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中高职衔接申报书

2015年中高职衔接申报书

2015年中高职衔接申报书
2015年中高职衔接申报书

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

项目申报书

牵头试点单位:

合作试点单位:

试点形式:

前段专业:

后续专业:

申报日期:

省教育厅制

- 1 -

- 2 -

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项目招生计划

- 3 -

- 4 -

附件2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基本学制、学历、学位;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段培养项目要分段表述):

三、职业(岗位)面向;

四、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五、转段升学要求;

六、课程结构与设置

七、课程教学计划安排

八、课程标准

九、教学实施建议

十、教学评价建议

十一、实习实训环境

十二、师资配备、设备、合作的保障

十三、教学管理制度

十四、衔接课程体系与以往课程体系的比较及特色

- 5 -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思考

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思考 武汉市财贸学校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臵、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

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根据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现行体制下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一)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是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

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人的一生就像城市中的公交车,有许许许多多的驿站,每到一个 驿站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征程。新员工培训是企业将新员工从社会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那么培训完成的应该怎么写呢? 下面是的适合新员工培训的范文稿,供大家参考。 如果没有合适范文,同时我们也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写作服务,您 可以点击网页两侧客服图表进行咨询哦! 歌德曾说过“人不光是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 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学海无涯,满怀梦想的我跨出青春校园的大门踏入社会的这个大舞台,寻求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时候,正元这个大家庭伸出了温暖的臂膀给了我希望,让我从新定位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对于进入一个全新工作环境的新员工来说,尽管在过去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但我刚进入公司的第一天,不免还是有点压力。然而这种紧张情绪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帮助和感染下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为了能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我主动去了解公司的创办史、未来发展规划及公司的制度,我还了解到公司以其独特的管理之道为员工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鼓励和帮助每位员工不断改革和创新、奖励挑战并超越自我的表现,激发员工个人与公司事

业的共同发展,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公司人性化管理。我想,正是因为这种人性化的管理,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为期一周的员工入职培训有企业文化、公司概况、组织构架和管 理模式、人力资源规划与职业生涯、户外拓展训练、安全生产、商务礼仪、法律和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等多方面培训。“加油,加油!……”那一阵阵加油助威的呐喊声仿佛还在回荡着。时光倒流,那天的我们还揣着期待与好奇,相见时是那样的陌生而腼腆。破冰之旅让我们消除心理障碍,勇于挑战自我;小组活动让我们发挥集体智慧,建立团队意识;相见时难别亦难,缘份让我们在此相识相知,感谢在最美好的年华遇上了你们。伙伴们,从你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积极向上、勇敢无畏新一代精神;领悟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这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区别于以往的新环境,所接触的 人和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新员工,我会去主动了解、适应环境,同时也要将自己优越的方面展现给公司,在充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还要时刻保持着学习激情,不断地补充专业知识,以适应公司发展。在工作中我可能会有迷惑,但是我相信我能端正心态、有十足的信心勇敢地走下去。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石嘴山联合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逐步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素质结构、招生制度等的衔接,努力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构建中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体系。 二、办学模式 1. 五年一贯制即:3+2模式,面向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择优录取,学生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毕业后成绩合格,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2. 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是学生参加高职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到高等职业学院学习;二是由中职院校直接推荐到高职院校学习,经过三年高职学习,取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3. 3+4七年制或3+3六年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升入高等学校本科学习或进入高职学院专科学习。 三、招生条件 1 .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均且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参加区内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或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合格进入对口高校参加本专科学习。

2 . 凡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且中考成绩达到要求,可进入区内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学习。 3 . 参加全国或全区技能大赛获得优秀以上的奖项、在校期间成绩良好以上(平均成绩85分以上),专业技能课突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由院长推荐信推荐可免试进入高职学院学习。 四、考试时间 五、1. 报考五年一贯制的初中生,6月份完成初中升高中考试后择优录取。参加3+3高职,3+4本科学习的中职毕业生,12月份到校校所在地招办参加高考报名,4月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和6月份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五、学费 五年一贯制大专,前三年中职免费;后二年大专按照公办高职学费收取学费。3+2大专,3+4本科,按照公办高职专科、本科收费。 七、助学政策 1. 国家助学金: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奖励,每人每年5000元; 2. 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家政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人每年8000元;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八、毕业证书 学生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颁发{高职院校}普通全日制五年制大专学历证书、高职专科、本科学历证书+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中高职衔接结题报告

