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信息技术图文稿

交通信息技术图文稿

交通信息技术图文稿
交通信息技术图文稿

交通信息技术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智能交通系统

只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2.动态交通信息

反应网络交通流状态特征数据,交通需求空间分布特征数据

3.信息融合

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各种交通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到比任何单个信息的稳定性强的交通流状态信息

4.数据库

是计算机中用于数据处理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简单说,数据库是在计算机中按照一定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为用户共同关心的全部数据的集合5.模式识别

是指对表征事物或者现象的各种形式(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惊醒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6.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系列以同一方式管理和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软件平台

用途:科学的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的获取和维护数据

7.GIS技术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环境诸要素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的计算机系统

8.GPS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位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9.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公路、桥梁和隧道的一种新型电子收费技术,他通过车载电子标签与微波天线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元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的全过程

三大特点:不停车、无需人、无现金

10.多普勒效应

要内容为物体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变得较短,变得较高;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11.环形线圈感应式检测技术

是指由环形线圈作为检测传感器的一套能检测到车辆通过或者存在于检测区域的技术

12.环形线圈检测器的应用

车速、流量、车道占有率、闯红灯拍照

13.直接交通信息源

道路信息(交通运输的基础):路面弄状况、车道宽度、车道数目、坡度

车辆信息(交通运输的载体):车型、车辆生产地、国家、出厂年份、行驶距离乘客信息(交通运输的主体):年龄、重量、国籍、教育程度、职业、驾驶年龄、熟练程度

14.视频采集系统

利用视频、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动态交通的采集

15.视频采集系统可以收集哪些数据

流量、密度、车速、车牌号、车头时距、车头间距、道路占有率、车型

16.远程交通微博检测特点

实时、全天候、可探测8条车道

17.我国目前生产的雷达测速仪主要采用的波段

X波段:10.525GHzK波段:24.150GHz

18.数据压缩的目的

采用各种方法去除冗余以尽量少的数据来表示和重建图像

19.冗余

是指信息所具有的各种性质中多余无用的空间,其多余程度叫冗余度

20.数据压缩的分类

无损压缩:利用数据统计进行压缩,可完全恢复原始数据而不引起任何失真,单压缩率收到数据冗余度的理论限制,压缩率一般为2:1到5:1,不能解决图像和视频的存储和传输问题

应用于文本数据、程序、特殊场合的图像数据(如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等)

有损压缩:回复后存在失真,但压缩比大损失一定的信息,损失的数据对图像影响较小,恢复后存在失真,当不够影响对原始图像的理解

应用于语言、图像和视频数据

21.安全驾驶系统

碰撞报警系统(CW)偏向报警系统(LDW)智能巡游系统(ICC)自动泊车系统(视频)

22.交通信息系统的现场设备包括

可变信息板、交通检测器、匝道控制机、车道控制机、CCTV摄像机

23.交通信息系统的中心设备包括哪些

计算机、工作站和监控器

24.交通信息传输系统分类

25.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数据子系统、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子系统、系统功能表征子系统

26.依据信息传输类型不同分为

模拟信息传输系统和数字信息传输系统

27.GPS卫星系统的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基站)空间星空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支撑系统:1个主控站3个进入站5个监测站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GPS接收部分

28.ITS特点

技术的集成性、技术的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综合性、各种技术的相互关系

29.交通信息的特征

随机性和空间性

30.GPS的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基站)空间星空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支撑系统:1个主控站3个进入站5个监测站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GPS接收部分

31.交通信息处理技术有哪些

交通数据预处理、交通事件监控、交通预测模型、模式识别、信息(数据)融合32.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

从数据库技术发展而来的

33.关系数据

描述各个不同地理实体之间空间关系信息

34.DB

DB是指数据库,DBS是指数据库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他们是互相独立的互不包含的

35.3S技术

GPS、GTS、RS(遥感)三种技术的有机集成,将实时动态的现实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36.环形线圈检测器的组成

环形线圈车辆传感器、传输馈线、检测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器、检测卡)

37.视频检测器的原理

通过软件在视频图像上按车道设置虚拟车道检测器,当车辆通过虚拟检测器时,就会产生一个检测信号,再经过软件数字化处理并计算得到所需的交通数据,如车型、车流量、车速、车距、占有率等。

38.什么是微波检测器,能检测到那些参量?

