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球变化》作业

《全球变化》作业

《全球变化》作业
《全球变化》作业

全球变化作业

作业1:

1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包含哪些内容?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温盐环流是如何解释第四纪冰期- 间冰期的转换机制的?全球变化驱动力有哪三种类型?

作业二:

1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信息来源有哪些?怎样重建过去全球变化?

2 什么是新生代衰落?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3第四纪冰期- 间冰期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阐明冰期- 间冰期之间转换的可能机制和过程。

作业三:

1全新世的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全新世环境是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2全新世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类是如何对适应环境变化的?

作业四:

1近现代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形成原因有哪些?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近现代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3温室气体增加可能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有哪些?未来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可能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作业五:考查题(任选一题):

1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其影响研究

海洋科学导论作业

作业一:

1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2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3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

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作业二:

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2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海水中营养盐有哪些主要形式?海洋污染如何防治?

作业三:

1 何谓地转偏向力(科氏力)?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2 .何谓地转流?它的空间结构如何?地转流场与密度场、应力场之间的关系如何?

3 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是在什么前提下建立的?它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业四:

1 何谓热盐环流?它在世界大洋环流中扮演什么角色?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如何?

2 南、北两半球西风漂流区有哪些主要特征?.为什么北海道与南美西岸能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渔场?

3 .世界大洋环流通过什么方式相互沟通?

作业五:

1 什么叫潮汐现象?什么叫做引潮力?引潮力的分布有什么特征?试述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

2为什么中国沿海一带一年有一次风向的反转?

3什么是台风?它的基本结构如何?

4什么是ENSO?它对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

地貌学作业

作业1:

1试比较戴维斯“地理循环”学说和彭克《地形分析》理论的差异

2试比较普拉特和艾里的地壳均衡模式

作业二:

1绘出河流侧蚀作用示意图,并说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

2绘出河流袭夺作用示意图,并说明其过程。

3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是怎样的?产生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作业三:

1黄土有什么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黄土的成因是怎样的?为什么?黄土地貌的类型有哪些?

2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有哪些类型?达尔文假说是怎样解释环礁和岛屿堡礁的形成过程的?

作业四:

1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雪线高度比北坡?

2分水岭的位置为什么会移动?什么是河流袭夺?当发生河流袭夺时会产生哪些地貌现象?

3 形成河口三角洲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根据水动力的相对强度,河口三角洲可分为哪些类型?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第一节地球系统 1、地球系统:可划分为地圈和生物圈,其中地圈包括物理气候系统(水圈、大气圈)和固体地球系统(岩石圈),生物圈 又称全球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和生命系统。人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人类生态系 3个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气候系统:决定着地球表层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和分布,形成全球气候 固体地球系统:决定着地壳的生消及其运动,形成地球的海陆分布格局与各种地貌地形。全球生态系统:包括地球 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与生态系统。 2、系统间的关系:物理气候系统、固体地球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分别调控着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固体地球物质循 环3 个循环子系统,并通过彼此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人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个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地球系统驱动力: ①地球外部由太阳和其他外力所组成的; ②地球内部的“发动机”,主要由放射性和内部深处的原生热所驱动。 第二节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1、全球变化:广义指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 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①全球观点与全球尺度(全球观点: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全球尺 度:虽然过程或事件空间尺度有大有小,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 ②所有时间过程(包括所有时间范畴和所有时间尺度:全球变化的研究不仅揭示过去,更是认识现代以及未来的变 化) ③人类的作用(人类是全球变化的营力之一) 3、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全球变化的驱动力和过程; ②全球环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③全球变化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 ④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 4、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①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适应全球变化为基础,人 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深化对地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发展; ③改变人类的观念,促进应用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全球变化研究也关注全球变化的环境影响、社会影 响,以及对策和政策评估研究,这些研究会促进有关决策科学的发展,提高人类应付全球变化的能力)。 第三节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1、与以往的研究相比,当前全球变化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①以系统的和动态的地球观为指导(旧 地球科学体系以圈层为核心);

