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保健等方面。中医儿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中医儿科学的重点总结。

一、儿童常见病的辨证施治

儿童常见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中医儿科学强调辨证施治。感冒、发热等病因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辨证选择温散或清热解毒的方剂。咳嗽则可根据咳嗽的声音、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性质等进行辨证,选择不同的方剂治疗。腹泻则可根据腹泻的次数、质地、颜色等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方剂治疗。

二、儿童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

儿童营养不良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补阴阳、调理脾胃的治疗原则。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婴幼儿的母乳喂养和适当添加辅食;对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择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方剂进行治疗。

三、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衡

阴阳、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治疗中可使用针灸、按摩、艾灸等中医疗法,同时还可以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四、中医养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养生注重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身体锻炼等方面,通过中医药的调养和饮食的调理,可以增强儿童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儿科医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病情,科学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

中医儿科学总结

肺系病症 一、感冒 (一)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合葱豉汤 葛根、白芷、法夏、紫苏、白前、法夏、黄芩、石膏 (二)风热感冒 银翘散 (三)暑邪感冒 新加香薷饮 黄连、黄芩、石膏、滑石、荷梗、荷叶、藿香、佩兰、藿香、竹茹、法夏 (四)时行感冒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五)挟痰(风寒)三拗汤加苏子(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 (六)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 (七)挟惊解表药加用镇惊丸 二、乳蛾 1.风热博结 银翘马勃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牛蒡子 2.热毒炽盛 牛蒡甘桔汤加减 牛蒡、甘草、桔梗、射干、山豆根、黄连、黄芩、黑栀、玄参、连翘3、肺胃阴虚 养阴清肺汤加减。大生地、麦门冬、玄参、 生甘草、贝母、牡丹皮、 薄荷、炒白芍。 三、咳嗽 ①风寒咳嗽 杏苏散 苏叶、杏仁、桔梗、枳 壳前胡半夏茯苓 橘皮甘草生姜大枣 ②风热咳嗽 桑菊饮《温病条辨》加 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 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③痰热咳嗽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加减。 瓜蒌浙贝桑白皮 黄芩栀子桔梗橘 红茯苓麦冬 ④痰湿咳嗽 三拗汤《和剂局方》合 二陈汤《和剂局方》加 减。 炙麻黄、杏仁、白前、 陈皮、半夏、茯苓、甘 草 ⑤气虚咳嗽 六君子汤《医方考》加 味。 党参、白术、茯苓、陈 皮、半夏、百部、炙紫 菀、甘草 ⑥阴虚咳嗽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 辨》加减。 南沙参、麦冬、玉竹、 天花粉、桑叶、生扁豆、 生甘草 四、肺炎喘嗽 1、风寒郁肺辛温宣 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郁肺辛凉宣 肺,化痰止咳麻杏石 甘汤 3、毒热闭肺清热解 毒,泻肺开闭黄连解 毒汤合三拗汤4、痰热 闭肺清热涤痰,开肺 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 枣泻肺汤 5、阴虚肺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白扁豆、 桑叶、玉竹、天花粉、 甘草 6、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麦 门冬、五味子、甘草 7、心阳虚衰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人参、附子、龙骨、牡 蛎、白芍、炙甘草 8、邪陷厥阴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 心丸加减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 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 同芍药,肝热生风急煎 尝 五、哮喘 发作期 1.寒性哮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 汤加减 山楂核、白芥子、莱菔 子 2.热性哮喘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加减 3.外寒内热 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桂枝、甘草、杏 仁、生石膏、生姜、大 枣 4.肺实肾虚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加减 麻黄、射干、细辛、半 夏、五味子、大枣、紫 菀、款冬花、生姜 缓解期 1.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 风散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炙 甘草、五味子、麦冬、 生姜、大枣 2.脾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加减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 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 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 趋。0 3.肺肾阴虚 麦味地黄丸加减 麦冬,生地,茯苓,五 味子,郁金,白芍,乌 药,丹皮,泽泻,萸肉, 山药归身

