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熊跃辉(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城镇区域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认清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消除黑臭。

黑臭水体是感官性污染常见现象

20世纪中期,英国的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黑臭问题的河流之一。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莱茵河由于流经重工业区,工业污水排入莱茵河,其污染也达到了顶峰。同时期美国的芝加哥河、特拉华河等,也因为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常年黑臭。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或者能力有限与水平低下,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市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

所谓“黑臭”,主要属于环境景观、物理指标范畴。是指在视觉上河流水体呈现因污染而产生的明显异常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泛黑色),同时产生在嗅觉上引起人们感觉不适甚至厌恶的气味,是水体感官性污染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我国河流黑臭现象最早出现在上海苏州河,随后南京的秦淮河、苏州的外城河、武汉的黄孝河和宁波的内河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各大流域的二级与三级支流的黑臭问题

更加突出,且劣化程度逐年提高。如淮河,2014年国家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表明,干流水质全年都在Ⅳ类水以上,但主要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超过23%;在各大水系中海河的劣Ⅴ类水质程度最高,国控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干流劣Ⅴ类达37%、支流劣Ⅴ类达44%。

缺氧与富营养为水体黑臭主因

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国家重大水专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溶解氧降低到2.0 mg/L时,水体将处于缺氧状态。当溶解氧为3mg/L~5mg/L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含量一般也会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呈现有色有味状态,但有水生生物存在;当溶解氧大于6 mg/L 时,水体处于有氧状态,有机物降解和氨氧化速率显著增加,水体开始具有自净能力。在以污水处理厂为主要水源的地区,比如海河流域,来水中部分生物为难以降解的有机物,BOD接近零,COD和氨氮即使通过自净,也难以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的要求。

具体来说,水体发生黑臭的主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中氧气。城市水体一旦超量受纳外源性有机物以及一些动植物的腐殖质,如居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污染物等,水中的溶解氧就会被快速消耗。当溶解氧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同时,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

二是内源底泥中释放污染。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

氨氮从底泥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也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在一些污染水体中,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与外源污染的总量相当。此外,由于城市河道中有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河道中藻类过量繁殖。这些藻类在生长初期给水体补充氧气,在死亡后分解矿化形成耗氧有机物和氨氮,导致季节性水体黑臭现象并产生极其强烈的腥臭味道。

三是不流动和水温升高的影响。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往往流动性降低或完全消失,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问题严重,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华暴发风险,引发水体水质恶化。此外,水温的升高将加快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速度,加速溶解氧消耗,加剧水体黑臭。

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路线

城市河道的黑臭治理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其中外源减排和内源清淤是基础与前提,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手段,水动力改善技术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

一是外源阻断技术。外源阻断包括城市截污纳管和面源控制两种情况。针对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水体,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接排放。针对目前尚无条件进行截污纳管的污水,可在原位采用高效一级强化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快速高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避免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

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污染物,其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城市低影响开发(如海绵城市)技术、初期雨水控制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等。城市水体周边的垃圾等是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因此水体周边垃圾的清理是面

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是内源控制技术。清淤疏浚技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抽干湖/河水后清淤;另一种是用挖泥船直接从水中清除淤泥。后者的应用范围较广,江河湖库都可用之。清淤疏浚能相对快速地改善水质,但清淤过程因扰动易导致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因而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不能作为一种污染水体的长效治理措施。

三是水质净化技术。城市黑臭水体的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曝气充氧(通入空气、纯氧或臭氧等),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缓解水体黑臭状况。德国萨尔河、英国泰晤士河、澳大利亚天鹅河、中国的苏州河等治理中都采用了曝气增氧的方法。絮凝沉淀技术是指向城市污染河流的水体中投加铁盐、钙盐、铝盐等药剂,使之与水体中溶解态磷酸盐形成不溶性固体沉淀至河床底泥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絮凝法的费用较高,并且产生较多沉积物,某些化学药剂具有一定毒性,在环境条件改变时会形成二次污染。人工湿地技术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对营养盐进行去除的技术,多采用表面流湿地或潜流湿地,湿地植物可选择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生态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通过构建水域生态系统对水体中的污染物摄食、消化、降解等,实现水质净化。稳定塘是一种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功能相结合的水质净化技术,如多水塘技术和水生植物塘技术等。可利用水体沿岸多个天然水塘或人工水塘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四是水动力改善技术。调水不仅可借助大量清洁水源稀释黑臭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而且可加强污染物的扩散、净化和输出,对于纳污负荷高、水动力不足、

环境容量低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明显。但调用清洁水来改善河水水质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应尽量采用非常规水源,如再生水和雨洪利用。同时在调水的过程中要防止引入新的污染源。

