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心脏粘液瘤诊断和治疗进展(一)

心脏粘液瘤诊断和治疗进展(一) 1、发病情况 粘液瘤约占心脏原发肿瘤的75%。可见于任何年龄,已知最年轻的患者为一死产婴儿,一般多见于30-60岁成人。女性为多,男女比例约为1:31]。四个心脏内均可发生,以左房最多,约占75%;其次为右房,也可累及多个心脏。瘤蒂好发于房间隔卵圆窝处,亦可见于左房后壁、左房前壁、心耳、房室沟等处,极少数起源于瓣膜2]。 粘液溜多为单发,也有多发及家族性的病例。可分为单纯或散发的粘液瘤和复杂粘液瘤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多为单发,多见于典型部位(即左房内房间隔与卵圆窝相应的部位),手术切除后一般不复发。后者包括粘液瘤综合征、家族性粘液瘤、多中心发生的粘液瘤。上述三方面又有交叉重叠。患者多较年轻,生长部位不典型,临床表现凶猛、复杂。粘液瘤综合征又称Carneys综合征,包括以下几种罕见情况:⑴心脏粘液瘤;⑵皮肤粘液瘤;⑶粘液性乳腺纤维瘤;⑷皮肤斑点色素沉着(包括雀斑和某些痣);⑸可引起Cushings综合征的原发性着色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⑹垂体腺瘤;⑺睾丸肿瘤,特别是巨大细胞钙化性Sertoli细胞瘤3]。这类患者有多中心发生倾向。家族性粘液瘤患者也较年轻,肿瘤更易累及右侧或双侧心腔,且易复发4]。单发的粘液瘤女性多见,而家族性粘液瘤可见于男女两性4]。对家族性粘液瘤的研究提示,它呈不同表现型的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或X连锁的显性遗传5,6]。有人发现家族性粘液瘤患者的细胞中染色体均存在异常,

而非家族性散发性粘液瘤患者中仅20%有此改变。 2病理改变 心脏粘液瘤一般为表面光滑或分叶状的球形肿块,多呈淡黄色或黄红夹杂或灰黑色,半透明胶冻状,质软而脆,表面常覆盖血栓。呈息肉状悬于心腔内。多有蒂,也可无蒂而广基。少数粘液瘤表面由绒毛或乳头状突起构成,易于脱落致栓塞。Malekzadeh等7]报告复发的左房粘液瘤生长速度为1.2克/月或14克/年。组织学显示,大量的粘液基质中有散在的小簇或条索状分布的瘤细胞。瘤体表面被覆单层扁平或低柱状上皮细胞,部分区域衬有复层上皮。瘤细胞呈星芒状、梭形、圆形或多角形。超微结构的特点为瘤细胞表面有许多胞质突起,胞质内富含细纤维,细胞器丰富,核膜内陷,胞核可呈分叶状,瘤细胞及其胞质突起间可见粘合小带和桥粒带连接装置。 心脏粘液溜的组织来源仍有争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心脏粘液瘤来源于心内膜下多潜能的原始间叶细胞8,9],它作为胚胎残余存在于心脏间隔,可分化成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血管细胞、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等。 3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活动性等。常见于血流梗阻、栓塞以及全身征象三方面。偶尔发现无症状的患者,肿瘤往往较小。3.1血流梗阻 肿瘤阻塞于房室瓣口,可造成相对性的瓣膜狭窄,出现心衰表现。常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9月我科诊断的心脏黏液瘤35例,均经本院或外院手术及病理证实,对患者进行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黏液瘤均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其中右房黏液瘤7例,左房粘液瘤26例,左、右室粘液瘤各1例,大部分患者都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对心脏粘液瘤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并能对其引起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给临床手术提供帮助。 标签:心脏黏液瘤;超声心动图 心脏黏液瘤是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散发性及家族性,以散在性多见,主要起源于心房内膜,以息肉状进行生长,瘤体容易出现破裂,其脱落之后会导致周围动脉出现栓塞和脏器的梗死[1]。部分患者黏液瘤切除后可复发,对血管壁造成破坏[2]。由于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中极易发生误诊的现象。选取2009年6月~2014年5月我科诊断的心脏黏液瘤35例患者进行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4年5月我科诊断的心脏黏液瘤35例,均经本院或外院手术及病理证实。19例患者为男性,16例患者为女性,年龄32~87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29例患者为气短、胸闷、心悸,3例患者首发症状为脑卒中,3例患者出现晕厥。 1.2方法选择的心脏超声诊断仪,型号:IE33,生产公司:美国PHILIPS 公司,选取频率:3.5MHz。要求患者选择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在平静状态下对其进行相应检查,扫查部位有心尖四腔、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剑突下切面以及心底短轴等,观察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部位、活动度、心脏继发性的改变、瓣膜和瘤体的关系、是否有瘤蒂等。使用彩色多普勒进行内部血流的观察,并对瓣膜口进行观察,看其是否有梗阻和反流的现象。 2 结果 35例黏液瘤患者,均是单发,其中右房黏液瘤7例,左房粘液瘤26例,左、右室粘液瘤各1例,大多为中等强回声,形态多变,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亦可为菜花样或息肉状。心房黏液瘤均位于房间隔近卵圆窝的位置,有瘤蒂连接于房间隔上,最小的瘤体体积为:1.1cmx1.0cm,最大的瘤体体积为:5.4cmx4.2cm。心动周期中团块形状会出现相应改变,在舒张期,团块会进入到房室瓣口中,随着血流的方向瘤体出现延伸拉长,并可阻塞房室瓣口,造成瓣口的狭窄;在收缩期,团块会进入到心房中,恢复到最初的形状,影响瓣膜的关闭时可造成瓣膜的反流。阻塞二尖瓣口时可引起左房及右室增大、肺静脉增宽、肺动脉高压等类似二尖瓣口狭窄的改变。影响二尖瓣关闭时可引起左房、左室内径增大等容量负荷

