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2课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第12课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第12课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第12课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说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分享一节历史课”为主题思想。通过模拟穿梭时空,引领学生回到宋代,一起来了解、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景象,一起来探索发现宋代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饶有趣味的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从宋代南方繁荣的经济史实中领悟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真实性以及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本课的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乐趣的分享。

说目标:

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史实。

2、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感受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品质。

说学情:

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形象思维及想象力发达,但知识体系尚未能形成,对于“经济重心”等抽象名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更适宜采取形象趣味显浅易懂甚至是切合他们想像力的教学方法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经济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

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课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耦,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本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二部分两目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

说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难移的原因。

说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了位新同学和大家一起乘坐时光隧道机,穿越时空回到宋代,一起去做一回宋人。下面就先请这位新同学来介绍一下

自己,同时大家也准备系好安全带,一起出发了!

一、宋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多媒体课件:闯闯:Hi!大家好!我叫闯闯,是一名21世纪的初中生。我非常幸运,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代,去认识那个未知的世界。亲爱的同学,你愿意帮助我去完成这次旅行吗?期待你的加盟。

1、宋代农业

闯闯:糟糕!只顾高兴,忘了填饱肚子再来,这会儿肚子正叫着抗议呢!

解说:幸运的闯闯得到了一户好心农民的帮助,解决了她的温饱问题。说说看,闯闯吃的主食会是什么?关于这方面你还了解哪些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是水稻

向学生展示宋代经济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宋代重要的粮食产地。同时还引导学生回答宋代农业生产出现了新气象的其它方面。

小结:

a、水稻:引进占城稻

b、改进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秧马

c、农田水利大发展

d、劳动力大量增加

粮食中心区:苏湖地区

2、宋代手工业

(由农业内容自然过渡到手工业内容的学习)闯闯:本想主动帮这户人家拾些柴火,但主人却告诉我:“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庄绰:《鸡肋篇》)同学们,你能告诉我究竟石炭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是煤。当时在宋代的开采量已居世界第一。

闯闯:通过对石炭的了解,我对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很感兴趣,你愿帮助我,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宋代手工业表现的其它方面

小结:

a、石炭(煤)开采量世界第一

b、金属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c、瓷器畅销世界china “瓷之国”

d、已有了商标、广告意识

制瓷业中心:五大名窑、景德镇

二、宋代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1、宋代商业的繁荣

(由手工业内容自然过渡到商业内容的学习)闯闯:知道了宋代这么多有趣的事,真想走进汴京城去逛逛。哪位同学愿作我的小向导,让我们共同携手,领略宋代商业的繁荣。

学生简要作答,特别提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会子、关子

展示交子、会子的图片,引出问题“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的发展呢?”

学生回答,老师从旁指引,让师生一起对货币的历史与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小结:

a、集市——城镇

b、交子(北宋四川)---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还有会子、关子(南宋)

c、中心:汴京

2、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由商业内容自然过渡到海外贸易的学习)闯闯:隋朝大运河真是方便,这么快就从汴京到了临安城。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些被宋人称为“蕃客”的人,聪明的小伙伴你知道“蕃客”指的是什么人吗?

学生回答:指的是外国商人

老师可以引申补充:蕃坊、蕃市、蕃学的意思

老师指引学生知道由于宋代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实力的兴起和强大,使宋朝和中亚地区陆路往来中断,必须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同时宋朝高度发达的造船航海技术,政府的鼓励政策,都大大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展示宋朝海外贸易图,让学生指图说明宋朝海外贸易范围之广(老师补充说明也可)

小结:

a、“蕃客”、“蕃市”、“蕃坊”、“蕃学”

b、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c、海外贸易范围广

d、三大港口城市:广州、明州、泉州

三、经济重心南移

闯闯:对了,临走时我还随身带了几幅地图,一起来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地图视觉偏小)老师指引学生看图回答: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老师向学生解释经济重心的概念: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总结说明:宋代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南移,转移到长江流域。

提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学生简要作答

小结:

A、为躲避战乱,

B、北人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技术、工具和劳动资金

C、南方政治相对安定

D、南方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本课总结: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商业的繁荣与海外贸易的兴盛,这都表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大大超过了北方,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移到了南方。

闯闯: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完成了这次愉快的时空之旅!希望经过这次旅行你会有所收获。下面进入学习大比武!

四、练习升华

1.学习大比武

2.随堂练习

五、拓展延伸

古代农具的发展(拓展知识)

1.原始社会至夏朝,使用石制和木制农具

2.商朝和西周,使用铜、石、木农具

3.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

4.战国时期,大力推广铁器和牛耕

5.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6.三国时,魏国人马钧发明翻车

7.唐朝,创制曲辕犁和筒车

8.宋朝,使用秧马插秧

存在问题:

1)本设计把宋朝经济内容的学习放在第一大部分,内容较丰富,和学生互动时间较多,可能在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上时间会不够充分。

