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钢筋计算

梁钢筋计算

梁钢筋计算
梁钢筋计算

第九章梁钢筋计算

整个工程的钢筋计算,梁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梁钢筋的计算规定较多,因此要准确、快速地计算梁钢筋,一直成为众多造价人员的理想。而鲁班钢筋恰恰实现了这一点。易学易用、准确、灵活、快捷是鲁班软件的最大特点,您学完这一章节以后,将有切身的体会。本章节将讲述梁的基础操作、实例计算与实例分析、操作技巧、变通使用等内容,您将从中学到梁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高级技巧。

9.1 构件属性

点击选中需要增加梁的构件的节点,比如“梁>2F”;

1)点击工具栏中的“新增构件向导”,或者在“2F”节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新增>构件向导”,

2)选中“2F”节点执行主菜单“操作>新增>构件向导”。(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推荐工具栏及右捷菜单),将进入到“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如下图9.1所示。鲁班钢筋支持框架梁、非框架梁、次梁等,并且支持弧形框架梁、弧形次梁(手工计算弧形梁是非常麻烦的)。本章将通过一条直形框架梁的实例讲解,让您成为梁钢筋的计算专家!

图9.1构件向导—梁

在“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梁>框架梁>直形框架梁”,并点击“确定”按钮;

弹出“构件属性”对话框,其中的各项参数意义:

图9.2构件属性

设置完“构件属性”的参数,请点击“下一步”按钮,或者快捷键Alt+N,将进入到“梁构件属性”,如图9.3所示。

9.2 梁构件属性

图9.3梁构件属性

A[集中标注]

“选择框架梁类型”:软件默认为楼层框架梁。如果是屋面框架梁时,需要下拉选择一下;屋面框架梁与楼层框架梁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端支座节点的构造要求不同。

“梁名称”:支持中文、字母、数字、符号,一般应与图纸上的梁编号相统一,以便修改及校对。如图9.3中梁名称KL1[5A]*2表示有2根KL1,有5跨且1端悬挑;您也可以在提交钢筋之后通过“重命名”修改构件名称。

“梁截面尺寸”具体格式为:bxh1/h2 Yc1xc2。其中,b:梁宽,h1:根部高度,h2:端部高度,当不输入“/h2”时表示梁的根部及端部为相同的高度,即梁不变截。c1: 腋长,c2:腋高,当不输入“Yc1*c2”时表示没有加腋。比如350*750表示不变截、不加腋,350*750/500表示变截不加腋,350*750 Y500*250表示不变截、有加腋。支持“*”、“X”字符,推荐用“*”表示“乘”,因为用小键盘可以快速输入*号。如果个别跨梁的断面尺寸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提示:将鼠标指针靠近输入时,会弹出提示条,较详细地描述了当前的参数输入格式,您初学软件时,应特别注意提示条,如图9.3所示,当指针靠近梁断面尺寸时,就会有提示条弹出。

“梁箍筋”:输入格式为“级别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或肢数时不用斜线,支持2、4、5、6、8肢箍。如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直径Ф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如a8-100(4)/150(2)表示箍筋一级为直径Ф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为两肢箍。当不标注肢数时,默认为两肢箍,如a10-200,表示一级钢直径10,间距为200的双肢箍。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梁上部贯通筋”:"/"表示不同排钢筋、“+”表示同排的不同直径钢筋。例:2B25+2B20/2B22/2B18表示第一排有2B25和2B20的钢筋, 第二排有2B22的钢筋,第三排为2B18的钢筋;

提示:梁上部是贯通筋还是加强负筋,由该跨梁上部负筋数据及上部加强筋形式决定,可以参见本章一问一答。

“提取”按钮:在修改梁时,如果梁上部负筋大部份是相同的时候,比如2B25+2B20/2B22,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输入这一参数,点击“提取”按钮,则当前梁所有上部负筋均一次性改为2B25+2B20/2B22。在修改“梁跨中”数据时,对于上部负筋只需要把少量不同的地方进行修改即可达到快速修改的目的。但请记住,提取数据以后,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应还原为贯通筋的参数,比如2B25。

“下部贯通筋”:其格式同“上部贯通筋”,且仅把输入的参数提取到每跨的下部纵筋处。比如七跨梁中4、5、6跨均为6B22,就在这输入框中填写“6B22”,那么整跨梁的下部默认钢筋为6B22,在跨梁中仅需要修改第3、7跨的下部筋数据,实现了快速输入及修改。

B[下部配筋选项]

“遇支座下部钢筋全部断开锚固”:为默认选项,在平法图集的构造大样中,下部纵筋为不连续,遇支座则全部断开锚固。各胯下部筋长度为各跨净跨长+2×锚固长度。

“当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定尺长度时连续”:指连续二跨或二跨以上的轴间间距一边跨支座长度+2*锚固长度<=钢筋的定尺长度时,“同类别”且“同直径”且“同根数”的钢筋连续布筋不断开。在配筋时,先判断后一跨钢筋和前一跨钢筋能否连通,即直径和级别是否相等,而且支座处是否变截。若不能,钢筋断开;若连通,则判断前面[连续长+2×锚固长+后一跨长]是否大于定尺长度,若大于定尺长度,则钢筋不能连通,在支座处断开,钢筋长度等于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否则,继续判断下一跨。

“下部连通抽取”:下部钢筋全部连通抽取,此时的构造和配筋与上部贯通筋非常相似。

C[腰筋配筋选项]

“腰筋断开抽取”:是指每跨梁上的腰筋断开,长度为轴间间距-右支座宽度-左支座宽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一般默认为15d。

D“系统高级”按钮:当遇到设计特殊,某些构造要求与规范不同的梁时,比如某设计要求梁上部负筋第一排及第二排的出挑长度均为Ln/4,再如架立筋与贯筋筋的搭接长度为0.75L aE,您可以使用此命令进行调整,详见9.5节梁高技属性设置的讲解。

E[箍筋设置]:箍筋是两肢箍时不需要设置,为四肢箍(两个相等交错)及六肢箍(三个相等交错)时也

不需要进行箍筋设置。为四肢箍(一大一小)及六肢箍(交错十字或内十字形)时才需要进行设置;当采用四肢箍及六肢箍时,软件默认的公式不符合实际,需要设置。点击“箍筋设置”后弹出“箍筋类型设置”对话框,如图9.4所示。单击箍筋类型选择并点“确定”按钮返回“梁构件属性”中。当软件默认的箍筋公式不符合实际时,点击“箍筋计算公式设置”按钮进行设置,如图9.5所示。