心脏粘液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8768366.html, 心脏粘液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 作者:易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 ;要】目的:总结心脏粘液瘤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粘液瘤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临床特点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1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发热、脑梗死、胸闷、昏厥以及心悸的临床症状;(2)16例患者的主要体征包括肿瘤扑落音、舒张期杂音以及双期杂音;(3)超声检查显示16例患者单发心脏粘液瘤13例、多发3例,心房内回声团块略高,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患者的心房增大,粘液瘤呈现出规律性摆动;(4)患者的血流信号表现为二尖瓣或三尖瓣的收缩期房室瓣口存在少量反流,舒张期血流信号色彩鲜艳。结论: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但是存在典型的超声特征,可以快速有效诊断心脏粘液瘤。 【关键词】超声检查;心脏粘液瘤;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161-01 心脏肿瘤较为少见,主要包括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这两种,原发性肿瘤较为少见,心脏粘液瘤是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一种,其活动性、大小、所在位置以及周围组织浸润等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阻塞性、栓塞性以及结构性三联征,以栓塞、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为主要表现[1]。心脏粘液瘤多为良性单发瘤,其恶变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其质地脆软,容易出现脱落而造成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威胁,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超声检查特点,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粘液瘤患者16例的臨床资料,其中包括男8例、女6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43.8岁,单发13例、多发3例。 1.2方法 采用GE公司的ViVidE9,飞利浦的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设置探头频率为2.5-3.5MHz。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检查者对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短轴切面以及长轴切面作全面探查,观察粘液瘤的形态、体积、位置、血流信号、活动情况等。 2;结果 2.1临床表现

心脏粘液瘤共8页word资料

中文名:心脏黏液瘤 英文名:cardiac myxoma 别名:心脏粘液瘤 临床表现: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多而杂,且无特征性,其表现主要取决于瘤体的所在位置、大小形状、生长速度、蒂的长短活动度、有无碎片脱落瘤体内有无出血变性或坏死、病人反应性等。临床表现一般可归为三大类: 1.全身症状由于黏液瘤自身的出血、变性坏死,可引起发热贫血、乏力关节痛、荨麻疹食欲差体重下降,甚至呈恶病质尤其是左房黏液瘤可引起左房扩大压迫食管使进食受梗瘤体堵塞肺静脉,可引起反复咯血。尚有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国内有血沉记录的243例中增快者192例(79.0%) 一般第1h在30~70mm,平均3 2.2mm。活动性头晕、疲乏、气促是最通常症状。免疫学检查研究发现,黏液瘤病人出现症状时抗心肌抗体效价增高,肿瘤切除后效价降低常见的这些全身症状可能诊断为胶原性血管疾病但也有少数黏液瘤病例由于合并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所致 Fisher将心脏黏液瘤的症状 体征和发生率归纳如表2 白介素-6(IL-6)的作用:心脏黏液瘤的瘤体和自身的症状的关

