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

动粗准焦螺旋)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5.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

6.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有:自由水(约95.5%)和结合水

(约4.5%),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

物体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8.糖类由C、H、O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9.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

效性

10.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

丹Ⅳ染液——红色

11.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O、N,绝

大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

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

12.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A-T,

C-G,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A-U,C-G,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1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

是磷脂双分子层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5.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

当于半透膜。质壁分离与复原(详见课本)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1)被动运输:①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不需

要能量,如O2、CO2、H2O、酒精、甘油

②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

入红细胞

(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载体,需能量,如小肠绒毛上

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各种无机盐离子

(3)胞吞作用、胞吐作用:需能量,不需要载体,如吞噬细胞

吞噬抗原、胰岛素的分泌等

17.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运输,

脂类合成。溶酶体:消化车间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中心体:与有丝分裂相关(动物和低等植物)。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18.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中心。

19.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的结构体系。原核生物和病毒无生物膜系统。

20.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有状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21.病毒: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22.酶的种类:蛋白质或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要温和。

23.ATP: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4.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4条色带):

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SiO2:有助于研磨的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或丙酮):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25.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真核生物)、细胞质(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光反应场所: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反应:光能—活跃化学能暗反应: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O2来自水的光解,具体过程见教材P10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

26.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具体过程见教材P93,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但第三阶段能量是大量的(在线粒体内膜上)

27.无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2种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少)

28.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生物

29.有丝分裂:(1)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最长

(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

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数染色体数目的

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

区别:植物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而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30.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解离(细胞会死亡)→漂洗

(防止解离过度)→染色(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制片

31.细胞的分化: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2.植物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

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3.衰老细胞的特征: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

色素积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运输功能降低。

34.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

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35.细胞坏死:细胞的非正常死亡

36.细胞癌变的特征:无限增值;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转移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实行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即次级精母(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每个次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共产生4个

2.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大)、极体(小),极体经减数第二次

分裂又形成2个小的极体,而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卵细胞(大)、极体(小),最后3个极体退化消失,只剩一个卵细胞。

4.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能够实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7.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则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实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联会)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

8.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高茎和矮茎、长毛和短毛。

9.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

本性状的现象

10.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

基因(如A和a)。

11.纯合子(如AA、aa的个体);杂合子(Aa)

12.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13.杂交;自交;测交

14.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5.DNA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16.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腺嘌呤)配对T(胸腺

嘧啶),C(胞嘧啶)配对G(鸟嘌呤)

注:RNA中没有T,而是U(尿嘧啶)

17.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还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18.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注: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原则: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37.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核糖体)。模板:mRNA(具有密码子)。

原料:氨基酸(20种)。搬运工具:tRNA(具有反密码子)

19.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0.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间接);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能够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特点:①发生频率低:②不定向③多害少利④普遍存有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应用——诱变育种(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黑农5号大豆)

意义: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实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3.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2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25.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遗传方式的调查理应在患者家系中实行。

26.染色体组: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27.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二倍体、三倍体…….)。

28.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

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

出的植物器官大,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9.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

30.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白化病:常隐,红绿色盲:伴X隐性)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

和结构异常)

3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32.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2)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3)运载体:质粒(化学本质DNA)、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

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4.物种的形成: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

生殖隔离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3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

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36.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持续进化和发展。

36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

+X+Y)上的碱基序列。

37.遗传方式的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性

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则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有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有中生物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

患者,则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有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

遗传。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

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内环境的各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略)。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

pH7.35~7.45(有缓冲物质起作用),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人体内环境温度37摄氏度左右。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双向。传导方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单向。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后膜。

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较慢突触单向

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6.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

7.大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温觉,冷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

8.言语区:W,V,S,H区

9.人体各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

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10.血糖平衡的调节:正常人的血糖含量0.8-1.2g/l(80-

120mg/dl)。

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降血糖,由

胰岛B细胞分泌(二者属于拮抗作用)。

11.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12.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杀菌物

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3)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3.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只由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P37)

14.过敏反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才发生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

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HIV,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

传播,母婴传播

15.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的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背光侧生长的快。

16.顶端优势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17.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缩写:IAA。

生长素的运输: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生长素的作用:既能促动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动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8.赤霉素:促动细胞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动细胞分裂;

乙烯:促动果实成熟;脱落酸:促动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19.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如生长素类似物2,4-D、乙烯利、NAA

