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链协同发展视角下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产业链协同发展视角下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产业链协同发展视角下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卢秋云王学良

来源:《商场现代化》2021年第13期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体系研究”(17XGL006)

摘要:产业链协同发展是顺应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六堡茶产业是广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广西实施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介绍了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指出来六堡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产业链协同发展理论绘制了六堡茶全产业链图及重点补链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和创新六堡茶现有产业链的对策,推动六堡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发展;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

茶产业链上游是千万茶农,中游有众多的茶企,下游连着广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有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流、科技研发贯穿始终,是带动茶农致富、茶企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在2019年和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茶叶等特色产业,促进梧州六堡茶等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和“促进茶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桂品出乡’,推动桂茶等‘桂字号’品牌行销全国”。在六堡茶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充分也日益凸显。因此,迫切需要推动六堡茶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创新和升级,打造一条及规模、质量、效益和品牌于一体的可持续产业发展之路。

一、廣西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1.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持续增长

广西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区,而茶产业更是广西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六堡茶是广西茶叶优秀代表之一,主要在梧州市生产,南宁市横县、贺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少量生产。其中,作为主产区的梧州市2020年适制六堡茶园面积接近15万亩,约占到了广西茶园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其六堡茶产量约2万吨,大约占到了广西茶叶总产量的1/5。

2.产业龙头引领效果初显

近年来注重龙头引领,加强产业链龙头培育工作。重点培育了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产业、茂圣茶叶等多家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其中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筹建“茶船古道”公共茶仓,前期规划仓储规模就达到了2000吨,并开展茶叶抵押融资贷款业务,为茶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广西梧州茶厂和梧州中茶茶叶等重点龙头企业产能持续扩大,为六堡茶产业新增产能4000吨以上,双双成为了创造利税过千万龙头企业。

3.品牌建设和推广效果显著

一是注重品牌建设。深入挖掘“茶船古道”历史文化,凭借六堡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六堡茶于2011年成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成为了梧州“三宝”之一,也被选为广西“桂字号”产品,成为了广西的名片。二是加强品牌推广。组织重点茶企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开展了“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六堡茶品牌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及影响力。

4.茶旅项目有效助推了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效果初显,六堡茶特色旅游区建设不断升级。苍梧县作为六堡茶原产地,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八集茶园”和“苍松有机茶园”两个规模化六堡茶园先后摘得全国最美茶园称号。二是积极推动六堡茶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5.行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成立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完成了六堡茶国家、省级和市级标准30余项。制定了六堡茶标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再出台《六堡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等30余项地方和团体标准。二是启动了《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使得六堡茶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二、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产业链上各环节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产业链上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表现如下:

1.产业链上游,茶园建设滞后,良种匮乏,原茶供应不足

目前六堡茶原料茶园种植主要集中在梧州市苍梧县,而种植茶树品种主要以群体种为主,品种繁杂、发芽时间不一、茶芽参差不齐、产量低(亩产40kg左右)、管理和采摘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严重制约了茶企、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一个优良品种从选育到推广少则也要八、九年,多则几十年,这样漫长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梧州市2009年启动六堡茶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初步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调查与利用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建立仅了六堡茶种质资源圃2个,六堡茶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区50余亩,挂牌保护野生茶树40余株,育种和推广进展缓慢。另外,梧州市作为六堡茶核心区,全市茶园面积不足12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标准化茶园占三成左右,主要为近3年的新种植茶园,目前尚未真正投产;老茶园占七成左右,种植品种混杂,产量低,单块面积小且分散,不利于集中开展机械化管理。茶园种植前期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劳动强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茶园的积极性。上述原因导致六堡茶原产地原料供给明显不足,需要大量从其他省市和国外进口,供应风险很大。

2.产业链中游,龙头企业少而弱,毛茶初制加工厂小而散

虽然广西六堡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拥有了60多家通过SC认证的六堡茶企业,也培育了十多家龙头企业,但是与黑茶市场中的老大云南普洱和老二湖南安化黑茶相比,六堡茶的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还是明显不足,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进程形成了极大的制约。由于毛茶初加工设备不足,一方面茶农采收毛茶后,容易腐败变质,影响茶叶品质,另一方面,茶农种植面积不大,一天采收产量小,居住分散,收购成本高,茶企不愿意下乡收购,影响茶农种植的积极性。作坊式的毛茶初制加工厂,自动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且劳动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