微波车辆检测器是一种利用数字雷达波检测技术实时检测交通流量、平均车速、车型及车道占用率等交通数据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梁等进行全天候的交通检测,能够精确的检测高速公路上的任何车辆,包括从摩托车到多轴、高车身的车辆,拖车作为一辆车检测。

原理:是向行驶的车辆发射毫米波,波束被行驶的车辆阻挡而发生反射,反射被通过多普勒效应使频率的偏移可检测出和车辆通过,经过接受、处理、监频放大后输出一个检测器,从而达到检测道路交通信息的目的

39.数据(信息)融合定义:三个层次

像素级融合: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融合,从原始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模式识别特征级融合:先对原始信息提取特征信息,然后对特征信息进行特征信息处理

决策级融合:从具体的决策问题出发,充分利用特征结果,针对具体决策目标,融合结果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40.数据(信息)融合的定义

信息融合:通过中心数据处理器把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把各种传入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使数据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使它产生的输出信息比各个部分分别处理产生的信息总和更有价值。41.城市道路行程时间包括交叉口的运行时间包括

行程时间:车辆在路段上的运行时间和交叉口的运行时间,其中交叉口的运行时间包括通过交叉口行驶时间和交叉口的延误时间。

42.视频车型识别系统的原理图、步骤

车型识别步骤:

(1)利用一个CCD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卡对车辆的侧面图像和正面图像进行抓取,得到车辆外形图像信号;

(2)对车辆图像进行图像恢复、分割、二值化等处理,消除干扰噪声,获取图像边缘信号;

(3)提取车辆轮廓图形和车辆参数;主要有车宽、车长、车高等参数,估算轴距、轮距和轴数的值;

(4)查询车型数据库,判别车型。为了进行车辆分类,首先手机各种车辆的参数,然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车辆车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对分类参数

进行优选。根据我国常用的车型采用的车辆分类标准,按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和多轴车进行分类存储。

43.视频车牌识别系统的原理图、步骤

步骤:

(1)当车辆通过车体传感器时,传感器发送一个信号给图像采集控制部分

(2)采集控制部分由控制采集卡采集一幅汽车图像送至图像预处理模块

(3)预处理模块对输入图像进行处理后送入电脑

(4)软件模块从输入图像中找到牌照的位置,对牌照作字符切分

(5)车牌识别对提取的车牌图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分割出单个字符,提取字符的特征并识别出字符

(6)输出结果,做进一步的应用

⑴车辆图像采集⑵车牌定位⑶字符分割⑷字符识别⑸输出识别

44.环行线圈的车辆识别分类过程?

①探测获取车辆的某些特征信息

②采集各种车型对线圈的频率变化数据

③运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对车辆进行准确的分类

45.电子警察闯红灯系统工作过程?

⑴无违法事件时,系统持续判断是否有车辆通过检测区域并检测信号灯状态

⑵红灯亮时有车辆通过

①车辆进入线圈1,系统开始监控,如果在红灯的周期内,此车并未继续前进,只是停在线圈1上而并未离开,则系统会判定车辆没有违法

②如果在此红灯周期内该车继续前进,当车辆离开线圈1车身匝在停车线上时,系统判违法事件发生,发出指令拍摄第一张过程视频照片

③当车辆进入线圈2时,拍摄第二张违法过程视频照片,同时抓拍违法细节照片。系统记录车辆离开时刻,并启动违法过程录像功能,将车辆越过停车下前2S 后3S共5S时间段内的视频进行数字压缩,以录像资料文件形式保存呢,可以动态完整的实现车辆违法的全过程,进一步减少争议

④车辆离开线圈2时,录像机抓拍的第三张违法过程照片,从而形成完整的3张过程照片,包括车辆压到停车线离开停车线,继续前进等3个不同位置的状态。至此,电子警察系统获得了关于此次违法事件的所有图像证据,包括3张违法过程视频照片,一张细节照片。如果从相邻方向左转车的和对面车触发线圈,由于是先触发线圈2再触发线圈1,系统可以判断不是违法车辆避免误拍

46.信息融合模式的分类?对每类进行简要说明

47.短时交通流预测定义,及其预测内容

48.车牌自动识别的步骤?

⑴交通图像采集⑵车牌定位⑶字符分割⑷字符识别⑸输出识别结果

49.城市交通信息平台数据库中通常可建立的分析主题有哪些?

⑴交通拥堵分析⑵交通事件分析⑶交通事故分析⑷交通需求分析⑸公交车辆运营决策

50.GIS的组成

地理数据:是指地球表面空间位置描述自然社会要素的数据

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中的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的外壳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GIS运行所必须的各种程序,由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系统软件和应用分析软件组成

51.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

技术的集成性、技术的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综合性、各种技术的相互关系

52.ETC 工作流程

⑶驶入出口天线 ①车主到客户服务中心或代理机构购置车载电子标签,缴纳储蓄值。由发行系统向电子标签输入车辆识别码(

ID )与密码,并在数据库中存入该车的全部有关信息。发行系统通过通信网将上述车主、车辆信息输入、收费计算机系统。车主将

标识卡贴在车内前玻璃上即可

②驶入入口天线发射区。当车辆驶入ETC 收费车道入口天线的发射区,处于休眠的电子标签受到微波激励而苏醒,转入工作状态;电子标签通过微波发出电子标签标识和车型代码,天线接收确认电子标签有效后,以微波法出入口车道代码和时间信号等,写入电子标签的存储器内