全球变化与灾害研究剖析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卷纸 考试科目地球系统科学 院、所、中心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方向城市地貌与灾害地貌 级别2014级 学年一年级 学期第一学期 姓名赵志军 学号112014318001287 类别②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 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4年11月 5 日 研究生院(筹)制

全球变化和灾害研究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的工业生产和对自然的破环引起了一系列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二氧化碳和相关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变暖,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温度升高,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和河口三角洲受到海水淹没的危险。海水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化,海洋生物受到影响等等。而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 关键词;全球变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 1全球变化 一般认为:全球变化是指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着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1]全球变化会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很大影响,以全球变暖为主导的全球变化产生一系列诱导变化(全球变暖——两极和高山地区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全球大气系统改变——局部气候和天气状况——降水的变化等等)。全球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多方面对人类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个人看法;全球变化是指人类生产活动对地质和气象因素等地球因素的影响在天文因素的辅助下引起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加强,这种人类因素的作用逐渐加大,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无规律和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在某些环境脆弱的地区容易引发巨大灾难。 1.2 全球变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和大气成分的微量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全球快速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世纪的升温率是近千年以来最快的,全球气温平均值从1880年到1980年的

全球变化生态学复习资料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A、拓宽知识面B、增强环保意识C、全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 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万分之四 4. 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C、生物和环境 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D、5 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 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 10.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D、德国人 1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D、大气 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 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氩气 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9月16日 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1974年 1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 2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C、50000-70000 2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三分之二 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80% 2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全球变化》试题库要点

《全球变化》试题库(1-6章)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系统 2、全球变化 3、大洋传送带 4、深层流 5、碳酸盐补偿深度 6、温室效应 7、生物净初级生产力 8、阳伞效应 9、始新世末期事件10、新仙女木事件11、区域分异12、沃克环流13、热盐环流14、极性倒转与极性期15、气候模式16、均一性假设17、 18O的含义18、新生代衰落19、绕极环流20、奥杜威文化21、更新世滥杀假说22、14C年代测定23、冰期-间冰期转换过程的不对称性24、磁化率25、孢粉26、地质年代表27、成铁时期28、全息假设29、Heinrich事件30、冰期31、间冰期32、生物泵33、14C 34、末次冰期最盛期35、火山活动指数36、南方古猿37、能人38、直立人39、早期智人40、晚期智人41、北京猿人42、猛犸象43、第四纪44、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45、辐射演化46、布容正向极性期47、松山负向极性期48、植物硅酸体49、古土壤层50、古环境感应体51、环境代用资料52、全球变化敏感区53、小冰期54、人类生态系统55、地球轨道参数56、全球尺度57、全球观点58、IGBP 59、更新世60、有孔虫 二、填空 1.全球问题的根源在于地球有限的生命支持系统与()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和()地球观为指导,区别于以圈层为核心的旧的地球科学体系。 3.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球变化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主要有四个内容上密切联系又彼此相对 独立的国际研究计划构成,它们是:(),(),(),以及()。 4.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和()三种形式。 5.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被抬升到()以上重新接受侵蚀堆积过程,从 而完成岩石圈循环过程。 6.全球生态系统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7.按照全球变化驱动力的来源,可以将驱动因素分文三种类型:()、()和()。 8.()和海陆分布格局的变化会导致大洋环流形式的变化。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按其所达到的程度可以分为:()、()、()和()四个层次。 9.()与()是最易受全球变化冲击的地区。 10.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包括:()和()。 11.利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12.综合考虑各圈层演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特点,可将地球45亿年的自然环境演化分为五个发展阶 段:生命出现以前的()、以海洋生命繁盛为标志的()、(),但生物种群和海陆分布形式均与现代明显不同的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和()。 13.从()到()的环境变化是新生代衰落的重大转折时期,许多现代环境特征都是在此时 期形成的。 14.在末次冰期()是冰期最盛期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15.人类学界一般承认人类进化系统是从()到()再到(),()到()的顺序。 16.全球变化表现为在不同的()和()之间物质交换和贮存比例关系的变化。 17.物理气候系统由大气、海洋、冰雪、陆地表面和生物圈所组成,()是物理气候系统的驱动 力。 18.大气主要通过()将动量送给海洋,影响海洋环流,气候系统正是通过大气和海洋的运动实

