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

1、yī(一)(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

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指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shàng( )《说文解字解字注• 部》:“ ,此古文上。”《说文解字注》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 。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

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各本誤以丄爲古文。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而用上爲部首。使下文从 之字皆無所統。示次於 之恉亦晦矣。今正丄爲 ,爲丄。觀者勿疑怪可也。凡說文一書。以小篆爲質。必先舉小篆。後言古文作某。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變例也。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絕少。故顯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實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爲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則皆爲事。

“上”:

从该部的字:

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

(shàng) (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下)《说文》底也。指事。下,篆文丅。胡雅切〖注〗 (古文二) (下)二(上)。《说文解字注》篆

文下。今各本篆文作。後人所改。“下”字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頡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相似字:èr(二)《说文》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弍,古文。《说文解字注》地之數也。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於一。有一而後有二。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从耦一。耦各本作偶。誤。今正。偶者,桐人也。凡云偶爾用之。耦者,二人竝(bìnɡ)耕之偁(chēnɡ)。故凡奇耦字用之。古書或不拘。許必從

其朔也。大徐本無一字。非。耦一者,㒳(liǎng,再也)其一也。㒳畫當均長。今人上短下長便是古文上字。三篆亦三畫均長。而至切。十五部。

dì(帝)《说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二。 ,古文上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说文解字注》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shū)。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

páng、bàng(旁)《说文》溥(pǔ,大也)也。从二,闕;方聲。㝑,古文㫄。 ,亦古文㫄。雱,籒文。步光切〖注〗旁。《釋名》在邊曰旁。《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

3、shì(示)(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

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说文》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 ,古文示。《说文解字注》天 (chuí,垂的古字)象。見吉凶。見周易 辭。所㠯(yǐ,用也)示人也。从二。古文上。三 ,謂川。日月星

也。觀乎天文㠯察時變。見周易賁(bì,卦名)彖(tuàn,《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傳。示神事也。言天縣象箸明以示人。聖人因以神道設敎。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古音第十五部。中庸,小雅以示爲寘(zhì,简体为‘置’)。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我周行。——《诗·小雅·鹿鸣》

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传·庄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左传·成公十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以示成。——《聊斋志异·促织》

从该部的字:

“礼”繁体为“禮”(会意。从示,从豊( 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说文》履(lǚ)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字彙(huì汇)補》古文禮字。《说文解字注》見禮記祭義,周易序卦傳。 ,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 。此假借之法。屨, 也。禮, 也。 同而義不同。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神”(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

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说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jié)。《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

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禄”繁体为“祿”, (形声。从示,录声。本义:福气、福运)《说文》福也。从示彔聲。《说文解字注》詩言福祿多不別。商頌五篇。㒳言福,三言祿。大恉不殊。釋詁,毛詩傳皆曰。祿,福也。此古義也。鄭旣醉箋始爲分別之詞。

福禄如茨。——《诗·小雅·瞻彼洛矣》

使女受禄如天。——《仪礼·少牢馈食礼》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诗·大雅·既醉》

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左传·襄公十一年》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故,上贤,禄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荀子》

社稷不定,臣禄齐国之政。——《管子·大匡》

4、sān(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说文》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弎,古文三从弋。《说文解字注》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

5、wáng、wàng(王)(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说文》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 ,古文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以石斧金钺之形代表王权。亦说象为苗旺盛上腾开,为“旺”本字

以王命聚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从该部的字

“闰”繁体为“閏”(会意。从“王在门中”。古代天子每年冬季以明年朔政分赐诸侯,诸侯于月初祭庙受朔政称为“告朔”。据《说文》段注,举行告朔之礼时,王通常居于明堂,但逢闰月,则居于路寝门,所以“从王在门中。”本义:余数。指历法纪

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的叫“闰”。如“闰月”) 《说文》餘分之月,五歲再閏,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从王在門中。

《周禮》曰:“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说文解字注》戴先生原象曰。日循黃道右旋。邪絡乎赤道而南北。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滿四分日之一。日發斂一終。月道邪交乎黃道。凡二十七日。小餘過日之半。月逡(qūn)其道一終。日月之㑹。凡二十九日。小餘過日之半以起朔。十二朔凡三百五十四日有奇分而近。歲終積其差數置閏月。然後時序之從乎日行發斂者以正。故堯典曰。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正四時成歲。言六日者舉成數。玉裁按。五歲再閏而無餘日。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书·尧典》

主闰宗筋。——《素问·痿论篇》【注】通“润”。滋润

“皇”(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说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讀若鼻,今俗以始生子爲鼻子。《说文解字注》王各本譌皇。今正。先鄭注周禮云。四類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咸祀之。尚書大傳。燧人爲燧皇。伏羲爲羲皇。神農爲農皇。譙周說同。白虎通曰。三皇者何。伏羲,神農,燧人。則改燧人居第三。恐非舊也。鄭依春秋緯。伏羲,女媧,神農爲三皇。皇甫謐說同。大君也。始王天下,是大君也。故號之曰皇。因以爲凡大之稱。此說字形㑹意之恉。幷字義訓大之所由來也。皇本大君。因之凡大皆曰皇。假借之法準此矣。

继序其皇之。——《诗·周颂·烈文》[注] 美也。

不皇出矣。——《诗·小雅·渐渐之石》【注】通“遑”

