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PC网络概述

EPC网络概述

EPC网络概述
EPC网络概述

一、LTE组网图

二、网元介绍

、HSS: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

是支持用于处理调用/会话的IMS网络实体的主要用户数据库。HSS9820从逻辑上划分为BE(Back End)和FE(Front End)两部分,实现用户数据与业务逻辑处理的分离。

?BE

BE即USCDB(Unified Subscriber Center DataBase),负责存储用户数据,提供用户数据的增加、删除、更新和查询服务,为FE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FE

FE负责信令接入和业务逻辑处理,从BE获得数据服务。

、MME: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是核心网其中的一个网元,是核心网中负责处理信令的网元,MME是一个信令实体,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承载管理、用户的鉴权认证、SGW和PGW的选择等功能;

?NAS信令解析和处理。

?NAS信令的安全性,NAS (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与其他3GPP网络的核心网交互,进行移动性控制

?控制和执行寻呼的传递

?TA列表的管理

?维护TAI和UE位置区(LAI)的映射,UE时区的管理

?PDN网关和服务网关的选择

?切换到2G/3G时,选择SGSN

?MME改变时,选择MME

?漫游的处理

?鉴权管理

?承载管理

、SGW:Serving GW

SGW终结和E-UTRAN的接口,主要负责用户面处理,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等功能,支持3GPP不同接入技术的切换,发生切换时作为用户面的锚点;对每一个与EPS相关的UE,在一个时间点上,都有一个SGW为之服务。SGW和PGW可以在一个物理节点或不同物理节点实现。

支持UE的移动性切换用户面数据的功能,E-UTRAN空闲模式下行分组数据缓存和寻呼支持 ,分组数据路由及转发;移动性及切换支持;合法监听;计费(针对用户进行计费),类似取代原2G、3G核心网SGSN用户承载功能。

、PGW:PDN Gateway(Packet Data Network)

PGW终结和外面数据网络(如互联网、IMS等)的SGi接口,是EPS 锚点,即是3GPP与non-3GPP网络间的用户面数据链路的锚点,负责管理 3GPP和non-3GPP间的数据路由,管理3GPP接入和non-3GPP 接入(如WLAN、WiMAX等)间的移动,还负责DHCP、策略执行、计费等功能。分组数据过滤;UE的IP地址分配;上下行计费(针对业务计费)及限速,类似于原2G、3G核心网GGSN的功能。

、e-NodeB

增强型NodeB,主要功能包括: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即实现无线承载控制、无线许可控制和连接移动性控制,在上下行链路上完成UE上的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用户数据流的IP报头压缩和加密;

?UE附着状态时MME的选择;

?实现S-GW用户面数据的路由选择;

?执行由MME发起的寻呼信息和广播信息的调度和传输;

?完成有关移动性配置和调度的测量和测量报告。

、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CRF是业务和IP承载资源的策略与计费控制策略决策点,它为PCEF(策略与计费执行功能单元)选择及提供可用的策略和计费控制决策。

在3GPP Release8中,当使用Gx接口时,PCRF维护GW()控制会话及(IP连接访问网络)会话之间的关联。PCRF也是BBERF(承载绑定及事件报告功能)及PCEF之间的信息交换点,它行使BBERF及PCEF 之间的事件触发器的转发,事件触发器不能在BBERF及PCEF之间直接传输。

PCRF可以对用户和业务态QoS服务质量的控制,是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并且能为用户提供业务流承载资源保障以及流计费策略,真正让运营商实现基于业务和用户分类的更精细化的业务控制和计

费方式,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最大利润,为PS域开展多媒体实时业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PCRF包含策略控制决策和基于流的计费控制功能。PCRF接受来自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策略与计费控制)架构中的其他设备的输入,结合自身的自定义信息做出PCC决策。PCRF包括策略控制和基于流的计费控制。这两个功能各自继承了R6逻辑实体PDF和CRF。PCRF收到来自AF的会话和媒体的相关信息并通知AF。PCRF是服务数据流和IP承载资源的策略与计费控制策略点,它为PCEF策略控制与计费执行功能,选择及提供可用的策略和计费控制策略。实现业务数据流检测、门限控制、QoS控制以及基于流的计费(信用管理除外)。

三、EPC网络主要接口介绍

?S1-MME

eNB和MME之间的接口,S1-AP/SCTP/IP

?S1-U

eNB和S-GW之间的接口,GTPv1-U.

?S3

MME和R8 SGSN之间的接口(或者R8 SGSN之间的接口),GTPv2-C.

?S4

R8 SGSN和S-GW之间的接口,控制面GTPv2-C,用户面GTPv1-U.

?S5

Serving GW和PDN-GW之间的接口,两网元属于同一PLMN,

GTPv2-C.

?S6a

MME和HSS之间的接口,基于Diameter/SCTP/IP.

?Gx

PCRF和P-GW(PCEF)之间的接口,Diameter/SCTP,TCP/IP

?S8

S-GW(漫游地)和P-GW(归属地)之间的接口,类似于Gp接口.