③驶入出口天线发射区。当车辆驶入收费车道出口天线发射范围,经过唤醒互相认证有效性等过程,天线读出车型代码一级入口代码和时间,传送给车道控制机,车道控制器存储原始数据并编辑或数据文件上传给收费站管理系统并转送收费中心

53.什么叫数据预处理技术

交通检测设备及人工采集的原始数据,经常是不完整的或存在异常的,这给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进一步的数据处理造成了困难,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称之为数据预处理

54.信息预处理的流程

异常数据预处理、缺失数据预处理、数据储存于应用

55.交通信息有质量问题的数量有什么

数据丢失、数据错误、噪声污染数据

56.微波检测器的原理

是向行驶车辆发射毫米波,波束被行驶的车辆阻挡而发生反射,反射波通过多普勒效应使频率发生偏移,根据这种频率的偏移可检测出有车辆通过,经过接受、处理、监频放大后输出一个检测信号,从而达到检测道路交通信息的目的

57.GIS地理信息系统

是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的关键支撑基础,它是ITS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以道路交通网的地理位置为坐标,将道路交通特性资料与地理空间资料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空间数据库。为车辆导航定位和车辆监控调度,交通信息查询与展示提供基础

58.GPS全球定位系统

是由一系列卫星组成的,它们24h提供高精度的世界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准确的说,它是由24颗沿距地球12000km高度的轨道运行的NAVSTARGPS卫星组成,不停的发送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同时收听3-12颗卫星的信号,从而判断地面上或者接近地面的物体的位置

59.EDI电子数据交换

60.ETC系统的构成

车在单元、路测单元、DSRC协议

61.ETC系统三大关键技术

⑴车辆自动识别技术⑵自动车型分类技术⑶违章抓拍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819-68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3大类。 1.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设计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为保证安全,路面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防止产生汽车滑水现象,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 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其中路侧安全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它的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2.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 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 驾驶警报系统。由于驾驶员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非常常见。为解决这一问

交通信息技术复习题

1.智能交通系统定义: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 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2.数据预处理技术:交通检测设备及人工采集的原始数据,经常是不完整的或存在异常 的,这给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进一步的数据处理造成了困难,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称之为数据预处理 3.McMaster算法:以基本的流量和占有率两个交通参数,将获得的交通流量和占有率表 示在二维空间上,并将流量占有率二维图形划分为四个区域,美国区域代表一种交通状态 4.信息(数据)融合定义:通过中心数据处理器把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多传感 器信息融合系统把各种传入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使数据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使它产生的输出信息比各个部分分别处理产生的信息总和要更有价值 5.多路复用技术:就是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号道上进行传输,到接受端再用专 门的设备将各路信号分离开来。 6.多址技术:在无线信息传输中通常地面固定的基站要覆盖多个移动终端的通信,这是 一对多的通信接入方式称多址通信方式 7.共用信息系统平台框架:智能交通共用信息平台上整个ATMS信息组织过程中的中央枢 纽,承担着信息中转的功能,不同的子系统将其信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和既定格式传输给共用信息平台,各系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共用信息平台中获取所需的信息8.分布式数据库:集成了两个不同领域的技术,数据库和通信,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是基 于一个同构数据库系统模型并由他构造而来的,数据和软件管理都分布在各个计算点,位于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最顶层 9.空间分析:通过数字地形模型,以离散分布的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为道路设计 创建二维地表模型 10.通流机理法:通过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两个甚至多个参数的一致性进行考察 11.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不经过调制就在信道上直接进行传输 12.线性参照系统:在一维空间中对象的位置度量形式和方法,是与其他参照系统类似的 13.动态分段技术:是基于网络重叠概念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线性特征的动态分析,限时 和绘图技术,提供了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关联的方法 14.数字基带信号:数字信号往往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甚至是直流分量 15.数据仓库:是从数据库技术发展而来的,为决策服务的数据组织和数据储存技术 16.数据库:计算机中用于数据处理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 17.加州算法原理:通过比较临近监测站对可能突发事件进行判断 18.移动检测:基于浮动车的检测原理,基于手机的检测原理 19.车载自组织网络:快速移动户外通信网络 20.日本ITS应用:先进的导航系统、自动收费系统、辅助安全驾驶系统、交通管理优化系 统、紧急救援系统、先进的公交运营系统、高效的货车管理系统、辅助人行交通措施21.美国ITS应用: 先进的导航系统、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用 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先进的乡村公路系统自动公路系统 22.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技术的集成性、系统性、先进性、综合性、各种技术的相互关系 23.交通信息源:道路信息、车辆信息、乘客信息、自然环境信息、社会环境信息 24.主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环形线圈感应式采集技术,视频采集检测技术,微波采集检测 技术。