图9.4箍筋类型设置

图9.5箍筋计算公式设置

按图9.3“梁构件属性”中示范值进行填写,设KL1非特殊设计梁,箍筋为两个相等交错的四肢箍,不需要执行“系统高级”及“箍筋设置”命令。

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将进入“左挑梁”窗体。本实例无左挑梁,不需要进行设置,再点“下

一步”进入到“梁跨中”窗体如图9.6所示。

注:如果有左挑梁,请点选,使白色方框内显示“√”便可输入左挑梁,具体操作请参照“右挑梁”设置,仅是方向不同而已。

9.3 梁跨中

在“梁跨中”进行梁中间跨的管理以及相对应跨的参数的输入。

图9.6梁跨中

9.3.1 梁跨的管理

图9.7当前跨

当前跨:被蓝色覆盖的跨为当前跨,鼠标在列表框中单选进行当前跨的切换,如图9.7所示。第1跨为当前跨;

“增加”按钮:在列表框末尾增加1跨梁,并复制当前梁跨的参数到新增梁跨上,即新增梁跨的参数与当前跨参数完全相同。应注意使用这一特性以减少参数的输入,比如第3跨与新增跨参数较相似或完全相同,您可以选中当前跨为“第3跨,”点“增加”按钮,增加的“第6跨”梁,其参数与第3跨完全

相同,您不需要修改或只需少量修改即可完成第6跨参数的输入;

“增加多跨”:执行后将弹出对话框如图9.8所示,让您输入或选择将增加几跨梁。将在列表框末尾增加多跨梁,并复制当前梁跨的参数到新增梁跨上,即新增梁跨的参数与当前跨参数完全相同。您同样应注意使用这一特性以减少参数的输入。

“插入”:在当前梁跨之前插入一新梁跨,新跨梁与当前跨梁参数同样完全相同。

“删除”:将当前跨删除,删除后不可恢复。

“数据复制”:如某跨梁与其他跨参数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则通过此命令进行参数的复制以提高您的输入效率。将把当前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跨中,如选中第3跨时点“数据复制”后弹出的对话框,如图9.9所示可以选择“是否同时复制高级属性数据”、“目标跨”、“镜向复制”还是“平行复制”。

图9.8 图9.9

9.3.2 截面设置

图9.10截面选择

“选择截面类型”按钮:当不是矩形梁时,可以选择其他截面,并弹出“选择类型对话框”,如图9.10所示。鲁班钢筋支持9种类型截面,在“类型”中单击进行截面选择,软件自动关闭“选择类型对话框”,并且左下方蓝色区域自动更新为您选择的截面的图形。如图9.10为选择了“截面类型7”,其中的“绿色数据”您需要单击进行修改。鼠标指针位于绿色数据上方时,将显示较详细的操作提示条,您应注意利用提示条,来加快您学习软件的步伐。红色的参数“BB、HH”代表当前跨的梁截面尺寸b、h,在“梁构件属性”对话框中的“截面尺寸”处输入。

9.3.3 梁参数

如图9.11所示,可以对梁进行原位标注,修改相关参数。

图9.11梁参数

9.3.3.1相关按钮含义:

“上部加强筋”:包含“两端部配筋”、“连通配筋”两个下拉选项。两端部配筋指除了上部贯通筋以外的其他上部负筋,需要断开配置。指上部负筋在本跨不断开,连通配置。选择连通配筋后,“左边上部钢筋”、“右边上部钢筋”、“架立筋”这三个参数将被屏蔽,并且新增“上部连通配筋”的参数。

“数据增加方式”:包含“镜向”、“平移”两个下拉选项。

“镜向”指在执行“增加”、“增加多跨”、“插入”三个命令时,新增跨与当前跨的支座及上部配筋数据呈镜向关系,即当前跨的左支座(左上部配筋)数据将为新增跨的右支座(右上部配筋);反之,当前跨的右支座(右上部配筋)数据将为新增跨的左支座(左上部配筋);

“平移”指新增跨与当前跨的支座及上部配筋数据呈平行移动的关系,即当前跨的左支座(左上部配筋)数据仍然为新增跨的左支座(左上部配筋);而当前跨的右支座(右上部配筋)数据仍然为新增跨的右支座(右上部配筋)。与“数据复制”对话框中的“镜向复制”及“平行复制”选项意义完全相同。“左支座变截类型”、“右支座变截类型”:鲁班软件可以对梁高度错位(梁顶面或底面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水平错位(梁各跨的水平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钢筋变化(详03G101-1第61页)自动处理。如下图9.12所示。用户只需按提示条提示的内容输入错位数值即可,鲁班软件即按照规范智能处理。执行后相邻跨将自动填写相对应的参数,比如修改了第4跨左边变截参数,那么第3跨右边变截参数自动更正。

图9.12当前跨高级属性设置1

“高级”按钮:如图9.13所示。当某跨梁(而不是所有跨)的上部负筋第一排或第二排延伸长度、弯起式钢筋上弯起点离支座距离、箍筋加密长度等,与“梁构件属性>系统高级”中的梁高级属性值不相同时,才需要设置,如实例梁的第5跨,;当梁所有跨的上述参数与规范默认值不同时,应在“梁构件属性>系统高级”中的梁高级属性值窗体中进行设置,详见9.5节,梁高级属性设置。

图9.13当前跨高级属性设置2

9.3.3.2参数填写及修改:

在“当前跨”处单选当前跨,右边的较大区域将动态显示当前跨的相关参数。当鼠标指针移动到绿色数据上方时,将显示当前参数的较详细的操作提示。其中所有绿色的数据您需要单击以逐一填写。可以详见第7章7.3届“构件向导中图形区域参数的输入或修改”对“经典输入”、“表格输入”、“输入焦点自动跳转”、“历史数据记忆”作了详细介绍。

9.3.3.3:各参数详细描述(请用户注意参数的代码,以后将能更好地利用表格模式输入数据):

“柱宽LZ1”、“柱宽L Y1”、“柱宽LZ2”、“柱宽L Y2”:图示的从左到右的四个柱宽,LZ1+L Y1=左支宽总宽,LZ2+L Y2=右支座总宽,其中的Z 代表左,Y 代表右,1代表当前梁跨的前支座,2代表当前梁跨的后支座。LZ1可以理解为梁跨前支座的左边宽度,L Y1为前支座的右边宽度,LZ2为后支座的左边宽度,L Y2为后支座的右边宽度。

“跨长LN ”:指轴线间的距离。

“左边上部配筋RT1”、“右边上部配筋RT2:格式为根数级别直径,字母A 、B 、C 、D 、E 表示1~5级普通钢筋,大小写字母均支持。与图纸标准格式的标注相同,此数据以包含贯通筋数据。"/"表示不同排钢筋,(注:不能用“\”符号!)“+”表示同排的不同直径钢筋,例如:2B25+2B20/2B22,表示第一排为2根二级直径25及2根二级直径20,第二排为2根二级直径22。弯起式配筋,相应钢筋后加(nW)。例如:4B22(2W)/2B22(1W),表示第一排有4根二级直径22的钢筋、其中2根为弯起式钢筋,第二排有2根二级直径为22的钢筋、其中1根为弯起式钢筋。

