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西药;中医辩证

在临床中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其中在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大部分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并获得显著且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复合《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排除精神病、系统原发疾病患者,孕妇,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3±12.4)岁,平均病程(16.4±2.3)年;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4.7±13.6)岁,平均病程(16.3±2.7)年,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高血压分型标准实施分型[2],分为肝阳偏亢型5例,阴虚夹痰型6例,肝肾阴虚型8例,阴阳两虚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卡托普利片,2次/d,25 mg/次,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主要如下:(1)肝阳偏亢型患者:症状表现为面部烘热、眩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脉弦数、尿黄便秘、失眠多梦及舌红苔黄等。治疗原则为平肝熄风,补益肝肾,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药方为: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柴胡、当归、杜仲、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甘草等构成;(2)肝肾阴虚型患者:症状表现为双目干涩、视物模糊、脉弦细数、舌红苔少、心烦热、便干、口干欲饮、腰腿酸软等。治疗原则为滋肾养肝明目,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药方为:枸杞子、菊花、熟地、丹皮、桑寄生、川芎、杜仲、泽泻、山萸肉、茯苓等构成;(3)风痰上扰型患者: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方法得当,是很容易降下来的。 人到中年,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血压降下来,使自己不必生活在担忧的苦海里。 下面我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中药食疗;一种是外敷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针对原发性的。 一、中药食疗:最绿色的降压好方法。 1、生芹菜一公斤,蜂蜜适量。将生芹菜去根洗净,捣烂,榨取汁液,,在汁液中加入等量的蜂蜜,调均匀即成,每次服用40ml,每日三次。我就坚持用了这种方法二十天,原先自己低压130、170,使用后恢复到80、120。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降血压,对脑血栓病人也很有好处。 可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很好的疗效。 2、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用湿水泡发,摘降蒂柄、除去杂质,与冰糖及适量清水同置碗内,上笼蒸红一小时,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每日两次。 3、海带30克,草决明15克。将海带洗净去盐,浸泡两小时,连汤放入砂锅,再加草决明煎一小时以上,饮汤,海带可吃。血压不太高者,一日一剂;病重者,一日两剂。 4、鹅蛋一个,花椒两粒。在鹅蛋双端各打一小孔,将花椒装入,用面糊密封蒸熟。每日吃一枚,连吃七天。清热解毒、用治高血压。 5、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鲜西红柿两个,洗净蘸白糖每日早空腹吃。可清热降压、止血。 6、醋浸花生米治高血压:生花生米一斤,醋适量。将生花生米(带衣者)装入碗内,用好醋泡,浸泡七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一次。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7、鲜山楂治高血压:山楂10枚,白糖30克,将山楂捣碎加糖煎煮极烂。吃山楂饮汤,每日一次。具有活血降压、扩张血管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长期饮服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8、鲜向日葵叶汤降血压:鲜向日葵叶120克,洗净煎汤,每日三次分服。治高血压。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中医分型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分型治疗;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满意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很多,一般是在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个人生存环境、个人精神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诱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头痛眩晕以及疲劳乏力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研究。为了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4.3±2.5)岁。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5.5±3.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均存在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均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分类、年龄平均值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途径开展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并发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0),1粒/次,10mg/次,缓解患者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 研究组接受中医分型治疗,综合分析患者个人状况,科学给予中医分型治疗。存在肝肾阴虚问题的患者,其一般会存在耳鸣晕眩以及目涩口干等症状,常常感到四肢酸软,面对这种情况,应选择三地汤,另取龟板20g,当归、女贞子各25g,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例题: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例题: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患者,伴发心悸(HR 99次/分)和劳力性心绞痛时,应首选哪种药物 A.β-受体阻滞剂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受体阻滞剂 D.钙离子拮抗剂 E.利尿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治疗高血压。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 A.130/80mmhg B.130/85mmhg C.135/85mmhg D.140/90mmhg E.150/90mmhg 『正确答案』A。高血压伴糖尿病的血压一定要达标:低于130/80mmhg。

男性,55岁,血压180/110mmHg,服降压药后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心电图示左室肥厚,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窄,尿蛋白微量,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血压病1级 B.高血压病2级 C.高血压病3级 D.肾动脉狭窄 E.慢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压180/110mmHg,心电图示左室肥厚,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窄,尿蛋白微量,提示高血压3级。 心绞痛 习题 不属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是 A.吸烟 B.高血压 C.酗酒 D.年龄 E.高胆固醇血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酗酒不属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 诊断典型劳力性心绞痛,下列哪项最有特征

A.胸痛多在夜间发作 B.胸痛发作多在15分钟以上 C.持续性左前胸憋闷感 D.疼痛时心电图示ST段抬高 E.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数分钟内疼痛消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典型劳力性心绞痛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数分钟内疼痛消失。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体下段之后 B.心前区 C.心尖部 D.剑突下 E.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 A.心电图 B.放射性核素 C.超声心动图 D.冠状动脉造影

最新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多见于本病1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3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2级为多。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予滋阴、潜阳,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分清风、火、痰、瘀之兼夹,予熄风、降火、化痰、祛瘀;审察脏腑肝、肾、心之病机,予柔肝、滋肾、养心;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1.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

