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盆腔炎灌肠中药方

盆腔炎灌肠中药方

盆腔炎灌肠中药方

妇科盆腔炎或不孕症灌肠用

金银花150g 香附子200g 红藤300g 败酱草150g 三萘200g 莪术200g 延胡索200g 鸡血藤300g 连翘150g 蒲公英150g 紫花地丁150g 桃仁200g 白术200g 黄柏150g 黄芪200g

以上可煎制100ml 制剂100袋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在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是否辅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辅用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明显较对照组好(P<0.01)。结论: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节省抗生素用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盆腔炎;炎性包块;抗生素;中药灌肠 盆腔炎性包块过去均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长,不易治愈。我院于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20~42岁,平均34±0.3岁;每日晨6时体温36.0℃~39.5℃,平均(37.0±0.4)℃;彩超示包块大小3.5cm × 2.4cm~12.6cm×6.8cm,平均6.22cm×5.28cm。对照组30例,年龄23~44岁,平均32±0.8岁,每日晨6时体温36.0℃~39.6℃,平均(37.0±0.3)℃,彩超示包块大小为 3.6cm×2.8cm~10.2cm×7.0cm,平均5.86cm×5.03cm。其症状均以下腹痛、腰骶痛为主,伴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体征:妇科检查子宫颈有举痛及宫体有压痛,盆腔或附件区触及不活动、界限不甚清楚的触痛包块。两组年龄分布、体温、妇科检查及彩超显示包块大小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

检查:两组患者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与后穹窿穿刺抽出液镜检结果见表1。 1.2 治疗方法对两组宫颈管分泌物或后穹窿穿刺液做培养及药敏试验,两组均给予抗生素(首选敏感抗生素,且两组应用同一种抗生素,常规用药剂量相同)治疗,其中观察组中7例选用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4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氟罗沙星,4例选用硫酸奈替米星联合甲硝唑,8例选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7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替硝唑;对照组6例选用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5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氟罗沙星,4例选用硫酸奈替米星联合甲硝唑,7例选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6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替硝唑,2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氧氟沙星。两组均治疗1周(用药种类、剂量相同)。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蒲公英25g、紫花地丁25g、败酱草25g、鸭跖草25g、红藤25g、三棱12g、莪术12g、延胡索10g,煎成汤剂100~150ml)保留灌肠,温度(40±1)℃,每日1次,10~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加用理疗、口服中药等综合治疗,10~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治愈者续行第2个疗程。采用同一台彩超机,专人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腹痛消失,白带正常,体温正常,妇检及彩超检查盆腔包块消失。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检及彩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1.5 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8例,治愈率为60.0%,其中

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治疗盆腔炎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治疗盆腔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19T11:36:37.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徐新英刘文芸[导读] 探讨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治疗盆腔炎的疗效。 徐新英刘文芸(惠东县人民医院分院妇产科 51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5例中,痊愈60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治疗1个疗程者20例,2个疗程者47例,3个疗程者8例,疗程长短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法与盆腔理疗下腹部,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粘连分解,加快炎症吸收,从而调整机体免疫力,达到脏腑平衡、病变消除或改善的目的。本文结果表明中药灌肠及盆腔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系本院门诊病例,年龄l8—48岁,其中28~38岁者70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6个月,平均3.5年。病情程度:治疗组轻度16例,中度41例,重度l8例;诊断标准参照乐杰《妇产科学》,采用妇检与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①有发病的原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官腔操作史;②下腹坠胀痛,腰骶酸痛,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后加重;③白带多,黄色或脓性;④子宫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增粗,呈条索状或扪及不活动的包块,压痛;⑤B超检查:附件区探及异常回声或不规则暗区,或腊肠形暗区,子宫直肠凹有积液。以上5项有3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和盆腔理疗的方法。灌肠中药方用:丹参30g,赤芍 30g,三棱15g,枳实15g,当归头 15g,莪术15g,没药 10g,皂角刺15g,乳香 10g。每日1剂,用500毫升水煎后浓缩至100毫升,药温保持在38-41摄氏度左右,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位用一次性灌肠器快速灌人进行保留灌肠,深度14cm左右,一般保留时间应大于2h,灌肠开始后行盆腔理疗30分钟。保留灌肠及盆腔理疗一般选择在经净后3天后开始,连续治疗7天,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1个疗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无盆腔积液;有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无盆腔积液;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B超示有盆腔积液。 3.2治疗结果本组75例中,痊愈60例,好转11例,无效4例,均为患者未能坚持,或者痔疮严重自行放弃灌肠。治疗1个疗程者25例,2个疗程者42例,3个疗程者8例,疗程长短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 4 讨论 女性盆腔器官静脉丛密、血运丰富,血管交错成网、血流缓慢,直肠黏膜与盆腔器官相邻且管壁薄,药物吸收快。温热中药灌肠加盆腔理疗可使盆腔局部组织血管扩张,加速盆腔血液循环,尤其是深部组织加温后,可加速淋巴回流,增强组织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利于增生组织及组织代谢产物的吸收,促进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抑制细菌生长,达到消炎消肿的目的。但应用此方法应注意禁忌症:月经期及孕期,生殖器官有恶性肿瘤,伴有出血,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高热,过敏性休克等情况均不可进行。[2]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李王乐.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95例.河南中医,2006年3月26卷第3期:55—56.

