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作者:张风祥⑴余萍⑴

一、概述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室颤)等。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Z 一。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健康人群均可见到。从胎儿到至高龄人群均可发生。

二、室早定义与ECG特点

室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传导到心室Z前,心室中某一异常兴奋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即为室早,也称室性期前收缩(图1)。室早心电图特征:1)提前发生QRS波群(吋限一般>0.12s、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ST段与T波的方向

与QRS主波方向相反;2)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Z间期相对恒定;3)代偿间

期完,即包含室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Z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Z利;

4)可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图1:室早心电图特征。提前发生QRS 时限140恥,其前无P波ST段与T滅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期完,即包含室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靈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K Zfflo &

三、室早的分类与定位

按照室早的图形可以分为左束支阻滞图形(left buddle branch block, LBBB) 室早和右束支阻滞图形(right buddle branch block, RBBB)室早两大类。再结合II、III、AVF、V1、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具体分类、定位。

(一)室早呈LBBB图形

大多数LBBB图形室早起源于右心室,少数LBBB室早可起源于左心室。LBBB图形室早结合II、III、AVF、V1> 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细分类。

1 •室早呈LBBB图形,伴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这种类型的室早大

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起源右室流出道室早,若II、III、AVF导联QRS波较窄V150ms,提示室早一般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图2A):若下壁导联QRS波时限>155 ms,且有顿挫,提示室早--般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

(图2B)。若室早V1与V2导联的QRS波宽度指数(R波时限/QRS波时限)>50%或振幅指数(R波振幅/S波振幅)>30%,或V2移行指数[室早V2导联R波振幅/(R+S)振幅)]/[窦律V2导联R波振幅/(R+S)振幅)]>=0.6,或室早胸前移行- 窦律胸前移行<0等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室流出道室早,II、Ilk 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 波,III导联振幅>ll导联振幅,I导联呈rS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图2C)O部分患考主动脉根部的左冠窦靠近二尖瓣环,QRS波起始有△波(2D) o若室早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 波,II导联振幅>lll导联振幅,I导联呈R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图2E)。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无冠窦的室早极少见。若室早呈LBBB 形,V1与V2 导联的QRS波宽度指数与振幅指数高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但未达到左室流出道室早标准,且室早胸前导联移行在V3,要考虑室早起源于肺动脉瓣上(2F)。

图形室早起原于右室济出道间隔、右室济出道游离壁、左室济岀道左冠

窦、左室

谎岀•直直冠褰与.肺动脉辎上的ECG形态特征。右室济岀道间隔室早(A)、右室谎岀道游韶壁

室早(B)x左室潇岀道左冠渥室呈(CjD)、左室谅岀逋去迅梟宝昱(E)与肺

动际潇上起源

室早(F)oQ

2.室早呈LBBB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为呈RS,Rs或rS图形:室早呈LBBB图形,V1导联呈rS, II、III、AVF导联QRS波均呈Rs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三尖瓣环前游离壁(图3A)。室早呈LBBB图形,V1导联呈rS, II、III、AVF 导联QRS波呈Rs、RS与rS混杂出现,提示室早起源于三尖瓣环屮间游离壁(图3B)o室早呈LBBB图形,V1导联呈rS, II、III、AVF导联QRS波呈rS提示室早起源于三尖瓣环后游离壁(图3C)o室早呈LBBB图形,V1导联呈QS形,II、III、AVF导联QRS波均呈Rs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三尖瓣环前间隔(图3D )。室早呈LBBB图形,V1导联呈QS形,II、III、AVF导联QRS波呈Rs、RS与rS混杂出现,提示室早起源于三尖瓣环屮间隔(图3E)。室早呈LBBB图形,V1导联呈QS 形,II、III、AVF导联QRS波呈rS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三尖瓣环后间隔(图3F)。

S3:起源于三尖翻与右室心尖部室早形态特征。三尖删繭漩离壁室早 4 三尖無 环中游离壁室早⑻,三尖辦环后游离壁室早(C ),三尖漪坏前间隔室早(D ) 3三尖辦环

中间隔室早(E )」三尖読环后间隔室早(F )与右室心尖部室早(G )2

3.室早呈LBBB 图形,II 、III 、AVF 导联QRS 波呈rS 形,V5与V6导联QRS 波呈QS 图形:室早呈LBBB 图形,II 、III 、AVF 导联QRS 波呈rS 形,V5,V6导 联呈QS 形,提示室早n

