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理论翻译学术语列表

翻译理论翻译学术语列表

翻译理论翻译学术语列表
翻译理论翻译学术语列表

浅谈林语堂的翻译观及实践

一、引言 林语堂先生(1895-1976)是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林语堂,原名和乐,笔名语堂,福建南部平和县坂仔乡人。林氏自幼便深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主流文化对林语堂的影响伴随他的一生,其原因主要有二:家庭和教育。其父林至诚是当地的基督教牧师,是个极具幽默感的乐天派。林语堂家10个成员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全体家庭成员晚上都会轮番诵读《圣经》,然后一同祈祷。因此,基督教对年幼的林语堂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13岁时,林语堂进入厦门鼓浪屿的一所教会学校———寻源中学。中学毕业后,林语堂进入同是教会学校的圣约翰大学。和其他的教会学校一样,这里同样是西方文化的世界。牧师家庭的熏陶和教会学校的求学经历造就了一个熏染在中国乡土文化中的基督教徒。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对林语堂有着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的生活环境及其对本国文化的热爱。林语堂称自己有“高地的人生观”,林语堂曾说对他童年影响最大的有三个因素,其中之一便是家乡的山景。从本质上说,家乡的山景,即他生活的自然环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积淀,是本土的儒道文化。虽然从中学开始就在教会办的学校就读,但与身俱来的对本国文化的狂热却无法因此被阻挡。在寻源中学读书时,林语堂私底下偷偷读《史记》,读苏轼的诗词。即便后来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到北京的清华学校任英语教员,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用林语堂的话说:“我带着羞愧,浸淫于中国文学及哲学的研究。广大的异教智慧向我敞开,真正大学毕业后的教育程序———忘记过去所学的程序———开始。这种程序包括跳出基督教信仰的限制。” 幽默是林语堂的魅力。现在我们看见或听到的“幽默”二字,如果不是林语堂的话,可能便不叫幽默,而是叫“诙谐”、“揶揄”等。林语堂是把英文humor 译作“幽默”的第一人。林语堂《假定我是一个土匪》一文就是林氏幽默文章的代表作,其对当时官僚政治的揶揄可谓酣畅淋漓。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林氏作为“幽默大师”的魅力。 二、译学基础 王秉钦(2005)总结出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史的十大学说:古代的“文质说”(以支谦为代表),近代的“信达雅说”(严复),现代的“信顺说”(鲁迅),“翻译创作论”(郭沫若),“翻译美学论”(林语堂),“翻译艺术论”(朱光潜),“艺术创造性翻译论”(茅盾),“神似说”(傅雷),“化境说”(钱钟书),“整体论”(焦菊隐)。不难看出,在中国传统翻译的发展历程中,林语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他是最早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的人,也是最早把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纳入翻译研究视角的人。 1919年,林语堂在哈佛大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 活。在哈佛,林语堂进入了比较文学研究所学习,并接触了皮尔斯·皮瑞、尔文·白碧德等知名教授。后从德国耶拿大学申请转入以语言学研究闻名的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是印欧比较语法学的发源地,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林语堂研究语言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成归国的林语堂踏入了北大校园,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大学教授。作为一名英文学系的老师,他努力将所学用于学术研究。在这个时期,他研究了语言学、音韵学、方言学,并发表了多篇有建树性的文章,如《科学与经书》、《古有复辅音说》等等。 三、翻译观 林语堂先生为吴曙天编选的《翻译论》一书所作 浅谈林语堂的翻译观及实践 何苏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62010 摘要:林语堂提出了对翻译者的三条要求和翻译的三条标准等翻译观,这些翻译观即便在现在也值得借鉴。在翻译实践层面,他很少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却翻译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关键词:林语堂;翻译观;翻译实践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6-0103-02 作者简介:何苏明(1985-),女,四川南充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0-04-26 —103—

翻译术语

Lecture 2 Basic Concepts in Translatology 翻译学基本用语: 源语/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 译语/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原作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 译者(笔译者)translator 译者(口译者)interpreter 读者/接受者reader, receptor, audience 文本text 原文/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 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 译本/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 源语文化source-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 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语境context 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 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oral translation/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翻译原则translation principle 标准translation criterion (复数形式为criteria) 翻译过程translation process 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 反应/读者反应response/reader’s response 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 等值/对等equivalence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等效equivalent effect 充分性adequacy 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acceptable, unacceptable, unacceptability) 可读性readability(readable)