中医儿科学总结

总论 一、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论治外感病、以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 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西汉名医淳于意:记录了儿科最早的医案 3、隋唐时期:专设少小科 4、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将妇人、小儿方列于卷首 5、《颅囟经》:最早的儿科专著,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6、“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其学术观点 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四诊中尤重望诊 3)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4)善于化裁古方(如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 7、明代万全: 1)著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等 2)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3)提出“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 4)治疗上重视保护胃气 8、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麻疹专著,首次提出“肺炎喘嗽”的名称 9、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小儿生理特点 二、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 2、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学龄前期:3~7周岁,也称幼童期 6、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 7、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三、小儿生长发育 1、体重:一岁以上体重(kg)= 8 + 2 * 年龄 2、变蒸学说:变蒸是古代医家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始见于西晋王叔和 的《脉经》 四、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1、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颅囟经》将小儿这种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汇总 学习来不得投机取巧,但是要掌握方法,先抓住重点,掌握之后,再补充零碎知识,以下总结了中医儿科学重点、常考内容,有时间了经常翻看,不需要每天抽出大量时间记忆,把玩手机的时间利用起来,看看知识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胜利会属于你。 1.小儿生长发育:婴儿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 2.小儿体重推算公式: 小儿体重出生时约为3kg,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3.小儿身高的估算公式: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2岁后至12岁儿童身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70+7×年龄。 4.小儿血压正常值推算公式(注:1kPa=7.5mmHg):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5.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 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6.头围: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7.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8.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中医儿科学总结

中医儿科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 旭日之初生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16) 2.母乳喂养: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喂哺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称为 母乳喂养。(46) 3.厌食:厌食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114) 4.积滞(食积):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 的一种胃肠疾病。(118) 5.“疳”:“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言其病因, 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121)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 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以皮肤黏膜苍白或苍黄、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为特征。(126) 7.肾病综合征:依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可诊断本 病,临床属于单纯型肾病。如果同时具备明显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血补体下降四项中至少一项,即可诊断为肾炎型肾病。(165) 8.遗尿: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 后方觉的一种病证。(176)

9.麻疹: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 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为特征。(187)10.奶麻:幼儿急疹是外感幼儿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突 然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无痕迹遗留为特征。(192) 11.猩红热(烂喉痧,丹痧):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 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达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195) 1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 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象异形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230) 1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名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 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发热、皮疹、球结膜出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234) 14.紫癜: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以血液溢于 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常伴有鼻衄、齿衄、尿血、呕血、便血等症状,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腹痛及关节肿痛)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有相似之处。(238)

中医儿科学笔记精华整理

中医儿科学 一、咳嗽: 1、风寒;金沸草散。 (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 (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 2、风热;桑菊饮。 (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 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 (轻证)银翘散。 (重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 (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 (气阴两虚);生脉散。 (内陷厥阴);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缓解期; 1、肺虚;玉屏风散。 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五、口疮: 1、脾胃积热;凉膈散。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4、脾肾火虚;理中汤加肉桂。 六、呕吐:

1、伤食;保和丸。 (伤乳)消乳丸。 2、胃热;加味温胆汤。 3、胃寒;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解肝煎。 5、惊恐;定吐丸。 七、泄泻: 1、伤食;保和丸。 2、风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葛根黄连黄芩汤。 4、脾虚;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 (偏肾阳虚)四神丸。 变证; 1、伤阴;连梅汤。 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 八、腹痛: 1、腹部中寒;养脏散。 2、乳食积滞;香砂平胃散。 3、脏腑虚冷;小建中汤合芍药汤。 4、气滞血瘀;少腹逐瘀汤。 九、厌食: 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 3、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 十、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丸。 3、脾虚不运;香砂六君子汤。 十一、疳证: 1、疳气;资生健脾丸。 2、疳积;疳积散。 3、干疳;八珍汤。 (眼疳)石斛夜光丸。 (心疳)泻心导赤汤。 (疳肿胀)五苓散合皮饮。(肾气不固)金匮肾气丸。 十二、惊风: 外感 1、感受风邪;银翘散。 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 (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 (湿热)黄连解毒汤。 (痰食惊风);玉枢丹

中医儿科学辨证论治汇总,熟记它,为自己的孩子把关!