例:

①某些图纸中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分子表示第一排钢筋,分母表示第二排钢筋,如2b25+2b202b22

,在软件中输入为“2b25+2b20/2b22”。

②另一种表示法为6B22 4/2,表示共有6根钢筋,第一排为4根二级直径22,第二排为2根二级直径22,在软件中可以输入“6B22 4/2”或者“4B22/2b22”;后者为标准格式,推荐采用。

③某些图纸中可能有如此的格式:2b22+3b25 3/2,又如“4B22+2B18 4/2”,应改输入“4B22/2B18”。这是一种不标准的标注格式,在软件中应输入“2b22+1b25/2b25”才是正确的参数。

“架立筋RJLJ ”:格式为根数类型直径,如2B14;目前不支持多种类型、不支持多排,假如实际为“2B14+2B16”,只需输入参数 “2B14”,提交钢筋之后,在“钢筋列表栏”中将2B14进行复制,并把直径改为16即可。

“下部配筋RB ”:输入格式为“根数类型直径”,与“上部配筋”参数相同,同样为“/”表示不同排,“+”表示同排,钢筋参数之后的(Nw )表示弯起钢筋,如2B22(2W)/2B20+2B22(1W)。但“下部配筋RB ”有不伸入支座的情况,详03G101-1第29页第4.5.1条 “当梁(不包括框支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0.1Ln (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不伸入支座的钢筋,在参数之后用(-不伸入支座根数)表示,如4b22(-2)/3b22(2w)+2b20(1w),表示第二排有4根二级直径22,其中有2根不伸入支座,第一排有3根二级直径22及2根二级直径20的钢筋,其中2根直径22、1根直径20的钢筋为弯起式配筋。

“按规范(腰筋)”:点击“按规范”,则设置腰筋。例如G2b22、N2b25。G 表示构造腰筋,N 为抗钮腰筋,若未注明,则默认为构造腰筋。03G101-1第24页第五条规定,“1,当为梁侧面构造腰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 l 或L lE (抗震),其锚固长度为L a 或L aE (抗震)。”如果当前拉钩筋为“0”,则输入腰筋后,软件智能填写拉钩筋参数,其级别直径均同箍筋,间距为最大箍筋间距的2倍。如果当前拉钩筋为“非0”数据,则更改或删除腰筋时,为防止对拉钩筋的自动误操作,软件不会自动更新拉钩筋参数。

“截面尺寸JM ”、“箍筋RG ”:软件默认的参数为“梁构件属性”中的“梁截面尺寸”、“箍筋参数”。但要注意“增加、增加多跨、插入、数据复制”等操作会影响其默认的截面尺寸及箍筋;当不同于集中标注或默认值不正确时,您需要修改此参数,使其符合当前跨的实际情况,格式与“梁构件属性”的“梁截面尺寸”、“箍筋”参数完全相同,如350*700 Y500*200、A10-100/200(4)。

“吊筋”:在次梁与主梁相交的位置一般存在吊筋或附加箍筋,吊筋或附加箍筋都用“吊筋”参数表达,格式为“根数类型直径#次梁宽度+根数类型直径#次梁宽度+...”。

1, 若没有吊筋,也没有附加箍筋,则只需输入"0"。

2, 若没有吊筋,但需附加箍筋,则输入“#次梁宽度”的数据,如“#250”。

3,若有吊筋,也有附加箍筋,则输入“根数类型直径#次梁宽度”,如“2B16#200”,调筋中间段的尺寸为“50+200+50”。

4,有多个次梁,则用“+”连接,例:#250+2B16#200表示有两根次梁与主梁相交,第一条次梁宽250、两侧有附加箍筋,但无调筋,第二条次梁宽200、次梁位置处有吊筋2根二级直径16、两侧有附加箍筋。

5,当有吊筋、但没有附加箍筋时,请在提交钢筋之后将本跨相应的附加箍筋删除即可。

“次梁每侧附加箍筋根数”默认为3根,但您可在“梁构件属性>系统高级”后弹出的“梁高级属性设置”窗体中自定义,详见9.5节介绍。

一问一答:

问:在计算主梁箍筋根数时,软件为何不扣除次梁宽度呢?

答:这个问题有较多的用户提出,可能他们在手工计算主梁箍筋根数时考虑扣除次梁宽度,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①在00G101第41页及03G101-1第62页至第65页的“附加箍筋构造”中,明确指出“在次

梁区域主梁正常箍筋或加密区箍筋照设”。

②一般情况下,施工图中如无特殊的说明,按照规范要求次梁在主梁位置是不需要设置箍筋的;

③主梁与次梁相交时,次梁两侧应配置附加箍筋,且正常配筋时不应扣除此宽度,因为这位置

的附加箍筋是应按实际情况计算其根数,按常规各配3根时,实际上已经考虑了该位置的正

常配筋,具体请参见《建筑施工手册4》P275。

“加腋筋”:格式为“根数类型直径”,例如2C20,表示有2根三级直径20钢筋;加腋筋构造要求详见03G101-1第60页的大样。

注意:只有当在截面尺寸参数中输入了加腋部分的尺寸后,加腋筋才有效如“350*700 Y500*250”。假设截面尺寸输入为“250*700”,则不会计算加腋筋。

“拉钩筋”:格式为“级别直径@排距”或“根数级别直径”,例:a10@400或10A10。软件中,拉钩筋一般默认为级别直径同箍筋,间距为当前跨箍筋最大间距的2倍。当此参数为“0”时,新填或修改“腰筋”参数,拉钩筋参数会自动填写。当此参数不为“0”时,对腰筋的操作不会影响到拉钩筋。当具有腰筋时,拉筋钩才有效。

当“梁跨中”所有参数填写完毕,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右挑梁”窗体中。

9.4 右挑梁

单击,将变成,就可进行右挑梁的参数设置,如图9.14所示。

图9.14右挑梁

9.4.1相关按钮含义:

“配筋类型”按钮:鲁班钢筋支持三种挑梁类型,如图9.15所示,根据设计选择即可。在03G101-1第66页的类型为第二种类型。

图9.15挑梁配筋类型

“选择截面类型”按钮:详章节“9.3.2 截面设置”。

“支座变截类型”按钮:详章节“9.3.3 梁参数”中的“左、右支座变截”;