翻译学术语词汇解释

A An abridged translation节译本 Absorb what is good and reject what is bad; absorb the essence and reject the dross; select the refined and discard the crude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Abstract thinking ( thought ) 抽象思维 Academic community 学术界 An academic thesis 学术论文 Accommodate something to circumstances; accommodation 变通 Be well cultured in literature 有文学修养 Artistically accomplished 有艺术修养 A man of considerable culture 文化修养很高的人 Accurate comprehension 正确的理解 Accurate comprehension and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准确的理解与适切的表达 Accurateness, smoothness and promptness 准、顺、快(口译标准)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准确的再现 Achieve spiritual similarity by departing from the original form 离形得神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 Adapted translation; corrected version; improved version 改译 Adequate representation适切表达 Advance from the realm of necessity to the realm of freedom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Aesthetic appreciation 审美(统觉)

论林语堂的翻译

论林语堂的翻译 作者:英语经贸系杨刚加入时间:2007-3-17 9:16:57 摘要: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但其翻译家的声名却并不彰显,而后人对其译论的梳理仍欠全面深刻。本文通过对其名著《翻译论》以及《浮生六记》译文的仔细解读,在分析林语堂的翻译原则同时强调在中国传统译论的背景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性格气质在翻译选择中的作用。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论》,《浮生六记》,翻译原则 On Lin Y u-tang’s Translation Abstract: Lin Y u-tang is a famous writer, however, his identity as a great translator is not so noticeable. A profound study of his perspectives on translation still has much work to do. This paper, through a careful reading of Lin Y u-tang’s On Translation and Six Cha 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is intended to analyse his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and, under the traditional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study, emphasize the role that translator’s character plays in translation selection. Key words: Lin Y u-tang On Translation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随着社会进入E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率真幽默的人生态度,渴望在竞争的丛林里找到一块安静的诗意栖居。不过在这些人大谈特谈“性灵”、“幽默”的时候,他们可能很少会想起是谁在当年扯起大旗为之振臂高呼的。后人在享用前人余荫的时候是不会问是谁栽的树。 可是如果我们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自己无论怎样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或许这一段话还无法让我们对林语堂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那么1940年纽约艾迈拉大学(Elmira College)校长给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称赞他为“哲学家、作家、才子、是爱国者,也是世界公民”,“…by the magic of your pen, you have portrayed the soul of your great people to the people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in a way no person has ever done before. In doing so, you have spoken to the people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in their own language with an artistry that is at once their envy, admiration and despair.”这一段话可能会比较有代表性。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内文章”的“幽默大师”留给后人的其实远不仅仅是