20.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1.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水平较弱的动物,要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用于活动水平强的动物,N:M=n:m

22.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理想条件下,实验室),

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环境容纳

量K不是固定不变的,在K/2时,种群增长率,理论上最适合捕捞)

24.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种类的多少。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25.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2)捕食(3)竞争(4)寄生

26.初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水面。次生演替:火灾

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27.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产者(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2)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3)分解者;(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20%)。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9.碳循环的主要形式:CO2,在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间循环利用。

3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物理信息(光、声音、电、磁、

湿度、温度、颜色、形状)

(2)化学信息(3)行为信息

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水平就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也越差

32.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

3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最有效,如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离体保护(精子库、种子库)

3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光、科学研究、文艺创作

(2)间接价值:与生态功能相关

(3)潜在价值:未知的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学霸笔记

观察菌落、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观察:细菌和大部分真菌的个体都很小,它们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能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不同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培养:培养细菌或真菌,首先要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琼脂是这一过程常用的材料之一。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以后,就可以使用了。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制作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探究: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每组要准备好两套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而且要经过高温无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都有它们的踪迹。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细菌的发现、形态和结构、营养、生殖:

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首先观察到了细菌。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鹅颈瓶中肉汤不腐败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无法进入瓶中。后来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广泛用于食品保存和医疗卫生的巴氏消毒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 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的。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它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其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各种各样的真菌: 真菌并不都是有害的,有些霉菌可以用来制作豆酱、腐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源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5.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 6.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有:解放水(约95.5%)和结合水(约4.5%),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8.糖类由C、H、O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9.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10.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11.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O、N,绝大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 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例外 12.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A-T,C-G,DNA 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A-U,C-G,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1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5.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质壁分离与复原(详见课本)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学霸高三生物笔记总结

学霸高三生物笔记总结 总是出现在最前面,因为生物最简单。 ___这么说呢,因为只要你背了,只要你知道书上哪一页讲了什么,你绝对可以做出题来。今天在这给大家了笔记,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界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学霸做笔记方法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学霸做笔记方法总结 1、符号标记法 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些引人注目的符号,便于随时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久而久之,甚至有助于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 2、图文并茂法 图文并茂法就是在记录晦涩难懂的课堂笔记时,用高超的绘图法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绘制出来。当然,此法对于爱好绘画的童鞋来说一定倍加喜爱。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复习笔记。 3、分类提纲法 一般来说,分类提纲法可以用一页记录笔记,下一页记录所要对应的笔记提纲或要点。如果是课堂笔记,记录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记在记录栏中,它是笔记的主要部分。课后,把对听课内容的关键词,写在左边的回忆栏中。两栏相互映衬,相辅相承。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平时的自学以及课堂上。 4、深度记忆法 当课堂笔记记录完成后,应该在24小时内“趁热”复习,这样更有助于发挥笔记的作用——强化知识结构。这种

方法比较适用于课堂笔记与课后复习。 5、5R笔记法 5R笔记法,又叫做康奈尔笔记法。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②简化(Reduce),课下,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③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④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⑤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八上生物学霸笔记+同步训练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答案版

八上生物学霸笔记+同步训练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01 学霸笔记 1.软体动物 (1)代表动物——缢蛏 形态:有两片由__外套膜__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 呼吸:利用__鳃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运动:用__足__缓慢运动。 【注意】不是所有软体动物都有贝壳,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蛸,位于身体背面皮肤下的壳囊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2)软体动物的特征 常见种类:常见的动物有__河蚌、蜗牛、乌贼、鲍(合理即可)__等。 主要特征:身体__柔软__,表面有__外套膜__,大多具有__贝壳__;运动器官是__足__。 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__食用__、药用、引起疾病等。 2.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蝗虫 蝗虫的结构示意图: 身体结构特点:蝗虫的身体分为__头部、胸部和腹部__三部分。__头部__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__口器__用于摄食。__胸部__是运动中心,有__三__对足,善于跳跃;有__两__对翅,适于飞行。体表有气门,用于__呼吸__。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__外骨骼__。 (2)昆虫 蜕皮:昆虫身体上的__外骨骼__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起到防止体内__水分蒸发__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__蜕皮__。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发育为成虫后就不再蜕皮。 基本特征:有__一__对触角,__三__对足,一般有__两__对翅,等等。

