没科学依据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不依赖人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存在的客观实在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历史发展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管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9.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10.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世界本源的问题,而是思存关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存在错误)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规律本身错误)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三.把握思维的奥妙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

3.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未知不等于不可知)

四.认识和实践: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单个人实践错误)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途径错误)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

5.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实践能力错误)

6.实践(验证认识的真理性错误)是认识的目的

7.真理是标注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不可倒置),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不可少)反应

8.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9.任何真理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不可倒置0,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不能说真理谬误是人类认识真理的两个阶段

11.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才能完成

12.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13.真理不回停止前进的步伐(终极真理错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推翻动摇错误)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根据需要错误),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错误),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5.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6.系统优化法要求我们用综合(分析错误)的思维认识事物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通常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都是事物在量变呈现状态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再从质变到量变

三.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联系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展的动力也是矛盾

2.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的同一性,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5.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6.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7.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8.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可倒置)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9.普遍性寓于斗争性之中(不可倒置),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10.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12.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导作用错误)

13.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14.主要矛盾不是最大的矛盾,不是首先出现的矛盾,不是急需解决的矛盾,不是贯穿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不是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15.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是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存在和发展的矛盾

1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总是汲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存在发展基础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3.辩证法对每一种形式从暂时性方面理解(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错误)

第四单元:拥有更美的人生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不可少)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4.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的发现,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8.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9.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1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3.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错误)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4.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错误)的基本观点出发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

1.人是社会历史(发展错误)的主体

2.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单说人民群众错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5.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6.群众观点: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

向人民群众学习

7.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8.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三.实现人生的价值

1.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

2.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对社会人民贡献了什么

3.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单事物错误)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4.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5.在社会主义社会哦,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6.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7.社会提供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错误)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8.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9.理想信念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