寒假作业评比方案

城阳二中小学部寒假作业评比方案 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寒假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奖励优秀,鞭策后者。学校决定开展“学生寒假作业展评”活动。同时评出各年级优秀作业,并予以奖励。 一、领导小组。 组长:宋启峰 副组长:王金利 成员:郝义智、杜家勤、苑克绿、李明启、唐文青、张兴珍 二、评审要求:根据寒假作业要求并能按时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书面整洁、书写工整、完成率和正确率高等要求为评审依据。 三、评选办法: 1、班内评:由班主任组织,成立以班干部为评审的评审组,评出本班前前十名优秀作业。于三月十三日(周五)下午放学前将评审的优秀寒假作业送教科室。 2、校内评:由教科室组织,成立以主管校长、科任教师为评审的评审小组。教教科室将各班评送的作业在小学部二楼东的一间室口(原五年级四班)进行展出,同时由评审组根据各班寒假作业具体情况,每年级各设一等奖十名、二等奖十名、优秀奖若干名进行奖励。记分依次是5分、4分、3分。各项得分将计入班级量化总分。

四、评比科目及方法 1、一年级语文参评作业内容是: 写作类(日记)、实践类(手抄报)、书法(练字)。 一年级数学参评作业内容是: 实践类(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 二年级语文参评作业内容是: 作文类(作文)、实践类(手抄报)、书法(练字) 二年级数学参评作业内容: 书写(作业类)、实践类(数学日记) 三-六年级语文参评作业内容是: 读书类(读后感、作文)、实践类(手抄报)、书法(练字) 三-六年级数学参评作业内容是: 书写类(作业类)、实践类(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 三-六年级英语参评作业内容是: 书法(作业)、实践类(英语手抄报) 五、各班上交参评作品件数及要求 (1)作文类:一、二年级每班上报十篇日记。三-六年级每班上报十篇作文或者读后感。 (2)书写类:每班上交书法作品10件、数学作业类10份。英语作业类10份。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研究是以地球系统科学作为指南,从行星地球整体角度出发,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含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看成是具有有机联系的全球系统,把太阳和地心作为两个主要的自然驱动器,人类活动作为第三促动因素,发生在该系统中的重大全球变化是在上述力的驱动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球变化的概念模型在此模型中,全球变化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体系:物理气候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理气候系统的子系统主要涉及:大气物理/动力学、海洋动力学、地表的水汽和能量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子系统主要涉及:大气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陆地生态系统。每个子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其他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驱动全球变化的最终能源是太阳能。能量和水以各种方式贯穿于整个体系。同时,人类活动也受到全球变化的制约。 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全球变化属近些年来由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的需要情况下,已经形成一门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世界前沿科学。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是一门具有很强生命力和新生长点的科学。全球变化研究涉及的内容不仅是各国科学家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国家政府首脑甚至全世界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政府和科学家对全球变化反映:A.背景:《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B《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二氧化碳减排额还将成为一种商品在世界流通。C各国对《京都协议》的反映与对策:1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能源、政治问题。2负面影响:·钢铁石化电机冲击巨大:其中电机电子产业中,以发电厂影响最大,电子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不多。大型钢铁企业在加入世界钢铁协会时,被要求要进行二氧化碳的削减计划;·半导体产业重大负面:虽排放量相当低,但对地球温暖化的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3正面影响:·再生能源产业:新的机会·太阳能电池产业:蓬勃发展太阳能作为永续能源、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性。中方主张在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原则:一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四是坚持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同举并重原则。 第二章从地球科学到全球变化科学 1.全球变化科学:研究作为整体的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变化规律和控制变化的机理(自然和人为),并预测未来变化的科学,称全球变化科学。它研究的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问题。 2.地球系统:地球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包括冰雪圈有人称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本身组成的整体行星地球。地球系统是具有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的耦合(一是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和作用; 三是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由这三大相互作用过程耦合的复杂系统称地球系统。 3.快变化系统:大气、陆面、上层海洋。认为从气候角度看,这是现在最活跃的研究内容,这个系统的变化尺度是从几个月→几年→几百年; 4.慢变化系统:下层海洋、冰川雪盖、内地圈。认为这个系统主要与地球固体气候发展史有关,这个系统变化的尺度比较长。 5.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1) 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过程中运行的机制,是目前最主要的内容(即研究地球系统中各主要组成成分如大气圈、水圈、陆圈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及其相互作用)。2) 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3) 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方法;4) 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 6.全球变化科学思想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第一次提出支持生命的物理系统。2G. Garland 1982年IVGG主席,第一次提出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 3 H.Friedman 1983年美国科学院物理、数学、资源委员会主席,他第一次提出“Global Change”的术语。从此,人类开始从交叉科学角度将地球作为全球系统开展研究。4 T.Malone 1984年ICSU副主席,他将全球变化第一个付诸实施研究。 7.十大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2温室效应加剧3球臭氧层减少4土地退化和沙漠化5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6海洋环境恶化7、“绿色屏障”森林锐减8生物种类不断减少9垃圾成灾10人口增长过快。 8.IPCC有关气候变化的其他结论:1气温和海温(海平面温度的上升速度是陆地表面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一半)2对流层气温(1950年代以来,地表以上8km的大气层平均每10年增温0.1oC)3海平面上升,海洋热储增加 9.沙尘暴成因分析(自然人为)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人为原因 第三章从黄土沉积看全球变化 现认为黄土高原的成因是“西来尘暴东来水汽相遇沉积成黄土”,其形成过程是西来尘暴东来水汽在黄土高原上空相遇交锋,以高空泥拦水、水截泥自动附集形成的黄土沉积。 1黄土与古土壤:利用黄土与古土壤序列重建过去的全球变化是我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之一。黄土沉积与寒冷的冰期相对应,古土壤则对应于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我国的黄土主

