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天津】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回答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B.至于斟酌损益益:益处

C.以告先帝之灵告:祭告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先帝知臣谨慎

D.恐托付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

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

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

【2023年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故弄玄虚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画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握,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言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7.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

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

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2023年河南】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

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__________

(2)园去城二余里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向。(摘自《古代汉语词典》)_______(填序号)

(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下面是甲文中画框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1.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023年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乙]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有删改)

[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12.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称:______

(2)嘉树荫之嘉:______

(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持:______

(4)稍逐于嬉游稍:______

13.请用“/”给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15.[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年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①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②之水,溉泽卤③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节选自《史记·河渠书》)

【注】①说(shuì):劝说。②填阏(è):淤泥。③泽卤:土地低洼而多盐碱。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韩闻秦之好兴事(________)

(2)欲罢之,毋令东伐(________)

(3)东注洛三百余里(________)

(4)秦以为然,卒使就渠(________)

1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蒙乃始就学

B.屠乃奔倚其下

C.陈胜、吴广乃谋曰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2)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19.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2023年江西】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行已不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党之

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

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命:违背命令。

20.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1)冠(____)(2)故(____)(3)衣(____)

2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2)国有道,即顺命。

22.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2023年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节选自《核舟记》)

【乙】古法,以牛革①为矢服②,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③,附④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⑤声也。

(选自《梦溪笔谈》)

【丙】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

(选自《九章算术》)

①革:去了毛的兽皮。②矢服:装箭的盛具。③虚:空。④附:

附着。⑤纳:收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因:______________

(2)则皆闻之闻:______________

(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视: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丙】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B.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C.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D.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

(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

26.【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

27.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慢”的意思是“怠慢、疏忽”,而非“缓慢”。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古今异义词。“卑鄙”在现代汉语中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表示“社会地位低微,

见识短浅”。

3.答案:B

解析:

选项 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原文第②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分析混淆时态,将设想变为现实。原文中的“当”是“应当”的意思,作者计划接下来出师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来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并非已经完成重任,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词意思与成语中重点字意思的辨析。选项文言文句子加粗字意思成语加粗字意思判断

A.见接见看见不相同

B.加虚夸,夸大加上不相同

C.辙车轮碾出的痕迹车轮碾出的痕迹相同

D.故原因故意不相同

5.答案:(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敌方的勇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能打败他们。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把握。D项表

述有误,战争起因是略写,取胜原因是详写。

7.答案:①身份奇:二人皆“草茅下士”,却能参与国政。②胸怀奇:时时心怀国家,并能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③识见奇:拥有“鄙夷一切”的见识(也可答“在军事上深谋远虑,有军事才能”)。④功业奇:曹刿能赢得长勺之战,毛遂能促使楚赵合纵抗秦。解析:本题借助文言文阅读材料考查人物评价。作答前,要借助注释读懂链接材料。分析可知,链接材料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是总说曹刿与毛遂都是“奇人”,剩下的四句具体分说两人“奇”在何处。考生认真阅读这四句话,将其转换成现代汉语,不难概括出答案。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齐师讨伐之际)曹刿请求接见,(平原君赴楚合纵之际)毛遂自荐同往,(他们)都是古今的奇人。(他们都是)在野的无官职的人,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却)为国家的危难而着急,大义担当,奋勇向前。曹刿一出马,就让齐国的军队溃败;毛遂一出马,就促成楚赵合纵抗秦。(他们)有这样的见识,所以才能轻视一切。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用来凑数”,直接将千古以来的庸人一齐否定。有志气的人可以从中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8.答案:(1)季,季节;(2)②;(3)破,破旧,破烂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第(1)(3)题分别提示了词语推断法和课内迁移法。考生可根据给出的成语和课内文言语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作答。第(2)题提示了查阅词典法,考生可将给出的几个义

