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50%和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和20.50%(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品管圈活动;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满意度

在妇科手术后的各类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文献[1]报道发生率约为7%~45%,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但若诊疗不及时,轻者导致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因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护理干预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杨玉真等[2]对793例妇科手术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等综合干预,没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品管圈是指相似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通体合作、集思广益,依据一定程序解决管理、文化、工作现场等方面的课题或问题,起初应用于日本企业管理中,近年来被引入护理工作,且取得显著效果[3,4]。笔者在妇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患者术后下肢肾静脉栓塞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4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3月~2013年3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4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32~75岁,平均(57.63±17.28)岁;体质量45~75kg,平均(6

2.58±1

3.64)kg;疾病种类:子宫肌瘤47例,卵巢良性肿瘤39例,宫颈癌42例,子宫内膜癌21例,卵巢癌31例,其他肿瘤20例;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142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58例。研究组年龄30~77岁,平均(58.43±19.17)岁;体质量44~73kg,平均(61.82±11.76)kg;疾病种类:子宫肌瘤53例,卵巢良性肿瘤40例,宫颈癌38例,子宫内膜癌22例,卵巢癌29例,其他肿瘤18例;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137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疾病种类和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妇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即术前全面评估、围术期健康宣教、术后病情护理、饮食指导、早期康复锻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案和措施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圈长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组员包

括三级岗护士、责任护士,圈长为同心圆核心,掌握品管圈活动的程序、理念和方法,有能力对组织进行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培训,组员围绕核心共同协调、组织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

1.2.2品管圈活动培训圈长将品管圈活动原则、特点和方法在圈内做系统讲解,围绕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个主题,组织圈员分析、讨论目前科室护理现状,结合本研究目的,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品管圈小組每组举行一次活动,圈长在进行培训、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圈员的发言,鼓励圈员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圈员的护理服务能力。采用鱼骨图,针对圈员和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认知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统一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标准和护理规范流程,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宣教。

1.2.3护理措施术前全面评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再次系统评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并给予专项护理指导和帮助:①垫高双下肢20~30°,促进下肢血液回流;②双下肢热毛巾湿敷,然后按摩,15min/次左右,3次/d;③经常翻身,开始可在家属协助下进行,后期主动翻身;④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如踝部运动、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早期下床站立、行走等,至少3次/d,15min/次左右。

⑤高危患者,术后第1d、3d采用双下肢间隙性气囊加压,2次/d,20min/次左右,病情严重者,遵医嘱应用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等,科学穿戴弹力袜,并于术后第1d和第3d测量腿围。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5]:①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提示静脉充盈缺损;②彩色B超显示下肢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信号,静脉加压下管腔无塌陷。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200×100.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情况比较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50%和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和20.50%(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0%(P<0.05),见表2。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发生不正常凝结,导致血管堵塞,影响血液回流,血液流速降低、静脉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深静脉血栓产生的主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较为多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妇科手术需要截石位、手术时间较长、肿块或肿瘤压迫下腔静脉、围术期液体补充不足、椎管内麻醉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术后疼痛影响早期锻炼、卧床时间较长和手术损伤血管等均是妇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6]。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大多隐匿,一旦确诊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围术期预防是关键。目前,国内尚且缺乏统一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和预防保标准指南,故将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本研究的活动主题,目的是降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较为灵活、活泼的品管形式,通过小圈团体的集体力量,解决面临的课题,品管圈活动强调圈长、技术人员和圈员的通力合作,从而提高管理质量[7]。品管圈活动通过头脑风暴形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圈员主动学习、认真观察,探究拟研究的活动主题,发现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圈长鼓励圈员充分发表个人见解,通过集体商讨,使圈员能够提高思辨能力,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本研究首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提高圈员护理工作能力,鼓励圈员主动参与护理管理,摆脱过去以护士长管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让全体圈员均参与整个管理过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研究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和干预水平,有效降低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林素琴等[8]研究一致。护患关系不和谐是产生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若一个团队的护理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切实解决患者的各种实际问题,就可切实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郭学珍等[9]在ICU患者气道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也证实上述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與品管圈活动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有关。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工作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新贤,欧阳一芹,韩巍巍,等.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分析和前瞻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1):10-12.