五是生态恢复技术。水体黑臭现象往往是由于水中氮磷浓度较高引起藻类暴发等次生问题,造成水质恶化、藻毒素问题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继而导致黑臭复发。城市河道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是磷的控制,目前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中磷的指标限值远高于地表水标准限值。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区域限磷或提高污水总磷排放标准是十分有效的措施。进入水体的磷大多以磷酸盐形式沉淀在底泥中,因此保持水—泥界面弱碱性、有氧状态是河道富营养化控制的主要举措。藻类生长人工控制技术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物理控制技术包括藻类直接收集和紫外线杀藻等,化学控制技术包括投加无机或有机抑(杀)藻剂,生物控制技术包括种植抑藻水生植物或投放食藻鱼类等。这些措施一般在应急时采用。水生态修复包括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如鱼类、底栖动物等)食物链的修复与水文生态系统构建。利用生态学原理构建的食物链,可以持续去除城市水体中污染物和营养物,改善水体生境。

治理黑臭水体的管理对策

一是建立以溶解氧为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是改善水体的溶解氧状态,使水体由低氧/厌氧恢复到正常的好氧状态。国家重大水专项相关研究成果,建议以溶解氧为核心,建立包括臭阈值、透明度、色度等4项指标黑臭水体评价体系。其阈值为:溶解氧1mg/L、臭阈值100、透明度25cm、色度20,当其中任意一个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则可判定其为黑臭水体。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评价体系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编制。

二是先截污后修复,综合手段治理黑臭水体。河流黑臭问题的本质是污染物输入超过河流水环境容量。在流域尺度上采取污染源工程治理等截污措施,能够大幅度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是消除黑臭问题的首要举措。同时将河岸带修复、人工充氧等河道内工程措施作为污染负荷削减的重要补充手段,进一步降低污染水平。在河流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础上,通过水生生物(如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等的恢复,逐步实现河流生态修复,达到消除黑臭的目的。

三是改善生态条件,让水流动起来。我国大多数城镇河流水深为1m~3m,在一般条件下,大气氧可以穿透上覆水体到达河流沉积物表层。然而,由于排污加剧,大量COD和氨氮等耗氧污染物在水—沉积物界面累积,导致溶氧大量消耗而形成缺氧跃变层。增加河流水生态条件,可以改变城市水体水土界面亏氧状况。一般情况下,维持河流水体流速0.4m3/s~1.0m3/s,就可以打破溶氧跃变层形成的理化条件,使得水土界面层的溶氧维持在3mg/L以上,可以有效控制水体底质污染。流水不腐,是缓减甚至基本消除河流黑臭的关键因素。

四是构建岸边绿化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治理黑臭水体的首要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彻底清除沿河垃圾,严格控制有色有味污染源直排,对岸边带进行绿化改造,恢复其自然状态,建立河道保洁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同时,采用岸边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搭配构筑的景观修复途径,有效改变水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流动方式,形成具有自净功能的水体。