3.产业链下游销售渠道建设不足,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高

六堡茶企业大多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意识,再加上各个企业良莠不齐,质量标准不一,造成市场价格和渠道混乱,致使销售渠道不稳定,影响到整个六堡茶行业的口碑。另外,在行业品牌建设方面,六堡茶远远比不上与普洱茶、安化黑茶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从企业品牌来看,广西六堡茶企业品牌价值也与国内著名茶叶企业有较大差距。同时,对六堡茶的历史、生产工艺、储藏等方面的特性,以及“茶船古道”历史文化没有系统挖掘整理,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磁场,消费者对六堡茶了解不多,与其他茶类的文化挖掘和宣传力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六堡茶行业一线从业人员、销售人员、茶艺师真正了解六堡茶历史文化、六堡茶茶艺、品鉴知识的寥寥无几,难以讲好六堡茶故事。

4.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衔接不力,行业集中度和协同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六堡茶的兴起以及政府对六堡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诞生了很多六堡茶企业,上到茶园,中到产业加工生产企业,下到六堡茶销售企业。但是由于行业门槛低、市场化较弱、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厂商林立。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对市场和技术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企业经营难以持续发展,盈利困难。另外产业链上各成员定位混乱,上游茶园及合作社、中游加工厂及规模企业、下游销售企业都想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造成行业的集中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整体协调性。

三、基于产业链协同理论的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产业链协同其实指的就是产业链上各成员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德国物理学家哈肯(1977)在其出版的《协同学导论》中最早指出了协同理论。朱蓉(2012)指出产业链协同是指产业链中各成员通过资源、技术、信息等一系列要素的建设,通过相互协调和配合,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整体高效运转。朱涵钰(2014)指出产业链协同是产业链中各成员基于信息流、价值流和物流的联系,彼此之间自发形成某种特点的约束配合关系,促使各产业链成员的收益最大化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产业链协同理论,针对六堡茶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产业链整体协同、补链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分析六堡茶全产业链(如图1所示),识别短板,绘制六堡茶产业重点补链图(如图2所示),精准补链发展。

根据图1和图2所列六堡茶产业链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推动广西六堡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着重抓好六堡茶良种选育推广工作,加快标准化茶园建设。原料是整个六堡茶产业链的源头,源头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因此要切实加强六堡茶良种选育推广和标准化茶园建设工作。一是要建设和完善自治区、重点六堡茶产茶市两级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六堡茶加工工艺及有效成分等研究,加快建设六堡茶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及良种茶苗育苗基地,切实提高六堡茶良种供应能力。二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快建设标准化茶园,统筹加快林地流转,在全区适宜茶区大力发展茶园种植,扩大原茶本土供给保障能力。三是要加快改造茶园,增强茶园种植的机械化和科学化,建设一大批高产量的标准化示范茶园。四是要鼓励茶园进行有机茶园认证和申请进出口茶叶基地备案。五是要切实加强茶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配套建设完善相应的茶旅设施,为茶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支持茶叶加工水平提升。一是招商投资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参与六堡茶产业发展。二是工信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茶企改造升级,更新生产设备及引入先进生产加工工艺,支持研究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三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支持建设茶叶质量监督与检测平台,建设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四是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工信部门引导要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六堡茶产业园(集聚区)及仓储物流中心。五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生产技术标准、品牌体系标准、质量监管体系等一批技术标准体

系。六是市场监督、科技等部门协同支持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升级为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标准制订修订、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打造品牌体系,讲好文化故事,拓展营销渠道。一是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推动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工作,努力形成“建公共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二是文化旅游部门牵头挖掘宣传六堡茶“茶船古道”、“侨销茶”、“历史名茶”等文化故事,促进“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加大对六堡茶文化、茶艺、品鉴等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六堡茶文化代言人和故事传播者,推进六堡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宾馆酒店,覆盖更多旅游景点、公共服务区域。三是商务、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广电、报纸等部门及系统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对六堡茶进行全方位宣传。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大型茶业博览会和展销会,深入实施“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增强六堡茶品牌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4.完善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廣西区政府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指导思想,完善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六堡茶产业链上各成员之间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延链拓能,扩大六堡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精准锁定产业链关节环节,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联合攻关,切实增强六堡茶产业韧性。三是要重点引导六堡茶产业与文化、旅游及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茶旅融合建设载体,进一步延伸,增加要素,扩大范围,形成广西茶旅融合产业带。四是要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深入宜茶贫困地区,以茶产业链建设激活乡村经济。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落实财政支持,财政部门要每年新增预算落实专项资金建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明确部分资金支持六堡茶优势茶产区发展科研、育苗种植、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品牌营销、商贸物流等产业链及上下游产业发展。二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税收、金融、用地、用水、用电、物流、人才等优惠政策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三是支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和毛茶初制加工厂建设,制定具体奖补标准,给予奖补扶持。四是支持六堡茶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六堡茶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士成,董鹏,刘伊琳,陈茜.六堡茶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6):19-22.