优秀生寒假作业答案三篇

优秀生寒假作业答案三篇 篇一:文化生活寒假作业(2)答案 富顺第三中学校高xx级政治文化生活寒假作业(2)参考答案 1、【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理论对澳门的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①,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④,但这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中西的元素也没有主次之分②③ 2、【答案】D 【解析】本题以“中国元素”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特点及作用的相关知识。①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②项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因此③④项正确,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考点定位】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作用等。 3、【答案】B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的特点相关知识。①项正确,城市雕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谓认同

感归属感;③项正确,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④项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故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等。 4、【答案】A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①项正确,优秀城市雕塑显适示了该城市的文化底蕴,②项错误,活跃文化市场不是文化价值,而是其经济价值,故排除;③项正确,作为优秀文化的城市雕塑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项错误,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是教育的功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必修3:优秀文化塑人生、文化的特点、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5、答案】C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①项说法错误,城市环境不能依赖于雕塑风格;②项正确,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城市雕塑体现的理念应与城市环境相统一;③项本身错误,环境作为一种物质现象不能成为时代精神这种意识的产物;④项正确,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体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必修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特点等。 6、答案】C 【解析】本题以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出版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A 项错误,材料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并不能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故排除;B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吧! (表格归纳)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下面是张军同学整理的表格,请你填写空白部分的内容。 (图说历史) 材料一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窜入非洲以来,非洲就一直遭受着殖民奴役,成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人民奋起抗争,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浪潮。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年被称为“非洲年”。 (文汇说史) 材料二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万隆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万隆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亚非国家和地区如何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

【答案】(1)①1990年②纳赛尔③卡斯特罗 (2)上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阿尔及利亚、埃及。下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纳米比亚、南非。1960。 (3)原因:二战后,亚非新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4)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秉承亚非国家和地区应该加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摆托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①1990年②纳赛尔③卡斯特罗。 (2)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图片上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阿尔及利亚、埃及。下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纳米比亚、南非。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根据材料二的“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原因是二战后,亚非新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中国的贡献是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4)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的召开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秉承亚非国家和地区应该加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 2.读图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美国经济分别表现出了什么特点? 【答案】阶段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

