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2中高职衔接项目申报书

3+2中高职衔接项目申报书

3+2中高职衔接项目申报书
3+2中高职衔接项目申报书

“3+2”中高职衔接项目申报书

注:中高职专业名称请与教育部印发的专业目录一致。(本文主动公开)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逐步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素质结构、招生制度等的衔接,努力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构建中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体系。 二、办学模式 1. 五年一贯制即:3+2模式,面向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择优录取,学生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毕业后成绩合格,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 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是学生参加高职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到高等职业学院学习;二是由中职院校直接推荐到高职院校学习,经过三年高职学习,取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3. 3+4七年制或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升入高等学校本科学习或进入高职学院专科学习。 三、招生条件 1 .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均且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参加区内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或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合格进入对口高校参加本专科学习。

2 . 凡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且中考成绩达到要求,可进入区内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学习。 3 . 参加全国或全区技能大赛获得优秀以上的奖项、在校期间成绩良好以上(平均成绩85分以上),专业技能课突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由院长推荐信推荐可免试进入高职学院学习。 四、考试时间 五、1. 报考五年一贯制的初中生,6月份完成初中升高中考试后择优录取。参加3+3高职,3+4本科学习的中职毕业生,12月份到校校所在地招办参加高考报名,4月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和6月份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五、学费 五年一贯制大专,前三年中职免费;后二年大专按照公办高职学费收取学费。3+2大专,3+4本科,按照公办高职专科、本科收费。 七、助学政策 1. 国家助学金: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奖励,每人每年5000元; 2. 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家政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人每年8000元;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八、毕业证书 学生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颁发{高职院校}普通全日制五年制大专学历证书、高职专科、本科学历证书+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项目申报材料

2013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项目申报材料 合作培养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培养专业:数控技术 填报时间:2013年3月12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三、人才培养衔接方案(见附件1) (2) 四、保障措施与政策需求 (2) 附件1: (4) (一) 培养目标 (5) (二) 职业面向 (5) (三) 职业能力分析 (5) (四)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9) (五) 教学进程表 (11) (六) 方案说明 (14)

一、项目概述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快推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制订此方案。数控技术(数控车方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制造业强国发展要求,热爱机械加工技术工作,有社会责任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岗位必须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面向职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数控技术生产、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中级技术应用型数控专业人才。 该项目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学习3年,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6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高职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该项目学生通过注册入学方式进入高职阶段学习。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要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职业学校要积极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全面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能让更多青年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更多家庭能够走进大学校门,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行性 本项目参与学校——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是徐州市教育局直管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徐州市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为江苏省省级实训基地。学校在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 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

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课题申报

件2: 课题编号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 项目类别:重点课题 研究领域:职业教育类 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 申请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页眉内容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制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写说明 1. 封面上方课题编号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 中文填写。 2.项目类别按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填报。研究领域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评估、教育教学信 页眉内容

息化与教育宣传出版等填报。 3.本表用计算机输入打印或钢笔认真如实填写。 4. 本表按规定时间一式1份(原件)报送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联系 电话:020- 83525410。 页眉内容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 学科分类职业教育类 主持人姓名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身份证号码 姓名 主 要 参 加 者 预期最终成果 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G.教材.H.文件申请经费(万元) 3 ·0 0 预计完成时间2017年5 月30 日经费类别自筹 二、推荐人意见 页眉内容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础教育可以是中学高级职称)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工作单位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年月日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工作单位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年月日 三、课题设计论证 页眉内容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7555788.html,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作者:刘京祥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08期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中高职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表现,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20-01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中高职衔接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必然要求[1]。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得以 实现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中高职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应将终身学习作为发展理念,根据国内学前教育教学特色合理设计课程方案,将课程衔接作为基础点和核心关键点,科学、有效地利用学前教育资源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方案设计,进而从宏观上促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实施和发展[2]。 一、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意义 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当下国内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高职两个教学过程实际是独立的教学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两个教育阶段实施的是单独教学管理,一旦将两者衔接起来,将会导致教材内容相同、课程内容交叉或断层、教学课程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3]。以上诸多 问题的出现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极大浪费了教师、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如此一来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继而导致职业教育公信度大打折扣,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提出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包括多方面,如专业、课程、学制以及教育体制等。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构拥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它的有效实施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有推动作用,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与衔接,进而达到有效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措施探讨 (一)构建横向与纵向拓展课程 在中高职教育中,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是保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基础条件。通常情况下,一体化设计课程内容的衔接应该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设计拓展。中高职学前教育