?S9

归属地PCRF和漫游地PCRF之间的接口.

?S10

MME间接口,GTPv2-C

?S11

MME和S-GW之间的接口,GTPv2-C

?SGs接口

MME和MSC之间的接口。

小知识:

GTP--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PRS隧道协议,功能就是提供网络节点之间的隧道的建立。

GTP-C:GTP控制面,主要用于核心网承载的建立维护以及核心网节点之间的其他信息交互。

GTP-U:GTP用户面,用来为每个承载在核心网节点之间的传输用户数据。

协议版本不同:

GTP的控制面GTP-C使用GTPv2。

GPT的用户面GTP-U使用GTPv1。

四、EPC网络主要接口协议栈。

4.1 S1接口

控制面S1-MME(eNodeB与MME之间的接口)

域名格式:

MME主机名格式

HSS主机名格式:hss

SGW全称标准规范的域名:如:

SGW主机名格式:

.gwXX 1、MME及HSS IP地址

2、SCTP:本端IP地址及端口号,

对端IP地址及端口号

3、Diameter:本端域名及本端主

机名,对端域名及对端主机

名。

4、IMSI与HSS的映射关系表记

录,IMSI前缀。

1、MME IP地址,SGW IP地

2、DNS IP地址

3、SGW主机名

4、全称标准规范的域名

1、MME IP地址及MSC IP地

2、SCTP IP本端地址及端口

号,对端地址及端口号。

3、MSC VLR号码,及覆盖LAI、

TAI与LAI对应关系

S5接口(SGW与PGW之间的接口)

SGW PGW

1、SGW及PGW IP地址。

2、路由信息。

3、组网方式:S-GW和P-GW物理合设

组网

SGi接口是PGW到公网之间的逻辑接口,主要负责用户面数据IP包转发。属于全IP组网,目前广西移动采用Eth-Trunk负荷分担+VPN+OSPF动态路由组网方式。

小知识:

Eth-Trunk概述:Trunk是一种捆绑技术,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成一个逻辑接口使用,该逻辑接口具备多个成员接口的带宽接转发能力。如下图:

VPN概述: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讯,VPN网关通过对数据包的加密和数据包目标地址的转换实现远程访问。

OSPF动态路由概述: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的接口)

Gx接口是PGW和PCRF之间接口,属于全IP组网,该接口采用

Eth-trunk主备模式+VPN+静态路由组网。

Ga接口是PGW和SGW与CG之间的接口,属于全IP组网,该接口采用Eth-trunk主备模式+静态路由组网。

电网络分析重点知识总结

励骏求职加油站 电网络分析重点知识复习 一、课程性质及学分 “电网络理论”是电气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3学分。 二、课程内容 1 电网络概述 1.1 电网络性质。图论术语和定义 1.2 树、割集 1.3 图的矩阵表示* 1.4 矩阵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2 网络矩阵方程 2.1 复合支路法、修正节点法、撕裂法*# 2.2 含零泛器网络的节点电压方程 2.3 支路法 3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3.1 多端口网络的参数 3.2 含独立源多端口网络 3.3 多端口网络的不定导纳矩阵* 4 网络的拓扑公式 4.1 用节点导纳矩阵行列式表示开路参数 4.2 无源网络入端阻抗、转移阻抗的拓扑公式* 4.3 Y参数的拓扑公式* 4.4 用补树阻抗积表示的拓扑公式* 4.5 不定导纳矩阵的伴随有向图*# 4.6 有源网络的拓扑公式*# 5 状态方程 5.1 状态方程的系统编写法* 5.2 多端口法 5.3 差分形式的状态方程* # 5.4 网络状态方程的解

励骏求职加油站6 无源网络的策动点函数 6.1 归一化与去归一化 6.2 无源网络策动点函数、无源导抗函数的性质* # 6.3 LC、RC、RL、RLC一端口网络 7 传递函数的综合 7.1 转移参数的性质、传输零点 7.2 梯形RC网络、一臂多元件梯形RC网络* 7.3 LC网络、单边带载LC网络、双边带载LC网络 8 逼近问题和灵敏度分析 8.1 巴特沃思逼近* 8.2 切比雪夫逼近、倒切比雪夫逼近 8.3 椭圆函数 8.4 贝塞尔-汤姆逊响应 8.5 频率变换 8.6 灵敏度分析*# 9 单运放二次型有源滤波电路 9.1 单运放二次型电路的基本结构 9.2 Sallen-Key电路* 9.3 RC-CR变换电路 9.4 正反馈结构的带通电路 9.5 实现虚轴上的零点 9.6 负反馈低通滤波器、负反馈带通滤波器 9.7 全通滤波器 9.8 单运放二次型通用滤波器* 10 直接实现法 10.1 仿真电感模拟法 10.2 频变负阻法 10.3 梯形网络的跳耦模拟法* 10.4 带通跳耦滤波器