m

n

V

I n

n

-AL

起源于右室心尖部(图3G)。这种类型室早临床较少见。

(二)室早呈RBBB图形

RBBB图形室早均起源于左心室。RBBB图形室早,结合II、III、AVF、V1、I 等导联

QRS波的图形与振幅进行细分类。

1.室早呈RBBB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QRS起始有△波:这些类型的室早-般起源二尖瓣环、靠近二尖瓣环的主动脉根部左冠窦(图2D)或心外膜。若起源左室心外膜,RBBB图形,QRS起始有△波,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屋早I导联一般呈QS图形(图4A)。室早呈RBBB图形,QRS起始有△波,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I导联呈rS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二尖瓣环前侧壁(图4B)。RBBB 图形,QRS起始有△ 波,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I导联呈RS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二尖瓣环正后壁或主动脉与二尖瓣环结合部(aorta mitral annulus connection, AMC)(图4C)。室早呈RBBB图形,QRS起始△波不太明显,II、Ilk 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S波,I导联呈R图形,V1导联呈R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二尖瓣环后侧壁(图4D)。室早呈RBBB图形,QRS起始可无△波,II、III、AVF导联QRS波为rS波,I导联呈R形,V1导联呈qR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二尖瓣环后间隔(图4巳。

图4 :起源心前翰际与二尖册环室早形态特征。心前施麻室昱(A),二芸鏘环頂则璧室早(“,

加室早(0,二尖册环后侧璧室早5),二尖贍环后鯛室早(EZ

2.室早呈RBBB图形,II、山、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QRS起始没有△波:室早呈RBBB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III振幅>11导联,I导联呈rS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图5A)o室早呈RBBB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II振幅〉山导联,I导联呈R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图5B)o室早呈RBBB图形,II、Ilk 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II振幅>111导联,I导联呈m形或等电位线,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与左冠窦结合部(图5C);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无冠窦室早极少见。

图5:KBBB .聽室昱踽左勰访遢冕遞左右通蘇宜部形态特征咗罠魏源宝早3),毎麴源室早⑹与左右頑结合部起源室早(C)z

3•室早呈RBBB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呈Rs,RS或rS形,且有顿挫:有这些特点的室早-•般起源于左室乳头肌。若室早的II、III、AVF导联QRS 主波均向上,呈Rs或RS

形,且有顿挫,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前乳头肌(图6A) o 若室早的II、III、AVF导联QRS主波均向下,呈rS形,且有顿挫,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后乳头肌(图6B)。

4. 室早呈RBBB图形,II、III、AVF导联QRS波较窄,呈qR或rS形,无顿挫:有这些特点的室早--般起源于左室分支。若室早的II、Ilk AVF导联QRS主波均向上,呈qR形,QRS 波较窄其无顿挫,即室早呈RBBB+左后分支阻滞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前分支(图60。若室早的Ik Ilk AVF导联QRS主波均向下,呈rS形,无顿挫,即室早呈RBBB+左前分支阻滞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后分支(图6D)。

5. 室早呈RBBB图形,II、III、AVF导联呈rS形,V5与V6导联QRS波呈QS形: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心尖部(图6E)。这种类型室早临床较少见。

A B C 0

囹6;起澜左室乳头肌、分対左室心尖部室早形态特征。左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早(A), 左室启组乳头駅起源室早(B),左前分支踊室早(C),左歸支起輕早(D)以及左室谯勰源•宝早(E)"

四、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

LOWN分级:是室性心律失常最早的危险分层,但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早危险

分层。0级:无室性早搏;1级:偶有单发性室早(V 1次/min或V30/h); 2级:频发室早(>1次/min或>30/h); 3级:多源性室早;4级:A:成对室早;B: 3个或以上连发室早;5级:R-ON-T室早。LOWN分级中的多源室早、R-ON-T室早属于危险程度高的室早。除LOWN分级外,很多因素可用于室早的危险分层。器质性心脏病与心功能:目前很多研

究己证实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器质性

心脏病伴发室早显著增加主要心血管爭件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寻找有无器质

性心脏病证据放在重要位置,并且评价心功能状态,以确定治疗原则。MADIT-I研究发现非持续性室速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 <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考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9]:DEFINITE研究发现频发室早是LVEFV36%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考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T波振幅电交替(T- wave amplitude variability, TAV):研究显示RVOT 室早患者,若TAV > 33 nV 显著增加多形性室速与室颤发生率。短联律间期:很多研究证实短联律间期室早可

触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导管消融去除室早后多形性室速与室颤不再发生。心脏核磁检

出室壁运动异常或疤痕:Aquaro等采用核磁共振筛查超声检查无结构心脏病的LBBB形

态室早患者,发现有右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

严重低钾、合并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心功能不全、猝死家族史、晕厥史、室早引起心律失

常心肌病以及药物过量所致的室早等均属高危室早。五^ 室性早搏的治疗根据室早危险分层,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等低危室早患者,无明显症状可以不治疗。有症状考可以缓解症状。其主要措施包括消除诱发因素,如缓解心理压力,消除紧张,不

