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参考文献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参考文献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参考文献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参考文献

《文艺学方法论》参考文献

基础必读:

文艺学美学研究方法胡经之王岳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形式逻辑简明读本金岳霖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2月

中国人的思维危机宋怀常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扩展阅读:

文艺美学方法论问题赵宪章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11

文艺学方法论陈鸣树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上下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编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10

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法)米盖尔·杜夫海纳主编;朱立元, 程介未编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2

文艺概念与方法新探丁振海, 李兰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9

文学理论方法论研究王春元钱中文1987年12月第1版

文学研究新方法论江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9

文艺研究的系统方法辽宁大学中文系内部1985、6

文艺研究新方法探索孙子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9 文学评论教程王先霈、范明华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

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傅修延、夏汉宁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10

文艺学美学与现代科学钱学森、刘再复等中国社会科学1986-04

批评的诸种概念[美]雷内·韦勒克著,丁泓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7

哲学方法概论金京振著民族出版社1998年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徐志明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任晓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

科学方法论新探刘建能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

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朱红文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方法1+1>2 潘华虹编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3

方法百科辞库周吉, 陈文主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

问题与方法集金观涛等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7

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刘元亮等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1

《资本论》方法论研究刘炯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09月第1版

科学思维方法马清江主编黄河出版社2002年11月

创造思维方法大纲刘道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成功始于方法[美]乔治·韦尔曼著马驰译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05月

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

逻辑学姜全吉迟维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论陶文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08月

现代逻辑方法论赵总宽陈慕泽杨武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2017年-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杨慧林西方文论概览 (以上两本最重要)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文论词典,重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文学理论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以及补充推荐 王先霈文学理论导引 刘勇文学理论新编 阎嘉文学理论基础

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一、英语全程规划 基础阶段(3月-6月) 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 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 3.复习建议: (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得懂了。 (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强化阶段(7月-10月) 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 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 3.复习建议: (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翻译。 冲刺阶段(11月-12月) 1.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2.阶段重点:大作文and小作文 3.复习建议: (1)每周写3篇作文,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就整理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12月开始,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写作模板。 (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你以为做过一遍就不会再错啦?试试吧!大部分人会在同样的地方摔跟头。 (3)单词不能停哟! 考前一周 1.学习目标:放轻松,相信自己在之前的积累 2.阶段重点:运用自己专属的写作模板复习 3.复习建议: (1)背单词:真题中还不熟悉的单词。 (2)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牢记自己的模板。 (3)复习之前的笔记。

文学概论

1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 导 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 M.H.Abrams 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 作 品、艺术家、世界 自然、生活 、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 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 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 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 “文以载道说” 和西方的“寓教于乐” 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 既劝谕读者 又使人喜爱 才能符 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 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 论诗 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 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 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 ①时代原因 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22. 中国梁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列了“时序”篇 说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23. 文学的定义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 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 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6618628.html, 2 24. 文学定义的五个主要命题 ①文化形态 ②审美意识形态 ③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④ 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 ⑤一种语言艺术。 25. 文学的文化意义有以下几点 ①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②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③沟 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④憧憬人类的未来 ⑤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26. 文学的文化意义分为 ①品质阅读 ②价值阅读。 27. “品质阅读”是指 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 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 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 28. “价值阅读”是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 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29.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义形态。 30. 文学与社会关系 ①文学源于社会生活 ②文学改造社会生活。 31. 什么是审美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文艺学专业必读书目

文艺学专业必读书目 1、【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德】黑格尔:《美学》(1-3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981年版 5、【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6、【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8、【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9、【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英】拉曼?塞尔登:《当代文学理论导读》, 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波兰】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12、【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美】门罗?C.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 18、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19、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0、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23、王国维:《人间词话》,彭玉平疏证,中华书局2011年版 24、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2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7、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课堂笔记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 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 2、中观研究 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 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2018年人民大学文艺学考研参考书目