电自专业通识性专业课程设计(潮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识性专业课程设计 ——潮流计算 (文档源于韦化等老师编写的电力系统程序设计指导书)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7年7月

课程设计要求 1、编程语言:Matlab(推荐)或ANSI C语言等。 2、使用系统:电科院22节点系统(必做) 3、计算方法:牛顿-拉夫逊法(推荐) 4、稀疏要求:不使用稀疏技术,总评90分以下 5、评分标准可参考以下要求: (1)、准确计算出各节点的电压相角(60分) (2)、准确计算出各支路的功率(5分) (3)、代码编写规范、输出结果详尽(10分) (4)、准确的分析了潮流的计算结果(10分) (5)、还计算了其它大规模的测试系统(5分) (6)、使用了稀疏计算技术,计算1000节点以上的系统,计算时间小于1秒(10分)

第一章原始数据 电力系统原始数据是电力系统计算的基础。电力系统每个计算程序都要求输入一定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电力网络结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条件、电力系统各元件参数和特性曲线。不同的计算程序需要不用的原始数据。 第一节电力网络的描述 电力网络是由输电线路、电力变压器、电容器和电抗器等元件组成。这些元件一般用集中参数的电阻、电抗和电容表示。为了表示电力网络中各元件是怎样互相连接的,通常要对网络节点进行编号。电力网络的结构和参数由电力网络中各支路的特性来描述。 1.1.1 线路参数 在电力系统程序设计中,线路参数一般采用线路的Π型数学模型,即线路用节点间的阻抗和节点对地容性电纳来表示,由于线路的对地电导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其等价回路如下: r+jx -jb/2 对于线路参数的数据文件格式一般可写为: 线路参数(序号,节点i,节点j,r,x,b/2) 1.1.2 变压器参数 在电力系统程序设计中,变压器参数一般采用Π型等值变压器模型,这是一种可等值地体现变压器电压变换功能的模型。在多电压级网络计算中采

博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博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一、专业概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现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模式招收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26人。学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既为电力工业服务、又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注意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多年来我校培养的学生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及多层次,多学科的办学形式。是原电力部和吉林省重点学科,是吉林省唯一的具有硕士授予权和博士培养能力的专业学科。学科师资队伍业务素质高、学缘结构合理,始终坚持依托电力,服务电力,为电力行业和科研机构等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培养目标 培养在电力系统领域中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作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在学术上具有很高造诣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及相应的研究手段,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现代电气工程的电磁基础、动态电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等。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各企事业单位,如电力科研院所、设计研究院、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及与电力产品研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热能工程 一、专业概况 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热能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已招收培养了30届硕士研究生,从1991年开始,与国内几所重点大学成功地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已有多人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经教育部教研[2003]3号文件批准,我校从2005年开始以“合作培养、招生计划单列”的方式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我校独立完成生源组织、命题考试和录取等工作。1997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资助的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5名博士生导师可以招收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电网络理论课程大纲

电网络理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学分 “电网络理论”是电气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3学分。 二、课程内容 1 电网络概述 (2学时) 1.1 电网络性质。图论术语和定义 1.2 树、割集 1.3 图的矩阵表示* 1.4 矩阵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2 网络矩阵方程 (4学时) 2.1 复合支路法、修正节点法、撕裂法*# 2.2 含零泛器网络的节点电压方程 2.3 支路法 3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6学时) 3.1 多端口网络的参数 3.2 含独立源多端口网络 3.3 多端口网络的不定导纳矩阵* 4 网络的拓扑公式 (6学时) 4.1 用节点导纳矩阵行列式表示开路参数 4.2 无源网络入端阻抗、转移阻抗的拓扑公式* 4.3 Y参数的拓扑公式* 4.4 用补树阻抗积表示的拓扑公式* 4.5 不定导纳矩阵的伴随有向图*# 4.6 有源网络的拓扑公式*# 5 状态方程(6学时) 5.1 状态方程的系统编写法* 5.2 多端口法 5.3 差分形式的状态方程* # 5.4 网络状态方程的解

6 无源网络的策动点函数 (4学时) 6.1 归一化与去归一化 6.2 无源网络策动点函数、无源导抗函数的性质* # 6.3 LC、RC、RL、RLC一端口网络 7 传递函数的综合 (4学时) 7.1 转移参数的性质、传输零点 7.2 梯形RC网络、一臂多元件梯形RC网络* 7.3 LC网络、单边带载LC网络、双边带载LC网络 8 逼近问题和灵敏度分析 (4学时) 8.1 巴特沃思逼近* 8.2 切比雪夫逼近、倒切比雪夫逼近 8.3 椭圆函数 8.4 贝塞尔-汤姆逊响应 8.5 频率变换 8.6 灵敏度分析*# 9 单运放二次型有源滤波电路 (4学时) 9.1 单运放二次型电路的基本结构 9.2 Sallen-Key电路* 9.3 RC-CR变换电路 9.4 正反馈结构的带通电路 9.5 实现虚轴上的零点 9.6 负反馈低通滤波器、负反馈带通滤波器 9.7 全通滤波器 9.8 单运放二次型通用滤波器* 10 直接实现法(6学时) 10.1 仿真电感模拟法 10.2 频变负阻法 10.3 梯形网络的跳耦模拟法* 10.4 带通跳耦滤波器