喝浓茶、咖啡等。症状严重者应积极治疗。

对于高危室早患考应积极治疗。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与可逆因素纠正、药物治疗、导管消融以及部分患者需要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sfibrilator, ICD)。对于有器质性性心脏病患考,原发病纠正非常重要。如缺血性心肌

病患者随着血运重建室早负荷会大大下降或消失。对于低钾血症等可逆因素引起室早,

随着血钾浓度得到纠正,室早也会消失,不需要对室早本身过多干预。治疗室早抗心律

失常药物主要包括B受体阻滞剂、非二氢毗旋类钙拮抗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P受

体阻滞剂是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很多临床研究己证实0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主要心血

管事件发生,临床上既可以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早患者,也可用于特发性频发室早

患者。非二氢毗噪类钙拮抗剂属于W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其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较强,i般不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普罗帕酮属于I c类药物,因其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

用较强,一-般不用于器质性心脏病与心功能不全患考。胺碘酮属于【II类药物,对钾、钠与钙离子通道均有阻滞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比较广。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与心功能不全患者伴发室早患者。但其对甲状腺功能、角膜、肝肾功能、肺有明显的副作用。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无猝死家族史的室早患考,对于这类患者,即使有频发室早,甚至非持续性室速,其预后也是好的,猝死的危险性较低,不应给予胺碘酮治疗。室早屮药治疗可尝试参松养心胶囊等。室早药物治疗无效应推荐导管消融治疗。2014年ESC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与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均推荐以下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1)频发室早,症状明显,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考不能耐受或患者拒绝服药物;2)频发室早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病:3)室早触发室颤,包括室早触发特发性室颤,室早触发LQT、Brugada综合征与冠心病等发生室颤。对于器质性心脏病等高危室早患者若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植入ICD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 病因病理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早。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现。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早。室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 疾病分类 (1)良性室性早搏:指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早搏,临床十分常见,对健康不产生太大影响。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着急、紧张、睡眠不好等可诱发。治疗上可选用安定,心率快时选用倍他乐克。不主张用太多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 (2)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是指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室性早搏,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和心肌病。除了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针对以下诱发原因进行治疗,如心肌缺血、心衰、低血钾、低血镁等。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有时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如果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仅能听到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特征: (一) 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阔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二) 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三) 室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未受干扰,室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早在内的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期前收缩亦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点 提早发生激动,过早的引起心脏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一次除极。这个异位兴奋点可以在窦房结、窦房交界区、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的希氏-浦肯野氏系统。因此,根据异位起搏点部 位的不同可分为窦性、窦房交界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见,约占总数的60%-70%,其次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最少见[1]。 早搏是异位心律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可以由一个异位节律点发出,可以为折返性,也可能来 自不同的节律点,有时经久不发,有时则频繁地一再出现。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有限的一段 时间,因此,当一次心电图描记未能发现早搏时,不能排除在其他时间曾有早搏。自从临床 上广泛使用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24小时心电图后,可以证实几乎90%左右的正常年龄组受 检者均可见到偶发性早搏,且年长者较年轻人多见,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慢性疾患者多于 正常人[2]。有时同一个人的早搏可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即使发生在心室,也可来自 不同心室或同一心室的不同部位,这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若有时每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 跟随以一个早搏则分别称为“二联心律”及“三联心律”。 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任何人一生中都难免发生。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早搏的相对 发生率占12.3%-27.2%,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43.6%-69.4%)而居第二位[3]。早搏使心室充 盈不全,心脏每搏量减少,可影响某些重要器官(如心、脑等)的血液供应。例如,房早可 使冠脉血流量平均下降5%;室早可使之下降12%;频发性早搏可使之减少25%,这时心电图上可显示T波倒置及心肌缺血的其他征象[4]。早搏心电图的诊断不难,但早搏伴发的一些复 杂心电现象如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时并不容易,这就需要临床心电工作者全面分析,对其 做出较准确的鉴别诊断,为了更好地估计早搏的临床意义、预后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早搏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以临床上最常见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的鉴别 诊断归纳如下: 室性早搏可分为左室型与右室型早搏;左束支与右束支型早搏;多源性与多型性早搏;单纯 性室早与复杂性室早(单纯性室早伴复杂心律失常)等。分述如下: 1 单纯性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5] 1.1左室型早搏与左束支型早搏 左室型早搏亦称“C型室性早搏”,是指起源于左心室肌的室性早搏。由于室性早搏的异常除 极向量自左向右,故心电图表现为宽点畸形QRS波群的平均电轴右偏,在I、V5、V6导联主 波向下,在V1、V2导联主波向上;而左束支型室性早搏是指起源于左束支的室性早搏,心 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的QRS-T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形。 [鉴别要点] ⑴由于左室型早搏起源于左心室,心室内激动的程序是自左向右,故QRS波群畸 形较明显,以V1导联呈qR或R型,而左束支型早搏激动点起源于左束支,相当于右束支发 生阻滞,故QRS波群在V1导联呈rsR'型。⑵由于前者是沿心室肌细胞之间发生激动,除极 时间较长,表现为QRS波群较后者显著增宽。 1.2右室型早搏与右束支型早搏 右室型早搏又称“A型室性早搏”,是指起源于右心室肌的室性早搏。此时异位节律点发出激 动的传导方向为自右向左,其QRS环的最大向量分别投影在I、V5导联轴的正侧端和V1、V2导联轴的负侧端,因而在上述导联上的主波分别为向上及向下。右束支型室性早搏是指起源 于右束支的早搏,心电图表现为早搏的QRS形态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作者:张风祥⑴余萍⑴ 一、概述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室颤)等。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Z 一。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健康人群均可见到。从胎儿到至高龄人群均可发生。 二、室早定义与ECG特点 室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传导到心室Z前,心室中某一异常兴奋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即为室早,也称室性期前收缩(图1)。室早心电图特征:1)提前发生QRS波群(吋限一般>0.12s、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ST段与T波的方向 与QRS主波方向相反;2)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Z间期相对恒定;3)代偿间 期完,即包含室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Z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Z利; 4)可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图1:室早心电图特征。提前发生QRS 时限140恥,其前无P波ST段与T滅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期完,即包含室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靈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K Zfflo & 三、室早的分类与定位 按照室早的图形可以分为左束支阻滞图形(left buddle branch block, LBBB) 室早和右束支阻滞图形(right buddle branch block, RBBB)室早两大类。再结合II、III、AVF、V1、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具体分类、定位。 (一)室早呈LBBB图形 大多数LBBB图形室早起源于右心室,少数LBBB室早可起源于左心室。LBBB图形室早结合II、III、AVF、V1> 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细分类。 1 •室早呈LBBB图形,伴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这种类型的室早大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①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业务学习:室性早搏分级及危险分层

