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编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 住院死亡率 1.1 住院总死亡率

相关指标 1.2“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3“高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4“低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5 关键病种住院死亡率

1.6 住院患者总抢救失败率

1.7“疾病诊断相关组”抢救失败率

1.8 关键病种抢救失败率

1.9 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1.10“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1 关键病种/关键手术死亡率

1.12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总死亡率”

1.13 关键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

1.14“高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5“低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6 关键病种/关键手术的手术后抢救失败率

1.17 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18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19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直接入院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20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转入院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2 重返 2.1 重返手术室总发生率

相关指标 2.2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重返手术室发生率

2.3 重返手术室总死亡率

2.4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重返手术室死亡率

3 不良事件 3.1 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关指标 3.2 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级手术部位感染率

3.3 关键手术的手术部位总感染率

3.4 关键手术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级手术部

位感染率

3.5 手术医师关键手术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

级手术部位感染率

3.6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3.7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的血液

感染发生率

3.8 重症监护室中与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3.9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

的血液感染发生率

3.10 压疮总发生率

3.11 压疮I期、II期、III期、IV期发生率

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1 引言 1.1 智慧医疗概念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城镇化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并且发生连锁反应。挂不上号、看病距离远、紧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等“看病难”问题,从本质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机构与机构之间信息孤立、患者对医疗业务不熟悉等问题使得患者医疗费用重复开销或者不能有效使用,“看病贵”的问题日渐明显。 智慧医疗是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业务协同,增加社会、机构、个人的三重效益。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远程挂号、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医疗服务推送到每个人的手中,缓解“看病难”问题。 1.2 背景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提出了“四梁八柱”,其中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医改成功逐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可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 智慧医疗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速,随之出现了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在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侧却不相匹配。2014年我国卫生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价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三)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医院应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智慧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和结果推送、在线支付、床旁结算、生活保障等智慧服务,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相关信息。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卫健委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

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编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 住院死亡率 1.1 住院总死亡率 相关指标 1.2“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3“高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4“低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5 关键病种住院死亡率 1.6 住院患者总抢救失败率 1.7“疾病诊断相关组”抢救失败率 1.8 关键病种抢救失败率 1.9 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1.10“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1 关键病种/关键手术死亡率 1.12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总死亡率” 1.13 关键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 1.14“高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5“低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6 关键病种/关键手术的手术后抢救失败率 1.17 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18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19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直接入院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20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转入院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2 重返 2.1 重返手术室总发生率 相关指标 2.2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重返手术室发生率 2.3 重返手术室总死亡率 2.4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重返手术室死亡率 3 不良事件 3.1 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关指标 3.2 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级手术部位感染率 3.3 关键手术的手术部位总感染率 3.4 关键手术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级手术部 位感染率 3.5 手术医师关键手术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 级手术部位感染率 3.6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3.7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的血液 感染发生率 3.8 重症监护室中与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率 3.9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 的血液感染发生率 3.10 压疮总发生率 3.11 压疮I期、II期、III期、IV期发生率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目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强化了微创、介入的规范化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引入了“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标准;急救质量方面,对院前、院内急诊、院前培训、专科医疗分别作了重点规定;医技方面,不同学科有了更适合本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如放射专业,分别对急诊、普通放射作了规定,对放射介入包括人员、大型设备、诊疗规范及术后随访作了明确要求,对放射的特殊性、安全、个人防护作了明确规定;规范了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重点是护理分级管理、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操作常规、护理缺陷管理及专科护理等内容。 李元峰,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康复医学学会会长,全国病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科院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临床耳鼻喉专业及医院管理工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先后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著作一部。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十佳博爱医院院长。 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价指标 一、科室管理(50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和章。评价要点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评价方法 1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或护士未注册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3发现一起执业医师或护士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4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5不符合人力资源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6不符合护理都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7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8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建立健全各项规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1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4分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全的核心制度,内窖包括:首诊负责制,三分。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2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1—2名,不熟悉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准则体系(试行)-卫健委