项分别代入句中,判断哪一个义项更合适。“园去城二余里”的意思是“南园距离城内二里多”,因此“距,距离”这一义项更合适。

9.答案: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语境原则,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句子;二是直译原则,要做到字字落实;三是重点实词要翻译准确,尤其要注意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四是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本题中,应注意“芳”“发”“秀”等重点字的翻译。

10.答案:这样标点层次分明。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的个性化解读。题干中的“另一种标点方式”提示考生要从标点的角度入手分析。两个句号将这句话分成两个层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聚焦其中的琅琊山。这样的标点方式层次分明,也符合游记类散文中“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式。

11.答案:“醉翁”: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后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语段对比探究。甲、乙两文中都直接点明

了命名的原因。考生抓住甲文中的“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和乙文中的“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乙】我的家在城内,(由于)人情世故繁杂,(每日)忙于应酬。母亲还在世,出于孝顺我不能远离(家中),(于是我)每天只能在南园中躲避喧闹。南园距离城内二里多,没有杂乱的树木,柏树大概有三百株,松树只有五棵,计算一下树的栽种日期,仅仅过了四十年,就已经长成树林。在松柏之间,有一间茅草屋,(由于)时间久了,破旧漏风,不能遮风挡雨,再加上(屋子)矮小狭窄,就如坐在捕兽的陷坑中一样。不得已(对茅草屋)进行了修理整顿。拆掉茅草,用瓦片覆盖在上面,左右墙分别安装上窗户,前后墙上各修一扇门,(屋中)通透明亮,开阔敞亮,太阳落山后还能够分辨清非常小的文字。(屋子)中间设了一枚牌匾,命名为“后知轩”。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必定要等到天气寒冷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居住后才知道四面通透的屋子可以称为轩,谁能说这个名字与实情不符呢?

12.答案:(1)称道;(2)美;(3)拿着;(4)略微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第(1)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考生可结合课内积累写出答案;第(2)~(3)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考生可迁移课内所学判断相应词语的意思。

题号文言词语课内迁移释义

(2)嘉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嘉”在“虽有嘉肴”一句中为“美味的”的意思,而结合“嘉树荫之”的意思可知,“嘉”应取“美”的意思。(提示:在迁移课内文言词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迁移得出的意思放到课外语句中进行检验,看是否讲得通,若讲不通,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3)持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拿着

(4)稍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略微

13.答案: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解答时,要结合原文的语境,弄清语句基本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根下放着两块巨大的石头,一块姐姐用来作为捶衣服的石砧,一块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据此可知,应在“巨石”和“以为砧”后各断一处。

14.答案:(1)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语境原则,即将所译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牢记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对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存在活用现象的词等要翻译准确,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第(1)句中,要注意“手”(亲手)“计”(计算)等字的正确翻译;第(2)句中,要注意“朝”(早晨)“于”

(比)等字的正确翻译。

15.答案:【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督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和感激。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比较探究。作答本题,要结合选文情节和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甲】文第一段写作者借书抄书,强调求学之难。结合文末“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作者回忆自己幼时求学之难是为了勉励马生刻苦学习。【乙】文作者回忆了幼时姐姐夜陪苦读、晨呼诵读等情节,强调了姐姐对自己的督促与勉励。结合文末“念姊氏教不可忘”可知,作者回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是为了表达对姐姐的想念和感激。

【参考译文】

【乙】回想起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就来投靠姐姐。屋后有个小花园,有几丈宽,美好的树木遮蔽着它。树荫下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书塾跟着老师学习,早晨出门傍晚回家。到了晚上,姐姐常常做一些纺织、缝纫之事,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晚上的课业。天色一亮,(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一个小桌子到园子树下读书。树根下放着两块巨大的石头,一块姐姐用来作为捶衣服的石砧,一块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太阳出来,(姐姐)就催我去书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时晚上读累了,略微贪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着说:“你现在不勤奋读书,母亲在地