室性早搏分级与危险分层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但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接受Holter检查时都能发现室性早搏。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约有15%的新生儿,33%的青年人和66%的成年人存在室性早搏。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室性早搏可能发展为室速或室颤,特别是对于长QT综合征、洋地黄药物中毒及心肌梗死和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来说,室性早搏无疑是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室性早搏进行分级与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室性早搏Lown[laun劳恩]分级 1971年由Lown提出,由于Lown分级法对室性早搏的分类与危险分层主要依据冠心病监护病房中心肌梗死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监护资料,未包括普通人群自律性增强的室性早搏,因此该分级法只适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 3级以下:一般性室性心律失常,≥3级:室性早搏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预警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室性早搏的Lown分级 二、Myerburg[迈尔伯格]分级 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障碍,尽量明确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再对室性早搏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根据室早的频率和形态提出 三、室性早搏Schamaroth[斯卡马洛斯]分类

四、室早指数:室早危险分层的指标 1968年, Buechner[比克纳]提出 定义:室早指数(Prematurity index,PI )是指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前次心律QT 间期的比值。 公式:室早指数(PI ) = RR ′(联律间期)/QT 间期。 PI <0.85 :容易引发室速或室颤;>0.85:相对安全 判定:一般认为,室早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相关 五、心室的易颤指数(易损指数) 有学者进一步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 该指数= QT ×前一心动周期(RR )/RR ′(联律间期) 判定: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易颤指数为1.1-1.4的室早易引发室速。 六、R on T 室早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 室早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T 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线, 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对不应期。 而T 波峰顶前20~30ms 被称为心室易颤期, 落入此期的室早可引发室颤。 PI 0.95 PI 0.83 RERP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的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 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 室性早搏起源点判断 1.起源于右心室早搏:QRS波主波方向在V5及Ⅰ导联向上,在V1导联向下,即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波形 2.起源于左心室早搏:QRS波主波方向在V1导联向上,在V5及Ⅰ导联向下,即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波形 3.起源于间隔部的室性早搏:Ⅰ导联QRS波呈双相波; 4.起源于心尖部的室性早搏: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下,aVL及aVR导联主波向上(若起源于右心室心尖部,aVR导联主波向下); 5.起源于心底部的室性早搏:Ⅱ、Ⅲ、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上,aVL及aVR导联主波向下 6.起源于心室前壁的室性早搏:V1~V5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下; 7.起源于心室后壁的室性期前收缩:V1~V5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上; 室早的多少是次要的,主要要看室早的来源和形态。多源性、联跳比单源性危险。来源于左右室流出道的室早且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多为特发性,可以通过消融根治。长期药物控制的副作用大,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主要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的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 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 Ⅱ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 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 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Ⅳ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或三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出现。 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见于正常人和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其处理原则是: 1、无器质性心脏病,且无心悸等症状不需要药物治疗; 2、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症状可服用药物治疗; 3、有器质性心脏病,无论有无症状均需药物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常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风心病等) 室性早搏的治疗 室性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如果是发生于正常人,往往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的疲劳、消化不良、吸烟、饮浓茶或喝咖啡所诱发,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病人症状明显,治疗应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减轻病人的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药物应选用β阻滞剂或美西律,尽量避免应用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如心电图上出