[2]武卫国,杨鼎俊,龙志荣,马超龙,董鹏.“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茶叶,2019,41(05):59-61.

[3]李世泽.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基于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的差距分析[J].广西农学报,2018,33(03):35-39.

[4]唐润,关雪妍,于荣.“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18(09):121-127.

[5]张月月,胡峰,王晓萍.产业链协同视角下中国奶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8,54(08):145-149.

[6]马士成,尹德明,梁玉川.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六堡茶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9):15-19+27.

[7]苏悦娟,韦万春.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促广西六堡茶产业生态化发展[J].当代广西,2014(12):39.

[8]朱涵钰.基于SaaS采纳的产业链协同网络与协同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作者简介:卢秋云(1981- ),女,广西河池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通讯作者:王学良(1980- ),男,山东临沂人,梧州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从产业链的角度,为梧州市发展茶旅产业提出建议

从产业链的角度,为梧州市发展茶旅产业提出建议 (一)抓规划,明确发展路线。六堡茶是著名“侨销茶”,因历史原因,产业发展呈“二产强一三产弱”的纺锤形结构,虽手握优势制茶工艺,却缺乏上游茶园和下游产业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实施“兴茶富民”战略,坚持规划引领,以全破除发展痛点,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从产业规划、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按照“扬长处补短板,抓两头促中间”发展思路,通过出政策、组机构、引人才、搭平台、树品牌、定标准、建园区七大措施,全产业链梳理薄弱环节并打上“补丁”,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向综合产值500亿元目标。 (二)建机构,统筹发展资源。为解决六堡茶产业管理分散、力量薄弱等问题,设立“一政、一企、一学、一贷、一院五中心”,将支持六堡茶发展的政、产、学、研、金等资源放到一个盘子统筹。其中,“一政”是设立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六堡茶产业发展;“一企”是组建国有控股企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引导全市六堡茶企业组团打品牌,抱团谋发展;“一学”是在梧州学院设立茶学本科专业。“一贷”是推出“黑茶通”等金融产品,解决茶企融资难题;“一院五中心”是成立梧州市六堡

茶研究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充足科技支撑。 (三)定标准,确保发展规范。集聚产业专家人才,组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建设从茶种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源头拉好准绳、定好规范。在自治区有关厅局支持下,组织编制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14项、国家标准1项,实现从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标准化生产,完善六堡茶批号编码、冲泡品饮、场地环境、仓储要求、斗茶规范等产业服务标准体系,切实解决六堡茶标准落后、厂茶与农家茶标准不一等问题,让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保障六堡茶产品质量,推动六堡茶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四)引人才,夯实科技支撑。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链,强化创新链,以“梧桐花开凤凰来”为平台,通过“引将才、培匠才、借外脑”等方式,引进国内茶学拔尖人才,培育本土专业队伍,借用院士专家外脑,建设广西六堡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引进茶学及相关专业博士14名、硕士50名,柔性引进茶学院士(教授)专家6名,打造一支含20名博士、50名硕士、40名高级职称的茶学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科研水平。近3年依托六堡茶人才小高地主导开展自治区级六堡茶科研项目8项。实施自治区“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拟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六堡茶开拓越南出口市场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六堡茶开拓越 南出口市场策略研究 摘要 六堡茶是梧州典型的农业优势产业,随着我国茶叶营销环境的逐渐改善,为 六堡茶的逐渐畅销并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六 堡茶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本文从六堡茶茶叶的发展现状基础出发,在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存在缺陷的前提下,分析在“一带一路”背 景下关于梧州市六堡茶开拓越南市场的发展策略,以提高六堡茶在东南亚等国的 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叶;出口贸易;新机遇 引言 中国是世界级的茶叶生产国,因此对于茶叶的经销技能非常娴熟,并且已经 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茶叶的生产、经销等每 一个环节和营销方式影响着茶叶的出口成效。六堡茶是我国广西省梧州市的特产,并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清朝以来,六堡茶就已远销东南亚等国,在国内外 享有盛誉。“一带一路”发展体制的逐渐成熟给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发 展机遇。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基础薄弱 目前,梧州市茶园总量较低,部分茶园尚未达到大丰收或丰收期。原材料短缺,工业健康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有54家认证SC生产商,部内只有四家顶 尖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由于六堡茶的经销方式较为传统,其产量在全国茶叶产