语言学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汇总 术语翻译 1. Design features of Ianguage (语言的甄别特征) Arbitrariness (任意性),Duality (二层性 /二重性),Creativity (创造性 /原创性), Displacement (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文化传播), Interchangeability (可 互换性) 2.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ferential 指称功能 poetic 诗学功 能 conative 劝慰功能 phatic 寒暄功 能 ideational function 概念功能 textual function 语篇 /文本功能 Performative Function (施为功 能), Phatic communion (寒暄交 谈), 3. Phonetics 语音学), Morphology (形态学) , Semantics (语义学), Articulatory phonetics 发音语音学 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 Socioli 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 学 Neurolinguistics 神经语言学 emotive 情感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 in terpers 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formative (信息 /告知功能), Emotive Function (情感功能) , Recreational Function (娱乐功能), Pho no logy (音系/音位学); Syntax (句法学); Pragmatics (语用学) Acoustic pho netics 声学语音学 Psycholi 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4.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描写式和规定式 Synchronic vs. diachr onic 共时和历时 Lan gue vs. parole 语言和言语 Compete nee vs. performa nce§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5. Vocal tract 声道 (res on at ing cavities 共鸣腔),phary nx 咽腔,oral cavity 口腔 and n asal cavity 鼻腔. 其它的一些发音器官:lungs 肺,windpipe (trachea )气管,vocal folds 声带, larynx 喉,epiglottis 会厌,次声门,pharynx 咽,uvula 小舌,hard palate 硬腭, soft palate 软腭,alveolar ridge 齿龈 6. Consonants and vowels (辅音和元音) A.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发音方式 B. Places of articulation 发音位置 7. Stop (or plosive )爆破音 Fricative 摩擦音 Approximant 近似音 Lateral (approximant )边音 Affricates 塞擦音,trill 颤音 and tap 闪音 Bilabial 双唇音 Labiodental 唇齿音 Dental 齿音 Postal veolar 后齿龈音 Retroflex 卷舌音 Velar 软腭音 Uvular 小舌音, pharyngeal 咽音 monophthong vowel: 单元音 diphthongs 双元音 Lax vowels 短元音 Tensed vowels 长元音 8. Coarticul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 协同发音和标音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先期协同发音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 后滞协同发音. broad tran scriptio n 宽式标音 narrow tran scripti on 严式标音 9. 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Phoneme 音位 phon emic tran scripti ons 音位转写 phon etic tran scripti ons 语音转写 phones 音子 alloph ones 音位变体 compleme ntary distributi on 互补分布 Alveolar 齿龈音 Palatal 硬腭音 glottal 声门音 triphthongs 三元 音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是一们很重要的学问,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他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大体的了解。 一:尤金;奈达(1976)根据各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四个基本流派。 二: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 三、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 (2000)在《西方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全市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四、谭载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研究学者) 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四大学派。 五、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文学-文化学派;结构学派;社会符号学派。下面将一一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 1、创始人:马希修斯(Vilem Mathesius)、特鲁贝斯科伊(Nikolay S. Trubetskoy)和雅可布森(Roman Jakobson)。 2、主要成员:雅可布森、列维、维内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主要论点:(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和工具功能等; (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 3、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罗曼?雅可布森。 简介: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二战时迁至美国,加入美籍。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 inguisticAspects of Translation)之中。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的重要性、语言和翻译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精辟的论述。自1959年发表后,此文一直被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英国文学专业术语翻译

英国文学专业术语翻译 01. Humanism (人文主义) 02.Renaissance(文艺复兴) 03. Metaphysical poetry (玄学派诗歌) 04. Classism (古典主义) 05.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 06.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 07. The Graveyard School (墓地派诗歌) 08.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09. Byronic Hero (拜伦式英雄) 10. Critical Realism (批判现实主义) 11. Aesthetic ism(美学主义)13. Modernism (现代主义) 14.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流) (or interior monologue)18. the Age of Realism (现实主义时期) 20. Naturalism (自然主义) 21. Local Colorist (乡土文学) 22. Imagism (意象主义) 23. The Lost Generation (迷惘的一代) 25. The Beat Generation (垮掉的一代) 27.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 28. Metaphysical poets (玄学派诗人)29. New Criticism (新批评主义) 31. Hemingway Code Hero (海明威式英雄32. 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 33. Post modernity (后现代主义) 38. Realism (现实主义) 39. Meditative Poetry (冥想派诗歌) 01. Allegory (寓言) 2. Alliteration (头韵) 03. Ballad (民谣) 04. epic (史诗) 06. Romance (传奇) 05. Lay (短叙事诗) 07. Alexandrine (亚历山大诗行) 08. Blank V erse (无韵诗或素体广义地说09. Comedy (喜剧) 10. Essay (随笔) 12. History Plays (历史剧) 13. Masquesc or Masks (假面剧) 14. Morality plays (道德剧) 15.Sonnet (十四行诗) 16. Spenserian Stanza (斯宾塞诗节) 17. Stanza (诗节) 18. Three Unities (三一原则) 19. Tragedy (悲剧) 21.Metar (格律24. Soliloquy (独白) 25.Narrative Poem (叙述诗) 27. Beowulf (贝奥武甫) 29. Cavalier poets (骑士派诗人) 30. Elegy (挽歌) 31. Restoration Comedy (复辟时期喜剧) 32. Action (情节 33. Adventure novel (探险小说) 34. Archaism (古语) 35. Atmosphere (基调)37. Epigram (警句) 39. The Heroic Couplet (英雄对偶句) 40. Satire (讽刺) 41. Sentimentalism (感伤主义文学) 43.Denouement (戏剧结局) 42. Aside (旁白) 44. parable (寓言) 45. Genre (流派) 46. Irony (反讽) 47. Lyric (抒情诗) 48. Mock Epic (诙谐史诗) 49. Ode (颂歌) 51. Pastoral (田园诗) 52.Terza Rima (三行诗) 53. Ottava Rima (八行诗) 54. Canto (诗章)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2184486.html,ke Poets (湖畔诗人) 57. Imagery (比喻) 58. Dramatic monologue (戏剧独白)59. Pre-Raphaelites (先拉菲尔派) 60. Psychological novel (心理小说) 61.Point of V iew (叙述角度) 62. plot (情节) 63. Allusion (典故)64. Protagonist and Antagonist (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