心脏早搏资料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9016348.html, 2010-06-29 13:57:42 互联网编辑:mobei 通常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的核也随着色素沉着而增多,部分病人在心肌内可有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或脂肪浸润变性,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早搏。但是,老年人的早搏不一定都是由于这些心肌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有的老年人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差,引起消化功能不良,造成便秘或腹腔内胀气,也可导致早搏。有的因吸烟、酗酒、喝浓茶或咖啡、情绪激动、长期失眠等情况,也可以出现一过性早搏。此外,老年人因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继发感染、冠心病、心肌缺氧、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时,也可导致频繁的室性早搏,此称为病理性或器质性早搏,应立即治疗,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了明确早搏的类型、性质、频率、发作规律及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最好给病人携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这样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以便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那么,老年人出现早搏该怎么办呢? 一、如果为偶发的早搏,每分钟不超过5次,特别是功能性早搏,可不必治疗。 二、如果为频繁发作的房性早搏,大多属于病理性的,应请医生明确早搏的病因,以便考虑进一步治疗。可选用心律平或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如果心跳偏快,血压偏高,可选用异搏定、胺碘酮或倍他乐克等药物口服。心率偏快、较顽固难治的房性早搏,可选用地高辛与异搏定药物联合口服治疗。

三、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者,更要及时治疗,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顽固难治的室性早搏,也可选用阿普林定(安搏律定)、胺碘酮等药物口服,或慢心律与心律平药物联用。 此外,对老年人早搏的治疗,在选用药物时,要力求剂量偏小和安全有效,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摄情致,避免激动躁怒,不观看惊险刺激或恐怖的电视电影,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戒烟禁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容易造成肠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豆制品等,不喝浓茶和咖啡。 心脏早搏不要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9016348.html, 2010-06-29 15:15:44 互联网编辑:mobei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脏有时会突然“咯噔”一下,就像无意间踩空了一脚,有时又感觉心跳突然提前跳了一下,但马上又会恢复正常——如果您出现了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早搏”。 我们知道,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就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或称期前收缩。 早搏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避免,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出现早搏时,可能有心悸、胸闷等感觉,但也有人无任何不适。有的人对此毫不在意,有人又因此忧心忡忡。那么,早搏是怎么发