系可能取决于肿瘤本身合成和分泌的IL-6 IL-6是一种免疫性细胞因子,它被认为是引起急性期反应的主要物质可致发热、白细胞增多激活补体和凝血反应。离体研究证明IL-6诱导合成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 α2巨球蛋白人肝细胞纤维蛋白原黏液瘤细胞产生高水平的 IL-6 其血清浓度的提高可与黏液瘤病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特征有关某学者对6例家族性黏液瘤病人的研究结果证明血浆中白介素-6水平与肿瘤大小有明显关系;IL-6和肿瘤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疾病症状的产生。 2.栓塞现象黏液瘤的组织疏松脆弱,其碎片或肿瘤表面的血栓脱落是造成栓塞最常见原因随着血流漂动可引起体动脉或肺动脉栓塞而出现脑栓塞的晕厥、昏迷偏瘫以及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急腹症肢体动脉栓塞的缺血性剧痛和青紫肺循环阻塞的呼吸困难和发绀。引起栓塞的解剖部位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或)心内分流是否存在左心肿瘤栓子进入体循环,致脑、肢体栓塞和内脏梗死在栓子取除后对之作组织学检查,常可对心内肿瘤作出诊断。因此注意对栓子材料的发现并进行检查非常重要尤其在某些病例出现淤斑时对皮肤和肌肉的活检,可证实血管内肿瘤栓子的存在。 多个系统的栓塞产生的症状可酷似全身性血管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出现发热、关节痛、体重下降血沉增快等更易混淆在年轻病人中在栓塞发生以前并无脑血管疾病且心电图为窦性心律者应高度怀疑心内肿瘤的存在并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二尖瓣脱垂相鉴别。 位于右心的肿瘤脱落的碎片或栓子以及通过左→右的心内分流来自左心的栓子都可引起肺梗死或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高压。事实上,这种严重的

心脏粘液瘤(特选参考)

心脏粘液瘤 【疾病概述】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50%。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心脏粘液瘤可发生于心脏各房、室腔,以左心房最多,占80%。其中发生于房间隔者占75%,发生于右心房者占7%~20%,发生于双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者约占10%。粘液瘤起源于瓣膜组织者极少见。 心脏粘液瘤的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瘤体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瘤蒂长短及有无脱落、出血、坏死等。右心房粘液瘤可影响腔静脉血液回流,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体征;左心房粘液瘤可影响肺静脉血液回流,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粘液瘤过大或瘤体移动阻塞房室通道,患者可出现体位性晕厥、甚至猝死。瘤体脱落可出现动脉栓塞,附着于二尖瓣的粘液瘤更易脱落,造成栓塞。这是由于瓣叶活动的刺激,以及左心室收缩期压力急剧升高所致。动脉栓塞以脑动脉栓塞最为多见。约占栓塞的50%。粘液瘤发生变性坏死还可出现发热、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γ球蛋白升高等,其机制与瘤体变性坏死以及多系统栓塞的免疫反应有关。一般体积较大的粘液瘤患者较易出现此类非特异表现,可能原因为瘤体较大,其与房室通道摩擦较重,较易释放免疫物质所致。此类表现可在手术切除后消失。术后复查免疫学指标,出现明显异常者多提示复发。 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心房粘液瘤可出现左心房、右心室增大和肺淤血征象。心电图多呈现窦性心律,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探测到能移动的云雾状光团回声波,随心动周期发生移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率极高,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心脏粘液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摘除肿瘤,以解除动脉栓塞和猝死的威胁,恢复心脏功能。心脏粘液瘤复发率为1%~3%,复发的可能原因为肿瘤切除不彻底,遗留细胞种植,粘液瘤有多中心倾向,患者有家族性或染色体异常等。故术后应定期随诊,并作超声心动图及免疫学检查。 【治疗程序】