“高级”按钮:原位修改“挑梁上部第二排延伸”、“箍筋加密长度”,如图9.16所示。如果是所有挑梁的共同属性,应在“梁构件属性>系统高级”中进行统一修改。

图9.16挑梁高级属性设置

9.4.2各参数描述:

“次梁宽度LCL”:指与本挑梁相交的次梁宽度,此参数会影响弯起钢筋的弯起点;

“柱宽LZ、柱宽L Y、悬臂梁跨长LN、上部连通配筋RT、下部配筋RB、腰筋RY、截面尺寸JM、箍筋RG、吊筋RD、拉钩筋RLGJ”等参数与章节9.3.3中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9.4.3参数修改:

右挑梁参数设置完毕以后,请点击“完成”按钮,返回到主界面,当前梁的所有钢筋将计算完毕,并显示在“钢筋列表栏”中,如图9.17所示。

图9.17

如果要修改或校对,已经输入的参数,在“树目录”中选择梁名称节点如KL1(5A),执行“修改”命令,即弹出KL(5A)的属性修改对话窗体,如图9.18所示,点击窗体上方的“构件属性”、“梁构件属性”、“左挑梁”、“梁跨中”、“右挑梁”五个按钮进行切换选择并修改相关参数。修改后点击“提交修改”即可。

相互切换按钮

图9.18

9.5 梁高级属性设置

在“梁构件属性”点击“系统高级”按钮,将弹出“梁高级属性设置”,如图9.19所示。

图9.19系统设置

四个选项含义:

“腰筋及拉钩若未标注,当梁高h≥450 mm时,按规范抽取,板厚:mm”:这是根据03G101-1第64页“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大样设置的选项,(当选用规范为00G101时,此处将变为“当梁高h≥700mm时,按规范抽取”);这个选项默认为勾选,应注意输入板厚。如果在“左挑梁、梁跨中、右挑梁”中没有输入具体参数时,软件自动按照规范取值;如果在“左挑梁、梁跨中、右挑梁”中输入了具体参数时,软件将按照输入的值计算。

“端支座、变截支座当纵筋满足直锚条件时,不弯锚”:详见03G101-1规范第54页及第57页的“一至四级抗震等级时的纵筋在端支座直锚构造”及“非抗震楼层框架梁KL(端支座支锚)”大样。默认情况下为勾选,符合规范要求。如果取消选择,则纵筋在端支座将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且≧0.4L aE(抗震)或0.4La(非抗震),再弯折15d。

“梁上部贯通筋搭接需考虑在跨中1/3段范围内”:详见03G101-1规范第54页至第56页“纵向钢筋构造”大样中的“L lE”位置;软件默认为取消状态,即不考虑搭接位置;如果需要考虑搭接位置,请勾选。“输出钢筋时,合并相同类型的钢筋”:相同类型钢筋是指级别、直径、简图、简图中各参数等完全相同的钢筋。软件默认为不勾选,以方便您根据注释来进行每一根钢筋的校对,做到对电算结果心中有底。当掌握鲁班软件以后,您就可勾选此选项,以节约打印耗材。

属性描述:

左边的表格用以显示或修改当前构件所有的参数取值,初学软件时您应该简单地浏览一遍,当遇到特殊的结构设计说明时,您应首先想到在此调整。右边的方框显示“当前参数详细说明”,根据说明便可进行参数修改。如果修改错误,请点击“恢复系统设置”按钮即可。

一问一答:

问:某电力工程设计说明中规定,架立筋与贯通筋搭接长度为0.75倍锚固长度,怎样设定?

答:在表格中找到“有贯通筋时,架立筋搭接长度:”,在右边单元格中将150改为“0.75*L aE”即可。问:某仓库工程要求梁上部第一排及第二排负筋伸出支座长均为1/4净跨,该怎样设定?

答:将“上部第一排负筋伸出支座长:”由“1/3*Ln”改为“1/4Ln”即可。

问:某工程构造大样标明了吊筋水平段长度为500,该怎样设定?

答:将“吊筋水平段长度:”由“20*d”改为“500”即可。

问:某梁结构平面中标注的主梁在次梁位置的附加箍筋为2根,该怎样设定?

答:将“次梁每侧箍筋根数:”由“3”改为“2”确定即可。

问:假如某工程的梁很多参数包括搭接及锚固值都不采用默认的规范值,是不是计算每一根梁都要反复地进行设定?

答:如果每一根梁都要设定一次,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请先新建一条“共用梁”,在“构件属性”中将搭接锚固值设置正确,在“梁构件属性”“系统高级”“梁高级属性设置”窗体中将所有特殊参数设置正确,“左、右挑梁”都设置为无,并且把“梁跨中”中的所有跨删除,这条共用梁将不会计算任何钢筋,但却保存了所有的特殊参数;您通过“复制节点”复制“共用梁”,再用“修改”命令,填写具体的钢筋参数即可。这是一个通用操作技巧,您可以用到其他构件中。

9.6 实例计算

实例:梁相关参数:不考虑弯曲系数,二级抗震,单弯钩增加值、箍筋弯钩值采用软件默认值,选用最新的03G101-1规范,定尺长度按8米,次梁位置每侧附加箍筋2根,楼层框架梁共2根。

说明:为了将所有参数都在本条梁中完美表述,所以钢筋配置没有规律性;而现实中的梁钢筋都有规律性,您应记住使用前几章所讲的有关的输入方法如复制、表格输入等来提高您的输入速度。

步骤一:点“新增构件向导”,选择“梁>框架梁>直形框架梁”并“确定”,将“构件属性”中的各个参数,按下图9.20设置。接着设置好后点击“下一步”进行入到“梁构件属性”。为方便叙述与对照,实

例操作中的搭接值、锚固值均采用自定义值,锚固值、搭接值均按照03G101-1 第34页、C25、一二级抗震、普通钢筋d≤25、修正系数1.2取定。

图9.20

步骤二“梁构件属性”按图9.21输入,并点击“系统高级”,将“次梁每侧附加箍筋根数”由3改为2并确定返回。点击“下一步”进入“左挑梁”窗体。

图9.21

说明1:其中梁名称采用“KL1[5A]*2”,因为输入圆括号要按两个键、而方括号只要一个键,所以这里我们使用方括号。*2表示有两条梁,5表示五跨A表示1端悬挑。

说明2:如果梁大部分“上部配筋”相同,比如2B25+2B22/2B20,可在“上部贯通筋”输入框中输入此参数,点“提取”按钮并“确定”,则所有的上部配筋均为2B25+2B22/2B20,以后只需修改不同的地方,实现了快速输入。下部贯通筋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应记住最后应将上部或“下部贯通筋”还原为原来的数值。

