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状况

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状况

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状况
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状况

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状况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有很多货币流通的现象。本文是战国时期货币流通情况的的总结归纳。要分析列国之间货币流通,可以先从流通的原因入手。影响货币流通的因素有很多,地理位置和生产力水平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首先,各国的地理状况不同。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农牧业、矿产资源等的丰富程度,这就造成了每个国家之间都会有的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自己国家的物资需求,需要向其他国家进行商业贸易,货币就因此流通。

战国时期疆域比较辽阔,各国的疆域也大不相同。齐国有利于发展旱作农业并且有鱼盐之利;楚国矿产资源丰富;燕国拥有农牧业和铁矿;韩国铁矿较多;赵国缺少盐;魏国产盐较多;秦国养马业发达。各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会产生不同的资源优劣势,使各国的商品流通,也就有了货币的流通。在这个时期跨国的货币流通的范围涉及了16个省: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四川,以及贵州、内蒙、辽宁的部分地区。涵盖 16 个省区的庞大流通范围又会对列国间流通中的货币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有适合大宗的、长距离简便运输的货币,又要有小额的、适合近距离边境交换的货币。

其次,各国生产力水平有差异。货币列国间流通的直接原因是各种商品的相对大量剩余和商品生产的专业分工,而商品的剩余与专业

分工又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商品经济的出现说明农业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进一步说明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生产力的水平是不均衡的。比如战国时期的铁器在23个省都有出土,然而战国主要的铸铁遗址却只在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出土,这三个省之外的铁器可能是从这里运输过去的。这就说明齐国地区铁器使用程度是最高最广泛的。

同样,水利工程也有不均衡性。江淮以南地区虽然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是因为没有水利工程,所以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这种生产力不平衡使得需要专业化分工的手工业只能在生产力水平高

的地方生产,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人口只能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其交换所需的商品,货币的流通就有了其必要性。

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因为各国地理、生产力、社会发展等等的差异而繁荣发展,既有远距离大宗货物的交易,也有近距离小件商品的流通,货币在这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战国以前至战国早期,珠玉有行使过货币的流通职能。珠玉是一种玉币,主要是球形或圆形,外形一般较精美,价值比较高,在大宗货物交易时,珠玉是一种十分方便的实物货币,并且珠玉可以为国家节省青铜的使用量,所以在战国早期,珠玉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货币。但是由于珠玉数量越来越多,逐渐贬值,而且因珠玉容易被收藏难以行使流通职能,最终珠玉的流通推出了历史舞台。

除了珠玉以外,黄金也作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货币在列国之间流通。黄金本身稀有度高,价值巨大,人们普遍追捧黄金。黄金不仅是

法律上根据罪行轻重进行经济处罚的重要依据,而且在各国贸易往来和黄金的储备中,黄金已经具备作为货币的条件,真正成为跨国流通的一种重要货币。黄金一般常用于列国间重大的交易或贿赂,以称量货币的身份参与流通,在不同地区,黄金一般会有不同的兑换比率,可以自由兑换青铜铸币和其他货币。

战国时期,流通中最重要的是青铜铸币。青铜铸币是战国时期发展最成熟的货币,也是学术界对战国货币研究的重中之重。青铜铸币在各国间流通的主要证据是考古发现,而铸币上的古文字对识别铸币所属国家起到极大便利。考古发现,很多战国货币的窖藏都是多国货币并存的,多国货币在同一个位置被发现,很直观的说明了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现象的客观存在。近年的考古发现都显示出这些货币的流通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会在本国和临近国家流通,形成很多以地域划分的独特的货币流通体系。

一些史料表明,跨国的大宗商品交易使用青铜铸币是比较少见的,因为不方便携带。在社会下层的流通比较常见,并且通常是小额贸易。青铜铸币一般只限制于相邻国家,并且不会超出铸币所属国的经济影响范围,使用青铜铸币交换的商品一般是谷物、皮毛、织物等农产品,以小宗贸易为主,大多数的青铜铸币流通是以商业目的为主的。