(3)节肢动物的特征 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__外骨骼__,身体和附肢都__分节__。 与人类的关系: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__动物蛋白__;蜜蜂等昆虫为开花植物__传播花粉__;蝎、蜈蚣、蝉蜕等可入药,治疗疾病;果蝇是非常经典的__实验__材料;蚊、蜱叮咬人,并传播__疾病__。 02 例题解读 【例1】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软体动物大多有贝壳,但有些仅有退化的内壳,如乌贼,其内壳又称海螵蛸 B.双壳类动物有外套膜,用出水管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用足缓慢运动 C.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它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 D.钉螺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解析】双壳类软体动物有外套膜,一般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用足缓慢运动;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例2】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D.节肢动物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解析】节肢动物有120多万种,占所有已知动物的80%以上,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是昆虫的基本特征,不是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03 基础过关 知识点1软体动物 1.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缢蛏的呼吸器官是(D) A.外套膜B.贝壳 C.肺D.鳃 2.河蚌、石鳖、蜗牛的运动器官是(A) A.足B.贝壳 C.刚毛D.外套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笔记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高一生物复习笔记(完整版必修一)

高一生物复习笔记(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属于生物) 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 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④、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3.种群与群落 ①、种群: 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 ②、群落:生活在同一地点的所有生物的一群 例题: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A )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2)、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装片、先用低倍物镜,调节粗准焦、找到观察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换用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仔细观察

②、使用高倍镜 操作的基本步骤:取镜(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安放、对光(光线暗时,可选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亮时,可选用小光圈,平面镜)、压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且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长度或者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低倍镜的放大倍数小,物镜短,通光量大,视野亮;高倍镜的放大倍数大,物镜长,通光量小,视野较暗。 ④、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可看到的是q;显微镜观察的目标在视野的右下角,要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向右下角移动。 ⑤、视野内出现污点,污点可能存在于低倍物镜上、高倍物镜上、目镜上和装片上。若要准确做出判断,应先移动装片,若污点随之移动,则证明污点在装片上,污点若不随装片移动而移动,则污点可能在目镜上或物镜上。若转动目镜,污点随之转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可更换物镜,判断污点是否在物镜上。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③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和衣原体、古细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细线织(支)蓝衣。)有些细菌称呼简化(括号内字常省去),如根瘤(杆)菌、圆褐固氮(杆)菌、乳酸(球)菌等 真核生物——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这里容易和原核生物混淆的是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等。 3.细胞学说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O

2020初中中考学霸状元提分笔记大全--物理篇

初中学霸提升成绩的 16 个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自己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与大师为伍,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自己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自己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6、预习习惯。让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探索、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同学一定要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自己要适应老师,与老师共同进步,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后进自己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的自己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同学。同学们要让自己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自己布置作业。 10、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 多分的、50 多分的、30 多分的同学,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 分,下次40 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同学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自己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自己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自己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自己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自己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祝大家更多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笔记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9)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P.26)

初二数学学霸笔记(上册)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n-·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n-条对角 线,把多边形分成(2) n-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 (3) 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霸笔记精编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霸笔记精编 生物必修一 1 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一个生物体,如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细菌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人的生殖发育 4、能够将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的细胞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4、种群: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5、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 6、从个体到群落的结构层次中,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的关系(种内、种间。 7、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具备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所以尽管它是一个个体,但病毒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动、植物细胞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它们的相同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父→精子 母→卵细胞 (生殖细胞 受精卵 (体细胞相同的多个细胞形态、机构、功能改变胚胎 胎儿个体 受精作用分裂分化 第一章走进细胞

一、观察细胞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1光学结构:反光镜(平面镜:光线发散凹面镜:光线汇聚,物镜(低倍镜、高倍镜,目镜(低倍镜、高倍镜 (2机械结构: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座,镜柱,镜臂,光圈,通光孔,载物台,压片夹,转换器,镜筒。 2、长度越长的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长的目镜放大倍数越小。 3、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光源→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体→物镜→在镜筒里形成一个放大的像→目镜→物象进一步放大。 4、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5、放大倍数越大,物象越大,视野范围越小,光线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6、光学显微镜放大的是物象的长和宽,不是面积、体积。 7、光学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8、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七上册生物学霸笔记+同步训练1.1.1生物的特征答案版

