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宁波日报/2008年/12月/22日/第B01版

学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从理论的视角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省委宣传部于波

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有科学理论素养的党。理论是党的旗帜、生命和灵魂,理论上成熟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基础和标志,理论思维之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性质及其实践结果。所以估量我们党的每一次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要特别关注它在理论方面有无建树,作出了什么新的贡献。评价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当然也应该如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它要开始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它又是一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它要开始实现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个新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开启先河。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设前提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毛泽东曾经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正是根据这条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引向胜利。其理论成果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最初一段时间,他仍然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于1956年4月和1957年2月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道路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不幸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左”的错误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抛开了他一贯倡导和践行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主观唯心的思想误区和政策误区,实践中导致严重后果,直至造成“文化大革命”这场巨大灾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也因此受挫,出现停滞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

1976年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和1977年十一大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由于长期以来受“句句是真理”的束缚,又由于受当时“两个凡是”的禁锢,全党上下处于严重的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不改变这种状态,党和国家的工作只能踯躅徘徊,趑趄不前。1978年5月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大讨论从政治的角度和高度重新审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常识性命题,实质是通过解放思想,明辨党在思想路线上的大是大非。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鉴于过去20年“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以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暴露出来的分歧和党内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现状,理所当然地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放在首位。在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解决这个问题确定基调,指明方向。它的要点是:其一,重新阐发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把实事求是从通常认为的党风文风问题,提到无产

阶级世界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的高度,强调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其二,充分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这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其三,明确宣布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深刻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尖锐批评思想僵化导致条条框框、随风倒现象的增多和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的发展,警告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全会热烈拥护邓小平的讲话,把这些基本精神写进全会公报,从而宣告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把解放思想纳入进去,此后一直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表述为党的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它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设了思想前提。因为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主线或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是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的过程,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基本问题的过程。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正是有赖于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我们党才能重新深入思考“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种种重大问题进行再认识,在再认识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与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原则,到1987年十三大时,这些观点和原则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后又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经过从十四大到十七大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概括,终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追本溯源,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首先得归因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文献提出诸多新观点新论断,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邓小平在全会前夕的讲话,是这次全会两个最主要文献,而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是全会的主题报告。这两个历史性文献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具有拨乱反正和重大创新意义的观点和论断,直接成为或者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起了奠基的作用。

第一,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系统论述,是党在思想路线上的与时俱进。尤其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等论断,直接构成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路线的理论,并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精髓和活的灵魂。

第二,关于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论述,后来发展完善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理论,并把经济建设确立为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组成部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立论依据;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治上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第三,关于实行改革的论述,强调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作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的重要论断;提出在管理方法上“应该坚决实行按经

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以其“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对外关系方面“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等一系列新的观点和原则。所有这些,后来发展完善为改革开放的系统理论。改革开放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理论。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强调指出实行民主集中制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出“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民主方法”、“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我们的各级领导,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等论断。所有这些,后来发展完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政治文明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关于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论述,强调指出“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组织部门的任务不只是处理案件,更重要的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等等。这一切,后来都成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元素。

以上仅是举其荦荤大者,但已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文献里开始出现,或酝酿、萌芽,这一理论体系的原始形态已初见端倪。也就是说,这一理论体系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是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与历史起点和第一个阶段性标志。唯其如此,江泽民在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在三中全会前夕的讲话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8年他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又说:“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天,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已构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同样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文献是开创这一新理论体系的宣言书,这一理论体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之所在,也是它的重要历史地位的显著表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此刻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 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务必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务必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理解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群众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其中包括关于1959年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和错误结论、关于薄一波等 61人案件、关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和的错误文件,以及对邓小平1975年工作的评价。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务必永远废止。 全会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感想初稿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的讨论,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全会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并原则同意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决定改进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同时提出对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并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全会提出,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指导下,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端正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解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解读 (双语解读) 新设机构 newly 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国家安全委员会 state security committee,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improving systems and strategies to ensure national security。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a central leading team for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in charge of designing reform on an overall basis, arranging and coordinating reform, pushing forward reform as a whole, and supervi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plans; 指导思想 guidance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to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llow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总目标 general objective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to improve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ush on with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s governing system and capabilities。 时间表 timetable 到2020年,我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Decisive results must be achieved in key sectors, and a well-developed, scientific, procedure-based and effective framework must be in place by 2020 to ensure institutions in all sectors be more mature。 改革重点 key of the reform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端正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功绩,一是重新确定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 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决定健全党规党法,恢复被取消多年的纪律检查机构,重新成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明确指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各种决策,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正反两方面