消除黑臭水体只是建设娱乐水体的第一步。娱乐水体水质要适合游泳、赛船、垂钓等水上运动,其评价指标包括病原微生物、水下植物种群结构、叶绿素含量、水流速度、岸边植被覆盖度、有毒有害物质和人文文化等,尚需要持久的努力。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中2019年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 A.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实现长治久清 B.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 C.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 D.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2.下列水质属于重度黑臭的是()。 A.透明度11C.m溶解氧0.3mg/L氧化还原电位-150mV氨氮13mg/L B.透明度11C.m溶解氧0.2mg/L氧化还原电位-170mV氨氮14mg/L C.透明度10C.m溶解氧0.1mg/L氧化还原电位-150mV氨氮12mg/L D.透明度10C.m溶解氧0.2mg/L氧化还原电位-200mV氨氮15mg/L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下列哪些属于内源治理的任务()。 A.科学调度活水冲污 B.科学实施清淤疏浚 C.合理使用药剂降低黑臭 D.加强水体及其岸线的垃圾治理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是()。 A.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B.建立长效机制 C.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强化监督检查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恢复自然生态基流很困难,但可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为生态补水。()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2.为改善某地区合流制区域溢流污染,应加大扩建污水处理厂力度。()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 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包括:总则、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 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 业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清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苏州科技学院。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国家城 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总则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特编制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的水体。主要用于指导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的排查与识别、整治方案的制定及与实施、整治效果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工作。 工作目标 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 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13T13:23:48.5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武群凯 [导读]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污水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的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未经处理排放,使得污染水体黑臭化。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黑臭水体治理是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黑臭水体治理的规范化,对于用水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城市黑臭水体现状的基础上,就水体黑臭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一河一策”指导下,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内容。以期有利于水体治理技术应用质量的提升,继而在保证黑臭水体净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用水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一河一策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污水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的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未经处理排放,使得污染水体黑臭化。从水体成分成分上看,这些黑臭水体中的COD、N、P等物质含量已远远超标,对人们日常用水和生活质量提升造成严重影响。新时期,进行黑臭水体污染质量已成为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一、城市黑臭水体现象 近年来,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城市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地表水系下降且干渠补充水源短缺,较多的水渠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聚集场、废弃垃圾的丢弃长,由此造成了渠道中水体的严重变质,水体发黑、发臭现象对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城市黑臭水体质量,其不仅会影响人们生活中的正常用水,更会对换及鞥造成较大影响,阻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我国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其将城市黑臭水体质量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并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应低于10%,并且在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现象应在总体上得以消除[1]。 二、城市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 1、外来污染源影响 水体污染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黑臭水体形成中,外来污染源排入水体是其最常见的污染形势。具体而言,这些污染源包含了多种形态,如生产原料、中间产物、氨气、甲烷等。从污染过程来看,此类有机物质的富集,水体的水气界面交换被有机物膜破坏,并且随着有机氮磷、糖类对水体中氧气的消耗,水体的黑臭现象就会愈发强烈。 2、水体自身污染源 自身污染源是造成水体黑臭化的重要成因。城市污水中,底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源污染物,当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是,不仅会产生一系列的臭味气体,如NH3、H2S等。而且会与金属硫化物进行反应,产生致黑物质。此外,在污水底泥中拥有大量微生物,其使得放线菌和蓝藻代谢十分广泛,造成了底泥的甲烷化和反硝化,持续性的化学作用加剧水体的黑臭化程度。 3、其它污染源影响 城市水环境管理中,水循环不佳或滞流现象的存在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黑臭问题。具体而言,一旦水体循环不佳,则其自身的复氧速率会有所下降,并且当水体中DO低于2.0mg/L时,水体就会黑臭化。另外,河道渠道化、硬质花、船舶燃油排放等也会对水体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加剧其污染程度。 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应用 就目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而言,其常见的治理形式包含需要几类: 1、进行河道清淤疏浚 底泥是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该污染源污染范围大、污染程度深;故而在黑出水体治理过程中,进行河道底泥的处理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异位处理和原位处理是底泥处理的两种方式(如图1)。具体而言,通过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和环保清淤进行河道的清淤疏浚,是其底泥异位处理的基本形式。排干清淤会将和道德底泥直接挖除,而水下清淤过程中,抓斗式、泵吸式、绞吸式和斗轮式是其常见的应用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底泥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注重设备的准确定位,同时要确保操作系统的高度精确,此外,保证作业人员的专业性,从而在淤泥清理的基础上,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2、实现黑臭水体增氧 曝气增氧是黑臭水体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曝气量的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的以增加,确保了水体内部的自净化和循环。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固定式曝气和移动式曝气是曝气增氧的两种基本形式,并且在机动性、灵活性特征的影响下,移动式曝气增氧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曝气增氧水体净化过程中,各种曝气方式对于应用环境具有严格规范,故作业人员应在黑臭水体治理环境考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曝气方式的应用。譬如,纯氧曝气应用下,黑臭水体的充氧效率得以明显提升,然需要专门采购纯氧或制备纯氧,总体成本要要求较高。而鼓风曝气虽可实现黑臭水体治理,且成本低廉,然其噪音污染较大,故可应用于偏远郊区的污水处理。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设计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确保用3年左右时间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明显见效,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1、系统治理,有序推进。 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关系,重点抓好源头污染管控。

坚持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相结合,既集中力量打好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歼灭战,又抓好长制久清的持久战。 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治污规律,扎实推进治理攻坚工作。 2 、多元共治,形成合力。 落实中央统筹、地方实施、多方参与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体制,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强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协调好跨区域权责关系。 加强部门协调,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加强指导督促。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鼓励公众发挥监督作用。 3、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力戒形式主义。 既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的时间节点实现黑臭水体消除目标,又通过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水体黑臭的相关环境问题。 4 、群众满意,成效可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与群众的切身感受相吻合,赢得群众满意。 对于黑臭现象反弹、群众有意见的,经核实重新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治理。 (三)主要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及其治理技术探讨