[2]杨玉真,赵传印.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3,39(15):1859-1860.

[3]张伟琴.品管圈活动在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17-118.

[4]时乐,谢菊仙,朱浩琴,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6):573-575.

[5]王锦秀.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

药杂志,2013,17(19):152-153.

[6]李琼,王富兰,高建琼,等.品管圈对妇科护士及患者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3,24(46):4390-4392.

[7]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26-627.

[8]林素琴,林剑芳,洪飞.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6-137.

[9]郭学珍,方敏,邓春艳,等.品管圈活动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824转826.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 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12.13-2022.1.09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2022.2.14开始执行策略,在2022.04.11进行实施后数据搜集,分析 成效。结果:经过对策实施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由改善 前70.6%提高到91%,且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 提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且有利于提高 成员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应 用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 的凝结, 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预防措施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接受DVT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根据有关临床指南规范给予预防措施 包括药物、物理、机械预防相关措施【2】。本研究探析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12.13-2022.1.09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2022.2.14开 始执行策略,在2022.04.11进行实施后数据搜集。 1.2方法 (一)圈名

设定为“呵护圈”。 (二)本期活动主题:提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 (三)衡量指标: 调查期间DVT患者预防措施落实人次 DVT预防措施落实率 (%)= ×100% DVT患者总人次 (四)现状分析 通过建立柏拉图显示:造成DVT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原因为“DVT基本预防措施未落实到位”;“DVT风险评估不规范”;“DVT物理预防措施未落实到位”;“DVT药物预防落实不到位”;“患者未签署DVT预防知情同意书”;共5项。 其中,“DVT基本预防措施未落实到位”;“DVT风险评估不规范”共2个主要问题的比例综合占比77.3%,其余3个问题的总比例22.7%。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妇科癌症患者手术后VTE发生率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妇科癌症患者手术后VTE发生率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妇科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逐渐提高。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也在增加,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健康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妇科癌症患者手术后VTE的发生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品管圈活动是一个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临床流程的持续监测和改进,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将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妇科癌症患者手术后VTE发生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妇科癌症患者手术后VTE的危险因素 妇科癌症患者由于手术和肿瘤本身的影响,存在着较高的VTE发生风险。一方面,手术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流动减慢,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肿瘤本身会释放出一系列促血栓的物质,如凝血酶原激酶、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癌症患者通常处于肿瘤本身和治疗的双重影响下,营养状态不佳,粘滞度增加,也会加剧VTE的风险。 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VTE发生率中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的核心理念是“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在降低妇科癌症患者手术后VTE发生率中,品管圈活动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 制定并优化临床护理方案:品管圈活动可以对临床护理方案进行详细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手术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如通过利用护理评估工具对患者的VTE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定期转换体位、并发症监测和预防等。 - 持续监测并改进临床流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VTE相关临床流程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并据此优化护理措施。例如对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流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手术室内外VTE预防措施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 培训和交流:品管圈活动可以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与VTE预防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使他们了解最新的VTE预防知识和技能,提高对VTE预防的重视程度和有效性。 - 患者教育和管理:品管圈活动注重患者的参与和合作,可以通过定期的患者教育、宣传和管理,提高患者对VTE风险的认识和合作度,增加他们对VTE预防措施的依从性。 3. 解决方案和建议 为进一步降低妇科癌症患者手术后VTE发生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 - 强化团队合作:医院各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加大对妇科癌症患者VTE预防的重视,共同制定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护理方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深静脉血栓预防 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 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QCC管理工具对妇科深静脉 血栓病人预防措施落实过程中以及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QCC活动开展后妇 科术后病人预防措施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QCC活动可以 使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有效提高。 [关键词] 妇科手术;品管圈;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异常 凝集。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妇科手术患者预防措施落实管理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20年08月01--08月24日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09月15--10月25日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 患者年龄40~59(47.4±3.3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1~59(46.5±3.29)岁。两组 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组圈科室护士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选出圈长1名,护士长担任辅导员,8名护理人员为圈员,确定圈名圈徽。 1.2.2 主题选定圈员发挥头脑风暴提出5个主题,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 阵表,从重视程度、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利用5分、3分、1分评分法[1]。