电网络理论概述

电网络分析综述 电路CAD技术是电路分析、设计、验证的有力工具,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进入纳米时代,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作频率越来越高,芯片上市时间越来越短,以集成电路CAD为基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已经成为提高设计效率、优化电路性能,增加芯片可靠性和提高芯片合格率的新兴产业,渗入到集成电路设计的每一阶段。 电路CAD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涉及电路理论、半导体器件物理、线性与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最优化涉及、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软件等多个领域。纳米时代的到来既为电路CAD技术带来了机遇,也使之前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以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并已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它的兴起与发展,又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迅速发展。当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大,而电子产品在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却日趋激烈,产品在社会上的收益寿命越来越短,甚至只有一二年时间。处于如此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电子世界,电路设计工作者必须拥有强大有力的EDA 工具才能面对各种挑战,高效地创造出新的电子产品。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量和图形功能还正在发展之中,电子CAD和EDA技术还没有形成系统,仅是一些孤立的软件程序。这些软件在逻辑仿真、电路仿真和印刷电路板(PCB)、IC版图绘制等方面取代了设计人员靠手工进行繁琐计算、绘图和检验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设计效率和可靠性。但这些软件一般只有简单的人机交互能力,能处理的电路规模不是很大,计算和绘图的速度都受限制。而且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也不方便。 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计算机与集成电路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EDA技术真正迈向自动化并形成产业的时期。这一阶段,EDA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逻辑电路仿真、模拟电路仿真、集成电路的布局和布线、IC版图的参数提取与检验、印制电路板的布图与检验、以及设计文档制作等各设计阶段的自动设计,并将这些工具集成为一个有机的EDA系统,在工作站或超级微机上运行。它具有直观、友好的图形界面,可以用电原理图的形式输入,以图形菜单的方式选择各种仿真工具和不同的模拟功能。每个工具都有自己的元件库,工具之间有统一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存放、传输和管理,并有标准的CAM输出接口。 进入90年代以后,EDA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微电子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一个芯片上可以集成百万甚至千万个晶体管,工作速度可达到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

1网络组织的涵义 对企业网络组织内涵进行科学界定,是深入系统研究网络组织的起点,也是建立适应企业战略客观要求的组织结构的前提。究竟什么是网络组织,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了诸多不同的注释。M iles 和Snow将网络组织定义为:在价值链的各个点上作出贡献的若干个企业集体资源的结合[1」;M aillat D。Grevoisier O和Lecog B 则从经济。历史。认知。规范等多维角度对网络组织进行了概括,认为网络组织是一种超越了传统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复杂的杜会经济组织形态,而且这一复杂的组织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按照一定路径依赖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2」。Butera F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可识别的多重联系和多重结构的系统,在组织内部“节点”和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或者说是有机组织)的网络组织,在“共享”和“协调”目标以及松散。灵活的组织文化理念的支持下共同处理组织事务,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合作(为了处理各种类型的有效交易)[3」;李新春就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系统考察了企业网络的生成与市场发育过程,认为网络组织是组织之间的合作联系,这种联系的实质是企业之间的分工贸易,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4」;林润辉,李维安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活性结点网络联结构成的有机的组织系统[5」。 本文认为网络组织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第一,网络组织是一种动态的、边界模糊的新型组织模式;第二,网络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动态经济环境下,基于信息技术、企业自身战略发展需要的产物;第三,网络组织以形成竞争优势、实现网络战略目标为宗舀,以 2007年第2期科技与管理NO.2!2007(总第42期)Sci-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um NO.42#文章编号!1008-7133(2007)02-0019-03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 李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总结分析了企业网络组织的内涵,从网络组织的形成、运行机制、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结构等方面,分 析了网络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形式的特征,并基于资源观从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方面,对网络组织的构成 予以阐述。 关键词!网络组织$理论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nterprise network organization LI Ping (Schooi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l,China) Abstract:The meaning of network organization(NO)is summariiy anaiyzed in this paper.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organization modes are anaiyzed in the foiiowing aspect s:forming,operationai mechanism,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configuration of NO.The components of NO are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visibie factors and invisibie factors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Key words:network organization(NO);theoreticai research;review 收稿日期:2006-ll-07 作者简介:李平(1972-),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博士后流动站作研究.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背景: 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

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 (一)怀特的市场即网络思想 美国哈里森#怀特(HarrisonWhite)在其1981年的著名论文5市场从何而来6中指出,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而来的。提出/社会网是经济交易发生的基础0。怀特认为,市场是社会网,首先是社会关系。怀特对作为角色结构的市场的分析,这是对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一种开拓性的研究。(二)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0概念 格兰诺维特是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最主要创立者,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73年在5美国社会学杂志6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0