心电图之室性早搏定位特征

心电图之室性早搏定位特征 上一章节讲解了,室性早搏有关概念,今日我们继续学习室性早搏定位特征;因室早的起源部位与体表心电图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进行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室性早搏起源的基本定位方法: 1、V1导联或胸前导联移行区定左右心室: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胸导联移行≥V3,提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胸导联移行≤V1,提示起源于左室流出道。 2、下壁导联(Ⅱ、Ⅲ、aVF)定'上'(流出道)'下'(心尖部):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二、不同部位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征 1、右室流出道室早 右室流出道(RVOT)室早最为常见,多为功能性早搏。在解剖上是指位于右室室上嵴与肺动脉瓣之间区域的心肌。起源于该区域室早的体表QRS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学者根据Ⅰ及aVL导联QRS 波形态及胸前导联QRS波移行,将右室流出道分为九区(见下图): Ⅰ导联QRS波形态定前后,直立即呈R型时,起源点位于靠后的1、4及7区;负向即QS型时,则位于靠前的3、6、9区。起源于2、5、8区室早其Ⅰ导联形态介入R与QS型之间。横向1、2、3及4、5、6和7、8、9区则是根据胸前导联移行来确定,胸前导联移行大于V3者,多位于靠下的7、8、9区;胸前导联移行位于V2~V3导联之间者,多为1、2、3区。起源于RVOT室早其aVL导联多为QS型。RVOT分为间隔部和游离壁,其分区的QRS形态及移行也有很大的不同,起源于游离壁者其下壁导联QRS波多表现为“矮、宽、挫”即QRS波振幅较小、时限较宽,且QRS波峰或降支多有顿挫,胸前导联移行多大于V4;起源于间隔者多表现为“高、窄、尖”,其QRS波振幅高大、时限较窄且R波顶峰无切迹或顿挫,胸前导联移行多小于V4。以下壁Ⅱ导联为例(见下图):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分类及治疗 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一般按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可将其分为5个级别,即1级室早至5级室早。1级室早是指偶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内(含2次),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内(含30次);2级室早是指频发室早,即患者每分钟出现室早的次数在2次以上,或每小时出现室早的次数在30次以上;3级室早是指多源性室早,即患者在同一导联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4级室早又可分为4a级室早(两个室早连发)和4b级室早(室早连续发作3次或3次以上,又叫室性心动过速):5级室早是指过早出现的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早。3级以上的室早统称为复杂性室早。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室早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不论是由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室早,其数量与级别都有较大的波动和交叉,并非完全一致或始终如一。一般来说,级别越高的室早,对诊断患者的此类病情越有意义,尤其是在过去完全依靠常规心电图来诊断心律失常的年代更是如此。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室早的检出率大大地提高了。其实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室早,只是无需治疗而已。目前,临床上多从预后和治疗的角度将室早进一步分为良性室早、有预后意义的室早和恶性室早三种类型: 1.良性室早:该型室早不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多数该症患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有些该症患者只是在精神紧张或恐惧时才会出现室早,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预后也比较好。但有明显症状的该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用药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该型室早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心得安、阿替洛尔等,此外还有慢心律(美西律)、莫雷西嗪、心律平(普洛帕酮)及一些中药制剂。由于良性室早的发生与患者植物神经系统的张力失衡有关,所以该型室早患者在平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戒烟酒,不饮用浓茶和咖啡。 2.有预后意义的室早:该型室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该症患者通常都患有各种不同的心脏病,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其所息的心脏病,并应纠正其可能存在的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等相关症状。该型室早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住院治疗或在门诊治疗。 3.恶性室早:该型室早是指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这一类可危及人生命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患有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同时又合并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该型室早患者在发病时必须立即进行住院治疗。 通常,患有室早等心律失常的患者都会遇到如何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的问题,也有不少的此病患者会自行到药店去买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首先,品种繁多的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其严格的适应症,非专业人员是难以掌握的。更为重要的是,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1)室间隔早搏: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联上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基本心律室内传导异常,下传QRS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 2)右束支性早搏: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但与真正的左束支阻滞不同,V1导联室性早搏的r波较窦性r 波小。 3)右室肌性早搏:室性早搏类似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但与左束支阻滞不同:①V1导联室性r波〉窦性r波。②窦性早搏电轴在+900左右,而左束支阻滞时多正常或左偏。 4)左前分支性早搏:室性早搏QRS—T波群呈右束支+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5)左后分支性早搏:室性早搏QRS—T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6)左束支性早搏: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7)左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与右束支阻滞不同点在于:①V1的R波通常较大,或呈单向R波。②V5导联的S波较深,呈RS或rs型。

8)心室前壁早搏:室性早搏的QRS主波方向在V1~V6导联上朝向下方。 9)心尖部早搏:室性早搏的QRS主波方向在Ⅱ、Ⅲ、avF朝下。 10)心底部早搏:Ⅱ、Ⅲ、avF主波向上。 功能性室早和器质性室早的判断 1.器质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左室,功能性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右室,尤其是右室流出道,其次是心尖部。 2.器质性心脏病组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存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也可能器质性心脏病加重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无心脏病组提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室性心律失常定义分类及室早、室速、室扑和室颤等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急诊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定义分类及室早、室速、室扑和室颤等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急诊处理 定义与分类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室扑和室颤。 室速主要包括: NSVT。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100次/min,持续时间<30s,能够自行终止,且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SMV。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虽<30s但室速发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 PMVT。QRS波形态可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次/min,持续时间≥30s,或虽然<30s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须立即终止的室性心律失常。 室早 室早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实验、增强磁共振成像等可协助危险分层、治疗、判断预后等。频发室早常是潜在的心脏基质异常的标志,对于频发室早患者,应转诊并由心血管病专家进行进一步评估,以排除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 室速 NSVT的诊断依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建议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有无结构性心脏病,必要时考虑MRI及运动试验检查。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形态判定双向性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等多形性室速,及室速起源部位。

SMVT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成像、有创检查,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持续室速患者均应记录静息状态下的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室速的确定性诊断,提供关于室速发生机制的重要信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病,如心电图中出现的异常Q波或碎裂QRS波等常提示有潜在的心脏结构性病。有创检查若在基层医院难以施行,可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后进一步完善。 PMVT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表现为QRS波形态不一、无明显等电位线和(或)电轴多变。 治疗原则 ①治疗基础心脏病, 纠正诱因; ②ICD是不可逆性原因所致PMVT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发PMVT且暂不适合植入ICD的患者,可考虑穿戴式ICD治疗;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④由室早触发PMVT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此类患者的室早进行密切心电监测,以利于触发灶成功消融; ⑤自主神经系统干预。无条件开展上述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可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室扑与室颤 室扑与室颤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治疗原则为室扑和室颤一旦发生, 在严密心电监护下,紧急行包括电除颤在内的心肺复苏,CPR后立即在有除颤仪、心电监护及医师陪同的情况下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早搏