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珍珠母、白芍。 枸杞15 菊花15 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山药12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 龟板30 夏枯草15 珍珠母30 白芍15 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泽泻渗湿,丹皮清虚热, 枸杞,菊花,夏枯草清利头目,白芍敛阴,珍珠母、龟板滋阴潜阳。 3.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 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 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 钩藤15 石决明30 栀子15 黄芩15 牛膝20 桑寄生15 羚羊角粉3 丹皮12 茯苓15 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羚羊角清热熄风降火,三药并 用平肝潜阳。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桑 寄生补益肝肾。茯苓安神。丹皮清血中之伏火。 4.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吸 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素馨花、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 素馨花10 珍珠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目录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中医药 辨证施治低血压中药治疗低血压方法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 按摩食疗治低血压三个小药方帮你调治低血压民间偏方治 疗低血压民间饮食治疗低血压低血压的饮食疗法老年人低 血压的小妙方低血压患者自我按摩疗法补中益气汤治疗低 血压低血压病人推荐饮食疗法低血压治疗偏方治疗低血压 民间小偏方阿胶可改善低血压症状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心主血脉,

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页首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要,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气血两虚者可兼见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左归丸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生半夏、苍术、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地龙、郁金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3.肝火亢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 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双钩藤后下等 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4.阴虚阳亢证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 治疗方法 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 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 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 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

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 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   页首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 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 ≤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empirenews.page ]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去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钩藤(后下)15克,加减运用。半夏化痰祛湿,白术健脾祛湿。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

(完整word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 该法适用于体质性、体位性及内分泌功能性低血压,多因禀赋不足、房事不节、精气神亏损而致脾肾两虚。症见头晕目眩,乏力肢倦,少气懒言,健忘神疲,腹胀便泻,肢冷,巅顶凉,畏寒喜暖,面色清淡,腰膝酸软,夜尿频数,妇女月经不调,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薄白,脉细。治以健脾益气、温肾壮阳。方药:九制黄精饮与异功散加减,药如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炙甘草。 典型案例患者,男,32岁,素体虚弱,血压波动于75~90/45~6Omill Hg,时头晕目眩伴肢冷神疲5年,多方医治无效,现症状加重,出现健忘,腰膝酸软,畏寒喜暖,便稀夜尿多,面色清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中医诊断:眩晕,脾’肾两虚证;西医诊断:原发性低血压。治以滋阴补气、温肾健脾,方选九制黄精饮合异功散加减,药用肉桂10g,附子lOg,熟地30g,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lOg,党参20g,白术10g,黄精20g,陈皮10g,杜仲10g,炙甘草lOg,水煎服。l剂/d,分2次服,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守方服用半月后改服桂附地黄丸,每次l丸,2次/d,人参10g煎汤送服,治疗月余,血压恢复正常至97/60~75 i11 Hg,诸症消失。 燥湿健脾法该法适用于脾虚湿盛、湿困脾胃之证,多见于内分泌功能病变或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症见头痛如裹,时欲卧难久立,身重肢胀,口黏腻或见纳呆胸闷腹胀或时有恶心,便稀尿清长。多于

阴湿时节及食甜腻之物后加重,查见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腻,脉缓,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方选九制黄精饮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如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砂仁、木香、天麻、生姜、大枣。 典型案例患者,男,44岁,自述慢性低血压病史20余年,于春夏时加重,血压波动于79~90/52~68 lnnl Hg之间,就诊时血压79/65 nlm ,胃镜检查诊为肥厚性胃炎。素体肥胖,自述头晕、头重如裹,时欲卧身困重,颜面下肢虚浮如肿,口黏乏味,胸脘痞闷,舌淡苔腻,脉沉缓。中医诊断:眩晕:西医诊断:肥厚性胃炎,症状 性低血压。辨证为痰湿困脾,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结合九制黄精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白术10g,天麻8g,人参10g,茯苓30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8g,生姜3片,大枣5枚,牡蛎20g,6剂后症状改善。但仍有脘痞胸闷,苔腻,脉滑,上方加白术10g,厚朴20g,枳壳10g,加重燥湿理气之功,继服5剂,诸症消失。守方服l0剂后改用参苓白术丸6g,2次/d,口服,每周复诊1次,共3次,查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气血双补法 此法适用于脾胃气虚,生化乏源,以气虚血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低血压患者,多见于营养失调或有慢性消化疾病患者。症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气短自汗,神疲肢倦,心悸失眠,毛发不荣,体疲肌肤浮肿或见内脏脱垂,妇女见月经过多或过少或闭经,舌淡苔薄白,脉细。方用九制黄精饮加味人参养荣汤,药如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西药;中医辩证 在临床中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其中在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大部分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并获得显著且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复合《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排除精神病、系统原发疾病患者,孕妇,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3±12.4)岁,平均病程(16.4±2.3)年;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4.7±13.6)岁,平均病程(16.3±2.7)年,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高血压分型标准实施分型[2],分为肝阳偏亢型5例,阴虚夹痰型6例,肝肾阴虚型8例,阴阳两虚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卡托普利片,2次/d,25 mg/次,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主要如下:(1)肝阳偏亢型患者:症状表现为面部烘热、眩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脉弦数、尿黄便秘、失眠多梦及舌红苔黄等。治疗原则为平肝熄风,补益肝肾,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药方为: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柴胡、当归、杜仲、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甘草等构成;(2)肝肾阴虚型患者:症状表现为双目干涩、视物模糊、脉弦细数、舌红苔少、心烦热、便干、口干欲饮、腰腿酸软等。治疗原则为滋肾养肝明目,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药方为:枸杞子、菊花、熟地、丹皮、桑寄生、川芎、杜仲、泽泻、山萸肉、茯苓等构成;(3)风痰上扰型患者: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血压低的原因及治疗