城市黑臭水体及其治理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4T11:45:38.2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作者:黄圣琳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突出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 2001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突出。许多城市水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好氧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累积,大量水体出现常年性发黑发臭现象。如此一来致使城市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城市水体黑臭问题及其治理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形成条件;治理技术 1城市水体污染现状综述 我国水资源缺乏且开发较困难,现如今许多城市水体流量逐渐流失,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资源耗损严重。同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大力发展经济加速生产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生活、商业、工业等产生大量的污废水。目前,污水收集系统还不完善,同时缺少科学的排污治污手段及设备,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垃圾随意堆放在河道边,严重污染了城市水体。此外,由于水处理知识还不普及,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污废水没有及时的被收集与处理,污水直排水体导致水体发黑发臭,造成了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在很多的城市已经开始进行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治理思路和治理技术,有些污染治理并未从源头出发,仅暂时缓解污染并没有根治,即未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及自净能力,一段时间过后水体水质恶化,水体污染依然存在。 2 黑臭水体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 2.1形成机理 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水体致黑机理大致分为3类:(1)缺氧条件下水体中的Fe、Mn元素与水中的硫化物反应产生FeS、MnS 等带负电胶体,沉于池底或吸附在悬浮颗粒上使水体发黑;(2)有机物尤其是含硫有机物负荷达到了一定水平就对水体有致黑作用,7~13d就能导致变黑;(3)水体中的不溶性物质和溶于水的带色有机化合物(主要是腐殖类物质)也是造成水体颜色加深的重要因素。 水体中的致臭物质主要有5类:(1)硫化氢、氨、硫醇等发臭物质:在厌氧菌作用下由有机物分解产生;(2)土臭素和异茨醇:由厌氧放线菌在厌氧条件下分泌产生;(3)游离氨、硫醚类物质:腐殖酸、富里酸的水解产物在细菌分解作用下或在水体中脱氨基、脱羧酸产生;(4)乔司脒和2-二甲基异莰醇:由蓝藻、硅藻等产生,低浓度就能导致水体发臭;(5)二甲基三硫醚(DMTS):死亡藻类在缺氧腐败过程中与底泥释放的硫化氢作用产生。 2.2形成条件 目前城市河道黑臭形成条件主要有5类:(1)城市排水体制、市政工程不完善,地区污水排放不合理,排污口直排河流;(2)水体中以溶解态和悬浮态形式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氧,释放硫化氢、氨、胺等臭味气体,引起水质恶化和黑臭;(3)水动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的影响,黑臭水体流通性不强,水体生态功能衰退;同时水体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有机物的呼吸强度加强,加剧水体黑臭;(4)底泥等内源污染物的影响,在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吸附在底泥上的污染物释放回水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底泥也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其中蓝藻和放线菌能通过代谢作用使底泥甲烷化、反硝化,产生DMTS导致底泥上浮及水体黑臭;底泥也增加了水体表层的硫化物和Fe2+的浓度,使得水体发黑;(5)径污比,即径流量与排入河流中污水量的比值,径污比越大稀释能力越强,河流受到污染的程度就越小,当径污比小于8∶1时,河水易受到严重污染,发生黑臭。 3黑臭水体治理的必要性及应遵循的准则 3.1黑臭水体治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城市水体黑臭现象已成为环境问题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消减了水体对区域的经济、文化及生态发展可创造的效益,制约城市发展,甚至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新时期积极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当下,黑臭水体治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从本质着手积极开展黑臭治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水体黑臭、恢复自净其能力,如此才能真正恢复水体生境保证水质。 3.2黑臭水体治理需要遵循的准则 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及指南,治理黑臭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路线,即分析其产生原因,做好污染物核定及目标控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等。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黑臭水体问题进行了探究,对其治理模式进行了规定。黑臭水体治理需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分区管理策略,遵循一河一策的基本准则。在总体治理过程中采取任何一项治理技术均要遵循三个步骤:一是控源截污、二是净化水质、三是生态恢复。只有严格按照三步走,将改善水质作为主要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治理与修复的相互整合,做好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4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4.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治理黑臭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环保疏浚、河道曝气、控源截污、调水工程等技术。利用物理方法可以加深河床,减少河道中积存的污染物,增强河流冲刷能力,有效削减黑臭。 (1)环保疏浚 环保疏浚主要是清除悬浮在底泥表层的污染物,但保留原始生物种群基因库,保证后续生物种群及河道生境恢复。清淤疏浚时,需对清淤的深度及精度加以控制,避免破坏下层底泥从而对生境产生影响。此外对疏浚底泥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水体曝气复氧 曝气可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解决水体供氧耗氧失衡问题,有效减轻黑臭,这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措施之一。传统情况下,对水体进行高强度连续曝气的运行费用较高,研究表明,长时间低强度连续曝气,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氨氮等污染物,且能耗仅约为高强度连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介绍-(定稿)

] 黑臭河涌治理技术路线介绍

引言 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河流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1、河道黑臭原因 } 城市河道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当河道所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自身净化能力后,就会引起河道黑臭河道黑臭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臭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 消除城市河道黑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引起河道黑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量污染源进入河道大量外源性污染物的进入河道是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是导致城市河道黑臭的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他污染源还有:生活垃圾、有机工业废水、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水、污水厂尾水、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等。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水溶解氧几乎为零,导致河道出现黑臭现象。