中高职衔接结题报告 篇一: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项目负责人:鲍贤俊报告撰写人:吴国伟 摘要:当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不断完善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本项目通过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中、高一体化衔接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课程衔接;方案设计 一、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本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以及本市首批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本项目借助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实验这一平台,以“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为实验任务,以科学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攻目标,以力求确保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朝着有利于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发展,并力求为本市职业教育教改实践提供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二、实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项目自XX年9月起开题,至XX年3月申请结题,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课题调究、案例分析、报告形成、专家论证”等四个阶段。主要方法或步骤,可简要概括为:①收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各类文献资料,熟悉现状背景;②开展“实验任务”的项目调研,明确重点难点;③制定“实验任务”的研究计划,确定设计思路;④组织“实验任务”的案例分析,提炼普适经验;⑤推出“实验任务”的阶段成果,开展改革试点;⑥形成“实验任务”的试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⑦综合“实验任务”的论证意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 三、实验研究成果 本项目按照市教委教研室明确的“实验任务”的立项要求,通过近两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成的实验研究成果,由“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试点方案”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研究报告”由“项目结题报告、项目主题报告”组成。其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主题报告,分别于XX年12月和XX年11月,荣获上海市职教协会XX年度优秀论文“三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讨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层次,做好二者衔接至关重要,关键是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利用好资源,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一、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目标上存在背离现象 中职以专业技能为导向,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学校因此减少了文化基础课;高职以文化理论为基础,培养的是理论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2.在课程标准上不衔接 中职的课程标准往往偏低,高职有时又过高,导致二者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你教你的,我教我的。 3.在专业课程内容和教材上存在重复和滥用的现象 中职的很多专业教材选自高职院校,导致在中职学过的内容到了高职又学一遍,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人力、教学资源。 二、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框架 总体框架如下:整体规划,以能力为本位;统筹兼顾,以岗位为要求;分段实施、以理实为一体教学,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职业技能课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指中高职学校各个专业都要开设的文化基础课;职业基础课模块,是以职业岗位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的课程;职业核心课模块,是根据各个职业技能共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课模块,指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岗位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 三、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知行统一”的思路,进行

课程模块设置。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组织设计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块,再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 1.课程模块衔接总要求 课程模块衔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将公共基础课服务到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融合到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运用到专业技能课中。课程模块设计要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对中职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操作的实用性。对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操作的原理性。 2.各模块内容的选取 课程模块内容的选取要按照知识的系统性与连续性,注意避免教学内容重叠或遗漏。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模块体系,由浅入深,以子课题、分课题的形式将职业资格的要求融入教学中,做到理论培养和技能操作训练有机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课题为方向,将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核心课程紧密地融会贯通。 3.课程模块设置的具体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语文、数学、物理、英语、体育、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二: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数据库。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环境化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自动化。模块二: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及层级关系。模块一:无机化学工艺、有机化学工艺、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化学物料识用与分析、化工生产技术应用。模块二:化工设计基础、精细无机、精细有机、环境检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煤化学、化工文献检索。

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共5篇)

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总结7月,对于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永远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它弥漫着离别的味道,也预示着新征程的开始。挥挥手作别生活了八年的北京,我人生的列车驶向了生命中的下一个驿站。 满怀着对未来工作的期待,我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的一名新行员。为了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工作业务、融入工作氛围,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组织了为期7天的岗前培训。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紧密充实的课程内容令我收益匪浅。 首先,我收获了业务知识。本次培训人事处对课程内容做了细致的安排,由昆明中心支行的各位处室领导和业务骨干就反洗钱、货币信贷、征信等各方面基础业务知识为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金融背景知识上的匮乏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很不自信。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人民银行的各项业务有了概念性的了解,对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比自身的特点和岗位需求,我明确了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相信这种知识的收获会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收获了精神食粮。为了这次培训,昆明中支的各位领导无不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案例都凝聚着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体现着一种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他们的热情感染者每一个新入行的行员。其中令我感触较深的是 调查统计处的李晋彪老师的授课。虽然李老师是学习计算机专业出身,却能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积淀了非常深厚金融专业知识。他给我们讲授的不仅仅是业务层面的知识,更多的是解读一种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最后,我收获了团队和友谊。为了能够丰富培训的课程,增进每一个新行员的沟通交流,昆明中支在本次活动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了能够有出色的表现,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就自己的特点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课堂上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篮球赛场上会打的人拼搏,不会打的人鼓劲,共同进退;文艺表演中我们集思广益,相互鼓舞排练,共同绽放;通过培训我更加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失去了团队的支撑个人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试想如果没有别人的鼓励我肯定没有勇气在舞台上跳舞;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也很难理解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只有注重团队精 神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 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对于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了能够把培训中的收获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做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停止学习。培训中几乎每一个老师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无不是自身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结果。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不进取就会 被淘汰。我虽然已经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但学习的习惯不能丢,学习的精神不能丢。 态度决定高度。作为新入职的行员我就像一张白纸,不管以前在学校取得过什么成绩,现在都应该怀着一颗空杯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去做好每一件事。“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用好的态度对待工作,能让自己终身受益。 勇于承担责任。俗话说“把责任推给别人等于把机会推给别人”。职场中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愿承担的工作。责任是一名合格行员的基本准则,勇于承担责任能够让我们战胜懦弱,迎难而上。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荣耀面前退一步、在困难面前进一步,以责任鞭策自己,把握更多机会。