思皇多士。——《诗·大雅·文王》。传:“天也。”

6、yù(玉)(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说文》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 ,古文玉。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从该部的字:

“玊”sù(1. 有疵点的玉。2. 琢玉的工人。3. 姓。)《正韻》玉玊二字不同。點在下畫之旁者,寶玉字也。點在中畫之旁者,須玊,許救,息六三切。玊工也。朽玊也。又國名。又人姓。俗書玊玉不辨。《正字通》禮六工,土金木石艸獸皆名工。琢玉者謂之玊工,猶剡木者謂之木工。因物殊名,不必別制玊字爲琢玊者之稱,讀玊爲粟齅二音也。今玉工通作玉,不作玊,益見玊爲贅文。雖載《正韻》,後世不信從也。《说文解字注》朽玉也。从王有點。讀若畜牧之畜。各本篆文作珛(xiù)。解云从玉,有聲。今訂正。史記公玉帶。索隱曰。三

輔決(jué,简体‘决’)錄注云。杜陵有玉氏,音肅。說文以爲从王,音畜牧之畜。此可證唐本但作玉,不作珛。廣韻一屋云。玉音肅。朽玉。此說文本字。四十九宥云。珛音齅(xiù)。此從俗字。玉篇玉,欣救思六二切。此說文本字。珛,許救切。引說文朽玉也。此後人據俗本說文所增。佩觿(xī)曰。玉有欣救,魚錄,息足,相逐四翻。俗別爲玊。郭云。別爲玊者,謂玉石字點在三畫之側。欣救,息足,相逐三切點在二畫之側也。葢(gài)後人以朽玉字爲玉石字。以別於帝王字。復高其點爲朽玉,玉姓字。以別於玉石字。又或改說文从王加點爲从王有聲,作珛。亦以別於玉石字也。朽玉者謂玉有瑕㓠。故从玉加點以象形。淮南書云。夏后之璜不能無考。考朽古音同。史記藺相如曰。璧有瑕。請指示王。从王加點謂可指示也。畜牧字,依說文本作嘼。許救許六二切。玉音同之。杜陵玉姓音肅。雙聲也。三部。

“玩”(形声。从玉,元声。本义:以手玩弄[玉])《说文》弄也。从玉元聲。《玉篇》戲也。

“珍”《说文》寶也。从玉㐱聲

7、jué(珏)(双玉,二玉相合为一珏)《说文》二玉相合爲一珏。凡珏之屬皆从珏。瑴(jué),珏或从㱿(què)。古岳切〖注〗 。《说文解字注》:二玉相合爲一珏。左傳正義曰。瑴,倉頡篇作珏。云雙玉爲珏。故字从雙玉。按淮南書曰。玄玉百工。注。二玉爲一工。工與珏雙聲。百工卽百珏也。不言从二玉者。義在於形,形

見於義也。古岳切。三部。凡珏之屬皆从珏。因有班 (fú)字。故珏專列一部。不則綴於玉部末矣。凡說文通例如此。

从该部的字:

“班”(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说文》分瑞玉。

“斑”不从该部,见字形演变

8、qì(气、氣)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说文》雲气也。象形。(氣xì)饋客芻(chú)米也。从米气聲。《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矦(hóu,同‘侯’)。”《说文解字注》气氣古今字。自以氣爲雲气字。乃又作餼爲廩氣字矣。气本雲气。引伸爲凡气之偁。象形。象雲起之皃。三之者,列多不過三之意也。是類乎從三者也。故其次在是。借爲气假於人之气。又省作乞。凡气之屬皆从气。

从该部的字:

“氛”(形声。从气,分声。本义:凶气,古时迷信说法指预示吉凶的云气,多指凶气)《说文》祥气也。《说文解字注》謂吉凶先見之氣。左傳曰。非祭祥也。喪氛也。杜注。氛,惡氣也。晉語曰。見翟柤之

氛。注。氛,祲氛。凶象也。凶曰氛。吉曰祥。玉裁按。統言則祥氛二字皆兼吉凶。析言則祥吉氛凶耳。許意是統言。左傳又曰。楚氛甚惡。杜注。氛,氣也。可見不容分別。

9、shì(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说文》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说文解字注》:數始一終十。學者由博返約。故云推十合一。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篤行,惟以求其至是也。若一以貫之。則聖人之極致矣。

从该部的字:

“壮”繁体为“壯” (形声。从士,爿( 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说文》大也。从士爿聲。《说文解字注》方言曰。凡人之大謂之奘。或謂之壯。尋說文之例。當云大士也。故下云从士。此葢淺人刪士字。《爾雅·釋天》八月爲壯。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注】坚实,坚牢

10、gǔn(丨)《说文》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讀若囟(囟),引而下行讀若 (古文退字)。凡丨之屬皆从丨。《说文解字注》下上通也。依玉篇。引而上行讀若囟。囟之言進也。引而下行讀若 。可上可下。故曰下上通。竹部曰。篆,引書也。凡字之直。有引而上,

引而下之不同。若至字當引而下,不字當引而上,又若才屮木生字皆當引而上之類是也。分用之則音讀各異。讀若 在十三部。讀若 在十五部。今音思二切。囟之雙聲也。又音古本切。凡丨之屬皆从丨。《集韻》象數之縱也。

从该部的字:

“中”(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说文》内也。《说文解字注》俗本和也。非是。當作內也。宋麻沙本作肉也。一本作而也。正皆內之譌。入部曰。內者,入也。入者,內也。然則中者,別於外之辭也。别於偏之辭也。亦合宜之辭也。作內,則此字平聲去聲之義無不賅矣。許以和爲唱和字。龢爲諧龢字。龢和皆非中之訓也。周禮中失卽得失。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注】内心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注】内脏

“丰”繁体为“豐”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

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说文》艸盛 也。(豐)豆之豐滿者也。从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侯者。凡豐之屬皆从豐。 ,古文豐。敷戎切《说文解字注》引伸爲凡豐盛

之偁。鄭風。子之丰兮。毛曰。丰,豐滿也。鄭曰。面皃丰丰然豐滿。方言。好或謂之妦。妦卽丰字也

11、chè(屮)(草木刚长出来。)《说文》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

从该部的字:

“屯”tún (会意。从屮贯一。屮( chè),

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①( zhūn)本义:艰难。②引申义:聚集) 《说文》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从屮貫一。一,地也。尾曲。《易》

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玉篇》萬物始生也。

火与日,吾屯也。——《庄子·寓言》【注】聚集

生于陵屯。——《庄子·至乐》【注】小山

“每”(形声。小篆字形,从屮( chè),母声。屮,草木初生。一说“每”为“母”的异体字。本义:草旺盛生长)《说文》艸盛上出也。从屮母聲。武罪切〖注〗臣鉉等案:《左傳》:“原田每每。”今别作莓。非是。《说文解字注》左傳。輿人誦曰。原田每每。杜注。晉君美盛,若原田之艸每每然。魏都賦蘭渚每每,用此。俗改爲莓。按每是艸盛。引伸爲凡盛。如品庶每生。貪也每懷。懷,私

也。皆盛意。毛公曰。每,雖也。凡言雖者皆充類之辭。今俗語言每每者,不一端之辭。皆盛也。

12、cǎo(艸)《说文》百芔(huì,同‘卉’)也。从二屮。《说文解字注》卉下曰:艸之緫名也。是謂轉注。

13、rù(蓐)(形声。从艸,辱声。本义:陈草复生)《说文》陳艸復生也。一曰蔟也。《说文解字注》

从该部的字:“薅”hāo《说文》拔去田艸也。

14、mǎng(茻)《说文》眾艸也。从四屮。朱骏声通训:“經傳草茻字皆以‘莽’爲之。”同“莽”

从该部的字:

“莫”《说文》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说文解字注》且冥者,將冥也。木部曰。杳者,冥也。夕部曰。夕,莫也。引伸之義爲有無之無。

“莽”(会意。从犬,从茻。原意是犬跑到草丛中逐兔,假借为茻,草丛)《说文》南昌謂犬善逐菟艸中爲莽。《说文解字注》

此字犬在茻中。故偁南昌方言,說其㑹意之恉也。引伸爲鹵莽。

“葬”(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

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说文》藏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15、xiǎo(小)(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说文》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说文解字注》八,別也。象分別之形。故解从八爲分之。丨才見而輒(zhé)分之。會意也。凡㮯(hún)物分之則小。少:不多也。不多則小。故古少小互訓通用。小、少本一义一字,后义、音、形分化为二字。

从该部的字:

“少”(会意。小篆从小,丿( piě)声。本义:不多)《说文》不多也。《说文解字注》不多則小。故古少小互訓通用。

“尐”jié(小,少)jí(有花纹的雌蝉)《说文》少也。从小乀fú聲。《说文解字注》方言曰。尐,杪,小也。孟子。力不能勝一尐雛。趙注尐爲小。與方言同。孫宣公音義得之。作匹者非。

16、bā(八)(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

相背分开) 《说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说文解字注》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矣。《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分开,同扒。

从该部的字:

“分”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说文》別也。

“尚”(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说文》曾也。庶幾也。《说文解字注》尚之䛐亦舒,故釋尚爲曾。曾,重也。尚,上也。皆積絫加高之意。義亦相通也。庶幾也。釋言曰:庶幾,尚也。

“公”(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爲公。

17、biàn(釆)(“辨”的古字。像兽爪分别之形,义为辨别。)《说文》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凡釆之屬皆从釆。讀若辨。 ,古文釆。《说文解字注》倉頡見

鳥獸蹏(tí)迒(hánɡ,兽迹)之迹。知文理之可相別異也。遂造書契。釆字取獸指爪分別之形。《六書正譌》本獸指爪,借爲別辨字。凡審、釋、悉、番之類从此。(与“采”有差别哟!采:)从该部的字:

“番”(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①本义:兽足。②更替,替代,轮流)《说文》獸足謂之番。从釆;田,象其掌。 ,番或从足从煩。 ,古文番。《说文解字注》下象掌。上象指爪。是爲象形。許意先有釆字。乃後从釆而象其形。則非獨體之象形,而爲合體之象形也。

“悉”(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detailed]《说文》詳盡也。

18、bàn(半)(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说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凡半之屬皆从半。《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从该部的字:

“胖”pàng、pán、pàn(会意兼形声。从月(肉),从半,半亦声。半,分牛。本义:古代祭祀时用的半边牲肉) 《说文》半體肉也。一曰廣肉。从半

从肉,半亦聲。《说文解字注》各本半體肉也。今依玄應訂。周官經腊人注曰。鄭大夫云。胖讀爲判。杜子春讀胖爲版。又云。膴,胖,皆謂夾脊肉。又云。禮家以胖爲半體。元謂胖宜如脯而腥。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按許用禮家說。一曰廣肉。此別一義。胖之言般也。般,大也。大學。心廣體胖。其引伸之義也。

心广体胖。——《礼记·大学》【注】pán,安泰舒适[easy and comfortable] “叛”(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说文》半也。从半反聲。薄半切文三《说文解字注》半反也。反,覆也。反者叛之全。叛者反之半。以半反釋叛。如以是少釋尟。从半反。半亦聲。按各本云。半也。从半反聲。轉寫者多奪字耳。薄半切。十四部。古多假畔爲叛。

19 、niú(牛)(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说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㞑(wěi,尾的本字)之形。凡牛之屬皆从牛。語求切〖注〗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说文解字注》事也者,謂能事其事也牛任耕理也者,謂其文理可分析也。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牛事理三字同在古音第一部。此與羊祥也,馬怒也,武也,一例。自淺人不知此義。乃改之云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與吳字下 增之曰姓也。亦郡也。同一紕繆。

从该问的字:

“特”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说文》朴特,牛父也。《说文解字注》鉉本云。朴特牛父也。按天問。焉得夫朴牛。洪氏引說文。特牛,牛父也。言其朴特。皆與鍇本異。葢言其朴特,乃注說文者語。鉉本改竄上移耳。王逸,張揖皆云。朴,大也。玉篇㹒訓特牛。廣韵㹒訓牛未㓺。此因古有朴特之語而製㹒字。特本訓牡。陽數奇。引伸之爲凡單獨之偁。一與一爲耦。故實維我特,求爾新特。毛云。特,匹也。《玉篇》牡牛也。

何其无特操与?——《庄子·齐物论》【注】独特,特异;突出;特别[special;particular;out of the ordinary]

“物”(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说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 ,起於牽牛,故从牛。《说文解字注》戴先生原象曰。周人以 ,牽牛爲紀首。命曰星紀。自周而上。日月之行不起於 (斗的本字),牽牛也。按許說物从牛之故。又廣其義如此。

20、lí、máo (犛)《说文》西南夷長髦牛也。《说文解字注》今四川雅州府淸谿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產旄牛。而淸谿縣南抵寧遠府,西抵打箭鑪,古西南夷之地,皆產旄牛。如郭樸注《山海經》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長毛者。小角,其體純黑,土俗用爲菜,其尾腊之可爲拂子。云長髦者,謂背,厀,

胡,尾皆有長毛。下文氂字乃專謂尾也。此牛名犛牛,音如貍。楚語:巴浦之犀犛。上林賦:㺎旄貘犛。以其長髦也。故《史記•西南夷傳》謂之髦牛,以其尾名氂也。故周禮樂師注謂之氂牛,以氂可飾旄也。故禮注,爾雅注,北山經,上林賦注,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氂,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讀犛如毛,非也。據上林賦則旄,犛異物。中山經:荆山多犛牛。郭曰:旄牛屬。

21、gào(告)(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说文》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

22、kǒu(口)(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说文解字注》:言語,飮食者口之㒳(liǎng)大耑(duān)。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頤象傳曰。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从该部的字:

“名”(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说文解字注》祭統曰。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此許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摘要:《说文解字叙》中“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这段话是理解《说文》540部首排列系联方式的重要钤键。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排列的表层规则,而在540部首的排列次序的深层结构中意联起主导作用;同时,部首的排列次序还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说文》中每部之字排列的体例主要是按照意义来排列和按照类属来排列。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部首;每部之字;排列 一、《说文》部首排列体例 (一)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后世学者多认为5说文6部首主要是“据形系联”,但很多部首排列又无规律可循。现代者周祖谟先生认 为“主要是据形系联,也有按意义系联的”,但同时认为,《说文》的有些部次排列并非完善[2]。许慎《说文》540部首的“据形系联”中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一个部首系联一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这后一个部首又系联一个和它自己箱体相似的部首,这样一直往下系联。比如说:《说文》第一篇 “士”部系联的脉络是 第二种方式是,一个部首以它为中心,同时系联几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例如:以“口”部为中心,同时系联了12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 。 540部首就是以这两种方式为基础,综合交叉在一起的。