交通信息主要采集技术综述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综述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采集信息的支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革新为交通信息处理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交通数据资源。总结目前动态交通采集信息流行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分析多种采集技术的优缺点,为面向交通信息利用的交通信息采集、预处理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交通;检测技术;综述 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Overview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cannot leave the support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matures and innovation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ervice provides a rich data resources.Summary of the current dynamic traffic popular gatherin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acquisition technology,for traffic informa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pretreatment technolog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verview 0引言 交通信息是ITS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及时、准确地感知多源的交通信息对于ITS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世界上很多大中城市都已经具备了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发布大规范道路网络的交通信息的能力。交通信息采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需要,2.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的需要,3.交通规划的需要。由此可见,交通信息的采集已成为交通管理监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通信息主要采集技术 1.1微波雷达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1.1.1技术原理 微波雷达检测器可安装在路中央的半空,也可安装在路边。当车辆穿过雷达波覆盖区域时,车辆会将雷达波束反射至雷达天线,接收器通过雷达天线接收车辆的信息,包括车速、车流量、车长等数据。 1.1.2 技术介绍 常用的微波雷达检测技术包括微波检测、红外检测、超声波检测和激光检测。 微波检测器是一种工作在微波频段的雷达探测器,行驶的车辆反射由它发射的调频微波,反射波的频率由于多普勒效应会发生偏移,根据这种频率的偏移可以检测车流信息。 微波检测器采集系统由微波检测器、串口数据传输线、系统软件和固定支架构成。安装在支架上的检测器利用串口数据传输线与通信设备相连。微波检测器可以与控制中心的主控机进行通信,检测器将采集的交通数据发送至主控机,主控机可以对检测器进行参数的设定和故障检测。 微波检测器在恶劣的气候下性能出色,能够全天候工作;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但是在车辆拥堵以及车辆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可能会漏记车辆的通过数据,测量精度会降低。 红外检测器是基于光学原理的车辆检测器,包括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 主动红外检测器可以发射有一定能量的红外线,如果有车辆经过,该红外线会被车辆反射回检测器。检测器通过对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能量分析,可以获得交通量、车速、排队长度等交通数据。 主动型红外检测器包括一个红外发光管和一个接收管。检测器的红外发射管向道路上辐射由调制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调制脉冲。红外接收管接收由车辆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脉冲,红外线脉冲被接收后,经红外调解器调解,经过选通,放大,整流和滤波后触发驱动器输出一个检测信号。 被动红外检测器利用的是车辆本身辐射的能量,它利用一个能量接收传感器检测在一定区域内经过的车辆的能量。根据接收能量的变化,被动红外检测器可以获得交通量,排队长度等交通数据。 红外检测器安装和维护较方便,具有快速准确的检测能力。缺点是受周围环境和气象的影响较大,工作现场的灰尘、冰雾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检测精度会降低,误检率较高。 超声波检测器利用车辆形状对超声波的影响,对车流量、车速以及道路占有率等交通信息进行采集,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 交通信号控制(TrafficSignalControl,TSC)是依据路网交通流数据,对交通信号进行初始化配时和控制,同时根据实时交通流状况,实时调整配时方案,实现交通控制的优化。交通控制从被控区域的最小延误时间出发,获得最佳的配时方案,是系统化最优的思想。为获得整个路口交通效益的最大,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数学模型对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到达作准确的预测,根据运筹学和最优化理论确定各个方向的绿灯时间;二是采用智能控制的 交通信号控制(Traffic Signal Control,TSC)是依据路网交通流数据,对交通信号进行初始化配时和控制,同时根据实时交通流状况,实时调整配时方案,实现交通控制的优化。交通控制从被控区域的最小延误时间出发,获得最佳的配时方案,是系统化最优的思想。 为获得整个路口交通效益的最大,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数学模型对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到达作准确的预测,根据运筹学和最优化理论确定各个方向的绿灯时间;二是采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对交叉口进行控制。由于城市交通系统具有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很难对其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促成了人工智能研究热潮的掀起,针对传统交通控制系统的固有缺陷和局限性,许多学者把人工智能的实用技术相继推出并应用到交通控制领域。 1 交通控制领域中人工智能研究方法 1.1 基础研究方法 交通控制领域中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法有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另外还有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 模糊系统模糊逻辑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非线性等问题的有力工具,特别适用于表示模糊及定性知识,与人类思维的某些特征相一致,故嵌入到推理技术中具有良好效果。模糊控制能有效处理模糊信息,但是产生的规则比较粗糙,没有自学习能力。 遗传算法遗传学通过运用仿生原理实现了在解空间的快速搜索,广泛用于解决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在解决实时交通控制系统中的模型及计算问题时,可以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全局搜索和确定公共周期,也可以利用遗传算法来解决面控系统中各交叉路口信号控制方案的最优协作问题,有效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交通方案组合爆炸后果。 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擅长于解决非线性数学模型问题,并具有自适应、自组织和学习功能,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其显著特点是具有学习功能。