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7页

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其直接目的是为有意继续深造的中职毕业生搭建升学平台,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单纯为终结性教育的现状。目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实际上形成了名符其实的“双轨制”:普通高校招生对象绝大部分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职业高中的优秀毕业生无法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提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增加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可见,做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变终结性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教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但目前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情况并不理想。中高职衔接的阻碍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观念上的原因。为了解中职学生升学意向和中高职衔接上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本课题组于2010年4月深入广州地区的一些中高职学校进行了调研。 费用较高使很多中职

毕业生对毕业后读高职望而却步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以农村和小城镇的生源为主,这一比率非常大,已经超过了60%,这部分学生中粤东粤西的生源占多数,父母多为农民或者工人,家庭收入比较单一,缺少其他的经济来源,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的占到了40%,年收入一万到三万的占到了33.1%。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是单亲家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困难。 高职院校高收费的政策让许多想升学的学生望而却步。学生如果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每年学费大约要在7000~20000元之间不等,私立学校学费更贵,这一费用对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以承受。因此,这就造成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出于家庭条件的考虑放弃了升学而选择了直 接就业,而真正能够升学的未必是优秀的学生。许多父母也抱着早就业的想法,希望孩子能早些参加工作缓解家庭的压力。这一方面使高职院校失去了许多优秀的生源,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中高职专业目录不统一, 很多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受限 目前,中高职学校间因专业设置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成为阻碍中高职衔接的因素之一。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都以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强调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但由于在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中职隶属于职业与成人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项目申报材料

2013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项目申报材料 合作培养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培养专业:数控技术 填报时间:2013年3月12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三、人才培养衔接方案(见附件1) (2) 四、保障措施与政策需求 (2) 附件1: (4) (一) 培养目标 (5) (二) 职业面向 (5) (三) 职业能力分析 (5) (四)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9) (五) 教学进程表 (11) (六) 方案说明 (14)

一、项目概述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快推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制订此方案。数控技术(数控车方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制造业强国发展要求,热爱机械加工技术工作,有社会责任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岗位必须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面向职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数控技术生产、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中级技术应用型数控专业人才。 该项目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学习3年,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6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高职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该项目学生通过注册入学方式进入高职阶段学习。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要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职业学校要积极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全面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能让更多青年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更多家庭能够走进大学校门,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行性 本项目参与学校——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是徐州市教育局直管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徐州市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为江苏省省级实训基地。学校在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农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一、确定课程衔接在中高职衔接中的地位 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归根到底是由课程决定的,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 因此,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破口,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我们要突破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这个瓶颈问题,将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代替外延式的衔接,即在学制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 二、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 我们将在“2+3”衔接模式下,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关联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此种模式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学校共同研究,相互协调,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能达到升入高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1、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衔接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高职发展的整体协调、逻辑协调、有效协调和内生协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组织