下就会伤心!”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一)想到姐姐的教诲(还是)不能忘记。

16.答案:(1)听说;(2)进攻,征伐;(3)向东;(4)对的(或正确)

解析:

序号课外文言词语课内迁移意思

(1)闻村中闻有此人(《桃花源记》)听说

(2)伐齐师伐我(《曹刿论战》)进攻,征伐

(3)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向东(名词活用:名词做状语)

(4)然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对的(或正确)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文言语句意思

乃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副词,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副词,于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狼》)副词,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世家》)副词,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副词,竟然,居然

18.答案:(1)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

(2)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

解析:【参考译文】

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各种事业,就想使秦国疲累,让它不能向东征伐(自己),于是派水工郑国做间谍去游说秦国,让秦国把泾水从中山西到瓠口一段凿穿为渠,沿着北山向东注入洛水,长三百多里,要用来灌溉农田。工程进行中,秦国人察觉(是中了韩国的计谋),秦王想杀掉郑国。郑国说:“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秦国认为郑国的话是对的,终于让他把渠修成。渠修成后,引来带有淤泥的水,灌溉四万多顷低洼而多盐碱的土地,每亩收成有一钟。于是关中变为沃野,没有荒年,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因此,(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19.答案:示例一:我认为郑国没有完成使命。韩国本来派他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可是郑国渠的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

示例二:我认为郑国完成了使命。韩国给他的使命是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思考。首先要明确郑国的使命——“欲罢之,毋令东伐”,即(让秦国兴办事业)使秦国疲累,不能向东征伐(自己)。然后联系郑国的举动及最终达到的效果来分析。从郑国的举动来看,他到秦国后游说秦国凿渠灌溉农田,其间虽险些被杀掉,但最终历尽艰险完成了郑国渠的修建。由此看来,他达成了以兴办事业来使秦国疲累的目标,完成了使命。从最终达到的效果来看,郑国渠建成后,秦国因此富强,韩国也被秦国吞并了。由此看来,郑国游说秦国建渠虽消耗了秦国的国力,但最终并未阻止其向东扩张。

从这个层面上看,郑国并未完成使命。

20.答案:(1)帽子;(2)所以;(3)穿衣服(穿)

解析:

序号课外文言词语课内迁移意思

(1)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帽子

(2)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3)衣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衣”的意思是“衣服”,而结合整个句子“妾不衣帛”可知,若理解为“衣服”,则句中缺动词,故“衣”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穿)”的意思。(提醒:在文言词语课内迁移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迁移得出的意思放到语境中检验,看是否讲得通,若讲不通,可分析是否为词类活用)

21.答案:(1)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2)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解析:翻译时,除了要将重点词语翻译到位,还应注意重点句式,如第(1)题,由“……者,……也”可知其为判断句。

22.答案:【示例】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文内容理解。题干要求分析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分析两个语段可知,第一个语段意在强调晏子的德行,第二个语段意在强调晏子的德行与成就,由此考生可将题干问题转化为“晏子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德行”“晏子有什么成就”。抓住第一个语段中的“衣冠不中”“所言不义”“行己不顺,治事不公”,第二个语段中的“事

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不难作答。

【参考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君子正常的言行举止是什么?”晏子回答说:“衣冠不适当,不敢进入朝堂;说的话不符合道义,不敢迫使国君听从;自己的行为不遵循礼仪规范,办事不公正,不敢管理百姓。衣冠没有不端正的,所以朝堂之上没有奇形怪状的衣服;所说的话没有不符合道义的,所以臣下不会来向国君作假报告;自身行为遵循礼仪规范,办事公正,所以国家没有结党营私的活动。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晏婴,字平仲,是莱地夷维人。他为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做过事,因为节俭、办事尽力被齐国人看重。他担任齐国宰相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对他说到的,他便慎言以对;(国君)没有说到的,他就慎行以对。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国家没有道义,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因此,他连续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做官,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23.答案:(1)顺着,就着(根据,按照);(2)听到,听见;(3)看到(观察)