翻译专业术语

术语翻译贡献者Absolute Translation绝对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 Abstract Translation摘要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 Abusive translation滥译路易斯(Lewis)Acceptability可接受性托利(Toury) Accuracy准确 Adaptation改编 Adequacy充分性 Adjustment调整 Analogical Form类同形式霍尔姆斯(Holmes)Analysis分析奈达(Nida)和泰伯(Taber)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应用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Architranseme (ATR)元译素范·路文兹瓦特(van Leuven-Zwart)Autonomy Spectrum自立幅度罗斯(Rose) Autotranslation自译波波维奇(Popovic) Back Translation回译 Bilateral interpreting双边传译凯斯(Keith)Class Shift词类转换韩礼德(Halliday)Close Translation贴近翻译纽马克(Newmark)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传意翻译;交际翻译纽马克(Newmark)Community interpreting社群传译 Compensation补偿赫维(Hervey) Competence能力托利(Toury)Componential Analysis语义成分分析奈达(Nida)Comprehensive theory综合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一)奈达其人尤金?奈达(EugeneA.Nida)1914年出生于美国俄克勒荷马州,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尤金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其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他还参与过《圣经》的翻译工作。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界影响颇深。此书说明了中国与西方译界人士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前者是静的,崇尚“信、达、雅”,讲究“神似”,追求“化境”;后者是动的,将语言学、符号学、交际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提倡“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应。中国译论多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西方译论较具体,往往从点出发。他在该书中提到了动态对等,详细地描述了翻译过程的三个阶段:分析、转换和重组,对于翻译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奈达对翻译的定义 按照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 源语的信息。”其中,“对等”是核心,“最切近”和“最自然”都是为寻找对等语服务的。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译作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翻译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必须使译文从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章风格、语言文化到社会因素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反映出原文的面貌。他试图运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建立起一套新的研究方法。他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特别是其中有关核心句的原理,提出在语言的深层结构里进行传译的设想。 奈达提出了词的4种语义单位的概念,即词具有表述事物、事件、抽象概念和关系等功能。这4种语义单位是“核心”,语言的表层结构就是以“核心”为基础构建的,如果能将语法结构归纳到核心层次,翻译过程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源语的曲解。按照4种语义单位的关系,奈达将英语句子归结为7个核心句:(1)Johnranquickly.(2)JohnhitBill.(3)JohngaveBillaball.(4)Johnisinthehouse.(5)Johnissick.(6)Johnisaboy.(7)Johnismyfather. (三)奈达翻译理论的经历阶段 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描写语言阶段、交际理论阶段和和社会符号学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1943年发表《英语句法概要》,止于1959年发表《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这一阶段是奈达翻译思想及学术活动的初期。 第二阶段始于1959年发表的《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止于1969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翻译科学探索》、《信息与使命》。在这10年中,奈达确立了自己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标志着其翻译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第三阶段始于70年代,奈达通过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翻译理论创建了新的理论模式———社会符号学模式。奈达在继承原有理论有用成分的基础上,将语言看成一种符号现象,并结合所在社会环境进行解释。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奈达强调了形式的重要性,认为形式也具有意义,指出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及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的提法,是含义更加明确。 三、对奈达翻译理论的评价 (一)贡献 奈达是一位硕果累累的翻译理论家。可以说,在两千年的西方翻译思想发展史上,奈达的研究成果之丰是名列前茅的。他的研究范围从翻译史、翻译原则、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法到翻译教学和翻译的组织工作,从口译到笔译,从人工翻译到机器翻译,从语义学到人类文化学,几乎无所不包,从而丰富并拓展了西方的翻译研究领地。 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用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他坚持认为: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适当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来进行交际。因此也说明,某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 [1]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 摘要:自古以来,对于翻译的标准,国内外许多翻译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比较著名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哲罗姆的“意译而非直译”等等。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林语堂的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来分析其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忠实、通顺、美。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思想;忠实;通顺;美 Abstract:From ancient times,many translators have their own translation ideology and translation theory about the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 There are some famous translation ideologies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for example: Yan Fu advocates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Lu Xun “Rather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St.Jerome “transliteration rather tha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is passage will talk about Linyutang’s translation ideology and translation theory: faithfulness, fluency, and beauty. Keywords:林语堂,翻译思想,忠实,通顺,美 1 引言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翻译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各国各民族间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际手段和交往途径。翻译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翻译在我们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翻译的标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浅析的是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标准,希望能给一些从事翻译的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2 林语堂的生平介绍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3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 3.1忠实于原文 “忠实于原文”这个翻译学的术语,在很多翻译学家的翻译思想以及翻译理论中都占据着一个中心的地位。如: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信”,“达”,“雅”中的“信”即“忠实于原文”;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宁信而不顺”也强调的是翻译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忠实于原文,即使可能造成不通顺。这些都能看出“忠实于原文”是翻译之本,如果做不到忠实于原文,就无从谈论翻译。