许慎《说文解字》“据形系联”对于“形”的表针有一下几种情况: 1、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笔形中的一部分。例如: 2、后一个部首包含了前一个部首的全部或部分笔形。例如: 3、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的倒体或反形。例如: 4、后一个部首的顾问和前一个部首的笔形相似。 故系于后。 5、后一个部首和前一个部首部分笔形相似。例如:第四篇 之后。 (二)同条相属,共理相贯:部首排列次序深层结构的意联主导 同条相属,共理相贯,指同一枝条的牵连在一块,共一义理的联接在一起。 段注云:“同条共理,谓五百四十部相联缀也。”540部首在排列次序中所反映出 来的表层现象是“据形系联”,而深层机理中“同条共理”则起着主导作用。我 们不妨简称为“意联”。 一般情况下,据形系联的同时,意联暗贯其中,形联所形成的部首群也往往是相关意义部首群。同时,意联还是形联的补充,当形联收到局限是,意联的原 则就凸现出来,甚至有时是意联起作用。 第一,形联的部首中,大都意义相连。上述五种形似部首系联中,前四种方式基本上都是有意义的联系,这是因为540部首皆为象形、指示、会意字,它们的形体都含 有一定意义,形联是一环套一环,因此,形联的同时往往就是一个意义群。比如, 口部的并列式系联中,意义都和“口”有关,只有第五种情况,只是笔形的相同 或相似,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第二,一个部首又几个相似部首可系联是,以意联为准则。也就是说一个部首往往有多个和它类似的别部首,那么,就是在形联的基础上贯之以意联。比如,第六篇 部首,和“口”部首形体相似,但是它没有系联于“口”后,而是系联在“束”后,虽然和“口”相似,但意义上并没有什么联系。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 1、yī(一)(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 数量)《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说文解字注》: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指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zá,同‘雜’)廁(廁)也。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从该部的字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说文》始也《说文解字注》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说文》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说文解字注》顚者,人之頂也。 2、shàng( )《说文解字解字注? 部》:“ ,此古文上。”《说文解字注》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 。故帝下?下示下皆云

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 。篆作丄。各本誤以丄爲古文。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而用上爲部首。使下文从 之字皆無所統。示次於 之恉亦晦矣。今正丄爲 ,爲丄。觀者勿疑怪可也。凡說文一書。以小篆爲質。必先舉小篆。後言古文作某。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變例也。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絕少。故顯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實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爲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則皆爲事。 “上”: 从该部的字: xià《六書本義》古文下字。註詳一部二畫。 (shàng) (shàng) (xià)二(èr)四字編碼有區別。(下)《说文》底也。指事。下,篆文丅。胡雅切〖注〗 (古文二) (下)二(上)。《说文解字注》篆 文下。今各本篆文作。後人所改。“下”字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頡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 〔第一〕 001一(yī) 002丄(shàng) 003示(shì) 004三(sān) 005王(wáng) 006玉(yù) 007玨(jué) 008气(qì) 009士(shì) 010丨(gǔn) 011屮(chè) 012艸(cǎo) 013蓐(rù) 014茻(mǎng) 〔第二〕 015小(xiǎo) 016八(bā) 017釆(biàn) 018半(bàn) 019牛(niú) 020犛(lí) 021告(gào) 022口(kǒu) 023凵(kǎn) 024吅(xuān) 025哭(kū) 026走(zǒu) 027止(zhǐ) 028癶(bō) 029步(bù) 030此(cǐ) 031正(zhèng) 032是(shì) 033辵(chu ò) 034彳(chì) 035廴(yǐn) 036?(chān) 037行(xíng) 038齒(chǐ) 039牙(yá) 040足(zú) 041疋(shū) 042品(pǐn) 043龠(yuè) 044冊(cè) 〔第三〕 045?(jí) 046舌(shé) 047干(gān) 048 〔第四〕 098ì) 107習(xí) 108羽(yǔ) 109隹(zhuī) 110奞(suī) 111雈(huán) 112歹(è) 132死(sǐ) 133冎(guǎ) 134骨(gǔ) 135肉(ròu) 136筋(jīn) 137刀(dāo) 138刃(rèn) 139?(qià) 140丯(jiè) 141耒(lěi) 142角(jiǎo) 〔第五〕

143竹(zhú) 144箕(jī) 145丌(jī) 146左(zuǒ) 147工(g ōng) 148?(zhǎn) 149巫(wū) 150甘(gān) 151旨(zhǐ) 152曰(yuē) 153乃(nǎi) 154丂(kǎo) 155可(kě) 156兮(xī) 157号(hào) 158亏(yú) 159喜(xǐ) 160壴(zhù) 161鼓(gǔ) 162豈(qǐ) 163豆(dòu) 164豊(lǐ) 165豐(fēng) 166?(xī) 167虍(hū) 168虎(hǔ) 169虤(yán) 170皿(mǐn) 171 〔第六〕 206木(mù) 207東(dōng) 208林(lín) 209才(cái) 210叒(ruò) 211之(zhī) 212帀(zā) 213出(chū) 214 〔第七〕 231日(rì) 232旦(dàn) 233倝(gàn) 234?(yǎn) 235冥(míng) 236晶(jīng) 237月(yuè) 238有(yǒu) 239朙(míng) 240囧(jiǒng) 241夕(xī) 242多(duō) 243毌(guàn) 244 〔第八〕 287人(rén) 288 〔第九〕 324頁(xié) 325 〔第十〕 370馬(mǎ) 371 〔第十一〕 410水(shuǐ) 411沝(zhuǐ) 412瀕(bīn) 413 〔第十二〕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說文解字》540 部首小篆字形和難字注音表 說文解字弟一 1.虔一。 2.蚌丄(上)。 3.訐示。 4.凰三。 5.副王。 6. 動玉。 7.敝玨( ),jue2。 8.敗(氣)[气]。 9.敘士。 10.斬丨,gun3。11.晝屮,che4。12.梯艸,cao3。 13.焚蓐,ru4。14.煮茻(),mang3。 說文解字弟二 15.犀小。16.猴八。17.琨釆,bian4。18.痞半。19. 發牛。20.腕犛,li2。21.腎告。22.腆口。23.幹凵,kan3。24.廉吅,xuan1。25.慈哭。26.想( )。27. 溪止。28.煆(撥)[](癶),bo1。29.牒步()。30.獅此。31.瑚正。32.瑁是(昰)。33.當辵(辶),chuo4。34. 跳彳,chi4。35.鉅廴,yin3。36.閘?,chan1。37.隔行。 38.預齒。39.嘟牙。40.圖足。41.氳疋,shu1。42.滾品。43.漩龠,yue4。44.滯(冊 )。