中医儿科学辨证论治汇总,熟记它,为自己的孩子把关! 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二、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中医儿科学总结范文

中医儿科学总结范文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科疾病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中医经典和中医诊疗经验的基础上。中医儿科学总结了中医对儿童疾病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以下将从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理论基础 1.特殊生理特征 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儿童的生长发育正在进行中,其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气血运行不畅,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侵袭,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儿科学注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治疗儿童疾病。 2.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儿科学奠基于阴阳五行理论,强调平衡是维持儿童健康的关键。中医通过观察儿童的表情、舌苔、脉象等来诊断儿童的病情,从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中医儿科强调预防,注重调整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心理健康,以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3.养生与治疗相结合 中医儿科学强调养生与治疗的相结合。通过调整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作息时间,中医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剂和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二、诊断方法 1.视诊 2.问诊 中医儿科科医师会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包括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生长发育情况等。通过与家长交流,获取更多有关儿童疾病的信息,有利于准确定位疾病的原因和病情。 3.望诊 中医儿科医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舌苔、舌质、喉部、眼睛等部位的变化来判断儿童的病情。例如,白喉患者的喉部有灰白色假膜,口舌不开,舌苔白腻。 4.闻诊 中医儿科医师通过儿童的呼吸声、排气声等来判断病情。例如,对于肺部疾病,可以通过听儿童的喘鸣音和干咳音来判断病情。 三、治疗方法 1.中草药疗法 2.针灸疗法 3.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儿童的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推拿疗法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中医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中医儿科概述 中医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儿科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差异和调理养生,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二、儿童体质与生长发育 1. 儿童体质:中医认为儿童体质脆弱,易受外邪侵袭,对治疗反应敏感。根据体质分类,分为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两种类型,如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等。 2. 生长发育:中医强调儿童生长发育的全面观察,包括身高、体重、牙齿、骨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等。 三、儿童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1. 外感病:儿童易受外邪侵袭,常见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可以采用汤药、针灸、推拿等方法。 2. 肠胃疾病: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易患腹泻、呕吐等疾病。中医治疗侧重调理脾胃功能,可采用中药调理、饮食调养等方法。 3. 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常见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可采用艾灸、吸痰、穴位按摩等方法。 4. 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多发生癫痫、多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注重调整气血运行,可采用针灸、艾灸、推拿等方法。

5. 免疫系统疾病:儿童易患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中医治疗侧重调整免疫功能,可采用中药调理、针灸、刮痧等方法。 四、中医儿科的独特方法 1. 辨证施治:中医儿科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病因、症状等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调理养生:中医儿科注重调理养生,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作息等方式提高儿童的体质。 3. 个体差异:中医儿科重视个体差异,即针对不同儿童的体质、病情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中医儿科的发展与前景 1. 研究成果:中医儿科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2. 综合治疗:中医儿科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综合治疗的模式,为儿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发展前景:随着中医儿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中医养生与治疗,中医儿科的发展前景广阔。 总结: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注重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对儿童体质和生长发育的观察,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中医儿科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随着中医儿科的不断发展,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治儿童疾病,保障儿童健康。中医儿科学的研究涉及儿童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中医儿科学的角度,总结中医儿科学的重点内容。 一、儿童生理 儿童生理研究的是儿童正常的生理发育和功能状态,其中包括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心理行为、神经系统发育等多个方面。中医儿科学强调儿童生理的特殊性,认为儿童生理的发展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于儿童生理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是中医儿科学的重点之一。 二、儿童病理 儿童病理研究的是儿童的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其中包括常见的传染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类型。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病理变化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进行。同时,中医儿科学也注重儿童病理的预防和保健,提出了一系列的保健方法和建议。 三、儿童诊断

