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

《中医基础学》习题集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三. 简答题:

1. 明清时期中医理论的发展有何特点?

2. 怎样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二、多项选择题: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

C. 阴阳互根

D. 阴阳消长

E. 阴阳转化………………………

2. 可用阴阳互根理论来解释的有:

A. 阴损及阳

B. 阴中求阳

C. 阳损及阴

D. 阴病治阳

E. 阳病治阴………………………

3. 下列可归属于“金”的有:

A. 爪

B. 皮毛

C. 发

D. 鼻

E. 大肠……………………………

4.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补土

B. 补肺滋肾

C. 滋水涵木

D. 佐金平木

E. 补脾益肺………………………

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培土

B. 壮水制火

C. 佐金平木

D. 抑木扶土

E. 补脾益肺………………………

三、判断题:

1.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就是因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2. 阴阳消长是导致阴阳转化的前提条件。

3. 阳中求阴和阳病治阴都是治疗阴虚则热病变的治法。

4. 五行相生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关系。

5. “实则泻其子”是指脏实病变泻其子脏的治疗原则。

四、简答题:

1.阴阳消长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2. 根据生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3. 五行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

4. 何谓五行制化?制化的意义是什么?

5. 五行相乘与相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藏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9.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 主气

B. 纳气

C. 生气

D. 调气

E. 养气

10. 肺的生理特征是:

A. 喜和降

B. 喜清肃

C. 喜燥恶湿

D. 喜润恶燥

E. 喜条达

11. 肾其华在:

A. 面

B. 唇

C. 毛

D. 发

E. 爪

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3. 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

A. 主运化

B. 主升清

C. 主统血

D. 主四肢

E. 主肌肉

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

A. 调节情志

B. 调节脾胃升降

C. 调畅气机

D. 调节胆汁分泌

E.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

1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 肺主气

B. 肺主皮毛

C. 肺司呼吸

D. 肺主治节

E. 肺主宣降

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7. 称为“娇脏”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8. “主升清”的脏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9.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

A. 气能生血

B. 人以水谷为本

C. 脾主升清

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E. 脾为后天之本

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 喜条达恶抑郁

B. 主动、主升

C. 体阴而用阳

D. 为藏血之库

E. 为罢极之本

21.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

A. 心阳

B. 肝阳

C. 脾阳

D. 肾阳

E. 肺阳

22. 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

A. 呼吸功能

B. 疏泄功能

C. 藏精功能

D. 气化功能

E. 运化功能

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

A. 心神不足

B. 髓海空虚

C. 肝失疏泄

D. 肝火上炎

E. 肺气虚损

2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

A. 尿

B. 涎

C. 涕

D. 泪

E. 唾

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

A. 右肾

B. 两肾

C. 肾间动气

D. 目

E. 两肾之间

26. 下列哪一项是指心:

A. 罢极之本

B. 气之本

C. 封藏之本

D. 生之本

E. 仓廪之本

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 肺

B. 心

C. 心包

D. 腹腔

E. 脑

28. 称“相傅之官”的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

29. “诸湿肿满”,皆属于: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

30.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

A. 命门

B. 肾

C. 心

D. 脑

E. 膻中

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心者,血之本

B. 肺者,罢极之本

C. 肝者,气之本

D. 肾者,封藏之本

E. 脾者,生之本

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

A. 心藏神

B. 肝藏魂

C. 肺藏魄

D. 脾藏意

E. 肾藏智

33. 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 肺

B. 脾

C. 肾

D. 三焦

E. 膀胱

34. “原气之别使”是指:

A. 肾

B. 十二经脉

C. 奇经八脉

D. 三焦

E. 血脉

35. 胃气一般是指:

A. 胃的受纳功能

B. 胃的腐熟功能

C. 脾的运化功能

D. 脾胃功能的合称

E. 水谷精微之气

36.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A. 脾

B. 大肠

C. 小肠

D. 三焦

E. 胃

37. “泌别清浊”是属于:

A. 胃的生理功能

B. 小肠的生理功能

C. 大肠的生理功能

D. 膀胱的生理功能

E. 肾的生理功能

38. “决渎之官”是指

A. 肾

B. 膀胱

C. 肺

D. 三焦

E. 脾

39. “中正之官”是指

A. 心

B. 肝

C. 胆

D. 脾胃

E. 肾

40. 有“化物”功能的是

A. 膀胱

B. 小肠

C. 大肠

D. 三焦

E. 脾

41. “传导之官”是指

A. 膀胱

B. 小肠

C. 大肠

D. 三焦

E. 脾

42. “中精之府”是指

A. 心包

B. 胃

C. 胆

D. 三焦

E. 脾

43. “州都之官”是指

A. 胃

B. 膀胱

C. 小肠

D. 大肠

E. 肾

44. “五脏之本”是指:

A. 心

B. 肝

C. 脾

D. 胃

E. 肾

45. 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 心与肾

B. 脾与肾

C. 肝与肾

D. 肺与肾

E. 肝与脾

46. 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

A. 心与肾

B. 脾与肾

C. 肝与脾

D. 肝与肺

E. 肝与心

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

A. 心与肾

B. 肝与肾

C. 脾与肾

D. 心与肺

E. 心与肝

48. 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

A. 心与肾

B. 肺与肾

C. 肝与脾

D. 肝与肺

E. 脾与肾

49. 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

A. 元气

B. 营气

C. 宗气

D. 卫气

E. 肾气

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

A. 心与肝

B. 肺与心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肺与肾

51.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

A. 心火亢盛

B. 小肠实热

C. 肝胆火旺

D. 心火下移小肠

E. 膀胱湿热

52. 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

A. 脾胃虚寒

B. 脾肾阳虚

C. 肝脾不调

D. 脾气虚

E. 肾阳虚

53. 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

A. 同居下焦

B. 精血互化

C. 同寄相火

D. 水能生木

E. 同源于水谷精气

55.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

A. 心与肺

B. 肺与脾

C. 脾与胃

D. 肝与肺

E. 肺与肾

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B.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C. 脾主升,胃主降

D.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E. 脾为胃行其津液

二、双项选择题

1. 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2. 下列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的是:

A. 推动血在脉中运行

B. 调节情志

C. 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D. 朝百脉

E. 调节血量………………………

3. 下列官窍中与肾有关的是:

A. 目

B. 鼻

C. 口

D. 耳

E. 二阴………………………

4. 心称为:

A. 元神之府

B. 清净之府

C. 五脏六腑之大主

D. 君主之官

E. 精明之府………………………

5. 和呼吸运动有关的脏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肾

E. 脾………………………

6. 下列与脾有关的是:

A. 运化水谷

B. 调节胆汁分泌

C. 调畅气机

D. 运化水液

E. 贮藏血液………………………

7. 肺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能正常进行,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两项?

A. 肺气的宣发

B. 肺司呼吸

C. 肺朝百脉

D. 肺气的肃降

E. 肺主治节………………………

8.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情志方面的主要改变是下列哪两项?

A. 易怒

B. 易惊

C. 悲忧

D. 抑郁不乐

E. 恐惧………………………

9.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

A.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B. 促进气血的化生

C. 调节机体的代谢和一切生理活动

D. 为心神提供物质基础

E.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10. 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 贮藏血液

B. 统摄血液

C. 化生血液

D. 调节血量

E. 运行血液…………………………

11. 《内经》中称胆为:

A. 州都之官

B. 中精之府

C. 孤府

D. 中正之官

E. 受盛之官…………………………

12.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运化水液

B. 通行气血

C. 通调水道

D. 通行元气

E. 运行水液…………………………

13. 以下哪两项是针对膀胱而言的:

A. 决渎之官

B. 水道出焉

C. 州都之官

D. 变化出焉

E. 津液藏焉…………………………

14.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分清别浊

B. 吸收水谷精微

C. 形成粪便

D. 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 排泄糟粕……………………

15. 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密切联系的两脏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

16. “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关系?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17. 协调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是哪两脏?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8. 下列哪两对内脏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

A. 心与脾

B. 肝与肾

C. 脾与胃

D. 肺与肝

E. 肾与心……………………

19. 在呼吸与血液循环方面相互促进的两脏是:

A. 心

B. 肾

C. 肺

D. 脾

E. 肝……………………

20. 下列哪两对内脏在津液输布代谢方面有密切联系?

