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与实施要求内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与实施要求内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与实施要求内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与实施要求内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在现代学校中,虽然各种不同的科目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但就各种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而言,它们大致是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的实施要求

备课室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1、钻研教材

(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说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就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否则,教学将失去方向,更谈不上效益。

(2)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阅读教学参考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参考资料并不仅限于那些由市面提供的、已经组织好的专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应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这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前的应急行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日积月累的职业化行为,教师在自己平日的学习和阅读中,应当积累自己的所感所思,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丰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参考资料库,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2、了解学生

如果说钻研教材释指向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是指向教学对象的。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面向知识本身,而且还要面向学生,则是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定关系决定的。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求与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指定教学进度计划是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备课活动的最终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表现出来的。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具

体又可分为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三类。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这种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个章节或课题所需要的主要直观教具等。

(2)课题计划

也称“单元教学计划”。订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后,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对教学大纲上的一掌、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上的一课,进行全盘考虑,制定课出课题计划。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的,本课题的计划以及各个课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3)课时计划

也称“教案”,是对每一堂课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课时计划往往是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的。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一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此外,备课方式也具有教师个体备课和教师集体备课两种。但这两种备课方式并不相互冲突,相反,在教学实践中它们常常是可以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师个体备课有利于强化每个教师的备课体验和加大备课深度;教师集体备课则是同伴互助的一种形式,能够集教师集体之力量,进一步拓展备课的广度和深度。集体备课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现实的途径之一。

二、上课的实施要求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前述的所有备课活动都是为上课前而组织的,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课,就应当要了解课的类型与结构,明确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根据课堂教学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的,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反映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说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就是完成单一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指的是一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在中学低年级比较常用。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式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了解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质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①组织教学。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②检查复习。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③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④巩固新教材。使学生对新知识及时巩固,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

⑤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学会独立学习。

实际上,任何一种课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具体的课的结构的理解和设计,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公式化、简单化。

⑶课堂结构的改革与发展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时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但是教师不能因为遵循这一结构而使课堂僵化,要打破凝固的课堂结构,注重对课堂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在改革课堂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②关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③注重建立对话式的教学关系。

⒉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上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要搞好课堂教学。一堂好课有哪些要求?

观点1:教师上课应该严格按课时计划进行,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案、照本宣科,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加以运用。一般地说,要上好课,除必须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外,还应该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①目的明确。教学目的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否实现

了预定的教学目的,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主要指标。目的明确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教学目的要明确、全面、具体,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应兼顾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和培养思想品质。二是师生双方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都应当明确,这有利于师生相互配合,使教和学共同指向教学目的。三是指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②内容正确。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高度的

思想性。讲授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既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又要做到重点、难点和关键突出;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适当补充新的内容。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方法恰当。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教师所选用的方法应符合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等。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并善于根据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加以调整和变化。此外,教师还应当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

④结构紧凑。课堂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教师应巧妙地安排课的

结构,既有良好的开端,又有和谐、流畅的过程和完善的结尾;讲述、练习、演示、板书等环节要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并随着教学内容的需要由高潮起伏,富有节奏感;要科学地分配时间,按时进行教学计划的各个步骤,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不出现空堂和拖堂现象。此外,教师还应注意组织好教学,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始终有良好的纪律和秩序。

⑤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全面,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主要

包括讲、写、画、演五个方面。“讲”是讲话,就是要熟练地运用教学语言、有效地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和课堂气氛。“写”是指板书,即熟练地掌握板书技巧,遵循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有效地配合讲授等活动。“作”是指教态,要求朴实大方、自然优美,能促进教学内容的表达。“画”是指能够准确、恰当地画出教学所需的图表、图形等。“演”是指能够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文字、教具等进行演示,要求准确、规范、清晰。

⑥师生双方积极性高。教学时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其效果取决于

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性水平。因此,上课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

用,按照计划积极实施、调控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创设民主合作、轻松和谐的

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程中的各项活动,动口、动手、动脑,对学生

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做到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思维共振、感情共鸣。