儿童诊断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诊断方法、诊断标准、诊断技巧等。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诊断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中医儿科学也强调了儿童的心理因素在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的诊断技巧和方法。 四、儿童治疗 儿童治疗是中医儿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治疗需要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中医儿科学也注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五、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营养保健、运动保健、心理保健等多种方面。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保健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保健。同时,中医儿科学也注重保健的科学性和实际性,提出了一系列的保健方法和建议。 六、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心理治疗等多种方面。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心理在健康

(完整版)中医儿科学总结版

环口苍白圈:是指脸颊潮红不见皮疹,唯肾常虚:肾为天生之本,肾中元阴元阳小儿生理特色 1 脏腑娇贵形气未充(肺口唇四周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且猩红热为生命之根,关系到人的天赋体质与成脏娇贵,脾常不足,肾常虚),2 活力蓬的征象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长,各脏腑之阳依靠于肾阳之温养。小勃发育快速小儿病因特色小儿伤于外乏以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小细胞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邪以热性病症为多,小儿乳食贵在有 低色生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有的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都与肾脏有序、有时、有节,最常有的情志所伤是 一种种类。燕口疮:小儿口疮只发生在关,小儿初生正处于发育之时,神气未惊慌,小儿病理特色发病简单传变迅口唇双侧。惊风八侯 : 惊风即临床抽搐时盛,气血未充,肾气跟着年纪增添而逐速,脏气清灵易趋痊愈 的主要表现, 可概括为八种,即搐、搦、渐充盛。同时,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易见肺炎喘嗽治则:本病治疗以开肺化痰,颤、掣、反、引、窜、视先人称之为惊五迟,五软、遗尿等与肾亲密有关的疾止咳平喘为基本法例。开肺以恢复肺气 风八侯 . 痄腮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而此类疾病也常责之于肾虚。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 时邪惹起的一种急性传得病,以发热为主 ,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自平。若痰多壅盛者,须加降气涤痰; 耳下腮部肿胀痛苦无主要特色.中医称之别: (1) 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 为痄腮 . 感冒夹惊:小儿神气胆小,肝气某些致敏食品、药物等诱因。紫癜常见者,佐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 未盛,感邪以后热扰心肝,化火动风,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四周。为超出壮热炽盛时宜用攻陷药通腑泄热。出现 以致心神不定,睡卧不安,惊惕甚至发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平肝熄风,随 生一时性抽搐神昏。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证施治。病久阴虚肺燥,余邪迷恋,用 麻疹:是感觉麻疹时邪惹起的一种急性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药宜甘寒养阴、润肺化痰,兼清余热; 呼吸道传得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肺性情虚者,宜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涕,泪水灵灵,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以扶正为主。 麻疹粘膜斑及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血、凝血时间,血块缩短时间均正常。诊疗重点:重生儿常见不乳、口吐白 征。稚阴稚阳:“阴” ,指机体的精、应注意按期检查尿惯例,可有镜下血沫、精神委靡。体征:双肺听诊固定中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尿、蛋白尿。(2)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细湿罗音。 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样生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超出皮痰热闭肺证证候:发热浮躁,咳嗽喘 理功能活动;“稚” ,指幼嫩而不曾成面,多不对称,可遍布浑身,但以四肢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 熟。稚阴稚阳包含了机体娇嫩、气血未及头面部常见。可伴有鼻衄、齿衄、便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咳吐 盛、脾胃单薄、肾气未充,腠理松散、血、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痰涎,舌红苔黄,脉象弦滑。治法:清神气胆小、筋骨未坚等特色。说明小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儿,不论在形体方面仍是生理功能方20*109/L,慢性型一般在(30~80)苈大枣泻肺汤(麻黄、杏仁、前胡、生 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109/L 。