浅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306 (下转第3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增加的污水量。由于各项原因导致城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化的建设发展。如何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成为了目前亟须解决的工作任务,面对如此严峻的水质问题,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其成因并且运用多项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保障。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存在的问题 1.1?判断标准缺乏 目前有很多城市对河道水质的监察还没有到位,国家还没有发布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相关标准,因此政府在进行城市黑臭水体调查、判断的过程当中具有较大的权利,这也使得地方政府在进行城市黑臭水环境排名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心理。与此同时,一些政府的管理人员认为,城市黑臭水体是属于正常的现象,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误区[1]。 1.2?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治理黑臭水体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彻底的治理水污染源或者在治理黑臭水体之后,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那么很有可能会存在水体再次黑臭的风险。这主要表现为城市下雨时,水质又黑又臭等情形。因此在这里黑臭水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后期的管理工作,真正的消除黑臭水体,促使城市水体的恢复[2]。1.3?治理手段单一 很多城市在治理黑臭水的过程当中,将希望寄托于清理淤泥、拦截污水、建筑堤坝等措施,治理的手段过于单一。这种做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黑臭水味道的散发,但是被封于地下的水质有可能会进一步的恶化,进而造成对城市河流的破坏。为了打造合理美观的城市水体景观,很多城市都建造了堤坝,这使得下游地区出现断流的现象,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为了防止洪涝,一些城市将河道改变成混凝土护坡,这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不利于水质的净化。因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宏观设计和导向,严重制约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 1.4?协调机制不完善 治理城市的黑臭水体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由于缺少完善的协调机制,导致在管理协调相关项目的过程当中难度较大[3]。 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发展趋势 3.1?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主要指的是从源头上阻止一些污染物进入城市的河道,这是最直接的治理措施。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的过程当中,由于污水量的日益增加,而导致大量污水不能够被及时的处理,排入河道,这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水质。与此同时,由于城市管理设施存在标准不合理,运营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控源截污措施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效用。我们一方面应对城市雨水进行处理利用,通过净化、控制等技术来治理污染物,从而缓解压力。另外一方面,应该不断地完善城市的污水管理系统,对城市管道进行修复和换新,对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和改造,从而满足城市的需求,对于一些无法拦截的城市污水应当采取分散式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处理。 3.2?底泥资源利用 在疏通底泥时,一旦出现处置不当的情况,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而对底泥进行焚烧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并且焚烧的费用十分的高昂,所采取的技术也十分的复杂,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对底泥进行资源化的利用,我们应当对所利用的底泥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做好合理的风险评估,之后可以对底泥进行资源化处置,制作成陶粒、水泥等材料,这不仅解决了处理困难这一问题,又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属一举两得。 3.3?底泥疏通修复 想要真正的治理城市的黑臭水体,就应当对底泥进行修复处理,目前处理底泥的两种技术分别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来减少其容积,进一步的降低污染物的溶解度,阻止污染物的释放。异位处理技术是指通过迁移的方法来进行底泥的处置,最常见的是底泥的环保疏浚。通过合理的处置底泥,运用再生水对河道进行补水,从而恢复原先河道的水利条件。 3.4?水质净化与修复 水体的亏氧是导致城市水体黑臭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微生物的活动,藻类植物的增长,使得城市水体失去其生态功能,通过采取增氧技术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消除水体黑臭的情况,逐渐改善城市的水质。然而,人工增氧技术没有办法真正的清除污染物,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会加快黑臭水体的蒸发,产生刺激性气味,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通过高效生物膜技术来清理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对于一些富营养化的黑臭水体可以结合人工湿地,构建水生植物来建立生态系统,进一步去除水体污染物,增加城市水体生物的多样性,净化水质。 浅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王蕾蕾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并且就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策略。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介绍 (定稿)

黑臭河涌治理技术路线介绍

引言 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河流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1、河道黑臭原因 城市河道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当河道所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自身净化能力后,就会引起河道黑臭河道黑臭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臭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 消除城市河道黑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引起河道黑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大量污染源进入河道大量外源性污染物的进入河道是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是导致城市河道黑臭的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他污染源还有:生活垃圾、有机工业废水、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水、污水厂尾水、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等。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水溶解氧几乎为零,导致河道出现黑臭现象。 1.2不利的水动力条件,在感潮河网地区,每天两潮的潮起潮落,使污水受潮流顶托,长时间回荡、停留在河道中无法顺利排出,容易发酵造成反复污染,同时从上游挟带的泥砂及各种垃圾就在内河床中沉淀下来,经过日积月累较易产生淤积黑臭现象。

浅论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及其治理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思路