电网络理论大作业

电网络理论 基于大型电网络的改进型支路撕裂法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自动化 学生姓名:常方宇 学号: 15121392 指导教师:马晓春老师 北京交通大学 2016年2月

基于大型电网络的改进型支路撕裂法 摘要:针对大型电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支路撕裂法,把被撕支路等效为含有一定约束条件的电流源支路,从而将一个大型网络拆分成一些规模较小、相对独立的子网络。该无需对电路中的节点、支路按特定规则划分,能够有效分析含有纯电压源支路的电路和非线性电路,改进了传统支路撕裂法的不足。最后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关键词:大型电网络;改进型支路撕裂法;电压源支路;非线性电路 1. 概述 对于超大型网络所建立的节点电压方程,由于阶数过大,用机助解时较费时间和内存容量。如果将一个大网络拆分成一些规模较小的子网络建立方程,然后再考虑恢复为原网络后应有的修正,这样的方法称为撕裂法。 撕裂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G.Kron 首先提出的,此后的二三十年间不断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撕裂法大体上可分为支路撕裂法和节点撕裂法。对于网络的分析可以分别采用节点法、回路法和割集法[1]。 2.传统支路撕裂法简介 (1)思路描述 如图1所示,在网络N 中,子网络N 1和N 2间有(p+1)条支路相联,且N 1和N 2间无别的耦合、互控关系,现将其中p 条支路拆断,所以N 1和N 2仍旧是连通的,节点数也不变。以下标β表示被拆断支路电压、电流、阻抗、导纳等,电压、电流选取关联参考方向,以βI 、βV 分别表示被拆支路的电流、电压相量,图1中 []T p I I I I ββββ 21= [] T p V V V V ββββ 2 1 = 以βZ 表示被拆支路阻抗矩阵,这些支路间或许有互感等耦合关系,若无耦合关系则β Z 为对角阵,其阶数即被拆支路数。 β ββ I Z V = (2-1) 以βA 表示被撕支路和原网络全部节点的关联矩阵。

电网络理论

电网络理论 Electric Network Theory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一、 基本概念 1. 矩阵代数初步 在电网络分析中要出现代数的或者微分的线性方程组,当这些方程组包含着许多个方程式时,单单是编写它们和使它们具体化非常的麻烦。矩阵表示法乃是编写这些方程组的一种简便方法;而且矩阵表示法还能简化这些方程的运算和它们的求解。 在这一节中,复习了矩阵的基本性质和矩阵代数。如: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基本运算(矩阵的乘法、微分、积分、转置、共轭、共轭转置),矩阵的类型(对称矩阵和斜对称矩阵、埃尔米特矩阵和斜埃尔米特矩阵),矩阵的逆,行列式及其基本运算等主要内容。 2 网络分类 电路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电路元件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于电路元件的相互连接方式。 2.1线性和非线性 在电路理论中,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有两种定义,一是根据电路元件的特性来定义,二是根据输入输出关系来定义,后者称为端口型定义。 若电路的线性无源元件(具有任意的初始条件)、线性受控源及独立电源组成,则称为线性电路。若电路含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元件,则称为非线性电路。 研究电路(或网络)的输入输出关系时,则可根据端口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电路的线性性质,这样的定义称为端口型线性定义。 假设多端口网络的输入U 为M 维向量,输出Y 为N 维向量。当任一端口的电压和电流服从该端口限定的约束时,称此端口的电压和电流为一对允许的信号。 若一网络的输入输出关系由微分积分方程组N (U ,Y )=0给出,当该网络的输入输出关系既存在齐次性又存在可加性,则称为端口型线性网络。当网络的输入输出关系不同时存在齐次性与可加性,则称为端口型非线性网络。这一关系意味着端口型线性网络的输入输出微分积分关系式满足叠加原理。 2.2 时变和时不变 一个不含时变元件的电路称为时不变电路,否则称为时变电路。 关于N 端口的时变和时不变性质,“按端口”的时变和时不变根据以下定义来考虑。设对一个N 端口的激励和响应有: U (t )→Y (t ),?(t )→?(t ) 如果对所有t 0,当?(t )= U (t - t 0)时,有?(t )= Y (t - t 0),则称此N 端口为“按端口时不变”网络。由时不变元件构成的N 端口且初始条件均为零值,将是按端口时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由时变元件构成的N 端口有可能是按端口时不变的。 2.3 无源性和有源性 对于图1所示一端口N ,输入该网络的功率 P (t ) = v (t )i (t ) 从任何初始时刻 t 0到t ,该网络的总能量 W (t ) = W (t 0) +∫v (τ)i (τ)d τ 式中W (t 0)为在初始时刻t 0时该一端口储存的能量。 若对所有t 0以及所有时间t ≥t 0,有W (t ) ≥0(对于任何v (t ),i (t ) )

