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基本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基本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基本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基本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基本含义(掌握)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掌握)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

【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8年)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答案】C

(三)财政收入的分类

考试内容: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了解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的内容。

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1.税收收入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各国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税收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的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此外我国还有资源税类(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和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消费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在直接税下,纳税人即负税人;在间接税下,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属于直接税;流转税属于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我国消费税、关税等属于中央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属于地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例题1·多选题】我国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目的税

E.行为税

【答案】ABCE

【例题2·单选题】(2006年)将税种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是按税种的()划分的。

A.征税对象

B.税负是否转嫁

C.收入归属级次

D.征收权限

【答案】A

【例题3·单选题】(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答案】B

【例题4·多选题】(2008年)我国流转税税种包括()。

A.土地增值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产税

E.关税

【答案】BCE

【例题5·单选题】(2005年初级财税试题)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A.税收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收管理权限

D.税负能否转嫁

【答案】D

【例题6·多选题】(2008年)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A.消费税

B.个人所得税

C.财产税

D.企业所得税

E.关税

【答案】BCD

【例题7·单选题】我国的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课税项目采用的是()的形式。

A.从价税

B.从量税

C.营业税

D.增值税

【答案】B

2.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国有资产收益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国债收入

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

灵活性的特点。

4.收费收入

收费收入具体可分为使用费和规费。收费收入具有有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宜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例题1·多选题】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

A.税收收入

B.国债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

D.收费收入

E.利息收入

【答案】ABCD

【例题2·单选题】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收费收入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2007年)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它具有()的特点。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灵活性

【答案】BDE

(四)财政收入规模变化

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能范围的大小。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一个国家政府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

财政收入规模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常用的财政收入相对规模指标有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例题·多选题】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

A.征收机构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分配政策

D.税种多少

E.价格

【答案】BCE

二、税收的特征与原则

(一)税收的基本含义

考试内容:掌握税收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它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理解税收的概念时,应该把握:(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税收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

【例题1·单选题】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税收

B.国债

C.捐赠

D.收费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A.纳税人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答案】B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例题·单选题】税收的强制性特征表明国家的税收依据的是()。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民事权力

D.分配权力

【答案】B

(2)税收的无偿性

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

【例题1·多选题】(2006年初级经济基础考题)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A.自觉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答案】BCE

【例题2·单选题】()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A.强制性

B.无偿性

C.灵活性

D.固定性

【答案】B

(三)税收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熟悉古典税收原则的内容;掌握现代税收原则的基本内容。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税收原则不同。

1.古典税收原则

(1)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的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其赋税四原则为: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2)英国的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四原则为——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他是第一个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人。

(3)瓦格纳的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又称为财政收入原则,具体包括收入充

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具体包括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便利和最少征纳费用原则。

【例题1·单选题】从历史上看,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的是l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阿道夫·瓦格纳

D.大卫·李嘉图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2007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原则包括()。

A.平等

B.确实

C.便利

D.公开

E.最少征收费

【答案】ABCE

2.现代税收原则

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方面的内容。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2)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能力原则要求根据纳税能力来确定税收总额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测量可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三种尺度。

【例题1·多选题】现代税收原则包括()。

A.税收效率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C.财政政策原则

D.国民经济原则

E.税务行政原则

【答案】AB

【例题2·单选题】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是税收()的要求。

A.效率原则

B.公平原则

C.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D. 确实原则

【例题3·单选题】()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A.税收行政效率原则

B.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C.受益原则

D.能力原则

【答案】A

【例题4·单选题】(2006年、2008年)对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不分经济成分、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实行统一税收政策,征收相同的税收。这样征税所体现的税收公平称为()公平。

A.纵向

B.横向

C.机会

D.名义

【答案】B

三、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方式

考试内容:掌握税负转嫁的六种方式。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税负转嫁的最终结果形成税负归宿。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消转、旁转和税收资本化六种。