出血时间延伸,血块缩短不石膏、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 着年纪的不停增添而不停生长发育,才良,束臂试验阳性。葶苈子、苏子、细茶) 能逐渐趋势完美和成熟。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证型:1 风水相· 肺炎喘嗽的变证:心阳虚衰和邪陷厥 搏证: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阴。邪气壅盛或正气衰弱,病情进一步 活力蓬勃 ,发育快速 :小儿机体不论是形成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苓散 2 湿热内侵发展,可由肺波及其余脏腑,发生变 构造方面仍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停地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证。肺气闭阻影响心血运转,心血瘀 快速地发育成长 .纯阳之体:“纯阳”顾消毒饮和小蓟饮子变证:邪陷心肝证滞,可见紫绀等。肝主藏血,血瘀于 问原意为四时改换的季节之首,喻其生(高血压脑病),水凌心肺证(严重循环肝,肝脏肿大。心血瘀阻加重,心失所 机旺盛之意。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在生长充血),水毒内闭证(急性肾功能衰养,造故意气不足,可发展为心阳虚衰 发育的过程中,活力旺盛,蓬勃发展,竭)。恢复期: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不可以运转敷布浑身,会面白肢冷等形成 好似旭日初升,繁荣昌盛,繁荣昌盛。证。心阳虚衰的变证。若热甚猖狂,内陷厥 纯阳是指小儿生长发育快速,并不是由阳纯真性肾病: 1 浑身水肿2大批蛋白尿阴,神明失陷,引动肝风,可见神昏抽 无阴或阳气独亢的盛阳。开鬼门:就是( 24h 蛋白尿定量大于等于50mg/kg ) 3搐,形成邪陷厥阴变证。 发汗法。鬼门:指汗孔。干净府:即利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少儿泄泻治则: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例。若 小便,净府指膀胱。过敏性紫癜:是一<30g/L ,婴儿小于25g/L )。 4 高脂血症使脾运复健,湿浊化解,则泄泻可愈。 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浑身性血管(血浆胆固醇:少儿大于等于实证以祛邪为主,依据不一样证型分别治 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 5.7mmol ,婴儿大于等于 5.2mmol )。其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 痛便血,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中以大批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 脏腑娇贵,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件)。补脾肾。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 腑;娇贵,指娇弱娇嫩,不耐攻伐;肾炎性肾病:除纯真型肾病四大特色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 形,指形体构造、四肢百骸、精血津液外,还拥有以下四项中之一项或多项:1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 等;气,指各样生理功能;充,指充分显然血尿:尿中红细胞大于等于10 个使用推拿、外治、针灸等法治疗。 旺盛。脏腑娇贵,形气未充,是对小儿/HP (见于 2 周内 3 次离心尿标本)。 2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 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其机体脏腑的形态高血压连续或频频出现:学龄少儿血压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 还没有成熟、各样生理功能还没有健全的 概大于等于130/90mmHg ( 17.3/12Kpa ),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括 .帕氏线:猩红如患儿出疹期,在皮肤学龄前少儿血压大于等于120/80mmHg指纹淡红—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 皱折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疹( 16.0/10.7kpa ),并清除激素所致者。3香正气散加减 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成紫色线状,称连续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大于等于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 为线状疹。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10.7mmol/L ),并清除血容量不足所致下迫切,量多次频,气味臭,或见少量 风、气、命三关而直向指甲,都是病情者。 4 血总补体量( CH50) 或血 C3频频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发热烦 危重的表现。五迟 :立迟、行迟、语迟、降低。只要具备一条即可诊疗。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 发迟、齿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肺炎归并心衰的诊疗和治疗:诊疗: 1腻,脉滑数,指纹紫—清肠解热,化湿 软、足软、肌肉软呼吸忽然加速,>60 次 /min 2心率忽然加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快,婴儿 >180次/min ,幼儿 >160 次 /min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品 为儿科常有的免疫反响性肾小球疾病, 3 忽然极度浮躁不安,显然发绀,面色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 是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伸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 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 4 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 肝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 不一样程度蛋白尿,可有浮肿、高血压,脏快速增大 6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或肾功能不全等特色的肾小球疾病。