說文解字弟三 45.漣?,ji2。46.滲舌。47.熙干,gan1。48.熄 ,jue2。49.獄只,zhi3。50.瑤?,ne4。51.疑 句,gou1。52.瘉丩(),jiu1。53.監古。54.睿十。55. 福(卅),sa4。56.種言。57.敵誩,jing4。58.暴音。 59.標?,qian1。60.樊丵,zhuo2。61.歐菐,pu2。62. 毆廾(),gong3。63.潟(),pan1。64.熨共。65.獎異(),yi4。66.瑾舁(),yu2。67.瘦,ju1。68.皚?(晨),chen2。69.瞌爨,cuan4。70.磅革。71.蝌鬲,li4。72.諉(?),li4。73.趣爪,zhao3。74.踩(丮),ji2。75.輦鬥,dou4。76.鄱又。77.駙。 78.髮史。79.魅支。80.魯(帇),nie4。81.齒聿,yu4。 82.儐畫(畵),hua4。83.劑隶,dai4。84.噫臤,qian1。 85.噪臣。86.噯殳,shu1。87.憾(殺)。88.擁,shu1。 89.撼寸。90.擒皮。91.曄?,ruan3。92.樺攴(攵),

说文解字部首

說文解字卷一 编号:1卷一一部一yi1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於悉切古文一。编号:6卷一丄部丄shang4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時掌切篆文上。 编号:10卷一示部示shi4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古文示。 编号:77卷一三部三san1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穌甘切古文三从弋。 编号:78卷一王部王wang2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

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雨方切 编号:81卷一玉部玉yu4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 魚欲切古文玉。 编号:221卷一玨部玨jue2二玉相合爲一 。凡 之屬皆从 。古岳切 或从?。 编号:224卷一气部气qi4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去旣切 编号:226卷一士部士shi4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凡士之屬皆从士。鉏里切 编号:230卷一丨部丨gun3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 。凡丨之屬皆从丨。古本切

编号:233卷一屮部屮che4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凡屮之屬皆从屮。尹彤說。臣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徹地上也。丑列切 编号:240卷一艸部艸cao3百芔也。从二屮。凡艸之屬皆从艸。倉老切 编号:698卷一蓐部蓐ru4陳艸復生也。从艸辱聲。一曰蔟也。凡蓐之屬皆从蓐。而蜀切籒文蓐从茻。 编号:700卷一茻部茻mang3眾艸也。从四屮。凡茻之屬皆从茻。讀與冈同。模朗切 说文解字卷二 编号:704卷二小部小xiao3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凡小之屬皆从小。私兆切

说文解字部首

说文解字部首 说文解字卷一 檢索結果: 1. 编号:1一部一yi1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 从一。於悉切 2. 编号:2一部元yuan2始也。从一从兀。愚袁切 3. 编号:3一部天tian1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他前切 4. 编号:4一部丕pi1大也。从一不聲。敷悲切 5. 编号:5一部吏li4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聲。力置切 6. 编号:6丄部丄shang4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時掌 切 7. 编号:7丄部帝di4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都計切 8. 编号:8丄部旁pang2溥也。从二,闕;方聲。步光切 9. 编号:9丄部丅xia4底也。指事。胡雅切 10. 编号:10示部示shi4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 11. 编号:11示部祜hu4上諱。候古切 12. 编号:12示部禮li3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靈啓切