1.前转

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2.后转

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

3.混转(散转)这种转嫁方式在现实中比较常见。

4.消转

自我消化税款。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5.旁转

也叫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6.税收资本化

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题1·单选题】()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2006年)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商品购买者或消费者,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2008年)甲公司销售应税产品交纳的消费税,通过提高该产品价格将税负全部转移给购买该产品的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

A.后转

B.前转

C.消转

D.旁转

【答案】B

【例题3·单选题】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这种税负转嫁方式是()。

A.混转

B.消转

C.旁转

D.税收资本化

【答案】B

【例题4·单选题】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的课税。

A.房产交易

B.土地交易

C.证券交易

D.奢侈品交易

【答案】B

(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考试内容:理解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不易转嫁。

2.课税商品的性质

生活必需品的税负容易转嫁;非生活必需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是不容易转嫁的;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是比较容易转嫁的。

4.课税范围的大小

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难以转嫁。

此外,税负转嫁情况如何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

【例题1·单选题】()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

A.课税商品的性质

B.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C.课税范围的大小

D.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答案】D

【例题2·多选题】(2007年)下列各类商品中,税负不容易转嫁的有()。

A.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的应税商品

B.非生活必需品

C.生活必需品

D.征收消费税的商品

E.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

【答案】ABE

四、国债

(一)国债的基本含义

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二)国债的种类

考试内容:了解国债的分类。

1.内债和外债

按照国债发行地域不同,可将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2.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按偿还期限划分,分为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中期国债(1~10年)和长期国债(10年以上)。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

3.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可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4.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

根据国债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可将国债分为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上市国债多为中短期国债,非上市国债多为长期国债。

5.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

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实物国债可以避免因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一般是在存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1950年我国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为实物国债。

【例题·单选题】国库券是最典型的()形式。

A.短期国债

B.中期国债

C.长期国债

D.实物国债

【答案】A

(三)国债的功能(掌握)

1.弥补财政赤字——国债的基本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通常有三种: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比较而言,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其实质是将属于社会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暂时性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债券”之称。

不少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

【例题1·多选题】我国国债的功能是()。

A.筹集建设资金

B.调节收入分配

C.调节国际收支

D.弥补财政赤字

E.调控宏观经济

【答案】ADE

【例题2·单选题】(2006年)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

A.发展对外贸易

B.弥补财政赤字

C.筹集消费资金

D.推进技术进步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财政赤字可以通过()等方式弥补。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税

C.发行国债

D.收费

E.调整利率

【答案】ABC

【例题4·单选题】下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的是()。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税

C.发行国债

D.收费

【答案】C

(四)国债的制度

考试内容:理解和掌握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偿还制度和国债市场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构成。

1.国债发行制度

国债发行制度由国债发行条件和国债发行方式构成。

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2.国债偿还制度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3.国债市场制度

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国债流通市场分为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以分散交易形式运作的场外交易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店头市场)。

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以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和期权交易方式。

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回购交易方式是指国债的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一定期限和价格,将同一笔国债再购回的交易活动。

期货交易方式是指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期限、价格、数量和标的国债是国债期货合约中必不可少的四项基本要素。期货国债具有保值、投机和套利功能。

期权交易方式是指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订约,同意在约定时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例题1·多选题】国债制度包括()。

A.国债发行制度

B.国债偿还制度

C.国债认购制度

D.国债市场制度

E.国债流通制度

【答案】ABD

【例题2·多选题】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

A.公募招标方式

B.承购包销方式

C.直接发售方式

D.“随买”方式

E.摊派方式

【答案】ABCD

【例题3·单选题】(2007、2008年)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

A.发行数额

B.票面金额

C.流动性

D.发行方式

【答案】D

【例题4·多选题】(2006年)国债流通转让可以采取()等具体方式。

A.期权交易

B.现货交易

C.期货交易

D.回购业务

E.到期偿还

【答案】ABCD

【例题5·单选题】()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A.现货交易方式

B.期权交易方式

C.期货交易方式

D.回购交易方式

【答案】A

(2008年)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遍和常用的是()。

A.回购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现货交易

【答案】D

【例题6·单选题】(2006年)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按预先已经确定的买卖价格,在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券款交割的国债交易方式称为()。

