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句概括: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分三段

二、四大特征

四大特征之一: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

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

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四步预习: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

四大特征之二: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

以一个最基本的教材内容为单位,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时间:第一学习时间为新知预习,实施问题发现:概念性、原理性、习题性、拓展性;第二学习时间为“两环”中的第一环,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生成问题、评价问题、实现知

识技能的迁移;第三学习时间为“两环”中的第二环,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㈠、第一学习时间:预习的实施——有时间、有方法、有组织、有交流、有反馈

1、预习要有时间的保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预习时间会有变化,预习、展示交流与拓展提高可以在同一节次、也可以在不同节次。

2、预习要体现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的预习应有不同方法。

3、预习要有组织。老师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对个体和小组的点拨与指导;学科长要进行明确的分工。

4、预习要有交流。发现的问题要通过结对交流和小组交流初步矫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科长要通过口头或书面(问题反馈单)形式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

5、预习课(第一学习时间)与展示课(第二学习时间)的衔接——先有课内展示交流、后有课外巩固训练

一般来说每科每周要使用2个”学导案”(语、数、外、物、化可能会有3个”学导案”),当预习课需要一个课时,而当天该科又只排了一个课时,就没有了展示交流的时间,学生

进行课外巩固训练就会出现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学科自习的补充来进行调整。

㈡、第二学习时间

1、展示交流问题的选择——体现代表性、具有一般性

代表性:代表本单元教学重难点;一般性:通过问题的解决揭示一般方法;

“填空式——基础型问题”没有必要展示,但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核对答案;“问答式——发展、探究型问题“和“练习式——应用型问题”由于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能力要

求高、思维碰撞点多是展示的重点;对于在展示中学生生成的问题,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思辨的时间,在争辩中越辩越明,升华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收集的学生预习生成的

问题,教师在点评环节给予必要的补充。

2、交流问题的数量——要根据展示交流的时间(一般为25分钟左右)来调剂展示问题的

数量

3、展示交流的主体——强者让、弱者上,正确让、错误上: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让这些同学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一个学生也不要交流多个问题,要给更多同学展

示的机会;教师也可根据组内交流的观察,让问题解答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同学进行交流,给其他同学予警示,有时比展示正确解答效果还要好。

4、展示交流的基本环节——四段循环

展示交流前必须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展示交流中应包括四段:个体展示、组内补充、思维碰撞、教师点评;

展示交流后学生应做好错误更正、方法提炼、自我反思。

5、班内展示交流的要求——语言要流畅、姿态讲形象、形式要多样、呈现别走样

语言上:有开场白、有内容的陈述、有讨论的主持语、有结束衔接语,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楚、条理要清晰;姿态上:面向同学、面带笑容、落落大方;形式上:有口头、有黑板板书、有白板书写、有实物投影;内容的呈现上:要呈现思维过程、展示为什么;不要照板宣科、展示是什么;要符合学科特点、体现差异;不要统一要求、方式单一;要关注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不要就题论题。

6、教师进行点拨要抓住五个时机、遵循五项原则。

把握点拨的五个时机:学生出现观点对立、无法说服对方时;学生生成了新的问题、与预设不符时;学生思维不严谨、方法不系统,需要矫正升华时;学生感到难于理解,需要老师解惑时;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时。

教师要遵循点拨的五项原则:准确到位,不要出现知识错误;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深入浅出、直观形象,不要抽象空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不要平铺直叙;激情飞扬,不要面无表情,吝啬表扬。

7、把握学生生成的问题的两个时段、三点注意

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在学生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不能打断学生的思维。当生成的问题不能当堂解决时,教师要延时处理(布置为课后任务;教师要把握学生生成问题的方向,对于生成的与教学目标相差很远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延时处理;教师要创新生成问题的时机,如设置分组挑战、分组辩论等教学环节,让更多的同学享有展示自我、生成问题的空间。

㈢、第三学习时间

1、课堂小结:

时间上要有保证,教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推进时要留足课堂小结的时间。

要有学生参与,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能引导和升华。

设置上要注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课堂小结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缩和升华,是对一个个问题解决后的集中体现,因而在”学导案”的设计上每一个问题环节都要设计我的收获(或体会或归纳)栏目。

要有板书,通过板书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

2、训练体系的构建要求——两体系、七必需

按学习时间的顺序,训练分为第一学习时间的尝试训练,第二、三学习时间的达标训练和课外的巩固训练(练案)。

按教学时间分为课时训练(一课一练,及时训练)、周清训练(一周一清,反刍训练)和

单元检测训练(一章一练,过关训练)。

尝试训练试题重在基础,是呈现概念、原理、方法的载体,源于教材适度创新(概念、原理试题化)和改编(课本例题形变而法不变);