心脏内粘液瘤

心脏内粘液瘤 【概述】 心脏粘液瘤是原发于心腔内最多见的一种真性肿瘤。一般认为属良性,有一些复杂的表现和恶性倾向,但也有人认为是恶性程度较低的真性肿瘤。 【诊断】 1.病史年龄(从婴儿至老年均有发现)、病程(自数日至20余年)、症状等可作参考,但无特异性,不足以作为确诊依据。与风湿性瓣膜病(尤与二尖瓣病变)比较,心脏粘液瘤成年病例发病时间较短,高龄病例比重较大,故对高龄疑似瓣膜病而发病时间又较短、病情进展快或起病急骤者,应警惕心脏粘液瘤之可能。对幼儿或青年疑有右心阻塞性先天性心脏病者,亦应考虑与心脏粘液瘤鉴别。症状随体位改变而出现或消失,可高度疑为心脏粘液瘤,应予注意。 2.体征雷同于风湿性瓣膜病或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也不足以作为确诊依据。杂音随体位改变其强度、出现或消失曾被认为是心脏粘液瘤的特征性体征,虽有极强的诊断意义,但出现率低(约1/3)。如未引出体位性杂音,亦不足以否定心脏粘液瘤。肿瘤扑落音强烈提示左房粘液瘤。 3.心电图不是诊断依据,虽然可有各种改变如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心房纤颤、心房扩大、ST或T 波改变、心室高血压、心室肥大等。

4.X线胸部平片可显示肺淤血及心脏形态某些改变。若肺淤血及心影改变较轻而症状较重、体征又较明显者,提示心脏粘液瘤之可能,但只能作为重要参考,不能据之确诊。 5.心导管检查可显示心肺功能改变,但无助于心脏粘液瘤之诊断,且为有创检查,有使肿瘤破溃、碎片脱落而引致栓塞的危险,尤其是左房穿刺应列为禁忌。 6.选择性或数字减影心腔造影亦为有创检查,虽有可能显示充盈缺损,提示心腔内占位性病变,但对有活动性较大的心内粘液瘤(例如左房),一般速度的造影系列片难有十分清晰的影像,不若无创的超声心动图的动态图像明确。 7.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成像为小有创检查,可清晰显示心腔内肿瘤负影,也不如超声心动图的无创、简便。 8.电子计算机X线扫描横断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均为无创检查,也均可清晰显示心腔内占位性病变,但费用,昂贵,不适于常规检查心脏粘液瘤。 9.实验室检查心脏粘液瘤特别是全身反应严重的病例多有贫血(血红蛋白可低达40~50g/L)、血沉增快(可>120mm/h)、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但无特异性。这些改变只可作为了解全身情况的参考而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综上所述,作为对心脏粘液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⑴症状出现较迟、年龄偏大者;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得目得:掌握心肺复苏得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得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得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 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 常见得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她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得就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得原因解释得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得类型不?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得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得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得早期、室颤就是心脏骤停最常见得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就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得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得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得宽而畸形、振幅较低得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就是心肌严重损伤得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3夏小艳护士长:很不错,陈思吉老师分析得很详细。那有谁知道心脏骤停得得临床表现不?那就请陈晓兰老师为大家讲解。 心脏骤停就是临床死亡得标志,其症状与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

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

时间:2017年01月12日 题目: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 主讲人:李宏 参加人员:门诊输液室全体人员 内容: 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钟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一、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其次冠状动脉痉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较肯定,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也可以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ST段抬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3)其他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非冠状动脉性疾病 (1)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常发生猝死。 (2)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少部分可致猝死 (3)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以法洛四联症,尤其是术前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者猝死多见,其次为艾生曼格综合征。 (4)其他心肌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危险性很大。心肌炎为猝死的第2位病因,多系统性结节病不少见,少数病例可有心脏受累。

