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摘要:深圳地铁某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期间引起周边建筑沉降超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详细分析,引起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坑施工期间引起建筑物地层失水。通过对建筑物周边进行袖阀管止水帷幕注浆施工,使建筑物沉降得到了控制。

关键词:地下水;建筑物沉降;监测;注浆

中图分类号:x799.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往往不可避免的引起周边环境特别是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变形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当监测出现变形较大,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时,就需要对变形较大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对变形分析的结果调整基坑开挖施工的方案工序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变形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1]

二、工程概况

深圳某地铁车站主体基坑全长211.92 m,标准段宽19.1m,深16.5~18.6m。车站为明挖双层岛式标准站,设4个出入口,2个风亭。基坑西南侧怡景花园的桂亮楼、桂星楼、桂明楼、桂月楼为砖混结构,桩基础为8~10米的摩擦桩,连续墙深度为24米,进入强风化混合岩地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米。其中桂明楼距离基坑仅有10米,怡景站基坑与怡景花园的平面关系见图1所示:

图1基坑与周边建筑物平面关系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首先我们先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相关内容: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对于沉降的基本要求: 5.1.1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

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解决相邻建筑地基沉降影响的方法

解决相邻建筑地基沉降影响的方法 摘要:针对相邻建筑物在地基中产生的沉降相互影响的问题,从新旧建筑物的强度、刚度、结构类型,地质情况、荷载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来不同类型结构的处理方法和设计计算依据。 关键词:相邻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应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尤其城市用地紧张程度更为突出,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较为普遍。两栋房屋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基础,要么设一道沉降缝,各用一半基础,要么采用悬挑基础或桩基础,或采用局部地基加固处理,总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些新建房屋基础比原房屋基础浅埋,两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在设计中不是不考虑沉降量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就是过多地考虑这种影响,把新建房屋地基局部加固处理的过强,经常会出现开裂问题,不是新建房屋开裂就是原有房屋开裂。因此,对如何处理好相邻建筑物地基沉降,避免房屋出现破坏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相邻荷载对基础影响的因素 1、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新旧建筑物的上部荷载、结构形式、自身刚度、强度、稳定性、使用年限、基础形式、建筑类别、土质性质等都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因素,到底哪一个是决定性因素,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仅讨论新建房屋对原有房屋的应响。建筑物的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地基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具有扩散作用,在地面下面某一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附加应力不相等,在均布荷载合力作用线(即基底中心线)上应力最大,两侧逐渐减小;距地面越深应力分布范围越广,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应力随深度变化,超过某一深度后愈深应力愈小。地基的附加应力是裂缝开展的外因,但不论其应力多大,只要原有建筑物抵抗变形能力强,就不致于出现开裂。因此,原有房屋自身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是房屋不被破坏的内因。 2、附加应力的大小取决于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基础埋深和土的性质以及施工时间间隔等多种因素。因此,新建房屋对原有房屋地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荷载大小和地基土性质。 三、相邻建筑物沉降的有关数据 1、建筑物的沉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常认为,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基本完成,对于低压缩粘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对于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生活后勤综合用房 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场地整平标高为,设计±=。拟建两层地下停车场,基坑总面积约为3748㎡,周长约253m。地下一层底板板面标高为,二层底板板面标高,开挖面标高为,基坑实际挖深为左右。 本工程采用排桩加一道支撑的挡土形式,止水结构采用双排深搅桩,坑内布置8口管井进行降水。 二、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一)、监测目的: 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 根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如下: 1.基坑周边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沉降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水位监测 5.支撑轴力量测 二)、点位布设: 1.沿圈梁顶每15m左右设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5个; 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共布设约30个沉降监测点; 3.基坑周边共布设8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管,孔深; 4.支撑轴力监测,布设4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应变计; 5.设4个水位监测管,孔深。 具体监测点点位见后附平面位置示意图。 三、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 (一)、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设计规范》(JGJ120-99)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二)、监测方法: 表面变形观测: 包括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水平位移采用测小角法,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按1/2000的精度测量,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地微小角度αi(如图所示),并按下式计算偏移值:l i=αρ 式中S i为端点A到观测点P i的距离,ρ’’=206265’’;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 ?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关于沉降观测的要求