网络组织理论的概述

网络组织理论的概述 网络组织理论是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是近年来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现象和区域创新现象时经常使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网络组织是处理系统创新事宜时所需要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在其成员间建立有强弱不等的各种各样的联系纽带的组织集合。它比市场组织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是一种介于市场组织和企业层级组织之间的新的组织形式。 网络组织理论提出,无论是在市场之中还是企业内部,市场机制和组织机制都是共同存在的,也就是说,市场和企业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这种相互联结和相互渗透,最终导致了企业间复杂易变的网络结构和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网络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网络组织理论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理论,主要探讨导致企业间相互联结的网络安排及其演进的各种要素。 网络组织理论指出,网络组织一般具有以下一些性质和特点:(1)网络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向各种愿意与它联系的单位开放,以吸取外部有用资源并积极向外输出产品。(2)网络的本质是动态的,其基本功能在于交流及在交流中产生创新。(3)网络的特点是交流之源,交流使各个单元结成“网”,交流中产生“网”中新的结点;结点密度越大,则互相交流的机会越多、越频繁;交流越频繁,则结点越多;结点越多,创新机遇越多,则创新能力越强。(4)网络中的流体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物质、信息、技术、人员、资金,也可以是情谊。情谊是产生信赖的基础,而信赖是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5)网络的交流是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的这些特性,提供了比企业等级组织更为广阔的学习界面,使创新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多个环节中发生,同时它可以降低其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使各成员都能同时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三种效应,从而使网络成为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蓬勃发展的新组织形式。 理查德森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区分了“相似性活动(similar activities)”和“互补性活动(supplementary activies)”,从而为网络组织的存在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企业倾向于与其自身能力相适应的活动即“相似活动”,但企业所从事的只是某种分工活动。这种分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一环,因此,企业间的活动是互补的。互补性活动需要由不相关的能力去从事,所以需要由不同的企业来进行。互补活动的协调既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企业承担,也不可能完全通过执行平衡

基础理论篇_第二章 网络舆情工作概述

基础理论篇 第二章网络舆情工作概述 第一节网络舆情工作的概念及内涵 一、网络舆情工作的概念 网络舆情工作是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网络舆情信息,为社会组织和机构掌握社情民意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广义上看,网络舆情工作包括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研判、网络舆情应对与管理、网络舆情工作体系管理等多个方面。狭义上看,网络舆情工作主要是指对互联网舆情的监测、分析与管理工作。网络舆情工作是伴随着网络及网络舆情的产生而出现的一项新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舆情工作的分类 网络舆情工作的类型一般可按照舆情涉及的领域进行划分,如政务舆情(中央、省级、市级、县级政府机关等)、企业舆情(央企国企、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等)、教育舆情(公立高校、民办学校等)、行业舆情(地产、医疗、交通、通讯等)以及个人舆情等。或是按照内容渠道进行划分,如网络媒体舆情、社交平台舆情、即时通讯平台舆情等。 三、网络舆情工作的主体 相对于作为现实舆情主体的公众,以及作为网络舆情主体的网上媒体、意见领袖及网民等,网络舆情工作的主体是网络舆情工作者。目前对于网络舆情工作者这一群体尚无统一的称呼,比如根据中宣部舆情信息局对于舆情信息员的定义,网络舆情工作者可被称为网络舆情信息员;“人民网”等一些舆情工作机构则将网络舆情工作者称为网络舆情分析师。通常来说,网络舆情工作者被归属于政府和企业内参工作序列。现在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将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正式纳入职业培训序列。 网络舆情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在于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采撷精粹,还原社会真实的矛盾构成,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组织与民众进行良性沟通的桥梁。网络舆情工作者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层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是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如新闻传播学、社会学、逻辑学、统计学、情报学、经济学等理论;二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如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三是拥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素养,如熟悉国家在互联网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四是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动向。 四、网络舆情工作的客体 网络舆情工作的客体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是网络舆情的载体,即网络舆情信息。在不同视角下,网络舆情信息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舆情信息的要素主要包括传者、受者、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从政治研究的角度看,网络舆情信息的属性主要是其背后隐含在互联网舆论场和现实舆论场之中的权力。从社会研究的视角看,网络舆情信息的属性则是其本身的结构以及在外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对于网络舆情工作的实际操作而言,信息多重属性的意义在于网络舆情工作的主体,即网络舆情分析师需要明确网络舆情工作是关于何种目的,继而明确采取何种方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背景: 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 (一)怀特的市场即网络思想 美国哈里森#怀特(HarrisonWhite)在其1981年的著名论文5市场从何而来6中指出,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而来的。提出/社会网是经济交易发生的基础0。怀特认为,市场是社会网,首先是社会关系。怀特对作为角色结构的市场的分析,这是对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一种开拓性的研究。 (二)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0概念 格兰诺维特是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最主要创立者,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73年在5美国社会学杂志6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0一文,被认为是社会网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他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并将关系分为强和弱,认为强弱关系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体和社会系统之间发挥着根本不同的作用。强关系是群体、组织内部的纽带,而弱关系是群体、组织之间的纽带。在他看来,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因为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由于弱关系的分布范围较广,它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可以将其他群体的重要信息带给不属于群体的某个个体。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弱关系可以创造例外的社会流动机会如工作变动。 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在5美国社会学杂志6上又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经济行动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0。他在该文中进一步发挥了卡尔#波兰尼在5伟大的转折6一书中提出的/嵌入性0概念。他认为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格拉诺维特认为,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信任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