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_王海花

第34卷第1期2009年1月环境科学与管理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S C I E N C EA N D MA N A G E ME N T V o l .34N o .1 J a n .2009 收稿日期:2008-07-03 作者简介:王海花(1981-),女,山西省朔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文章编号:1673-1212(2009)01-0156-06 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王海花1 ,刘耀龙1 ,阎成赟 2 (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2.海军出版社,天津300450) 摘 要:全球变化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 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对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遥感技术在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等方面。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全球变化;遥感技术;土地覆盖;灾害监测中图分类号:X 87 文献标识码:A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t o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W a n g H a i h u a 1 ,L i u Y a o l o n g 1 ,Y a n C h e n g y u n 2 (1.E a s t C h i n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 e o g r a p h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S h a n g h a i 200062,C h i n a ;2.N a v y P r e s s ,T i a n j i n 30045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i s t h e t o p r e s e a r c h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 h i c hh a s q u i c k ,m u l t i b a n d ,c y c l i c a n d l a r g e -a r e a o b s e r v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i s t h e i r r e p l a c e a b l e m e t h o di n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r e s e a r c h .T h i s p a p e r b r i e f l y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m a i n c o n t e n t o n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e x p l a i n s t h e s t a t u s a n d r o l e o f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t o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t o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i n c l u d e l a n d c o v e r ,f o r e s t a n d p a s t u r e ,o c e a n o g r a p h i c s u r v e y ,d i s a s t e r c o n t r o l a n d s o o n .T h e s e r e s e a r c h e s l a y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i n -d e p t h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t o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r e s e a r c h . K e y w o r d s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g e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l a n d c o v e r ;d i s a s t e r c o n t r o l 当前,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危机,而其中环境恶化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全球环境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淡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面对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科学家必须在研究全球变化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从而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 遥感具有全球观测的能力,即遥感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观测数据,这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是其它任何方法或技术无可替代的。全球尺度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土地退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全球性资源危 机等,迫使人类从全球角度、不同层面上去观测地 球,研究地球各圈层、各子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及相互作用机理,甚至还要研究地球与星际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促进了空间科学,特别是遥感技术的长足发展。遥感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其平台技术,还是其传感器技术,都以地球观测作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了遥感平台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例如,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等不惜投入巨资,纷纷出台新的地球观测系统(E O S )计划,在航空、航天等空间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T I R O S 卫星到N O A A ,从L a n d s a t M S S 到L a n d s a t T M ,从S P O T 到新一代A D E O S 以及R a d a r s a t 等无不提高其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从更高、更广、更精确的角度获取全球或大尺度地球资源、环境动态数据。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水、热和土地等农业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显著,为了掌握中国资源与环境国情,近30年来开展了遥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不断积累了土地覆盖动 · 156·

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包含全球议题的完整范围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地球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全球变化是指全球环境的变化,包括气候、生态系统、海洋、水资源、土地利用和土地生产力等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正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地球维持整个生命系统的能力。 美国《1990年全球变化研究法案》把“全球变化”定义为“可能会改变生命赖以存在的地球承受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生产力、海洋或其它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 这个定义与研究全球变化的欧盟委员会欧洲网络当中的定义很相似: “全球变化”研究试图理解完整的地球体系以便:(ⅰ)识别、解释和预测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ⅱ)评估这些变化对自然和人类潜在的区域性及局部性影响;(ⅲ)为技术的适当发展、经济及社会压力的缓解提供科学依据。 在上文中,“全球变化”包含了气候变化、大气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臭氧层耗损、对流层污染)、土地利用和地面覆盖物变化、海洋环境和冰盖的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自然平衡(生态系统)、自然资源(淡水、森林资源、农作物、海洋资源)及社会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工业发展、人类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在一个长的时间范围内,促进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同。人为因素引起的变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自然变化的大背景中可以得到最好的理解。 在这里,了解什么是“全球性”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两部分内容:全球系统变化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累积全球气候变化。从系统意义上讲,“全球性”指的是整个空间范围,它包括了诸如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从累积意义上讲,“全球性”指的是局部变化的地区性的或大量的累积。如果一种变化是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或者体现了整个环境现象或全球资源变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这种变化就被认为是全球的。这两种类型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植被的燃烧能引起(1)通过像二氧化碳的释放和反照率的改变等机制引起的系统变化;(2)通过影响土壤和生物多样性而引起的累积变化。 全球变化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我们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及资源变化的认识,同时审视了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大气、河流、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和各种生物,构成了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当前,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包括答案.docx