步骤三:本条梁没有左挑梁,不需要任何设置,在“左挑梁”窗体中点击“下一步”进入到“梁跨中”窗体。

步骤四: 在“梁跨中”点击“增加多跨”命令并输入4跨,现在共有5跨。将各跨数据按图9.22—9.26所示填写,注意对照与实际图纸标注数据的共同点及区别。

9.22第一跨 9.23第二跨

注:第2跨中下部配筋为2B20(-2)/2B25+2B22,腰筋为G4B18;

图9.24第三跨 图9.25第四跨

注:请注意用“高级”按钮将第4跨的右支座的“上部第一排及第二排延伸长度”分别改为3200、2400。

图9.26第五跨

注:

1:同样第5跨的左支座“上部第一排及第二排延伸长度”分别改为3200、2400,左、右边加密区长度分别改为1200、1000。

2:第5跨的上部左端为4B25/2B22+2B20/2B20,上部右端为4B25/2B20,下部配筋为2B20/2B22/4B25,腰筋为N4B20。

5跨栏数据填写完毕点击“下一步”,进入到“右挑梁”窗体中。

步骤五:在“右挑梁”窗体中,将单击变为即可进入右挑梁的设置。按图9. 27所示输入数据,并点击“高级”设置“挑梁上部第二排延伸”值为1800。

图9.27挑梁端

参数输入完毕以后,请点“完成”按钮,将返回到主界面中,KL1(5A)*2梁的所有钢筋全部显示在“钢筋列表栏”中,记住在工具栏上的“相同构件个数”处填入2,表示2条梁。

提示:由于第5跨的次梁处仅有吊筋而没有附加箍筋,在“钢筋列表栏”中单击注释为“第5跨次梁处附加箍筋”的这一行钢筋,点击“删除钢筋”,“确认”后将删除此处附加箍筋钢筋。

9.7 实例分析

钢筋自动生成之后,如果您在列表栏中修改了某根钢筋的参数,那么当前钢筋“序号”列的图标将由

变成,如果是箍筋,图标将由变成,表示当前钢筋已经变成您自己添加的钢筋,不再是由构件向导自动计算的钢筋。当您再次修改当前构件并提交钢筋后,已经被您修改过的钢筋是不会被清除的,如果有钢筋重复计算现象,您应该删除相应的钢筋。这一点是基于“删除总比新增或修改快”考虑的。

提示1:当您在钢筋列表栏中修改了以下表格列之一时,向导钢筋将变成自建钢筋:级别、直径、简图

形式、根数、公式、弯钩、弯曲、单长、注释;

提示2:但您使用“弯钩调整”、“搭接调整”、“弯曲调整”等命令进行钢筋的修改,向导钢筋并不会变成自建钢筋。如果您希望变成自建钢筋,请直接在钢筋列表栏中修改某列值。推荐在注释前面加个空格、直径由“22.0”改为“22”等这些不影响钢筋量的修改。

注释栏

图9.28钢筋列表

如图9.28所示,可以看到,在列表栏中显示了每一根钢筋的详细内容,特别是注释列,非常详细,方便我们对电算结果进行认真的校对与分析。我们根据注释的注释,来分析一下不同种类的钢筋,长度以mm为单位。

(1)第1跨-右挑贯通筋2B25:L=15d+(25920-保护层25*2)+12d+搭接3*45.6*d=375+25870+300+3420=29 965(左端支座达不到直锚条件L aE=自定义的38d=950,故需弯锚15d;右挑处的钢筋弯折为12d,详?03G10 1-1P66?悬挑钢筋大样)。

(2)第5跨右端-右挑贯通2B25: L=[净跨4050/3+250+2400-25-10d-(500-25*2)]+斜段450*450+450*450 +10d=3275+636+250=4161;

(3) 第5跨右端-右挑贯通2B20:L=净跨4050/4+支座500+高级定义挑梁处第二排延伸长度1800=3313;(规范中挑梁处上部第二排筋延伸长度为0.75倍净挑长度);

(4) 支座1第1排右端负筋2B25:L=(净跨3420/3+600-25)+15d=1715+375=2090;(左端支座达不到直锚条件L aE=自定义的38d=950,故需弯锚15d;)

(5)支座2第1排两端负筋2B22:L=Max(左端净跨3420/3,右端净跨5450/3)*2+支座650=4283;(Max表示括号内所有参数中的最大值,下同);

(6)支座2第2排左边负筋2B20:L= Max(左端净跨3420/3,右端净跨5450/3)+L aE=1363+38d=2123;(2轴中间支座处第二排仅左边有负筋,这种设计较少见,考虑为锚入支座L aE);

(7)支座3-4第1排两端负筋2B25:L=左净跨5450/3+(200+1800+350)+右净跨6150/3=6217;(第3跨距太小,设计为连通配负筋);

(8)支座3-4第2排两端负筋2B25: L=左净跨5450/4+(200+1800+350)+右净跨6150/4=5250;(第3跨

距太小,设计为连通配负筋);

(9)支座5第1排两端负筋2B25:L=高级定义长3200*2+600=7000;(规范中的伸出长为左右最大净跨/3,此处设计特别定义为3200);

(10)支座5第2排2B22+2B20,第3排2B20两端负筋:L=高级定义长2400*2+600=5400;(规范中的伸出长为左右最大净跨/4,此处设计特别定义为2400);

(11)第1跨架立筋2B14:L=3420/3+150*2=1440;

(12)第2跨架立筋2B14:L=5450/3+150*2=2117;

(13)第4跨架立筋2B14:L=(6150-5450/3-自定值3200)+150*2=1200;

说明:因为第3跨是连通配筋,第5跨中间段长度=4050-左自定值3200-4050/3=-500,故均无架立筋;(14)下部第1跨第2排弯起式钢筋2B25:L=A[3420-50*2-(LH700-25*2-50)*2]+B+C(600*600+600*600 ) *2+D(600-25+50)+E(2063?)+F(15d)=6881;

(15)下部第2跨第2排不锚入纵筋2B20:L=净跨5450-1/10*5450*2=4360;(不伸入支座纵筋断点距支座内边距离1/10*净跨,见03GP60);

(16)下部第1跨第1排4B25:L=A(3420+600-25+右锚38d)+弯折B(15d)=3995+950+375=5320;

(17)下部第2,3,4,5跨纵筋:L=净跨+MAX(1*Lae,0.5*Hc+5*d)*2,(Hc为支座宽度,如下部第5跨第3排2 B20为L=4050+38d*2=5570;当遇到同一条梁中有不同的锚固值,您需要在提交钢筋后在钢筋列表栏中修改当前钢筋的参数,假设第5跨梁下部左锚固长度=40d,右锚固长度=980,在参数列表栏中将A参数由“5450+836+836”改为“5450+40*DIA+980”即可,DIA为系统参数,表示当前钢筋直径;