心双下肢水肿。具备前五项者即可诊疗为纹滞—消食化滞,运脾和胃——保和丸 常有余:小儿生理上心神胆小,肝气未心力弱竭。(一大二快三忽然,再加心低加减。 盛,病理上易感外邪各样外邪易从火奔马律)。治疗:除冷静、给氧外,要增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 化,所以易见火热悲伤生惊等症候称为强心肌的缩短力,减慢心率,增添心搏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 心常有余。重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出量;减少体内水钠潴留,以减少心脏瘦,神疲备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 扎开始,至生后满28 天。疳证:由饲养负荷纹淡—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 不妥或多种疾病影响,以致脾胃受损,麻疹、风疹、猩红热的鉴识:潜藏期:术散加减 气液耗伤,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麻疹 6-18天,风疹12-19 天,猩红热 1-脾肾阳虚泻—久泻不只,大便清稀,澄 于濡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耗费性疾病,7 天;早期症状:麻疹发热,咳嗽,流澈冷清,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 临床以形体明显消瘦,面黄发枯,精神涕,泪水灵灵。风疹发热,咳嗽,流冷,面色皓白,精神委靡,睡时露晴, 委靡或浮躁,饮食异样为特色。涕,枕部淋奉承肿大。猩红热发热,咽舌淡苔白,脉纤弱,指纹色淡—温补脾 喉红肿化脓痛苦;出疹与发热的关系: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性感染惹起的麻疹发热3~4 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加减。 以限制性或洋溢性心肌炎性病变成主的高。风疹发热半天到一天出疹。猩红热( 2)变证气阴两伤—泻下过分,质稀 疾病;以神疲备力、面无人色、心悸胸发热数小时到一天出疹,出疹时热高;如水,精神痿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 闷、头晕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特别体征:麻疹粘膜斑,风疹无,猩红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哭泣无泪, 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热环口苍白圈,草莓舌,线状疹;皮疹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 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添,以致血浆特色:麻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内大批蛋白质从尿中丢掉的临床综合额免、颈部-- 躯干 -- 四肢,三日左右出—健脾益气,酸甘敛阴——参乌梅汤加 征,以大批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减。(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莲 血症,显然水肿为主要特色。口糜:满屑。风疹玫瑰色渺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子、山药、柯子、赤石脂) 口腐败,色红痛苦者。猩红热:是感觉干 --四肢, 24小时充满浑身,疹退后无阴竭阳脱 :挽阴回阳,救逆固:生脉散合参猩红热时邪( A 族 B 型溶血性链球菌)色素沉稳,有少量脱屑。猩红热渺小红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惹起的急性传得病,临床特色为发热、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感冒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来源 咽峡炎、浑身洋溢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处开始,2~3 天遍布浑身,疹退后无色则。依据不一样的证候分别治以辛温解 脱屑。 Vit D缺少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素沉稳,有大片脱皮;四周血象:麻疹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 是因为体内维生素 D 不足,以致钙磷代WBC 总数降落,淋巴细胞高升。风疹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 谢杂乱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成主的WBC 总数降落,淋巴细胞高升。猩红热痰、消导镇惊之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 慢性营养缺少病。紫癜:亦称紫斑,以WBC 总数高升,中性粒细胞高升。体,发汗不宜太甚,防备津液耗费。小 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或肺炎喘嗽:小儿期间常有的肺系疾病之儿感冒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 瘀斑,压之不退色,为临床特色,是小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寒热夹杂证,单用辛凉药汗出不透,单 儿常有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有鼻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用辛温药助热化火,故常以辛凉辛温药 衄,齿衄,甚至呕血便血,尿血。呼吸困难,面无人色,口唇青紫等症。并用。体质衰弱者可采纳扶正解表法。病毒性心肌炎病因:正气亏虚是内因,温 热邪毒是外因。部位在心,常波及肺 脾肾。·临床诊疗依照:(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 X 线、超声心动图检查拥有表现 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 波为主的2 个或 2 个以上主要导联的ST-T 改变持续 4日以上伴动向变化,及其余严重心 率失态。