2018年人民大学文艺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基础: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基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沈阳、贺阳语文出版社 2000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现代汉语》黄柏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1999年 专业规划 新祥旭教研室对专业课解析:正是由于专业课比较复杂,只要考生认真研究专业课,把握专业课考试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专业课的复习就能够事半功倍。 第一阶段:确定专业 在这一阶段,同学必须要根据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专业。这三个重要因素是: 1.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匹配程度 2.对研究生专业真实的喜好程度 3.对研究生专业天然的擅长程度 第二阶段:进行通用知识点学习 在专业确定后,关注ruc考研圈公众号还需更多时间考虑更多因素才能最终决策报考学校。在定了专业却没定学校的这段时期,很多同学不会进行专业课学

习,因为他们认为同一专业,不同学校考的不一样,在没有最终确定学校之前,无法开始学习。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虽然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学习内容不全相同,但只要是同属于一个专业,无论哪个学校所的考查范围,一定有20%左右的知识点是重叠的。这不同学校都一致要求掌握的20%相同知识点,我们称之为通用知识点。通用知识点往往是基础层面的知识点,也就是在未定学校之前就应该开始学习的专业课内容。 我们在确定专业后,就应采用特殊方案锁定通用知识点,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进行2轮预热理解与1轮初始记忆。 第三阶段:确定学校 这一阶段,同学应综合多种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学校。影响学校选择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你自身的考试能力。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竞争强度不同,越好的学校越难考,你有多强的考试能力你就可以考多好的学校。但是自己的考试能力未来能强到什么程度,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学校是那所学校,所以确定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实力。 第四阶段:进行全范围知识点学习 在报考学校确定后,同学应利用四种资料(专业招生目录、历年真题、公开指定参考书籍和内部默认学习资料)来确定专业课需要复习的全部知识点范围。当专业课可能考查的全部知识点确定之后,考生应该将全范围知识点快速理解认知1轮,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阶段未学部分再重点理解认知2至3轮。 第五阶段:将全范围知识点划分为3至5个重要层次 在这一阶段,同学应通过三种渠道(目标硕士点研究生群体、目标硕士点导师群体和特殊资源渠道)采集信息,分析确定各部分知识点的大致考试概率,然后根据考试概率的高低将所有知识点划分为3至5个重要层次。 第六阶段:针对不同重要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 最重要知识点群,必须要再次深刻理解与深度记忆5至7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不少于6道题。较重要知识点群,应该再次理解与记忆3至5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约4道题。非重要知识点群,只需浏览性理解2轮,适当解题训练即可。 第七阶段:针对难点内容的集中学习 总体而言,专业课前六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中,第一阶段可以靠自己有效完成80%。第二、三阶段只有60%的任务能靠自己有效完成,但第四五六阶段必须依靠强化课程辅导和大量外部资源才能真正学习到位。 专业课参考书目使用方法 1.走马观花法。较适合有指定参考书的第一轮阅读。刚开始看,很难把握重点,看的太细,会浪费时间。而且,第一遍看完之后,往往都是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细节部分是很难记住的。目标:短时间内对专业课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以利于第二遍的深入阅读。这对于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更为重要。 2.笔记法。看完一节或一章,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尤其是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列成条目——再复习时节约时间,记忆起来更为容易。更何况:手过一遍,赛过口过十遍。笔记法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提纲挈领法。除了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基本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零散地掌握即可,而要点串成线,线连成面。各章节之间的融会贯通更为重要。因为专业课试题的最后一道大题往往涵盖的内容和跨度都很大,各章节中与这个问题有联系的内容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观念和名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流行,1982年,北京大学出版在了一套以“文艺美学”命名的丛书,胡经之先生在丛书之一的《美学向导》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文艺美学及其他》,该文大约是国内首次提出“文艺美学”的概念的;1984年,周来祥先生出版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一书,这是国内最早的文艺美学专著;1989年,胡经之先生以“文艺美学”命名的专著也出版了。我以为,周、胡两位先生文艺美学专著的出版,标志着文艺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已基本形成。此后,一批关于文艺美学的专著和论文陆续出版,表明该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已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势。 尽管人们对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可能性和正当性存在着疑问,尽管有的学者指出,文艺美学的名称只是中国的产物,在西方并不存在,但我以为,这并不要紧,正如刘纲纪先生所说,名称可以创造,重要的是如何给它定位。况且就我所知,在当代西方美学中已出现了“文学美学”的概念(literary aesthetics),彼得·拉马克编的《哲学与小说——论文学美学》就提出了这一概念。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它与美学、文艺学的关系如何?概言之,怎样对文艺美学进行学科定位?对这些关键性问题,人们的看法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例如,有的高校把文艺美学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隶属于文艺学;有的将其作为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属于美学;有的则将它看作美学与文艺学交叉融合的产物,与美学、文艺学并列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对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不同,国内已经出版的文艺美学专著在研究范围的界定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上也很不相同,其中有的著作给人的印象是:只要研究了艺术,便是文艺美学。这种情况表明,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弄清楚,否则不利于该学科的建设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不从美学本身的演变谈起。众所周知,18世纪以前,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是美的本质,即从哲学上探索“美是什么”的问题。1750年,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时,将美学界定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又称“自由艺术的理论”(或曰“美的艺术的理论”),明确将美学研究对象确定为艺术(艺术是一种感性认识)。其后,谢林首次把他的美学专著命名为《艺术哲学》;黑格尔明确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点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实证论、科学观和现象学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美学中许多玄奥的问题不通过对具体、感性的艺术的分析,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匿名原则、保密原则、无害原则。 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的学术报告。 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相关性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内容分析研究法。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途径和形式: 1、社区对学生的影响; 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3、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专业课参考用书及公共课复习经验