(18)下部右挑第1排4B16:L=(2400-250-25)+15d=2125+240=2365;

(19)箍筋根数通用计算式(注:计算主梁箍筋根数时是不扣除次梁宽度的): N=(左加密区长-50)/左加密间距+(右加密区长-50)/右加密间距+(净跨-左加密区长-右加密区长)/非加密区间距+1,最后应考虑肢数的影响;比如第1跨箍筋@100(4)根数=(3420-50*2)/100+1=34根*2个双肢=68根;第2跨箍筋@150/ 200(4)根数=(1.5*750-50)/150+(1.5*750-50)/150+(5450-1.5*750-1.5*750)/200+1=7+7+16+1=31根*2个双肢=62根;再如第5跨箍筋@150/200(4)根数=(自定左密长1200-50)/150+(自定右密长1000-50)/1 50+(4050-1200-1000)/200+1=8+6+9+1=24根*2个双肢=48根;

(20)箍筋长度通用计算式:

a)2肢箍时L=[(梁宽B-保护层*2+箍筋直径*2)+(梁宽H-保护层*2+箍筋直径*2)]*2+弯钩增加长度;比如梁截面尺寸为300*700,保护层C=25,箍筋直径为10时,则2肢箍时箍筋长度L=[(300-25*2+10*2)+(7 00-25*2+10*2)]*2+25*10=2130;

b)4肢箍(两个相等交错,上部第1排主筋根数为偶数)时单个箍筋宽度L=[梁宽-保护层*2+D2*2]/2+[梁宽-保护层*2-D1]/2*(n-1)+D1/2+D2

注:n为上部主筋根数,D1为上部主筋直径,D2为箍筋直径,下同。

c)4肢箍(两个相等交错,上部第1排主筋根数为奇数)时单个箍筋宽度L=[梁宽-保护层*2+D2*2]/2+[梁宽-保护层*2-D1]/cn-1+(D1/2)+D2

d)4肢箍(一大一小,上部第1排主筋根数为偶数)时小箍筋宽度L=[梁宽-保护层*2- D1]*[N1-1]+ D1*2+ D2

注:N1为小箍筋包含的主筋根数,下同。

e)4肢箍(一大一小,上部第1排主筋根数为奇数)时小箍筋宽度L=

[梁宽-保护层*2- D1]*[N2-1]+ D1*2+D2

注:N1为小箍筋包含的主筋根数,下同。

f)6肢箍(三个相等交错,上部第1排主筋根数为偶数)时单个箍筋宽度L=[梁宽-保护层*2+D2*2]/2+[梁宽-保护层*2-D1]/2*(n-1)+D1/2+D2

g)6肢箍(三个相等交错,上部第1排主筋根数为奇数)时单个箍筋宽度L=[梁宽-保护层*2+D2*2]/2+[梁宽-保护层*2-D1]/(n-1)+D1/2+D2

其他的箍筋如6肢箍(交错十字)、6肢箍(内十字)、8肢箍(相等交错)、5肢箍(相等交错)的宽度、高度的计算公式可见参见钢筋软件中“梁-梁构件属性-箍筋设置-箍筋计算公式设置”中的具体公式。

(21)吊筋长度通用计算式:L=A(次梁宽度+50*2)+B+C[(梁高-保护层*2)/sinα]*2+D+E(20d)*2;(α为弯起角度);比如第2跨第1个吊筋2B16,其次梁宽=200,主梁高=750,保护层C=25,弯起角度为45度,吊筋L=(200+50*2)+[(750-25*2)/sin45]*2+20*16*2=2918;

(22)右挑梁变截面750/500的通用双肢箍筋公式;A=(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350-25*2+8*2=316;B值是变数,根部箍筋的B=(根部梁高-保护层*2+箍筋直径*2)=750-25*2+8*2=716,端部箍筋的B=(端部

梁高-保护层*2+箍筋直径*2)=500-25*2+8*2=466,每根箍筋的长短差数△=最大箍高度h d-最小箍高度h c

根数n-1

=(716-466)/(20-1)=13;其中的根数=(净跨2150-50-50-次梁宽200)/100+1=20根;所以,B值从端部开始,顺序排列为:716,716-13=703,703-13=690,…,最后为469;

(23)构造腰筋长度通用计算式:L=净跨+15d*2,如构造腰筋4B18第1跨第1排L=3420+15*18*2=3960;

(24)抗扭腰筋长度通用计算式:L=净跨+La*2(不抗震);L=净跨+Lae*2(抗震);另外为一级钢时应加端部弯钩长度;比如抗钮腰筋4B20第5跨第1排L=4050+自定锚固值38d*2=5570;

(25)腰筋的拉钩筋长度通用计算式:L=(梁宽-保护层*2+拉钩筋直径d*2)+弯钩增加长度*2;比如第1跨腰筋A10@200拉钩=(350-25*2+10*2)+6.25d*2=320+125=445;根数=[(净跨-50*2)/间距+1]*(腰筋根数/ 2),比如第1跨拉钩根数=[(3420-50*2)/200+1]*(4/2)=18*2=36根;从公式中也可以看出,拉钩筋根数会随腰筋根数的变化而变化;当腰筋根数为0时,拉钩筋也随之不存在。

鲁班钢筋直观、易学,特别是在进行实例计算与实例分析之后,您将发现鲁班钢筋是非常准确、灵活的。

9.8 其他梁构件

如果您掌握了直形框架梁的操作方法,那么您也就同时掌握了其他梁构件的操作方法,比如弧形框架梁、直形次梁与弧形次梁、纯悬挑梁、圈梁、连梁、过梁、基础梁、梯梁等,本节将这些构件的不同点进行讲解。

9.8.1 弧形框架梁

包含“端部弧形”及“连续弧形”,前者指端部为弧形、中间为直形;后者为连续弧形,端部为弧形,中间跨也为弧形,而且跨之间是连续的,即在同一个圆周内(但允许支座处的水平错位)。弧形框架梁钢筋抽取规则基本和直形框架梁的抽取规则相同,但对于弧形框架梁,因为内外弧的圆周长不同,所以钢筋的长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又把弧形又分为平弧和拱弧。对于平弧,钢筋参数按平法输入,但因为平弧的内外侧弧周长不同,且不知道平法输入中哪些钢筋是内侧的,哪些钢筋是外侧的,所以在处理时,将平弧的每排筋分为三种:内弧、外弧、中心线。如果根数是奇数,则中心线上有一根钢筋,内外弧各一半;如果根数是偶数,是内外弧各一半来处理。对于拱形弧梁,则根据排距,算出实际的弧长。