三种中药灌肠液用于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三种中药灌肠液用于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8-11-21T17:34:40.7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王慧丽1 王天涛2 [导读] 给予患者中药灌肠给药,明显提升患者病情好转速度,对于慢性盆腔炎的预后具有明显疗效,应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推广使用。1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 063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三种中药灌肠药对于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有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患者中医症候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分组分别为:湿热蕴结组、血淤气滞组、寒湿凝滞组。再将三组每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依据患者症候表现不同,分别予以相应治疗。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对应予以三组中药灌肠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针对其临床表现,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相应中药灌肠液治疗,不仅仅是提升患者病情好转速度,对于患者预后同样有明显作用。【关键词】中药灌肠液;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引言 慢性盆腔炎属于妇科疾病,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器以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大多属于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彻底治疗,患者体质较差,病情反复,造成慢性盆腔炎;或者既往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患者,有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严重者可以引起不孕[2]。以下是三种常见中医表现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液治疗,具体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有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患者中医症候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分组分别为:湿热蕴结组、血淤气滞组、寒湿凝滞组,每组40人。再将三组每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人,依据患者症候表现不同,分别予以相应治疗。选择患者年龄范围在22-53岁,平均年龄(36.2±3.69)岁,均为已婚女性。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15年。平均病程为5.3年。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腰骶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3]。所选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均将具体情况告知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并获取其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措施 ①湿热瘀结组:对照组:给予患者花红片口服;观察组:在给予患者花红片口服的基础上结合柏薏灌肠液进行治疗。②寒湿凝滞组: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胶囊口服;观察组在给予患者少腹逐瘀胶囊口服的基础上,加用柏药灌肠液。③血淤气滞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药灌肠液。需要进行灌肠液治疗患者,相关医护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睡前)排空大小便,使患者取左侧卧位,使用导尿管插入肛门7-10cm左右,将灌肠液缓缓注入直肠,直至第二天清晨取出[4]。10天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止灌肠治疗。 1.3观察疗效 主要监测指标:临床表现、妇科检查、B超检查、血流变检查[5]。将所选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结果中,相对应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X2进行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对应予以三组中药灌肠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 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经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中药灌肠液对于相对应中医症候具有明显疗效,经过直肠给药,能够让药液与盆腔直接接触,中药成分透过直肠壁渗入到盆腔,直接对盆腔内炎性靶器官起作用,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并且在经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面,给予患者中药灌肠给药,明显提升患者病情好转速度,对于慢性盆腔炎的预后具有明显疗效,应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乔伟.中药灌肠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53(16):88. [2]王霞.中药颗粒剂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6例[J].陕西中医,2012,45(03):337. [3]冯欣,沈庆波,闵爱萍.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04(10):10-12. [4]范春霞,李云红,冯桂娜.中药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6,39(04):591-593. [5]高妍,卢东方.中药灌肠与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比较[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12(2):10007-5615.