A.国债贴现

B.国债现货交易

C.国债期货交易

D.国债回购交易

【答案】C

【例题7·单选题】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债券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的价格购回同笔债券的交易方式是()。

A.期货交易方式

B.现货交易方式

C.期权交易方式

D.回购交易方式

【答案】D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财政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它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 ②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 ③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 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①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和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企业囿于一行一业,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遭遇“瓶颈”制约。 范围: 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

财政学作业3和4答案

2011年5月财政学作业(3、4)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

财政手段D、法律手段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产品结构能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A、每一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3、生产效率的含义是:

第三章--财政收入(财政学)教学提纲

第三章财政收入 第一节概述 一、涵义 1、概念 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权力或经济对等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切货币收入。 两层意思: 其一,公共资金 分为:a、广义的财政收入——政府的一切收入。 b、狭义的财政收入——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各项定期收入。 其二,活动: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筹集财政资金。 2、作用 第一,公共财政的基础环节。 第二,政府理财的重要活动。 第三,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第四,对经济主体影响重大。 二、分类 (一)按取得收入的具体方式分——财政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 政府以社会服务者的身份,凭借其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债务收入 也称公债或国债收入,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信用方式有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方式:发行债券、直接借款 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 与税收比: 与私债比: 3、非税收入 除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公共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非税收入等。 (二)按收入稳定程度分 1、经常性收入 在财政年度可稳定获得的收入,包括税收、公共收费等; 2、临时性收入 在财政年度不稳定的收入,如公债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三)按收入来源分 所有制 按企业的 产业与部门 好处:体现不同经济主体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有助于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最佳途径。(四)按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分 中央财政收入 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 市(地级市)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县财政收入 乡镇财政收入

好处: 有利于分清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有助于了解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五)按收入管理方法分 1、预算(内)收入 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如税收收入等,是国家的主导财力。 2、预算外收入 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 按国家199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是国家财力的补充。 3、制度外收入 又称非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之外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所形成的收入。 三、财政收入规模 1、概念 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集中的一切财政资金量。 2、判断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标准: (1)最小化的财政收入规模 (2)最能体现现有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财政收入规模 (3)与实现“以支定收”与“以收定支”财政分配原则相适应的财政收入规模 (4)实现社会投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社会福利等最大化目标,正确处理公共部门经济与私人部门经济关系,并处于经济社会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3、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 A、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一定时期内政府各种财政收入的总量,主要反映政府的财力大小。 财政收入相对规模: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主要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能力。 B、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 (1)最高限: 财政收入规模增长< 国民收入增长量 (2)最低限: 财政收入数量>上年财政收入数量 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剩余产品率 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 (2)财政集中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国有企业——高 非国有企业——低 政府职能大——高 小——低 ●经济管理体制模式计划体制——高 市场体制——低 ?政府分配政策与制度 (3)价格因素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基本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基本含义(掌握)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掌握)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 【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8年)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答案】C (三)财政收入的分类 考试内容: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了解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的内容。 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1.税收收入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各国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税收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的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此外我国还有资源税类(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和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消费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在直接税下,纳税人即负税人;在间接税下,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属于直接税;流转税属于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我国消费税、关税等属于中央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属于地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例题1·多选题】我国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

第五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五章财政收入概述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马克思一、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1、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利,主要从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手中取得的由政府支配的一定量的社会 产品价值。 2、财政收入的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2)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 ?(3)“合理负担”原则 (二)财政收入分类 1、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一是要与财政收入的性质相吻合,二是要同各国实际相适应。 2、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 ?(1)按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其他收入?(2)按财政收入来源:以所有制结构和部门结构为标准 ?(3)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预算内与预算外 (三)预算外资金 1、预算外资金的含义 ?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各种财政资金。 ?(1)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 ?(2)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的规定设置。 ?(3)政府预算必要的补充,收入有规定的来源,支出有指定的用途,不能违反国家统一规定。 ?(4)一种特殊形态的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接受监督。 2、预算外资金性质

