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15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实验15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实验15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实验15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实验15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1.(2011年中考·浙江义乌卷)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如图所示,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

的是()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2011年中考·湖南岳阳卷)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

D.通过(a)(b) (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D

2

3.(2011年中考·山东青岛卷)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C.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3.ABD 解析:要探究小车移动的距离与接触面间光滑程度的关系,需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选项A正确;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时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是相同的,在比较光滑的木板上移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选项B正确;实验表明,斜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滑动的距离也大,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C 错误;实验中,让斜面越来越光滑,根据实验数据推理可得,若斜面完全光滑,轨道足够长,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选项D正确。本题答案为ABD。

4.(2011年中考·山东菏泽卷)探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写出三个必需的实验器材:、、,这个实验用到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4.小车、木板斜面、毛巾、粗布(每空1 分,任选三个均得分),实验推理法或逐渐逼近法或控制变量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在探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时,可以选用小车、木板斜面、毛巾、粗布(任选三个),这样就可以探究此实验;在这个实验用到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或逐渐逼近法或控制变量法。

5.(2011年中考·湖北荆门卷)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让物体从斜面同一

高度自由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可以观察到,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可以推导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物体将。

5.大(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6.(2011年中考·河北卷)针对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接触面

毛巾棉布木板小车移动的距离s/cm

18.3

26.8

98.2

3

(1)问题: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怎样的运动?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始速度相同(2)匀速直线运动(3)问题:小车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如何变化回答:减小

7.(2011年中考·湖北孝感卷)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

(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3)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假如表面绝对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A.运动的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改变。()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如图所示,重5N的物体B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拉着重50N的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体B匀速上升,则拉力F=______N。(不计绳重和绳与轮的摩擦)

4

4

7.(1)获得相同的速度(2)小;慢(3)匀速直线运动(4)A.(√) B.(√) C.(×)(5)10

8.(2011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小勇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

小勇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

/m

毛巾大 0.1 棉布较大 0.18 木板

0.35

根据以上实验填好以下内容:

(1)小勇在三次实验中,让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滑下时,应保持同一____。(2)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

(3)由此可推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作_______。 8.(1)高度(2)长(远);小;慢(3)匀速直线运动

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

9.(2011年中考·安徽芜湖卷)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

5

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9.(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D (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解析:(1)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后被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推翻。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以事实②为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理③和①,最后在进行拓展延伸得出合理的结论④。本题答案为D.

(3)根据步骤④可知,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匀速运动下去。”的结论。

10.(2011年中考·安徽芜湖卷)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

6

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__。(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11.(2011年中考·安徽芜湖卷)格物致知,探究成真!与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程类似,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往往也被某些生活表象迷惑。通过学习和探究,我们最终拨开迷雾,获得新知。回顾你的学习历程,列举一个这样的案例,要求写出物理规律名称(或内容)、遇到的困惑,并简要说明学习过程。(第22、23小题等本卷涉及到的实例除外)

11.略。说明:本题为开放题,答案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题,可写的物理规律有很多,比如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流体的压强等,答案只要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得分。

参考案例刚开始学习声音时,学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时很是疑惑,自认为“不一定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还找了个反例:用力拍桌子时发出了声音,可是我并没有看到桌子振动。可后来,我又发现,如果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的纸片,再拍桌子时,纸片有明显的振动,这说明桌子在振动。我接着做了一些其他的实验,最后均说明了“声音的确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

12.(2011年中考·江苏南京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2.(1)D (2)1∶2∶3;1∶4∶9;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解析:本题考查对“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的探究。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1∶2∶3,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1∶4∶9,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3.(2011年中考·陕西省卷)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石子下落比羽毛快得多,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有关;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甲乙丙

8

他们利用天平、秒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细沙、水、牛奶、食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将能够下沉的物体从液面处由静止开始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0.3m。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判断下沉的快慢。(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物体下沉的越快。

(3)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9的数据可知,物体下沉快慢还与有关。(5)图示为物体分别在三种液体中下沉时间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象,其中,反映物体在食用油中下沉时间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

13.(1)下沉时间 (2) 物体的质量越大(3)1、4、7(或2、5、8或3、6、9)(4)小瓶表面是否粘油(5)c。

解析: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相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液体中下沉。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 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 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 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 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 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 2.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与BC长度相等,则 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运动和力实验探究练习一