3.电生理异常 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传导系统病变。 二、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②大动脉搏动(股动脉、颈动脉)消失;③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④急性苍白或发绀,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肛门括约肌松弛。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心脏骤停时做的心电图常有3种类型: (1)心室颤动最常见,占绝大多数;表现为QRS波消失,代之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室扑动或颤动波; (2)心室停顿占极少数,因心室电活动停止,心电图呈一直线或尚有心房波; (3)电-机械分离占少部分,表现为缓慢,宽大,低幅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室机械性收缩,一般认为,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复苏成功率较低。 2.脑电图脑电波低平。 四、处理措施 1.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的一系列措施。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 整个复苏抢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基本的生命支持;二是进一步的支持生命活动,争取恢复心跳;三是复苏后处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其处理原则大致相同,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心输出量,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处理心脏复跳后的各种后遗症及原发病。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大致可分为3期:

心脏肿瘤—心脏粘液瘤

---------------------------------------------------------------最新资料推荐------------------------------------------------------ 心脏肿瘤—心脏粘液瘤 心脏肿瘤心脏粘液瘤中文: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肿瘤, 70%为良性肿瘤, 30%为恶性肿瘤,多数有瘤蒂,可发生于心脏各房、室腔,最常见于左心房。 病因和形态学: 粘液瘤的的发病原因不清楚,一般认为肿瘤起源于心内膜下的多潜能的间质细胞,该细胞在形态学上与房间隔卵圆窝处胚胎残留细胞相似,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及骨髓组织,产生无定形酸性粘多糖,构成粘液瘤的组织成分。 极少数粘液瘤可发生恶变,成为粘液肉瘤。 瘤体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深浅不一的切迹或分叶状,或呈葡萄状或息肉状。 外观多呈半透明胶冻状,表面光滑,常有散在大小不一的紫色、暗红和鲜红的出血区,偶有钙化。 瘤体大小可自 1cm 到 15cm,多数在 5cm~6cm。 质软而脆,容易破碎,脱落后可引起周围动脉栓塞或脑血管栓塞。 粘液瘤可发生于各个心腔,最常见于左心房,约占75%。 多数肿瘤有瘤蒂与心房壁相连, 90%的左房粘液瘤附着于心房间隔卵圆窝处。 1 / 14

瘤体可随心脏的收缩、舒张而活动。 绝大多数为单发肿瘤,但也可为多发,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临床表现: 粘液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动脉栓塞和全身表现三个部分。 血流动力学紊乱。 心脏粘液瘤体积增大至相当程度,尤其是蒂长有活动度者,可阻塞二尖瓣口,引起血流障碍,产生瓣膜狭窄的症状和体征。 如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晕厥、咯血等。 如果这种梗阻为间歇性发作,患者可出现短暂的昏厥,且常与体位的变化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猝死。 少数患者由于肿瘤梗阻或瓣叶损伤,而出现二尖瓣或三尖瓣口关闭不全。 肿瘤也可阻塞肺静脉和腔静脉开口,导致肺静脉和腔静脉引流障碍。 动脉栓塞的原因可以是肿瘤的碎片,也可能是整个肿瘤随血流漂动,引起体动脉栓塞,息肉状和葡萄状的粘液瘤较易脱落导致栓塞。 50%的体循环栓塞发生在脑血管,引起昏迷、偏瘫、失语等症状。 体循环栓塞还可引起急腹症,肢体疼痛、坏死等。 大约 30%的心脏粘液瘤患者可出现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 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 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她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就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不?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就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就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就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3夏小艳护士长:很不错,陈思吉老师分析的很详细。那有谁知道心脏骤停的的临床表现不?那就请陈晓兰老师为大家讲解。 心脏骤停就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与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 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他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吗?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与超声特点分析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与超声特点分析 目的对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和超声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心脏黏液瘤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于2008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学习期间追踪心脏黏液瘤病例中,随机选取5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特点:5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肿瘤性质均为良性,其中有39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左心房,有9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右心房,2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右心室;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男性,且多发生于51~60岁;临床症状以胸闷气促、低热、心悸、头晕、晕厥为主,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症状。 ②超声特点:超声图像可见云雾状的光团回声波,回声波会随着心动周期的改变而改变,回声信号较强且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晰且不规则。③手术治疗效果:经手术治疗后,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并顺利出院,其住院时间为8~15 d,平均为(11.62±2.37)d;术后随访发现,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多发生于女性人群,好发部位为左心房,经心脏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标签:心脏黏液瘤;临床特点;超声特点 心脏黏液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1]。本文分析了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和超声特点,现整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08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学习期间追踪心脏黏液瘤病例中,随机选取5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为(53.45±1 2.78)岁;23例患者的肿瘤形态为球状,21例患者的肿瘤形态为乳头状,5例患者的肿瘤形态为分叶状,1例患者的肿瘤形态为葡萄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纳入此次研究。 1.2研究方法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結,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其心脏超声影像图,对超声图像中的回声信号强弱、肿瘤边界清晰度等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于外院采取手术方法对肿瘤进行切除,并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观察。 1.3统计学处理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点分析5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肿瘤性质均为良性,其中有39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左心房,所占比例为78%,有9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右心房,所占比例为18%,2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右心室,所占比例为4%;女性