浅析中药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浅析中药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3-28T11:10:49.8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李文珍黄昶妍[导读]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由急性盆腔炎发展而来,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该病,虽然治疗效果满意,但长期使用可导致病原菌发生耐药性,从而降低药物药效。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537400 摘要: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由急性盆腔炎发展而来,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该病,虽然治疗效果满意,但长期使用可导致病原菌发生耐药性,从而降低药物药效。本文就中药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等炎症性病变的总称。盆腔炎为常见妇科疾病,主要指女性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盆腔生殖器官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急性盆腔炎为盆腔炎前期病状,若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该病可彻底治愈,若该病反复发作,治病菌未彻底清除,则这些细菌可通过输卵管及子宫感染盆腔,最终发展成慢性盆腔炎。 一、引起盆腔炎的原因 1、产后或后感染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残血浊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或产后过早有性生活,病原体乘虚侵入宫腔内,容易引起感染;自然流产、药物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物残留于宫腔内,或人工流产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以发生流产后感染。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术前有性生活或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症选择不当,生殖道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同样可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经期卫生不良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经期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二、重要灌肠的方法 常用方药桃红汤由以下药物组成:丹参18 g,红花10 g,赤芍15 g,桃仁10 g,大黄10 g(后下),败酱草30 g,红藤20 g,丹皮10 g,生地20 g,延胡索20 g,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寒凝气滞者加小茴香5 g,气虚者加黄芪30 g,瘀血严重者可加炮甲10 g。上方加水1000 ml浸泡30 min后,用煎药机煎成袋装,约150 ml/袋,备用。 1.灌肠方法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嘱患者先排便、排尿。然后让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嘱患者深慢呼吸,轻轻插入肛管15~20 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 cm,缓慢灌入药液(药液温度最好在38℃左右)。拔出肛管后嘱患者至少保留药液1 h以上。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患者反应和疗效,做好记录。另外可以适当辅以TDP灯理疗。7 d为1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2.护理指导治疗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运用抚摸、交谈等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消除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让患者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基础护理,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使用专人洁具,每晚冲洗外阴以保持清洁,使用棉质内裤,每日一换,晒干。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盆浴,避开经期治疗;加强饮食生活护理,进食清淡,易于消化,营养丰富食物,特别强调要吃早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温水;禁食生冷、辛辣、炙烤、肥甘厚味。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勿久卧久坐湿地,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进行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 三、讨论 慢性盆腔炎临床多见,究其病因,主要在于长期湿热内蕴所致的气血淤积,阻滞胞宫与冲任,发病基础为正气不足,核心机理在于血瘀气滞。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理疗与手术。有关研究提出,中药灌肠是通过肠道给药进行局部治疗,不仅可以松解粘连、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与炎症吸收,而且能够减轻长期用药造成的肝脏损伤,疗效确切,容易接受。慢性盆腔炎与急性盆腔炎相比区别明显,此种疾病采取全身用药即可及时控制病情,改善长期预后。本研究中,应用中药灌肠治疗的观察组治愈34例,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治愈21例,总有效率82.61%。而且,观察组治疗时间(14.13±1.28)d与对照组(21.47±3.95)d比较明显较短,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中药灌肠实施局部用药,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可对靶器官产生直接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临床药效。中药灌肠所用药物一般都是补气化瘀、清热利湿效果明显的药物,解热抗炎作用良好,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有利于促进炎症吸收。其中,路路通能够理气止痛,莪术、皂角解毒散结的作用明显,茯苓、蒲公英、黄柏、紫花地丁可以清热解毒,理气化湿,桂枝与乌药温经止痛的效果显著。 四、结论 慢性盆腔炎这种感染性疾病,常见于成年女性当中,由于其难治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同时加重了患者经济、生理及心理等多种负担。这种疾病的治疗,首选局部用药法,采用中药灌肠加盆腔炎治疗仪结合的手段,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方式。采取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用灌肠到患者直肠,停留30分钟的给药方式,达到易吸收,见效快的效果。加上采取盆腔治疗仪的外部治疗方法,加快患者盆腔血循环速率,内外药物作用双管齐下,提高药物的有效程度。最后再配合抗生素,帮助药物进入组织后促进吸收效果,将药效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秋芳.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7):740-741. [2]夏凤艳,刘淑艳,刘春凤等.中药灌肠配合VLD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J].陕西中医,2004,25(5):417-418. [3]卢美萍.浅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J].医学信息,2013,26(3):99.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现状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1-04-21T10:19:42.0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金黎黎邱红海 [导读] 慢性盆腔炎[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金黎黎邱红海(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215300)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408-02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中医疗法文献综述 慢性盆腔炎[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药灌肠以操作方便、易掌握、临床效果好、无副作用等优势,对本病有独特疗效,此就近几年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 单纯中药灌肠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与瘀血交结,蕴结胞宫而成。