⑦教学效果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观点2:好课应该清新自然,充满时代气息,留有思考空间。

①课要保持清新自然。一堂好课,不在于刻意制造什么,更不能做作,好比

厨师烧菜,主要是菜能合人的胃口,好课也是如此,好课需要设计,但设计不等于

作秀。教学应该像生活,上课就是过日子。一句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②课要充满时代气息。上课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协商、思维的碰撞。好

课应有民众的声音、社会的声音、世界的声音,还有学生的声音,这种课堂教学,

才会生机盎然。

③课要留有思考空间。教师讲话滔滔不绝,学生针插不进,这种课绝不是好

课。没有空间,就没有瞎想与深思,也就没有个性与创新,有时就是留下期待,留

下韵味,留下创新。

观点3:好课应该做到“五个有”—心中有学生、有效率、有意义、有智慧、有待完善。

①心中有学生的课。就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命的角度关注学

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②有效率的课。就是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效率”不仅指全班同学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一定要在

课内完成。

③有意义的课。好课至少要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能力有所提高,有良好的、积极

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强烈需求,使学生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④有智慧的课。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定的结果,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

真情实感和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教学资源的生成,又有学习和状态的

生成。有智慧的课,应该是内容丰富、师生双方活跃、给人启迪的课。

⑤有待完善的课。好课无须完美,只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这种课是属于常

态下的课,有缺憾的课,不图热闹、不追求形式的课,对新教师有感悟,对学

生有启迪,因而是扎扎实实的课。

观点4:好课要力求做到确立目标不忘“人”,处理教材善于“变”,选择教法突出“疑”,安排教程强化“动”,创设氛围享受“乐”。

①确立目标不忘“人”。确立教学目标,必须目中有“人”。目中有“人”,首先要面向全

体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从而构建健全人格。“育才”先“育人”,一个认知能力发展较快的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品质、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那是不可能成才的。

②处理教材善于“变”。真正的教材应当是经过处理的。我们的教学应是用教材,不是教

教材。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聚合或取舍,努力开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可通过变序、连线、比较等方式加以合理组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新鲜感,从而不断强化其深入钻研的欲望。

③选择教法突出“疑”。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疑问”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

方法。疑能激趣,疑能促思,疑能温故,疑能知新。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设疑,千方百计地将重点、难点、困惑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尤其提倡让学生提

出问题,力求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思考、个个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

④安排教程强化“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当体现现在有足够的时间与充分的

机会让学生“动”。课堂上的教师不应是演说家,而应是教练员,一个明智的教练员是绝不会越俎代庖,替运动员去跑、去跳,能力是练成的,而不是讲出来的,教师的责任在引导、点拨。要动得有效,这不只是外在形体的动,关键在于学生思维的灵动。这就离不开教师有数、有序、有机地安排活动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低效乃至无效劳动。

⑤创设情境享受“乐”。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目标达成

效果,也能沟通师生感情。课堂要非常重视创设乐教乐学的氛围。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广采博取,横向扩展,纵向勾联,寻求训练与兴趣的结合点。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培养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技能,也是创设乐教乐学气氛的重要保证。总之,在快乐的氛围中教学,教就成为一桩乐事,学也不成为负担。

观点5:好课标准提示了一个边界、一个参照或一种思维方式。好课应该是这样的:从教学目的看:通过教学,让学生知识更丰富、学习更聪明、人格更高尚。

从教学过程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

从教学方法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让学生去询问,询问“是什么”,询问“为什么”,询问“还有什么”;让学生去发现,发现问题,发现真理,发现自己(能力和才华);让学生去欣赏,欣赏知识的奥秘,欣赏知识的奇妙,欣赏知识的美妙。在教学中,哪怕是一首小诗、一个故事、一个构思甚至一个细节,我们都要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只有这样的教学,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成长。

三、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的实施要求

作业时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其作用都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的技能、技巧。通过作业的布置、检查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或技能方面的缺陷病加以纠正,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并针对其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1、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下列要求