心脏粘液瘤的手术配合

心脏粘液瘤的手术配合 摘要】总结8例心脏粘液瘤切除的手术配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娴熟的手术 配合,及时准确地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术中安全的体位管理,有效 的体温控制和循环稳定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心脏粘液瘤手术配合 心脏粘液瘤(Cardiac Myxomas)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多发生于40 岁以上成人,以女性病人多见,粘液瘤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体循环的阻塞、栓塞 及全身表现三个部分,急性期患者的症状可随体位变动而发生改变。病人可出现 晕厥、脑血管意外、甚至猝死。根据病人的症状可将手术分为急诊、亚急诊手术。我院从2001年8月至2010年7月先后为8例心脏粘液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 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例,均为左心房粘液瘤,其中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41—62岁,入院后检查病人,术前8例均有间隙性发作的急性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症状。其中有6例女性均发生不同程度脑梗塞。术前心脏彩色B超检查均符合典 型的左心房粘液瘤改变,粘液瘤体为5.0-8.5cm大小不等,均有一瘤蒂连接与心 房间隔,瘤体无包膜、易碎、易破裂。 2 术前准备 2.1手术人员的合理配置 因患者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易发生突发情况,且手术配合 复杂,应配备三名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的护士,均熟悉手术步骤,术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名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台上的工作,一名巡回护士负责与器械护 士于手术开始切开皮肤前,关闭切口前、后的所有用物的清点记录及台上用物的 供应,一名巡回护士负责协助麻醉医师、体外循环管理医生、对病人术中所用药物、输液输血及血气分析送检、收费单等工作的完成。 2.2器械与物品的准备 选择40㎡以上的百级净化层流手术间,调节室温至22-24℃,湿度55%—60%,体位用物包括:医用皮肤保护垫(防止患者术中皮肤发生压疮),软枕 (固定病人颈部)。上台用物包括:心脏常规器械及物品,涤伦补片,胸骨电锯,各型号的心脏专用缝合线(各种型号普理灵缝线),无菌冰凝,建立体位循环所 需的所有管道,以及心包、胸腔引流管道。巡回用:电刀、吸引器、除颤仪、血 液回收机、体外循环机、复温箱、变温毯、血气分析仪、冰帽、化学冰袋学期分 析仪等ING、术前应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并摆放在相应的位置备用。 3 术中配合 3.1.1体位管理 本组病例均采用平卧位,由于病例中有6例术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梗塞, 故患者入室时必须采用平车搬运,且在术前搬运过程中必须保持动作的协调一致,轻抬轻放。保持自然中立位,严禁突然改变体位。麻醉后,头部用合适的软垫垫实,身体与手术床的接触面均放置医用体位保护垫,右侧上肢贴近身体用中单包 裹好,左上肢是有创动态血压监测的穿刺点,宜采用搁手板固定,且注意手臂的 展开成功能位置,以及液神经的保护,固定稳妥。 3.1.2术中配合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协助进行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注意所用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精品文档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 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 主持人:夏小艳 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他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见的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吗?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心脏黏液瘤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黏液瘤是心脏的原发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①全身表现:发热、肌肉关节酸痛,易疲倦,食欲差,体重减轻等。②血流动力学紊乱:左房黏液瘤可阻塞二尖瓣口产生酷似二尖瓣狭窄的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晕厥、咯血等。如这种梗阻有间歇性,患者可出现短暂的昏厥,且常与某种特定的体位变化有关,部分患者可因此发生猝死。少数由于肿瘤梗阻或累及瓣叶,出现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肿瘤也可阻塞肺静脉或腔静脉开口,导致肺静脉或腔静脉血流障碍。③黏液瘤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栓塞部位常见有大脑、肢体、肾、肺等。黏液瘤一经诊断,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一般护理 (一)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三)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四)戒烟,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 (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专科护理 (一)术前尽量减少活动,以免活动度大的瘤体突然移位而堵塞排血,发生猝死。观察有无瘤体脱落引起偏瘫失语、肢体疼痛、坏死、腹痛等栓塞症状。 (二)加强巡视 尽量平卧。左房黏液瘤尽量平卧与右侧卧位交替;右房黏液瘤尽量平卧与左侧卧位交替。(三)体位 尽量平卧。左房粘液瘤尽量平卧与右侧卧位交替;右房粘液瘤尽量平卧位与左侧卧位交替。(四)维护心功能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剂,加强药物护理。 (五)手术后护理 1了解麻醉方式和术中情况、体外循环情况。 2.监测生命体征。 3.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4.保持出入量平衡,维护心功能控制心衰。 5.观察伤口和引流情况。 健康教育 (一)术后适量活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二)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