A. 心与脾

B. 心与肾

C. 肺与肾

D. 肝与脾

E. 肺与脾……………………

21. “藏统失司”导致出血,主要指哪两脏功能失调?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脏腑中属奇恒之腑的是:

A. 三焦

B. 胆

C. 脑

D. 女子胞

E. 髓………………………

2. 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指脾对饮食营养的:

A. 消化

B. 吸收

C. 转输

D. 传导

E. 排泄………………………

3. 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

A. 心主血脉

B. 肝主疏泄

C. 肾主气化

D. 肺朝百脉

E. 脾主统血……………………

4.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哪几方面?

A. 面色

B. 脉搏

C. 意识

D. 舌色

E. 心胸部感觉……………………

5. 肺气的宣发可表现于哪些生理作用:

A. 呼出浊气

B. 宣散卫气

C. 布散津液于体表

D. 将血液敷布全身

E. 生成宗气……………………

6. 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是:

A. 齿

B. 骨

C. 发

D. 脉

E. 面色………………………

7.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作用的是?

A. 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B. 促进生长发育

C. 调节全身阴阳

D. 协助肺的呼吸

E. 促进生殖机能………………

8. 下列与脾有关的是?

A. 在志为悲

B. 在液为涎

C. 在窍为口

D. 其华在唇

E. 在体为筋………………

9. 津液的输布依靠?

A. 肝的疏泄

B. 肾的气化

C. 肺的宣降

D. 脾的运化

E. 三焦通利……………………

10. 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 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B. 调节全身血量

C. 运化水湿

D. 调畅全身气机

E. 调节一切心理活动…………

11. 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

A. 调节呼吸

B. 调节气机

C. 调节津液输布代谢

D. 调节全身阴阳

E. 辅助心脏行血………………

12. 下列哪几项是胃的生理功能:

A. 主受纳

B. 主通降

C. 主运化

D. 主腐熟

E. 主化物………………………

13. 胃又称:

A. 太仓

B. 受盛之官

C. 水谷之海

D. 五脏之本

E. 水谷气血之海………………

14. 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失常,可见:

A. 尿频

B. 尿余沥

C. 尿不畅

D. 遗尿

E. 尿失禁……………………

15. 影响大肠传化作用的有:

A. 肺气的下降

B. 胃的降浊

C. 肾的气化

D. 小肠泌别清浊

E. 三焦的气化……………………

16.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

A. 吸收水谷精微

B. 吸收水液

C. 对饮食物进一步消化

D. 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E. 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

17. 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 心包

B. 三焦

C. 胆

D. 脉

E. 脑……………………………

18. 下列与女子胞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脏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9. 脑称为?

A. 元神之府

B. 神明之府

C. 髓海

D. 中精之府

E. 五脏六腑之大主……………

20. 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有:

A. 心与脾

B. 肝与脾

C. 心与肝

D. 脾与肾

E. 肝与肺……………

21. 肝的疏泄对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A. 脾的升清

B. 胃的降浊

C. 胆汁的分泌

D. 肾的气化

E. 心的藏神……………

22. 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

A. 脾与胃

B. 肝与胆

C. 心与心包络

D. 肾与三焦

E. 肺与小肠……………

四、简答题

1.何谓藏象?

2. 何谓藏象学说?

3. 脏与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满而不实”、“实而不满”?

4. 何谓“精”?

5. 肾精与肾气有何区别与联系?

6. 何谓“天癸”?

7. 如何理解“肾主纳气”?

8. 脾主运化的含义是什么?

9. 脾主升清的含义是什么?

10. 脾主统血的含义是什么?

11. 为什么说“脾主四肢”?

12. 肺朝百脉的含义是什么?

13. 肝藏血的含义是什么?

14. 心主血脉的含义是什么?

15.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6. 如何理解“心藏神”?

17. 如何理解“汗为心之液”?

18. 如何理解胃“主受纳腐熟”的功能?

19. 如何理解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

20.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其概念是什么?

21. 如何理解“上焦如雾”?

22. 如何理解“中焦如沤”?

23. 如何理解“下焦如渎”?

24. 何谓“精血同源”?