业的发展中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减少,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77%或以下,因此六堡茶产业发展改善任务迫在眉睫。 (二)品牌挖掘不足 对于六堡茶的发展而言,构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茶叶品牌需要多方的合作, 对于目前梧州市对于六堡茶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而言,对于品牌的挖掘不足,因 此对于具有影响力、知名度、文化宣传作用为一体的品牌构建非常欠缺。同时我 国很多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商标注册意识非常淡薄,目前对于六堡茶的产 业发展过程中,完成国际贸易注册流程,拥有独立商标的企业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梧州六堡茶的文化包容性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尚 未能够挖掘和组织系统,并且缺乏对传统文化积累的文化自信,品牌挖掘能力欠佳。 (三)科研工作滞后 六堡茶的科学研究涉及茶叶加工、栽培技术、虫害防治、加工技术推广、新 产品开发、功能研究等多个方面。由于资金的影响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六堡茶的 基础研究进展非常缓慢,这对茶叶加工的研究产生了更为明显的影响,六堡茶的 茶叶加工的时间长、效率高。同时,对医疗效率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许多消 费者对六堡茶的有用成分和健康益处并不十分了解。六堡茶的健康效益仍然基于 经验,缺乏对科学研究的支持。 (四)海外市场缩小 目前,六堡茶的出口只是为了维持海外客户的需求,新市场的发展明显放缓。原因是:首先,国内市场发生了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升,茶叶的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不断攀升,导致茶叶的价格高居不下,因此 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重点转向国内市场。其次,国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受到 英国立顿等主要茶叶品牌的影响,印度、斯里兰卡和越南等老茶叶生产国以廉价 劳动力和廉价绿茶的价格占领国际市场。海外市场不断面临压力和萎缩。第三, 文化生产滞后。六堡茶留下了一定数量的出口产品,但在国外六堡茶的文化和健 康效率中没有很好的宣传,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产业链协同发展视角下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产业链协同发展视角下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卢秋云王学良 来源:《商场现代化》2021年第13期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体系研究”(17XGL006) 摘要:产业链协同发展是顺应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六堡茶产业是广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广西实施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介绍了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指出来六堡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产业链协同发展理论绘制了六堡茶全产业链图及重点补链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和创新六堡茶现有产业链的对策,推动六堡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发展;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 茶产业链上游是千万茶农,中游有众多的茶企,下游连着广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有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流、科技研发贯穿始终,是带动茶农致富、茶企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在2019年和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茶叶等特色产业,促进梧州六堡茶等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和“促进茶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桂品出乡’,推动桂茶等‘桂字号’品牌行销全国”。在六堡茶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充分也日益凸显。因此,迫切需要推动六堡茶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创新和升级,打造一条及规模、质量、效益和品牌于一体的可持续产业发展之路。

一、廣西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1.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持续增长 广西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区,而茶产业更是广西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六堡茶是广西茶叶优秀代表之一,主要在梧州市生产,南宁市横县、贺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少量生产。其中,作为主产区的梧州市2020年适制六堡茶园面积接近15万亩,约占到了广西茶园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其六堡茶产量约2万吨,大约占到了广西茶叶总产量的1/5。 2.产业龙头引领效果初显 近年来注重龙头引领,加强产业链龙头培育工作。重点培育了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产业、茂圣茶叶等多家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其中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筹建“茶船古道”公共茶仓,前期规划仓储规模就达到了2000吨,并开展茶叶抵押融资贷款业务,为茶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广西梧州茶厂和梧州中茶茶叶等重点龙头企业产能持续扩大,为六堡茶产业新增产能4000吨以上,双双成为了创造利税过千万龙头企业。 3.品牌建设和推广效果显著 一是注重品牌建设。深入挖掘“茶船古道”历史文化,凭借六堡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六堡茶于2011年成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成为了梧州“三宝”之一,也被选为广西“桂字号”产品,成为了广西的名片。二是加强品牌推广。组织重点茶企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开展了“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六堡茶品牌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及影响力。 4.茶旅项目有效助推了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效果初显,六堡茶特色旅游区建设不断升级。苍梧县作为六堡茶原产地,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八集茶园”和“苍松有机茶园”两个规模化六堡茶园先后摘得全国最美茶园称号。二是积极推动六堡茶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5.行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成立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完成了六堡茶国家、省级和市级标准30余项。制定了六堡茶标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再出台《六堡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等30余项地方和团体标准。二是启动了《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使得六堡茶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二、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岑活芳;刘振业 【摘要】六堡荼以其茶色香味俱佳及有健脾益肾提神之功效而著称.六堡茶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和找出六堡茶产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六堡荼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以达到重振六堡茶雄风之目的. 【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 【年(卷),期】2011(026)001 【总页数】4页(P78-81) 【关键词】产业化;六堡茶;发展对策;梧州 【作者】岑活芳;刘振业 【作者单位】苍梧县农业局,广西梧州市543100;苍梧县农业局,广西梧州市54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六堡茶,广西特产,全国24种名茶之一。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1]。《广西通志》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当代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茶叶加工学》教材中提及:“六堡茶是广西的特产,因源于苍梧县的六堡乡而得名,除梧州主产外,其他如贺州、横县、昭平、玉林、桂