急性下壁心梗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患者病史简介 患者张秀路,男,62岁,因突发胸闷、大汗6小时于2月25日20时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6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为胸骨后憋闷感,伴后背及颈部不适,伴出汗、乏力,无咯血及呼吸困难,无意识不清,抽搐及二便失禁,无左上肢放射痛,无言语及肢体活动不利,无烧心反酸,症状持续不能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急诊以“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收入我科住院。患者患病以来饮食睡眠差、精神差,二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 个人史:吸烟 家族史:无相关病史 过敏史:否认过敏、食物过敏史 身体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如下T 36.5、P 48次/分、R 16次分、BP 120/70mmHg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入院诊断1、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2、高血压3级,很高危 一级护理,病危,低盐低脂饮食,心电血压指脉氧监测,卧床休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及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急查血常规、肾功电解质,心肌酶心肌标志物,血凝四项,D-二聚体定量,乙肝五项、输血前项,建立静脉夜路,完善术前准备:碘过敏实验,备皮,标记双足背动脉。于导管室行冠脉造影+PCI术与右冠植入支架一枚,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扩展:1、临时起搏器应用重要性:心梗患者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最普遍,室扑/室颤最致命。心肌梗死后在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为严重,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心肌梗死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因此临时起搏器应用于此心梗病人,能够使病人平稳渡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