⑴作业应有明确的目的。

⑵作业的内容要科学处理合理,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注重“双基”。作业的内容要精选,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兼顾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可适当布置一些结合实际的或促进学生独立学习、扩展课堂学习内容的作业,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⑶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不搞题海战术,增加学生负担,更不要把作业当做惩罚的手段,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身心疲劳。教师按本学科的上课时间与自习时间的比例来确定作业的分量,并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相互协调。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应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依据来确定。

⑷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对作业中的难点、疑点可作必要的指导,对比较复杂的作业可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提示,但这些指导和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⑸作业也要体现因材施教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布置作业时,教坊司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照顾到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的不同程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和相应的提高。最好的作业,是那种允许学生从一定数量的作业中进行

选择的作业。

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及时检查和批改,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的批改与讲评

批改和讲评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按时收发,认真检查和批改,适时地进行讲评,以便及时掌握教学情况,促进学生知识的完善。

批改作业的方式,就范围将,有全批改、部分批改、轮流批改;就程度讲,有精批细改、当面批改、课堂集体批改和学生互相批改等。实践证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做到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当面批改,这对学生的帮助最大。批改作业时,应注意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在批语中扼要地给学生指出;同时,要记录下来,作为课堂讲评和改进教学的依据。对一些典型的、共性的问题,要以课堂讲评的形式进行分析、解决。

四、课外辅导的实施要求

课外辅导室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指导。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但课外辅导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重复,而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课外辅导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有: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的课外作业;给缺课或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给优秀生和有专长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外阅读及课外活动等。

课外辅导一般可采取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较常见的是针对少数学生或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的个别辅导。

此外,学习辅导也是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学习辅导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立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三是为有探究兴趣的学生提供研究指导,帮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外辅导仅限于课堂之外相比,学习辅导的概念更具有涵盖性,除课外辅导外,也包含了正常的教学时间内的各种辅导活动。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和问题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对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确定辅导的内容和措施;不应该把辅导作为课堂叫徐额的延长,加重学生负担;课外辅导应注意有侧重地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对学习差的学生的辅导,除以教师为主进行帮助外,也可以适当吸收学习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达到互相促进并形成良好互助品质的目的,但不要占用学习好的学生过多的时间;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教师要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反对本末倒置,更不能变相搞有偿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实施要求

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检查、评定与分析,是了解教学效果、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掌握教学平衡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可以及时获得自己学习的反馈信息,明确努力的方向,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对于学校领导来说,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对学生家长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之,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与分

析具有诊断、强化、调节、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更,对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1、学业成绩的检查

学业成绩的检查,主要是通过考查和考试两种方法来进行。

⑴考查

考查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水平的非正式的、经常性的检查和测定。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近期学习的质量,以便于教师决定教学的起点、进度或改进教学。考查一般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和日常观察等方式。

(2)考试

考试时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水平的正式的、总结性的检查和测定,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总结性的特点。在中小学教学中,主要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方式主要有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和实践性考试三种。笔试,是中小学最常用的考试方式,一般采用闭卷的形式进行。

组织考试时一项复杂的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考试要在学生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考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检查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因此,在考试前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复习时,教师要加强辅导,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决不能搞“突然袭击”。

②考试方式要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和考试的具体目的,恰当地选择、灵活地运用各种考试方法、方式,做到既要方式多样化,又不过于频繁,甚至太多太滥,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

③提高命题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实际引导,因此,教师的命题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既要把考试的重点放在“双基”的掌握情况上,又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突出重点知识,又要注意扩大知识覆盖面。试题应难易适度、分量适当,并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试题的形式要多样化,应根据具体条件和考试目的灵活地选用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从多种角度测查学生,应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所编试题应便于解答、施测易行、阅卷评分省力、抗主观干扰性强。试卷编好后,还应拟定具体而明确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④加强考试管理。教师既要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端正学生的考试态度,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又要加强考试纪律,杜绝作弊行为,以保证考试的有效性。