林、兴安等地所产的毛茶,制法基本上与六堡茶相似。 《中国茶叶》把六堡茶归入黑茶类,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一种后发酵茶。六堡茶 外形茶条壮重,色泽黑褐油润,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 爽口,叶底红褐;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1]。 据资料记载,梧州辖区的苍梧县、藤县、岑溪市在解放前就是广西的主要产茶 县,1955年,广西指定苍梧县六堡乡作为茶叶重点生产基地,六堡茶于1983年获国 家商业部优质产品奖。 1.2.1 种植规模目前,梧州市茶园总面积约2 210hm2。其中:苍梧县1 697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76.79%,主要分布在六堡、狮寨、梨埠、京南、沙头等镇;藤县 220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9.95%,主要分布在岭景、金鸡、新庆、蒙江等镇;蒙山县253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1.45%,主要分布在黄村、西河、新圩等镇;岑溪市13.3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0.60%,主要分布在水汶、南渡、大业、昙容等镇。城区乡镇26.7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21%,主要分布在旺甫、夏郢两镇[2]。 2008年全市茶叶采摘面积786.67hm2,毛茶产量约1 000t。 1.2.2 品种种类六堡茶品种主要有六堡茶原种、云南大叶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台茶12号、台茶13号、桂绿一号等。 六堡茶成品茶分初制六堡茶和精制六堡茶两种。根据2003年广西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六堡茶》(GXCIQ88'2003)出口标准,六堡茶初制主要是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六堡茶精制主要是经过筛、风、拣、拼配、初蒸渥堆、复蒸 压笠、陈化等的传统工艺。精品六堡茶有槟榔香味,纯正“六堡茶”陈化后间有“金花”。 1.2.3 市场现状六堡茶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态势强劲。据资料显示,2001~2007年 梧州六堡茶生产量与出口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梧州每年生产的六堡茶内销主要销往广东、广西,出口外销主要销往东南亚、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近几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一)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一) 摘要:广西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六堡茶产业也攸关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几个方面对广西六堡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钻石模型;六堡茶 1背景和意义 六堡茶产于广西,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六堡茶产业被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研究六堡茶产业不仅关系到广西历史文化之一六堡茶的繁荣大业,也关系到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2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分析的框架 对一个区域的某个具体的产业的分析,需要从竞争的角度来审视才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个产业的状态。从理论上看,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竞争力受其内外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而且,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机会和政府则对它们产生影响。这就是其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

3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3.1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自然禀赋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并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六堡茶发源于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六堡茶受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较强。另外,广西农业的科研力量一直比较强,在茶叶的科研上就有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各个六堡茶生产企业也非常重视六堡茶的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聘用高级人才。使得六堡茶的发展有了相当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乡老茶园稀少、茶产量不多、传统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由于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不够,需要调动周边地区的茶叶来补充,致使茶品外相、内质不一,市场较混乱,直接影响到六堡茶的销售,不良的销售又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小,最终的结果是六堡茶没法产生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大商家。 3.2需求条件分析 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和预期需求。 作为一个历史名茶,六堡茶的需求历来比较旺盛。早在清嘉庆年前后,

关于支持广西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

关于支持广西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 (送审稿)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办发〔2019〕117号)精神,全面提高广西茶叶良种繁育、绿色种植、生产加工、产业融合发展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广西茶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科改33条),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第一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十四五”期间,自治区从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1亿元,重点支持以六堡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作。优先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茶叶产业链,构筑创新链,引领茶产业跨越发展。 第二条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广西茶叶技术创新体系。对获得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茶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了享受现行的相关政策外,分别给予一次性不超过300万元、100万元奖励性科研经费后补助,奖励资金由建设单位自主支配。