心脏粘液瘤超声诊断

心脏粘液瘤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多数有瘤蒂,可发生于心脏各房、室腔,最常见于左心房,约占75%。多数肿瘤有瘤蒂与心房壁相连,90%的左房粘液瘤附着于心房间隔卵圆窝处。瘤体可随心脏的收缩、舒张而活动。绝大多数为单发肿瘤,但也可为多发,常有家族遗传倾向。一般认为肿瘤起源于心内膜下的多潜能的间质细胞,该细胞在形态学上与房间隔卵圆窝处胚胎残留细胞相似,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及骨髓组织,产生无定形酸性粘多糖,构成粘液瘤的组织成分。极少数粘液瘤可发生恶变,成为粘液肉瘤。瘤体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深浅不一的切迹或分叶状,或呈葡萄状或息肉状。外观多呈半透明胶冻状,表面光滑,常有散在大小不一的紫色、暗红和鲜红的出血区,偶有钙化。 瘤体大小可自1cm到15cm,多数在5cm~6cm。质软而脆,容易破碎,脱落后可引起周围动脉栓塞或脑血管栓塞。粘液瘤可发生于各个心腔,最常见于左心房,约占75%。多数肿瘤有瘤蒂与心房壁相连,90%的左房粘液瘤附着于心房间隔卵圆窝处。瘤体可随心脏的收缩、舒张而活动。绝大多数为单发肿瘤,但也可为多发,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疾病症状 粘液瘤的表现主要有: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动脉栓塞和全身表现三个部分。 1.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粘液瘤体积增大至相当程度,尤其是蒂长有活动度者,可阻塞二尖瓣口,引起血流障碍,产生瓣膜狭窄的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晕厥、咯血等。如果这种梗阻为间歇性发作,患者可出现短暂的昏厥,且常与体位的变化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猝死。少数患者由于肿瘤梗阻或瓣叶损伤,而出现二尖瓣或三尖瓣口关闭不全。肿瘤也可阻塞肺静脉和腔静脉开口,导致肺静脉和腔静脉引流障碍。 2.动脉栓塞的原因可以是肿瘤的碎片,也可能是整个肿瘤随血流漂动,引起体动脉栓塞,息肉状和葡萄状的粘液瘤较易脱落导致栓塞。50%的体循环栓塞发生在脑血管,引起昏迷、偏瘫、失语等症状。体循环栓塞还可引起急腹症,肢体疼痛、坏死等。 3.大约30%的心脏粘液瘤患者可出现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消瘦,食欲不振,乏力,关节或肌肉疼痛,杵状指(趾),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g球蛋白升高,肌酐激酶及转氨酶升高等。瘤体较大的左房粘液瘤更易出现全身反应,这可能与粘液瘤的出血、变性、坏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一般药物治疗无效。手术摘除肿瘤后,症状通常可立即缓解或消失。[2] 诊断鉴别 左房粘液瘤的临床症状酷似二尖瓣狭窄,大多数患者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咯血等症状,发作时间较短,呈阵发性,常伴晕厥,病程进展较快,常出现心衰,药物治疗欠满意。 栓塞主要有脑血管意外及四肢末梢冷、痛等症状。偶有因冠状动脉栓塞出现心绞痛或因肺动脉栓塞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可因腹腔干动脉栓塞出现急腹症。

心脏粘液瘤的诊治与护理

心脏粘液瘤的诊治与护理 心脏粘液瘤(心胸外科)是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多数附着在房间隔卵园窝附近,发生在左房者约占3/4,发生在右房者约占1/5,同时累及几个房室者极为罕见;粘液瘤虽为良性,但如切除不彻底可复发,文献报道微瘤栓可发生远处种植再发;瘤组织脱落可引起回流栓塞;瘤体活动严重阻塞瓣孔可发生昏厥,甚至突然死亡,所以一旦确诊,应早做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极为满意。 症状表现: 1.血液回流障碍症状: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晕厥、心脏杂音(舒张期或收缩期、双期)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2.脑动脉或肺动脉栓塞症状:偏瘫、昏迷、失语等;肺动脉栓塞可发生休克、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3.全身症状:发烧、消瘦、乏力、贫血、关节酸痛、血沉增快等。 诊断依据: 1.心悸、气短、偏瘫、心脏杂音有时随体位变化等。 2.X线胸片显示左心房、右心室扩大,肺郁血;胸透如瘤体有钙化,钙化影随心脏跳动。 3.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瘤体随心脏收缩和舒张活动。 治疗: 治疗原则 1.严格卧床休息; 2.心功能不全者,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尽早或急诊低温体外回流手术摘除心腔内肿瘤; 3.术中未阻断主动脉前,避免搬动心脏和心内、外探查; 4.瘤蒂处房间隔或心房壁、心内膜、心肌应彻底切除;心脏瓣膜受侵不能修复则行瓣膜替换术;瓣环扩大致关闭不全行瓣环缝缩术;房间隔切除范围较大者补片修复。 5.心脏切口宜大,便于肿瘤完整摘除; 6.肿瘤摘除后,心腔应彻底冲洗,以防肿瘤碎块遗留于心腔内。 用药原则 1.体外回流用肝素、胰太酶,术毕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2.术后用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预防感染或抗感染治疗,如无效可据病情用头孢类抗生素。3.术后据病情用升压药或扩血管药。4.术后用强心利尿药。5.术后据病情静滴GIK液。 预防常识: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突发性心悸、气短,且日渐加重,尤其是随体位改变症状加重或减轻者,应高度怀疑本症,及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一旦确诊,应在体外回流心内直视手术下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