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题打印版

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题打印版

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题打印版
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题打印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3~4题。

3.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

4.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并回答5~6题。

5.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6.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

A.水产养殖业B.甘蔗种植业C.甜菜种植业D.造纸和化工7.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光照充足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8~10题。

8.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系统

9.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传感器B.卫星系统C.地面装置D.信号发射设备10.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GIS)②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遥感技术(RS)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11.GPS手持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

A.资源普查B.作物估产C.定位导航D.灾害监测

1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3.在“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座椅的边上,放置着两个白色的包,这就是在飞船紧急情况着陆时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救生包,其中包括GPS定位仪等。救生包中GPS定位仪的作用是让宇航员()

A.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B.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季节D.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15.为提高旅游观赏质量,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对有关资料了解应通过()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

二、综合题

16.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简述A、B高原在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方面的主要差异。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7.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单项选择)

A.RS B.GIS C.RS GPS D.GIS GPS (2)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彩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用地面积在缩小,而_________用地面积在扩大。()

A.农业建筑B.工业建筑C.建筑农业D.建筑工业

(3)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以迅速计算出物体的空间位置。

(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多项选择)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第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只有行政区有明显界线。2.A 解析:自然区和文化区往往有多种指标。

3.C 解析:据图判断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是南方区,经济总量(GDP)最大的区域也是南方区,故C正确。

4.B 解析: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的表现是呈正相关,故匹配较好的是南方区和西北区,匹配较差的是北方区和西南区。

5.D 解析:甲图是长江三角洲,乙图是珠江三角洲,两地矿产资源缺乏。

6.A解析:河网密集,水面宽阔并且临海。7.B8.C 解析:运用遥感技术获取图像。9.A10.D 解析:RS获取灾区的数据及图像,GPS空间定位,GIS数据分析确定救援路线。

11.C12.A13.A 解析:GPS主要功能是定位14.D15.B解析:可以查阅具体资料。

二、综合题

16.(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相同点:A、B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其形成原因在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及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

不同点:①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形成原因仅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强于B高原。

(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都是造成B高原地下水污染的原因。17(1)D(2)A(3)运动(4)ABD

第二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从资料中可以获得答案。2.A3.B解析:资料中给出了相关信息。

4.D解析:措施针对着问题来思考,②选项错误在于“全面”。

5.A解析:北方农牧过渡带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附近,水源条件制约着农业生产,其自然条件不是很好。6.C 7.A解析:从其自然条件可以判断出答案。

8.D解析:发展要符合当地生态条件。9.A解析:这一组试题主要考查从试题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10.A11.A12.D

13.A解析:选项D从数据表格中体现较为合理,但不符合黄土高原沟壑区域特点。

14.C解析:自然原因是南方降水多,人为原因是森林的滥坎乱伐。15.D

二、综合题

16.(1)温内陆(2)增大减少气候干旱、温差大

(3)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水分

17.(1)风力沉积流水侵蚀作用

(2)因泾河发源并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泾河含沙量很大,河水浑浊;渭河主要流经渭河平原,地势较平坦,含沙量较小,故泾河注入渭河时,河水呈现一浊一清的情景。

(3)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高低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疏。(4)陡坡开荒和毁林;过度放牧和采樵;开矿和无计划修建窑洞。

(5)ABDE(6)植树种草兴修水库打坝淤地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高中地理(课标教材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及珠江相通的省(区)是() 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 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4.大体及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A. -2℃,400mm B.8 ℃,600mm C. 0℃,800mm D.4 ℃,1200mm 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8~10题。 8.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人教高中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题。 草原放牧区 半湿润区 旱地农业区 400mm 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无大小之分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阅读材料,回答3~6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 “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 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 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5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 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5.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8.GI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球卫星导航9.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新人教版数学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有答案)学习资料

本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系统抽样是先将差异明显的总体分成几个小组,再进行抽取 B.分层抽样是将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总体分成几层,然后进行抽取 C.简单随机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的总体中逐个抽取个体 D.系统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的总体中,将总体均分,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 各部分抽取 解析:当总体中个体差异明显时,用分层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时,用系 统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时,用简单随机抽样.所以A项中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2某班的60名同学已编号1,2,3, (60) 为了解该班同学的作业情况,老师收取了号码能被5整除的12名同学的作业本,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抽签法 解析:抽出的号码是5,10,15,…,60,符合系统抽样的特点:“等距抽样”. 答案:B 3统计某校1 00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满分为100分,规定不低于60分为及格,则及格率是( ).