实际上,货币的流通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政治影响,战国时期的政令法规对货币的跨国流通是由非常大的影响的。政治对货币出入关卡、商品流通、罚金、货币规范化等等很多方面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其次是货币差异,参与流通的战

国货币由于自身材质、质量等差异,在流通方向和发展趋势上会有很大不同。珠玉、黄金、青铜铸币以及其他实物货币如谷物、布帛等,因为自身性质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流通方向和趋势。第三,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实物货币在战国货币流通中长期存在,并且,战国时期可能存在的借贷也让货币流通更加便利。第四,国家政府掌控商品和货币的流通,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一些产业发展,对货币的流通有着重要影响。最后是列国间的兼并战争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秦国的统一战争也使货币的跨国流通最后走向了消失。

电子支付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电子支付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1.电子支付与货币供给 1.央行可控的基础货币量趋于下降 传统货币供给理论中,货币供给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决定。我们以M 代表货币总量,B 代表基础货币, m 表示货币乘数,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为:M=B ×m 。基础货币B 包含通货(M 0)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 。通货我们可以认为是社会公众持有的、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将会减少通货M 0。而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由于电子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作用, 使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缩小(资产负债表中, 中央银行最大的负债是流通中的通货)。而且,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减少, 减少了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收入。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量时, 可能会因为资产不够而发生困难。在央行没有特殊措施下,银行准备金总额会下降。又由于通货M 0因电子支付的替代而也呈减少趋势,基础货币下降。 2.电子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决定货币供给的两因素中,除了基础货币外,货币乘数是影响货币供给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设银行各项存款总量是D ,各银行缴存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为RR 、超额准备金为ER ,依据货币理论,D M D ER RR D M M R D M B M m ))(10 000+++=++== (1-1) 上式中,M 0 /D 为现金比率,(RR+ER )/D 为准备金率。这2个因子决定了乘数m 。当现金比率稳定,央行便可以调整准备金率(RR+ER )/D 来调节乘数m,进一步决定货币总量M 。这便是准备金率是效力较强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 但由于电子货币的替代作用,引起了货币供应量发生改变。我们设在电子货币存在情况下,电子货币余额为E ,则新的货币供应量公式为M = M 0’+ E + D ’ 。货币乘数公式修改为, D M D R E R R D E D M M R D E M B M m ' '+''+'+'+''='+''++'=='))(10000 (1-2) (1)假设电子货币代替的是存款,即M 0′= M 0,E+D ′与D 基本上相等。货币供给量M 无明显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的负债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替代使普通存款

(2020年编辑)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周(前1044——前256)西周(前1044——前771)东周(前770——前256)

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 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 吴(?——前473) 齐(前1046——前378) 鲁(前1046——前256)

燕(前1046——前222) 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 └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 (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 21燕懿公→22燕惠公 (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

蔡(前1046——前447) 曹(前1046——前487) 陈(前1046——前478) 杞(前1046——前445)侯爵 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践、阖闾、夫差、文种、专诸、要离、庆忌、吴王僚、伊尹、烛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婴、庆父 战国:乐毅、吴起、孙膑、庞涓、廉颇、赵牧、赵奢、赵括、项燕、田单、韩非、荀子、庄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荆轲、高渐离、樊於期、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邹忌、白起、商鞅、李悝、蔺相如、屈原、魏斯、乐羊、西门豹、孔汲、杨朱、聂政、申不害、尸佼、赵武灵王、匡章、淳于髡、张仪、苏秦、田辟疆、田忌、鬼谷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鹊、范雎、蔡泽、郭隗、唐蔑、宋玉、触龙、毛遂、鲁仲连、公孙龙 秦:嬴政、吕不韦、李斯、尉缭、王翦、王贲、李信、蒙骜、蒙武、蒙恬、嬴扶苏、嬴胡亥、赵高、章邯、司马欣、董翳、李由、甘罗、嫪毐、阳泉君、嬴子婴、嬴成矫、徐福、卢生、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张良、韩信、萧何、刘邦、陈平、周勃、夏侯婴、曹参、范增、项伯、项庄、樊哙、英布、彭越、熊心(楚怀王)、龙且、郦食其、钟离昧、周殷、灌婴、周章、魏咎、赵歇、