1.2.3 活动计划拟定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并制定甘特图,时间为2020年7月--2020年11月。 1.2.4现状把握使用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得分情况,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中、高、极高风险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饮食指导、戒烟戒酒、预防静脉血栓等。 1.2.5 目标设定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1-现况值)× 圈能力×改善重点〕=65%+〔(1-65%)×0.6×0.79〕=81.6% 。 1.2.6 原因分析 (1)原因解析: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从人、环、法、料4个方面对妇科患者手术后调查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绘制鱼骨图进行原因解析。 (2)要因选定:根据提出的每项要因进行打分,运用1,3,5打分法,10名组员全部参与评分,根据8/2原则,选定前总分48分以上的为最高要因,共4项。 (3)要因验证:回顾现状调查阶段,最终确认:①科室缺乏相关的流程、制度、模板、评价标准;②图文资料欠缺,宣教设施不完善,形式单一;③宣教指导不到位;④科室缺乏日常监督为4大要因。 1.2.7对策拟定及实施针对查找出来的要因,逐一分析,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为评价指标,运用1,3,5打分法,最终确定4个要因对策。 对策一:(1)规范DVT风险评估标准、时机:科室再次解读培训风险评估表,统一认识,明确评估的标准;(2)制定标准化沟通模板:术后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鼓励患者多饮水;(3)物理预防:①穿弹力袜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起床时,每天夜间休息时脱下,注意下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趾端甲床颜色等情况[2];②踝泵运动:每次练习5分钟,每天5—8次,并逐渐增加训练频次,循序渐进。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形成固态血栓的情况。这种疾病很常见,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各种严重后果,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等等。为了预防DVT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加强锻炼 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锻炼能够有效预防DVT。推荐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此外,运动时穿戴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也非常重要。 2. 积极改变生活习惯 除了加强锻炼以外,我们还需要积极改变生活习惯来预防DVT的发生。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起身伸展,活动下肢肌肉。此外,控制体重、避免吸烟、戒酒等也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 3. 注意饮食营养 饮食营养也与DVT的预防密切相关。膳食应以高纤维、低脂、低盐和高蛋白为主,尤其是多吃一些富含铁、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豆类、谷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固。

4. 睡姿注意 夜间睡觉时,我们要尽量保持身体舒适且自然的睡姿,避免过深的弯腰和翘腿。另外,选择适合的床品和床垫、保持足够的睡眠也都有助于预防DVT。 5. 穿着高弹性袜 高弹性袜是预防DVT的有效工具之一。穿着高弹性袜有助于腿部静脉回流和支持下肢肌肉,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专门为DVT预防设计的医用高弹性袜。 6. 注意药物治疗 在严重的DVT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凝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患者需要注意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其他检查。 总而言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很常见的疾病,但是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生活习惯、注重饮食营养、调整睡姿、穿着高弹性袜以及遵医嘱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50%和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和20.50%(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品管圈活动;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满意度 在妇科手术后的各类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文献[1]报道发生率约为7%~45%,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但若诊疗不及时,轻者导致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因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护理干预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杨玉真等[2]对793例妇科手术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等综合干预,没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品管圈是指相似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通体合作、集思广益,依据一定程序解决管理、文化、工作现场等方面的课题或问题,起初应用于日本企业管理中,近年来被引入护理工作,且取得显著效果[3,4]。笔者在妇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患者术后下肢肾静脉栓塞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4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3月~2013年3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4月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32~75岁,平均(57.63±17.28)岁;体质量45~75kg,平均(6 2.58±1 3.64)kg;疾病种类:子宫肌瘤47例,卵巢良性肿瘤39例,宫颈癌42例,子宫内膜癌21例,卵巢癌31例,其他肿瘤20例;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142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58例。研究组年龄30~77岁,平均(58.43±19.17)岁;体质量44~73kg,平均(61.82±11.76)kg;疾病种类:子宫肌瘤53例,卵巢良性肿瘤40例,宫颈癌38例,子宫内膜癌22例,卵巢癌29例,其他肿瘤18例;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137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疾病种类和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妇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即术前全面评估、围术期健康宣教、术后病情护理、饮食指导、早期康复锻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案和措施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圈长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组员包