A.20% B.25% C.6% D.80% 解析:从左至右,后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和等于及格率,则及格率是 1-10(0.005+0.015)=0.8=80%. 答案:D 4两个相关变量满足如下关系: 两变量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A.=0.58x+997.1 B.=0.63x-231.2

C.=50.2x+501.4 D.=60.4x+400.7 解析:利用公式==0.58, =- =997.1. 则回归直线方程为=0.58x+997.1. 答案:A 5某市A,B,C三个区共有高中学生20 000人,其中A区高中学生7 0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区所有高中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00的样本进行“学习兴趣”调查,则在A区应抽取( ). A.200人 B.205人 C.210人 D.215人 解析:抽样比是=,则在A区应抽×7 000=210(人). 答案:C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5×10=50分) 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B .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 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 .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在下图中,直到型循环结构为 ( ) A . B . C . D 3.算法 S1 m=a S2 若b100 C .i>50 D .i<=50 8.如果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990, 那么在程序until 后面的“条件”应为( ) > 10 B. i <8 C. i <=9 <9 9.读程序

甲: i=1 乙: i=1000 S=0 S=0 WHILE i<=1000 DO S=S+i S=S+i i=i+l i=i 一1 WEND Loop UNTIL i<1 PRINT S PRINT S END END 对甲乙两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 A .程序不同结果不同 B .程序不同,结果相同 C .程序相同结果不同 D .程序相同,结果相同 10.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1- B .0 C .1 D .2 二.填空题. (5×6=30分) 11.有如下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第12题) 12.上面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流程图,根据题意填写: (1) ;(2) ;(3) 。 13.把求(注:n!=n*(n-1)*……*2*1)的程序补充完整 14.右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 15.计算11011(2)-101(2)= 16.下列各数) 9(85 、 ) 6(210 、 ) 4(1000 、 ) 2(111111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 (第11题) 第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地理必修三综合试题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出题人:宋坦花,审核:郑颖芳刘素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思考完成1~2题。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荒漠化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右图,回答下题。 3.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利用土地不合理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4日降落在月球虹湾区(我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月桂树所在的地方),进行探月工作。读下图,完成4~5题。 4. “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的制作,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有: ①遥感(RS)②全球定位系统(GPS)③地理信息系统(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将“嫦娥三号”获得的虹湾区月表形貌、月表物质成分,进行GIS图层叠加,可以: A.分析虹湾区资源状况 B.计算虹湾区面积大小 C.查看虹湾区河流分布 D.预知陨石虹湾区落点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湿地是指陆上水域,包括稻田、水库、沼泽、河流等。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荒漠化景观图中,其成因与水蚀有关的是: A B C D 7. 受水文周期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具有干湿交替的双向演替特征。湿地由湿转干过程中,区域特征表现为: A.土地荒漠化 B.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C.气温日较差变小 D.地表草类植物增加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市场技术 B.国家政策运输成本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成本技术 9.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1. 2. 3.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区 B ?我国东部季风区 农业的空间形态一般表现为 A .点状 B .网格状 下列我国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①电信业 ②水产养殖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C.浙江省 C.面状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岛状 ③肉类加工业 D.③④ 4. 右图中分别代表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5.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D .历史文化指标 图4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6— 7 题。 6. 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7.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 .①T ② B.④宀① C.③T ④ D.②T ③ 读“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比较图”,完成8?10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①东部地带社会经 济相对发达 ②改 革开放后东部地带 抓住机遇,大力招 商引资,经 济迅猛增长 ③中、西部地带总 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④随 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明显加快 C .①③④ ④数控机床制造 图4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9. 东部地区特有的优势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C .林业和海洋渔业发达 10. 关于三大经济地带的正确叙述是 A .东部地带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海岸线 B .技术创新能力强是东部经济地带各地共同的优势 B .海岸线漫长,利于对外贸易 D .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D .①②③④ C .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D .环渤海经济地带的经济腹地是指华北地区 11. 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特征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方以山地为主,南方以平原为主 B .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北方煤铁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 D .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12.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人口分布 C .城市分布 D .交通线路 13.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 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 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 经济优势 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卷(三部)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1.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在 ................ 第二卷相应的位置上 .........。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4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3.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5题: ()5.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1~5题。 ()6.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C.人口激增D.过度放牧 ()7.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人类活动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 ()8.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完整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docx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 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号 答 案 一、选择题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 2 题。 草原放牧区 半湿润区 旱地农业区 400mm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无大小之分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阅读材料,回答3~6 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 “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 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 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 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doc