运动和力实验探究练习一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作用的相互性 1.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甲同学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乙同学认为力使玻璃瓶发生的形变并不是水面上升的唯一原因,该装置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丙同学却认为可以实现,只需修改实验步骤。主要步骤如下:用较大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1,松手后水面落回原处,再用较小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2。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同学的操作,你认为使水面上升除了玻璃瓶形变还有可能是:。(2)丙同学两次挤压需要控制相同。 (3)若实验结果能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则h1和h2的关系是。 2.为了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如图甲所示。 (1)在甲图中,缓慢向两侧移动铁架台E和F,保持木块A与B位置不动,整个装置静止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f A的方向向,大小应该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C”或“D”)。 (2)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不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经过讨论,同学们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细圆木条是为了消除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3)同学们利用完善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整个装置静止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2N,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如图所示为N。 (4)请你写出利用完善后的实验及数据分析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过程:。3.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做的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请对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判断正误。(图中A、B两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纸带上留下的点迹如图(a)所示,它们的s—t 图像如图(b)所示.则 A.甲的拉力大 B.甲的机械能小 C.乙的动能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图a中的甲、乙两图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由此确定钩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此时的钩码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弹簧秤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相等,即甲、乙的拉力都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由于钩码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D.两个钩码的质量相同,由题意知,两个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b)知,甲、乙上 升相同的高度,甲所用时间小于乙所用时间,根据v=s t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 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甲的势能等于乙的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甲、乙丙三块石头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和乙石头对甲石头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和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的大小不相等 C.甲、乙、丙三块石头所受合力不为零

D.乙石头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和乙石头对甲石头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乙石头处于平衡状态,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 =+ F G G 甲乙 支 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 = F G 甲 压 所以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和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的大小不相等,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丙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乙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丙石块对乙的支持力、甲石块对乙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C.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则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故A正确; C. 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10N,A受到B的摩擦力是10N,故C错误; D.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

高一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 )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详解】 根据“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因为棱台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可以选棱台作为参考系,则a 、b 、c 、d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有 a b c d T T T T === 判断a 、b 、c 、d 的机械能的变化,只需比较弹力做功的情况即可,根据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可知,由于b 、d 弹力不做功,机械能不变;a 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c 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有 a b d c E E E E >=> 结合上面二个关系式,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 本题要注意正确选择参考平面,机械能的变化看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即可。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摩擦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学大教育辅导讲义 年 级 九 辅导科目 物理 学科教师 姚老师 课次数 课 题 摩擦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一、摩擦力 [中考考点]:(1)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2)摩擦力的有无(3)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中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计算题。 [知识网络]: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大小:F=μF 滑动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大小:0<F ≤Fmax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滚动摩擦:做一般了解。 [知识要点]: 思考:质量为m 的木刷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刷受几个力?大小、 方向如何?画出木刷受力示意图 一、摩擦力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间存在压力且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⑴ 两物体接触并挤压;两物体间存在压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前提。 ⑵ 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⑶ 接触面不光滑。“光滑”是指不存在摩擦。 2.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产生障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⑴两物体接触并挤压;⑵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⑶接触面不光滑。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⑴ 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应的弹力垂直。⑵ 总是障碍两物体间相对运动的进行,“相对”是指接触的物体,它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例:试判断下列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 ⑴ 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动的木箱 ⑵ 放在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4.滑动摩擦力大小 ⑴ 滑动摩擦力f 跟压力N 成正比,公式N f μ=。 ⑵ 动摩擦因数μ,μ的数值与相互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μ没有单位。 ⑶ N 为两物体接触面正压力。 三、静摩擦力 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接 mg mg mg