2、学业成绩的评定

评定学生的成绩,一般采用记分和写评语两种方法。

常用的记分方法有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两种。百分制记分法以百分为满分、六十分为及格,它便于区别学生成绩的细小差别及其发展变化的程度,便于计算平均成绩和排出先后顺序,但评分、统计较为复杂。等级记分法是用规定的等级来衡量学生的成绩水平,主要有五级记分法(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或5、4、3、2、1)、四级记分法(如甲、乙、丙、丁)以及最简单的“及格”、“不及格”二级记分法。等级记分法便于显示学生成绩的等级差别,但不利于显示成绩的细微差别,不能进行成绩的统计计算。一般来说,题目较多、便于打小分的或较为正式的考试都要采用百分制;而题目不多、重在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试题及平时的考查以及开卷考试则多采用等级制。

分数只能抽象地以数字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水平程度,而评语则能反映和表达学生学业的具体特点、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因此,有时教师在评分后还应写出评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小结和总结、实践性的考试以及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提问等,往往采用写评语的方法。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客观公正,防止主观臆断和感情用事,要做到宽严适度、标准统一,既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应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灵活地加以评定,既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巩固的情况,又注意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鼓励他们的独创性。

3、学业成绩的分析、讲评

检查评定学生成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所以,对检查和评定的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制定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应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统计出班级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比例、各小题的学生失分率,绘制出全班学生成绩的分布曲线图;又要弄清在不同类型的试题中存在哪些问题、不同类型的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产生错误的原因何在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讲评。要抓住共性的、典型的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剖析,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反馈信息,以进一步调整、改进自己的学习。同时,应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评价,提高其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学科。科学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已从孤立、封闭的教学手段逐步变为综合、开放的教学手段。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与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不能将优美的语言文字搞得支离破碎;三是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形象美,赏析课文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基础性原则。儿童从“呱呱”落地起,语言就和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入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口头语言基础。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展性原则。儿童一旦独立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便会逐渐将课文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使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是至关紧要的。现行的“举一反三”、“导引发现”、“推演尝试”、“生疑求异”、“虚拟设置”等教学方法,对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儿童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4.层次性原则。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提高每一个儿童的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受教育者因先天的影响而形成了个性差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这一客观事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针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多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是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构建的教学模式上都体现了“启发式”这一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学模式探索者的共识,反映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1.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组运动着的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去掉教的“包办”,学的“放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儿童的语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围绕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法和指导学法。教法设计要体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 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作者认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能够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点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点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点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水平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点: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实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

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水平,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水平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实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水平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水平、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理解》,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水平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动、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水平,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完整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在现代学校中,虽然各种不同的科目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但就各种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而言,它们大致是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的实施要求 备课室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1、钻研教材 (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说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就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否则,教学将失去方向,更谈不上效益。 (2)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阅读教学参考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参考资料并不仅限于那些由市面提供的、已经组织好的专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应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这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前的应急行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日积月累的职业化行为,教师在自己平日的学习和阅读中,应当积累自己的所感所思,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丰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参考资料库,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2、了解学生 如果说钻研教材释指向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是指向教学对象的。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面向知识本身,而且还要面向学生,则是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定关系决定的。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求与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指定教学进度计划是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备课活动的最终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表现出来的。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具

常规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1、每位教师在学期初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上课前要备好课,做到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每节课都要在预备铃响到教室门口侯课,上课要准时,不拖堂、不提前下课;有迟到的学生要问清原因,不允许学生随意离开课堂;眼保健操时间应组织学生做好,禁止个别学生外出; 4、每节课后作业要精选,作业量要适当,批改要及时认真,所订的学科练习册要至少批改60%以上,每月要至少有一次测验; 5、要坚持听课,主要听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每周至少一节,教研组长、学科骨干要至少两节,并做好听课记录与评价; 6、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及活动,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回来要向学部领导、所在教研组传达汇报。 7、提倡教师个别辅导,但严禁占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集体补课; 8、上课时要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规范,讲普通话,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坐着讲课,严禁接打手机或查看手机信息,不得随意离开课堂包括早、晚自习课; 9、严格按课表上课,没有学部批准不得私自调课串课,包括早晚自习,随意调课且不在教务处备案,视为教学违纪; 10、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训斥学生,更不能随便责令学生离开课堂。 11、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部安排,承担监考任务,监考要认真负责,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收发试卷要规范及时; 12、未经学部审批,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订购复习资料、课外读物和模拟试卷、练习册等; 13、语文、英语早读,要做好计划和安排,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测、有考核、有实效; 14、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5、教师要不断成长进步,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每学期撰写出至少一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或论文; 16、学部教学检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三次,每次都评出等第,并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数据指标。 二、各学科作业量最低标准要求: 语文:作业每周2次,作文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数学:每周三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英语:作业每周2次,作文或日记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听写、练习。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高考学科每周2次,非高考学科每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