什么是早搏,其发生的机制及共同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在心脏的搏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个或数个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称为过早搏动,又称为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早搏是主动性的异位搏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脏也可能发生早搏,而在病态心脏更易发生。健康人发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为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系统的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过早搏动约40%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易发生早搏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低血钾等。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导管检查,由于对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过度用力,或过快地抽取血液标本,或加压快速向心脏腔内注射造影剂等,都可以发生过早搏动。心脏手术时对心脏的按压、牵拉或者进行瓣膜分离、安装心脏起搏器都可以产生过早搏动,这些刺激因素一旦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应用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过早搏动,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其他如咖啡因、异丙肾上腺素等,停用这些药物早搏可以消失。 目前,关于早搏发生的机制有三种观点:一种理论认为是心肌的局部存在一个兴奋性增高的异位起搏点,这个异位起搏点,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主动地发生激动,使心房或心室发生提前搏动;另一种理论认为是由于折返,即窦性冲动下传时,一部分心肌尚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当其余部位的心肌激动已完毕,激动再传至这部分心肌时,可使这部分心肌产生一次提前搏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心肌内,特别是在心室肌内存在一个活跃的、有一定节律的异位起搏点。 早搏的共同心电图特点是提前出现的单个或两个异位节律的电激动,常因干扰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代偿间歇,少数是插入性的。可依其出现的频率而人为地分为偶发早搏、多发早搏、频发早搏。某些频发的早搏可出现一定的配对规律,如二联律、三联律;如先后出现的早搏之间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而与正常节律之间则没有固定的偶联时间关系,此种早搏可出现在心动周期的任何部位,因而可以产生房性或室性融合波。 何谓期前收缩,有哪几种? 期前收缩亦称期前搏动,简称早搏、早跳。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常心律的基础上提早发出的一种心跳。 由于期前收缩是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的基础上,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点提早发出激动,过早地引起心脏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一次除极。这个兴奋点可以在心房、房室连接区、心室的希氏——蒲金野氏系统,甚至就在窦房结。因此,可分别称为房性、房室连接区性,室性或窦性期前收缩。 早搏是很常见的,任何人在一生中都难免不发生。一般来说,年龄愈小愈罕见,年龄愈大愈多见。其最高发生率介于50—70岁之间。5%左右的健康人可发生过早搏动。 有早搏时如摸脉搏,就会发现脉搏漏掉一次而实际是心脏提前跳了一次,随后就有一个长的间歇。提前的心跳是因为心脏收缩过早心腔内所充盈的血量减少,泵到大动脉中的血量也减少,不能把脉波传到周围动脉引起脉搏,所以形成脉搏脱落,这也就是中医诊脉时所出现的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广泛,临床症状差异颇大,患者的临床预后各不相同,正确的临床处理有赖于对室性早搏的危险性评估。以下简要简绍几种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 1? Lown氏分级 1971年由Lown提出,该分级法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早的危险评估。Ⅲ级以下:轻度室早;≥Ⅲ级:室早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猝死预警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Lown氏分级简明扼要,为临床医生认识和防治室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亦认识到Lown氏分级的局限,首先Lown 氏分级未结合临床情况判断预后, 而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室早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2.考虑基础电生理机制,而折返激动, 后除极与异位自律性增强所致室早的预后也不尽相同;3.过分夸大了R on T 室早的危险性;所以,不应把Lown 氏分级推广至AMI以外的情况, 特别是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 2? Schamaroth室早的分类 ??? 根据室早的QRS-ST-T形态,Schamaroth提出了功能性室早和病理性室早的心电图鉴别要点,其也适用于动态心电图。

3? 室早指数 室性早搏指数(PI)是指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前次心律QT间期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室性早搏指数(PI)=RR′(联律间期)/QT间期,室性早搏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当PI<0.85:容易引发室速或室颤,而PI>0.85:相对安全。而同一患者同次或不同次心电图记录中,室性早搏指数可能不同,可从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判断室性早搏的风险,室早的联律间期400ms,室早指数0.95;室早的联律间期350ms,室早指数0.83,该次室早诱发了室颤。 4? 心室的易颤指数 有学者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该指数=RR′×QT/RR,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易颤指数为1.1-1.4的室早易引发室速。 5? R on T 室早 R on T室早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线,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T波峰顶前20~30ms为心室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索,可引发室颤。但R on T室早发生率很低, AMI前24h,R on T室早仅占2%;ACS发生10min内,R on T室早发生率为8%,仅有4%的室速或室颤是R on T室早所引发;不是所有R on T室早都能引发室速和室颤,R on T室早是否引发室速、室颤与多种因素有关:1)心脏基础状态;2)交感神经的活性;3)室颤发生的阈值等。 室早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其临床意义,在评价室早的临床意义时, 应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 包括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状况、存在心肌缺血与否进行综合分析, 而不应仅孤立地考虑室早的频发程度与类型。以下简要介绍几种不同类型室早的处理原则。 1.无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早搏 一般预后较好,让患者明确早搏的良性本质,首先使打消其各种顾虑,进行心理治疗。发作时如无明显症状,可不治疗。有症状者,可予心里疏导,消除诱因,必要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以缓解症状,从预后角度讲不推荐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频发伴明显症状而无法耐受者的室早,特别是起源于流出道的室早,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导管消融,成功率较高。? 2.冠心病伴室性早搏? 冠心病室早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室早,特别是前者有一定的风险。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频发室早可能触发血流不稳定的恶心心律失常,应严密观察和处理。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室早患者如无症状,一般无特殊治疗。

临床遇到这些室性早搏心电图,你会看吗?