一、当前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施工中对沉降观测的认识,一般都不够重视,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建筑设计部门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沉降观测方面的要求或明确的图示标注;二是观测点的设置不符合规定;三是观测的时间不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四是沉降观测记录弄虚作假或凭空填报;五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规定要求继续进行必要的沉降观测。 二、如何做好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一)端正思想认识。沉降观测在建(构)筑物的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是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于地基软弱或者不够稳定的地区,或者建 (构)筑物上部荷载与自重较大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上需按规范要求精心进行。 (二)建筑设计部门必须按设计规范严格要求,在施工说明或施工图中标明沉降观测的观测点、观测数量和时间。 (三)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认真操作,严格把关。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正确合理 (1)砖墙承重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一般应沿墙的长度每隔8米至10米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转角处、纵墙与横墙的交接处及纵墙与横墙的中央、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当建筑物宽度大于1米时,内墙也应在适当位置设观测点。 (2)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设在每个桩基或部分柱基上部。 (3)具有浮筏基础的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周边位置。 (4)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连接处的两边应设置。 (5)烟囱、水塔、油灌等其他类似的构筑物,应沿周边对称设置。 (6)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2.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要适当 对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和4层及以上的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第一次观测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进行。然后,在第三层观测一次,三层以上时各层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一次。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基坑支护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基坑支护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发表时间:2018-12-18T15:08:52.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张晨涛 [导读] 摘要: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有很多的时候技术诞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浙江工力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有很多的时候技术诞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修建水利、建筑、地铁工程等均需要先进行基坑开挖,而在开挖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支护或者采取何种支护方式,与基坑周围的环境、主体建筑物的规模、地下水文状况,施工设备、建筑物基础埋深等因素有关,非单一因素决定的。所以选择合适的基坑施工技术以及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文章主要讨论了建筑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和保证其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基坑支护;保护建筑物;措施 引言 1、基坑周边建筑物环境及支护设计模式 在本基坑工程的某些特定阶段上,例如某一侧的中间阶段,两停车场的连接之处等等均需维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在这些工程中,相关人员应采取部分措施对特定阶段做支撑防护以免工程出现其他事故,且对于后期的锚索操作提供一定程度地便利,在该工程的附近,必定伴随着多栋高层建筑物方可体现该工程的有效性,为保持基坑始终保持该形态,施工人员应采取内支撑的方法对基坑的变形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进一步提升附近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系数,在需保留建筑的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相应的采取桩锚防护的手法进行操作,只有根据情况做具体分析,方可将该工程的质量提升至较高的层次,为提高整体工程水平做出较大的贡献。对于基坑的挖掘数据及各项参数的确定,应从周围建筑物的具体环境作为出发点进行考虑,在施行基坑支护时严格按照国家一级标准进行相关操作,从根源上确保整体工程的品质;在选择支护方式时,应从周边环境的条件及施工现场的地表情况两方面进行考虑,该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采取将桩锚技术与桩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操作。根据情况不同,将基坑工程有序地分成几个版块,由于停车场附近通常处于人流量较密集的区域,因此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则更应加倍小心,在操作前,施工现场随处分布着透水性能较强的砂层或是砾砂层,对于基坑挖掘工程的前进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上层结构——杂填土结构中的地下水或是各砂质层中的水,假若该过程未处理妥当,则会大幅度增加基坑变形发生的频率,因此为有效避免该现象,基坑支护工程变得尤为重要,资深的操作人员往往会采用各类手段形成较为严密的止水帷幕,过程中的水泥搅拌操作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多数为单排或者双排。 2、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2.1基坑大深度化 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当前城市计划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也逐渐向大深度方向发展,在有效利用城市空间的同时,还能有助于城市的管理。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地下建筑已经普遍有3~4层,有的大城市地下建筑深度可达到6层,深度已经有20m 以上,甚至还在朝着更深的方向发展。 2.2工程施工复杂程度增加 我国建筑用地的减少,对建筑技术和工艺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的地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开展有了更大的难度,同时,很多传统的建筑比较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施工难度,基坑开挖中,不仅要考虑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考虑其对周围建筑带来的影响。 2.3易诱发安全事故 基坑开挖中所涉及到的施工内容较多,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引发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安全,也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现场做全面的考察,充分了解建筑周围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支护方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技术实施的管理,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 2.4支护方法种类多样化 我国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支护的方法较多,包括悬臂式结构、混合式结构等,根据不同的建筑施工特点和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法。有的可以结合两种或多种支护方式,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3、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支护施工具体技术 3.1锚杆支护技术 主要是在开挖基坑的墙面或者是土层上钻孔,然后将钢筋等材料置入孔中,进行灌浆作业,这样能形成较强的抗拉力,确保整个支护工程结构的稳定,避免施工中出现变形的问题,降低施工的成本。 3.2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采用钻孔灌桩的施工作业,具体操作中,要选择好钻孔的位置,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证施工面的平整干净;并明确钻孔机的位置,准备好泥浆,然后进行钻孔施工,要保证钻孔的深度和孔径都符合施工的要求,最后,施工作业完成后,做好桩孔的清理。此外,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要保证浇筑的质量,需要确保浇筑作业的连续性。 3.3排水技术 基坑工程多位于地下水位较深的地下,要避免地下水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影响,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遇到地下水流较小的情况,在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积水进行排除,遇到地下水位较大的施工,需要在施工前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4、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措施 4.1编制最恰当的专项施工方案 开挖深度超过3m或虽然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恶劣、周边环境错综复杂的基坑,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方案,而且超过5m的基坑还必须组织专家全面论证审查。开挖前必须可靠掌握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或建筑、周边环境等资料,确定适合的支护方式,再根据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条件编制最合适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不能盲目地开挖,或者专项施工方案只是摆设,并不执行。对于基坑工程,还必须进行专家论证,专家最好是资深者,不能片面的得出结果,否则形同虚设。