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4923270.html,/day.asp?id=6566 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1) 方军商业日记 2007年12月3日 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1) Facebook热,引发了对下一波互联网的预测,大体上是说,网络是把机器链到 一起,WWW把文档链到一起,未来则是把人联系到一起。这是自Web2.0大潮以 来就一直酝酿的趋势。 要分析人的联系,当下的互联网产业方面的研究还是很肤浅,对于人之间关系的分析,我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是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研究这一分支里面的概念。自2005年以来陆续接触到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最近读到的《社会网络与组织》(马汀·奇达夫、蔡文彬/著)是这一领域的一本整体性的介绍,对概念和 理论发展脉络介绍得很清晰。 在接下来的几天,将会摘抄《社会网络与组织》中的介绍,大体脉络是,先是一组概念介绍,然后是从来源出发看社会网络的三大理论板块。除非特别说明,均直接引自《社会网络与组织》一书。 社会网络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的概念:导向性概念、整体网络层次的概念、联结层次的概念。 导向性概念:包括嵌入性(embeddedness,又译镶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结构洞(structural hole);网络中心性(centrality)。这一组概念主要是 从个体行动者的角度出发定义的。 嵌入性(embeddedness,又译镶嵌) 根据嵌入性方面的有关论点,与工作相关的交易活动往往与社会关系模式相重叠(Granovetter,1985)。即业务关系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交易的模式可能与从纯粹经济学视角所期望的模式不相一致。人们可能更愿意选择与自己有友谊或血缘联结的人进行生意往来,讲他们作为长期缔约的伙伴或其他合作者,而不是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公开市场上寻找交易伙伴(Uzzi, 1996)。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在个体行动者这个层次,社会资本概念可以被定义为:在行动者的一组社会联结中所内含的潜在资源。在网络研究文献中最初使用社会资本这个术语时,它被描绘维可以通过激活“社会网络中特定的联结”来获得经济利益的“个人投资”(Mitchell, 1974:286)。 社会资本通常被描述为与货币资本及其他类型的资本不同。其区别就在于社会资本蕴含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之中。行动者并不能像控制他们的货币资本或人力资本那样控制他们的社会资本。要利用社会资本,就必须仰赖其他行动者的合作。比如,征求他人的建议或者获得工作中的帮助等。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6.1传输层概述教案

章节或项目名称 6.1 传输层作用 本次授课类型?理论□实验□理实一体□实训□实习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超前□滞后 □符合□超前□滞后 □符合□超前□滞后 □符合□超前□滞后 教学目标1、理解传输层解决的问题,明确传输层作用 2、了解传输层协议的特点 3、理解并掌握端口号的概念 教学重点1、传输层主要作用 2、端口号 教学难点1、传输层作用 2、端口号的作用 3、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教学方法 与手段 时间 分配 1.知识巩固通过知识抢答,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 把握程度,及时给予表扬 提问、PPT 10m 2.自学内容检查通过设置直观简单问题,了解学生预习 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教学进度 提问、PPT 10m 3.学生知识讲解学生分组讲解传输层作用、端口概念 等,教师给予评价,并对知识进行梳理 提问、PPT、板书25m 4.教师难点讲解以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传输层作用、端 口概念。 提问、PPT、板书35m 5.课程总结讲解内容提炼板书、提问5m 6.课后预习按照任务单要求完成TCP协议讲解准 备 视频、PDF 5m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1、知识巩固 (1)IP数据包结构中包含哪些字段? (2)IP数据包结构中,哪个字段是用来确定上层协议类型的? 协议字段 (3)IP数据包结构中,协议字段只是用来表示四层协议类型的吗? 不是,还包括三层协议如ICMP OSPF等等 2、自学内容检查 (1)传输层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讲出一二即可) 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数据分段封装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提供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两种服务 (2)端口有何作用? 识别不同应用进程 3、学生知识讲解(这个可以忽略) 4、教师难点讲解 (1)传输层解决主要问题及作用 ①如何实现不同主机相同程序之间通信?如QQ,微信、收发邮件等等 作用:实现端到端的链接(端口号识别) ②相对二层的帧,三层的数据包,传输层是如何实现数据传输的? 作用:数据分段封装(协议结构) ③在数据传输过程,如何解决流量问题的? 作用:拥塞控制(滑动窗口) ④在数据传输过程,如何解决差错问题的? 作用:差错控制(校验和、超时、确认应答) ⑤传输层可以为上层提供哪些服务 作用:面向连接(TCP)、非面向连接(UDP)(2)端口号 ①作用 区分服务类别即不同应用程序进程和同一时间进行多个会话 ②分类