三 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

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是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此部分内容是教研室刘老师做的初稿,我们又共同进行了修订,同时加入了自己教学的部分实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布置预习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我们都知道,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更好地学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 预习可分为课内预习与课外预习。三年级要在低年级课内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预习过渡。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预习能力。如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指导学生通过查词典并联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较难懂的词语。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跟做法。这是我所教四年级的预习提示。

(课件2) 预习: 1、读:熟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查: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3、划:把感受深刻的或精彩的句子划出来。 4、注: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作简单的批注。 5、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6、搜: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以上是我教给孩子的预习方法,时间长了,自然孩子就能很自如的运用这些方发来学习课文了。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预

习起点也要适当提高。如五、六年级学段可采用学案式布置预习,由老师将提前制定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预习。 (课件3) 学案一般包括 1、检查知识点〈一般指字词〉 2、搜集资料〈视课文而定〉 3、分析课题 4、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5、读后的收获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第一周:依据各学科教学进度安排,以单元备课为途径,挖掘教材的艺术创造性因素,个人(报课)准备一节主题创意教学课,上报教导处。 同头课可以采用“个人构思——共同交流——各写个案——交流讨论——形成教案。 第二周:教导处根据教师报课情况组织听课(学科组长、教师),鼓励其它学科教师观课。(听课)课后写小结。 第三周: 各学科组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例,对学科渗透艺术教育的主题创意教学课的新模式(评课)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艺术性渗透实践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反思和提高。 第四周:经过研讨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出要解决的方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行为后再次(再上课)上课。课后上交本课教案、教学反思。 指导思想 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英语课程为龙头,以艺术课程为特色”三套课程是学校鲜明的教学特色,在保持和传承的基础上,本期确立“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美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艺术教育浸润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思路。“基于传统、体现多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畅通“更新教育思想、拓宽教学思路、发展教师专业、多元培养学生”的四大渠道,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为主体的三级课程体系中探索“高效、快乐、开放”

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生,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氛围。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教研组建设。建设并完善学习、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形成制度健全、形式灵活、过程扎实、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氛围,特别是做好三套系列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即时性”和“规划性”教研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入研究状态,使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发现实质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教育的真谛,收获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本学期学校要求各科组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引导学科组抓实单元备课。 二是引领教师开展校本主题式的教研活动。 三是完善科组月评估工作。 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为了便于落实和督查,学校对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原则上统一安排如下: --每月第一周教研活动为“单元备课”时间。 1、单元备课处理教材必须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单元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线索、明确基本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强调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具有教材的“个性化”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办学目标。 ----每月第二、三周教研活动为科组“校本主题式教研活动”、“反思性教学交流”时间。 (一)本学期校本教研主题创意教学课-----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 目标: 1、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艺术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人的情感得到陶治,思想得到净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培养人、提高人素质的最根本问题。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途径之一,主要任务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拓展活动等途径的有效探索,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如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创造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1)确定主题创意课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XX小学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高效课堂”是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遵旨,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核心思维,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为了使“高效课堂”模式在我校能顺利推进,取得成效,特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教师备课要求 1、“学习方案设计”(即为一案) 授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教学方案设计”要备课型、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理念与思路、备资源的整合,力求做到备深教材、备透学生。 积极推行教研组及学科组集研备课制度,建立学科间的协作机制,形成“教师个人自备、集研组集体议课、反思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学科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 2、“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即为三单)的设计 “问题导读——评价单”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本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创设与教学贴合的导入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新旧衔接、揭示主题。要体现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设计。 “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是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目标提出的问题。利用“问题训练——评价单”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设计时要围绕问题的环节,明确问题的指向,问在重难点处、新旧衔接处、易混处,准确确定合适的起点、已会点、疑难点、易错点。 “三单”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并于授课前2——3天下发到学生手中。 二、师生互动要求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内容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内容 ⒈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⒉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 ①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②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⑤教学过程; ⑥教学反思、评价。 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教学设计的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