英语词汇学术语翻译

英语词汇学术语翻译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T e r m i n o l o g y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o n l e x i c o l o g y 英语词汇学术语翻译 A acronym 首字母拼音词 acronymy 首字母拼音法 addition 增词 adjective compound 复合形容词 affective meaning 感情意义 affix 词缀 affixation 词缀法 Albanian 阿尔巴尼亚语(族) aliens 非同化词 alliteration 头韵(法) allomorph 词素(形位)变体 ambiguity 歧义 amelioration of meamng 词义的升华 analogy 类推 analytic language 分析性语言 antithsis 对偶 antonym 反义词 antonymy 反义关系 appreciative term 褒义词 archaic word 古词 archaism 古词语 argot 隐语(黑话) Armenian 亚美尼亚语(族) Associated transfer 联想转移 association 联想 associative meanings 关联意义 B back-formation 逆生法 back clipping 词尾截短 Balto-Slavic 波罗斯拉夫语(族) bilinguall 双语的 basic word stock 基本词汇 blend 拼缀词 blending 拼缀法 borrowed word 借词 bound form粘着形式 bound morpheme 粘着语素(形位) bound root 粘着词根

兰亭集序-林语堂翻译

《兰亭集序》林语堂版英译文 来源: It is the ninth year of Yonghe (A.C.353), also known as the year of Guichou in terms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On one of those late spring days, we gather at the Orchid Pavilion, which is located in Shanyin County, Kuaiji Prefecture, for dispelling bad luck and praying for good fortune.The attendees of the gathering are all virtuous intellectuals, varying from young to old. Endowed with great mountains and lofty peaks, Orchid Pavilion has flourishing branches and high bamboo bushes all around, together with a clear winding brook engirdled, which can thereby serve the guests by floating the wine glasses on top for their drinking. Seated by the bank of brook, people will still regale themselves right by poetizing their mixed feelings and emotions with wine and songs, never mind the absence of melody from string and wind instruments.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It is such a wonderful day, with fresh air and mild breeze.Facing upwards to the blue sky, we behold the vast immensity of the universe; when bowing our heads towards the ground, we again satisfy ourselves with the diversity of species.Thereby we can refresh our views and let free our souls, with luxuriant satisfaction done to both ears and eyes. How infinite the cheer is!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People keep coming and going, and life soon rushes to its end. Some people prefer to share their proud aspiration and lofty goals with close friends indoors, while some others choose to follow their interest and free their minds wherever and