达标训练是第二、三学习时间的必备环节,要有时间保证,要及时矫正反馈,不能推到课外,课外巩固训练要分层(必做+选做)设置。

用作业时间控制作业量(班主任安排学科自习做作业),力求做到训练考试化(即发即收)。

训练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七必须: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练必分层、练必限时。

四大特征之三: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并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

一课三案:学有学案、教有教案、练有练案

四大特征之四: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

(1)学习小组的组织建构——分组有原则、组织有机构、学习有愿景、座位有模式

分组的八大要素:学生性别比例、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倾向、交往能力、品行状况、住读走读、家庭背景;

分组的四项原则:差异性、互补性、平衡性、稳定性;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竞争、相对稳定。

四级学习组织:每科设学术助理、每组设组长、每科设学科长、结对设对长,有小组名称、小组序号

三级学习愿景:班级愿景、小组愿景、个人愿景;

两类座位模式:按照“相对侧向黑板”茶馆式或者“前后面向黑板”秧田式两种模式;

三、教学六步流程解读

⒈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⒉新知预习,生成问题——完成第一学习时间,预习四步:读、看、填、练

⒊展示交流,提炼方法——完成第二学习时间(第一环)

⒋精讲点拨,拓展升华——完成第三学习时间(第二环)

⒌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⒍课后反思,自我监控——撰写学习反思日记

四、有效教学八大策略解读

1.预习进课堂,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检查不上课

2.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

享用佳肴的同时,就会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

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⒊让学习目标看得见、摸得着

A、知识与技能:

知识:描述、认出、界定、说明、列举;

理解:转换、举例、摘要、归纳、重写;

运用:证明、解决、修改、发现、预测;

分析:判断、辨别、分解、指出、细化;

综合:设计、组织、筹划、创造、整合;

评价:比较、支持、批判、评论、鉴赏

B、过程与方法:

经历/模仿: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习,

参与,尝试

发现/探索: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交流,研究,探索,探究,探求,解决,

寻求

C、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应/认同:感受,认识,了解,初步体会,体会

领悟/内化: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养成,树立,发挥,发展

⒋不读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美国贝瑟尔实验室对学生在每种指导方法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有一个研究

成果:讲授是5%、阅读是10%、视听结合是20%、示范是30%、讨论是50%、练习是75%、向其他人讲授或对所学内容立即应用为9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加学生看、说、做、

互动的时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⒌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⒍一点一练,当堂检测、及时矫正;

⒎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练必分层、练必限时

⒏有学必结,日日清;有错必纠,周周清;有章必考,月月清。

ACTIVE阅读教学模式介绍

ACTIVE阅读教学模式介绍 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TESOL教授Neil J. Anderson编著的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积极英语阅读教程》,第二版包括预备级和1~4级五个级别)是一套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训练词汇学习技能为特色的英语教程。 那么,什么是ACTIVE reading 呢?其实,ACTIVE reading是Anderson 教授倡导的一种阅读方法(an approach to reading),它包含以下六个部分,ACTIVE正是这六个部分的首字母: A =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 (激活先前知识) C = Cultivate V ocabulary (培养词汇学习技能) T = Think About Meaning (思考理解意义) I = Increase Reading Fluency (提升阅读速度) V = Verify Strategies (运用阅读策略) E = Evaluate Progress (评估进度与质量) 这个阅读(教学)模式是符合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的,因而操作起来也是最自然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该教材每单元有2篇课文,每篇课文有明确的阅读技能和词汇学习技能训练项目,如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训练Predicating和Antonyms,第二篇课文训练Scanning和Irregular Past Tense Verbs。每个单元开头有个Getting Ready(一般是提供几个问题供讨论)单元最后还有一个Real Life Skill训练。