房建沉降观测记录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楼一层梁板至顶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5月17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页第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所在 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19.92 观测起止日 期 2013.1.15至2013.3.5 观测性质见证观测 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 测 点 相 对 标 高 (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次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M1 M2 M3 M4 观测点布置简图 工程进度 状态 二层顶梁板四层梁板五层梁板闷顶层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8#楼架空层梁板至三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7月20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处理相邻建筑物地基沉降影响的方法

处理相邻建筑物地基沉降影响的方法 ——黄波 摘要:相邻建筑物在地基中产生的沉降总是相互影响,需要从新旧建筑物的强度、刚度、结构类型、地质情况、荷载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不同类型结构的处理方法。关键词:建筑地基沉降 前言 紧张的城市用地,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经常发生。两栋房屋要么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基础;要么设一道变形缝,各用一半基础;要么采用悬挑基础或桩基础。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般新建房屋基础比原房屋基础浅埋,两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一)相邻荷载对基础影响的因素 1.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新旧建筑物的上部荷载、结构形式、自身刚度、强度、稳定性、使用年限、基础形式、建筑类别、土层性质等都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因素,到底哪一个是决定性因素,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这里只讨论新建房屋对原房屋的影响。建筑物的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地基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具有扩散作用,在地面下某一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附加应力不相等,在均布荷载合力作用线(即基底中心线)上应力最大,两侧逐渐减

少;距地面愈深应力分布范围愈广,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应力随深度变化,超过某一深度应力愈小。应力扩散是裂缝开展的外因,但不论其应力多大,只要原建筑物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就不致于损坏。因此,原有房屋自身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是房屋不被破坏的内因。 2.附加应力的大小取决于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基础埋深和土的性质以及施工时间间隔等多种因素。因此,新建房屋对原房屋地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荷载大小和地基土的性质。 (二)相邻建筑物沉降的有关数据 1.建筑物的沉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常,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间随着荷载逐渐增加,地基被压缩下沉,当工程竣工时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已基本完成,对于低压缩粘性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已基本完成,对于低压缩粘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的50%~80%,对于中压缩粘性土可认为已完成20%~50%,对高压缩性粘性土可认为已完成5%~20%。因此,根据相邻建筑物的预估沉降量已完成情况可以计算出新旧房屋下的附加应力所引起的沉降及其相互影响。图1为相邻基础对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影响示意图。 2.沉降计算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取决于基底附加应力p0,基础底面各层土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2、监测点的布设 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力