精心整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 (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 (六)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患者在一定区域内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居家产生的医疗健康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医院能够联合其他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四、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评分、整体分级的方法,综合评估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有效应用范围、技术基础环境与信息安全状况。 (一)局部应用情况评估。是对医院中各个环节的医疗业务信息系统进行评估。 1.评估项目:按照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应涵盖的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环境,确定5个类别共17个评估项目(见附件1)。 分。 为100%,无实际应用则视为0。要求比例的项目,计算该项目在医院内的实际应用比例,所得比值即为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整体应用水平评估。是对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整体应用情况的评估。具体方法是按照总分、基本项目完成情况、选择项目完成情况得到评估结果,分为0—5级共六个等级(各级评估要求见附件2)。 (1)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评估总分。是反映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整体应用情况的量化指标,即局部应用情况评估各项目评分的总和,且该得分不低于相应级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重磅!《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来了 2016-08-21 HC3i 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 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 随着卫生信息 化的发展,国内已基本建立 HIS 、PACS 、LIS 、EMR 、EHR 以 及医院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远程医疗平台等各种信息系统, 卫生行业 正在进入全新的信息化大发展时代。 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 《关 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精神,要求“在 2020 年建成一批绿色和 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而智慧医疗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 分。 智慧医疗可以有效实现医疗流程规范化,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本研究 项目组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信息司委托,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 学的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智慧应用与管理水平, 指 导和促进医疗机构的智慧应用与建设。 通过对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分析, 确定了 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的 3 个一级指标、 16 个二级指标和 144 个三级指标 及 其权重系数(见下表)。其中能力、应用和成效 3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13 、 0.75 和 0.12 。说明该指标体系着眼于具体应用,重点考核智慧医疗的实际应 用水平。 一、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二级指标 A1 基础 设施( 0.764 ) 0.0049 三级指标 组合权 重 A1.1 自 0.0065 助 服务设备 A1.3 家庭监测设备管理 0.0032 一级指标 A 能力( 0.13 ) A1.2 导航设备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评价指标评价要点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 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含区级) 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区级) 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服从门诊部统一安排。中医科医一、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150分)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专科门诊,不套排,不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培训生、实习生单独上门诊。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 6、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合要求。2、门诊处方及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2、普通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初步诊疗和护理计划,并在2小时内执行。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

医疗机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含分级评估项目、基本要求、具体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

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三)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医院应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智慧导

智慧医疗完整项目解决方案2016

概述 智慧医疗介绍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城镇化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并且发生连锁反应。挂不上号、看病距离远、紧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等“看病难”问题,从本质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机构与机构之间信息孤立、患者对医疗业务不熟悉等问题使得患者医疗费用重复开销或者不能有效使用,“看病贵”的问题日渐明显。 智慧医疗是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业务协同,增加社会、机构、个人的三重效益。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远程挂号、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医疗服务推送到每个人的手中,缓解“看病难”问题。 智慧医疗的发展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提出了“四梁八柱”,其中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医改成功逐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可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而新医改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为四个重点:疾病控制网络为主的公共卫生系统、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信息平台、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和远程医疗。其重点任务可描述为“35212”工程。

智慧医疗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对信息化的重点投入以及区域医疗系统的逐步开展,医疗信息化吸引了国内大量企业参与竞争,尤其是具有IT行业综合品牌优势的大型软件企业。除了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卫宁软件等传统医疗信息化领的优势企业外,用友软件等公司也设立了子公司,加大了进入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力度;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并购也相应地有所增加。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定义: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医疗使得医疗便携化,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实现了医疗服务的“随手可得”。目前,全球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解决方案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视频诊断等。 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市场仍处于启动初期,近期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爆发或许将是点燃该市场的一个引爆点。 我们认为,智慧医疗是个泛概念,从大的方面说,有医院的信息化(包括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化流程、电子查房等)、医疗信息的互联网化(包括各类寻医问药的网站、APP应用)、药剂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药品/血液/器械等RFID管理等)、远程健康监护乃至远程医疗等。智慧医疗对于提升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约就医问诊的成本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智慧医疗发展方向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一、智慧医疗需求分析 1.1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属于重大的民生问题。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显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药卫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1.2我国城市医疗面临严峻的问题 第一,医疗卫生资源短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大中城市,而社区医院、乡(村)卫生站等常常无人问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看病难”成为人们就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两周内新发病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在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采取药店购药、自我医疗方式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看病贵”严重影响了居民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 第二,医疗体系效率较低。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经常性的存在长时间的挂号等待、重复检查、就诊专家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医疗信息不能共享,当市