雾区安全保障技术与设施(最新版)

雾区安全保障技术与设施(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93

雾区安全保障技术与设施(最新版) 1.1研究背景 高速公路网是国家和地区在防灾救灾和战争时期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持续进行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高速公路以其顺畅的线形,宽阔的车道,全封闭、全立交的交通控制以及各种有效的交通安全措施,为车辆提供了良好的行车条件。车辆只有以较高的车速行驶,才能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运营经济效益,同时,人们也己经习 惯了高速行驶。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上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恶劣天气包括雾、雪、沙尘暴、冰、暴雨、闪电、大风等,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在所有的交通安全事故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由于恶劣天气引起的,可见其对交通安全的危害之

大。恶劣天气的发生可以导致:一是降低了车辆和道路之间的附着力(如在冰雪、小雨等天气条件下);二是降低空气的能见度(雾、雪、暴雨和沙尘都可能引发此类后果);三是改变了汽车的受力状态(如大风的影响),使车辆所受的侧向力成倍增大,造成行车过程中的侧向失稳而发生交通事故;四是对驾驶员心理的不良影响导致超速行驶。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严重的制约因素,时刻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保障恶劣天气下的公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己经成为每个国家都很重视的社会安全问题,其中高速公路雾区的交通安全保障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2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2003年,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了667507万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死亡人数达104372万,受伤人数49414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7亿元,而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事故就占总数的24.5%。图1.1是2003年我国各种天气条件下的事故死亡人数构成示意图。 图1.12003年各种天气条件下的事故死亡人数构成示意图

《交通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第一章 1. 什么是智能交通。(重点)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 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 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 时、准确、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 2.智能交通中各种技术的相互关系图,即ITS 信息链 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利用和发布 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参与者 第二章 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作用。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是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2. 环形线圈、视频检测器、微波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环形线圈: 视频检测器: 通过软件在视频图像上按车道设置虚拟车道检测器,当车辆通过虚拟检测器时,就会产生一个检测信号,再经过软件数字化处理并计算得到所需的交通数据,如车型、车流量、 车速、车距、占有率等。 微波检测器: 微波检测器主要由微波发射、接收探头及其控制器、调制解调器等组成,一般采用 10.525GHz或24.45GHz的频率,利用微波(雷达)检测原理,工作时检测单元连续发射微 波,通过被反射波束来检测车辆的存在

3. 环形线圈、视频检测器的特点。 环形线圈: 优点:稳定性好,可在一定时期保持较高的检测精度,故障率低;灵敏度高; 测速精度和交通量计数精度较高;不受气象和交通环境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成本低、安装方便;有较强的发展空间。 缺点:需要在每条车道下埋设线圈,所以对路面有破坏作用,影响路面寿命;长期使用后线圈易受损损坏,维护时要封闭车道、开挖路面,影响交通运输,导致成本升高,维护的工作量也很大;路面大修时往往挖断检测棒,给路面的重铺和大修增加了困难,道路改扩建也受牵制;受感应线圈自身测量原理的限制,当车流拥堵、车间距小时,检测精度大幅度降低;另外,市场上产品优劣不一,有些逻辑识别功能不足或缺失,无法正确处理车道变换行为。 适应性:由自身安装条件、维护要求决定,感应线圈检测器更适用于高速公路、高架、隧道,不适于城市道路交通检测。作为传统的固定式交通信息检测设备,目前感应线圈检测器已广泛应用于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道口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车辆计数、隧道控制等。感应线圈检测以其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使用方便的优点在未来较长时期会继续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感应线圈检测的应用领域一定会更广泛。 视频检测器: 优点:安装简单,不破坏路面,施工时基本不影响交通;探测器设置方便、灵活;可以实现大区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可扩展性好、系统运行效率高;实时采集和统计多车道的车流量、占有量、平均车速等信息的;实时进行机动车车型的采集、区分和统计;实时进行各种交通异常状况的采集和报警;实时进行各种车辆违章行为的采集;在从视频交通数据抓取的图像中实时地自动检测和识别车牌号码;静态图像中的车辆及车辆行为采集与识别;维护方便。 缺点:检测精度的稳定性不好,需反复维护与调试;检测精度受现场照明的限制; 易受环境影响,抗干扰性能弱,雨、雪、雾等恶劣条件下检测精度降低;大型车遮挡小型车、阴影、积水反射、昼夜转换可造成误差;价格偏高,而且车辆的检测精度受整个系统软、硬件的限制。 适应性:主要用于车辆检测及分类、交通拥堵分类、交通流的预测、交通参数的估计、字符的辨识、驾驶员行为的模拟等,能够为交通监控提供大量的监测信息,还可以用于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车辆存在检测、隧道内交通检测、交通事故检测等。 4. 环形线圈检测器车速估计的应用。 基于环形线圈的车速估计: 1)单线圈车速估计 V 长< V 实 V 短> V 实 2)双线圈车速估计 P35图2-13 a ??? ? ??-+-=241321t t D t t D v on off t t l v -=