品管圈在提高术后患者踝泵运动正确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术后患者踝泵运动正确执 行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患者正确的执行踝泵运动,有效的下肢运动,促 进双下肢血液循环,降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运 用品管圈的的使用流程,针对妇瘤科手术患者踝泵运功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以及制定经济可行的对策并临床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 30位手术患者踝泵运动的正确执行率由49.7%上升至84.9%。患者的踝泵运动的 正确执行率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踝泵运动的正确 执行率,避免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还提高了护理团队 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工作的态度。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 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以提升工作效率,达到质量改善之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5.6% ,当栓子 脱落时可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而DVT并发PE后,病死率可高达20%~30%[2] 。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起到“泵”的作用:即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足背伸及跖屈运动,促进下肢胫骨前肌、比目鱼肌、腓肠肌、 股四头肌等肌肉收缩运动,使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加快[3],防止血液淤滞,减 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的踝泵运动可有效的避免DVT的发生。针对我科室 术后患者踝泵运动的正确执行率仅为49.7%的现状,我们启用了品管圈来进行改 善现状,并且有了71%的进步率。具体方法及成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品管圈在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 措施落实情况。[方法]由8人组成品管圈,分析重症监护室下肢DVT预防 护理措施落实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措施改进后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落实率由活动前24.56%提高到活动后90%,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107%。[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后, 监护室下肢DVT预防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护士团队凝聚力和科研意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 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 管圈十大步骤,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本科室利用品管圈解决监护室现场工作中的问题,提 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 流障碍性疾病,大部分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约占50%~90%)。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 施落实规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针对住院患者所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主要 是包括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分,等级划分,分级对患者提供预防措施。本科将品管圈方 法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成立品管圈小组 品管圈由不同年资护士自愿报名参加,科主任,护士长为辅导员(主管护师),圈长1名,圈员8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名),研究生2名,本科 6名。圈能力58.7%。选出圈名为“三精圈”含义是精心监护,精确治疗,精致细密的护理。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 2.1 确立主题针对科室内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出5个待选问题, 通过共识标准法:小组成员列出待选主题,每人有 10 分,将 10 分分配给待选题,将所有总 分相加,分数越多越重要。对于评分项目,由圈员认为评价项目的重要性,以相加不超过 1 分做权重打分,并累计出各评价项目权重。最终“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当选 本期活动主题。 2.2活动进度安排拟定计划表以甘特图的形式绘制其中P占约为50% DC占约36.7% A占 约13.3%,分派到每个小组成员手中。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掌握活动进度,任务分派明确。 2.3 现状把握通过绘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流程图,确定了活动改善重点:护士正 确完成对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正确进行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干预,并正确进行记录与评价;同时病人能够配合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的实施(基础预防物理预 防药物预防警示标识(活动改善重点))。根据5W2H方法设计查检表(随机抽样(P< 0.05),32人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24.56%。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 原则,得出改善重点为中度风险预防措施,高度风险预防措施。 2.4 目标设定根据现状进行目标值设定目标值=现状值+(1-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0.2456+0.7544×0.587×0.875=0.63;查阅文献找出同级及上级医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鼓楼医院[1] 9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 92%,无锡市人民医 院[3]98%。为了达到同级医院水平,努力提高自身不足.在11月20号前将DVT预防落实率由24.56%提高到90%。 2.5 解析圈员围绕两个改善重点项目进行讨论,采用鱼骨图,关联图手法和“八二”定律 进行解析。得出中度风险预防措施落实率低真因验证为:无弹力袜,评估表未及时更新,无 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科室间无协调,年轻医护人员经验不足;高度风险预防措施落实率低真 因验证为:评估表未及时更新,无弹力袜,无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无压力泵。 2.6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全体圈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指标 进行评价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根据80/20法则总分是120选96 分以上为了更好的提高DVT预防措施落实率选择了75分以上的对策,就提出的每一条对策 查阅文献,因为中高度风险真因对策有相似之初我们对对策进行整合:

品管圈PDCA质量改进: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的新策略

品管圈PDCA质量改进: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的新策略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预防的新策略,通过品管圈PDCA质量改进方法,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解决方案。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一种规范的预防策略对于减少VTE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PDCA质量改进方法 PDCA(Plan-Do-Check-Act)是一种经典的质量改进方法,通过循环的方式不断优化流程和结果。以下是在PDCA框架下针对VTE规范预防的新策略: 计划(Plan)

1. 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指南,了解VTE预防的要求和最 佳实践。 2. 与医疗团队合作,制定具体的预防计划,包括目标、措施和 时间表。 3. 建立培训计划,确保医疗团队了解VTE预防策略和操作规程。 执行(Do) 1. 实施VTE预防计划,包括采取适当的药物预防措施、推广 运动和早期活动等。 2. 监测和记录VTE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医疗团队按照 计划进行操作。 检查(Check) 1. 收集和分析VTE预防措施的数据,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2. 定期审查VTE预防计划的执行情况,识别改进机会和问题。 行动(Act) 1. 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 2. 针对改进措施进行培训和沟通,确保医疗团队的参与和支持。

3. 实施改进措施,并持续监测其效果和合规性。 结论 通过品管圈PDCA质量改进方法,我们可以制定一种简单而有效的VTE规范预防策略。这种策略不涉及法律复杂性,能够帮助医疗团队减少VTE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以及妇科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出现后 没有及时干预治疗,轻者肢体局部功能丧失,重者可致瘫痪,以及致命性肺栓塞。致病因素为:肥胖、血栓病史、静脉曲张、糖尿病、外伤等等。临床表现为:下 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浅表静脉曲张等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1、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正常的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到稀释和清除作用。手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缺少运动锻炼,导致血流缓慢,容易使静脉血淤 出现在髂股骨静脉瓣袋以及小腿肌肉静脉丛內,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 降低出现静脉血栓。针对以上情况,在手术完成后可以采用这些预防方式(1) 根据患者情况可以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度,鼓励、引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 性锻炼,指导患者定时进行下肢的主动、被动训练如背屈、抬腿等。意识不清昏 迷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给予足跟自下而上的下肢腿比目鱼肌、腓肠肌挤 压运动,使下肢静脉形成回流梯度,每小时不少于3次,这样可以加速下肢静脉 血液回流,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建议下床进行简单运动。(2)利用肢体被动装 置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如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等可以达到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的效果。(3)因为下肢静脉血栓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因此要保证患者大便畅通, 叮嘱患者定时排便。(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及时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让 患者感到亲切感,及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2、防止静脉内膜损伤。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 膜损伤后,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显露,使血小板聚集并释放组织活酶,激活内外凝 血系统,出现血栓。临床上造成静脉内膜出现损伤的因素有化学因素、机械、感 染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原因有注射刺激性药物如高渗液体、抗癌药物等等。预 防事项:(1)提高静脉穿刺质量。(2)减少或避免下肢静脉穿刺。(3)长期 需要静脉穿刺患者可留置针管,减少穿刺。(4)尽可能避免穿刺注射对血管刺 激性大的药物。 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1)手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血液 凝集较快等现象时,可能提示有高凝状态倾向,必要时进行相关化学检查。(2)由于术前术后禁止患者饮水,加之患者存在呕吐、出汗、补液不足等情况,可能 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此时应遵循叮嘱及时给患者补液,纠正患者脱水现象,为此达到患者酸碱、电解质平衡。(3)平衡膳食:患者宜多吃清淡、低脂肪食物,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水果、蔬菜如番茄、蘑菇、海带、苹果、橘子、梨 子等,每日的饮水量维持在1500ml以上。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抬高下肢20~30度,使髂股静 脉呈不受压状态。避免在膝下垫枕,以阻碍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为下腿保暖。避 免食用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药物的功效。 2、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的护理。在用相关药物前需要验证清楚患者是否患有 出血性疾病。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肝脏、肾脏功能以及凝血功能。保证部分 凝血活酶的活化时间为对照值的1.5倍最适宜。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症 状如牙龈出血等。 3、肿消散外敷护理。肿消散是一种外治剂,具有减轻肢体紧张、改善血液 循环、肢体消肿等功效。在外敷过程中需要注意:(1)加强皮肤护理,敷料部 位潮湿后应及时更换,以保证药效,避免皮肤创伤出现湿疹等。(2)严密观察 消肿情况,注意观察辅料处皮肤的颜色、湿度,检测肢端动脉搏动情况,每日进 行患肢定点周径测量。(3)外敷消肿需要持续进行,不能中断。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 背景 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然而,手术过程中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大,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和下肢肿痛等症状。因此,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均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做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整理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并对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和总结。 预防和治疗策略 手术前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评估,包括生理和病理学因素的评估。如果患者 有明显的血栓危险因素,例如既往有血栓病史、长期静卧、超重等,应该在手术前进行药物预防。例如,华法林和肝素类药物是较常用的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此外,还应当运用物理手段来预防血栓,例如按摩法、弹力袜等方法。 手术中 在手术中需要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带来的暴露风险。此外,在手术中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体位,避免术中压迫因素对下肢血流的影响。在手术中还需要做好血栓的预防措施,如肢体动脉双血栓预防、组织因子类似物等。 术后 在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积极治疗,并继续进行血栓的预防措施。例如,应 当减少活动量,严密观察患者下肢的情况。在床位上活动训练,使用加压袜,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护理,以减少术后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措施 手术前 1.指导患者了解下肢血栓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2.每天或每班次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下肢周径、水肿、皮温