. . 支护桩桩身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力 支撑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2.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word教育资料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研究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沉降 影响的研究 徐长心 (弘业物业开发(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摘 要:文中采用大型工程软件F LAC -2D 对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 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关键词:基坑;沉降;数值分析中图分类号:T U97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197(2007)S1-0037-04  收稿日期:2007-03-12 作者简介:徐长心(1972-),男,工程师,学士,从事施工管理 工作。 基坑开挖必然引起近邻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1],如果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结构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不均匀沉降太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裂缝、倒塌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均匀沉降不大,但绝对沉降较大,也可能对基坑附近的市政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如地下管网设施破坏等,所以基坑近邻建筑物的绝对沉降、不均匀沉降都是工程施工中应十分关注的问题[2][3]。 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现有的计算理论很难考虑这种多因素的耦合作用[4]。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计算机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分析基坑变形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应用大型工程软件F LAC -2D ,采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对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1 工程简介 1.1 工程概况 天津市某小区3期工程地上为3层幼儿园、附属用房和其它1、2层建筑,地下为2层车库。本工程北侧紧邻小区主要道路,南侧距坑边3.0m 有一单层厂房,西侧距坑边13.0m 有一栋7层楼房。1.2 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场地拟建场区地形基本平坦,地面绝对标高在32.86~34.43m 之间,表层为人工填土,其下为一般第4纪沉积层。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粉质粘土素填土,层底标高30.44~33.00m ;②杂填土,层底标高31.74~33.90m ;③粉质粘土,层底标高29.81~32.09m ;④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底标高26.09~29.35m ;⑤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底标高24.89~27.90m ;⑥粉质粘土,层底标高17.84~19.61m ;⑦粉细砂,厚度0.80~4.50m ;⑧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厚度0.30~3.50m ;⑨粘土,厚度0.50~1.80m ;⑩细中砂,层底标高13.6~17.3m 。1.3 水文地质概况 本场地勘察实测地下水情况为:第1层为上层滞水,水位标高26.7332.50m (埋深0.76.5m );第2层为潜水,水位标高23.1523.49m (埋深9.95~10.60m )。1.4 基坑支护形式 — 7 3—

工程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坑开挖的深度的要求日益增加,深基坑的开挖成为建筑物的必需。然而深基坑由于其深度问题,在施工中会对其他的建筑物等产生影响,从而成为抵制工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施工方对深基坑的关注以及工作时的态度成为负面影响减低的要点。本文主要结合深基坑实例,针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不均匀沉降土压力防治措施 城市的改造和建设中涌现出诸多问题,而深基坑的开挖就所引起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也越来越倍受人们注重。作为一个复杂的地质工程,作为一个基本的地质工程,深基坑的开挖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基坑自身强度与稳定性,以及地质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因此保证基坑的安全,使坑内外的各个工程环节顺利进行可谓十分重要。正由于深基坑工程的独特性才会使得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逐渐提上日程。 l 深基坑工程的独特性 1.1 基坑的深度加大。 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基坑的深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正因为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以及土地的紧张性等因素,而导致了建筑物的本身计划高度的加大,以及开始向地下开始开发。地下室的不断出现就是案例。现在的地下室出现4层也很正常。基坑的深度也因此需要不断地加深。 1.2深基坑工程所面临的环境差异化 城市地形地貌的差异化导致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出现,在深基坑的开挖中只有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实施符合实际环境的深基坑开挖工程,才能够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1.3深基坑所处环境的多样化 现今深基坑的开挖不可避免的要在城市高楼大厦中进行,在建筑物密集之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做好房地产的开发项目。但是往往在城市人口建筑的密集处,也是地上与地下线密集的地方。要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就要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各种环境问题。 2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开裂 由于深基坑在开挖的时候容易使地表产生沉降问题,从而使得邻近建筑物发生沉降开裂。这种沉降位移的产生大多数与地表水的含水量有关,如果地表水的含水量降低的话,沉降范围一般而言会比较大。这种沉降位移也同护坡的变形有关,一旦护坡发生变形,在深基坑的附近就会发现沉降位移。当基坑发生位移的时候,严重的话还会产生地下的承压水受压力而向上喷涌的现象产生,由此更会使得基土开裂。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从以下工程中来探讨分析这一情形。这个工程的地下水大约深埋在1.3米的位置,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地下水:一是浅层潜水型,二是弱承压水型,三是及基岩裂隙水。根据这一地层结构,探测这一过程沉积环境,以野外勘探和现场原位的方式进行测试,以结合土工试验成果来加以综合分析,从上到下,这一土层依此为:人工杂填土、亚粘土、亚粘土一粉细砂、淤泥质亚粘土。 大约在开挖前的两周开始对工程进行降水维护,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土体在开挖的时候有足够的水份来保证稳定性。在钻孔灌注桩桩顶开始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位于隧道的地方则采用钢管支撑体系。土方开挖为垂直明挖,结构是先撑后挖。开挖的深度为每层钢支撑高度3米,开挖的时候就注意进行坡面挂网喷浆和钢支撑支护。在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边开挖基坑紧邻的建筑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虽然程度各不相一,有的横向拉裂,局部有少量地砖翘起。如图1所示。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地铁钻爆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