25. 何谓“心肾相交”?

五、论述题

1.肾中所藏精气有哪些来源?

2. 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含义与相互关系?

3. 为什么说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根本?

4. 肾主水之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 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

6. 脾主运化水液的具体生理作用是什么?简述其病理表现?

7. 为什么说“肺主气”?

8. 如何理解肺的宣发和肃降?具体各表现为哪些生理作用?

9. 试述肝藏血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表现?

10. 试述肝主疏泄的含义及具体生理作用?

11. 何谓肝阴肝阳?肝阴与肝阳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病理变化有什么特点?

12. 如何观察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

13. 如何理解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14. 何谓心阴心阳?心阴心阳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15. 五脏的气血(除肾脏),其中哪两脏是医家强调气的功能而较少论及血的功能?为什么?

16. 如何理解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17. 试述脾与精、气血、津液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

18. 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

19.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的作用有关?为什么?

20. 心与肺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如何?

21. 心与脾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如何?

22. 心与肝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如何?

23. 何谓“心肾不交”?其临床表现如何?

24. 肺与脾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如何?

25. 肺与肝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如何?

26. 肺与肾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如何?

27. 肝与脾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如何?

28. 脾与肾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如何?

29. 如何理解“六腑以通为用”?对临床辨证论治有何意义?

30. 心与小肠在病理上有何联系?

31. 脾与胃在生理上如何配合?病理上如何相互影响?

第三章气血津液

一、单项选择题

1.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C.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肺在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为:

A.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B. 呼出体内的浊气

C. 参与宗气的生成

D. 行脏腑之气

E. 参与新陈代谢

3. 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为:

A. 气化运动

B. 气机升降

C. 气血充盈

D. 脏腑功能正常

E. 经络功能正常

5.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 水谷精微

B. 津液

C. 精

D. 营气

E. 元气

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的病理变化为:

A. 血虚

B. 血瘀

C. 血寒

D. 血热

E. 血脱

7. 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

A. 贮藏血液

B. 调节血量

C. 调畅气机

D. 直接生血

E. 肝木疏土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

A. 胃液

B. 肠液

C. 涕液

D. 泪液

E. 血液

9.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

A. 体液

B. 阴液

C. 津液

D. 津

E. 液

10.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无直接关系:

A. 脾

B. 胃

C. 心

D. 小肠

E. 大肠

11.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的输布无直接关系:

A. 脾

B. 肺

C. 肝

D. 肾

E. 心

12. 气能生血的含义为:

A. 生血的动力

B. 生血的原料

C. 生血的动力和原料

D. 气能生津

E. 气能生精

13. 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为:

A. 心气

B. 肺气

C. 卫气

D. 元气

E. 营气

14. 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E. 血可化气

15. 气能生津的机理为:

A.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

B. 气为生津的动力

C.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D. 气能化精

E. 气能生血

二、双项选择题

1. 主要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气为: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 (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技等专业) 姓名:科室:得分: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已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E.复发与休止交替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一、单项选择题(1~20 题,每题 1 分,计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C. 明清时期 D. 战国至秦汉时期 E. 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 张从正 D.朱震亨 E. 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 心 B. 脾 C. 肝 D. 肾 E. 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 五行相克 C. 五行相乘 D. 五行相侮 E. 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 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 鼻 B. 耳 C. 口 D. 舌 E. 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 肝 B. 肾 C. 脾 D. 胆 E. 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 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 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 元气 B. 心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A.气能生津 B. 气能行津 C. 气能摄津 D. 津能载气 E. 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 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 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 经别 C.经筋 D.别络 E. 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 拇指端 B. 食指端 C. 中指端 D. 小指端 E. 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 偏阴质 B. 偏阳质 C. 痰湿质 D. 阴阳平和质 E. 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 火邪 C.暑邪 D.燥邪 E. 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 思则气缓 C. 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 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 邪气侵袭 C. 正邪相争 D.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单选题 1、五行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作用的为(B )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五行中(A)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诲 E 相反 3、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功能是(D) A 推动 B 温煦 C 兴奋 D 滋润 E 上升 4、有孤府之称的是(A) A 三焦 B 小肠 C 大肠 D 胆 E 胃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A) A 阴平阳秘 B 阳平阴秘 C 相对平衡 D 绝对平衡 E 不断活动 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将流入(A) A 手少阴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少阳胆经 8、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内侧的(C) A 前缘 B 中线 C 后缘 D 上部 E 下部 9、一日一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中午 10、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D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心主神志指的是(B) A 调节情绪平衡 B 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 调节血液代谢功能 E 以上均不是 12、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D)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1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A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B 藏精气,藏而不泻 C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D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E 以上均不是 14、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交于(B) A 小指端 B 足大趾 C 鼻旁 D 足小趾 E 食指端 15、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6、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B) A 怒 B 惊 C 思 D 恐 E 喜 17、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E)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8、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E)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19、机体抗御外邪的正气所概括的物质不包括(B) A 精 B 神 C 气 D 血 E 津液 20、人的七情中,恐则(C)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7年3月11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内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5.试述五运推演步骤,举例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2005年 1请结合阴阳学说的观点,谈一下你对唐王冰注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所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认识。 2请简述气的主要来源。 3《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你的认识。 4请用简单的表格,说明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简要循行部位。 5请简述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6何谓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五行的生克制化对事物有何作用? 7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8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指导意义? 9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10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 2006年 1《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有何贡献? 2何谓七情?简述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4试分析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5试述内生“五邪”学说的主要内容。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请据此简述你对三因制宜基本治则的认识。 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请阐释其含义,并说明其临床指导意义。 8《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请结合五行学说,谈谈你的认识。 9请简述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0请谈谈你对肾藏精的认识。 2007年 1试述阴阳自和的含义及其意义。 2“肺与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3请阐述痰饮致病的特点。 4试从整体观念的角度论述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

5如何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6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脑”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 7试述标本的内涵及治标和治本的缓急取舍?举例说明。 8张介宾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能用精气分阴阳来解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等寒热性病证吗?解释这些寒热性病证的“阴阳”所指各是什么?简述之。 9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10阴虚与津液不足有何区别和联系?试述之。 2008年 1如何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2试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生理病理学意义。 3谈谈你对反治法的理解。 4卫生部长陈竺最近指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有望对新实际的医学模式转变带来深远影响。试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有何重要意义。 5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痰饮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7火邪、热邪、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8瘀血的成因有哪些?试述之。 9试述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思想基础。 10试述肺与大肠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2009 1.病、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 2.阴阳交感与互藏 3.五脏与脑的关系 4.奇经八脉的关系 5.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6.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请联系五脏论述 7.临床上如何应用因时制宜指导临床?为什么要因时制宜 8.论述治未病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9.中医如何运用体质进行临床辩证论治 10.请论述中医内生五邪理论 2010年 1.蔵象学说 2.痰饮致病的特点 3.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肝阳上亢与肝火上炎的区别 5.阴虚与津液不足的区别 6.脑的功能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93828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第二章藏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7年3月11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题库

1.整体观念: 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2.百骸: 答案: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3.九窍: 答案:指头部七窍(眼二、鼻二、耳二、口)及前后二阴。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4.人气: 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5.证: 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6.辨证论治: 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5 7.同病异治: 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8.异病同治: 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异法方宜: 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9.阴阳: 答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0.阴损及阳: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纳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1.阳损及阴: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虚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2.阴阳互损: 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3.阴平阳秘: 答案: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阶不外亢。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14.阴阳学说: 答案: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来概括相说明自然界和人体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2 15. 阴阳失调: 答案:疾病过程中机体内部的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3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 一、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 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 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 为。 二、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 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 说。()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 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 神。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 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 四、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答案 一、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巢元方 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安加甚 10.辨证论治 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13.基础动力主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术词解释 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4B 二、填空题 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气机,升降出入 3.后天,先天 4.皮,筋 5.心 6.正气,邪气 7.辨证求因 8.刺痛 9.阳盛而阴未虚 10.阴阳互根互用 三、名词解释

1.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 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4.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5.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四、问答题 1.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以及情志的舒畅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分布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2.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一)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二)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多发为情志病证 (四)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名词术语解释 1.辨证论治:辨证,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2.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3.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 4.气化: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5.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6.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