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 (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3)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 (4)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五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工作主要包括: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研究教法 4、摸索学法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一节好课,取决于许多条件,其中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结果紧凑 5、积极性高 三、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要求是: 1、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启发性、典型性,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作业时间要控制; 3、作业目的性要明确,要求要具体; 4、作业指导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5、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以便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四、课外辅导 课外发的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使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课外辅导的形式一般有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三种,提高课外辅导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实际需要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其次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第三,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教师要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反对本末倒置,更不能变相搞有偿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检查和测试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鼓励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述教学的五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只有认真抓好各个环节,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试行)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执业行为规范准则》和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望全体教师严格遵照执行。第一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应把课堂作为神圣的育人殿堂,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用科学精神、精湛专业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师应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坚持每堂课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和讲义,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模型等有关教学准备工作。 第三条教师在课堂内应保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站立讲授。教师进课堂禁止带通讯工具,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上课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等。第四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流程、基本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缜密、重点与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条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坚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更不得以各种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做到课堂“教”与“学”双向互动。 第六条自觉执行课程计划,任何人不能私自调课、停课、占课、拖堂,不能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影响下一节课教师上课。要确保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教学准备,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第七条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饮水吃零食、讲小话、打闹等不当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教育,同时要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及时批评。 第八条积极发挥功能室作用,专业课教学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和理、化、生、科学实验课尽量在专用教室(场地)授课。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施,维护场地卫生。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和关闭设备,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第九条各学科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课堂随机练习或是练习课、测试课、书法课、晨读课等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坐姿、书写等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同时,要确保学生书法课的练习,不得擅自更改书法课内容和晨读内容。 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熟练掌握,力求做到能

教学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

教学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 杨鹤龄 第一个环节:计划制定 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一环,应力争做到:(1)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不应是个人行为。个别管理者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计划往往脱离实际。在制定计划时应按着“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程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其起到“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2)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教学目标管理体制一般应该是:学校工作目标管理→教务处工作目标管理→学科组工作目标管理→备课组工作目标管理→教师个人工作目标管理。 第二个环节:实施 实施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这阶段应做如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1)组织工作。①建立有效的教学组织机构。即实行以年级组为基层行政组织,年级组和学科组交叉进行教学管理的体制:年级组对教育、教学实行全面管理,而学科组则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评价教师的教研工作。②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修定或制定有关教学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标准及具体规定和要求等。这对规范教学人员的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可起到保证作用。③明确规定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进程。(2)培训工作。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综合活动课实验培训;课程设置改革实验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等。(3)指导工作。即上一级教学管理者根据工作目标,管理计划,对下一级管理者进行指导、点拨、帮助。(4)协调工作。即教学管理者在教学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本着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原则,经常协调好教学管理系统内与外、组织与组织、组织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检查与评价 教学检查与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中介环节。检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学工作的质量分析;各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发挥管理职能作用的情况等等。 第四个环节:总结与处理 “总结”是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做出结论。总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表扬先进教师,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处理”就是把总结中得出的经验、教训运用于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动中。 教学管理过程中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总结与处理四个基本环节是紧密联系、

小学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为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特制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一、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优秀生和后进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对“三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期末必须认真总结,细心反馈,写好教学心得。 二、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师生共研的主要环节,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感,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4、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