三。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三。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 (1)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改革开放。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3、全会完成了党的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的认真的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而成为开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5、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意义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 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 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具体措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障,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 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 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可一拥而上,造成窝工和浪费。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全会讨论和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修改后提交五届人大讨论通过。会议认为,这个计划安排是积极的可行的。 二、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加以改革。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减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具体措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障,不允许无偿调用和占有生产队的劳力、资金、产品和物资;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 “文革”结束后急需改变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 邓小平同志说,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别是往前延伸,就是1957年以后我们犯了二十年“左”的错误。在这二十年当中也不是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政治上来看,总的来说是一个混乱的状态,而从经济上来说是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一个状态。 文革结束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小平同志反复反思和强调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社会主义应该有她的优越性,在我们搞了社会主义以后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越性。但是建国后20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这个优越性发挥好,人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工农业发展都没有达到我们曾经预想的那样一个好的发展。所以在文革结束以后急需改变这样一个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际背景—— 在我们走弯路时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很大发展 在我们国家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在把国家引向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中,由于我们犯了一些错误,遭受了挫折,走了弯路。但是,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在这一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综合起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觉得是双重逼迫的结果:一是国内的困局,一个是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 如何将粉碎“四人帮”契机转变为发展的现实—— 邓小平的鲜明态度是突破“两个凡是”的关键 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中国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才召开的,伟大转折是两年后实现的,这中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提出了“两个凡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中国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机,或者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但是把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机和契机变为现实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环境还不能够马上实现这个转变,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提出进一步阻碍了这个转变。 “两个凡是”一提出,邓小平就很鲜明地表示了反对的意见。1977年4月10日他

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8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下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章。设计者用牛的形象寓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开拓进取D.拨乱反正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意义: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部分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C.不利于彻底纠正“文革”错误 D.坚持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做法 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将“两个不许”的规定“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 A.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 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 1.【答案】A

解析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读版)

解析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读版)“回应期待,喜出望外,活力大增,股市飙升”十六字概 关注一条值得重视的信息。据阿思达克通讯(行情专区)社10月23日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兴立,周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用“回应期待,喜出望外,活力大增,股市飙升”十六字概括。郑兴立解释称,十八届三中全会会给大家比较满意的回应,可能会超出你们的预想,会喜出望外。回应老百姓的期待和梦想,所谓“活力大增,股市飙升”,郑新立称:“会议开完后,经济的活力会大增,各方面,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消费者各方面都会活跃起来,该投资的投资,该消费的消费。”郑兴立还对股市表现出乐观:“股市可能会出现飙升的局面,现在有钱赶紧去买股票,三中全会之后肯定赚大钱。”郑兴立还说:“我也曾经参加过xx届三中全会和xx届三中全会两个重要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郑新立原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其特殊身份表明,此番言论决非信口开河,而是与肖钢主席对优先股的多次表态相一致,应该与高层即将推出优先股制度和股市其它重大改革措施有关。须知,优先股改革的利好,比XX年10送3股改的利好大得多、时效长远得多,值得人们高瞻远瞩,深长思之!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次三中全会就是一次领导改革能力的提升。改革惠及亿万农民,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斑斓。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正是因为尊重人民意愿、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改革才得以稳步推进。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既得利益者都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汤圆”。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七大领域到底怎么改,才让全中国聚焦和全世界瞩目。 此轮改革最受关注的大致在三个领域:一是宏观经济的结构升级,二是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三是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事实上,2013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撰写的“383改革方案”(即“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尽管不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最终路线图,

教学设计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的历史意义。 2、技能:通过对粉碎“四人帮”后国内形势的分析,理解思想理论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准确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及相互关系和历史意义,培养联系历史事实理解重要理论的能力。 3、情感:通过学习明白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师:请大家欣赏歌曲,并了解一下写作背景。(播放歌曲《祝酒歌》)。1976年10月,我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生:粉碎四人帮。 师:标志着什么事件的结束? 生:文化大革命 师:为什么人们要“敲锣打鼓”的庆祝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生:造成了动乱、损失很大。 师: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摆脱困境,打开中国的新局面?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中国何去何从?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什么事件?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 学生对照学案阅读课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点拨交流:

小组内交流。 出示北京街头的谈话,生分角色朗读。 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 3.你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吗?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生回答师出示) 4.面对这些问题,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有关什么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结果?性质? 生讨论回答。 师:出示课件,总结徘徊局面的出现。 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两分钟准备,完成记者采访。 生:以记者的身份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进行采访、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的扮演和观看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进行点拨。 师:这是我国的第几代领导集体?现在是第几代了? 回顾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是什么事件,意义? 师: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说说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生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从这两次转折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党,是值得我们拥护和爱戴的党。所以我们要拥护党的领导,服从党的领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既可以增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分析理解能力。 师:呈现知识点,学生巩固。 三、巩固练习: 学生巩固知识点后做练习题。师引导进行重点题例分析。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并通过做联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的传授做题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读书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读书报告 国民经济政治的发展,迫切要求尽快结束国内的工作徘徊前进的局面,以便认真地全面的清理和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拨乱反正,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实现了历史的重大转折。 该全会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二十二日举行,全会认为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基本上已经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讨论了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认为党和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因为此时国内的局势相对稳定下来了,因此也不能继续徘徊不前,对外工作也应该有所前进,不能再闭关自守,和众国建立外交关系。全会讨论了加快农业生产问题和一九七九、一九八零。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并原则上通过了相应的文件。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说明在前一段时间在党内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政治生活存在不民主的现象,有人钻纪律的空子,而在这次全会上明确了党的思想路线,给党的继续前进指明了道路,同时清理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减轻了一些改革的阻碍,平稳了人心。 全会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回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这样的一种政治局面对以后的会议作了很好的榜样,全会无论是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政治大革命还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进展,都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好了良好的条件。全会认为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统一大业的前景就摆在我们面前,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为祖国统一和祖国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但是估计错误了形势,台湾岛内局势仍然不能以我们的意志而动摇,以致到现在仍然不能两岸统一。 为适应国内外的形势的发展,及时地结束国内揭批林彪四人帮群众运动,把党内工作重点和民众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决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就明显确定中国将要建设一个法制国家,依法治国。 实践证明,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如今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科学和教育合作。对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地向前发展充满着信心。 全会正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同时也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着手权利下放,大力精简机构,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普遍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工作心得体会 社区工作者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社区工作者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你知道社区工作者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工作者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社区工作者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篇1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于20xx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是xx届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会议的召开传递了改革正能量,彰显了党中央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为改革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的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xx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

大复兴之梦。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之后,邓小平不是让改革停下脚步,相反却加快推进改革,"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xx 届三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充满期待。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树立服从意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要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要树立团队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政策的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政策的调整 ●朱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政策开始了根本的调整。中央没有就过去的对外政策做过较全面的总结,但是,对外政策是不可能不做重大调整的。 对外政策为什么必须调整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战略。14个社会主义国家结成了以苏联(1991年底苏联解体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5个独立国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毛主席于1957年曾宣称:“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力量对于帝国主义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经过十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论战,也就是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斗争,中苏决裂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国的对外工作的极“左”达到了顶峰。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提出:当前世界正处在世界革命的一个新时代,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用当时另一种说法就是“外交服从革命”)。我们公开支持东南亚一些国家共产党的武装斗争,这就违背了中国倡议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9年4月,林彪《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引了列宁“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的论断,还引了毛主席的指示:“关于世界大战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战争引起革命,一种是革命制止战争。”九大通过的党章还写上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现代修正主义、打倒各国反动派的奋斗目标。1969年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到了战争的边缘。中国和美国都调整了对外战略。1973年毛主席同美国基辛格谈话时提出“一条线”战略,即“搞一条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1974年,毛主席又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了“三个世界”的思想,作为“一条线”的理论根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宁波日报/2008年/12月/22日/第B01版 学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意义 ——从理论的视角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省委宣传部于波 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有科学理论素养的党。理论是党的旗帜、生命和灵魂,理论上成熟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基础和标志,理论思维之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性质及其实践结果。所以估量我们党的每一次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要特别关注它在理论方面有无建树,作出了什么新的贡献。评价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当然也应该如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它要开始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它又是一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它要开始实现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个新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开启先河。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设前提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毛泽东曾经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正是根据这条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引向胜利。其理论成果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最初一段时间,他仍然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于1956年4月和1957年2月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道路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不幸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左”的错误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抛开了他一贯倡导和践行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主观唯心的思想误区和政策误区,实践中导致严重后果,直至造成“文化大革命”这场巨大灾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也因此受挫,出现停滞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 1976年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和1977年十一大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由于长期以来受“句句是真理”的束缚,又由于受当时“两个凡是”的禁锢,全党上下处于严重的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不改变这种状态,党和国家的工作只能踯躅徘徊,趑趄不前。1978年5月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大讨论从政治的角度和高度重新审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常识性命题,实质是通过解放思想,明辨党在思想路线上的大是大非。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鉴于过去20年“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以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暴露出来的分歧和党内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现状,理所当然地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放在首位。在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解决这个问题确定基调,指明方向。它的要点是:其一,重新阐发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把实事求是从通常认为的党风文风问题,提到无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