民需要转诊时,辗转于不同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和繁琐手续,更是耗时、费钱、耗精力。 第三,医疗服务质量欠佳。 由于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多数病患选择信任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导致具有先进技术、名医的医院经常出现病患爆满、床位短缺、专家号短缺等现象,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的便利性相对低下。 二、智慧医疗内涵界定 智慧医疗是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医疗领域发展的新理念,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医疗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医疗应用平台,实现数据的高度融合和共享,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设备,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区域医疗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那在我们的脑海里,“智慧医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医院中所有的医疗资源,从医疗行政人员、医生、护士到病人、医疗设备,乃至食品、药品等物流环节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标识——电子标签;有了身份之后,不但可以从流程上来进行追踪、定位,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贯彻始终的身份验证环节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电子标签还只是一种静态的采集方式,它的重点是提供身份标识,同时提供物流追踪功能;与此同时,遍布于医院各个角落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智能感应器,也正在不断动态地采集着各自的数据,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的工作着;而被采集的各种数据,最终将纳入到医院的无线网络中(如自组感应网、Wi-Fi、

智慧医疗完整解决方案2020

概述 智慧医疗介绍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城镇化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并且发生连锁反应。挂不上号、看病距离远、紧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等“看病难”问题,从本质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机构与机构之间信息孤立、患者对医疗业务不熟悉等问题使得患者医疗费用重复开销或者不能有效使用,“看病贵”的问题日渐明显。 智慧医疗是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业务协同,增加社会、机构、个人的三重效益。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远程挂号、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医疗服务推送到每个人的手中,缓解“看病难”问题。 智慧医疗的发展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提出了“四梁八柱”,其中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医改成功逐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可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而新医改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为四个重点:疾病控制网络为主的公共卫生系统、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信息平台、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和远程医疗。其重点任务可描述为“35212”工程。

智慧医疗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对信息化的重点投入以及区域医疗系统的逐步开展,医疗信息化吸引了国内大量企业参与竞争,尤其是具有IT行业综合品牌优势的大型软件企业。除了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卫宁软件等传统医疗信息化领的优势企业外,用友软件等公司也设立了子公司,加大了进入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力度;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并购也相应地有所增加。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定义: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医疗使得医疗便携化,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实现了医疗服务的“随手可得”。目前,全球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解决方案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视频诊断等。 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市场仍处于启动初期,近期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爆发或许将是点燃该市场的一个引爆点。 我们认为,智慧医疗是个泛概念,从大的方面说,有医院的信息化(包括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化流程、电子查房等)、医疗信息的互联网化(包括各类寻医问药的网站、APP应用)、药剂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药品/血液/器械等RFID管理等)、远程健康监护乃至远程医疗等。智慧医疗对于提升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约就医问诊的成本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由于国内公共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智慧医疗发展方向

华为ehealth智慧健康解决方案

华为ehealth“智慧健康”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能够为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服务机构,企业社区,个人家庭提供帮助,实现服务居民,方便管理的目标,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华为智慧健康解决方案一览: 公共卫生协作应用解决方案 基于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协作应用解决方案,将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各孤立信息系统信息连通,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有效地支撑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开展和管理,使广大居民能更便利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 数字医院解决方案: 统一通信与协作解决方案减少医医、医护、医患之间交流阻碍,促进协同办公,从而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可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提供电子病历、影像数据共享,同时提供超高清、真人大小的视频交流,听声辩位以及会议纪要自动输出等功能,致力于高效率、高临场感的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观摩指导、远程医学教学等业务。 健康亭解决方案: 华为健康亭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一体化健康服务,让居民、员工能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健康。用户使用居民健康卡通过健康亭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氧、肺活量、单导心电、人体