在连续弧形梁“梁构件属性”中应注意“弧形梁类型(平弧还是拱弧)”的选择、“弧外半径”参数的填写,比如选择平弧、外半径3600,如图9.29所示。

注:端部弧形梁在“左挑梁”及“右挑梁”中填写“弧外半径”。

图9.29弧形框架类型

在连续弧形梁“左挑梁、梁跨中、右挑梁”窗体中,弧形梁中的外弧长LN、跨弦长LXN、弧段角度HJD 等三个参数只需要输入其中一个,另外两个参数软件自动计算填写,三个参数的数学对应关系如下:

选择平弧或拱弧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 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保 护层厚度 柱保 护层厚度 抗震 等级 连接 方式 钢筋 类型 锚固 长度 C302530 三级 抗震 对焊 普通 钢筋 按 03G101-1 图集及 表2 直径68 1 2 2 2 2 5 单根 钢筋理论 重量(kg/m) 0. 222 0. 395 0. 617 2. 47 2. 98 3 .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

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2、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1,共计5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图

3、某6m长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见下图),试计算各型号钢筋下料长度。 4、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5、某框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4级,共有10根框架梁,其配筋如图5.23所示,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αE为30d。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 500mm。试计算该梁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配料单(参见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l-l构造详图)。

6、试编制下图所示5根梁的钢筋配料单。 各种钢筋的线重量如下:10(0.617kg/m);12(0.888kg/m);25(3.853kg/m)。

7、某建筑物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要求按图计算各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配料单。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梁配筋计算

梁 摘要: 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 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 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 1.荷载: 1.1:例 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 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 1.2.定量分析: 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 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 +25*0.25*0.6=40KN /m。 1.2.3.总结: 一般来说,大跨度(8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填充墙等)可以用50 KN /m 来估计;6m 跨度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可以用40 KN /m来估计,以上估计荷载设计值均考虑了双向板传递给梁的荷载。 一般3m 高填充墙传递给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在10-15 KN /m范围内,可以用13 KN /m来近似估计;300*800 的梁自重线荷载为6 KN /m ,250*600 的梁线荷载为 4 KN /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超过了40 KN /m就可以认为是较大荷载,梁的截面应该 取大值。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时,可以近似按每平方18 2 kN / m 的荷载大小传递给梁。

钢筋混凝土梁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计算 一、设计要求: C30 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钢筋等级: HRB335 弯矩设计值M=150.000000(kN-m) 矩形截面宽度b=250.0(mm) 矩形截面高度h=500.0(mm) 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35.0(mm)二、计算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查规范得: ◇重要性系数γ0=1.1 ◇混凝土C30的参数为: 系数α1=1.00 系数β1=0.80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43(N/mm2) 正截面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0.00330 ◇钢筋HRB335的参数为: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 普通钢筋弹性模量Es=2.0(×100000N/mm2)

三、计算过程: ◇截面有效高度: h0=h-a=465.0(mm) ◇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 ξb=β1/(1+fy/Es/εcu)=0.550 ξ=1-√ ̄[1-2×γ0×M/(α1×fc×b×h0×h0)]=0.243 ξ≤ξ b ◇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As=α1×fc×b×h0×ξ/fy=1208.0(mm2) ◇配筋率验算: 规范要求最小配筋率ρmin=取大者(0.2%,45×ft/fy%)=0.21(%) As≥ρmin×b×h=262.5(mm2)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配筋计算书─────C15二级 一、设计要求: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钢筋等级: HRB335 弯矩设计值M=150.000000(kN-m) 矩形截面宽度b=250.0(mm)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种类 上:上部通长筋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 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 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 Max{Lae,0.5Hc+5d } 4、腰筋 1)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2)抗扭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注:当h w≥450时,在梁的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11.9d(抗震弯钩值)(只拉住主筋)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排数。 注:拉筋根数计算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梁高-2×保护层+2d)*2+2×11.9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四舍五入(其中:一级抗震加密区≥2Hb≥500,Hb为梁截面高度;二至四级抗震加密区≥1.5Hb≥500。)。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厚度)/正弦。当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 8、架立筋架立筋长度=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注: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 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 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梁钢筋的算法例题

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e-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 + 5d)当he-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 he-保护层+ 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 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 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下排长度 =2*净跨长/4+支座宽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二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 】*排数 当梁宽w 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 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梁钢筋计算公式

梁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49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图49) 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图5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图5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图51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 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 (图51) 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51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梁钢筋计算

第九章梁钢筋计算 整个工程的钢筋计算,梁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梁钢筋的计算规定较多,因此要准确、快速地计算梁钢筋,一直成为众多造价人员的理想。而鲁班钢筋恰恰实现了这一点。易学易用、准确、灵活、快捷是鲁班软件的最大特点,您学完这一章节以后,将有切身的体会。本章节将讲述梁的基础操作、实例计算与实例分析、操作技巧、变通使用等内容,您将从中学到梁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高级技巧。 9.1 构件属性 点击选中需要增加梁的构件的节点,比如“梁>2F”; 1)点击工具栏中的“新增构件向导”,或者在“2F”节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新增>构件向导”, 2)选中“2F”节点执行主菜单“操作>新增>构件向导”。(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推荐工具栏及右捷菜单),将进入到“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如下图9.1所示。鲁班钢筋支持框架梁、非框架梁、次梁等,并且支持弧形框架梁、弧形次梁(手工计算弧形梁是非常麻烦的)。本章将通过一条直形框架梁的实例讲解,让您成为梁钢筋的计算专家! 图9.1构件向导—梁 在“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梁>框架梁>直形框架梁”,并点击“确定”按钮; 弹出“构件属性”对话框,其中的各项参数意义:

图9.2构件属性 设置完“构件属性”的参数,请点击“下一步”按钮,或者快捷键Alt+N,将进入到“梁构件属性”,如图9.3所示。 9.2 梁构件属性 图9.3梁构件属性