解析:

题号课外词语课内同义迁移词义

(2)则皆闻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听到,听见(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看到(观察)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天津】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回答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B.至于斟酌损益益:益处 C.以告先帝之灵告:祭告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先帝知臣谨慎 D.恐托付不

效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 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 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 【2023年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5套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5套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1.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答案+逐题解答 【三】(15 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 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 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 ..痛恨: ..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 (5)今则不然.然: [三] (15分) 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 意思对即可)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4. (4分)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5. (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 16. (4 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每点2 分, 意思对即可) 2.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任城威王彰①,少善射御,力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魏武②尝抑③之曰:“汝不念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④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做博士邪!”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乙]莹⑤好学耽⑥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⑦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①曹彰,字子文,曹操的儿子。②魏武:魏武帝曹操。③抑:压制、阻止。④课:督促。⑤莹:祖莹。⑥耽:沉迷、沉溺。⑦属:撰著。 7. 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数从征伐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 将十万骑驰沙漠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 父母恐其成疾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D 以衣被蔽塞窗户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8.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2)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9. 你认可曹彰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0. 人们为什么称祖莹为“圣小儿”?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3分) [甲]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②,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③,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④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选自《曾国藩家训》。有删改) [乙]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⑤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①士人:古时指读书人。②识:见识。③河伯之观海: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河伯观海”比喻盲目自大,孤陋寡闻。 ④断:一定,绝对。⑤了(liǎo):完成。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学问之道无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B.兄往年极无恒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C.则无一日间断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D.皆无识者也皆朱笔加圈批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答:_________ ___ (2)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答:_________ ___ 11.甲文引用“河伯观海”“井蛙窥天”两个典故,用意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 ___ 12.由乙文曾国藩“有恒”的具体做法看,怎样做才是“有恒”?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五):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五):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2023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崔昭行贿事 李肇 裴佶①尝②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8.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 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 如此安.得不乱(怎么)窥谷忘反.(通“返”) C. 束带强.出(勉强)皆朝.于齐(朝廷) D. 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9.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 佶至宅看其.姑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将鞭之.公将鼓之. C. 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面山而.居 D. 乃.昭赠官絁千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 裴佶姑父“呵阍者”“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 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 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一):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一):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2023湖北省宜昌市一、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20分) 【甲诗】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A)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B)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 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6.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啜()逝()故()乃() 7.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 处。(2分) 8.【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2分)

9.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10.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11.【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2分) 12.【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1分) 13.【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 14. 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往来翕忽。(2分) 一、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20分) 6.(4分)啜:饮,喝;逝:游开,游走,离去;故:先前,原来;乃:于是,就,便 7.(2分)A.之 B.其 C.以 D.而 8.(2分)指的是鱼或美丽的鱼;如:“锦鳞游泳”“沉鳞竞跃”“呷浪之鳞”(代指鱼);“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一片日边来”(代指船);“臣本布衣”(代指平民)等,任写一例即可。 9.(2分)断句两处: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一处1分) 10.(3分)翻译:(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11.(2分)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12.(1分)名利 13.(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 14.(2分)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023湖南株洲市(一)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巴中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13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①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钱汤镬⑥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栘(yí)中监:汉初官名。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 ③旃(zhān):同“毡”。④暴(pù):晒,后作“曝"。⑤由:同“犹”,

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制忮①。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②[籍]抄没。③[忤]违逆。④[坎瘗(yì)]挖坑掩埋。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官属相戒.()(2)寻.遇赦复官() (3)躬.自操作()(4)适.驾至() 11.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2. 翻译句子。 (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2)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13. 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0. ①戒:告诫;②寻:不久;③躬:亲自,亲身;④适:正好。 11.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2. (1)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 (2)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 13. 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