3.给予患者药物预防,如华法林、肝素类等。 4.运用物理手段预防,如加压袜、按摩法等。 手术中 1.用正确的体位保护下肢,减少术中压迫 2.记录患者的术中输液状态和情况 3.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焦虑 4.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 术后 1.监测术后患者的下肢血管情况 2.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促进患者下肢血流、防止形成血栓 3.定期更换加压袜,以保证其质量,防止加压不足 4.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患者免疫力 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手术环节,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并在护理工作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物理和药物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在术后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患者的营养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最全面的关爱,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妇科手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制定一套管理制度对于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份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 一、患者筛查和评估 1.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病史、遗传病和先天性凝血异常筛查,以排除高风险患者。 2.评估患者的身体负担、肥胖程度、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异位性情况,判断其血栓形成的风险等级。 3.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制定风险分级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术中护理 1.在手术中,加强团队协作,避免手术时间过长。 2.术中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其他抗凝剂。 三、术后早期护理 1.术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避免血栓进一步发展。 2.术后48小时内,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肢负重。 3.术后立即开始进行积极康复训练,包括活动训练和早期下床行走。 4.术后48小时内,每日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如超声检查等。 5.术后48小时内,给予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等。

四、术后远期护理 1.术后48小时后,逐渐恢复常规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定期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如每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3.患者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相关检查,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 4.在抗凝治疗期间,对于正在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和疗程。 五、宣教及患者监测 1.在手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及预防措 施的宣教。 2.术后及出院后,给予患者相关的宣教,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弹力袜、 定期进行下肢运动、正确使用抗凝剂等。 3.对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4.对于怀疑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 检查和治疗。 此管理制度旨在为妇科手术后的护理提供指导,并在术后预防下肢静 脉血栓的发生。通过筛查和评估,提供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患 者的宣教及监测工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制定。同时,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 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妇科手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虽然手 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 也随之增加。近年来,专家们深入研究 DVT 与 PE 的预防措施并形成了一份共识文件,旨在指导医生和患者预防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形成的血栓。常见于下肢,但 可能也出现于盆腔和肾上腺静脉等部位。术后 DVT 与 PE 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年龄、肥胖、违反规定的术前禁食、以及其他患有 DVT 或 PE 的疾病。 什么是肺栓塞(PE) 肺栓塞是血栓堵塞肺动脉的一种紧急状况。它往往发生在 DVT 的基础上,其中血栓移动到肺部并阻塞了肺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分支。严重 PE 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和 死亡。 专家共识 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专家们制定了一份共识文件,包括以下重要方面:预防性药物治疗 专家们推荐给患者预防性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包括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这些 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 DVT 和 PE 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 药物治疗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准确使用。 弹力袜 弹力袜是一种可以增加静脉回流速度的物品。专家建议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戴 用弹力袜可有效降低 DVT 和 PE 的风险。术后戴用弹力袜的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 而定,以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手术患者的观察 手术后应保持患者的高度警觉,特别需要注意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征候的 发生。如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红斑、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导致患者出现阴道流血或月经紊乱的重要因素,需尽早给予手术治疗。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是当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术式,经多年临床应用已被证实具有显著效果。