(4 )CK-MB 高升,心肌肌钙蛋 白阳性。·分期:(1 )急性期:新发病, 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显然且多变,病程 在半年之内。( 2)迁缓期:临床症状反 复发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 多在半年以上。(3)慢性期:进行性心 脏增大,频频心力弱竭或心率失态,病 情时重时轻,病程在一年以上。 厌食与积滞鉴识:厌食以较长期间食欲 不振,食量减少,甚或憎恶进食为主 症,无显然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 胃,不波及他脏,一般预后优秀。积滞以脘腹胀满,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大 便酸臭为特色,形体消瘦不著。但积久 不用,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明显 消瘦时,可转变成疳证。 液体疗法输液原则: 3 定 3 先 2补(定性、量、速度;先快后慢、先浓后淡、 先盐后糖;见尿补钙、惊跳补钙) 口服补盐液配方(ORS ):氯化钠 3.5 g,碳酸氢钠 2.5g,枸橼酸钾 1.5g ,葡萄糖 20g ,加温开水1000ml, 制成 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用1/2 张液体补液,低渗 用 2/3 张液体补液,高渗用1/3 张液体补液 . 北宋,钱乙的贡献: 1)《小儿药证直诀》(脏腑纤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三 卷问世。 2 )开创儿科辩证系统—“五脏所主”3)依据儿科特色立法制方—创制泻白散,导赤散,异功散,七位白术 散,六味地黄丸等。4)创述儿科四诊诊 察要领—总结面部望诊。5)明确小儿生 理病理特色,“五脏六腑成而未完整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6)古代 儿科四大体证—痧、痘、惊、疳的详尽 描绘,差别麻疹、天花、水痘7)对惊 风的独到认识—急症用凉泻,慢惊用温 补的治疗大法,明确鉴识惊风与癫痫 8)对疳证的独到看法9)被称为儿科之圣。 生理性黄疸:重生儿在出生后第2~3 天出现黄疸,于 4~6 天最重。足月儿在生 后 10~14 天减退,早产儿可延缓至第 3 周才减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状况优秀,不伴有其余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 低于 221umol/L.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生后 24h 之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日增添超出 85.5umol/L )、程度 重(总胆红素超出221.2umol/L )、减退 减退迟(超出 2~3 周)或黄疸退而复见。 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 黄疸。黄疸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体温不升或有颠簸,多为败血症。黄疸伴 有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颠簸,多考 虑重生儿肝炎。黄疸伴肝脏进行性肿大, 大便灰白,黄疸渐渐加深,多为先本性胆 道闭锁 哮喘病因病机: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 伏,此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觉 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 此中以感觉外邪触发最为常见。本病的 发生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其病机 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 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 有声,发为哮喘。 治疗原则:发生期:攻邪以治其标;缓解期:扶正而治其本 哮喘的诊疗重点:1 :可有婴儿期湿疹, 过敏性鼻炎病史以及家族哮喘史 2 :有频频发生的病史。发生多与某些引发因 素有关,如天气骤变、感觉外邪、接触 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等。 3 :常忽然发作,发生以前多有喷嚏、咳嗽、胸闷等 预兆症状。发生时喘促、气急喉间哮 鸣,咳嗽阵作,甚至不可以平卧,浮躁 不 安,口唇青紫。4:肺部听诊,发生时双 肺可闻及散在或洋溢性以呼气相为主的 哮鸣音,呼气相延伸。5: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 6:除外其余疾病所惹起的 喘气、气促、胸闷或咳嗽。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 肺常不足,肾常虚。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妊娠晩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二新生儿期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三婴儿期 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四幼儿期 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六学龄期 从6~7周岁入小学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七青春期 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大,社会接触增多,容易出现各种身心疾病,如月经紊乱、性心理障碍、易冲动、酗酒等。应做好此期生理卫生教育,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 小儿生理、病因、病例特点 要点一生理特点及生理意义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的脏腑娇嫩,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更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表现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稳定、尚未完善。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