企业网络组织理论

引言 组织研究中的网络范式始于 20 世纪下半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达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企业间协调的方式来组织交易和生产活动。这种企业间的协调方式是区别于传统企业科层结构和单纯市场机制的中间组织,对这种组织方式有多种称谓,如“网络组织” 、“组织网络”、“战略网络”、“灵活专业化”、“混合组织”、“准企业”等,尽管这些概念之间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但是它们都是指一种与科层、市场并不相同的关系形式。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 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 主要表现为知识、技术与信息日益增长 ,社会消费或使用正由传统的实物消费转变为以高科技产品和知识消费为主 ,消费者日趋成熟、理智 ,消费者需求愈来愈呈现出多样性、选择性、个性化及变化迅速且捉摸不定的特点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动态的、不确定性程度很高的经营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提高对市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因而创新的速度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企业经营的准绳和原则。事业部制和矩阵制因其自身的结构限制而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新产品上市速度方面已显得苍白无力 ,网络组织因而适时而出。 纵观摩托罗拉、宝洁、飞利浦等公司跨国网络组织结构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成效,以孵化器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网络组织的创业、创新效率,苏南、温州等中小企业网络组织的蓬勃成长,诸如此类的成功网络组织实践迫切要求我国管理学界更重视对跨越公司边界线的组织流程及其特征的研究。于是,围绕网络组织的运作、网络组织的模式及其治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笔者专门就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近况展开综述,以期对网络组织这一离散实体的新型相互关系有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编辑]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理论有两大分析要素: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关系要素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的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结构要素则关注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形成和演进模式。这两类要素都对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是社会网络理论三大核心理论。 1.联结的强度:强联结与弱联结 社会网络的节点依赖联结产生联系,联结是网络分析的最基本分析单位。1973年Granovetter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最先提出联结强度的概念。他将联结分为强弱联结两种(StrongTie,WeakTie),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强联结和弱联结在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资源常是冗余的。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跨越了不同的信息源,能够充当信息桥的作用,将其他群体的信息、资源带给本不属于该群体的某个个体。 弱联结是获取无冗余的新知识的重要通道,但是,资源不一定总能在弱联结中获取,强联结往往是个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基础与出发点。网络中经常发生的知识的流通往往发生于强联结之间。强联结包含着某种信任、合作与稳定,而且较易获得,能传递高质量的、复杂的或隐性的知识(hansen)。过于封闭的强联结将限制新知识的输入,禁止对已有网络外部新信息的搜索,使拥有相似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当中。 2.社会资本理论

农产品流通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

农产品流通: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在我国“三农”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中,突出的表现是农户小生产与变化莫测大市场的矛盾。由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将会面临巨大的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而这种矛盾导致了农民收入不稳定和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业市场化进程,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针对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大体可以为三类:一是以牛若峰和夏英(2000),周立群和曹利群(2001,2002),杨明洪(2002)等学者为代表,运用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进行了研究。二是运用管理学,特别是市场营销理论和物流供应链理论来研究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代表学者包括张闯和夏春玉(2005),周发明和曾福生(2005),丁华(2004),刘东英(2005)等。三是针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并且提出政策建议。这种研究多是从实践出发,在所有关于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只是关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某一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们从网络组织的视角来研究农产品流通问题,认为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组织形态。 一、理论基础:网络组织理论概述

网络组织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是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管理学(组织理论)和社会学(社会关系理论)的一种融合。尽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学科背景出发进行研究,但却极大地丰富了网络组织理论,并将该理论广泛应用于产业集群、虚拟企业、企业集团、外包和非政府组织等问题的研究(贾根良,1998;李新春,2000;孙国强,2003)。下面我们将对网络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网络组织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 科斯(Coase,1937)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打开了新古典企业理论的“黑箱”。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也就是说,企业用权威协调取代了市场的价格协调。张五常(Cheung,1983)认为科斯“企业—市场”的两分法并不准确。他指出企业应该是交易费用较低的要素市场对交易费用较高的产品市场的替代,是一种类型的合约取代了另一种类型的合约。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1985)认识到了“企业—市场”两分法的缺陷。他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个基本假设下,用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解释了经济活动的治理结构。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程度都很低时,市场作为协调手段是有效率的;而当这些因素处于很高水平时,企业(科层组织)的治理机制就是有效率的。威廉姆森还指出,在市场和企业之间存在双边的、多边的和交错的中间组织形态,并且这些中间组织形态是不稳定的组织形态。 (二)网络组织成员间具有资源互补性 Richardson(1972)尖锐地指出,“企业—市场”的两分法忽视了不同企业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