2)初一学生知识面尚不够广,很多问题的提出很有可能因为学生知识准备不足,而让老师唱独角戏,达不到很好的分享学习的效果。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内含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关键的一步,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新课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的观念,本着这一思想,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四)教学手段 为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 1.讲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时主要用讲解法,在讲述经济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展示史料,设置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归纳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经济发展的原因详细讲解农业发展三个表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强调这一时期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并讲解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讲手工业发展时,教师讲出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在南方兴起,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讲商业的繁荣时强调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在讲述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时主要用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讲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时先出示材料并引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由教师归纳总结。 3.在讲述大都市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大都市临安的繁荣景象。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各种形式提问、比赛,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交子”的图片。 上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师生共同探讨: 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之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总结经济重心发展的过程、原因。 探究二:农业和手工业 1.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农业发展成就。 2.材料一: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材料二:

经济重心南移说课稿

8《经济重心南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华东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8课,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发展的等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对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学习来说,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本单元中,它更是起关承上启下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节课具有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由北向南迁移,建立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大体认识。学生归纳出中国在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本课是属经济类的内容,较多抽象的分析,我将通过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景创设,步步设疑,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另外由于涉及的较多图表、数据、图片及相关资料教师应提前准备。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古代中国在南方各种杰出经济成就,增强的民族自豪感。 2学生通过各种手工业品或工艺、技术的欣赏,提高审美情趣、审美能力。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1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会成就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完成这种观点。) ②难点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书本只提及到南移的起点(唐后期)与终点(南宋),这样的信息量是不足以使初一的学生要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难度较大)。 2.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它是抽象的,涉及面广,教师处理起来较为困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 一、农业: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 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 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

经济重心南移 教案

2012年“课内比 教学”市级比武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潜江市总口中学刘迪敏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因此,教学中要尽量注意落实基础,将课本知识落实到位,并补充图片将其直观化。由于经济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 比较枯燥,他们更喜欢听人物故事,因此要尽量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来 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唐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 实。 归纳、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理解分析问 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清明上河图》创设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助虚拟人物 “田嫂”南迁发家的历史,感受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2)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 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用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4)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 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史为鉴,从经济重心 南移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虚拟情境教学法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走进 大屏幕出示《清明上河图》(部分),图上 显示课题。 师: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放 映《清明上河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 是什么画吗?(学生回答后)现在我们再来欣 赏这幅画的动态版,并请一位同学对这幅画进 行简要介绍。 教师感叹:真美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去那美 丽的地方亲眼看看。你们想去吗?现在就让我 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思想随我穿越时空,去 领略北宋东京汴河风光吧。 可是不巧,我见到的却是这样一幕(出示幻灯 片3:妇女逃难图)这里战乱连年,到处是逃 难的人群。我决定去帮助那无助的大嫂。上前 打听,大嫂姓田,家乡遭遇战乱,村寨被烧毁, 亲人乡邻在兵荒马乱中失散,如今不知何去何 从。现在请你告诉她,该去哪个方向? 为什么?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在地图上选择田嫂要到达 的地方。 师:(过渡)一路难逃中盘缠用尽,田嫂只会 简要介绍 《清明上河 图》。 学生回答: 南方。 因为南方相 对安定。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 的兴趣 激发想象 激发学生 思考 加强地图 空间概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北师大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鲁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综合教学方法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 2、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幻灯片显示: 钱塘江怀古 袁枚 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 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为什么吴越能在那时候修筑海塘?江南地区在五代和以后有什么重要的变化呢?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参照《历史伴你学》P42“知识梳理”预习课本内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农业 教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南方农业的发展。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阅读归纳原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宋真宗推广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1、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重视、扶持。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到,北方开发较早,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今天的黄河水有大量的泥沙,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古代北方人民为了开发经济而长期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环境而造成的结果。今天,我国南方经济飞速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平衡,党中央实行了西部开发的战略,今天的西部开发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A、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B、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乱砍乱伐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师: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板书:2。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稿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内涵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思考、讨论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认识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自学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六、说学法 1、注重课前预习,自学 2、师友互助,大胆质疑,训练思维 3、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4、拓展知识,构建结构,提升认知能力和水平 七、教学设计 1、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本课,出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手段,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西汉时期南方经济相当落

(完整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简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 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 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 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 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 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 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 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 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 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 七、评价方法:讨论法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现在哪里比较富裕 吗? 得出结果是南方比较富裕。 老师指出现在我国是南方比较富裕发达,但在古代是 不是也这样呢?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今天学习的 新课就是第 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2、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经济重心 学生讨论 教师给出结论 --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请同学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叙述了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使学 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材分析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经济重心南移”介绍了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原因,后两个子目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 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1)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2)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以秦岭—淮河这一自然分水岭为界,分成东西南北四方。 (3)自远古至西晋,由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因此,北方超过南方。(4)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 (5)发展于唐代中后期。 (6)稳定于宋朝(南宋时南方超过北方);从走向看,是一条不平衡的对称线:北不如南,西不如东,离对称轴线越远,经济则越落后,靠轴线越近,则经济越发展。这是历史运动的结果。 (7)清朝前期,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至南方。 (8)原因: ①人口南移。 ②政治中心南移。 ③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④注意兴修水利(太湖、江淮)。 ⑤有了先进生产力。 (9)主要表现:

①形成长江流域的经济已超越黄河流域的经济格局。 ②水利、农作物、经济作物产量、品种都有发展(占城稻)。 ③手工业发展表现在煤的产量与使用均在世界首位;钢铁居世界水平。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尤其在造船业上发展较快。 ④商业已成为南方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纸币出现是世界第一位。 ⑤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占全国的62.9%,北方占37.1%。 ⑥海外贸易发展,中国商人与97个亚非国家地区往来。 (10)延续到现今。 关于对宋代经济和社会文明方面的评价,课后“材料阅读”给予了很高评价,此外“每课一得”中关于纸币的产生、发展也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临潼区职业教育中心杨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必修2的第3课《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其中,区域经济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本课喻示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变化,对于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第二部分是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第三部分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对专题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初中有所接触,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历史知识的储备不足,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比较欠缺,而本节课的内容相对于初中来说是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且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记忆四大经济区的范围,经济区域所呈现的特点以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时期; 了解四大经济区域的由来,山西山东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和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过程 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并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汉代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区域划分,尤其是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通过表格梳理四大区域的经济状况,中原人口三次外迁高潮的原因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020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创新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创新优质 说课稿 名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二单元延续中国古代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是: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本单元由《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流》8课教学构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本课承载着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宋代经济的发展》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4课。本课共三部分,即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主要讲述了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

(完整版)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案示例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 农业和手工业 宋代农业 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略) 宋代手工业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城镇的兴起

第12课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说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分享一节历史课”为主题思想。通过模拟穿梭时空,引领学生回到宋代,一起来了解、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景象,一起来探索发现宋代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饶有趣味的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从宋代南方繁荣的经济史实中领悟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真实性以及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本课的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乐趣的分享。 说目标: 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史实。 2、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感受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品质。 说学情: 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形象思维及想象力发达,但知识体系尚未能形成,对于“经济重心”等抽象名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更适宜采取形象趣味显浅易懂甚至是切合他们想像力的教学方法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经济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 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课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耦,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本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二部分两目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 说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难移的原因。 说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了位新同学和大家一起乘坐时光隧道机,穿越时空回到宋代,一起去做一回宋人。下面就先请这位新同学来介绍一下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课题: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南方商业的发展; 2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题: 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 D、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 2 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3 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教学过程: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课题。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环境:相对安定 2、劳力:大量增加 3、技术:不断进步 4、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

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 1、学情分析 由于针对的是初一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孩子对经济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表现的整体把握性并不强,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可以通过大量直观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材料,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出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唐中晚期至五代、两宋时期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明确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归纳。 (2)通过思考、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尝试分析问题和认识社会现象。 (3)通过描绘南宋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景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思考、归纳、讨论、想象、描述、课外收集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取得很大的发展,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从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2)空前发达的对外贸易为传播我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3、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从丝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讲述。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繁荣、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业繁荣。第二,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以杭州的商业活动为典型。②海外贸易的发展。教材主要叙述了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广州和泉州为代表的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③货币制度的变化,主要叙述了纸币出现的原因、发展状况、世界地位及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第一,经济因素。第二、自然因素。第三、政治因素。第四、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4、教学方法

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一、“课标”要求 关于《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纺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进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本课是有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这种获得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现实价值。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商业贸易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商业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且本子目涉及“市舶司”、“蕃学”等专有名词。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这既是宋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难点)教法设计: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图片,研读材料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给以必要的讲授。 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一、导入: 名画引领,再现历史。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提问:从中你能看到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农业、手

宋代经济发展说课稿

宋代经济发展说课稿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753053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下面我将从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重难点 5.说教法学法 6.说教学过程 7.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本单元是以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为主线展开的。《宋代经济的发展》是本单元第四课,是在学习了两宋的国家政治基础上进行的本课主要是讲述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的繁荣情况,由此引出南方经济的提高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较重,但历史知识储备不够充分,历史思维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情况,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宋代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我会采取问题探究法和史料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相关内容。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本节课选择的学法主要有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两宋在政治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并且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宋代也是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两宋的经济发展的怎么样呢是不是与它的政治实力一样弱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北宋时期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宋代的经济是什么样的情况。学生回答完后引出新课。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本知识 通过幻灯片出示本节课要点的思维导图大框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简练的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共同学习,探究各部分知识点 按照课本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去讲解,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图片、史料和教师讲解相结合,商业的发展主要采用史料或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清楚宋代在商业的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 内江市翔龙中学钟洁萍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㈠教材地位及课程标准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第三课,是中国古代史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本课的课程标准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预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㈢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学法和教法设计 教法构思:

新课改要求教师正确、灵活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依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教学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本课共有三个子目,一是经济重心南移,二是农业和手工业,三是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后两个子目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教学中合并为一个部分。采用以史实为基础,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课前导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随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延伸范围,引导学生扩展思维。 学法分析: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法是教法的引申,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也关系到课堂的成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指导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不易深入,注意力易转移。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搜集所需的历史资料,而且对新鲜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收集资料作业跃跃跃欲试。这届学生还有个现象,学生分化较大,学困生占相当大比重,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到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针对学生特点,本节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组织预习和指导,采取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等方法,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三、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