一、专业课复习 考研初试满分500分,其中两门专业课占300分,可见专业课考个好成绩对于考研成功是多么重要。北师的专业课题目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难,基本都能在11本参考书上找到答案,个人认为只要认真复习,很少有同学因为专业课而受限,难就难在如何拿高分。一门专业课通常只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种题型,满分150分,简答和论述的分值都在十分以上,一道题答得好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几分的问题,因此专业课答得好对初试总成绩是有直接影响的。 我专业课的复习计划是分成三轮,第一年3月到9月是第一遍,这个时间里最好把所有参考书至少过一遍并做好笔记;10月到12月是第二遍,此时主要就是反复背诵笔记;12月下旬到考研前是第三遍,主要结合着真题,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下面我将从专业书、笔记、真题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1.专业书 我报考的北师大文艺学专业,招生目录上列出的辅导书一共有11本,包括中外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等,这些书里所讲的全部知识点都是要熟练记忆掌握的,因为每年大概百分之七十的题目都出自这11本书。北师大匡兴老师编写的《外国文学史》里的内容和朱维之或者郑克鲁版的外国文学史出入并不是很大,如果有同学本科使用的是另外两种教材,这本新书不一定非要买,可以借来对一下知识点。不过《文学理论新编》和《宏观比较文学演讲录》是一定要好好看的,不仅因为里面的内容和原来的指定教材有很大差异,更因为有种说法是新换的书肯定会出题,但并不会很难,结合今年的考题看也确实如此,专业二里至少两个名词解释和三道简答就是出自于这两本书。 专业书是我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我的第一轮复习时间拉得很长,这其中当然有上课、教育试讲、班级工作、暑期集训营等很多事情占去了看书的时间,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看第一遍是尽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是很必要的。考完后我在论坛上看到由考生抱怨说今年专业二题目出偏了,但我并不认为是这样,很可能是他在复习时不够细致。比如外国文学史部分的名词解释《帕美拉》,很少有人看到这本书,但文学史曾提到这是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知道了这一点,起码不会让我在考场上脑中一片空白。 2.笔记 专业课是否做笔记和如何做笔记,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本来并没有专门找一个本做笔记的习惯,本科期间的每次考试都是把重点记在书页空白处,直接抱着书背,或者记忆老师的课件重点,但是在考研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因为要记忆的内容实在太多,拿着一本几百页的厚书,光是看着也有压力,更别提背诵了,这个时候便不得不做笔记。我做笔记的方法是根据北师大指定教材整理的复习重点,按照真题题型将知识点变成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三种形式,并且把书里好几页的内容概括成“一二三四”几个方面,条理清晰,同时省略了与答题关系不大的故事、历史背景等芜杂部分;还在曾经考过的知识点后还标出了当年的真题和年份,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对北师出题重点的分布一目了然,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巩固。 文学类专业课的复习没有太多的窍门,就是不断地重复记忆。我从10月开始每天拿着自己整理的笔记背六、七个小时,一直背到十二月中旬,至少背了两到三遍,可以说是把笔记里大部分的内容都掌握了。 3.真题 真题不管对于哪一科都是最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尤其北师文学类的历年真题有很大的重复率,比如今年专业一大半张卷子的知识点都曾反复考察过,其中“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试析曹禺话剧的诗意化倾向”等题目基本是原题重现,因此一定要重视真题,认真分析。