小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改革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传授灌输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据小学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科学的认知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科学探究真正作为科学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途径,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按照知识建构的科学模式发展,并以此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 该模式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也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它体现问题来源于生活和学生原有的认知,倡导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科学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遵循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为避免出现运用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探究、评价学习活动,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材料主动去探究、发现与创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探究、发现、建构知识过程的有机统一。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内容摘要: 教学形式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模式,摒弃一言堂,以主体教育理论和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坚持三个教学原则,分三阶段,八步骤实施阅读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三阶段八步骤 教学模式基本架构和操作程序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师生角色教学效果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着费时多、见效慢、学生不喜欢阅读的现象。所以,让阅读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学生乐学、愿学、会学就成为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为此,英语阅读教学形式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式”,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创设了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三阶段八步骤”教学模式。 一、“三阶段八步骤”教学模式的意蕴 “三阶段八步骤”是指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阅读前活动,通过让学生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原有知识阶段;第二阶段是阅读中活动,按总、分、综的方式活动,让学生对课文透彻理解阶段;第三阶段是阅读后活动,巩固和实现知识迁移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包含了如下八个步骤:(1)创设情景,激活原有知识;(2)出示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激发兴趣;(3)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大意;(4)文章细节理解,填写表格;(5)文章段落大意归纳;(6)听录音跟读课文,使学生语音、语调准确;(7)复述课文,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8)写作训练,促进迁移。 二、“三阶段八步骤”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和操作程序 (一)第一阶段:预测讨论,激活学生原有知识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功能是:(1)通过阅读让学生进行预测,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与他们的预测相联系的内容。(2)具有原有知识的学生在阅读时,可通过这种知识来补充其正在阅读文章中的不足信息.在这

浅谈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浅谈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教师:杨宗顺 在张湾区实施三六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前,虽说也下发了一些关于高效课堂方面的资料,但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没能理解高效课堂是什么,自三六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区推广以来,我认真阅读了《张湾区“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析》,同时也查阅了一些关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资料,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高效课堂教学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最终,高效课堂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以为大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备课求“实”。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备到位,做好课堂预设。因此,必须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写的,供较大范围的学生学习的材料,带有普遍性的特点,有时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我们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大胆改造教材,让教材“为师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预设是教师备课时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有预

设才有生成,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承互为作用的,有效的预设才能促进有效的生成。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如果仅仅预设到教材上的方法,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可是仅仅预设到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想到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最终拼成的是个正方形。这样的话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也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有了这样的预设,课堂上如能达到这样的生成效果,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高效的课。 过去把生成看成是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所以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高效的课必须要有高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有高的教学质量,这就要在“活”字上做文章。 1、教学方法灵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的不周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识计算》时,可以用“小组合作”“独立自学”“教师演示讲解”“多媒体演示”等等。可能都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的了解学生,选择最适合眼前所教学生的方法。可能今年这届学生用“独立自学”的方法效很好,也许到了下一届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更好。 2、学法指导灵活。“教就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惠其一时;

阅读教学模式

“激合展结”四部曲 ——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效课堂”是指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组织、引起、维持、促进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后,师生得到的最大化的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高效不仅是教师高效的讲解,更多的是指向学生高效的学习,指向师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的最大化发展。 而在城关区全面推广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自主参与,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的是激----合--- 展----结的四部曲教学模式。 一、激 在学习中,我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

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中华少年》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骄傲——中华少年”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主题阅读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感受 我所从教的地方是全国有名的豆腐之乡———石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外出做豆腐去了。家里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表现的比较懒散,对学习尤为如此。长期以往孩子们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努力想办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彭校长的引领下我班尝试了《新语文主题阅读》。没想到这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给我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变得爱学习了,并能主动去学习了。下面就这次浅显地谈一下做法和感受: 一、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搭建 1、单元主题式教学观念的建立 什么叫“单元主题教学”呢?“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那么作为教师教学前,我们要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一些教学建议,从而构建了整体教学观,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2、生本小组的成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班级学习风气不正,成了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不仅改变了这一现象,还帮我在这场教学革命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接下来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首先谈怎样分组。分组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将学生按好,中,慢分成三等,每组一个优生,两个良好,一个慢生。二是按性别分,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最新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能力不够高;二是我们特殊的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比如班大人多、课时较少、考试导向、教学评价滞后等。三是外语学习环境不同于二语学习环境。另外强调学生直接“在用中学”,容易忽视语言基础。以语言运用为起点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料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去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难度就会更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 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 1. 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忽视任务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 2. 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4. 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