论文:运动和力的关系 精品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提出了“保持自己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这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即惯性。也就是说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那么,怎样进一步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呢?简单地概括就是:1.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物体就保持静止或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反之,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它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一定为零。2.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物体就会做变速运动,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就要发生改变。可以肯定,如果物体在做变速运动,则它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同学们有几个问题常常想不通。例如,“物体不受外力或说合外力为零,将保持匀速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可以理解,那一个物体原来静止,怎么会运动起来的呢?”原来静止,如果不受外力,就继续静止,必定它受到某一个力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现在我们所研究的这一段过程中,它不再受力,就保持着这一速度,匀速直线前进。 比如,宇航火箭向后喷射火焰,受到反作用力,速度不断增加,这是受力而运动状态由静变运动,速度由小变大的过程。当最后一瞬间,火药气喷完,它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不再受力;速度就不再变化了,将永远保持这一速度继续前进。当然,事实上,在这个速度,和此时所处高度的条件下,它仍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力的方向与它的运动方向垂直,就使它的运动方向不断地改变。同样,因为力和运动方向垂直,不会影响它的运动快慢。所以整个来说,它将进行匀速圆周运动。 还有一个问题,运动的物体受不为零的力,运动状态到底如何变化?一言难尽。可以分几种情况来讨论。1.如果所受的力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刚才讲的火箭和卫星,则卫星将保持原来运动的快慢,做匀速圆周运动。2.如果力和运动方向一致,那么,运动将越来越快,就是说,做加速运动。比如,小汽车起动后司机继续加大油门,牵引力与运动方向一致,它将加速。反之,行驶的汽车,当司机踩刹车时,汽车还需向前冲出一段距离。这时没有牵引力,只有摩擦力,即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为什么这时受力方向向后而车仍向前运动呢?因为汽车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只因为受了力,使它的运动状态受到改变,运动减慢,最后停下来。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同学想不通;一个球你不踢它,它就不动,不是力使它运动的吗?这话是对的,但它说明了两点(1)踢球的力使球运动;(2)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可是如果一个飞过来的球,在我们观察它的这一段时间和距离中,它从一开始就是运动的,不能说只有受了力它才运动,而由于地面和空气的阻力慢慢停下来,仍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同学们之所以有误解是因为我们身边的东西原来确实是相对地面静止的。事实上宇宙中的许多物体原来就是运动的,而且运动和静止本来就是相对的。还有,我们的结论和原理都是相对于进行研究的某一段区间而言的。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判断才说到了问题的实质。

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

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⑴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是需要力来维持,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定性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受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⑵它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之所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不受力的条件下,由物体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物体所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学生。早在2000多年以前提出: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科学革命的先驱。他提出:物体的运动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是为了保证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注意要保证单一变量)。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短的距离就停下了(如图甲);第二次在水平面铺上较光滑的棉布,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较远(如图乙);第三次是光滑的木板,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如图丙)。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伽利略认为,是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使小车停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就越远。表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就越远.伽利略科学地想象:要是能找到一块十分光滑的平面,阻力为零,小车的滑行速度将不会减慢,将匀速行驶下去。 事实上,伽利略真正所做的实验并不是上面所提到的。上面所提到的实验主

要为初中物理教学时所使用。高中物理会提到伽利略的实验:两个相连接的倾斜轨道,小球在轨道上运动会先下降后上升。使一个小球从一个倾斜轨道的某一高度处滑下,小球在经过轨道最低点后沿轨道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静止。伽利略发现忽略摩擦力,小球上升的高度与释放的高度始终相等,于是他推测,如果是一个倾斜轨道接一个水平轨道,那么小球永远也不能上升到初始高度,于是小球就将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伟大贡献 英国伟大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合力与运动的关系

合力与运动的关系 合力与运动的关系可从下面两方面理解: 1.若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这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必然要发生改变,反过来,若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必然不为零。 例1 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个物体将()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继续静止。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继续静止。 D.一定由静止变为运动。 分析: 两个力和三要素完全相同,是指这两个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都相同。根据“二力合成”知识可知,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即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非平衡力),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2.若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这时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必受到平衡力作用,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必为零。 例2 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受到1000牛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在所载重物中再加入重100牛的物体,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则 A.气球上升时受到合力比下降时大. B.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是900牛. C.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阻力均为50牛. D.气球下降时运动状态一直在改变. 分析气球上升或下降时,都是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力都为零,所以选项A和D是错的.气球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竖直向下重力G和阻力f,由合力为零,有F浮-(G+f)=0 (1) 同理,气球下降时有G+100牛)-(F浮+f)=0 (2) 由(1)(2)式,考虑到F浮=1000牛,可得G=950牛,f=50牛.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1.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如图所示,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 的是 ( ) A .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 .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 .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 .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 D .通过(a )(b) (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 .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C .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 .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4.探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写出三个必需的实验器材: 、 、 ,这个实验用到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可以观察到,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可以推导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物体将 。 6.针对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怎样的运动?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移动的距离s/cm 18.3 26.8 98.2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宝铁一中 出题人:张洪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 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内的原来位置 B .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 .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 .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2.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作用力在前,反作用力在后,从这种意义上讲,作用力是主动作用力,反作用力是被动作用力 B .马拉车,车被马拉动了,说明马拉车的力比车拉马的力大 C .在氢原子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质子)做圆周运动,而不是原子核(质子)做圆周运动,说明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比电子对原子核(质子)的吸引力大 D .上述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3.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定滑轮, 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 =15kg 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 有一质量m '=10kg 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 如图所示,在重物不离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 速度 (g=10m/s 2 )( ) A .25m/s 2 B .5m/s 2 C .10m/s 2 D .15m/s 2 4 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 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 A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 .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 C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D .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5.作用于水平面上某物体的合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力的方向向右为正,则将物体从下列哪个时刻由静 止释放,该物体会始终向左运动( ) A .t 1时刻 B .t 2时刻 C .t 3时刻 D .t 4时刻 6.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θ 的固定斜面上,如图所示,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面上。在力F 的推动下,木楔A 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上滑动,则F 的大小为( ) A .[]θ θμθcos )cos (sin ++g a m B .θ μθθ sin cos sin +-mg ma F -F