第一章测试题 (总 12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A={ 第一象限角 } , B={ 锐角 } ,C={ 小于 90°的角 } ,那么 A 、 B 、 C 关系是 ( ) A . B=A ∩C B . B ∪ C= C C .A C D . A=B=C 2.将分针拨慢 5 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 ) π B .- π π D . - π A . 3 C . 6 3 6 3.已知 sin 2cos 5, 那么 tan 的值为( ) 3sin 5cos A .-2 B .2 23 D . - 23 C . 16 16 4.已知角 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 的终边( ) A .在 x 轴上 B .在直线 C .在 y 轴上 D .在直线 y x 上 y x 或 y x 上 5.若 f (cos x) cos2 x ,则 f (sin15 ) 等于 ( ) 3 3 1 1 A . B . C . D . 2 2 2 2 6.要得到 y 3sin(2 x π y=3sin2x 的图象( ) ) 的图象只需将 π 4 π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4 4 C .向左平移 π 个单位 D .向右平移 π 个单位 8 8 7.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A . y=|sinx| B . y=sin|x| C .y=- sin|x| D . y=- |sinx| 8.化简 1 sin 2 160 的结果是( ) A . cos160 B . C . cos160 D . cos160 cos160 1

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

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9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5.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①上海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 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A. 圈定填海范围 B. 抵御海浪侵蚀 C. 运输设备,方便施 工 D. 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2.与东北平原相比,下图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水源充 足 D. 热量丰富 3.小李在上海某商场购买某品牌服饰,发现标签上的产地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越南制造”、“缅甸制造”,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 环境容量 B. 资源供给 C. 工资水 平 D. 市场需求 4.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 ) A. 热带、温带、寒带 B. 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

C.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5.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 法,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6.读图,左图所示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下列小题。 (1)该建筑位于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 C. 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D.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A)word版本

i=11 s=1 DO s= s * i i = i -1 LOOP UNTIL “条件” PRINT s END (第7题)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A) 数学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一个程序的算法步骤是可逆的 B 、一个算法可以无止境地运算下去的 C 、完成一件事情的算法有且只有一种 D 、设计算法要本着简单方便的原则 2、早上从起床到出门需要洗脸刷牙(5 min)、刷水壶(2 min)、烧水(8 min)、泡面(3 min)、吃饭(10 min)、听广播(8 min)几个步骤、从下列选项中选最好的一种算法 ( ) A 、 S1 洗脸刷牙、S2刷水壶、S3 烧水、S4 泡面、S5 吃饭、S6 听广播 B 、 S 1刷水壶 、S2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S5 听广播 C 、 S 1刷水壶 、S2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 同时 听广播 D 、 S1吃饭 同时 听广播、S2泡面、S3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4刷水壶 3.算法 S1 m=a S2 若b 10 B. i <8 C. i <=9 D.i<9 9.读程序 甲: i=1 乙: i=1000 S=0 S=0 WHILE i<=1000 DO S=S+i S=S+i i=i+l i=i 一1 WEND Loop UNTIL i<1 PRINT S PRINT S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地理模块3参考样卷(中图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 ? 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 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 .①②??? B .②③ ? C.③④?? D.①②④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D .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 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图2 A.玩具制造 ?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120° 40° 30° 110° 乙 甲 图1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12~13题。 12.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13.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4.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 m),完成15~17题。 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18.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 .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图3 乙 丙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部分知识清单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 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区域的划分:①以某 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 要素;人文要素)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 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 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 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 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 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 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1四大地区的差异 ①四大地区的划分: 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 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 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 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