浅论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及其治理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思路 发表时间:2018-09-30T17:07:21.8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李创锋 [导读] 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繁琐的综合型整治工作,其任重而道远,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黑臭水体治理主要问题与治理思路。 李创锋 广州市悦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主要有清除污染淤泥、截污管网拦截污水、水域生态修复等技术,其中前两个治理技术在国内已基本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施工规范流程,而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新引用的河道治理技术,细分下来又分为:底泥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生态修复剂技术以及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等,每种技术均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所以,在实际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中挑选出最佳的整治技术组合成为完善的治理方案。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繁琐的综合型整治工作,其任重而道远,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黑臭水体治理主要问题与治理思路。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问题 1、黑臭水体治理的需求 环境问题历来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整体国力的增强,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理念与方向也将环境问题提升到了生态文明的高度。而与城市发展及城市形象息息相关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也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2015年提出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为代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表现出国家领导层面对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决心。这是在新时期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有紧密的相互影响性,而水环境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发展与之关系密切。维持、保护自然系统的平衡及正常运作,是维护人类系统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恢复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一消纳水体污染负荷,才能保障河道水质指标;同时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增加水域生物体系的多样性、完善水域生物链循环、才能保障流域生态功能的正常运作。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提升流域生态功能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 黑臭水体散发恶臭、降低河道景观、文化的功能品质,给城市形象和周边居民带来极大的困扰。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恢复河道水清岸绿的景观,为市民提供亲水条件,能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这也是改善城市感官体验、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 2、黑臭水体成因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河流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对城市黑臭水体提出了明确定义,即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统称,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劣五类水。黑臭是水体遭受到超过其自净能力的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体现。具体表现为水体发黑发臭,水生植被退化严重,浮游生物稀少,水体食物链断裂,从而导致区域水体生态失衡,功能退化甚至丧失。 黑臭水体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有机物污染 城市河流不仅供水,同时也已成为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场所。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碳污染物(COD、BOD)、有机氮污染物(NH3-N)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CH4)、硫化氢(H2S)、氨(NH3)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 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O2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DO,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在《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一文中,认为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机污染日益严重,黄浦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2 氨氮、总磷污染 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导致水体DO降低。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DO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影响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剖析》一文中,从污染物耗氧、污染物降解能力、水体氧平衡和水文条件等方面剖析这种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广州河段水污染控制的有效途径。指出珠江广州河段DO低,局部水体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H3-N太多,大量消耗水中的DO所致。据NH3-N耗氧实验结果,广州河段研究断面NH3-N平均耗氧系数为3.3。因此,目前的河水要增加 1mgDO,就必须减少0.303mgNH3-N,可见降低NH3-N的浓度对提高河水的DO至关重要。 3 污染底质再悬浮和污染底泥污染释放 城市河流污染的特点就是不仅是其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而其底泥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水体中的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积在河流底泥中,某种意义上,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一。大量的污染严重的底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从而向水中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导致河道水体常年黑臭;大量的底泥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繁殖的温床,在这些微生物中,放线菌和蓝藻类对水体黑臭贡献最大。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污泥,由于水流的冲刷、人为扰动,大型工程的建设以及生物活动均能引起底泥再悬浮。悬浮于水流中的底泥颗粒本身对水体也起着致黑的作用,应太林等研究得出悬浮颗粒物中主要致黑成分为易被氧化的硫化亚铁和硫化亚锰,即本身有颜色的则参与致黑。1997年应太林等还对不同扰动下底泥再悬浮对苏州河黑臭的影响研究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最新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 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基本原则 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多元共治,形成合力。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群众满意,成效可靠。 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到2019年底,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达到90%以上。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控源截污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全面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科学实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所截生活污水尽可能纳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排放;现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要加快新、改、扩建设施,对近期难以覆盖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处理设施。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污水管网的新建

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新建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参与,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城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深入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研究制定排污口管理相关文件,对入河湖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和管理。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主体,逐一登记建档。通过取缔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入河湖排污口,不断加大整治力度。(生态环境部牵头,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全面推进建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市政雨污水管道混错接改造。除干旱地区外,城市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管道截流、调蓄等措施降低溢流频次,采取快速净化措施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进行处理后排放,逐步降低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 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排放污水的工业企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及思路研究分析

