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1.蒸汽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 )

A.采矿业B.运输业C.棉纺织业D.机械制造业

2.为发电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的电学家是::( )

A.法拉第B.爱迪生C.马可尼D.戴姆勒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走进千家万户、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

A.原子能技术B.电子计算机C.生物工程D.航空航天技术

4.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是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B.英国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C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D.工业的发展刺激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业老板理查德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

C.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D.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

6.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A.瓦特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牛顿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⑵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8.为迎接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某班准备开展了“学习三次科技革命,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主题班会,小明做了如下的准备,请你帮助他填上相关内容:

(1)回顾历史足迹:搜集有关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具有代表性发明。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电子计算机

(2)探寻历史痕迹:探寻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对我们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例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

(3)展望科技未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准备如何迎接科技发展大潮的挑战?

师小结:纵观历届中考历史试题,科技革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扣课标命题,分值在5分左右。可见本专题的重要性。那么,今年的历史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命题趋势呢?这里我有三点感悟。【命题展望】洞悉本专题德宏中考命题趋势。

1、体现生活性。要重点关注三次工业革命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如科技发展与环境

保护及科技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等。

2、体现联系性。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如关注中国,把中国历史融入到世界历史。尤其要注意

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再如二战与科技的关系。一分为二的看待科技的两

面性(科技用于生产生活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如用于战争会使战争变得更加的残酷,给人类

带来灾难)

3、体现时代性。利用时政材料(“神七”、甲型流感等),把三次科技革命结合起来考查。

七、学生谈感受

八、师小结:在复习中要按课标夯实基础,加强对科技、战争、重要人物的认识和感悟,并正确识读有关图片。相信基础+技巧+活用定能够成就你的未来!

九、布置作业:中考说明P106 第53 题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是老师最大的幸福!在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对各位老师的光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掌声欢送他们。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运用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感受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的重大飞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认识当今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由此培养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影响;发明大王“爱迪生”;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三.复习过程。 1、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特点 影响生产力 社会关系 国际格局 四、思维冲浪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二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两幅图反映的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分析这一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材料一 图10 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图11《南京条约》抄本 1860年1870年1880年1900年第1位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第2位法国美国英国德国 第3位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第4位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材料三:有人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发展,而且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用了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的时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以后,其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从1973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微处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微处理机已更新了四代。——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材料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华为列第三。在国家排名上美国第一,日本、德国和中国列第二位至第四位。另外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33.4%。超过日本、加拿大、韩国和美国。 ------《深圳商报》2012年3月7日问题一:阅读材料一,今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该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当时英国军舰“皋华丽”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英法、美德的工业生产排序各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姓名:张霞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专题解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生产力进步作为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看历史,关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迁,是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重要选点。(二)“神五”、“神六”的飞天成功及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构想,使科技革命与自主创新愈来愈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三)在2006年高考中,全国卷Ⅱ考了“苏联工业化资金的来源”题和“10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差异”题;江苏卷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题;天津卷考了“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发明的区别”题。不难看出近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特点考查。 命题预测: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重大影响。各种题型都有,尤其是图片、文字题经常涉及。 从专题角度看,本专题内容可同中国史联系在一起,考查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可联系现实生活考查与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极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着眼点。 预测2007年高考中可能会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来设计题目,所以对于三次工业革命及相关内容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高考点击(近五年高考题统计):

复习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系统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复习设计: 运用投影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复习容量;采用学案导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行分层递进教学;采用比较法推进课堂教学,展开知识的纵横迁移,帮助学生形成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精选高考典例剖析,渗透学法、解法指导。 复习时数:一课时。 复习流程设计: (一)自主温故,构建知识结构 利用《学案》,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指导学生从5个方面把握每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情况。 (二)知识迁移与整合 设计一:请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必要性条件?又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展开?(由具体到一般) 投影表格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 溧阳市第二中学陈琳 第一部分考纲扫描 1、中考考点 2、考试目标 3、近三年常州市中考考点分布及2021年预测第二部分 正式新课 一、导入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类正使用和享受着科技产品带来的便捷、舒适的生活”,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说明。(此处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所欲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总结:乘火车旅行,便利交通,丰富业余生活; 电灯照明,给我们带来光明。 电脑的发明,拓展视野,丰富生活,沟通交流方便 1、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2、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3、电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次科技革命。二、正式新课 1、出示表格: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况名称时间核心标志主要发明能源时代特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2、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50年代~至今电脑、克隆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 (此表格学生已预习,可以让学生开火车的方式进行)。(1) 在主要发明的行列有一个选择题。 (2) 特点:A、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A、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 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特点: C、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3)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情景、材料展示) A、材料一: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 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7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10)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吐火枪、原子弹爆炸、核电站、嫦娥奔月、人类登上月球、活字印刷术、电子计算机 导语:从火药的发明到原子能的利用,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人类登上月球,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到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无不显示出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恩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回顾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检测 见复习学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了解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发明成果及影响。 难点: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提高自己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 四、课内学习 (一)自主巩固(学习要求:结合课本及检测答案把填不上的记一下,5分钟。) (二)相关链接(学习要求:你还能想着下面的知识吗,用4分钟记一下。) 1、“两弹一星” (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4年,我国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8年,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活动。 (学生活动: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巩固复习未掌握的知识。) 五、课中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探究问题;小组或个人展现讨论结果;多媒体展示跟踪训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合作探究一: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各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3分钟) 材料一: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特点: 材料二: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特点: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特点: 跟踪训练(一): 材料一:科学技术成果从诞生到投入市场周期: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后只需3-5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历史:人教版9年级下册精品示范教案(19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11