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设计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 1.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要考虑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上的汽车所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与地面提供的横向摩擦力之间的平衡,并考虑不至影响乘员的良好心情。在曲线部分,应根据实地情况适当的超高。纵断面线形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 2.路面设计 为保证安全,路面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防止产生汽车滑水现象,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行车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相关标准对行车道宽度、紧急停车带设计、爬坡道和变速车道设计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3.安全设施的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平面布设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1999)及有关规范进行。交通标志的结构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门架式和附着式等几种,设计中可依据车型构成、标志板面尺寸及标志布设位置进行选择。结构设计中的荷载组成,除恒载外,活载主要考虑风荷载。 (2)标线。交通标线包括各种路面标线、导向箭头、突起路标等。标线应与路面结构相配合,所选标线和突起路标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 (3)安全护栏。路侧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他的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交通信息技术图文稿

交通信息技术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智能交通系统 只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2.动态交通信息 反应网络交通流状态特征数据,交通需求空间分布特征数据 3.信息融合 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各种交通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到比任何单个信息的稳定性强的交通流状态信息 4.数据库 是计算机中用于数据处理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简单说,数据库是在计算机中按照一定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为用户共同关心的全部数据的集合5.模式识别 是指对表征事物或者现象的各种形式(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惊醒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6.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系列以同一方式管理和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软件平台 用途:科学的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的获取和维护数据 7.GIS技术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环境诸要素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的计算机系统

8.GPS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位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9.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公路、桥梁和隧道的一种新型电子收费技术,他通过车载电子标签与微波天线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元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的全过程 三大特点:不停车、无需人、无现金 10.多普勒效应 要内容为物体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变得较短,变得较高;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交通信息技术复习

第一章绪论 1 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测控设备软件化,测控过程智能化,很强的开放性,实时性强,可视性好,测控管理一体化 2 现代交通测控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控制处理机,交通显示板 3 现代交通测控系统分类:交通信息检测系统,交通信息控制系统,交通测控系统 4 交通信息检测方式:静态交通信息检测方式—调查法,从其他部门或系统获取;动态—采用各种交通检测器 5 交通信号控制方式:单点控制(定时,感应式,按钮式),线控制(单时段,多时段,感应式),面控制(定时式脱机操作控制系统,感应式联机) 第二章现代交通测控技术基础 1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2 传感器应用:信息的收集,信息数据的交换,控制信息的采集 3 无损检测技术的意义: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4 雷达无损检测设备:车载式,便携式 5 激光的优点:1)具有很好的相干性与衍射性2)具有极高的亮度3)极好的方向性4)很高的光强5)很高的测微精度6)很高的时间分辨率7)具有全息反映能力 6 激光检测基本原理:激光衍射原理,光电转化原理,光时差原理 7 激光检测技术主要用于道路交通参数检测与道路基础设施质量检测 8 应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通信系统3部分:1)以路网基础设施为主的信息传输系统2)路网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3)车辆之间的通信 9 交通信息传输媒介: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区域无线广播网络,地面微波链路,展布频谱无线网络,蜂窝无线网络,分组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系统 10 交通信息传输类型:模拟传输,数字传输。传输的信息:数据信息,声音信息,视频图像信息 第三章 1 道路交通参数检测技术:接触式:环形线圈交通检测技术,地磁感应~,气压管~,压电 非接触式:视频~,超声波~,微波~,激光~ 第四章 1.常用交通状态分级根据城市主干路上机动车的平均行程速度:畅通,轻度拥挤,拥挤,严重拥挤 2.道路交通状态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科学性,实用性,通用可比性,层次性 3 道路交通状态指标体系的构成:1层-路网交通状态指标2层-路段、交叉口交通状态指标3层-常用的交通参数 4 交通状态判别方法:自动判别方法(直接,间接)、人工判别方法 5 交通状态的判别经历:信息采集,信息的处理,状态的判别 6 交通数据融合的必要性:数据复杂多样,种类繁多,典型的多元异构性(多元性:交通信息时间空间不同,信息构成要素不同;异构性:信息格式不同,确定性不同,表现形式不一样) 7 交通状态特征提取预测的方法:随机方法(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法,多贝叶斯估算法,DS证据推理方法)人工智能方法(模糊逻辑推理,人工神经网络法) 8 交通系统状态及信息融合层次性:1)截面交通信息融合及特征提取2)区间交通信息融合及特征提取3)区域交通信息融合及交通提取。