临床遇到这些室性早搏心电图,你会看吗? 《戏说心电》带你一眼识破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起源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期前收缩!本文根据医学界精品课《戏说心电系列课程》整理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教大家从心电图中识别室性早搏,以饕读者!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绝大多数)的QRS波(时限≥0.12s),其前无相关直立P波(室性融合波除外); 单源室性早搏 余老师提醒大家:宽大或畸形,说明室性早搏的QRS波不总是宽大的,其时限也可以≤0.12s;

2. 少数情况下当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高位心室时,可表现为与室上性QRS波稍有区别,但时限正常的QRS波; 高位室性早搏 3. 多数情况下无p波,少数情况下可以出现与QRS波相关的逆行p波; 4. 代偿间歇绝大多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情况下为不完全代偿间歇; 5.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之间见到房室分离或室性融合波可确定为室性早搏; 频发单源室性早搏伴房室分离

6.继发性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的T波和ST段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室性早搏伴室房逆传,继发性STT改变 余老师提醒大家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不需要死记硬背,理解其心电图的形成机制就很简单。 视频来源于课程片段 室性早搏的常见类型 1. 单源室性早搏:指室性早搏来自同一心室起搏点或有固定的折返路径,表现为同一导联早搏形态相同,联律间期相差小于80ms;

2. 多源室性早搏:指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形态不一(两种以上),且联律间期相差大于80ms; 3. 多形室性期前收缩:指同一导联中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一,联律间期相差小于80ms;

心电图室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心电图病例分析: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

心电图医师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 专题报告 (2023年度)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3年**月**日 心电图病例分析: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

实例解析: 一、图例资料: 患者女性,46岁,以反复心悸胸闷一周前来就诊。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 二、知识点: 图中绿色标注部分为室性早搏,胸前导联类右束支阻滞图形,I、aVL呈rS型,II、III、aVF呈qR型或R型,符合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特征。

室性早搏按异位起搏点的部位来分⑴右室型室性早 搏⑵左室型室性早搏⑶后壁型室性早搏。⑷前壁室性早搏。⑸心尖部室性早搏。⑹心底部室性早搏。⑺高位室间隔型早搏⑻左束支型室性早搏⑼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⑽左后分支型室性早搏。(11)右束支型室性早搏。 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心电图玥表现: 1、胸壁导联室性早搏呈右束支传导阻滞。 2、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即I、aVL呈rS 型,II、III、aVF呈qR,电轴≥110°。 三、临床意义: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Harvey(1578-1657)在《论心脏与血液流动》一书中就阐述了心脏跳动快慢对血流动力学有影响。在正常人群中,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静息心电图5%,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为50%。随着DCG的广泛应用,对于无心脏病证据的成人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概率也有了研究。以杭州空军医院牵头,由25家医院协作完成1000例正常人DCG生理范围调查,提示正常人群中33.6%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有学者报告,经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8、12、24、48小时,分别有14%、44%、50%、73%的正常人出现室性早搏。Bleiter用动态心电图对1108人(其中98%为能走动或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门诊病人),连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 VPB ),又称室性期前收缩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 )、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 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 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 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一1) 表一1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 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 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窦性QRS —T波形大同小异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1、2、3、 异位QRS —T波形与窦性大致相同①与窦性相同 ②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者宽大畸形逆P 一多无,如有则位于 R-- P _> 120ms 异位QRS —T易小 变性 室性融合波 QRS之后,可有,P竝于QRS之前, P_—R v 120ms 大 可有少见 室间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 —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 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 —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发生机制 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故室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或伴预激综合征时,下传的QRS —T 波形宽大畸形;而发自室间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几乎同步除极,而产生波形正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心电图诊断 目前心电图学专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诊断标准,不适合于室间隔早搏的诊断。主要诊断依 据:①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时,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联室上型QRS —T波形基本相同。 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时,下传QRS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过早发 生的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 (四)鉴别诊断 室间隔早搏与交界性早搏的鉴别诊断列表一2 表2室间隔早搏与交界性早搏的鉴别 鉴别要点室间隔早搏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 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 ———————————————————————————————————————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