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9.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庭下如/积水空明 B. 盖竹柏/影也 C. 舍中/掩关熟睡 D.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 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C. 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 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 【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 【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 【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 【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1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四川省德阳市三年(2023-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三年(2023-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德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6—19题。(17分) 康熙七年①六月十七日戌刻②,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③,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蒲松龄《地震》 解释:①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②戌刻:晚七时至九时。③稷下:地名,现临淄。 链接文本: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后汉书·张衡传》) 16.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B.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C.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D.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顾失色顾野有麦场(《狼》 B.坐地上,随地转侧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C.某家楼台南北易向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准确记载了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当时所处位置和正在做的事情。 B.文章生动描述了地震发生时候的景象,还表现了人们面临未知危险的恐慌。 C.《诗经》中描述了当时的地震令山川河流都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的情景。 D.从《后汉书》可知,从验证陇西地震之后开始设立史官对地震进行预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每句4分)

湖南省常德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 B. 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鲁肃过寻阳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岂不诚大丈夫哉 D.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20.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22. 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邹忌的两次窥镜以及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既突出了他自我欣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他的反省精神。 B. 妻、妾和客无不认为邹忌比徐公漂亮,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虽然都是赞扬,语气上却有明显的差异。 C. 邹忌从自己的私事说起,以私事比国事,由己及君,由近到远,由小见大,说明他具有高超的劝谏艺术。 D. 文章既塑造了邹忌这样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刻画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湖北省襄阳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湖北省襄阳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襄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8.(10分)文言文阅读。 ①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①,王曰:“请问兵要②。"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③。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求④也。” ②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⑤,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⑥。弓矢不调⑦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⑨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选自《荀子议兵》 【注释】①临武君:战国时楚国将领。孙卿子:即荀子。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的儿子。②兵要:用兵的关键。③发:出发。④要求:关键。⑤古之道:古代用兵之道。⑥壹民:统一人心。⑦调:协调。⑧羿:后羿。⑨附民:使民众归附(支持)自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②先之至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B.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C.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D.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4)选文以辩驳为主,第②段孙卿子(荀子)首先以“不然”二字驳斥临武君“①___ "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②___”。 (5)“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华文化向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请结合选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说“知兵”的荀子、孟子均认为作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湖北省襄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王阳明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①于志者。 ②今学者旷废②隳惰③,玩岁愒时④,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⑤则圣矣立志而贤⑥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③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⑦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⑧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节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本:当做根本。②旷废:荒废学业。③隳(huī)惰:懒惰散漫。④玩岁愒时:虚度光阴。⑤圣:圣人。⑥贤:贤人。⑦乡党:乡亲。⑧念:深思。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宗族乡党敬信之敬:_______ (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皆:_______ 1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B.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C.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D.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4.本文见解独特,请用文中的话说说作者提到的“为善”的

四川省广元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广元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5.(19分)“典"亮光明,汲取力量。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材料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材料二: 单于①欲因此时降(苏)武。卫律②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ān)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②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投降匈奴,封为丁零王,统领投降匈奴的人。 (1)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14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 【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一茅出涧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为松谷庵旧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循溪东西行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D. 至是始芳斯是陋室(《陋室铭》) 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10.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_____,B_____”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______”和“D______”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 辽宁省沈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7.(14分)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

湖南省娄底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湖南省娄底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娄底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类(17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忽/逢桃花林 B. 并/怡然自乐 C. 遂与外/人间隔 D. 后遂无问津/者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惊异)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些) C. 便要还家(要求)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自己) 12. 下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饮酒(其五》》一诗。 B. “晋太元中”中的“太元"采用干支纪年法,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增添了逼真性。 C. 选文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从容描述了溪水美、桃林美,以及桃花源的环境美和生活美。 D. 选文通过渔人的眼睛展示出世外桃源这个理想社会,又以众人复寻迷失而否定它的存在。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 选文是一篇虚构作品,可是奇幻的故事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请你就选文首尾设计的渔人和刘子骥这两个人物,说说他们在增加故事真实性中的作用。 湖北省娄底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10.(17分)文言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伐/竹取道