(书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方向《影视批评学》课程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和片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方向《影视批评学》课程 硕士研究生 阅读书目和片目 王建平 体例:书目作者/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备注 第一部分文化研究 1、大众文化与传媒/ 陆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 大卫?宁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当代叙事学/ 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东方学/ 爱德华?W?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5、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佛克马等三联书店1988 6、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 王岳川等编北京大学出版1992 7、后殖民主义与文化认同/ 张京媛台湾麦田出版文化有限公司1998 8、文化帝国主义/ 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文化研究读本/ 罗钢、刘象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文化与公共性/ 汪晖等编三联书店1998 11、文化与社会/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12、现代社会学理论/ 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2000 13、消费社会/ 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叙事学导论罗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15、英国文化研究导论/ Graeme Turner 台湾亚太出版社1998 16、资讯社会理论/ Frank Webster 台湾远流出版社1999 17、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 蔡骐等著新华出版社2000 18、中国文化地理概说/ 赵世瑜周尚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19、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 绫部恒雄(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0、文化论/ 马林诺夫斯基(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21、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L·比尼恩(英)辽宁人们出版社 1988 22、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23、文化的轨迹/ 陈其南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24、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 庄锡德等浙江人们出版社 1987 25、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 北晨浙江人们出版社 1986 26、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 F·普洛格D·G·贝茨(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7、文化·社会·个人/ R·M·基辛(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8、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 C·恩伯 M·恩伯(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9、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30、文化模式/鲁思·本尼迪克特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四川外语学院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Graduate School of SISU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一)、必读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8.00。 3、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80。 5、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 9、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参考书目: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3、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 4、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 5、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6。 7、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2001。 11、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12、杜小真编选:《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3、贝斯特、科尔纳:《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1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6、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7、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8、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两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1、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2、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3、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4、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5、曹顺庆:《中国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 26、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 27、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8、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王柏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围,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实证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与解释学(或建构主义),以及与这种两种方法论对应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 ■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今天所说的或所使用的“科学”一概念是以17~20世纪西方的知识活动为基础而立起来的。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不列颠百科全书》:“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的所有各种智力活动。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2]”。(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P137)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P2664) 科学活动又是与理论密切相关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科学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可以是可观察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P720) 由此可以得知,科学是指通过理性精神和手段用以探索具体事物规律性的知识活动,它与无知和迷信相对立;理性精神与理性手段(包括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假设、推理、分析、综合、计算、实验等)彼此关联、互相依赖,而科学活动既包括质化研究,也包括量化研究,在理论形态与技术形态之间,这两种研究不存在排斥关系(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4~5)。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活动以及中国有无科学史? 吾淳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的知识活动是以经验为核心,这种知识活动除了通过目标———反复(实践与观察)———归纳(总结)———修正(提高)———目标这样一个结构模式以提高技术水平、达到精湛技艺这一条重要路径外,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倾向或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又依赖于积累、直觉、类比、归纳、试误、修正等与经验密切相关的方法[5]P32。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活动带有明显的经验(直觉)思维特征,由此推断中国思维忽视逻辑的观点较为流行。 中国逻辑中的最典型的判断形式主要不在与对事物的性质有所确定,而主要在于对因果关系等有所确定。另外,中国逻辑具有辨证思维、综合思维、注重概念内涵多样性及对应性等特征,由此可以对中国逻辑冠之为“形式更多样或更复杂的逻辑”或“非形式化的逻辑系统”。(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350~35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要追求的“理”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近代科学也用归纳法来追求这个“理”,但还用逻辑的方法来推演,而这种逻辑推演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杨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J].杨振宁、饶宗颐.中国文化与科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P13) ■什么是“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把“empiricalresearch”翻译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normativeresearch)”相对立]是指以实证主义(positivism)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误将其等同于定量研究。在英语世界中,“empiricalresearch”的确切涵义为“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相对应,涵义要比国内学者指称“实证研究”要宽,以…后实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之一的“质化研究”应属于广义的实证研究之列[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什么是“定性研究”?