田儋、田臧、李归、邓说、伍徐、张贺、庄贾、朱鸡石、余樊君、王离、陈余、张耳、宋义、涉间、苏角、李左车、田荣、殷通汉:刘邦、萧何、曹参、韩信、张良、英布、周勃、周亚夫、吕雉、吕禄、吕产、陈平、灌婴、灌夫、郅都、宁成、张汤、东方朔、刘彻、刘启、刘安、卫青、卫子夫、霍去病、霍光、刘贺、田蚡、窦婴、苏建、苏武、司马相如、卓文君、司马谈、司马迁、扬雄、李广、李陵、王莽、赵飞燕、赵合德、刘秀、马援、邓禹、吴汉、盖延、赵破奴、张骞、刘细君、王昭君、梁冀、陈蕃、窦武、何进、卢植、皇甫嵩、朱隽、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绍、袁术、郑玄、张衡、贾谊、晁错、郭解、剧孟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马超、魏延、法正、庞统、周瑜、司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满宠、蒋济、韩浩、陈群、张辽、徐晃、许褚、典韦、张合、于禁、乐进、李典、曹仁、文聘、张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威、姜维、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纮、虞翻、丁奉、徐盛、陈武、潘璋、甘宁、太史慈、蒋钦、周泰、董袭、骆统、廖化、马谡、王平、蒋琬、刘禅、孙亮、凌统、费祎、诸葛瑾、公孙渊、邓艾、钟会、诸葛恪、司马师、司马昭、孙皓、曹髦 晋:司马炎、司马衷、贾充、贾南风、王祥、羊祜、王浑、王浚、陆机、陆云、周处、刘琨、谢逖、陶侃、孙秀、刘渊、石勒、石虎、王弥、苟曦、潘岳、石崇、左思、王览、王导、嵇康、阮籍、

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变迁

浅析历史上货币的变革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郭大磊 在中国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货币也与时俱进不断的变化着,下面对历史上货币的变化做一小结,从而纵向的理解社会的进步。 最早的交换是以物易物,货币尚未出现,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实物货币开始出现。夏商西周时的货币,相传是人造贝币。贝币作为早期实物货币,是一种原始货币,种类不一,由于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如石贝,骨贝,铜贝等。铜贝是金属铸币的滥觞。 金属铸币的出现表明社会的进步——人类掌握了冶金的技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属铸币相传是在东周时期产生。有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24年,周景王始铸大钱,这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记录,此一记录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繁荣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中国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金属铸币技术的日渐成熟,再加上政治上列国并立,导致这一时期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同时黄金和白银也开始作为货币使用,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时期,秦代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史载:“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之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其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半两’两字分列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象征着天圆地方的秦半两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其范式对后代货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西汉元狩五年【公元前188年】,汉武帝时期废掉了半两钱,始铸五铢钱,这种货币继承了半两钱的范式,并成为我国钱币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同时它也是秦汉货币史一次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 隋唐时期是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变期。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唐朝开国后,于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通行720年的五铢钱从此退出了钱币历史的舞台。开元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唐以后历代的铸币标准,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了一种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同时,铸币文字书体也发生了变化,先秦为篆,秦到隋多为小篆,而至开元钱则以隶书楷书为主。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富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两宋是中国古代封建经发展的最高峰,政府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商品经济日趋活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北宋初年的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方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由于铺户恪守信誉,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真正成为了纸币。但是后期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交子严重贬值,1105年遂停止发行。元代进一步完善了纸币制度,后经马可波罗之手将中国纸币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的情况传到了欧洲,为欧洲纸币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农产品大量流向市场。国际贸易也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同时金属铸造技术也得到提高,这些都为白银的流通创造了条件。明初,政府承元代之制,发行纸钞,禁止金银的流通。但由于纸币的通货膨胀,白银以其优良的天然特性,在天顺年间逐渐成为民间主导的流通货币。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