课题申报模板:3656-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⒈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用高等职业教育牵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和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正成为受政府财政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作为近几年新成立的专业,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中职、高职学校相继开出,但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所开高课程重复,课程标准重叠,衔接不好,更没有开通升学直通车,目前湖北省没有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2”模式培养方案,为了今后能打通湖北省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2”模式培养直通桥,为此提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进行研究。 ⒉课题界定: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教体系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中职教育历史悠久,高职教育则出现较晚。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初级和中级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训教学、师资等多方面的衔接。中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直通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依据,也是构建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有利于实施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衔接的执行上,将充分认识到中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教学条件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曾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做出如下论述,“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只有课程的衔接才是最深入、最灵活的”。无论是什么培养目标,具体执行实现还需要依靠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本研究课题主要是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进行研究。 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通过对中国期刊网( CNKI) 论文数据库,以“中高职衔接”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发现1997—2017年( 截至2017年5 月) 这二十年期间发表论文为1946 篇,其中期刊论文为 1861 篇,从1997年开始才出现相关研究成果,1998—2010 年13 年间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每年不超过 20 篇,从2011 年开始呈迅猛上涨的态势,特别是 2012—2017年这四年的研究成果明显增多,论文总数1742 篇,约占二十年研究论文总数 1851 篇的94% 。另外,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数据库中找到 32 篇相关硕博士论文,比如金盛的博士论文《涨落中的协同: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史可可的硕士论文《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衔接研究》及邵元君的硕士论文《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等。这些学者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问题、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由此看出,中高职衔接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近5年来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且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职教界的研究重点。中高职衔接起步于我国20世纪末,主要的形式有:对口升学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3+2”模式、“3+3”模式、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在这几种模式下,由于中、高职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一致,课程标准不统一,使得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造成专业培养目标、文化素养、课程内容等方面脱节。为此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技术、计算机应用、会计、护理等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衔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研究。国外情况:英国主要采用分层式教学模式,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只有取得TAFE(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证书,才能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就业。TAFE 学院以技术技能培训为本位,构建了特色显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产业界为主导。美国:推出技术准备计划(tech prep),致力于整合至

“中高职衔接”课题结题报告1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结题报告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课题依据中央关于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相关精神,立足内蒙古自治区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实际,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了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衔接、招生等方面衔接的现状、问题和成因,等等。在中高职“衔接模式”问题上,创新性地提出在“教育集团”框架内和平台上率先启动的中高职衔接“直通车”这一新模式。 第一部分所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基本概念 技能型人才: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劳动者,其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培养模式:指职业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应用的培养手段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关涉“教学”过程,更关涉“教育”过程,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问题。

二、核心概念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应重点在十个方面做好衔接工作: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等等。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出现了与中等教育分化相对应的高等教育分化。但是分化并不意味着相互隔绝,彼此间仍存在着衔接和沟通的渠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我国十分重视学历教育,在中高职衔接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但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虽然体现了内涵衔接的一面,主要还是重视学制的衔接。随着时间的演变,内涵式衔接应该成为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经过近年来很多省份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加强中高职衔接,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也是变终结性中等职教为阶段性教育,拉动中等职教发展的改革必然。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目录 一、建设背景2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2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2 二、建设基础3 三、建设过程3 (一)开展了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3 (二)确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3 (三)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5 (四)开展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共享资源建设7 四、成效与经验8 (一)顺利承接转段学生8 (二)促进了学前教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8

(三)为双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8 一、建设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要内容 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9月,我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及长沙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作申报的《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获得立项。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项目,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为社会输送高职人才,祁阳师范学校与湖南民族学院合作,确立了“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保

证 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1]17号)文件精神,湖南即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制度,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幼儿教师资格考证将大专学历要求作为报考必要条件之一,这无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构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与学生们的迫切愿望。 二、建设基础 祁阳师范学校是湖南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和“幼师国培”转岗教师项目培训基地,永州市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幼儿教师培养基地。学前教育专业现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学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学生们学习期间考取保育员证和教师资格证。每年我校为国家输送近400多的中专幼师人才。学校自2012年开始与湖南民族学院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在试点过程中,初步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验,这为“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协议书 机电职院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协议书 甲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联合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现就有关事宜协议如下: 一、合作办学试点专业 ****专业(中专专业的方向) 二、合作办学内容 1、双方共同制定、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专业定位、培训目标三衔接。 2、双方共同开发、构建能力递进、对接紧密、内容完善的****专业(中专专业的方向)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并严格按照课程体系实施教学。 3、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确保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衔接。 4、双方对试点专业学生的学籍、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前二年由乙方实施,后三年由甲方实施,确保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 5、双方共同做好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等常规工作。学生在乙方培养阶段,获得中职学籍后,可按照国家资助政策享受乙方资助,在甲方获得高职学籍后,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甲方的学生资助政策。 三、合作办学形式 1、本项目实行“2+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的形式。 2、乙方负责按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和精神,招收初中应(往)届毕业生,设立“中高职衔接班”,前二年在乙方完成,后三年在甲方完成。 3、学生前二学年在乙方学校,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后,第三学年成建制转入甲方学校学习。由乙方在第三学年第一期组织学生参加当年高考报名,然后通过甲方单独招生考试后取得全日制大专学籍。 4、顶岗实习环节统筹安排在甲方完成。 5、后三年学习期满,成绩及表现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甲方签署、教育厅核发、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凭。 6、学生前两年按乙方标准缴纳学杂费,后三年按甲方标准缴纳学杂费,第三年的减免学费归乙方。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397.75万辆,比上年增加57.57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16.9%。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咼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汉寿县职业中等专 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O—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电控技术在轿车上广泛应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的举措之一。经省教育厅原则同意我院《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财务管理》等专业,进行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这对拉动中、高职教育,促进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做好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核心是人才培养定位,关键是课程设置,重点是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必须按省教育厅中高职衔接试点指导意见,落实好三个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拟提出以下基本思路与各位校领导商榷: 一、关于衔接模式 中高职贯通培养主要是“2+3”衔接模式,即当年招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在中职学校注册中职学籍,完成两年中职教育后,第三年升入高职学院注册高职学籍,再完成三年高职教育,颁发高职教育毕业证书。中职阶段由中职学校组织,招生计划单列,纳入贯通培养学校招生计划。高职阶段由对接高职学院组织单独招生考试,纳入当年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由高职学院办理录取手续注册学籍。 二、关于培养定位 中职和高职是两个层次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知识、技术