煤山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及过程性评价办法 八环节 ?(一)课前预习 ? 1、任务布置:布置学生预习的目标要求、预习内容以及预习作业,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 2、检查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全程助学);并打出评价分.要求□+□,其中前面这个□针对全程助学上交及时 打分,总分4分;后面这个□针对完成全程助学课前预习作业的 质量,总分6分,共计10分。 ?(二)互助学习1 ?要求学生订正、交流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切忌对答案。老师巡视课堂,了解学情,指导学习,并对每个小 组参与情况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的重点是归纳知识点,典型题目的思路分析,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的参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解,没有听懂可向老师提 出质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四)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或思考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时间控制在7分钟左右。 ?(五)互助学习2 ?每个小组完成之后,针对刚才做的题目或问题,组内开展互助交流,要求A生教B生或C生,或B生教C生,可一起互教互学,可让组内某生进行板书。老师巡视课堂,对每个小组参与情况进 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六)成果展示: ?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其它同学认真倾听,C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6分,B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 4分,A生展示正确了,该小组分为2分。不正确的酌情给分,教 师随时作点评,灵活机动给回答学生加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 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七)检测反馈: ?精选题目若干,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然后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若当堂反 馈时间紧,可收卷后在课后批改,并评价打分。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反思,并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提炼,布置作业,酌情加分。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新时代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教学模式探讨 从高校教学模式出发,以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别论述了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标签: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建构主义;奥苏贝尔 1以學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刨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才。这是因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这种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就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众所周知,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界多年来以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导致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认知学习理论,这就为行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特别盛行。由于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中美两国学生不同特点的对比,看到了这

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自主交互式”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比较适合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 一、模式的含义 “自主交互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模式的目标 1.着力体现“三个维度”目标 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坚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构建语文知识,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模式的指导思想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即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此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交流互动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四、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自”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三自”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新课程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动,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仍存有着很多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发展的问题,比如:在观点上,个别教师总认为不教学生不会,少教是严重失职;在模式上,即使千姿百态,但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与自得;在方法上,还是习惯于“满堂问”。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探讨了以“尝试自学、引导自悟、训练自能”为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求达到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素质的目的。 一、“三自”教学模式的理论阐述 1、放手自读,尝试自学,整体感知。 面对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读,在自读中逐渐引导学生完成如下问题:一是划出生字新词,并做到基本掌握,理解新词字面意思和基本意义,熟读课文;二是弄清课文在单元中所处位置和地位(最好能体会到这样编排的意义),按照课文前相关预习的提示内容,理解课文,试着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是了解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放手,恰当引导,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领悟、感知。 2、引导自学,激励自悟,认定目标。 “自学与自悟”是培养学生自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依据学习目标引导让学生自读,让学生充分把握阅读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引导学生读进去,激励学生读深入。一是从字、词、句入手,紧密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和每组的相关提示实行,初步读懂课文,力求从理性上整体了解课文;二是认定目标。引导学生从特定的阅读情境与要求出发,对阅读材料实行反复分析、比较和概括,获得自己的独立感知。“自学、自悟”能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略作提示与引导,侧重激励与诱发,使学生形成自学与探究的欲望。 3、精读研讨,深化理解,训练自能。 “精读”是在学生初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沿着给定的主体目标细读理解的过程,其阅读指向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研讨”则是变学生独立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全方位的集体交流活动,把学生“细读精读”的体验、思考与发现的过程展示出来,有针对性地提供给集体分析、比较与讨论,从而在“研讨”中促动学生的思维持续从求异走向求同发展。 4、全面整合,系统训练,整体达标。 通过学生自读、自学与研讨,学生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已有了准确的理解,但深入领会,层层品析,自能使用,还需要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认知阶段。从整体到部分,步步深入,让学生再回头把课文全面地读一读、品一品,从整体上回顾阅读的全过程,总结自己“读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怎么获得的,还有什么问题”等等。在读中自悟,在读中整理,在读中提升,由此形成阅读反馈,再通过教师组织交流讨论与巩固强化,使阅读目标全面完成,从而使学生形成优化的认知结构。 二、“三自”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程序 “尝试自学、引导自悟、训练自能”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阅读的文章和学习的内容实行积极的、主动的思考与探索,然后获得发现、掌握规律的教学过程,其课堂实践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 式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 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