-WORD格式 -- 试题 - 范文范例 -- 指导案例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 ,共 50.0 分) 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 1.0产。分)1.0 分 A、 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 B、 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 C、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D、 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 我的答案: C 2 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 1.0 分)1.0 分 A、 枝干 B、 根部 C、 叶片 D、 土壤 我的答案:C 3 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 1.0分) 1.0分 A、 湿度 B、 惰性气体 C、 云量

D、 太阳辐射的反射 我的答案:C 4 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1.0分)() 1.0 分 A、 压舱水 B、 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 运河的淤积 D、 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专业文档 -- 可编辑 -- 指导学习 -

-WORD格式 -- 试题 - 范文范例 -- 指导案例 我的答案:C 5 根据 Penman 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 分) 1.0 分 A、 辐射平衡 B、 空气温度 C、 湿度 D、 土壤 我的答案:D 6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1.0 分) 1.0 分 A、 时间长度 B、 变化强度 C、 影响范围 D、 造成后果 我的答案:A 7 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1.0分)1.0分 A、 二氧化硫和臭氧 B、 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 C、 甲烷和臭氧 D、 甲烷和氧化亚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6年拟立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6年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单位 项目 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 (年) 1 2016YFA0600100 全球气候数据集生成及气候变化关键 过程和要素监测 北京师范大学梁顺林3500.00 5 2 2016YFA0600200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全球碳 同化系统研究 南京大学居为民2800.00 5 3 2016YFA0600300 全球变化大数据的科学认知与云共享 平台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 字地球研究所 吴炳方2800.00 5 4 2016YFA0600400 气候多尺度变化与年代际重大事件的 归因及预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 研究所 马柱国2800.00 5 5 2016YFA0600500 过去气候变化定量重建方法和我国区 域气候重建 南京大学鹿化煜2800.00 5 6 2016YFA0600600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关键区海气相互 作用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影响研 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 研究所 陈文2500.00 5

7 2016YFA0600700 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 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2654.00 5 8 2016YFA0600800 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 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 生态研究所 韩士杰2500.00 5 9 2016YFA0600900 大型水库对河流-河口系统生物地球 化学过程和物质输运的影响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王厚杰* 10 2016YFA0601000 中国西南河流拦截对流域碳氮循环和 输送的影响及其效应评估研究 天津大学肖化云* 11 2016YFA0601100 海洋储碳机制及区域碳氮硫循环耦合 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 12 2016YFA0601200 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 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厦门大学黄邦钦* 13 2016YFA0601300 中国东部陆架海域生源活性气体的生 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效应 中国海洋大学杨桂朋2586.00 5 14 2016YFA0601400 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 增汇模式 厦门大学张瑶2500.00 5 15 2016YFA0601500 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严登华2800.00 5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1.1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答案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 百分之四 B、 千分之四 C、 万分之四 D、 十万分之四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 )个。 A、2 B、3 C、4 D、5 3 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错误)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正确)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 土壤 B、 生物 C、

水体 D、 大气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 )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20 世纪40 年代 D 、20 世纪30 年代 4 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5 错误)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错误)地球气体成分 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 A、9 月13 日 B、9 月14 日 C、9 月15 日 D 、9 月16 日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C )。 A 、 1840年 B 、 1912年 C 、 1974年 D 、 1993年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 全球每年约有(C )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 5000-7000 B 、 7000-9000 C 、 50000-70000 D 、 70000-90000 2 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 、 三分之一 B 、 三分之二 C 、 六分之一 D 、六分之五 3 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D )。 A 、 20% B 、 40% C 、 60% D 、 80% 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正确) 5 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 2 公里。(错误) 水污染、植被破坏 与物种灭绝 1 正确) (错误) B )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