?(1)法定性 ?(2)专用性 ?(3)分散性与繁杂性 3、预算外资金的作用 ?(1)可保证某些专项事业的需要 ?(2)有利于加快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调动理财的积极性 4、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形成与发展 ?(1)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发展历程 ?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②“一五”时期和“大跃进”时期 ?③“二五”时期 ?④“文化大革命”时期 ?⑤从改革开放起步到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⑥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实施至今 ?(2)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预算外资金快速增长的原因 (四)税费体制分析及税费改革 1、税费体制分析 (1)税收、收费形式必然性的理论基础 (2)税收和收费的区别 (3)各国规范化的收费的类型 ?①规费:国家机关为居民和团体提供特殊服务和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②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凡是公共部门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就可以采用收费形式。 2、我国的税费改革 (1)税费改革的概念 ?即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取消各项不合理的收费,规范合理收费的改革。

财 政 学 题 库 !!!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

财政收入分类

全投资与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从项目投资主体角度来看的,建设项目投资借款是现金流入,同时将借来的钱用于项目投资则构成同一时点、相同数额的现金流出,二者相抵,对计算净现金流量无影响,因此计算表中投资只计算自有资金。 我想了解一下 1.一般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比如财政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补贴收入等。 2.武汉市的财政状况 3.江夏区的财政状况 根据现行的税收征管机制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不能用统一口径来统计和反映,而是根据需要确定统计口径,并予归集和反映。当前,反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口径有三种,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财力。财政总收入是形成地方级收入的基础,地方级收入是形成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 财政总收入: 财政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规定计入地方政府财政规模的收入。包括:地方级财政收入和按中央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上划中央收入两个部分。财政总收入包括中央政府的收入在内。 1.一般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地方级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消费税100%+增值税7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0%)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预算外资金收入按地方级财政收入计算口径计算。 注意:在当地中央金库缴纳的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进口消费品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出口消费品退消费税,属于中央的铁路运输、国有邮政、银行、石油、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均不作为地方财政总收入组成部分。 财政部下发<关于明确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

[2007]11号,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规定地方财政总收入是指一般预算收入范围内的有关收入项目,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新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在原口径的基础上剔出了社会保险基金、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新口径收入项目包括: 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包括三部分, 一是工商税收地方留成, 二是农业两税包括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三是非税收入,包括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 2、上划中央收入。 地方级财政收入: 地方级财政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归属于地方政府的各类资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是指本级政府的可用资金。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1预算内收入,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一节、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学习要求: 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 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学习内容: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原则 1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程度。 2、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即开源”)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如93-0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6%)。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首要任务是直接发展经济;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如何让企业积极去创造财富,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根据经济的客观承受能力、经济主体的实际负担能力,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水平,同时要以规范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标准取得财政收入。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事权的合理划分。既要防止中央财权过度集中,也要防止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另外中央和地方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要以规范的体制形式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 【例题1--07年、08年单选】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例题2--课后题第2题】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 A财政直接投资办企业B支持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和发育 C提高税率D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二、财政收入分类 国际上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

财政学选择题

财政学选择题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A)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 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财政学教案——财政收入概述