138 HUANJINGYUFAZHAN ▲ 张宝生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2) 摘要:本文首先对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强调,紧接着提出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并列举了相应的城市黑 臭水治理思路,其目的在于解决城市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思路研究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8-0138-01 DOI:10.16647/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3488088.html,15-1369/X.2019.08.077 Study on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urban black odor water treatment Zhang Baosheng (Powerchina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Shenzhen Guangdong 51810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urban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i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thorny problems in the treatment of urban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ies, and enumerates the corresponding urban black odor water treatment ideas, which aims to solve urban rivers. A series of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Key words:Urban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y;Governance;Thinking research 本文主要就珠江沿海地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和思路展开进一步讨论,客观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之处。希望在运用科学的治理方法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现状,减少水域污染,为地球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1?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重要性 文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都离不开水源。大量的研究调查显示,汇入到城市河流、海域的黑臭水体含有大量的化学物品,如:甲烷、硫化氢等。当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温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它们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城市水体发黑追其根本是水体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过分解以后,形成了大量的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可见,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现象不仅是当下时代重要的命题之一,也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的绊脚石。为了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弊端 2.1?治理机制有待加强 治理城市水域问题是水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大顽固难题。城市黑臭水治理涉及多处行政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共同合作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是环保部门、污水排放部门、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无法统一方向,导致协调难度加大,治理方案无法有效的实施。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过程中,必须坚持工程项目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将污染源治理彻底,共同促进水体的恢复。 2.2?治理规范欠缺 当前只对极少数污染极其严重的河道才进行系统性监测,仍旧存在很多城市没有规范的部门进行数据监测,导致城市黑臭水治理工作无法开展。其次由于国家没有统一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相关规范,地方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缺乏实际数据作为支撑和判断,无法从客观角度上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案,进一步导致众多地方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滞后,治理结果不明显,城市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2.3?治理方法不严谨 许多城市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中采取的办法大都缺乏科学性,没有得到科学治理,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更有地方政府在发现污染流域时采用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治理方法,应付上级政府考察,导致污染情况愈加严重,降低了城市的自然水源质量。其次,采用系统性不足的治理方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黑臭水的治理效果。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当结合水系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截断污水源头、调动干净水源等相关措施都应该经过科学的研究,多手段地达到系统整治城市黑臭水目标。 3?城市黑臭水体实践方法 3.1?严格控制工业排流指标 广州作为以工业化生产发展的城市,制定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范》,结合城市水系和工业生产指标进行全面梳理。此外,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城市内河道整治,珠三角地区也全面开展城镇整治重污染河流,广州、佛山实行“一河一策”“一涌一人”的详细分工政策,确保每条河流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3.2?构建城市生态岸线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团队要切实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理念和发展速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生态岸线布置类型。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因为常年降雨量较多,可采用柔性护坡技术,在河道的两侧整齐的布置好生态土工袋,紧密夯实,让河流平稳的流动,减少因为地下管道排水系统瘫痪造成的河道坍塌。一些地区也可以采用自稳定挡墙的方法,在河岸两边用生态土工袋堆积成坚固的墙壁。 3.3?引入良好的治理技术 在城市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城市黑臭水体不仅仅只是生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了有效的从根源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团队需要引进合理的、先进的、有效的治理技术。例如:深圳市治理茅洲水域污染事件。地处于珠江水系,流经深圳光明、宝安和东莞长安镇的茅洲河,其流域面积占388km2,污染源多,产生污染量高达103万t/d。随着大规模的整治,深圳市全面整改城市水域污染问题。引进正本清源小区整改、全城覆盖雨污分流管网、提标扩能污水净化装置、 (下转第140页)

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精编版

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水环境治理关系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存在黑臭水体,总认定数高达2014条。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列入国家、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习总书记也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16字治水方针,为系统治水绘制了科学蓝图、指明了方向。结合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和参加“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活动,本人与徐俊、王海亮两位人大代表一起,在区住建部门的协助下,对海陵区黑臭水体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本文以问题导向为主,主要阐述了海陵区水体分布现状、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及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破解相关难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海陵区水体分布现状及成因分析 海陵区境内水网密布、水系纵横,共有河道598条(含湖泊1个),总长834.06公里,其中市级河道7条68.28公里,区级河道28条139.4公里,乡级河道97条187.45公里,

村级河道466条438.89公里,水域面积约22.33平方公里。近年来,借助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城建新提升等有利契机,市、区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相继实施了河网水系生态整治、西北片区生态修复、污水管网全覆盖、黑臭河道整治等项目,有效改善了水环境面貌,提升了主城区整体形象。 然而,与国内其他城区一样,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海陵河道管理保护新老问题交织,水体污染黑臭现象日益凸显。2017年以来,仅“263”专项行动省、市层面就陆续曝光了五 里河、七里河、沈家河、东进河、中市河、九里沟、茶庵桥河等11条河道问题,主要集中在河道保洁、黑臭、排污等 方面,黑臭水体尚未根本消除,回潮现象时有发生,治理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今年4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大型菜市场、垃圾池管理不到位,垃圾及渗滤液随降雨入河,致水质变黑变臭;省考断面不能稳定达标;河长制落实不够扎实到位,虽有河长制公示牌,但河面生活垃圾随风飘散,水中红虫密集繁殖,等等,都与黑臭水体整治不彻底不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黑臭水体治理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整治是治标,管理是治本。研究分析,海陵区黑臭水体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浅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体改善长效性技术