A[集中标注] “选择框架梁类型”:软件默认为楼层框架梁。如果是屋面框架梁时,需要下拉选择一下;屋面框架梁与楼层框架梁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端支座节点的构造要求不同。 “梁名称”:支持中文、字母、数字、符号,一般应与图纸上的梁编号相统一,以便修改及校对。如图9.3中梁名称KL1[5A]*2表示有2根KL1,有5跨且1端悬挑;您也可以在提交钢筋之后通过“重命名”修改构件名称。 “梁截面尺寸”具体格式为:bxh1/h2 Yc1xc2。其中,b:梁宽,h1:根部高度,h2:端部高度,当不输入“/h2”时表示梁的根部及端部为相同的高度,即梁不变截。c1: 腋长,c2:腋高,当不输入“Yc1*c2”时表示没有加腋。比如350*750表示不变截、不加腋,350*750/500表示变截不加腋,350*750 Y500*250表示不变截、有加腋。支持“*”、“X”字符,推荐用“*”表示“乘”,因为用小键盘可以快速输入*号。如果个别跨梁的断面尺寸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提示:将鼠标指针靠近输入时,会弹出提示条,较详细地描述了当前的参数输入格式,您初学软件时,应特别注意提示条,如图9.3所示,当指针靠近梁断面尺寸时,就会有提示条弹出。 “梁箍筋”:输入格式为“级别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或肢数时不用斜线,支持2、4、5、6、8肢箍。如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直径Ф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如a8-100(4)/150(2)表示箍筋一级为直径Ф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为两肢箍。当不标注肢数时,默认为两肢箍,如a10-200,表示一级钢直径10,间距为200的双肢箍。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梁上部贯通筋”:"/"表示不同排钢筋、“+”表示同排的不同直径钢筋。例:2B25+2B20/2B22/2B18表示第一排有2B25和2B20的钢筋, 第二排有2B22的钢筋,第三排为2B18的钢筋; 提示:梁上部是贯通筋还是加强负筋,由该跨梁上部负筋数据及上部加强筋形式决定,可以参见本章一问一答。 “提取”按钮:在修改梁时,如果梁上部负筋大部份是相同的时候,比如2B25+2B20/2B22,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输入这一参数,点击“提取”按钮,则当前梁所有上部负筋均一次性改为2B25+2B20/2B22。在修改“梁跨中”数据时,对于上部负筋只需要把少量不同的地方进行修改即可达到快速修改的目的。但请记住,提取数据以后,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应还原为贯通筋的参数,比如2B25。 “下部贯通筋”:其格式同“上部贯通筋”,且仅把输入的参数提取到每跨的下部纵筋处。比如七跨梁中4、5、6跨均为6B22,就在这输入框中填写“6B22”,那么整跨梁的下部默认钢筋为6B22,在跨梁中仅需要修改第3、7跨的下部筋数据,实现了快速输入及修改。 B[下部配筋选项] “遇支座下部钢筋全部断开锚固”:为默认选项,在平法图集的构造大样中,下部纵筋为不连续,遇支座则全部断开锚固。各胯下部筋长度为各跨净跨长+2×锚固长度。 “当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定尺长度时连续”:指连续二跨或二跨以上的轴间间距一边跨支座长度+2*锚固长度<=钢筋的定尺长度时,“同类别”且“同直径”且“同根数”的钢筋连续布筋不断开。在配筋时,先判断后一跨钢筋和前一跨钢筋能否连通,即直径和级别是否相等,而且支座处是否变截。若不能,钢筋断开;若连通,则判断前面[连续长+2×锚固长+后一跨长]是否大于定尺长度,若大于定尺长度,则钢筋不能连通,在支座处断开,钢筋长度等于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否则,继续判断下一跨。 “下部连通抽取”:下部钢筋全部连通抽取,此时的构造和配筋与上部贯通筋非常相似。 C[腰筋配筋选项] “腰筋断开抽取”:是指每跨梁上的腰筋断开,长度为轴间间距-右支座宽度-左支座宽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一般默认为15d。 D“系统高级”按钮:当遇到设计特殊,某些构造要求与规范不同的梁时,比如某设计要求梁上部负筋第一排及第二排的出挑长度均为Ln/4,再如架立筋与贯筋筋的搭接长度为0.75L aE,您可以使用此命令进行调整,详见9.5节梁高技属性设置的讲解。 E[箍筋设置]:箍筋是两肢箍时不需要设置,为四肢箍(两个相等交错)及六肢箍(三个相等交错)时也

基础次梁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八 ——基础次梁的计算设置介绍 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一)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 (二)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

(三)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四)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二、底部非贯通纵筋: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 三、侧面构造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 四、箍筋: 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一项,默认为是,表示基础次梁在节点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 二、软件计算设置: 1.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 说明: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 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 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框架梁钢筋计算公式汇总

1上部通长筋 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度+左支座锚固长度+右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锚固的取值: (1)端支座 支座宽-C≥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C<max(laE,0.5Hc+5d),弯锚,取Max(0.4laE+15d,Hc-C+15d )。 (2)中间支座 支座宽≥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max(laE,0.5Hc+5d),弯锚,取Max(laE,0.5Hc+5d)。 2上部边支座负筋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1排)=1/3净跨长+支座锚固长度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2排)=1/4净跨长+支座锚固长度 锚固的取值: (1)端支座 支座宽-C≥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C<max(laE,0.5Hc+5d),弯锚,取Max(0.4laE+15d,Hc-C+15d )。 (2)中间支座 支座宽≥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max(laE,0.5Hc+5d),弯锚,取Max(laE,0.5Hc+5d)。 3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1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度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2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度 4下部通长筋 下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5下部边跨负筋 下部边跨钢筋=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6下部中间跨负筋

下部中间跨钢筋=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7构造钢筋 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8抗扭钢筋 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9拉筋 9.1拉筋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 9.2拉筋根数 9.2.1没有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 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 9.2.2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 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10箍筋 10.1箍筋长度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1.9d*2+8d 10.2箍筋根数 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 一级抗震: 加密区长度=max(梁高*2,500) 加密区根数=[(梁高*2-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区间距-1 二至四级抗震: 加密区长度=max(梁高*1.5,500) 加密区根数=[(梁高*1.5-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区间距-1

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钢筋计算(屋面框架梁锚固查图集) 上部筋: 1、上部通长筋 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锚固=支座宽度-柱保护层+15d 2、端支座负筋 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按大跨取) 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支座宽度:柱宽)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3、架立筋(有才算) 公式: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 中部筋(腰筋): 1、侧面纵向构造钢筋(G)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15d 2、侧面纵向抗扭钢筋 (N) 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LaE,查图集)

下部钢筋: 1、下部通长筋 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锚固=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2、下部非通长钢筋 公式: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锚固:取LaE和0.5hc+5d的大值)注意:是端部还是中间支座 箍筋: 长度:=(梁宽-梁保护层*2 +梁高-梁保护层*2)*2+1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拉筋:直径等于箍筋的直径 长度=梁宽-2*梁保护层+2*11.9d+2*d 间距=箍筋非加密区的2倍 吊筋: 公式: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注: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度;当主梁高≤800mm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表2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

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0.4LaE+15d,hc-c+15d,LaE)=max(0.4×725+15 ×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800-375-25+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 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7.39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0.5hc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3.8m (以上第一排负筋左右计算完后未计算中间搭接的架立筋,注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