第六章财政收入概述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马克思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及其变化。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状况,解决当前我国财政收入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要点〗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和调整;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结构; 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本章主要讲述财政收入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主要从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手中取得的由政府支配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主要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资金。 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 1.企业、事业单位、居民——以税收、公债及其他形式上缴财政的货币资金; 2.政府、财政部门——掌握、不支配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实物) 3.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资金来源; 4.过程——收入转移过程(大部分是无偿的); 5.实质——支配使用权的转移(经济利益关系)。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通常,包括税收和其他收入两大类。 (一)税收——国家和财政的主体收入。1998年,多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 93.8% 。 (二)其他收入 1.企业收入:1994年税制改革后,此项收入在财政统计中已经消失,但还存在微量。 2.债务收入: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不再列入经常收入,债务收支单独核算。 3.其他收入:包括: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单项收入,以及规费收入、事业收入和外事服务收入、国有资产管理收入、罚没收入等。 三、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 (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 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 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一)绝对量指标 (二)相对量指标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基础性制约。 1.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财政支出的概述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概述 本章重点: 1。财政支出的组成 2。财政支出的四种分类 3。财政支出的三条原则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含义与组成 本节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的含义 1.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不包括政府间的转移支出,以避免重复计算)。 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财政支出是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收入是按照支出的需要来组织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财政赤字。 2.财政支出的范围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财政支出由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组成。 注意: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是公共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收取或者提取的收入。公共部门来源于预算外收入安排的支出也是财政支出。 3.我国的财政年度 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有些国家采用跨年历制,例如美国。 4.公共部门及其类型 (1)履行政府职能的单位也是财政会计中的核算单位,称之为公共部门。 (2)公共部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政府的职能机构,或称行政部门(单位),另一类是事业单位。

【例题·单选题】我国财政年度的起止时间是()。 A.1月1日至当年l2月31日 B.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C.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答案:A 解析:我国的财政年度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止。 【例题·单选题】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 )决定的。 A.法律法规 B.财政收入 C.国民经济 D.经济活动 答案:A 解析:财政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二、财政支出的组成 财政支出的内容组成: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日常活动所安排的支出。 (2)国家投资性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固定资产安排的投资。 (3)财政补贴。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公共部门或者市场机制主体(单位)的补助支出,在我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计划亏损补助,二是价格补贴,三是政府支援农业生产的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这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支出。 (5)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财政补贴包括的内容有() A.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 B.价格补贴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财政学》 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填空题 1._____市场失灵_________和______市场缺陷________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因而是分析和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2. 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____收入分配不公________和_____经济波动_________。 3. _____公共产品_________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4. _________私人产品_____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 5. _______非排他性______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6. _________非竞争性_____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7. __市场与政府____________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却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 8. _财政______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财政学》习题选择题[1]

习题、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财政从本质上看是属于()范畴。 A.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封建社会,财政分配以()形式为主。 A.力役 B.实物 C.价值 D.劳动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C) B. (C+V) C. (V+M) D.(M) 4、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是()。 A.惩罚性和无偿性 B.惩罚性和补偿性 C.强制性和无偿性 D.强制性和补偿性 5、财政起源于财政产生相比较,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长 B.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短 C.财政起源与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一样长 D.两者的比较视具体情况而定 6、()是现代干预主义的鼻祖。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阿道夫·瓦格纳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7、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尔顿·弗里德曼 B.詹姆斯·M·布坎南 C.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 D. .阿道夫·瓦格纳 8、说明财政运行在历史、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区间的发展取食的研究方法属于()。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静态分析 D.动态研究 9、实证分析也称()。 A.主观分析 B.客观分析 C.理论分析 D.经验分析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政府为了生财 B.政府为了聚财 C.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D.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 1.B 2.B 3.D 4.C 5.A 6.C 7.B 8.D 9.B 10.D

第二章经济形态与政府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自然经济的特征。 A.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B.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C. 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D. 自然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3、下面哪一个不是计划经济的特征。 A.国有制占主导地位 B.经济决策权的部分集中 C.生产单位从属于行政等级制度 D.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命令协调经济活动 4、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短缺的根源在于()。 A.政企不分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生产激励严重不足 D.管理不善 5、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 A.1979 B.1980 C.1991 D.1992 6、下面哪一个不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A.平等性 B.竞争性 C.信用性 D.开放性 7、下面哪个例子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条件? A.自来水 B.网球 C.小说 D.小麦 8、下面哪个例子符合垄断竞争市场条件? A.有线电视 B.原油 C.电影 D.牛奶 9、在决策前,由于对产品质量存在不对称信息,会产生()问题。

财政学选择题含答案

2014年5月财政学作业(2)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产品结构能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A、每一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