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完整版)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 1只绵羊=2把斧子 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起主动的作用。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商品绵羊具有同自身相等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用公式表示: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作为等价形式的已经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表现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商品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这些缺陷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

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用公式表示: 货币形式替代一般的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货币的产生并没有消除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而是进一步发展了商品的内在矛盾。 二、货币的职能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即给商品标明价格。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0一W1;货币出现后,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即W1一G—W2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货币贮藏是货币流通的“蓄水池”。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但纸币可以持币待购 4.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该职能一方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秦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 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重要事件 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 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附:1 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 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周朝诸侯国列表

周朝诸侯国列表 西周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为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及各诸侯国的姓氏、位置、爵位、开始灭亡年限、灭国者和资料来源等简要情况的汇编。 春秋诸侯国分布图 目录[隐藏] 1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 1.1周王朝 1.2重要诸侯国 1.3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1.4位于山东省的诸侯国 1.5位于河南省的诸侯国 1.6位于山西省的诸侯国 1.7位于陕西省的诸侯国 1.8位于湖北省的诸侯国 1.9位于安徽省的诸侯国 1.10位于河北省的诸侯国 1.11位于四川省的诸侯国 1.12位于江苏省的诸侯国 1.13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 2战国时期诸侯国 2.1周 2.2主要诸侯国 2.3其他中原诸侯国 2.4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 3参考条目 4注释 5参考书籍 [编辑]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编辑]周王朝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西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控有首都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王(天子)前1046年-前771年犬戎《周本纪》 东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实际上只控制首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的狭小地区王(天子)前770年-前256年秦国《周本纪》 [编辑]重要诸侯国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秦国嬴姓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前770年-前207年九月西楚、汉朝《秦本纪》 《始皇本纪》 齐国姜姓吕氏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 鲁国姬姓鲁氏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前256年楚国《鲁世家》 《战国史》 郑国姬姓郑氏陕西省华县 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前375年韩国《郑世家》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本文是关于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篇一:苏秦合纵联六国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他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他主张连横。他们俩是同学。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他只好回老家去研究兵法,再作打算。他非常用功,念书十分刻苦。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 秦国嬴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约前900年- 前206年西楚、汉朝《秦本纪》 《始皇本纪》 齐国姜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 鲁国姬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 前256年楚国《鲁世家》 《战国史》 郑国姬陕西省华县 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 前375年韩国《郑世家》 宋国子河南省商丘市、通许县一带公前11世纪- 前286年田氏齐国《宋世家》

卫国姬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侯前11世纪- 前209年秦国《卫世家》 陈国妫(音:归)河南省淮阳县侯前11世纪- 前478年楚国《陈杞世家》 《左传.哀十七年》 蔡国姬河南省新蔡县侯前11世纪- 前447年楚国《管蔡世家》 吴国姬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子、王前11世纪- 前473年越国《吴世家》 越国姒浙江省一带子、王前20世纪- 前306年- 前222年- 前110年楚国《勾践世家》 《战国史》 初亡于楚国,后降秦,建闽中郡,秦亡后受汉封为闽越、东瓯二国。 唐国 后改称晋国姬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西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49年韩国、赵国、魏国三

家分晋《晋世家》 《战国史》 楚国芈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后扩张至安徽、江西、湖南、江苏子(自称为王)建于商代前11世纪受封- 前223年秦国《楚世家》 《战国史》 [编辑] 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 酆国姬陕西省户县东侯前11世纪- 成王十九年周朝 温国己河南省温县西南子?- 前650年狄国 刘国姬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西南前712年- 前455年周朝 荣国姬河南省巩义市一带公 甘国姬河南省原阳县公周襄王时立 樊国姬仲