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目录 第一篇: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第二篇:2020年新入职员工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第三篇:新入职员工培训心得体会 第四篇:新入职员工培训心得与体会 第五篇:农业银行2020新入职员工培训心得体会更 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这周三我参加了xxx的员工入职培训,这是我 第一次参加xxx的员工培训,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让我发展的时机。在此次培训中,我对员工守则,商务礼仪,以及团队合作有了进一步的相识,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工作中应细致的事变。期间的史书记,王总的讲话,以及各位同事的发言也给我了很深的感想。 员工守则不用说了,这是我们作为员工每个人应该服从的,有端正才气成方圆。对于商务礼仪,之前在xx培训中相识到 一点,此次xx的培训让我越发深刻的相识,尤其是在和领导 一起坐车的商务礼仪,它分情况而定,有很大的差别,这都需要我们耐烦去学习。 在团队合作上,需要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在不同的领域具有特殊的专才;有容易沟通,互动的环境;还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及遵守的规范;以及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中

都会需要成员来饰演协调者,决策者,策划者,监督评估者,外联者,支柱者,实施者和执行者这些脚色,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以及处事能力都决定了他们的脚色。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为了配合的长处,团结起来的好处大于自己片面的高兴,就像蚂蚁军团一样,它是一种食人蚁,它们单个的个头很小,但团结起来能吓走非洲野象群,但是若为了各自的长处,就会是一盘散沙。我觉得我个人在团队合作方面还比力短缺,自己的性格喜欢自己独立的办理一件事变,不喜欢依靠别人,虽然在某些方面如许是有利益了,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在团队互助上,今后我要多与队友相同协商,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自己的包袱,还能从全局考虑,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的生长。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知道了一些工作中应细致的题目。比如说,向领导提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题目时,我们应该自己先想几条可行的措施,给几个建议,这样不仅解决了领导突然遇到这些问题不知怎样处置惩罚的难堪,而且减少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有效地进步了工作效率。还有我们在阐明一件事变时,思路应清楚,最好分点说明,方便他人快速的明确事变的提要。在向导交代任务时,我们要细心聆听,之后分点重复向导所交接的事变,等待领导确认,这样有利于信息的有用转达。对于刚开始工作的我们,要多听多问,尽早熟知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事物的有用处置惩罚要领,学会勤于报告,当说则说,力求在工作中能说能做。在为人处 事方面,我们要多看看别人的长处,而不是缺点,这样自己才气不停地前进,我们要用心的处理好四周同事间的干系,做好本身本职的工作,多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发起,尽快适应从学校迈入社会的不适,调整好心态,尽快的融入明凯这个大团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 接人才培养试点 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四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 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项目负责人:鲍贤俊报告撰写人:吴国伟 摘要:当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不断完善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本项目通过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中、高一体化衔接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课程衔接;方案设计 一、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本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以及本市首批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本项目借助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实验这一平台,以“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为实验任务,以科学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攻目标,以力求确保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朝着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发展,并力求为本市职业教育教改实践提供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二、实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项目自2009年9月起开题,至2011年3月申请结题,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课题调究、案例分析、报告形成、专家论证”等四个阶段。主要方法或步骤,可简要概括为:①收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各类文献资料,熟悉现状背景;②开展“实验任务”的项目调研,明确重点难点;③制定“实验任务”的研究计划,确定设计思路;④组织“实验任务”的案例分析,提炼普适经验;⑤推出“实验任务”的阶段成果,开展改革试点;⑥形成“实验任务”的试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⑦综合“实验任务”的论证意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 三、实验研究成果 本项目按照市教委教研室明确的“实验任务”的立项要求,通过近两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成的实验研究成果,由“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试点方案”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研究报告”由“项目结题报告、项目主题报告”组成。其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主题报告,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荣获上海市职教协会2009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和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获”。第二部分的《上海市中、高职学生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认识的调研报告》,系本项目开展项目研究的支撑材料。第三部分的“试点方案”,分别由我校《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施方案》、《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核心课程标准》等组成。以上项目研究成果,既是我校开展教改活动的实验案例,也可供本市相关职业院校在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时参考。现遵循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关于汇编“课改实验研究成果”的通知要求,就本项目“研究报告”的正文内容概述如下:

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课题申报

件2: 课题编号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 项目类别:重点课题 研究领域:职业教育类 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 申请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页眉内容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制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写说明 1. 封面上方课题编号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 中文填写。 2.项目类别按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填报。研究领域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评估、教育教学信 页眉内容