《力与运动的关系》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的关系》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复习重点 1. 二力平衡的条件 2.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 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4.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6.典例讲解 (二)知识梳理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零距离》第8讲 课后反思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设计】 本节为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教材从牛顿第一定律说起,进而研究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及不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而建立的,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都较高。为此,本节教学设计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伪象——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出发,通过提出来问题激发矛盾,再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所以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在些基础上,经过分析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由观察、分析,自行建立惯性的概念。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惯性的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后通过对“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释有关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重物、纸条、水杯、水、鸡蛋、硬纸片、木块、棋子、木尺、空塑料瓶数只。

运动和力的相互关系图表

常见的力运动的描述知识结构回忆

最近复习力学部分考点求概览 1、认识机械运动,能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2、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运动物体的参照物。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 6、了解平均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9、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0、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1、认识弹力,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关系。 12、认识摩擦力,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4、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根据平衡条件由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 15、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及其原因。 16、认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了解定律的建立过程及理想化的实验方法。 17、了解物体的惯性,能用惯性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运动和力的相互关系(图表)

解题指导、关键点击: 一、从整体上双向掌握两种分析推理方法:(如下图所示) (一)从受力分析推断运动状态的情况; (二)从状态分析推断物体受力的情况。 二、必须有强烈的受力分析意识(最好画图),把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 结合起来分析,综合运用上述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物体,解决问题。尤其要理解运用“二力平衡”求解有关力的问题。 三、高度关注“关于惯性的一些说法”,纠正头脑中固有的错误前概念,练就 “火眼金睛”。 1、惯性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备的固有属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 绝不能说“受到”,也不能说“作用”,可以讲“有”、“具有”,不能讲“没有”。 2、惯性可以讲“大小”,它代表着“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只由“质 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若物体质量不变,则说“惯性增大或减小” 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初二物理力与运动关系单元练习题

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测试时间60min)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上升时,下列哪一对力属于平衡力()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时,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受力作用时,就一定处于运动状态C.物体受力作用时,也能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3、小明在蹦极,当他下落到最低点时,他所受力突然消失,则小明() A、立即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静止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4、水平方向只受两个力作用物体的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水平方向再增加一个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可能做加速运动 B物体可能做减速运动 C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改变 5、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后,小车 A、速度减小,做减速运动 B、速度不变,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C、最后可能静止不动 D、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 6、一个物体受到10N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时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增大到40N,则物体() A.速度增大 B.按增大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仍按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D.作变速运动 7、如图A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图B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那么 A.F1<F2, B.F1>F2, C.F1=F2, D. F1与F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8、一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重物A、B相连,小车两边的细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桌面平行,如图所示。当小车在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时,A、B的物重G A和G B的关系为() A、G A>G B B、G A<G B C、G A=G B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9、如图所示,甲小车上放铁条,乙小车上放条形磁铁,将两车都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当条形磁铁与铁条靠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甲车向乙车靠近,乙车不动 B.乙车向甲车靠近,甲车不动 C.甲车、乙车相向运动,直到磁铁与铁条吸在一起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10、人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里用相同的力立定跳远,怎样才能跳的最远() A. 向车行进的方向跳,跳得远 B. 向车行进的反方向跳,跳得远 C. 沿地球自转的反方向跳,跳得远 D.在以上三种情况里人跳的距离均相同 11、如图甲所示,木块与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突然减速运动,则会发生哪

运动和力关系教案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新授课) 学科物理年级八授课时间 课题第二课时 课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区别出惯性和惯性定律; ③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惯性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理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 课型 新授 课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问题与猜想】 力是维持物体的运动,还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堂演示:教师手推一辆小车,小车可在 讲台桌上滑行一段距离,然后停了下来; 教师问:小车为什么能滑行一段距离?又 为什么停了下来?你能试分析一下小车的 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吗? 新课讲授 【制定计划】 并思考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并说明实验的 条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 这样就保证了小车到达B处开始水平运动 时的速度相同; 便于比较. 用同一辆小车. 同学们安装好器材后;开始做实验. 小车三次都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 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