2020年北京大学文艺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经验、真题攻略

2020年北京大学文艺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经验、真题攻略 一、2019年北京大学文艺学考研科目及招生人数 二、2019年北京大学文艺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8年北京大学文艺学总共录取两人,最低分377分。 近些年文艺学基本上是招5人,其中推免3-4人人,招考1-2人。推免名单有时包括直博生,共5人。这种情况下,也会留1-2个名额给考研学生,不用担心。每年报考人数30到50不等。文艺学分三个方向,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美学,三个方向放在一起进行排名。 三、2020年北京大学文艺学考研参考书及介绍 专业课一 考题概况:专业课一一般有四道题。必答题三道,分别关于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原理、美学/西方文论三个方面。选答题三道,根据个人的报考方向作答对应题目。 文学理论: 书目:董学文、张永刚著《文学原理》、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教程》。 大家看过会发现两本书论述体系并不一样,这在理论研究中是常见的。但它们有内在相通之处,也就是说,即使只读通了《文学原理》,从《文学理论教程》里边出的题,也基本上能自圆其说。只不过,针对某一问题,《教程》里也许会有专门章节展开分析,《原理》里要把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反之亦然。从考试的角度说,考场时间

有限,最好有扎实明晰的书本知识做基础,然后再加以发挥。所以两本书都是必要的,做题时,可以根据试题的情况,以一本为主干,一本为辅助,在完整的基础上,又有深化的空间。 答题技巧:如果能找到和所论述的原理相契合的文论家及其观点,不妨适当引用,增加答案的厚度。比如,论文学构思时,陆机《文赋》中的观点、名句就是很好的支撑。 西方文学理论史: 西方文论一般算作文学理论方向的内容。不仅会在必答题中出现,也有过作为文学理论方向的选答题考察的情况。不过2017年,初试、复试都没有涉及西方文论的内容,在近几年算是个例。 书目:董学文著《西方文学理论史》。 这本书的特点是前易后难,这是由西方文论发展状况决定的。从第八章:20世纪初的方法论转换开始,就进入了韦勒克所说的“批评的世纪”,文学理论和哲学、心理学等密切联系,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对于这部分,只能慢慢啃,多请教老师。另外,由于内容的丰富性、体系化,在做题时,对西方文论的记忆同样重要。 答题技巧:西方文论的试题,或是问经典作家、经典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索绪尔),或是问重要流派(如英美新批评)。对于后者,需要重视每章第一节对于该流派的概述。因为答题时间有限,无法面面俱到的话,可选择两三个主要文论家,联系或对比其观点,进行作答。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书目: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册)。 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是丰富而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难,重在记忆。 答题技巧:中国古代文论的不少论述都极具文学性,做题时不妨适当引用。同时古诗词曲中的名句,如果与论点相符,也可以运用其中。 美学:因为我报考的是文学理论方向,对美学的复习实在知之甚少,暂时不说了。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专业课一的试题不会很偏,大块的东西考察的概率比较大。 另外,由于理解是层层递进的,如果觉得自己更适合由易到难学习的话,我对上述参考书目学习顺序的建议是:《文学理论教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二、专业课二 如果说专业课一的特点是难,那专业课二的特点就是多。最近两年专业课二没考大综合,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单题、论述题,内容是文学史——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