成分、体温等八项指标测量(提供检测项目模块化可定制服务),同时测量结果会自动上传到个人健康档案中保存,并借助于视频会议等协作应用能力提供远程健康咨询、个人健康档案写入和查询等服务。 健康家庭解决方案: 华为健康家庭解决方案,为慢性疾病患者、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用户可在家中采集生理数据(心电、血压、血氧、体温等),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监控。 智真远程医学解决方案: 华为智真远程医学解决方案是在华为高清视讯会议系统基础上,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定制开发,为远程医疗提供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接诊辅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手术观摩和示教、远程探视和ICU重症病房或新生儿等监护;全过程的数据录制和回放,支持作为持续教育课件材料,支持远程教学;移动查房,移动会诊车等应用服务。 华为在宁波推智慧健康方案,是华为进入云服务战略之一。华为在宁波将先做研究,后产业化,同时还将把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带到宁波来,以在宁波形成一条智慧健康产业链。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智慧医疗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一、智慧医疗需求分析 1.1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属于重大的民生问题。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显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药卫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迫切需求。 1.2我国城市医疗面临严峻的问题 第一,医疗卫生资源短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大中城市,而社区医院、乡(村)卫生站等常常无人问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看病难”成为人们就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两周内新发病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在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采取药店购药、自我医疗方式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看病贵”严重影响了居民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 第二,医疗体系效率较低。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经常性的存在长时间的挂号等待、重复检查、就诊专家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医疗信息不能共享,当市

民需要转诊时,辗转于不同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和繁琐手续,更是耗时、费钱、耗精力。 第三,医疗服务质量欠佳。 由于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多数病患选择信任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导致具有先进技术、名医的医院经常出现病患爆满、床位短缺、专家号短缺等现象,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的便利性相对低下。 二、智慧医疗内涵界定 智慧医疗是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医疗领域发展的新理念,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医疗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医疗应用平台,实现数据的高度融合和共享,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设备,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区域医疗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那在我们的脑海里,“智慧医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医院中所有的医疗资源,从医疗行政人员、医生、护士到病人、医疗设备,乃至食品、药品等物流环节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标识——电子标签;有了身份之后,不但可以从流程上来进行追踪、定位,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贯彻始终的身份验证环节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电子标签还只是一种静态的采集方式,它的重点是提供身份标识,同时提供物流追踪功能;与此同时,遍布于医院各个角落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智能感应器,也正在不断动态地采集着各自的数据,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的工作着;而被采集的各种数据,最终将纳入到医院的无线网络中(如自组感应网、Wi-Fi、

智慧医疗建设方案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二零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背景 第二章建设目标 2.1 总体建设目标........................................................... 2.2 阶段建设目标........................................................... 2.3 智慧医疗需求........................................................... 2.4 建设内容............................................................... 2.5总体框架............................................................... 第三章重点建设项目 3.1建设依据............................................................... 3.2应用项目建设........................................................... 3.2.1 基础保障服务项目..................................................... 通信网络保障 ................................................ 计算中心 .................................................... 健康卡一卡通系统 ............................................ 建立标准规范 ................................................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 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 ..........................................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3.2.2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 电子病历共享 ................................................ 双向转诊系统 ................................................ 辅助诊疗系统 ................................................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 .............................. 3.2.3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 .......................................... 3.2.4 综合管理类示范项目................................................... 3.2.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 第一章背景

最新国外医疗评价指标

国外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组织, 执行着多重任务,因此对医院的评价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从评价者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专业评价机构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和医院内部对医院运营的评价。本文主要从专业机构对医院开展评价的角度,尤其是从评价医院医疗质量角度来阐述目前国外评价医院的指标体系。通过与国内现有评价指标的对比,为国内医院构建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1.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IQIP) 1.1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概况 IQIP是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QIP)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美国马里兰州医院协会于1985年创建QIP,用于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医院评级提供数据参考。1991年该评价体系逐步扩大到国际范围,是国际上较常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唯一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医疗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称为IQIP。目前已有美国、欧洲及东亚等60余个国家及区域的医疗机构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IQIP有25类285项指标,可用于评价急症性医疗机构(如综合性医院)、长期性医疗机构(如疗养院、护理中心)、精神性医疗机构(如精神病院)和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如社区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1.2 IQIP的特点: (1)指标的选择科学严谨 IQIP选择指标考虑了指标的重要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其中重要性是指指标的选择是否反映了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选择的指标是否反映了患者、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否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改善医疗服务是否正面影响该指标的变化。科学性是指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可行性主要是指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是否可得,指标的价值是否大于搜集、统计和报告该指标所需的成本。 (2)IQIP注重医疗服务结果和患者利益。 IQIP的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反映医疗结果和患者安全的指标,如住院死亡率、新生儿住院死亡率。第二类是经研究证实与医疗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如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重症监护室医疗器械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