以下问题: 1.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同一高度滑下,为什么? 2.三种不同的 材料,目的是为什么? 3.实验中是否要用同一辆小车? 【收集证据】 【分析与结论】指导学生按照教材图7-32安装实验器材, 按上述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并将实验的结果填在下 表中. 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的 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教师介绍:300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 通过这样的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 动状态的.后来笛卡尔又推出,运动的运动物体不受 阻力时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并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 运动下去. 教师对惯性定律进一步分析理解: 条件:不受外力作用时;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回到小车的实验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车运动的原 因,停下来的原因. 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 二次换成铺棉布,第三次就是木板.比较 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在什么不 同. 引导学生分析: 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 什么问题? ③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 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 小,小车的运动距离将会变长还是变短? 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 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 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 请学生讨论课本中的109页的小明的周游 世界的计划是否可行?问题在哪里?并请 一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补充得出它们的不 同之处 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补充得出它们的不 同之处.

物理 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A正确;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重力的作用,不是平衡力,B错误; C.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不能说球受到惯性,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上运动,C错误;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这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为零,D错误。 2.每年都有一大批丹顶鹤从北方迁徙到我市滩涂越冬,如图所示,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D.与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则丹顶鹤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故选A。

3.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一对力中是平衡力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水平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C.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力的条件进行判断。 【详解】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二者的方向是相同的,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水平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B符合题意; C.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尽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它们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二者方向相同,而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若随小车一起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木块由于惯性将向右倾倒C.小车启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小车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木块将不受摩擦力,小车也不受木块的摩擦力,因此小车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木块的压力共五个力作用,故A错误; B.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下部由于受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的上部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

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

1.乘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紧急刹车时通常会向前倾倒,这是为什么? 2.运动会上,同学们跳远时为什么要助跑? 3.惯性现象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到处可见,请你举出有关惯性现象应用的实例和防止惯性现象伤害的实例。 【例1】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一定保持静止 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一定运动 C.物体保持静止,一定不受外力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例3】下列现象不是由惯性引起的是 ( ) 【例4】正在运动的物体,如将它受到的力全部撤去,这个物体( ) A.速度越来越大 B.速度越来越小 C.立即静止下来 D.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5】手榴弹掷出后,还能继续前进,这是因为( ) A.手榴弹有惯性 B.手榴弹有向前的一个惯力 C.人对手榴弹有作用力 D.手榴弹的惯性比阻力大 【例6】轮船在大海中匀速直线航行,小明同学在船中央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则小明下落时 ( ) A.仍在起跳点 B.在起跳点前 C.在起跳点后 D.无法确定落在何处 【例7】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

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①或② B.①或③C.②或③ D.②或④ 【例8】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对跳远运动员来讲( ) A.向东跳得远一些 B.向西跳得远一些 C.向南或向北跳得远一些 D.向任何方向跳都一样远 【例9】小车受到向东600 牛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向东前进,当拉力减小100 牛时,小车将( ) A.向西倒退 B.减速向东前进C.调头向西前进 D.立即停下来 【例10】物体在两个互相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则( ) 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一定改变运动方向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例11】(多选)生活中有许多利用惯性的事例,下列事例利用了惯性的是 ( ) A.射击时,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B.河里嬉水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C.司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紧了 【例1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若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可能不再做直线运动 【例13】(多选)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中考物理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如图甲所示装置,其中心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一开始小球和装置一起沿某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装置突然停止,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 假设装置是向西南方向运动的,某时刻装置突然停止,小球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西南方向运动,这与图乙的运动相符合,所以该装置向西南方向运动符合题意,故选A。 2.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 ..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绳对木块的拉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详解】 AB.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压力一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摩擦力大小不变,故AB错误; C.木块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故C错误;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3.一个文具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和文具袋对桌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均作用在文具袋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和文具袋对桌子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两个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4.狗拉着雪橇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 F1,后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2,则() A.F2<F1B.F2=F1C.F2=2F1D.F2>2F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无论雪橇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而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始终是平衡力,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故拉力大小不变,即F2=F1,故B正确。 故选B。 5.一辆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B.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卡车对地面的压力 C.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D.地面对卡车的摩擦力和卡车对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