林语堂与文学翻译

林语堂与文学翻译 (一)引言 说起林语堂,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要数他的英文创作了。作为作家,他那“极其美妙、令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既羡慕又深感惭愧”的娴熟的英语,为他赢得了国际文坛的巨匠地位,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有的作品还被美国大学选为教材,有的被政府高层倚为了解中国之必读。的确,在国际文坛上,这位“幽默大师”凭他的写作实力占据了一席之地。一向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居的林语堂主要以英文写作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是他的“两脚踏东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林语堂,人们就会想起他用英文写的《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诸多作品。多年来,他的英文作品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评价。而他的翻译理论和作品相对来说受到忽视。笔者认为,他的文学翻译作品也很重要,同样是他“两脚踏东西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林语堂的文学翻译理论及翻译作品进行分析,从另一方面对他的文学成就进行评估。 (二)林语堂文学翻译理论 林语堂祖籍福建龙溪,1895年出身于一基督教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曾就读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继而又留学海外,英文功底深厚,对他以后从事英文写作和翻译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他写了很多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书,加上在西方社会生活多年,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中英文的掌握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有能力搞文学翻译,然而他却把自己的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中去。这是因为,翻译只是对别人作品的再创造,不能脱离原著,而写作是自己的原创造,作者可以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慨。林语堂那放荡不羁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愿在别人的字里行间游走。从林语堂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可以感受到他的人生观。 尽管如此,同许多当时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文化巨子一样,林语堂还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翻译领域,有若干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作品问世。关于翻译理论的文章有《论翻译》、《论译诗》等。其中《论翻译》对翻译理论阐述得更系统、更具体。在这篇文章中,他开门见山地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翻译者,首先应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其次是译者的母语也要有相当的水平,再次是要有翻译实践。他本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林语堂从小学到大学上的都是教会学校,英文功底自不必说,可以说到了行云流水的地步。但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他的中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荒废,对中国文化、文学作品了解得也不多。为了弥补自己的中国文化这一空白,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漫长的中文补课过程,大量阅读文学历史书籍,贪婪地吮吸着国文的精髓。这为他日后的写作和文学翻译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论翻译》中,林语堂还阐述了翻译的标准问题。他认为翻译有三个标准:忠实、通顺、美。初一看,这三个标准和严复的“信达雅”有些相似,但林语堂的标准有着自己的含义。“忠实”指的是对原著及原著作者负责,“通顺”指的是对译文读者负责,“美”指的是对艺术的责任。但他反对呆板的、字面上的忠实。“忠实并非字字对译”,“忠实须求传神”。他认为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翻译者能达到七八成或八九成的忠实就已是极端了。在《论翻译》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

简评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简评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林语堂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对中英两种语言炉火纯青的掌握为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林语堂提出的对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标准。 林语堂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翻译所依赖的有三条,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指技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 在我看来,林语堂对译者提出的这三条标准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深中要害。他比那些空洞的翻译理论具体且实用的多。一个优秀的译者要精通原文,也要精通自己国家的语言,因为你把原文理解的再好,可是你无法用本国语言精准的表达出来,让读者也能够明白原文的精髓;如果你是本国的语言大家,但你不通原文,翻译也会失去原文的原有意思,变成译者自己的随意创作了。第三条是认为翻译要有技术,要对翻译标准有见解。他认为翻译除了上述三条外,"绝对没有什么纪律可为译者的规范"。 林语堂继承了前人的翻译理论精华,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忠实:非字译、须传神、非绝对、须通顺:通顺:须以句为本位、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美:他同意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翻译的,但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 林语堂认为的忠实是要忠实于原文,但他也告诉我们翻译没有绝对的忠实只有相对的忠实,这样的好处把译者从绝对忠实原文中解

放出来,有利于翻译的发展。林语堂的第二条标准是通顺,林语堂认为通顺是译者对本国读者的责任。可见林语堂认为翻译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译者的翻译应该服务于大众。第三条是美的标准。林语堂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translation as a fine art)”。从我来看,林语堂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译者要以对艺术家的心态对待翻译作品,以艺术家的手笔雕凿出译品。他提倡的“美”的翻译标准实际上是与他自身的性格气质,生活态度高度统一。 林语堂探讨了翻译的实质,标准,还具体而微地论述了翻译的技巧,风格的移译以及可译不可译等问题。他的翻译理论十分丰富,说理服人,可以说在翻译问题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值得后来人去探讨学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