学科历史课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能力 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及国际经济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过程 方法 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 态度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思路1:由上海世博会中体现高科技的图片(如太阳能车“叶子”)或视频引出本课。 思路2:让学生回忆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由此引出本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教师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速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提问:就你的了解,请说出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有哪些? 2、核心:提问:请你畅谈计算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师总结: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3、利与弊:由克隆羊引出生物工程并提问: (1)你如何理解克隆技术? (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有弊端?请举例。 (3)你认为科技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第三种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观看、思考或 回忆旧知。 学生举例。 学生畅谈。 学生展开讨论(教 师可提供一些有关 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本 课内容的兴趣。 结合自己的体会, 初步了解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 现象中发现历史 发展规律、趋势。 培养学生探究科 学的精神及辩证 思考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略) 学情分析(略) 执教人: 教学目标分析: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本次活动,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4 个小组进行PK。今天表现好的是哪个小组呢?我们拭目以待,各小组可要加油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课:用猜一猜小游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二、学习过程 模块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同学们,没有基础,何来能力,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构建体系、储备知识。(要求6 分钟完成) 1 2、畅所欲言~~~~学生频道 根据你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科技革命成果呢? (设计意图:历史影响就在身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到提高。)模块二:感悟与升华 1、探究活动 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同桌之间讨论)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2、拓展延伸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后完成)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设计意图:从图片资料中找到解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讨论: (1)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2)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7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3)

课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 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 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三次科技革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 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 历史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认识到“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竞争已经是各国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历史责 任感。 教学重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用李克强答记者问的话,引出网络对今天的影响,网络购物、网络通讯已经成为了平常事,而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起源国和核心科技,展示原子能技术的发展情况,从军事领域原子弹的研发到和平应用原子能的核电站,展示航天技术的发展,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到登上月球,同时联系中国的航天技术的发展,展示生物工程的发展,分析克隆技术发展会带来的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网页分析互联网给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用表格方式,让学生对比三次科技革命,同时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科技在生活中的作用来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展示三则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同时补充福岛核电站泄漏和沉迷网络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科技革命的影响。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前两次科技革命后西方都强大起来,我们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投入到科技建设中。 四、课堂小结: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应趋利避害,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四、课堂练习:略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效果追忆: 从时事新闻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兴趣。 结合中国史的内容进行知识整合

九下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概况,掌握相关领域的重大成就。 2、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 3、感受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感受科技创造的智能生活时代。 【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温故知新 回忆世界历史上前两次工业革命所学的基本知识,如时间、关键性发明、重要人物、作用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火车和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 教师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基本信息。 二、自主学习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寻相关基础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背景、国家、标志、核心等各是什么?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背景: (1)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技术。 (2)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 3、国家:起源于美国,并向全世界扩散。 4、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5、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二)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应信息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提问: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概括。 材料一: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科学转化为工业成果的速度加快,时间缩短。 材料二: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 材料三: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材料四: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 1、科学转化为工业成果的速度加快,时间缩短。 2、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师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材料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大批“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其中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企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叫做:技术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 一、明确目标 1.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其交通工具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电器的使用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二、自主温故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时间:18 世纪60 年代。 3、成果:(1)英国织布工______发明“珍妮纺纱机”。 (2)英国机械师______改进蒸汽机。 (3)美国人富尔顿造出______。 (4)英国工程师______发明火车。 4、影响:(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_______”。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______,使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3)工业革命后,______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4)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_____的统治。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成果:(1)美国人____发明耐用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2)德国人____设计出内燃机,制造出汽车。 (3)美国人____兄弟制成飞机。 3、影响:(1)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____”。 (2)____获得了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标志: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了重 大突破。 3、特点;(1)大大加快了_____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_____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_____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比重增加。 4、影响;(1)推动社会_____空前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教师过渡)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那么,电力是怎样被

