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用。传统的课程内容的灌输和形式模仿向启发式的创造表达和互动式的设计讨论过渡,培养学生能动地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形式抽象传达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该课程在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立体构成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特性,用造型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法,有意识地去组织和创造,从中培养学生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良好的造型能力,为本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立体构成》是以三维空间形态为对象,揭示材料、施工工艺与技术效果、艺术效果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1)启发创造性(构思);

(2)培养判断力(感觉);

(3)发展表现技术(技巧)。

《立体构成》由视觉、技术、功能、经济四个要素相互组合。通过视觉的科学认知与形态表现的结合(即材料与形态结构结合),实现“造型基础”的训练;通过技术表现和使用功能(即物质对人的功能及环境的功能)的结合,实现“造型基础”向“设计基础”的延伸;通过整合“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的内容,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为设计创作遴选最佳方案。

在此基础上实现“四要素”与“造型基础”到“设计基础”到“设计方案”三个阶段的融合,实现设计水平循序渐进的提升。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学方法分为课堂讲授、实例分析、学生参与实践等几部分。

1.课堂讲授:依靠多媒体教室,进行基础理论的阐释,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立体构成基本概念、构成法则、材料、加工方法、制作工艺等知识。

2.实例分析:结合专家、授课教师及学生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具体作品的制作过程形成直观的印象。

3.学生参与实践:依靠学校艺术实验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加工与制作,使知识过手;利用外环境实习基地进行艺术创作,让作品与市场接轨。

(二)教师要求

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应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活跃。团队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好,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形成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授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并不断将一些最新成果和实践操作引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学生可以按教学进程和教师要求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做到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教材的使用可以根据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书籍上,择其精华,组合成讲义,也可能进一步开发教材,教材编写可以采用以任务为中心或以项目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将各知识应用于每一个项目中,并为每个项目配好学生制作项目及最终的大作业。

参考文献:

1.黄莓子.《立体构成》.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07年

2.朝仓直巳(日本).《艺术·立体构成》,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10

3.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

4.08

4.辛华泉.《立体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08

5.卢少夫.《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06

(四)学习场地及设施要求

建议建设艺术设计中心让学生认识各种构成材料的属性,了解工艺制作流程,进行作品的加工与制作。外环境景观实习基地将形态构成部分课程内容具体到装置及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上,让知识过手。现代化的演播中心让学生感受光影的构成规律,体验四维、多维的空间构成。大型苹果电脑机房进行光影与模型结合的训练,探索新媒体在形态构成中的运用。300余部数码照相机的租借为学生收集素材完成“调研报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雕塑工厂、艺术作坊的实地制作加强了课程可持续性。任课教师准备教学范例、幻灯片、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五)评价建议及标准

1.第一阶段:作业评定

(1)作业: 从生活中搜集点、线、面、体的形态(照片),(每组3—5张)

(2)作业: 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各1个,规格:20X20X30cm以上)

(3)作业: 用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表现一组几何形体

(4)作业: 《自然的呼吸》

运用立体构成原理,根据校园环境完成一件公共艺术作品。

a、方案设计,并以详细的书面报告形式搭配图片,打印成册。规格为A3,文字材料不少于3000字。(分组进行,每组不少于3人)

b、根据方案制作完成整件作品,材料不限。(分组进行,每组不少于3人)

c、主要内容:选址、特征、构思、创意、计划实施。

(5)作业:《光影立体构成练习》

主要内容:捕捉一组光的运动;光和模型的结合;电脑模拟色光混合。

(6)作业:《图案立体形态构成练习》

“四神纹样”元素提取设计,制作一件作品(饰品、家具造型、装置艺术),形态抽象或具象,材料不限。

2.第二阶段:主题性综合设计(命题创作)

(1).班级人数分组(一组3-5人)

(2).根据小组协商确定设计主题,分工进行构思、选材、制作并给予明确市场定位(如:公共空间的定位、城市文化定位、城市地域特征)。

(3).完成具有针对性的公共空间的构成设计。

要求:背景调查文案〔调查文本1套),空间总体规划方案(1套)〕;场地景观设计〔系列1套方案(2张)〕;场地局部景观场景详图(系列3套方案(6张);场地景观创意方案鸟瞰图1张(加分)

(4)评分标准参考团队整体完成情况给分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分析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 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 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 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 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 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 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 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 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 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

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1、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实验报告大全范文

实验报告大全范文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 (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 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一般要求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 同学您好: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一、定义与作用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一、问题的提出 (一)xx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王建明姓名:张国生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班级:05信计2班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