地铁钻爆发施工对周 围建筑物的影响及其相应检测方法钻爆法的历史及优点 自从诺贝尔发明炸药以来,隧道施工便有了钻眼爆破法,数百年钻眼爆破法 一直占据着隧道施工的主导地位。即使有了掘进机,也没能改变这一状况。钻眼爆破法就是用炸药爆破坑道范围内的岩石以达到开挖洞室的目的,即传统的放炮、打眼、掘进的方法,简称钻爆法。 钻爆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适用范围广,基本上适合所有的山岭隧道工程; ②设备资源投人少,施工准备期短; ③围岩及地质变化后能及时调整; ④施工组织管理相对单纯; ⑤炸药来源广泛且价格便宜。 钻爆法以其独有的优势适应于各种自然环境和地质结构,快速、机动、灵活和适应力强等特点。 但是随着爆破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系列爆破施工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爆破是高能物质在极短的时间内能量突然释放的过程,工程爆破用于工程目的,它正是利用爆破过程所释放的大量的局部高密度能量,来对周围介质作功,达到使岩石介质断裂、松动、破碎的目的。爆破时炸药的一小部分能量转换为地震波,从爆源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震动。这种地震动的强度,随爆心距的增加而减弱。无论爆破在地质表面或在内部,工程爆破都具有功率大、效率高、工作时间短等优势。在爆区的一定范围内,当地震动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会引起地表和建筑物、构筑物不同程度的破坏,研究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在爆破过程中的力学性态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爆破开挖也会对隧道上方既有建筑物造成影响。 爆破地震效应处爆破公害之首,一直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对诸如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机理、对结构的破坏机制、爆破地震波与天然地震波的共性与区别,尤其是爆破地震波强度预报、构筑物爆破地震安全标准及观测等一直受到普遍关注。通过模拟实验、现场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进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爆破本身的复杂性、地震波传播介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加之测试仪器本身反应特性等,涉及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极其复杂。因此,时至今日,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这一领域一直成为岩土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近几年来在公安部的领导和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的协助下,我国指定了我国的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地面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水工隧道、矿山巷道、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新浇混凝土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安全允许标准如表

浅析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浅析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浅析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基坑降水在各种建设中,特别是地铁,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建设,基坑工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基坑降排水正成为深基坑必不可少的施工措施之一。基坑降水会引起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地下管线变形,路面开裂等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对降低地下水位引起地面和建筑物下沉的情况进行计算预测,进而制定合理的施工,降水方案。 基坑降水方法与适用条件 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场地内存在大量积水就会影响工程正常施工,如果基坑长期处于被地下水浸泡的状态,则基坑土体强度将降低,威胁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基坑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安全,避免发生管涌流砂等现象,必然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降排。 目前常用的降水方法,如止水帷幕、集水明排、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及管井等,但其采用的方法要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地下土质的情况酌情而定。 基坑降水的效应 基坑降水会导致周边土体中的孔隙压力降低,有效压力增大,土体固结,地面沉降,从而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管线变形,路面开裂等问题。因此,基坑降水过程中既要减少扰动,又要确保在安全情况下尽快结束基础施工,以避免对环境产生更多不利影响。 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降水不当导致周边环境破坏的案例不胜枚举,小则延误工期,增加工程造价,严重时则可能引起伤亡事故发生。 控制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措施 在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不可避免的要争取一定降水措施,一方面要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要采取降低基坑开挖降水对周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的不利影响。控制降水不良效应的重要手段是设置可靠的止水帷幕,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