技能教育,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引领作用,为高中(三校生)毕业生开展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中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认知教育。高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理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创新教育。中职阶段或高职阶段,都要根据各自人才培养定位,按照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岗位群,合理确定各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三、关于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能力,强创新,让学生基本形成职业能力与持续发展观念。为此,中、高职课程设置首要应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整体设计、体现终身教育的原则,按照中高职不同层次,围绕岗位等级由低向高,体现职业能力教育和终身发展递进式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即按技术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其次推行综合化、模块化、项目式等多种课程设置形式,形成关联递进、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三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顺序,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或出现盲点,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四、关于教学质量评价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切实做好我校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制定《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科学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方针 明确“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有效衔接、改革创新”的原则,结合实际,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区域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衔接贯通的切合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工作机构 由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处牵头,相关学院参与,成立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许尔忠陇东学院副校长 副组长:刘建宁教务处处长

张国柱招生就业处处长 成员:吕朝龑:教务处副处长 张海铭:教务处副处长 王建文: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董建峰: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折鸿君外国语学院院长 杨志恒教育学院院长 曲涛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曹宏农林科技学院院长 刘正歧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刘万锋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弥宁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四、工作步骤 1. 认真遴选衔接贯通培养的专业 学校现设有57个本科专业,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兼有,传统专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举。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要求,学校从社会需求、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专业技能训练周期、专业技能熟练程度、学校的优势特色、实习实训的条件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园艺为我校中职+本科“3+4”衔接贯通培养专业;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专业为我校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专业。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农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一、确定课程衔接在中高职衔接中的地位 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归根到底是由课程决定的,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 因此,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破口,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我们要突破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这个瓶颈问题,将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代替外延式的衔接,即在学制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 二、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 我们将在“2+3”衔接模式下,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关联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此种模式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学校共同研究,相互协调,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能达到升入高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1、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衔接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高职发展的整体协调、逻辑协调、有效协调和内生协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组织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机电论文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朱涛吉智李荣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40)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和快速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简单地“学历嫁接”,而是要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良好衔接,通过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的四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2013JSJG426)。 作者简介:朱涛(198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现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主任,讲师、工程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从事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 21世纪的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对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和效益不高等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

点、新趋势、新任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既是热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很多学校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已开始试点,典型的做法有:北京市构建了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上海以课程衔接和考试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的衔接,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以及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渠道;广东开展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招生试点工作,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江苏省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2011年起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类型有三种: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高职“4+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3”分段培养,即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3年或4年,进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2年或3年。 2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清,导致我国初步建立起的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存在很多问题,衔接不够通畅,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职业教育中的中职、高职的衔接虽有通道,但不够畅通,还处于个案、缺乏整体联系的探索

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

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 导手册 湖北省教育厅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前言 (1) 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思想 (1)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本原则 (1) 三、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 (2) (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流程 (2)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方法 (3) 四、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8) (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8) (二)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10)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框架 (10)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框架 (15) (三)专业课程标准 (22) (四)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25)

前言 专业教学标准是详细描述专业所面向工作领域或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设置条件与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它既是职业院校设置专业、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和评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的主要标尺,同时还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录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开发理念、开发技术注重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分水岭或衔接点,合理地、适度地与国际(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等级对接,对中高职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让企业对中高职人才需求更明确,让中高职办学和人才培养更规范,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系统、科学。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着力解决目前湖北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本原则 1.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 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努力满足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3.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职教特色。 4. 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