(完整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是能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的缺失,力争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持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注重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点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依据以上阐述,作者在八年级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中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钻及求知欲、成就感非常强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色,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归纳问题集中讲授”的教学原则,尝试出高效课堂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 在这个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句概括: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分三段 二、四大特征 四大特征之一: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 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 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四步预习: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 四大特征之二: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 以一个最基本的教材内容为单位,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时间:第一学习时间为新知预习,实施问题发现:概念性、原理性、习题性、拓展性;第二学习时间为“两环”中的第一环,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生成问题、评价问题、实现知 识技能的迁移;第三学习时间为“两环”中的第二环,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㈠、第一学习时间:预习的实施——有时间、有方法、有组织、有交流、有反馈 1、预习要有时间的保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预习时间会有变化,预习、展示交流与拓展提高可以在同一节次、也可以在不同节次。 2、预习要体现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的预习应有不同方法。 3、预习要有组织。老师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对个体和小组的点拨与指导;学科长要进行明确的分工。 4、预习要有交流。发现的问题要通过结对交流和小组交流初步矫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科长要通过口头或书面(问题反馈单)形式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 5、预习课(第一学习时间)与展示课(第二学习时间)的衔接——先有课内展示交流、后有课外巩固训练 一般来说每科每周要使用2个”学导案”(语、数、外、物、化可能会有3个”学导案”),当预习课需要一个课时,而当天该科又只排了一个课时,就没有了展示交流的时间,学生 进行课外巩固训练就会出现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学科自习的补充来进行调整。 ㈡、第二学习时间 1、展示交流问题的选择——体现代表性、具有一般性 代表性:代表本单元教学重难点;一般性:通过问题的解决揭示一般方法; “填空式——基础型问题”没有必要展示,但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核对答案;“问答式——发展、探究型问题“和“练习式——应用型问题”由于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能力要 求高、思维碰撞点多是展示的重点;对于在展示中学生生成的问题,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思辨的时间,在争辩中越辩越明,升华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收集的学生预习生成的 问题,教师在点评环节给予必要的补充。 2、交流问题的数量——要根据展示交流的时间(一般为25分钟左右)来调剂展示问题的 数量 3、展示交流的主体——强者让、弱者上,正确让、错误上: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让这些同学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一个学生也不要交流多个问题,要给更多同学展 示的机会;教师也可根据组内交流的观察,让问题解答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同学进行交流,给其他同学予警示,有时比展示正确解答效果还要好。 4、展示交流的基本环节——四段循环 展示交流前必须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展示交流中应包括四段:个体展示、组内补充、思维碰撞、教师点评; 展示交流后学生应做好错误更正、方法提炼、自我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一、当前小学高年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零碎讲解,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学生碰到生词、难句就孤立地思考,教师只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零碎讲解,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应破除对课文的分割式讲解及逐句翻译法,教师应在整体的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语法或词语做整体理解,提高对课文理解的正确性。 2.注重句型的操练,忽视学生的整体阅读。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中多注重句型教学,而忽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言表层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练,满足交际语言的熟练把握,而忽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整的表达某一话题的能力,导致学生之间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不能得到系统完整地发展。 3.注重单纯地阅读课文,忽视对学生整体式阅读策略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指导、阅读方法的运用及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4.注重课内阅读,忽视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 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

短的四十分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基本上学生就再也没有阅读的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才能得到提高?学生一旦进入初中学习,又如何能适应一定的阅读能力的要求?因此,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能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难以适度的阅读材料 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不但可以对课堂教学给与有力的补充,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的整体运用。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教师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注重读懂短文,而忽视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整体运用。 三、小学英语学科高年阅读课整体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小学英语学科整体式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 1. 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分割的。任何把语言分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做法都会使语言失去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2. 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自然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口语得到充分的练习,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小学英语学科阅读课整体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去把握语篇整体,教学时应从阅读和理解全文入开始,同时,教师应围绕语篇整体来展开听说读写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桂平市下湾镇中心小学黄深泉 【内容摘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了解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师生共同探究→揭示问题本质→总结引申反思”四个环节;提出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课堂教学四环节;实施建议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氛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直接向学生呈现问题或任务,要求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策略支持,教学过程中不断循环该探究过程,直至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成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人物。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学生预习自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探究学习。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文化特征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教师要将单纯的教学过程变为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即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历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教师、同伴、教学文本等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生成和情感变化,体验、感悟学习中的奥妙和兴

趣,以及因为成功或者失败给心灵所带来的那一份兴奋、喜悦、痛苦和失望。 为了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满足和符合现代教学特征,需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联,超越传统的先预习、师生一问一答、满堂问、大叫大喊、独白式的课堂文化。 学生要遵守“五要五不要”课堂教学制度,即要独立自主,要探究钻研,要写关键词,要花草图,要问问题;不要先看书,不要先讨论,不要喊叫,不要急于举手,不要等待老师。 教师要遵守“六要六不要”课堂教学制度,即不要过早地出现结论,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不要低估学生学习潜能,而是要高估学生能力;要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不要照本宣科或者刻板地执行教案;不要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复制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多元、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文化特征:课堂教学中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赋予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其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释放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二、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其核心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