开发的?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力开发的前提)――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开发的标志)――系列电器产品的问世(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开发的影响)由此,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创制:德国工程师狄塞尔 发明过程:1876年奥托——1883年戴姆勒——1897年狄塞尔 重大意义:引起动力机变革,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关键条件。 引导回忆:第一次动力机革命是在什么时候?表现是什么?第二次动力机革命又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又是什么? 教师总结: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内燃机动力大、相对较小,便于广泛应用。尤其是柴油机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引发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使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应运而生。 2.汽车的发明:卡尔·本茨、亨利·福特 3.飞机的发明:美国莱特兄弟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现代炸药:诺贝尔 1867年 2.现代塑料:海厄特 1869年 3.人造纤维:夏尔多内 1884年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人类历史从蒸汽机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拓展训练:负面的影响:汽车的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但汽车排出的废气给人类造成了环境和噪声的污染,因此要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本课学习谈谈你对科技发明作用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后果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后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实际生产为依托,一些发明成就并不是出于发明家之手,而是一些各个操作者之手,像著名的詹姆斯瓦特就是一位技师。这一时期的发明多以直观的运用能量为主,从日常生活可以观察到的经验入手来创造发明,比如理查德·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蒸汽机其实也是由生活得到。这一时期社会对资源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就促进了钢铁、煤炭等工业的发展,钢铁是为了制造机器以及一些工具,煤炭是为了提供能源。同时为了方便资源的运输也改进了交通,比如建造了铁轨和机车,使运输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铁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仅英国在1838年就已拥有500英里的铁路。同时在水路方面也有开拓,蒸汽船的发明慢慢取代了帆船的地位,并且慢慢开始用于运输。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蓄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同时第一次使人们征服了时间和空间,使全球各地的旅行成为可能并且在时间上得到大幅度的削减。同时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比蒙古以及罗马各个时期都要统一,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这就促进了欧洲一些新兴国家的相互流动,像比利时法国等。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到整个世界每个毛孔都是肮脏的,这是从工业化了的国家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殖民可以看出,英国很早就侵占了印度澳大利亚,葡萄牙侵占澳门,法国殖民非洲北部,西班牙葡萄牙侵入南美洲等等,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比以往一切时候更甚,蒙古和古罗马时期疆域辽阔,统一了欧洲很大一部分领土,但其对附属国的统治也仅仅是进贡,不影响附属国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而工业革命时期的统治更是包含了经济结构的改变和文化的入侵,以北美洲澳大利亚最甚,这些地方土著居民少,武器装备又落后,丝毫不能抵抗列强的入侵,造成的结果是土著被大量杀害,整个大陆全盘欧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欧洲。而对于亚洲非洲这些社会已有一定发展的国家,全盘殖民是不可能的,这是它们就会寻找一些代理人来维护它们在这些国家的利益,同时他们也不会忘了经济和文化渗入,像印度慢慢的在经济上越来越被英国所左右,成了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受世界经济波动和危机的支配。当时清朝也变成了半殖民地社会,大清朝地大物博,没有一个列强可以完全吞并中国,纵使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但他们也不可能像统治印度一样统治我们,但我们的民族仍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贩卖鸦片,不但侵占主权利益,更毒害人民。 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以1870为分界点,这个阶段科学大大的影响了工业,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仅仅是表象般地机械制造,第二次则更多的应用科学技术来改进生产力,比如托马斯发明的炼钢法,从低品位的铁矿中大量炼出高级钢,另外发明的电机和内燃机彻底改变了动力,无线电的发现也带动了通讯的进步,另外如法拉第的电磁学都极大的带动了生活的变化。另外还有像爱迪生、莱特兄弟等发明家都对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靠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而堆垒起来,这时候是科学创造井喷的年代,也是造就最大大家的年代,像居里夫人、麦克斯韦、法拉第、波尔等等知名科学家,当时的社会对科学家是很尊重的,对科学是敬畏的,政府对科学事业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各国的科学院可以说汇集了当时最顶尖的科学家,并且科学家可以在世界各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可以到各国演说,当时的学术氛围的开放的,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一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派别,大家有不同的主见,正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形式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进程是快速的,像电灯的进入平常百姓家,交流电供应各大电网、电报、电话的发明等等,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记住:三次科技革命时间、最早国家、重大发明、标志性成果、特点、等基本知识 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主学习:(基本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 1、这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有没有参与?这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中国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2、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有哪些:(提示:从社会生产力、生活结构、 国际格局等方面),由此,我们有什么启示? 【随堂小测】 1、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A、瓦特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牛顿 2、18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下列哪一事件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宪章运动 D、英国内战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某战地记者每天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回战场的最新消息,不可能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A、移动电话 B、有线电话 C、有线电报 D、无线电报 4、下列科技成果,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的是() A、汽车制造技术 B、飞机制造技术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网络技术 5、下列事件中,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6、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下列能源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利用并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A、太阳能 B、电力 C、石油 D、原子能 7、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并说明该如何趋利避害?

《三次工业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次工业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三次工业革命是历年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主要题型包括选择题、读图题、材料题等,因此平时务必重视对该专题内容的复习和强化练习。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涉及到九年级上册17、18课,九年级下册20课,课程内容跨度较大、内容多,又易混淆,学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与中国史相联系较多,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国家、标志、重大发明,时代特征等; 2.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比较、分析和概括。感受到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提高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由此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2.难点: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棉花加工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什么行业?促进该行业飞速发展的原【看图总结交通工具的变化】 师:同学们第一轮的表现就非常棒! 师:在爱迪生的那个墓碑山,有这么一段话,就是当他

总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问题3.如何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1)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2)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将科 技用于造福人类;(3)加强科技的安全性 过渡:科学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取向,科技本身要靠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用文明史观和全球史 观,以人文精神为制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 总结: (1)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