13. 编号:13示部禧xi1/xi3禮吉也。从示喜聲。許其切 14. 编号:14示部禛zhen1以眞受福也。从示眞聲。側鄰切 15. 编号:15示部祿lu4 福也。从示彔聲。盧谷切 16. 编号:16示部禠si1福也。从示虒聲。息移切 17. 编号:17示部禎zhen1祥也。从示貞聲。陟盈切 18. 编号:18示部祥xiang2福也。从示羊聲。一云善。似羊切 19. 编号:19示部祉zhi3福也。从示止聲。敕里切 20. 编号:20示部福fu2祐也。从示畐聲。方六切 21. 编号:21示部祐you4助也。从示右聲。于救切 22. 编号:22示部祺qi2吉也。从示其聲。渠之切 23. 编号:23示部祗zhi1/qi1/chi2敬也。从示氐聲。旨移切 24. 编号:24示部禔shi2/zhi1安福也。从示是聲。《易》曰:“禔旣平。”市支 切 25. 编号:25示部神shen2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食鄰切 26. 编号:26示部祇qi2/chi2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巨支切 27. 编号:27示部祕mi4/bi4神也。从示必聲。兵媚切 28. 编号:28示部齋zhai1戒,潔也。从示,齊省聲。側皆切 29. 编号:29示部禋yin1潔祀也。一曰精意以享爲禋。从示垔聲。於眞切 30. 编号:30示部祭ji4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子例切 31. 编号:31示部祀si4祭無已也。从示巳聲。詳里切 32. 编号:32示部祡chai2燒祡燓燎以祭天神。从示此聲。《虞書》曰:“至于岱 宗,祡。”仕皆切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5000汉字―10万汉字,都是是由这470个基础汉字组合出来的。甲骨文形声字占27%,《说文解字》占80%以上。 一、汉字数量 汉字数量有多少呢?一般人认2500个就可以看书看报发短信了,好的高中生认3500字,能教古文的高中语文老师认5000字。《新华字典》收__字。东汉《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字,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据清人《十三经集字》统计,先秦“十三经”所用不重复的单字只有6544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__字。宋代《集韵》收__字除去异体实收__字。清代《康熙字典》收__字,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参与编撰的《汉语大字典》收__多字,而今天电脑内能搜集到的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字形在10万以上。 二、《说文解字》与基础汉字(字根) 不管汉字总量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括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540部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许慎 《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5000汉字―10万汉字,都是是由这470个基础汉字组合出来的。甲骨文形声字占27%,《说文解字》占80%以上。 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说文解字部首整理 题目:《说文解字部首的起源与演进》 导言: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由让须更始所撰。其中的部 首分类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部首起源、演进和影响三 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带领读者了解和掌握说文解字部首分类法的来龙 去脉。 一、部首的起源 在古代,由于文字的发展,并未出现部首等分类法。直至战国时期, 随着文字数量的增多和记忆负担的加重,出现了将字按照意义相似或 相关的形状归类的现象。这些归类的标志被称为部首。 部首的起源并无确切的资料记载,只能通过考古发现和文字的演 变来推测。根据现有研究,部首最初可能是先民根据生活实际、自然 图像和文化符号等创造出来的,如人、木、火、石等。这些生活和自 然的元素被赋予了象征和代表性的意义,成为了最早的部首。 二、部首的演进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汉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并与文化和社会相互关联。这也为部首的演进提供了土壤。部首经历 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分类法。在说文解字中,部首 按照30个部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划分,使人们更加便于查找和理 解字义。 部首的演进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随着汉字的扩展 和汉字学的研究而不断优化,形成了独特的部首分类体系。在中国古 代文化中,字是重要的符号和载体,字学的研究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部首的影响 1. 方便了汉字的学习和使用。 部首的引入为汉字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便利。通过部首分类,人们可以

更快速地找到字义和相关字表,提高学习效率。 2. 促进了汉字学的发展。 部首的引入推动了汉字学的发展。部首分类法为后续的汉字研究提供了基础,为汉字学科建立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 深化了汉字与文化的关联。 部首的使用使得汉字与文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部首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这进一步强调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结语: 部首分类法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对于汉字学习、汉字学科发展以及汉字与文化的关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说文解字部首的起源、演进和影响的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分类法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为后续的文字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

说文解字540部首带解释 导言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字书,对于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本质意义具有重要价值。此文将对说文解字540部首进行解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字。 认识部首 部首是汉字的组成要素之一,它指导了汉字的书写和阅读。说文解字中收录的540个部首,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汉字,通过对部首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一、人偏(亻) 人偏是最常用的部首之一,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例如:“侍”(服侍)、“俩”(两个人),这些字中都带有人偏,表明和人有关。 二、口偏(口) 口偏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例如:“言”(说话)、“叫”(发声)都带有口偏。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木偏(木) 木偏表示与木头或植物相关的事物。例如:“材”(木材)、“朵”(花朵),这些字中都带有木偏。 四、火偏(火) 火偏表示与火相关的事物。例如:“灯”(灯火)、“炉”(火炉),这些字中都带有火偏。

水偏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例如:“池”(水池)、“泉”(水泉),这些字中都带有水偏。 六、石偏(石) 石偏表示与石头相关的事物。例如:“碑”(石碑)、“研”(研磨),这些字中都带有石偏。 七、日偏(日) 日偏表示与太阳或光相关的事物。例如:“明”(明亮)、“晚”(晚上),这些字中都带有日偏。 八、心偏(心) 心偏表示与心理活动、感情相关的事物。例如:“忙”(繁忙)、“恋”(爱恋),这些字中都带有心偏。 部首解释 部首是汉字的组成要素之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在说文解字中,每个部首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例子。 一、人偏(亻) 人偏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例如:“传”(传播)、“仁”(仁爱),这些字中都带有人偏。人偏代表了人类的活动和思想。 二、口偏(口) 口偏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例如:“和”(和谐)、“叫”(发声),这些字中都带有口偏。口偏代表了语言和交流。