第三条加大茶叶产业源头创新工作。对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或者新品种保护权的茶叶新品种,给予每项一次性不超过10万元奖励。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主导品种或者主推技术的,给予每项一次性不超过2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由茶叶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自主支配。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茶叶研究项目,自治区按照所获得的国家经费额度给予对等匹配支持。 第四条科研项目经费纳入承担单位财务,单独设帐,专款专用,承担单位要赋予科研人员项目经费使用高度自主权。茶叶科技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负责制管理,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在不降低研究目标的前提下,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可自主更换项目组成员、项目研究方案和技术线路,报项目主管单位备案。上述调整可作为项目验收(结题)、评估评审或审计检查等依据。 第五条茶叶科技计划项目,在项目任务目标完成并通过验收后,项目结余资金的20%用于奖励项目组成员(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80%在两年内由项目组用于其他科研活动开支。 第六条加大高、精、尖、缺茶叶人才引进。凡是从区内外引进的种茶技术、茶叶制作工艺技术、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国家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研究 热点。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是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实现农业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意义在于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传统的 农业生产模式往往是分散的、单一的,缺乏协同合作,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而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首先,政府 应加强对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其次,农业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农业企业还应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最后,农民作为农业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应加强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是农 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专业人才,为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农产品的品牌 建设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拓展,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产业协同研究进展

产业协同研究进展 产业协同是指不同企业或组织之间在产业链上展开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分担等方式,实现共同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产业协同的研究进展是指对产业协同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评估和提升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本文将对产业协同研究的进展进行浅谈。 首先,产业协同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产业链延伸到全球价值链。传统的产业协同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特定产业链上的协同合作,而全球化的发展使产业链的边界愈发模糊,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跨国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如何通过全球价值链上的协同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次,产业协同的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定性分析,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来评估产业协同效应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可以对不同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合作方式进行量化评估。这有效地帮助了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优化决策,选择最佳的协同策略和伙伴合作。 第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产业协同提供了新的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通过平台化的方式开展协同合作。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来发现产业协同的潜在机会和问题。 第四,产业协同研究正逐渐从理论到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和

组织开始探索产业协同的实践路径,并开展一系列协同合作项目。这些实践案例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既可以用来验证现有的理论,也可以用来深化对产业协同的理解。 但是,产业协同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产业协同涉及多个主体的合作,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合作风险、利益分配等问题。其传统的组织边界已经被打破,新的协同组织形式和治理机制亟待探索。此外,由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差异,产业协同的互动机制和合作模式需要适应不同的场景和环境。 未来的产业协同研究将继续深化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期待研究者能够进一步提升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参与产业协同实践,促进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推广。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产业协同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强大引擎。

面对东盟广西农产品“跨境+直播”电商新模式发展探析

面对东盟广西农产品“跨境+直播”电商 新模式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直播为代表的带货模式逐渐成为电商新模式。近年来,“跨境+直播”的电商新模式席卷东盟国家,中国和东盟的跨境电商市场备受关注,国内行业巨头相继进驻,东盟的跨境直播市场是一片“蓝海”,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在对广西-东盟“跨境+直播”电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面对东盟广西农产品“跨境+直播”电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今后广西跨境电商新模式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字]东盟;广西;农产品;跨境;直播电商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14354亿元,较2021年增长19.5%,预计2025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21373亿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直播为代表的带货模式给消费者带来更直观、生动的购物体验,转化率高,营销效果好,逐渐成为电商新模式。 一、面对东盟广西农产品“跨境+直播”电商现状 近年来,“跨境+直播”的电商新模式席卷东盟国家,为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据广西商务厅发布的数据,2022年广西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63.2亿元,同比增长60.8%。跨境电商已成为广西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2020年1月4-5日,为响应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发展“直播经济”的号召,打造以南宁综保区为核心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网络直播聚集区,通过网络直播带动文旅和商贸产业发展,“Lazada越南年货节”跨境电商直播开播,吸引了来自越南、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的30余名优秀主播为直播促销助力,海内外近2万人次观看,线上互动反响热烈。这是广西“跨境+直播”的首次亮相,标志着广西跨境电商新模式全面启动。