通常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治疗原则,运用灌肠的方法,将中药汤剂直接注入肠道,通过肠道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盆腔炎的目的。目前最具代表的有张氏方、李氏方、范氏方、王氏方、俞氏方、柴氏方等,总有效率达90%以上。张氏[2]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治则,运用灌肠方(当归15g,川芎15g,三棱15g,莪术15g,桂枝15g.败酱草30g,桃仁10g,制附子6g等),每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经期停用,共治3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35%,明显高于静滴甲硝唑、青霉素的对照组(36.67%)。李氏等[3]以清热化瘀汤(红藤20g、败酱草20g、蒲公英15g、苦参12g、黄柏9g、皂角刺9g)为灌肠液,每日1剂,加水1000ml,浓煎取汁100ml,纱布过滤后备用,共治64例,除6例有不同程度食欲下降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1个月后门诊复查均取得满意效果。范氏等[4]以中药方(白花蛇舌草30g,红藤30g,败酱草30g,三棱10g,莪术10g,没药6g,丹参15g,延胡索12g,当归15g,浙贝12g,薏苡仁30g,夏枯草12g),于月经净后第3天开始,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最短2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共治40例,痊愈25例(63%),好转13例(32%),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王氏等[5]用自制妇科中药2号(败酱草12g、双花10g、蒲公英10g、鱼腥草10g、车前子15g、赤芍12g、泽兰12g、丹参10g、元胡15g、鸡血藤15g)灌肠,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隔3天,进行下1个疗程,一共3个疗程,共治51例,痊愈30例,总有效率为92.2%。俞氏等[6]用红藤汤1号(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丹参等)灌肠,10天为一疗程,治疗2-4个疗程,共治192例,总有效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柴氏[7]用中药方(败酱草30g,红藤30g,蒲公英30g,苦参30g,鱼腥草30g,紫花地丁30g,元胡20g,夏枯草30g,荔枝核30g,生牡蛎30g,三棱20g,莪术20g)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治40例,痊愈25例(63%),好转13例(32%),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 2 中药灌肠配合其他疗法 徐氏[8]采用红藤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处方:红藤30g、败酱草30g、丹皮,丹参各10g、莪术9g、夏枯草l0g、牡蛎30g、桃仁、薏米各9g、香附9g、川楝子12g、六曲12g、赤石脂12g、生地黄12g、随症加减;并予红藤灌肠方(红藤30g、败酱草30g、三棱30 g、蒲公英30g、鸭跖草30g、紫花地丁30g、莪术l0g、桃仁10g、延胡索10g、香附l0g)灌肠。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月经干净后3d-5d开始用药,维持3个疗程。治疗30例,痊愈18例,总有效率为100%。梁氏等[9]以中药方(红藤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薏仁30g、紫花地丁15g、桃仁15g、黄柏20g、生大黄10g)灌肠,再加用中药熏蒸治疗,方剂:蒲公英5g、红花8g、赤芍7g、当归8g、党参6g、丹参 6g、川乌6g、草乌6g、甘草9g、杜仲4g、木瓜5g、防风4g、秦艽6g、乳香10g、没药10g。使用深圳市科莱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汽化热疗器CQ机,取配好的中药l剂放人特制不锈钢药锅里加水通电煎煮,大约20min药水煮沸产生中药蒸汽,经管道从熏蒸床上的蒸汽孔喷出。患者俯卧在熏蒸床上,暴露小腹部并对准蒸汽孔。调节药物温度43~48℃,每次40min,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共治55例,痊愈32例,总有效率98.18%。李氏[10]以中药方(败酱草30g,半枝莲30g,三棱10g,川芎10g,紫花地丁30g,蛇床子12g,莪术30g,黄柏 10g,赤芍10g,红花30g,元胡20g)灌肠。并予妇炎散外敷方:红藤15g,银花15g,当归15g,赤芍15g,败酱草20g,香附10g,枳壳15g,川芎15g,三棱10g,莪术10g,元胡20g,紫花地丁15g,红花15g,川楝10g,丹参15g等,上药研为细末,100g为1剂,用温水调成糊状,加入白酒少许。根据敷药患处面积选择大小合适的纱布,将调好的药物均匀的平摊于纱布上,厚薄适中,太薄则药力不够,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将摊好药物的纱布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加覆朔料薄膜,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其上置一热水袋(水温60~80℃),能使药效更好地渗透,每次敷1~2小时。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58例,显效2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4.8%。吴氏[11]采用:1)芒硝外敷:选用纯净芒硝每次1.5kg,按照病人体型缝制成腰袋状的腹带,放人芒硝后缝闭(可选用毛巾缝制,因其吸水性好),置于病人下腹部外敷,每天更换1次,10d为1疗程;2)中药保留灌肠:选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鸭跖草、地丁、丹参等适量,加水浓煎取汁1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10d为1疗程。共治60例,有效54例,总有效率为90%。 3 中药灌肠加西药疗法 韩氏等[12]采用抗生素治疗l周的基础上(药物同对照组),结合中药红藤汤保留灌肠(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鸭跖草、紫花、地丁各25~3lg),月经后3~5d进行,每晚睡前1次,l0d为一疗程。共治50例,两个疗程后,治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24%)楼氏等[13]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红屯合剂(即红屯30g、赤芍9g、乳香6g、没药6g、地丁草15g、鸭跖草30g、蒲公英15g、鱼腥草15g)保留灌肠,共治50例,治愈率为62%,较只采用同样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治愈率40%)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吴氏等[14]采用灌肠方(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各50g,丹参30g)结合西药(替硝唑注射液、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共治86例,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同时用HGP-1000多功能盆腔治疗仪治疗。观察3个疗程,痊愈55例,总有效率96.51%,显著高于替硝唑注射液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静滴的对照组(P<0.01)。 4 中药灌肠加物理疗法 汪氏等[15]以中药方(莪术、苏木、丹参、当归、红花各20g,薏苡仁、土茯苓、苦参、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各30g)灌肠,加YW-ⅡC 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理疗,每晚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33例,治愈26例,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常规的抗炎和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黄氏[16]采用中药(桔梗15g,桃仁15g,三棱15g,莪术15g,赤芍15g,茯苓30g,败酱草 30g,蒲公英30g)保留灌肠,再配合CR2001型微波综合治疗仪照射,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治34例,治愈率58.82%,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输液抗感染和口服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治愈率20.59%,总有效率64.71%)。诸葛氏[17]采