春秋战国各主要诸侯国历代国君

春秋战国周及各主要诸侯国年表 周历代天子年表 西周 周武王发前1046年—前1043年 4 周成王诵前1042年—前1021年 22 周康王钊前1020年—前996年 25 周昭王瑕前995年—前977年 19 周穆王满前976年—前922年 55 周共王繄扈前922年—前900年 23 周懿王囏前899年—前892年 8 周孝王辟方前891年—前886年 6 周夷王燮前885年—前878年 8 周厉王胡前877年—前841年 37 (共伯和) 和前841年—前828年 14 周宣王静前827年—前782年 46 周幽王宫涅前781年—前771年 11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至前720年 周携王姬余臣前770年至前750年 周桓王姬林前719年至前697年 周庄王姬佗前696年至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齐前681年至前677年 周惠王姬阆前676年至前652年 周前废王(王子颓)姬颓前675年至前673年 周襄王姬郑前651年至前619年 周中废王(王子带)姬带前635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至前613年 周匡王姬班前612年至前607年 周定王姬瑜前606年至前586年 周简王姬夷前585年至572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至前545年 周景王姬贵前544年至前521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前520年至前477年 周后废王(王子朝)姬朝前520年至前516年 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姬仁前476年至前469年 周贞定王姬介前468年至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 周考王姬嵬前441年至前426年 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至前402年 周安王姬骄前401年至前376年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践、阖闾、夫差、文种、专诸、要离、庆忌、吴王僚、伊尹、烛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婴、庆父 战国:乐毅、吴起、孙膑、庞涓、廉颇、赵牧、赵奢、赵括、项燕、田单、韩非、荀子、庄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荆轲、高渐离、樊於期、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邹忌、白起、商鞅、李悝、蔺相如、屈原、魏斯、乐羊、西门豹、孔伋、杨朱、聂政、申不害、尸佼、赵武灵王、匡章、淳于髡、张仪、苏秦、田辟疆、田忌、鬼谷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鹊、范雎、蔡泽、郭隗、唐蔑、宋玉、触龙、毛遂、鲁仲连、公孙龙 秦:嬴政、吕不韦、李斯、尉缭、王翦、王贲、李信、蒙骜、蒙武、蒙恬、嬴扶苏、嬴胡亥、赵高、章邯、司马欣、董翳、李由、甘罗、嫪毐、阳泉君、嬴子婴、嬴成矫、徐福、卢生、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张良、韩信、萧何、刘邦、陈平、周勃、夏侯婴、曹参、范增、项伯、项庄、樊哙、英布、彭越、熊心(楚怀王)、龙且、郦食其、钟离昧、周殷、灌婴、周章、魏咎、赵歇、田儋、田臧、李归、邓说、伍徐、张贺、庄贾、朱鸡石、余樊君、王离、陈余、张耳、宋义、涉间、苏角、李左车、田荣、殷通 汉:刘邦、萧何、曹参、韩信、张良、英布、周勃、周亚夫、吕雉、吕禄、吕产、陈平、灌婴、灌夫、郅都、宁成、张汤、东方朔、刘彻、刘启、刘安、卫青、卫子夫、霍去病、霍光、刘贺、田蚡、窦婴、苏建、苏武、司马相如、卓文君、司马谈、司马迁、扬雄、李广、李陵、王莽、赵飞燕、赵合德、刘秀、马援、邓禹、吴汉、盖延、赵破奴、张骞、刘细君、王昭君、梁冀、陈蕃、窦武、何进、卢植、皇甫嵩、朱隽、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绍、袁术、郑玄、张衡、贾谊、晁错、郭解、剧孟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马超、魏延、法正、庞统、周瑜、司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满宠、蒋济、韩浩、陈群、张辽、徐晃、许褚、典韦、张郃、于禁、乐进、李典、曹仁、文聘、张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威、姜维、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纮、虞翻、丁奉、徐盛、陈武、潘璋、甘宁、太史慈、蒋钦、周泰、董袭、骆统、廖化、马谡、王平、蒋琬、刘禅、孙亮、凌统、费祎、诸葛瑾、公孙渊、邓艾、钟会、诸葛恪、司马师、司马昭、孙皓、曹髦 晋:司马炎、司马衷、贾充、贾南风、王祥、羊祜、王浑、王浚、陆机、陆云、周处、刘琨、谢逖、陶侃、孙秀、刘渊、石勒、石虎、王弥、苟晞、潘岳、石崇、左思、王览、王导、嵇康、阮籍、阮咸、刘伶、王戎、杜预、荀勖、何曾、张华、司马攸、司马玮、司马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司马乂、司马越、段匹磾、张寔、刘曜、刘聪、司马睿、王羲之、王献之、桓温、谢安、谢玄、谢道韫、桓玄、苻坚、姚苌、慕容垂、陶渊明、王敦、司马道子、孙恩、谢琰、王恭、殷仲堪、瘐楷、卢循、徐道覆、王猛 南北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元雍、元琛、元晖、法庆、尔朱荣、郦道元、刘裕、刘义隆、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刘义康、刘湛、宇文泰、高欢、