产业链的协同与合作

产业链的协同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产业合作越来越 紧密。产业链是现代产业组织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将整个 产业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并对生产流程和效率进行优化。在这个 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企业需要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 发展。 1.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只有 各个企业能够协同合作、互惠互利,才能够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比如可以提高整 个产业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等。 要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卓越的合作机 制和协调机制。在合作机制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联合研发、特许经营、产业集群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在协调 机制方面,需要引入第三方的中介机构来参与和协调。 2. 产业链上的合作模式 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其中最为 常见的合作模式包括垂直合作、横向合作、产业集群等。

垂直合作是指上下游两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例如汽车制造商与 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横向合作是指同一环节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不同家具生产 商之间的合作。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一产业的企业所组成的一 个集群。例如广东的电子、家具等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过这些合作模式,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产业 链的共同发展。 3. 产业链上差异化战略的实现 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在选择合作模式的同时,也需要依据自身 的优势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差异化战略。通过差异化战略的实现,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为整个产业注入 新的动力。 一个成功的差异化战略需要建立在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营 销能力、品牌形象等多方面的基础上,同时差异化战略也需要体 现在企业的产品、市场定位和服务等方面。 要实现差异化战略,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上做好合作与协同,同 时也需要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 总结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当前国际经济背景下,国内企业如何通过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概念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是指不同企业、产业之间互相协作,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方式,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类型 目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产业链协同。企业之间通过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互相配合,共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区域协同。不同地区的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形成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还能够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三)技术协同。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资源协同。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优势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资源共享。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企业之间共同使用物流配送中心、研发中心等,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研发成本,同时提高物流效率和研发效率。 (二)信息共享。不同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来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信息效率。例如,企业之间共同使用供应链管理软件、CRM系统等,可以降低软件购买成本,并且可以通过软件的使用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业务效率。 (三)风险共担。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合作来分担风险,降低经营风险。例如, 企业之间共同投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可以分摊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在保证企业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四)优势互补。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的竞 争力。例如,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合作、产业升级等,可以实现技术互补、产品互补等,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应用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前,国家也在 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以下是一些国内外企业的应用案例。 (一)我国的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等,可以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来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二)苹果公司通过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苹果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与供应商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购买更多的生产设备、提供优惠的价格等方式,实现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共赢。 (三)日本电子公司NEC通过与英特尔的合作,实现了技术协同发展模式。NEC与英特尔之间在芯片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开发 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了优势互补和技术共享。 五、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启示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

产业链的研究与发展 产业链是指一种生产者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和合作活动,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并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产业链的研究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从产业链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产业链的概念 产业链是由一系列的生产者通过各自的生产和合作活动,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并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产业链通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等环节。在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职能,通过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最终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产业链的延伸包括上游和下游。上游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生产商的环节,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等活动;下游是指从生产商到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的环节,包括产品销售、物流运输等活动。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通过全球性的合作和协调,共同完成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形成了复杂而庞大的产业网络。 二、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产业链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全球化程度加深。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全球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跨国公司通过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和建立跨国合作关系,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2. 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协同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最大化。 3. 产业链的风险和挑战增加。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波动,对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应对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保障产业链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产业链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灵活化。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将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监控,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2. 绿色和可持续。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商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产业链向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

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三链协同是指在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优化和价值创造。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一重要的研究框架,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1. 产业链的理解 产业链是指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从而实现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共享,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产业链的研究需要从行业关联、资源配置、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形成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2. 创新链的重要性 创新链是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关键,包括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创新链的畅通和高效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造更大的附加值至关重要。通过创新链的建立和优化,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3. 供应链的关键作用 供应链是指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供应商

选择、采购计划、生产调度、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供应链的畅通和高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客户的满意度。优秀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产业链和创新链良好运作的前提条件。 4. 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构建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既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链条之间的关联和依存关系,又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在实际研究中,可以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一个有机的三链协同体系,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总结回顾 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深入理解和协同研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遇,也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支撑。期待未来,在三链协同研究框架的指导下,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能够实现更好的互动和协同,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研究框架构想是使整个