息化与教育宣传出版等填报。 3.本表用计算机输入打印或钢笔认真如实填写。 4. 本表按规定时间一式1份(原件)报送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联系 电话:020- 83525410。 页眉内容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研究 学科分类职业教育类 主持人姓名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身份证号码 姓名 主 要 参 加 者 预期最终成果 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G.教材.H.文件申请经费(万元) 3 ·0 0 预计完成时间2017年5 月30 日经费类别自筹 二、推荐人意见 页眉内容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础教育可以是中学高级职称)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工作单位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年月日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工作单位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年月日 三、课题设计论证 页眉内容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思路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的举措之一。经省教育厅原则同意我院《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财务管理》等专业,进行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这对拉动中、高职教育,促进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做好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核心是人才培养定位,关键是课程设置,重点是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必须按省教育厅中高职衔接试点指导意见,落实好三个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拟提出以下基本思路与各位校领导商榷: 一、关于衔接模式 中高职贯通培养主要是“2+3”衔接模式,即当年招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在中职学校注册中职学籍,完成两年中职教育后,第三年升入高职学院注册高职学籍,再完成三年高职教育,颁发高职教育毕业证书。中职阶段由中职学校组织,招生计划单列,纳入贯通培养学校招生计划。高职阶段由对接高职学院组织单独招生考试,纳入当年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由高职学院办理录取手续注册学籍。 二、关于培养定位 中职和高职是两个层次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知识、技术

技能教育,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引领作用,为高中(三校生)毕业生开展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中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认知教育。高职阶段人才培养重点是基础理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创新教育。中职阶段或高职阶段,都要根据各自人才培养定位,按照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岗位群,合理确定各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三、关于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能力,强创新,让学生基本形成职业能力与持续发展观念。为此,中、高职课程设置首要应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整体设计、体现终身教育的原则,按照中高职不同层次,围绕岗位等级由低向高,体现职业能力教育和终身发展递进式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即按技术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其次推行综合化、模块化、项目式等多种课程设置形式,形成关联递进、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建立既层次分明,又衔接贯通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三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顺序,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或出现盲点,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四、关于教学质量评价

入职培训心得体会300字 入职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 精品

入职培训心得体会300字入职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首先,我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担任这次培训主讲人的或是公司领导,或是部门领导,他们能够亲临授课就足以见出公司各级领导对这次培训的重视、对我们新员工的重视. 而且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部门领导,为了这次培训他们无不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一本本厚厚的讲稿、那一次次深入浅出的讲解无不凝聚着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无不体现着一种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好好汲取,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会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这种经验作为指导、有这种精神作为支撑,我们还愁)做不好自己的工作吗其次,我得到了知识上的收获. 这次培训涉及面广、信息涵盖量大: 第一天陆总的报告高屋建瓴,全面阐述了公司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使我对公司的发展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坚定了我作为一名中水电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昨天王书记的报告紧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做了言简意赅的讲解,使我对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了我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文化建设出一点力的决心;而其他各位领导的讲课则紧扣公司的各项主营业务,作了细致详尽的讲解,使我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有了大致的了解,更明确了自己的业务方向.我相信这种知识的收获会成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基础! 第三、我感到了一种情谊上的满足.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了更多的新同事,因更感到亲切,家的感觉更加强烈.我想我们虽然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是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水电人.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这种同事情谊,同心协力、各尽所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新的业绩、为中水电人增添新的荣誉!能够通过短短五天的培训让我有如此多的收获,这离不开公司各级领导的关怀,也离不开人力资源部的精心安排,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新员工对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五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应该是我们当下思考的核心问题.

“中高职衔接”课题结题报告1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结题报告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课题依据中央关于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相关精神,立足内蒙古自治区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实际,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了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衔接、招生等方面衔接的现状、问题和成因,等等。在中高职“衔接模式”问题上,创新性地提出在“教育集团”框架内和平台上率先启动的中高职衔接“直通车”这一新模式。 第一部分所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基本概念 技能型人才: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劳动者,其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培养模式:指职业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应用的培养手段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关涉“教学”过程,更关涉“教育”过程,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问题。

二、核心概念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应重点在十个方面做好衔接工作: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等等。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出现了与中等教育分化相对应的高等教育分化。但是分化并不意味着相互隔绝,彼此间仍存在着衔接和沟通的渠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我国十分重视学历教育,在中高职衔接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但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虽然体现了内涵衔接的一面,主要还是重视学制的衔接。随着时间的演变,内涵式衔接应该成为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经过近年来很多省份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加强中高职衔接,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也是变终结性中等职教为阶段性教育,拉动中等职教发展的改革必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