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

七彩杂货店 --项目书 姓名:吴金乐 学号:20080332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 指导老师:吴永球 完成日期:2011.06.14 摘要: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运用spss工具模对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变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货币政策仍具有最终影响价格水平的能力。借此分析2008-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成因和相对于回归方程计算的膨胀率偏低

的原因。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回归方程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于2008年10月开始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广义货币供给量急剧增加,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未来通货膨胀风险的疑虑。依据货币数量理论和弗里德曼对美国货币发展史的研究成果,货币供给量增长是决定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较长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成正向变动关系[1]。本文拟采用VAR模型就中国货币供给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及其有效影响时期进行实证分析,以预测中国急剧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 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担心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向我国蔓延,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我国政府在历次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次次贷危机一发生,我国中央政府马上开始猛吃药,中央政府立刻出台8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并且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相的配套20万亿。当然,这些举措的效果也是相当的明显,在美国等的一些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6%。本来我国可以通过经济的适度放缓来挤掉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使经济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但由于这一轮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却会使房地产的泡沫越来越大。同时,这28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特别是向市场中投放了这么大的货币,今后的高通货膨胀率是不可避免的。真实情况也是这样,从2009年开始,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出来,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现象陆续出现,这是典型的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的货币寻求出路,致使大量的农产品的价格飙升,股市繁荣也是一个人真实的写照,2009年我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牛市,也就是股市起到了分流相当大的流动性的作用,使得通胀率出现的时间有所延迟,并且也起到了使膨胀率降低的作用。中央银行抗通货膨胀率的任务也很艰巨,尽管从200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收缩流动性,以此来抑制高的通货膨胀率,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过多的外汇储备和我国实行的固定结汇制,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惊人的,尽管我国央行一边在紧缩银根,但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我国的固定结汇制使得央行又在大量的向市场上投放货币,这必须让高通货膨胀率来为此买单。 一、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假设与模型建立 伟大的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弗里德曼曾说过通货膨胀永远只是一种货币现象,虽然这是一种套套逻辑,但他一针见血的指出通货膨胀的本质:正是央行发行货币过多,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得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持续和普遍的上涨。本文为了解释我国此次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收集了1991-201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我国央行在此期间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数据,如表一所示。为了分析简化,我假设通货膨胀率用CPI指数来代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用狭义口径M1的增长率代替。我假设用Y(单位:百分比)表示通货膨胀率,X(单位:百分比)表示M1的增长率。 设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 β0 + β1 +εi , I = 1,2,…,20 εi ~N(0, δ2 ), I = 1,2, …,20 ε1, ε2, …, ε20相互独立 如图表二散点图所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状况