建筑物沉降观测合同

合同编号: 建筑物基坑变形观测合同 (正本) 委托方: 检测方: 2000年00月 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制定

委托方(甲方): 承揽方(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市建质发(2000)12号文件《关于开展建设工程结构质量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和市建质发(2000)21号文件《关于实行西安市建筑物沉降观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对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进行质量跟踪,并维护双方正当利益,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项目名称: 第二条工程地点: 第三条工程内容: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 1.准备工作。 2.民用建筑:每增高一层观测一次,按建筑物总层数进行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点根据《某某某楼结构施工图》(2000年00月版)确定: 3.主体封顶后观测两年(6层以上),第一年每个沉降观测点每季度观测一次,期限1年;第二年每个沉降观测点半年观测一次,期限1年,直至沉降稳定为准; 4.底层(6层以下)封顶后观测一年,每个季度每个沉降观测点观测一次。 5.在观测过程中,当建筑物沉降出现异常情况或甲方需要时,应及时向甲方提供口头或文字材料,便于及时进行处理。 二、基坑变形监测 监测点埋设后观测前监测1次,开挖后前3个月宜每两周监测一次,计6次,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计2次,共8次。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甲方提供口头或文字资料,便于及时进行处理。 三、提交变形监测成果一式六份。其时间为: 1.在主体施工期间如沉降数据符合规范要求,每观测四期提交一次阶段成果报告;若沉降出现异常则第一时间通知甲方并附书面成果报告。 2.建筑物主体封顶后、竣工验收前提交一次汇总阶段成果报告。 3.观测工作结束后提交最终沉降观测成果报告(含各种平面图、曲线图)。

减轻隧道工程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措施

减轻隧道工程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措施 摘要: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施工风险,将施工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到控制范围内,必须根据结构的特征和已使用的年限,以及隧道的结构型式、地层信息、施工效应等,采取对地层变位的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的保护措施。从爆破控制、隧道自身施工、地层处理技术和建筑物自身加固等方面探讨了隧道工程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措施。并提出加强现场监控测量手段及时发现有关问题,以做到对建筑物的实时跟踪保护。 关键词:隧道工程,周边建筑影响,爆破控制,施工控制,建筑物加固,监测 ( , China 362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隧道施工中,对周边建筑物影响最大的是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变形,从而削弱了地基承载力[1,2],产生的附加应力还会导致上部建筑结构发生破坏,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在隧道施工中减少或避免对建筑物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1.爆破振动的控制 控制爆破振动、保护建筑物免受破坏,是土建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爆破振动会对地面建筑物及邻近地下构筑物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加强爆破震动监测。通过测定爆破所引发的地震效应,判断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以便调整和优化爆破设计,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1.1爆破减震措施 (1)采用分布、分台阶开挖,多次装药,浅埋爆破技术。 (2)采用多段位毫秒延期雷管,选择科学合理的雷管起爆时间差,增加起爆的 数量,降低同段起爆药量。 (3)采用低密度、低爆速、高爆炸力的乳胶炸药,严格控制装药量。 (4)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不断的调整、优化爆破参数。 (5)加强特殊地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钻爆参数。 1.2爆破振动监测 由于隧道开挖爆破后的振动波会通过地层传给对动应力特别敏感的建筑物,引起结构爆破振动附加力[3]。通过爆破监测,检验隧道开挖爆破时产生的动应力是否对建筑物有影响,再重新进行爆破设计以把诱发振动减少到可以承受的程度,确保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2.地层变位的防治措施

(精品)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