但子宫内膜癌术的进行需要建立气腹,盆腔血管可能受气腹压力而受到在阻碍,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DVT),不仅会引起患者下肢疼痛,甚至还会诱发肺动脉栓塞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来避免DVT发生,以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本文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术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相关护理进展情况进行论述。 一、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静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DVT(深静脉血栓)通常是指血液于静脉腔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管腔阻塞,出现血液回流障碍,并进一步引起远端静脉高压或下肢肿胀、疼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发现,下肢DVT更容易发生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在所有静脉血栓发生病例中占比超80%以上。对于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由于手术对患者组织以及血管壁的损伤,都会使得患者凝血系统被激活从而不断释放凝血酶原,导致血小板的数量和黏附性增加,且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也会使机体血液流速下降,而术中不可避免的输血过程也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增加血栓风险。有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相较于其他妇科手术,其创面更大且时间更长,进而可能导致盆腔周边组织血流变缓,加之术前禁止饮水等准备工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粘稠度,引发术后血栓风险。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多采用膀胱截石位,要求患者将双腿抬起,长时间手术加上双腿位置摆放不正确都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受压,引发西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且腹腔镜手术要求建立气腹,也会导致血流改变。

品管圈活动在深静脉血栓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深静脉血栓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深静脉血栓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我院在2017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深静脉血栓患 者作为本次的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卧床依从性;选取2017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3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组,由我院8名护理人员自主组成品管圈, 并以“提高深静脉血栓患者卧床依从性”作为主题,建立起“AV循环圈”,对患者不 良的卧床习惯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在实施10周的品管圈活 动后评价患者的卧床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卧床依从性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卧床依从率(86.7%)明 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卧床依从率(60.0%)(P<0.05);护理人员在两组患者护理 中综合素质情况变化比较: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护理人员在研究组中的护理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品管圈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品管圈运 用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效提高了静脉血栓患者的卧床依从性。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深静脉血栓;卧床依从性;应用效果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的多发性疾病,每年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发病急性期14天内血栓容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但是,在临床实践中, 多数静脉血栓患者并没有意识到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造成了患者卧床依从性差和 临床治疗效果差[2]。因而,在临床上提高深静脉血栓患者卧床依从性的重要性。 品管圈主要是同一工作性质及相关人员自发组织的小团体,主要是采用科学品管 工具,以到达改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改善质量等目的。在临床护理中展开品 管圈活动使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既是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活动的管理者,这样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主要对品管圈活动在深静脉血栓 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深静脉 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30例深静脉 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组,由我院8名护理人员自主组成品管圈,并实施品管圈活动,其中包括1名辅导员、1名圈长、1名副圈长以及5名圈员,成员均为本科学历。患者均符合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神志清醒,无语言沟通性障碍,并能 积极配合研究的开展[3]。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平均年龄为(47.5±7.6)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48.1±7.4)岁。对两组患者进 行护理的护理人员为同品管圈小组成员,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比例、病情、意识、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4]。 1.2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8 名护理人员自主组成品管圈,并以“提高深静脉血栓患者卧床依从性”作为主题,建立起“AV循环圈”。首先需要制定活动的计划,确定好日期、具体工作,并将圈员之间的工作任务安排到位。其次,需要对本次研究中深 静脉血栓患者卧床依从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发现患者的卧床依从率较低,并对 患者的下床次数以及原因进行表格记录。[5]。其三,对患者卧床依从率较低进行

-品管圈-活动提高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双下肢活动操依从性的应用(全文)