战国时期货币流通状况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有很多货币流通的现象。本文是战国时期货币流通情况的的总结归纳。要分析列国之间货币流通,可以先从流通的原因入手。影响货币流通的因素有很多,地理位置和生产力水平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首先,各国的地理状况不同。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农牧业、矿产资源等的丰富程度,这就造成了每个国家之间都会有的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自己国家的物资需求,需要向其他国家进行商业贸易,货币就因此流通。 战国时期疆域比较辽阔,各国的疆域也大不相同。齐国有利于发展旱作农业并且有鱼盐之利;楚国矿产资源丰富;燕国拥有农牧业和铁矿;韩国铁矿较多;赵国缺少盐;魏国产盐较多;秦国养马业发达。各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会产生不同的资源优劣势,使各国的商品流通,也就有了货币的流通。在这个时期跨国的货币流通的范围涉及了16个省: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四川,以及贵州、内蒙、辽宁的部分地区。涵盖 16 个省区的庞大流通范围又会对列国间流通中的货币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有适合大宗的、长距离简便运输的货币,又要有小额的、适合近距离边境交换的货币。 其次,各国生产力水平有差异。货币列国间流通的直接原因是各种商品的相对大量剩余和商品生产的专业分工,而商品的剩余与专业

分工又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商品经济的出现说明农业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进一步说明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生产力的水平是不均衡的。比如战国时期的铁器在23个省都有出土,然而战国主要的铸铁遗址却只在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出土,这三个省之外的铁器可能是从这里运输过去的。这就说明齐国地区铁器使用程度是最高最广泛的。 同样,水利工程也有不均衡性。江淮以南地区虽然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是因为没有水利工程,所以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这种生产力不平衡使得需要专业化分工的手工业只能在生产力水平高 的地方生产,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人口只能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其交换所需的商品,货币的流通就有了其必要性。 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因为各国地理、生产力、社会发展等等的差异而繁荣发展,既有远距离大宗货物的交易,也有近距离小件商品的流通,货币在这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战国以前至战国早期,珠玉有行使过货币的流通职能。珠玉是一种玉币,主要是球形或圆形,外形一般较精美,价值比较高,在大宗货物交易时,珠玉是一种十分方便的实物货币,并且珠玉可以为国家节省青铜的使用量,所以在战国早期,珠玉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货币。但是由于珠玉数量越来越多,逐渐贬值,而且因珠玉容易被收藏难以行使流通职能,最终珠玉的流通推出了历史舞台。 除了珠玉以外,黄金也作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货币在列国之间流通。黄金本身稀有度高,价值巨大,人们普遍追捧黄金。黄金不仅是