七上册生物学霸笔记+同步训练1.1.1生物的特征 01学霸笔记 1.观察 概念:是__科学探究__的一种基本方法。 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肉眼__,也可以借助__放大镜__、显微镜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测量__。 要求: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目的__;观察要全面、细致和__实事求是__,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__积极思考__。 2.生物的基本特征 【注意】(1)能生长的物体(如钟乳石)、能运动的物体(如机器人)不一定属于生物;珊瑚虫是生物,而珊瑚却不是生物。 (2)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增殖(产生后代)和变异,但是电脑病毒不属于生物。 (3)并不是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如乳酸菌的呼吸不需要氧气。 02例题解读 【例】(遂宁中考)下列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实例不相符的是(C) 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生物需要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解析: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 03基础过关 知识点1观察法 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B.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 C.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知识点2生物的基本特征 2.(云南中考)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B) A.幼苗生长B.机器人扫地 C.母鸡下蛋D.猎豹追捕羚羊 3.(邵阳中考)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D) A.爬行动物的化石B.不断生长的钟乳石 C.会扫地的机器人D.荒漠中的骆驼刺 4.(南充中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这句古诗中,你能体会到生物具有什么特征?(C)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曲靖中考)“葵花朵朵向太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B)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进行呼吸 D.能生长和繁殖 6.(威海中考)我国境内的野骆驼以沙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植物为食,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B)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7.(教材P8T2变式)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高中生物学霸学习笔记(必修一)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要点总结: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 . . . . . 。 〖4〗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属于层次,又属于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是。〖7〗由细胞→个体:体现了高等多细胞生物历程.同时也体现了历程.即由进化到多细胞生物。 〖8〗由个体→种群→群落:体现了与之间的关系。 〖9〗由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体现了与之间的关系。〖10〗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具有特定的、和。〖11〗除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12〗、或不属于生命系统。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要点总结: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转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和。 3.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4.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生物:细菌“菌、菌、菌、菌等”,蓝藻“含有和. 可进行”,放线菌、体、体、体等”。 2.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霉菌、霉菌、霉菌、霉菌、菌、 蘑菇、灵芝等”.单细胞生物“虫、虫、虫等”.绿藻“水绵等”。 四、细胞学说:(细胞的发现者:列文虎克;细胞学说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1.创立者:和。 2.内容要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 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可以从中产生。 3.揭示问题:揭示了的统一性和的统一性。 表③细菌和蓝藻的比较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归纳大全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归纳大全 一、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 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 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 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 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 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

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 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 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 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 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 “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 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 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 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二、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 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 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第

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范 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5.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 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 类是生物因素 7.(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8.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七 星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生活在一起)等等 10.在自然环境中,各自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 改变着环境 1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2.生物部分①植物②动物③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1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14.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1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了食物网 1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物圈中的七大生态系统:①森林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海洋生态系统④淡水 生态系统⑤湿地生态系统⑥农田生态系统⑦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 2.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②看到的物象是倒像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 少,反之越多④换用倍数越高的镜片,视野越暗⑤使用较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能使视野更明亮⑥如果视野中物象偏向某一方向,需把玻片移向同一方向,才能使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⑦观察到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而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笔记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等.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 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会使用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能直立行走。 4.发现的距今175万年前的石器说明当时的古人类不但会使用工具,而且能制 造简单工具。 5.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1,南方古猿(特征是直立行走,代表是”露西”)→2 能人(特征是能制造简单工具,代表是距今175万年前的石器)→3直立人(开始使用火,大脑进一步发展,代表是北京人)→4智人(特征是产生语言,代表是山顶洞人) 6.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分的标志。在人类进 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原因是它最显著地变化之一是脑容量增加,而且劳动和集体生活能进一步促进大脑的发展. 7.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 卵的场所是输卵管。 8.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9.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10.卵细胞呈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 营养. 1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 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从受精卵到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营养由卵细胞提供. 12.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胎儿与母体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胎儿依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13.怀孕8周形成胎儿(出现人形),怀孕38周(266天),胎儿基本发育成熟, 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14.结扎后,男女只是不能怀孕,其它功能都不变(第二性征不变,可以产生精 子或卵细胞,有月经,遗精中没有精子) 15.切除子宫后,女性没有月经,也不能怀孕,但卵巢正常可以产生卵细胞.有生 育能力,但没有妊娠能力.可通过试管婴儿获得后代. 16.青春期是人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17.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