产业链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产业链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在力图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规划产业链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产业链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以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产业链规划的概念及作用 产业链是指一种特定的生产过程和经济组织形式,包括从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等环节,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而产业链规划则是根据产业链的特点,对其进行系统性、规范性和综合性的组织、整合和优化,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产业链规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产业链规划,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2. 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产业链规划,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3.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通过产业链规划,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 二、区域协同发展的内涵及其意义 区域协同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个单位之间在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产业发展的目标。区域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内各个单位之间的互利共赢,以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区域协同发展的意义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各种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等)的整合、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2. 加速产业集聚。区域协同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要素的集聚和交流,增强 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和整体竞争力,使得区域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三、产业链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 产业链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需要依托于一定 的产业链和完整的产业结构。而产业链规划的核心是“连接”,通过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优化配置和不断完善,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只有通过产业链规划,才能够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 四、产业链规划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 1. 江门市“三分企业、七分资本”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江门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对外经贸开放城市,提出了一种新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三分企业、七分资本”,即通过引入国内外优质企业和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在这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下,江门市先后吸引了多家外资和知名企业进驻,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2. 长沙市产业扶贫示范园区的规划与实践 长沙市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近年来通过规划产业扶贫示范园区,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长沙市规划了3个扶贫示范园区,分别是南岸、龙华和浏阳,通过政府到企业的搭建和产业和平融入,实现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从而使产业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结语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了推动经 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业链协同发展指的是通过各个环 节的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创新跳跃和价值的最 大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一、建立产业链合作网络 为了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起可持续稳定的产业链合作网络至 关重要。首先,各个环节的企业需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 理念。其次,政府应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推 动不同企业的合作。此外,专业的产业组织和协会也是促进产业链协 同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各个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彼此 的资源和优势,加速创新和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合作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同环节的企业应 加强研发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产业链整体的技术水平。此外,技术创新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 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可以实现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作,提升整体效益。 三、构建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 产业链协同发展需要构建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的流动和 共享。首先,各环节的企业应当摒弃竞争心态,转向合作共赢的思维。

通过与对手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其次,开放的 合作平台也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建设开放平台,企业 可以共享市场信息、资源和技术,促进创新和协同发展。 四、培育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关系 产业链协同发展需要重视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关系。上游企业负责原 材料的供应和研发,下游企业负责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上下游企业之 间的协同合作,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和互利共赢的局面。上游企业与下 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成本,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产业链协同发展需要具备跨领域、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各个环节的企业应当注重人才培 训和激励机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同时,产学研 结合和跨行业的人才交流也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 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可以加强各个环节的合作,促进产业链的整体协 同发展。 总之,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建立产业链合作网络、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合作、构建 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培育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关系以及加强人才培 养与交流,我们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够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产业链协同发展管理研究

产业链协同发展管理研究 在当前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十分突出。产业链协同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行业中,由多个企 业组成一个合作网络,共同协作完成各个环节所需的资金、技术 和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企业可以 通过互补、合作和优化各自的资源和能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增 长潜力。 如何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我 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建立信息化平台 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建立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 步骤。信息化平台可以帮助实现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和合作,有助 于掌握市场动态和产业趋势。同时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供应链,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信息化平台的建立需要依靠技术、制 度和管理的全面协同,组建专业团队和人员负责信息化系统的建 设和维护,并且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 息公开和保密的之间的平衡。 二、建立协同合作机制 产业链协同发展需要建立起协同合作的机制,包括资源协同、 技术协同、市场协同和财务协同等,以实现机会合作和风险共担。

在实践中,需要依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 合自身的合作模式,例如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共享售后服务网络、智力成果共享和分成机制等,这些机制有助于持续推动企业发展,形成更强的行业竞争力。 三、优化管理和协调 优化治理和协调是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关键,这不仅需要企业提 高管理能力,还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企业 管理需要更加市场化和精细化,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还要借助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引进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政府和 监管机构则需要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法律体系,以支持 企业发展和合作。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调体系,以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合作关系,避免因内部矛盾和外部 干扰而导致的合作失败。 在实践中,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 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需要产业链内企业共同 协商和合作。同时,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从而推动整个产 业链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成功的经验,并不断细化和完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以实现更加精细化 的管理和更加高效的协同合作,提升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水平 和质量。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研究摘要: 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一、引言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1.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产品生产的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 2.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和农业科技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支持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当前问题与挑战 1. 产业链分割和环节断裂:目前在我国农业产业链中存在着产业分割和环节断裂的问题,各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与协同。 2. 技术应用不足: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充分,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造成技术的浪费和农产品质量的下降。

3. 市场信息不畅通:农民对市场需求的信息了解不足,导致农产品供需失衡, 产销相隔问题突出。 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 1.建立农业产业链管理机制: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的管理机制,明确 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责任与协作关系,加强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科 技人才培养,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对科技的接受度。 3.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仓储和销售网络,提高农产品的供应链效率和质量。 4.加强农民组织和培训:加强农民自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供培训 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五、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前景与建议 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为了 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 深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模式,建立稳定长期的供应和销售关系,确保农 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2.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建设农业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市场信息发布等 支持服务。 4. 加强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订,制定相应的激励和扶持政策, 鼓励各方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