三大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1.2 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考核(40%)+期末考试(40%)(1)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40%):每节课上传所有课程练习。(3)期末考试(40%):独立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 本课建议学时:36学时 2 课程目标 2.1能力(技能)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目标(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 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手脑灵活,高度协调,动手能力强; 2)方法能力指标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计划决策能力;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样板.doc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模板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平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及自由线)两大表。a、直线垂直线斜线的b、曲线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大自然中闪电形成的自由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平面有规律平面和不规律平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统一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和谐、柔美的感觉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 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 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 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 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 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 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 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 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 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 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构成理论教学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 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 (2 )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 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 (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 (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 (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2 )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 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结课小结 我们这阶段所学习的立体构成是三大都成中的一项。三大构成非常重要,它是学设计者的必须科目。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科学。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有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的。 总的来说,立体构成和其它构成一样,都是有要求一定的形式与韵律的美感的。它们一样都有变化和统一;对称与均衡;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和稳定与轻巧等,一定的构成规律与形式来表现和组织着整个物体排列美感的。每一件构成作品都遵循了这些理论,然后使欣赏者对构成作品的立体形态的物理规律产生不同的知觉心态的心理规律,而起到打动欣赏者的效果。 这次立体构成的学习中,我们做了三种构成练习:半立体;线的练习;面的练习;块的练习;还有一个综合练习。半立体构成是用小纸片通过剪切或者不剪切又或者只进行一次剪切得到的纸片,然后再对其按照一定的规律以及构成骨骼进行折叠做成具有类似于浮雕效果的立体形态。然后就是线的,面的,块的构成。 线的构成,根据材质强度的不同,线材可分为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两种。比较常见的软质线材有毛、棉、麻、丝、化纤等纤维材料,此外还有较软的金属丝;硬质线材有条状的木、金属、玻璃、塑料等。这次我使用的线的材料是麻和一些金属丝做成了一个以线的构成为主要储物筐。我使用了金属和麻两种质地不同截然不同的材质是想做出一个软硬对比的效果,从而不至于让全是麻质的储物筐看上去有软绵绵的,不可靠的感觉。我使用这两种材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的视觉感受上有一种可靠地朴实的印象,因为麻的质感很独特,它很粗糙,但是粗糙的东西往往给人的可靠的、厚实的。我没有在后续加工中为麻绳更改颜色,因为我感觉它本身的黄色就是大地的颜色,刚好表达了我做这个储物筐时所要表达的回归自然的想法。为了使它看上去有韵律感,我还调整了整个储物筐的编织顺序和密度,使它们有了横竖的对比,充满了律动感。 我还做了一个块的构成,原来的想法是做一个类似于大型建筑一样的立体构成作业。用黑卡纸通过裁减拼贴等方式做成大小不同的块,在实体块的基础上还会做一些镂空的处理,让观赏者会有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使最后的成果在各个方向看都不至于单调呆板。虽然在动手之前都有过比较详细的计划了,但是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麻烦,所以我在制作的中途稍微更改了一点点想法。最后决定用这些开始做好的纸盒做一个任意组合,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搭积木一样,它具有任意性,可以随意的搭配组合,也有一点童真的想法在里面,毕竟,小孩玩的搭积木,谁会知道自己最后搭出来的会是一个什么东西,只要跟着感觉走就好了。 再有一个就是综合构成。其实所谓的综合构成就是把线、面、块加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的一个练习。在立体构成中,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综合构成是学习立体造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对材料的把握也有几个重点,比如说单个材料不同的物理属性表达了不同的视觉语言;不同材料并置构成中的互相关系等。材料的综合构成是以多种材料构成立体造型的方法,它对材料的属性、形态、色彩、空间、结构等要素进行实验性的尝试由助于突破常规认识的局限,发现要素中在造型设计中的“潜质”,提高造型设计的综合表现力。 总的来说,立体构成是专门研究空间形体造型的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和立体空间表现能力、对设计构想的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与之前所学习的二维平面的构图与设计结合区分,形成新的空间构成状态。我觉得这门课的训练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37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多媒体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试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没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他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只见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扶优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它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性观念,训练学生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doc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