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三、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或接待客人、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 4、教法应灵活、新颖,富有启发性,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在乐中学习。 5、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歧视后进生及残疾儿童。 四、作业要求 1、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综合各年级训练重点要求,不超标、不超本,可布置可不布置的作业坚决不要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既面向全班同学、又照顾好尖子生和后进生。 2、教师应要求学生作业要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养成规范、整洁等良好作业习惯。 3、作业检查、批改要及时,坚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对学生作业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点评。作文批改一定要有有等级、批改日期。部分作业还建议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语。 4、作业类型。数学科:课堂练习。语文学科:课堂练习及作文等。 5、作业量:语文每篇课文至少要设计两次课堂作业(含复习、积累、应用等);数学按教师用书要求课时(除机动、单元测评)计课堂练习次数,单元测评另计。每次作业数量要适中,不能偏少,但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小学语文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制定课堂教学常规如下: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一般来说,识字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运用猜谜语、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教授方法,识记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可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注重教授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 3.复现巩固,整体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如分组玩字词卡、做摘苹果、夺红旗游戏,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儿歌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语言环境中整体识记本课生字。 4.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等方式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同时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应通过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可采用诗歌、音乐、提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品读赏读,深入领悟。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此环节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问题要整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边读边想、边圈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回归整体,引导学生或积累语言或进行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习作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般来说,习作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要求,准备素材。习作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并进行定向观察,搜集整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好准备。 2.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学生将所收集的素材在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就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作如下规定: 一、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 、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除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功外,还具有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为依据,挖掘教材的因素,形成德育渗透的机制,各学科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2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个人的能力结构是一个多维的立体机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学科分别要求的能力,第二层是各学科共同需要努力,第三层次是创造力,各层次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知识既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能力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本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精讲多练,注意创造和实践”的原则,要立足于知识,着眼于能力,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3 、教知识和教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培养未来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

习,要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既教知识又教学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要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4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人们学习要掌握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不完全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才能成为完全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又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要加强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课程的实验课;政治课教学要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 5 、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但重视智力因素的传授,还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注重情感、能力、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据全体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组织教学,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又要通过设疑、讨论、提问、练习、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二、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 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备课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备课首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运用新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体现对学生进行“勤奋、敬业、协作、沟通、服从、创新”等职业品德的培养。 能力目标:突出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知识目标:突出技能内化所需要的知识,控制专业岗位所需知识的难度与广度。 二、教学内容 体现鲜明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理念,符合就业市场对本学科素质、技能和知识要求,即所教为市场所需,并且适用(上岗需要)、够用(稳定与发展需要)。 三、教学方法 充分营造与就业市场相一致的教学情境(课堂成为模拟职场),合理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便于形成学生职场分析能力与职场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与实践性特点。 四、教学过程 体现学生主体性和职教特征,管教管导。教师教的过程重在指导,摒弃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法,教要精炼、准确、适时,学生学的过程要动手、动脑,有载体、有对象、有情境、有过程、有任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职教特点和学生主体。 五、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参与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实践操作掌握率达95%以上。 附:学校评课参考标准 1、优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技能目标突出,素质目标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活动突出,职教特点突出,课堂效果突 出。 2、德育目标不鲜明,技能目标不鲜明,职教特点不鲜明为不合格课;教学内容不符合学情,不符合岗位技能要求为不合格课;教学方法以讲为主、满堂灌为不合格课;教学过程无学生操作或无学生活动为不合格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掌握差为不合格课;课堂纪律差,教师不能驾驭课堂为不合格课。

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8.1教学工作基本程序

H呼用i f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5962429.html,ni辽宁中公教育: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5962429.html,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8.1教学工作基本程序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2014 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第八章教学(下)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和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 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 依据。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知识的结构体 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 排。 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除了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推荐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 (二)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 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 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三)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1.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开始前制订出来。内容应该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 的具体安排,各个课题所需要的主要直观教具等。 2.课题计划 订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后,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对教学大纲上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中的一课,进行全盘考虑,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课题计划。课题计划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