中国历代货币形式演变及流通

中国历代货币形式演变及流通 湖北薛天明 货币的出现是交换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货币也随之发展,先后出现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形式。 一、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换也随之出现,最初的交换形式主要是实物互为交换为主。到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商业有了初步的发展。 在夏代,考古表明,贝作为等价交换物出现,成为自然货币。现代发现的属夏代年代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有贝存在便是佐证。 在商代,贝作货币被广泛使用。从商墓中贝的普遍出现和甲骨卜辞中有关贝的记载来看,贝至少在商代已经作为贷币使用了,除海产自然贝外,还有人工制作的骨贝、石贝、玉贝、铜贝等。铜贝的出现,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金属货币。 西周时期在商品交换中,主要货币仍是贝,铜(当时称金)也被用着交换媒介,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但民间仍是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春秋前期,进行商品交换主要用货币、工具或铜之类的实物作为等价物。到春秋晚期出现金属铸币,战国时各国金属货币的铸造增多,并广泛地流通。大致说来,铲形币,通行于秦、宋、韩、魏;刀形币通行于齐,刀币和布币又通行于燕、赵;圜钱(又称环钱)通行于东周、秦及赵、魏两国的部分地区;圆钱(圆形方孔,战国后期诞生)齐、燕、秦都曾铸行。铜贝(蚁鼻钱)主要通行于楚。此外,还有金银钱币。金属铸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二、重量货币的推行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统一的措施,也统一了贷币。秦统一废除了六国的贷币,规定贷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单位是“镒”,以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单位是“半两”,成为重量货币的始祖。 西汉仍以黄金和铜钱为贷币,以铜钱为主。西汉初,始许民间铸钱,汉武帝时,禁止私铸,发行统一贷币五铢钱。虽王莽代汉后屡次改革币制,但引起货币货币纷杂,东汉建立后,恢复了汉武帝时开始发行的五铢钱,贷币统一,现加上关卡的减少,山泽禁令的放驰,交通的发展,这些都给商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两汉时期政府征税、民间交易广泛使用金属货币。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祸连绵,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衰落,自然经济色彩加强,实物货币逐渐有代替金属货币的趋势。 三国时期,基本是钱物混用,各国币制不统一,以实物货币为主。曹魏户调即征以实物(绢帛),魏明帝时又恢复行用五铢钱,一直沿用至晋。孙吴官铸钱币有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但由于比值过高,只得停铸。蜀国币制复杂,官铸有五铢、直五百铢等多种铜币。由于币制不稳,币制混乱,又处于分裂割据时期,必然带来商品经济的衰退。 两晋政权基本承用前朝理币,无所变革,不事铸造,因此造成“钱荒”现象,货币流通严重不足。 南北朝时期,钱物并行,实物货币由谷物为主向以绢帛为主转变。由于南方的商品经济比北方活跃,又出现金属货币逐渐到代实物货币的趋势。 南朝各政权都纷纷铸造钱币。刘宋曾先后铸四铢钱、二铢钱等,南齐曾采铜铸钱,梁朝先后铸造有五铢钱、女钱等,还大量铸造铁钱,陈朝曾铸五铢钱和大货六铢钱。南朝金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 鲁 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 孝公/姬称 28 公元前796 乙巳年 惠公/姬弗涅 46 公元前768 癸酉年 隐公/姬息姑 11 公元前722 己未年 桓公/姬允 18 公元前711 庚午年 庄公/姬同 32 公元前693 戊子年 泯公/姬启 02 公元前661 庚申年 釐公/姬申 33 公元前659 壬戌年 文公/姬兴 18 公元前626 乙未年 宣公/姬馁 18 公元前608 癸丑年 成公/姬黑肱 18 公元前590 辛未年 襄公/姬午 31 公元前572 己丑年 昭公/姬稠 32 公元前541 庚申年 定公/姬宋 15 公元前509 壬辰年 哀公/姬将 19 公元前494 丁未年 齐 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 庄公/姜赎 64 公元前794 丁未年 僖公/姜禄父 33 公元前730 辛亥年 襄公/姜诸儿 12 公元前697 甲申年 桓公/姜小白 43 公元前685 丙申年 孝公/姜昭 10 公元前642 己卯年 昭公/姜潘 20 公元前632 己丑年懿公/姜商人 04 公元前612 己酉年 惠公/姜元 10 公元前608 癸丑年 顷公/姜无野 17 公元前598 癸亥年 灵公/姜环 28 公元前581 庚辰年 庄公/姜光 06 公元前553 戊申年 景公/姜杵臼 58 公元前547 甲寅年 晏儒子/姜茶 01 公元前489 壬子年 悼公/姜阳生 04 公元前488 癸丑年 简公/姜任 04 公元前484 丁巳年 平公/姜骜 05 公元前480 辛酉年 晋 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 文侯/姬仇 35 公元前780 辛酉年 昭侯/姬伯 06 公元前745 丙申年 孝侯/姬平 16 公元前739 壬寅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