说文解字540部首对照表

说文解字540部首对照表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由许慎编纂而成, 共收录了540部首。部首是汉字字典中用来检字查字的一种方法, 它是按照汉字笔画的结构特点将汉字分类的一种方式。在《说文解字》中,每个部首都对应着一些汉字,这些汉字都具有相似的笔画 结构或者语义特征。下面是《说文解字》540部首对照表的部分内容: 一部,二,三,丈,上,下,丌,丑,且,丕,世,丘,丙,业,丛,东,丝,丞,丟,丠,両,丢,丣,两,严,並,丧,丨,丩,个,丫,中,丮,丰,串,临,丵,丶,丷,丸,丹,为,主,丽,举,丿,乀,乂,乃,乄,久,乆,乇,么,义,之,乍,乎,乏,乐,乑,乒,乓,乔,乕,乖,乗,乘,乙,乚,乛,乜,九,乞,也,习,乡,乢,乣,乤,乥,书,乧,乨,乩,乪,乫,乬,乭,乮,乯,买,乱,乲,乳,乴,乵,乶,乷,乸,乹,乺,乻,乼,乽,乾,乿,亀,亁,亂,亃,亄,亅,了,亇,予,争,亊,事,二,亍,于,亏,亐,云,互,亓,五,井,亖,亗,亘,亙,亚,些,亜,亝,亞,亟,亠,亡,亢,交,亥,亦,产,亨,亩,享,京,亭,亮,亯,亰,亱,亲,亳,亴,亵,亶,亷,亸,亹,人,亻,亼,亽,亾,亿,什,仁,仂,仃,仄,仅,仆,仇,仈,

仉,今,介,仌,仍,从,仏,仐,仑,仒,仓,仔,仕,他,仗,付,仙,仚,仛,仜,仝,仞,仟,仠,仡,仢,代,令,以,仦,仧,仨,仩,仪,仫,们,仭,仮,仯,仰,仱,仲,仳,仴,仵,件,价,仸,仹,仺,任,仼,份,仾,仿,伀,企,伂,伃,伄,伅,伆,伇,伈,伉,伊,伋,伌,伍,伎,伏,伐,休,伒,伓,伔,伕,伖,众,优,伙,会,伛,伜,伝,伞,伟,传,伡,伢,伣,伤,伥,伦,伧,伨,伩,伪,伫,伬,伭,伮,伯,估,伱,伲,伳,伴,伵,伶,伷,伸,伹,伺,伻,似,伽,伾,伿,佀,佁,佂,佃,佄,但,但,佇,佈,佉,佊,佋,位,位,低,住,佐,佑,佒,体,佔,何,佖,佗,佘,余,佚,佛,作,佝,佞,佟,你,佡,佢,佣,佤,佥,佦,佧,佨,佩,佪,佫,佬,佭,佮,佯,佰,佱,佲,佳,佴,併,佶,佷,佸,佹,佺,佻,佼,佽,佾,使,侀,侁,侂,侃,侄,侅,來,侇,侈,侉,侊,例,侌,侍,侎,侏,侐,侑,侒,侓,侔,侕,侖,侗,侘,侙,侚,供,侜,依,侞,侟,侠,価,侢,侣,侤,侥,侦,侧,侨,侩,侪,侫,侬,侭,侮,侯,侰,侱,侲,侳,侴,侵,侶,侷,侸,侹,侺,侻,侼,侽,侾,便,俀,俁,係,促,俄,俅,俆,俇,俈,俉,俊,俋,俌,俍,俎,俏,俐,俑,俒,俓,俔,俕,俖,俗,俘,俙,俚,俛,俜,保,俞,俟,俠,信,俢,俣,俤,俥,俦,俧,俨,俩,俪,俫,俬,俭,修,俯,俰,俱,俲,俳,俴,俵,俶,俷,俸,俹,俺,俻,俼,俽,俾,俿,倀,倁,倂,倃,倄,倅,倆,倇,倈,倉,倊,個,倌,倍,倎,倏,倐,們,倒,

解析《说文解字》部首体系

解析《说文解字》部首体系 《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字书,由东汉时期的许 慎所撰。该书以部首为组织架构,共收录了9353个字,分为540个部首。本文将对《说文解字》的部首体系进行解析,为读者提供一份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说文解字》的部首体系是按照字形相似、字义相近来分类的。 部首是指字的最早的形符或偏旁,是汉字的基本构件,也是汉字学的 基础。这一体系使得《说文解字》能够系统地对汉字进行分类、归纳 和解释,为后世的文字研究和教育奠定了基础。 部首体系的第一个部首是一,它表示天,代表着最高的权威和至 高无上的地位。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一些与天空、气象和神仙有关的字,如云、风、雷等。这些字的字义与天相联系,显示了人们对自然 界的敬畏和对超越人间的力量的追求。 部首体系的第二个部首是亻,它表示人,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基本 单位。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人有关的字,如仁、众、儿等。这些字 的字义与人类的情感、行为和关系有关,显示了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 特点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部首体系的第三个部首是口,它表示口齿,也代表着言语和交流。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口、言语和交流有关的字,如叫、吹、语等。 这些字的字义与说话、听话以及语言表达有关,显示了人们对交流和 沟通的需求和重视。

部首体系的第四个部首是心,它表示心脏,也代表着情感和内心 世界。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心理、情绪和意志有关的字,如忙、思、意等。这些字的字义与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有关,显示了人类丰富多 彩的情感世界和思考能力。 部首体系的第五个部首是手,它表示手指,也代表着人类劳动和 创造力。这个部首下面包括了与手、手工和劳动有关的字,如拿、抓、打等。这些字的字义与人类的劳动、创造和实践有关,显示了人类在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部首,部首体系还包括了衣饰、食物、动植物以及 各种器物等等,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个体系的构建使得《说文解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汉字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 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的部首体系是非常完善和系统的,它不 仅为汉字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 自然、人类、言语、心理和劳动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学习和掌握《说 文解字》的部首体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汉字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使用和表达汉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