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平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及自由线)两大表。 a、直线垂直线斜线的 b、曲线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大自然中闪电形成的自由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平面有规律平面和不规律平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统一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和谐、柔美的感觉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态。 4、块的特征: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100431006-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06 课程英文名称:Solid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立体构成是视觉传达的专业基础课程。讲述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及造型要素;运用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引发学生动手造型的兴趣;培养造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的能力,)以及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是把线、面、体等造型元素作为基本单位,运用艺术的审美法则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与形式进行归纳与重组的艺术。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视觉传达设计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立体构成的一般规律,具有立体构成设计的初步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立体构成在视觉传达专业中的作用; 3.了解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的特性,具有简单的动手能力; 4.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外观结构设计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具备一定的立体造型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立体构成是运用各种材料为载体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立体构成作业训练)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剖析、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 1.基本知识: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能力及技能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对材料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各种材料的加工手段,并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以实践活动(立体构成作业训练)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穿插其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 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深入理解面、线、块三大基本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加工手段。同时注重与视觉传达专业的一定结合,适当地进行一些与专业基础造型相关的简单设计,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的初步了解。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没有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课题应详细分析,培养学生对各种形态材料特性的了解,用以解决实

立体构成实训指导书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 立 体 构 成 实 训 指 导 书

目录 实训一半立体构成——维构成2 实训二维构成——纸雕3 实训三硬线材的构成 4 实训四软线材的构成5实训五空心造型 6 实训六球体结构7实训七多面体的二次加工9实训八组合体10 实训九景观模型设计12实训十灯饰设计14 实训十一校园雕塑设计15

实训一半立体构成——维构成 一、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半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用卡纸制作一切多折、不切多折、多切多折的半立体构成8张。(尺寸:100x100mm/张,装裱尺寸:8开黑卡) 要求:1.草图构思多张,选出8张制作正稿;2.正稿需色彩统一,装裱时排列有序; 二、实训准备 剪刀、小刀、彩色卡纸、白乳胶(固体胶、双面胶) 三、实训时间安排 1、本次实训安排在学习立体构成的各种基础知识之后。 2、实训时长为4学时。 四、实训注意事项 制作中要考虑统一、对比、疏密变化等形式美的因素。用铅笔将设计图画在纸上面,再用美工刀划线(不划透纸背),再依线痕折纸。 五、实训步骤 1、画好草稿(哪里折,哪里切,哪里凸,哪里凹) 2、在平面纸上作凸起的线必需画三条虚线或四条虚线 3、在画好的虚线位置上用刀背尖画印痕 4、在实线位置上切口 5、折叠 六、实训报告要求及成绩评定 1、认真填写实训报告表中的各项内容。 2、按照实际操作的顺序把实训的过程填写好。 3、实训成绩是根据半立体构成的完成程度与熟练与否评定 附表1

实训二维构成——纸雕 一、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纸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技能。 制作一幅纸雕。 题材:人物、动物、景物、静物等不限 尺寸:不限 二、实训准备 剪刀、小刀、彩色卡纸、白乳胶(固体胶、双面胶) 三、实训时间安排 1、本次实训安排在学习半立体构成的各种基础知识之后。 2、实训时长为4学时。 四、实训注意事项 制作纸雕作品选择合适的纸张很重要,因为纸雕作品要用剪、折等动作,所以要选用硬度和耐折度都比较好的纸张。制作中要考虑统一、对比、疏密变化等形式美的因素。用铅笔将设计图画在纸上面,再用美工刀划线(不划透纸背),再依线痕折纸。 五、实训步骤 ①创造造型 ②运用制作的技巧,将各部分设计出来 ③依照从内到外的顺序粘贴成具有层次感的立体艺术品 六、实训报告要求及成绩评定 1、认真填写实训报告表中的各项内容。 2、按照实际操作的顺序把实训的过程填写好。 3、实训成绩是根据半立体构成的完成程度与熟练与否评定 附表1

《三维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31009 课程名称:《三维基础造型》 总学时数:48 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基础造型Ⅰ,基础造型Ⅱ 后续课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 本课程是学科专业基础课, 是针对艺术设计(装饰方向)的本科生。 2.教学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该课程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立体造型的基础训练,通过理论讲解、作品分析、课题实践,让学生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型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型方法及表现方法。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学习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要素, ·立体形态造型的形式要素, ·在实践中掌握常用的材料要素和加工工艺, ·能够完成立体形态的综合造型。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以及各种综合材料来训练三维造型能力和立体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了解关于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解剖,以便重新组合, 创造出新形态的相关知识。掌握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的能力。因此,它 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是: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要素和形式要素,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性,稳定与轻巧等。 教学难点:空间概念的把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立体形态造型的综合构成,比如动态形体造型等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地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训练 课外教学:调研,课题训练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三维造型基础——立体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振堂,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7月。 [2]《三维造型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邹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2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