灌肠治疗盆腔炎

灌肠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科疾病中的常发病,也是女性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疗上患者多会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效果往往不明显,然后便转为中医。中医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治疗妇科疾病上也有着不错的成绩。 盆腔炎属中医腹痛、带下及症瘕的范畴,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湿气聚于下焦是导致盆腔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及止痛扶正和杀菌解毒,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治盆腔炎是目前中医治疗上的常见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种方法。 针对于盆腔炎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法主要用到的药物有桃仁、穿山甲以及三棱、地鳖虫等,把这些药物制成溶液,通过输液器经由肛门灌注治患者的体内,能够起到活血祛瘀等功效,能够对盆腔炎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从多年的临床治疗来看,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对盆腔炎起到作用,却因其操作麻烦、操作时患者会有一定的不适感,以及治疗效果有限,而逐渐的被患者所放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分析: 一方面,用作于灌肠的溶液,有温度的限定,一般要控制在38-41℃的范围,过低易刺激直肠发生痉挛,过高则导致直肠黏膜受损,使得直肠出现黏膜水肿;另一方面,导管需从肛门插入,深度为15-20cm,这个过程很多患者比较难以忍受,也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方法,且需多次灌肠,显得很麻烦。 中医治疗固然能够对盆腔炎起到治愈效果,但是像这种操作麻烦的治疗方法也让很多患者为难。盆腔炎治疗遵循中医治疗的原理,应该用柴胡、茯苓、栀子以及白术、苍术、当归、桃仁、红花等多种中草药材配伍,如妇炎丸! 但是中药在治疗上讲究忌口,所以患者需遵循医嘱,做好饮食上的禁忌。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治疗,患者都需注意个人卫生,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营养搭配,适当的加强锻炼,愿早日康复! 1/ 1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 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 收,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肌瘤、囊肿,腹痛, 徵瘕积聚等。 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 出血情况。 四、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 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C?41C,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 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五、操作方法 1 )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 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

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测温度(38--41 ° 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量药液袋。 (4)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输液架移近床旁。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 C角,臀部靠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 (5)灌肠(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 理顺,置于臀下。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15 —20cm (指导深 呼吸、哈气),控制调节器,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滴),固定, 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6)拔管:撕胶布,缓慢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