2021版道路交通安全与防护技术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版道路交通安全与防护技术

2021版道路交通安全与防护技术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1研究现状与意义 一、交通安全和防护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道路交通运输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通安全自然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话题。目前,由于我国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难以及时缓解、安全设施不尽完善等原因,导致交通事故频发。2004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达567753起,死亡人数99217人,受伤人数451810人,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9.2人/万车[1],其中因机动车驾驶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465083起,造成93550人死亡、435787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89.8%、87.4%和90.6%。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许多发达国家在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如美国、日本等国的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较低(低于2人/万车)。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首先是针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再对发生过程、结果进行模拟、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交通事故发生的总体规律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方案、措施等管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通用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48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3大类。 1.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设计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为保证安全,路面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防止产生汽车滑水现象,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其中路侧安全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它的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2.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 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 驾驶警报系统。由于驾驶员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非常常见。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监视转向盘输入和车辆位置的办法检查驾驶员状态,并通过“刺激”方法给予驾驶员

交通信息服务技术

一、现有的交通信息服务手段及其应用现状 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发布系统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公交出行者的窗口服务系统。交通信息发布是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出行者提供的信息与出行者之间交互的媒介,出行者对系统的评价完全来源于信息发布。首先介绍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和信息交换平台,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应用的信息发布技术,介绍支持数据广播、Web、E-mail、RSS、短信、声讯等多种发布方式综合诱导出行。 1、出行信息发布系统 公共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主要作用是信息处理中心将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给需求终端,公交信息发布的特点是: (1)信息多样化。需要提供给公交出行者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公交运行信息、预测到站信息、载客量预测信息等与公交相关的信息,还包括道路、天气、铁路、民航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务。 (2)用户广泛。信息发布主要提供给出行者,出行者可以在室内、车站、车上、路边[47]。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如图4-1所示。 2、信息交换平台在信息发布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就是在明确信息服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衔接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接口和功能衔接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建立的满足多种交通信息需求的通信网络平台。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交换平台是整个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总枢纽,也是子系统消息往来的集散地,在整个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脚色,真正体现了交通运输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社会特征。 信息交换平台在信息发布系统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为企业级的应用网关,不但支持静态的路由指定,也支持动态的路由条目的生成和删除,可以进行灵活配置,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客户需求。 信息交换平台不仅仅成为公交信息发布的平台,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和枢纽。其主要功能有: 1)信息采集:通信服务器收集车载终端等设备采集的信息,根据设定发往不同的订阅者。 2)信息订阅:各子系统可以向通信服务器定阅自己需要的消息。现支持多44种订阅方式。 3)信息转发:进行带目标地址的转发和订阅信息的转发。 4)系统维护:支持分级日志,错误编码,配置,数据统计等功能。 信息交换平台的数据库组织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是符合信息交换平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是由信息交换平台和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决定的,为了充分发挥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满足公交出行者的需求,必须要求各个数据库之间既能灵活地交流,又能统一管理和使用。这样把信息交换平台的数据库用网络连接起来,建立一个既有各部门独立处理又适合全局范围应用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交通信息技术

1?智能交通系统 只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汁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国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 2 ?动态交通信息 反应网络交通流状态特征数拯,交通需求空间分布特征数据 3 ?信息融合 通过一左的算法,对各种交通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到比任何单个信息的稳左性强的交通流状态信息 4 ?数据库 是讣算机中用于数拯处理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简单说,数据库是在讣算机中按照一立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为用户共同关心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5 ?模式识别 是指对表征事物或者现象的各种形式(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惊醒处理和分析, 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6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系列以同一方式管理和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软件平台用途:科学的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的获取和维护数据 7. GIS技术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环境诸要素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的计算机系统 8. GPS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国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位用户提供髙精度、高可靠泄位、导航、授时服务 9?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公路、桥梁和隧道的一种新型电子收费技术, 他通过车载电子标签与微波天线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元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的全过程 三大特点:不停车、无需人、无现金 10 ?多普勒效应 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髙;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波源的速度越髙,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岀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

