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完整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完整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完整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完整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观点:不对。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

③如题⑸所示

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测量数据

=50cm;

⑸S

3

t3=4s;

=10cm/s;

v

1

=8.3cm/s;

v

2

=13.3cm/s

v

3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修订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doc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b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

中,比较v1、v2得结论。c.实施计划。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制定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 变化? ?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 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 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阅读目标、重难点 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目标 1.学习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重点)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难 点) 学习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二、探究活动: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 题: 。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呢?(看课件图示提 示)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 器材: 步骤:

观察记录 讨论交流(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观察实验演示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分析论证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自我检测 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2、一辆小 汽车在平直的 水平公路上行 驶,在这条公 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 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 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独立完成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A、 3 m/s B、 6 m/s C、6.3 m/s D、0 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 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3.1 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3.理解导数的概念 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 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模型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 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 探究1 气球膨胀率 【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 【分析】 (1)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2)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总结。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案

§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二、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三、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四、教学过程 1、阅读教材,提出方法 (1)实验装置:见右图。配套器材:课本方案装置 (2)实验思想方法:倍增法。虽为变力做功,但橡皮条做的功,随着橡皮条数目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历史上,库仑应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了着名的库仑定律。当然,恒力做功时,倍增法同样适用。 (3)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作出功-速度(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2、学生思考,提出预案 (1)学生提出多种设计预案,在课上展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课本方案、气垫导轨加数字毫秒计方案、铁架台打点计时器自由落体方案等。 (2)教师针对各种设计预案,进行分析: 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略。 3、师生研讨,初定方案 1、制定基本的实验方案:(师生互动)互动以下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展开: (1)探究中,我们是否需要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不需要。因为实验是以倍增的思想方法设计,若橡皮筋第一次做功为W,则橡皮筋第二次做功为2W,…、橡皮筋第n次做功为nW。且实验巧妙地将倍增的物理方法应用于变力做功。 (2)为了达到各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成倍增加,即实现倍增,对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有什么要求?你想出了什么办法?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必须相同。若使小车在橡皮筋的变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相同,就要有相同的运动起点。具体方法是:以第一次实验时小车前(或后)端的位置为基准,垂直运动方向在木板上作出一条水平线。以后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时,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第三讲: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知识精讲 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小车从斜面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 改变呢? 1.提出的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猜想与假设:速度越来越大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分开,然后分别测 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1)实验原理:t s v /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3)注意事项: 测S:以小车的前缘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准 测t: ①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②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③斜面的 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 (4)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 程S 1②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③将金属片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 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 2④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 路程的S 3,以及用的时间t 3 (5)设计表格 路程 (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 t1= v1= 上半段 S2= t2= v2= 下半段 S3= t3= v3=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上面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由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专题训练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 .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 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 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 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3.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 学的平均速度为( ) A .1.25米/秒 B .2米/秒 C .7.5米/秒 D .0.83米/秒 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至底端.在这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 、通过的距 离S 、机械能E 和动能EK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 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8题 9题 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 动是 (匀速/变速);运动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 48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 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 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s=80cm ,则气泡 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v= cm/s .

速度变化规律-教案

速度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运动学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用数学方法推导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够根据加速度表达式推导得出速度公式,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科学思维:经历探究速度规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公式和图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使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图像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两幅图片,思考 问题:这些运动着的物体速度都在变化,它们的速度变化有什么规律么?问题:如何来探究复杂运动所蕴含的规律?新课讲授 汽车沿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t/s 0123456v/(m/s ) 2 4 6 8 10 12 问题:汽车的速度在如何变化? 问题:汽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么? 学生随机挑选六段时间,计算汽车在这六段时间里的加速度,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该车在行驶时加速度保持不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定义:物理学中,将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简单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新版沪科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复习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讨沦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球、木块、停表、刻度尺、卷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能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2、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生:阅读。 师: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

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三个问题可以任选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三个都探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问题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2: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3:同学在lOO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在实验报告上。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师: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间较短,测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难度较大,能否用另一种方法? 生:讨论得出:让小球、木块通过相等的路程,测所用的时间。求出通过各段路 程的速度,就可判断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了。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1) 提出问题: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或假设: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设计实验方案: 让小球从斜面顶端A下滑,通过相同的路程(距离) sAB、sBC、sCD所用的时间为tAB、tBC、tCD,根据v=,算出小球通过AB、BC、CD段路程时速度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教案(1)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初中八年级物理:速度的变化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速度的变化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ange in spee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速度的变化 初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时间:XX、9、29。课时:1课时 地点:物理多媒体实验室。授课人聊天。 课题:§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⑴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⑴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 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完整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练基础?达标检测 1. (2014 ?哈尔滨四十一中检测)科学探究的第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应包括如下 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任务问题的研究都应以提出问题为前提。因此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故选 C 。新|课|标第一|网 2. (2013 ?宜宾中考)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 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 50 min 后中途遇山体滑 坡道路阻断,经2 h 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 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 均速度应为 ( mi n+ 105 km 2 h+40 min 二3.5 h,则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 v=t= =30 km/h 。故选D 。 3. 学校将召开运动会,南南和小明进行100 m 赛跑的赛前训练,中间过程南南落 后于小明,冲刺阶段南南加速,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 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课-标-第---网 A. 南南的平均速度比小明的平均速度大 tk. 曰 步疋 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 A.126 km/h B.70 km/h C.52.5 km/h D.30 km/h 【解析】选D 。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全程路程 s=105 km,全程时间t=50

B. 南南的平均速度比小明的平均速度小 C.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应用。两人跑的路程相同,都是100 m;两人 圭 是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时间相同。因为全程的平均速度 v 全二t 全,则平均 速 度相等。故选C 。新课标第-网 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是4 m,第3 s 内通过的距离是6 m, 【解析】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是4 m,第3 s 内通过的 距离是6 m,第4 s 内通过的距离是8 m,也就是每1 s 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4 m 、 6 m 、8 m,可以看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即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变速直线 5. (2013 ?泰州中考)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 相机每隔0.1 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 57 cm,则苹果在这段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关键点: (1)确定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与B 两点间的路程及所对应的时间。 ⑶确定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http://W ww .xkb1. co m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及速度的计算。观察图片,在相同时间内,相邻苹果的频闪 第4 s 内通过的距离是8 m,则物体做 运动。 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2)确定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2.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 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实例,引出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存在增加和减少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 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敢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1. 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 我们知道运动快慢用速度来比较。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如何描述? 二、新授 (一)加速度 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

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

4.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球、木块、停表、刻度尺、卷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能参照课本P29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二、新课教学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三个问题可以任选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三个都探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问题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2: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3:同学在lOO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课内容 1.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0v 经一段时间t 后变为v ,那0v v -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用v ?表示。) 提问: v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2.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t v a ??= (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3)单位:米/秒2(m/s 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5)a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 内速度从10m/s 增加到20m/s ,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 内速度从10m/s 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析讨论: (1)火车40s 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2)汽车2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3)两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1)物体:(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40秒内属于的改变量为s m s m s m v /10/10/20=-=?,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25.040/10s m s s m t v a ==?= 方向v ?方向相同,即a 与v 方向相同。 分析(2)物体:②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s m s m s m v /10/10/0/-=-=?,说明v ?与v 方向相反。2///52/10s m s s m t v a -=-=?=,说明a 方向与v ?方向相同,与v 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总结: 匀加速运动:0v v >,v ?为正值,a 0>,a 与0v 方向一致。 匀减速运动:0v v <,v ?为负值,a 0<,a 与0v 方向相反。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