成中医大中医儿科学重点整理

~CH1~ 1.最早儿科医生:扁鹊 2.《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被称为幼科之宗* (1)首倡小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2)对小儿脉法、囟门诊法以及惊、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加以阐诉 3.北宋,钱乙,着《小儿药证直诀》* 学术思想: (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四诊中尤重望诊,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 (3)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4)治疗上区分五脏寒热虚实证候,制定治则治法 (5)创立新方、化裁古方作为五脏补泻方剂(如导赤散、泻白散、地黄丸、白术散、异功散) 4.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 5.明。万全,字密斋,着《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学术思想: (1)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2)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 (3)治疗上“首重保护胃气”,强调“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 也”,对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6.清.陈号正,号飞霞,着《幼幼集成》,详析指纹之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 7.清。吴鞠通,提出小儿 (1)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体质特点

(2)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 (3)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临床注意要点 8.小儿指纹的辩证(选) ~CH2~ 1.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阴指机体的津.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 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2.小儿体质特点: (1)胖人多湿: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喘息 (2)燥热体质易患乳蛾。口疮。口糜 (3)阳盛体质新生儿易患红臀。痱子.不易患水肿 (4)阴盛体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痱子. 3.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五脏病理特点:肺娇易病,脾弱易伤,心热易惊,肝盛易搐,肾虚易损) 心常有余:指小儿初生,知觉未开,见闻易动,具有心神怯弱,易喜易怒易惊.变态无常等特点肝常有余:指小儿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 (2)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4.小儿病因特点:外感因素,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治因素,意外因素,其他因素

中医学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20XX年期末考试一一中医儿科学复习资料 二院08 级中医学许尤佳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总论 1、宋•钱乙一一《小儿药证直诀》 ( 1 )对变蒸论的独特理解 (2)诊病 6 种脉 (3)创立五脏证治法则 (4)重视望诊“面上证” 、“目内证” (5)对出疹性疾病的描述 ( 6 )指出惊痫、急慢惊风的不同(7)把“疳”列为脾胃病 (8)善于化裁古方 2、明•万全一一《片玉心书》、《幼科发挥》 ( 1 )胎养、蓐养、鞠养; (2)三不足两有余; (3)善于小儿推拿; (4)用药注重保护胃气; (5)小儿发病三因论; (6)对急惊风转归的认识。 3、唐•《颅囟经》:第一部儿科著作,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5、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 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 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 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 天—满 1 周岁; (4)幼儿期——1—3 周岁; (5)幼童期——3—7 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女:11、12-17、18周岁;男:13、14—18、19周岁。 6、体重 (1 )初生: 3 公斤 (2) 1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3)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4)1岁以上:体重(kg)= 8+2*年龄 7、小儿生理特点 ( 1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3)三不足,两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8、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 1 )发病容易,迅速传变;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2)试述“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 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小儿病初常见邪气呈盛势的实证。但由于正气易伤而虚,可迅速出现正气被损的虚证或虚实相兼之证。寒热主要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属性。由于小儿稚阴未长,故易见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又由于小儿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小儿易寒易热常常与易虚易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