血压低的原因及治疗 低血压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大致上可分为: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2.病理性的低血压病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 (1)原发性低血压病: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2)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所致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 血压低的治疗方法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随访,因为某些所谓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为低血压病,也可能原属病理性低血压病,只是早期未能发现有关病理

改变而误认为是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2.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营养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烟酰胺(维生素pp)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此外,饮用蜂蜜或蜂王浆也有裨益。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于上述治疗无效: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用小剂量激素,如9-a氟氢可的松0.1mg/d开始,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本药具有水钠潴留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压。必要时可辅以咖啡因、麻黄碱(15~30mg,1~3次/d)和盐酸士的宁肌内注射。此外,根据临床症状可予以对症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主要治则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一般情况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剂/d,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15g、五味子10g。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和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与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就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

药方,我们一起来瞧瞧中医就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就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与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 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 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五病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 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 ≥140mmHg 和(或)平均舒压(DBP)) ≥ 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

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季、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穹、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生半夏洗、苍术、白术、天麻、皮、茯苓、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枳壳、赤芍、川穹、地龙、郁金等。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所以治疗疾病的同时,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个好心情。 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治疗方法可分为治标、治本两大类;另外,中医讲究辨证,在标本兼治的原则基础上,根据每个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辨证用药。 一、标本兼治法则 (一)治“标”法则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平肝潜阳法: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祛痰化湿法: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宁心安神法: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

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活血化瘀法: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功能,类同于高血压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血瘀症。常用方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可加用丹参、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二)治“本”法则 主要是调治阴阳,使之平衡。 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型,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 阴阳两补法:主治阴阳两虚,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者,多为高血压病晚期,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等。 调摄冲任法: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常用方剂为二仙汤。 二、具体中医辨证治疗与药用方法 风火上扰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脉浮弦。 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克,钩藤20克,

(完整word版)中医治疗低血压.docx

附件 6 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月记 带教单位龙岩市第二医院 指导老师孙家敏继承人吴燕芹 起止时间自 2016年01 月01 日至 2016 年01 月31 日 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中医治疗低血压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 低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低血压的数值一般是动脉收缩压(所谓的“上压”)低于 90mmHg、舒张压低于 60mmHg(所谓的“下压”),临床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后者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低血压在西医的治疗上,效果尚不理想,中医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认为低血压一般是由于体质虚弱,先天不足,气、血、阴、阳亏虚, 脉道不充,脉气无力,心脾两虚,肝肾失养所致。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目眩、健忘、心悸、汗出、疲乏倦怠、遇劳加重、四肢欠温、食欲不振、 食后腹胀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中医一般把低血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来辨证治疗。 气虚阳弱型:一般用益气温阳法,药用党参、黄芪、当归、附片、炙甘草、茯苓。阳虚甚者,加肉桂、桂枝;兼血虚者加鸡血藤或合四物汤;血瘀者加丹参、赤芍;腰痛者加杜仲,寄生。 脾虚气陷型:多用补中举陷法,药用党参、黄芪、柴胡、升麻、炙甘草、 当归、白术、陈皮、枳壳、生姜、大枣。手足冷者加肉桂、附片;失眠者

加枣仁、夜交藤。 气阴两虚型:常用益气养阴法,药用黄芪、当归、炙甘草、党参、升麻、 黄精、熟地、山萸肉。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黄连;阳虚者加桂枝、龙骨,甚者加附片;失眠者加制首乌、炒枣仁。 一般而言,肝气郁滞者容易出现高血压的情况,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低血 压其病机也是肝郁气滞,治疗这种低血压多用疏肝理气法,药用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木香、枳壳、黄芪、川芎。失眠者加炒 枣仁、五味子、石菖蒲;胁痛者加香附、郁金。 此外此外,福建地区湿气重,芳香化湿法治疗三焦湿阻的低血压也是很常 见的。一般药用薏苡仁、姜半夏、厚朴、茯苓、杏仁、豆蔻仁、苍术、陈皮。脾阳不振者加附子、白术、炮姜。 至于平时生活方面,要注意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 压降得更低。平日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 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和烟酰胺等。常食一些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 脑的食物,例如莲子、桂圆、大枣、桑葚等食物。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 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 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 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 血压的发作。老年人锻炼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 如太极拳、散步、保健操等。 继承人(签名): 2016 年 03月05 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