浅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体改善长效性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25T10:27:27.2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作者:厉智成梁雨雯 [导读] 城市黑臭水的治理与水质的优化和改善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完成。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2;2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 100081 摘要:城市黑臭水的治理与水质的优化和改善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掌握好相关的专业技术,注意结合实际进行污水治理,才能保证城市黑臭水治理的效果长期稳定的保持,并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这项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努力,也需要管理部门在管理制度上,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水体改善;长效性技术 1城市黑臭水体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水资源量的不断减少以及地下水位、地面水系下降,干渠逐渐缺少稳定的补水水源,渐渐失去了其输水灌溉的基本功能,变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聚集场所、城市枯枝烂叶的聚焦带、城市中雨水汇集的低洼带、周围居民垃圾的丢弃场。城市中渠道的水质变为黑臭水体,渐渐变臭、发黑。使周围居民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卫生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所在区域的下游渠道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不有效治理城市的黑臭水体,不仅会造成周围的大气污染,同时会诱发鼠患、蚊蝇孳生、臭气四溢,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城市环境的恶化会阻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卫生建设以及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不利于城市的招商引资。 2黑臭水治理及水体改善长效性技术的具体实施 2.1对严重污染水体的应急治理阶段 实现水体看着不黑,闻着不臭,只要指标满足消除黑臭水体的要求。实现水体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清除污染源,首先通过对控源截污技术实现外来污染物的控制;其次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的外力对污水区域的垃圾和生物残体进行清运、对水底进行污泥清除和淤积疏通工作,清理掉长期形成的水污染源头,实现内源控制并对清理后的底泥进行安全处理处置,防止二次污染。另外,可以采用一些快速除污的专业药剂来实现中度水污染区域的迅速改善。目前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比较普遍的专业药剂为絮凝剂、微生物菌剂。如果采用药剂进行水体治理,需要对采取的药剂做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 2.2旁路净化技术 2.2.1?混凝沉淀净水技术 引起水体黑臭原因有腐殖质、硫化铁胶体和悬浮颗粒等,向水体中投加混凝剂,通过中和带负电腐殖质,吸附架桥、共沉淀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和黑臭现象。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处理设备通过进水泵将污染水体抽至设备中,在净化器内投加混凝剂与絮凝剂完成污水的净化并重新排入河道,产生的污泥脱水后卫生填埋,可实现污水中SS、TP、COD及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快速去除,大大削减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使黑臭水体快速还清。该技术处理流程简单、适用范围广、投加药剂量小、水力停留时间短,表面负荷高、占地小、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且对低温、低浑浊度水质、汛期的高浑浊度水质等水质都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2.2.2?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原理是通过投加磁种介质与微磁絮凝药剂,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和磁种凝聚在一起,经过短时间的混凝反应,形成具有磁性的“矾花”,依靠永磁材料所产生的高强磁场,在强磁场力的作用下对磁性絮团进行快速分离,可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总磷等物质,特别适合去除难沉降的细小悬浮物、总磷等轻质杂质。超磁力是重力的数百倍,因此超磁分离水处理技术分离速度快,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现广泛应用于黑臭水体、市政污水、矿井水、洗煤水、钢厂总排水等水处理领域。 2.3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河道,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也是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速度缓慢导致无法接纳日益增大的污水量,造成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城市管网设施自身存在设置不合理、建设标准高低不一、错接或混接、运营维护不到位导致管道堵塞淤积等问题,使得“控源截污”措施不能发挥出核心作用。要发挥控源截污的高效作用,一方面要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包括对城区雨污分流制的改造,对已建损坏的管道进行修复、翻建,对沿河污水排放口的截留处理;污水处理厂应进行升级改造来满足新增污水量的处理需求,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进行提标,以期将处理后的尾水反过来对河道进行补水,增加水量,活化水体。对于无法截留的污水,可采取分散式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要对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可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等技术来控制径流中所带的污染物,阻止污染物未经处理进入河道,缓解治理的压力。 2.4生态修复技术 利用复合硅酸铝进行水体修复治理以及强制治污后,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要想使水质保持长期的稳定,不再产生黑臭水体,需要相关的生态修复技术辅助。①定向的修复水生态技术:定向培育微生物以及滤食性鱼类,从而做到污染物向微生物转移,微生物向浮游生物转移,浮游生物向鱼的能量转移,有效进行污染物无损害转移以及资源的利用,使水体达到自净的效果。②岸带修复:利用透水砖、生态护岸、植草沟等形式使水体和岸线恢复自然净化功能,提高水体自身的污染治理。 2.5水质稳定维护技术 ①人工增氧: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渠道景观,一般在治理过程中会使用射流、喷泉、跌水以及机械类曝气的形式来增加区域内的水体流动,以此提升水体当中所蕴含的溶解氧。②生态净化:根据实际水系规划来进行相应的人工湿地工程,通过土壤-微生物-植物这一生态系统来对污水当中所含有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地去除;结合渠道景观,在渠道水体当中设置生态浮岛,同时将水生植物种植当中。通过这种微生物-植物的生态系统将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去除掉。 2.6物理吸附技术 物理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空隙,通过强大的吸附、交换作用来主要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嗅味、微污染物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