"品管圈"活动提高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双下肢活 动操依从性的应用(全文) 患者术后因疼痛卧床不能主动进行康复锻炼和功能锻炼[1],减慢了血流速度,增加了血液粘稠度,从而增加了DVT发生率[2]。DVT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是外科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及早识别确定DVT危险人群,并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降低DVT发生率、促进术后患者康复最有效的方法[3]。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自2021年2月起运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手法[4],开展了对患者DVT评估和预防管理,提高患者双下肢活动操依从性的实践,取得显著效果。 1主题选定 组建由肿瘤科8名病房护士组成的品管圈。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阵表,从参与护士重视程度、重要性、迫切性和本圈员能力4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以"5、3、1"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提高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双下肢活动操的依从性"。本次品管圈圈名和圈徽沿用上次品管圈的圈名和圈徽。"甜甜圈"寓意为幸福与甜蜜。 2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的品管圈计划 根据本次活动步骤,决定活动日期、圈员的工作分配等,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并将品管圈活动时间定为2021年2月~8月。圈员们达成共识DVT预防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双下肢活动操做起!

3现状分析 肿瘤科历年收治大量复杂类型的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早期接收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对2021年3月~4月第1w调查的27例患者分析,导致患者双下肢活动操的依从性差的原因:遵医行为差10人次、已经下床活动9人次、术后切口疼痛9人次、术后疲乏7人次、文化层次低7人次、更换家属4人次。按照80/20原则,主要原因为前四项因素。 4目标设定 本圈经讨论设定本主题中依从性为患者及家属在术后患者早期双下肢活动操方面的行为(执行能力)与肿瘤科制定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双下肢活动操的相符合程度。执行率即执行的频率;正确率即执行的正确数。 将目标设定为通过降低术后患者双下肢活动操的未执行率和不正确率来提高操的依从性。目标值是现况值减去改善值,改善值等于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品管圈成员的能力自评平均分为4.5分。换算为9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推算出患者主动操未执行率目标值:11.67%;家属被动操未执行率目标值:14.01%。正确率:患者主动操不正确率目标值:12.84%;家属被动操不正确率目标值:15.38%。 5要因解析 为寻找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双下肢活动操的依从性中出现问题的根源,通过绘制鱼骨图及圈员集体打分来进行特性要因分析。

妇科肿瘤术后预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新进展

妇科肿瘤术后预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护理新进展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周围血管疾病的一种,也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女性盆腔解剖特点、手术相关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术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妇科肿瘤术后的患者也是其高发人群中的一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不仅身心痛苦,也会延长住院时间占用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甚至会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栓子脱落随着血液进入肺而导致肺血栓栓塞症(PTE)。肺血栓栓塞症起病急骤并且致死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易被漏诊和误诊,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在这个医疗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疾病的预后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妇科肿瘤术后预防和及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而言尤为的重要。通过药物预防、机械预防、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诊治,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本文是对目前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ABSTRACT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EDVT) is a kind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surgery.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pelvic anatomy, surgery-related factors, patients' own factors, as well as long-term postoperative bed and limb braking,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are also one of their high incidence groups.If th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forms, the patient will not only suffer physical and mental pain, but also prolo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to occupy unnecessary medical resources, and even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作为品管圈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活动阶段(观察阶段),选择2016年1—12月作为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时间段(对照阶段),分别在两个阶段内随机选择于该科治疗患者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个阶段末期统计分析护理人员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阶段护理人员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相关知识了解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标签:品管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临床效果 品管圈是近几年来逐渐应用于诸多单位及企业的工作管理模式,由工作环境相似,工作目标相近的一群人组成,自愿形成能够弥补彼此间不足、提高工作效率的团体[1],应用于该院护理服务质量,可显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全方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满足临床需求。该次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作为品管圈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活动阶段,选择2016年1—12月作为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时间段,分析两个阶段内护理效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作为品管圈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活动阶段(观察阶段),选择2016年1—12月作为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时间段(对照阶段);两个阶段内涉及同一组护理人员,共42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1.24±5.36)岁,工作年限8年者12名(28.57%),专科及以下者15名(35.71%),本科及以上者27名(64.29%)。在两个阶段内随机选择于该科治疗患者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阶段,男79例,女71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5.55±10.1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颈/干骨折42例,骨盆骨折25例,胫腓骨33例;对照阶段,男82例,女6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16±11.4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股骨颈/干骨折39例,骨盆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33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阶段施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阶段施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