什么是ITS?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ITS的社会经济效益? 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水平,减少阻塞; 增加交通运输的机动性; 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交通运输的通行能力和机车车辆、飞机运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ITS的开发领域? 居民出行与货物运输需求只能诱导系统 交通流优化与运输组织智能化方案生成系统 综合交通枢纽协调、疏导信息服务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为驾驶员提供轨道实时信息系统 车辆运营智能调度管理系统(VODS) 只能公共交通系统(IPTS) 货物运输智能型配载运输系统 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ITS技术? 信息论与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管理技术与网络 GPS和GIS技术 美国国家ITS的物理体系结构的四个子系统:出行者子系统、中心子系统、车辆子系统、道路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使用的四种通信方式:广域无线通信、有线通信、车辆与车辆间的通信、短程无线通信 中国ITS开发的重点? 根据中国国情制定ITS的近期发展战略,以城市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纽带,逐步将ITS 联成网; ITS标准体系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 道路交通综合管理,关键技术为交通事故管理技术、机动车信息管理技术、驾驶员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及应用软件; 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关键技术为车市快速环路及干道交通的诱导和监视、停车诱导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关键技术为自动车辆识别技术、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和收费系统安全技术; 只能控制和管理,关键技术为智能算法、交通事故自动识别和系统集成技术; 交通信息服务与车载路径导航系统,关键技术为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交通信息发布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3大类。 1.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设计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为保证安全,路面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防止产生汽车滑水现象,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其中路侧安全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它的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

70m。 2.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 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 驾驶警报系统。由于驾驶员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非常常见。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监视转向盘输入和车辆位置的办法检查驾驶员状态,并通过“刺激”方法给予驾驶员警告,以便及时纠正驾驶员状态,减少事故发生。 视觉增强系统。为使风窗玻璃在雨天保持良好清洁的视野,需采用降水防护薄膜等措施;为解决盲区视野问题,需在现有灯光系统上增加额外措施。 汽车行驶记录仪。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安装在汽车上,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车辆运行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运行安全的其他状态信息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这些记录的信息在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提高营运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为事故分析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车辆导行系统。汽车导行系统是一种以GPS为基础的技术扩展。导行系统可根据驾驶员的目的地、交通密集程度及其他环境因素,通过信号站和卫星信号选择最佳交通路线,从而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姓名:李泽宇学号:100740318 专业:交通3班 摘要:本文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就卫星通信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并简单介绍了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案例,提出了个人对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建议和祝愿,希望智能交通为人民带来便捷的出行。 关键字:卫星通信系统;智能交通;应用 前言: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的生活,交流带来了方便。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ITS 中的应用;基于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道路电子收费系统;卫星通信技术将在交通运输领域深入应用等。 正文:1 卫星通信系统 1.1 卫星系统的组成卫星通信系统是由通信卫星和经该卫星连通的地球站两部分组成。静止通信卫星是目前全球卫星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星体,是将通信卫星发射到赤道上空35860 公里的高度上,使卫星运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并使卫星的运转周期正好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24 小时),从而使卫星始终保持同步运行状态。故静止卫星也称为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天线波束最大覆盖面可以达到大于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静止轨道上,只要等间隔地放置三颗通信卫星,其天线波束就能基本上覆盖整个地球(除两极地区外),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目前使用的国际通信卫星系统,就是按照上述原理建立起来的,三颗卫星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 1.2 卫星系统的功能 1.2.1 卫星系统功能方框图示于下图: 1.2.2 位置与姿态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讲,静止卫星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说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实际上它并不是经常能够保持这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是因为地球并不是一个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核心课程完整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核心课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知识体系: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单元 1、学科内涵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电子、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是一个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该学科主要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与“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等二级学科协调发展。 2、学科知识领域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 (1)交通运输工程知识领域 明确交通运输领域对交通信息及控制的需求 (2)信息与通信工程知识领域 支撑交通信息采集与传输的理论与技术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领域 支撑交通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4)控制科学与工程知识领域 支撑交通信息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3、知识单元 完成交通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四个任务所需的知识。4、国外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相关的课程现状 (1)MIT交通类研究生课程 该课程体系涵盖了交通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涉及的课程非常广泛,包括交通系统分析方法、交通需求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交通与环境、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物流系统和供应链管理。该课程体系当中也有一些课程专注于公共交通、航空、机场、智能交通系统和海上交通系统。 学生将参与到MIT正在进行的工业界和政府的相关研究课题中,例如芝加哥运输局、伦敦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葡萄牙高速铁路、机场规划和航空业等相关课题。 该课程体系包括三门核心课程: (1)交通系统分析:性能与优化 (2)交通系统分析:需求与经济 (3)数据库、互联网和系统集成技术 两门选修课(从下面的课程中选出) 需求分析;航空工业;航线管理;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政策和环境;交通模型;公共交通系统;物流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中文名称交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alysis: Performance and 运输系统的分析:性能与优化通Optimization 运输系统的分析:需求和经济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alysis: Demand and Economics 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