四川省绵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绵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壬子,张从恩、马全节、安审琦悉以行营兵数万陈于相州安阳水之南。皇甫遇①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将数千骑前觇②奖丹,至邺县,将渡漳水,遇契丹数万,遇等且战且却.。至愉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遣矣乃止,布阵,自午至未,力战百余合,相杀伤甚众。皇甫遇马毙,因步战。其仆杜知敏以所乘马授之,遇乘马复战。久之,稍解,顾.知敏已为契丹所擒。遇曰:“知敏义士,不可弃也。”与彦超跃马入契丹阵,取知敏而还。俄而契丹继出新兵来战。二将曰:“吾属势不可走,以死报国耳。”日且暮,安阳诸将怪觇兵不还,安审琦曰:“皇甫太师寂无声问,必为虏所困.。”语未卒,有一骑白遇等为虏数万所围。审琦即引骑兵出,将救之,张从恩曰:“此言未足信。必若虏众猥至,尽吾军,恐未足以当之,公往何益?”审琦曰:“成败,天也。万一不济,当共受之。坐失皇甫太师,吾属何颜以见天子!”遂逾水而进。契丹望见尘起,即解去。遏等乃得还,与诸将俱归相州,军中皆服.二将之勇。契丹亦引军退,其众自相惊曰:“晋军悉至矣。”时契丹主在邯郸,闻之,即时北遁,至鼓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皇甫遇:后晋名将,曾任太师;②觇:chān,侦察。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等且战且却.后退 B.顾.知敏已为契丹所擒照顾 C.必为虏所困.围困 D.军中皆服.二将之勇佩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B.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C.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D.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遇与慕容彦超率领骑兵侦察契丹军队行踪,在准备渡过漳水时遇到了数万契丹兵。 B.皇甫遇与慕容彦超摆开阵势与契丹军队作战,双方从午时打到未时,死伤都非常惨重。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说。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泪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幕,炮车①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②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③,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①炮车:状如炮车般。②泫:流泪。③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 13. 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B. 把酒临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 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微斯人斯是陋室(《陋室铭》)

1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岳阳楼上观看到的景色,请自选角度分析两者写景的异同。 16.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文章的写作目的,请分析它们的不同。 2023年河南省焦作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10分) [文本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馆共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忱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本二]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 ________ 15. [文本一]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句表达的意思,与下面对联中的哪一联含义相近?并用简明的语言概述理由。(2分)

2023年云南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云南省丽江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 宋濂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①,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②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④矣。【注释】①中书左司掾(yuàn):中书省左司(管吏部、户部、礼部,有监督核查之责)的属官。②擢(zhuó):升任。③都指挥司照磨:明代在每个行省设都指挥使司,掌管一省军政,照磨为其属官。④侈:多。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无从致书以观致: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3)于是其诗益工益: (4)越三年越: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16.【甲】文中,宋濂求学如此艰辛,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2分) 17.请说一说【甲】文中宋濂“卒获有所闻”,【乙】文中陈庭学“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的原因各是什么?(2分)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23年江西省新余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①,登柏寝②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馀③之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④焉,馀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⑤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注释】①少海:地名。②柏寝:春秋齐台名。③馀(yú):剩下。④二制:七丈二尺。⑤泫然:眼泪汪汪。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孰______ ②衣______ ③涕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 ②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3) 通读全文可知,晏子与齐景公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023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5.(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节选) 苏轼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

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含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①园蔬,取池鱼,酿秫②酒,瀹③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注释】①撷:(xié)。②秫:(shú)。③渝:(yuè)煮。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释 ②师 ③撷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②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3)试比较本文中的“超然之乐”与《醉翁亭》中“太守之乐”内涵的异同。 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少负气节,沈厚①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②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