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教案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教案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教案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教案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面距离(教案)

教材分析

重点:点面距离的距离公式应用及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找到所需的点坐标跟面的法向量

教学目的

1.能借助平面的法向量求点到面、线到面、面到面、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2.能将求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问题转化为求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3.加强坐标运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坐标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新课导入:

我们在路上行走时遇到障碍物一般会想到将障碍物挪开,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对!绕过去。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转弯,那么在学习上我们不妨也让思维转个弯,绕过难点用另一种方法解决。

我们知道要想求空间一点到一个面的距离,就必须要先找到这个距离,而找这个距离恰恰是

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天就让思维转个弯,用向量法解决这个难题。

一、复习引入:

1、空间中如何求点到面距离

方法1、直接做或找距离;

方法2、;等体积

方法3、空间向量。

2、向量数量积公式

a ?

b = a b cos 0(0为a与b的夹角)

二、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果令平面的法向量为 n ,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 B 到平面的距离为

_r BA?n

BO=—:—

n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可以分为以下三步:(1)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 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2)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 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

思考、已知不共线的三点坐标,如何求经过这三点的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0,0), B(0,4,0) , C(0,0,2),试求平面 ABC 的一个

法向量. 解: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r n (x, y, z)

r uuu r uuur uuu unr 则 n AB , n AC . v

AB (3,4,0), AC (3,0, 2) ? (x, y, z)( 3,4,0) 0即 3x 4y 0 3 y x (x, y, z)( 3,0,2) 0 3x 2z 0 . 4

取x 4,则n (4, 3,6)

3 z x 2

??? n (4, 3,6)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例2、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4, E 、F 分别是AB 、AD 的 中点,GC 丄平面 ABCD ,且GC =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由题设 C(0,0,0),A(4,4,0),B(0,4,0),

D(4,0,0),E(2,4,0),

F(4,2,0),G(0,0,2).

uuir uuur

EF (2, 2,0), EG ( 2, 4,2),

uuu

BE (2,0,0)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

若AB 是平面

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 Rt BOA 中,BO = BA?COS ABO

BA?BO B A B O BO

剖析:如图,BO 平面 ,垂足为0,则点B 到平面 的距离是线段 BO 的长度。

=网? BA? BO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知识点总结 知识网络: 知识点拨: 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以及相关的运算律仍然成立.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都是平面向量在空间中的推广,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则是向量由二维到三维的推广. 2、当a 、b 为非零向量时.0a b a b ?=?⊥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这是运用空间向量研究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关键,通常可以与向量的运算法则、有关运算律联系来解决垂直的论证问题. 3、公式cos ,a b a b a b ?<>= ?是应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各种角的基础,用这个公式可以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但要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与两向量的夹角在取值围上的区别),再结合平面的法向量,可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等.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用来描述空间中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的重要概念,通过研究方向向量与法向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等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的计算问题. 5、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线线平行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线线垂直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0a b a b ?=?⊥.

(3)线面平行 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②证明可在平面找到一个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③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可在平面找到两不共线向量来线性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4)线面垂直 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 ①证明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行;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5)面面平行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 (6)面面垂直 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②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问题. 6、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 利用公式cos, a b a b a b ? <>= ? , 但务必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围是 0, 2 π ?? ???, 故实质上应有:cos cos,a b θ=<> . (2)求线面角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一种方法是先求出直线及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通过数量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先求出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φ,即可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其关系是sinθ=| cosφ|. (3)求二面角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平面角的定义,在两个面先求出与棱垂直的两条直线对应的方向向量,然后求出这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由此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它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7、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空间中的各种距离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的距离. (1)点与点的距离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因此也就是这两点对应向量的模. (2)点与面的距离 点面距离的求解步骤是: 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②求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得要求的点面距离. 备考建议: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教案设计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一、高考考纲要求: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异面直线的夹角、线面角、面面角问题.体会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二、命题趋势: 在高考中,本部分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面面角的计算,属中档题,综合性较强,与平行垂直联系较多.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向量法熟练解决异面直线的夹角、线面角、面面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向量这个载体,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空间直角坐标系,方向向量,法向量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难点: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空间角公式 1、异面直线所成角公式:如图,设异面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r ,b r ,异面直线l ,m

2、线面角公式:设直线l 为平面α的斜线,a r 为l 的方向向量,n r 为平面α的法向量,θ为 l 与α所成的角,则sin cos ,a n θ==r r a n a n ?r r r r . 3、面面角公式:设1n r ,2n r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二面角为θ,则12,n n θ=r r 或 12,n n θπ=-r r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相等或互补) ,其中121212 cos ,n n n n n n ?=r r r r r r . α θ O n r a

(二)典例分析 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OABC 中,//OA BC ,90AOC ∠=o ,SO ⊥面OABC ,且 1,2OS OC BC OA ====.求: (1)异面直线SA 和O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OS 与面SAB 所成角α的正弦值; (3)二面角B AS O --的余弦值.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O , (2,0,0)A ,(1,1,0)B ,(0,1,0)C ,(0,0,1)S , 于是我们有(2,0,1)SA =-u u r ,(1,1,0)AB =-u u u r ,(1,1,0)OB =u u u r ,(0,0,1)OS =u u u r , (1)cos ,5SA OB SA OB SA OB ?== =u u r u u u r u u r u u u r u u r u u u r , 所以异面直线SA 和O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5 . (2)设平面SAB 的法向量(,,)n x y z =r , 则0,0, n AB n SA ??=???=??r u u u r r u u r ,即0,20.x y x z -+=??-=? 取1x =,则1y =,2z =,所以(1,1,2)n =r , sin cos ,3OS n OS n OS n α?∴=== =u u u r r u u u r r u u u r r . (3)由(2)知平面SAB 的法向量1(1,1,2)n =u r , 又OC ⊥Q 平面AOS ,OC ∴u u u r 是平面AOS 的法向量, 令2(0,1,0)n OC ==u u r u u u r ,则有121212 cos ,n n n n n n ?== =u r u u r u r u u r u r u u r . ∴二面角B AS O --O A B C S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教案

A B C D O S x y z 图2 A B C D α n a b 龙文学校——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龙文学校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教师:_______ 学生:_______ 年级:______ 授课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__——_____段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空间距离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集合问题中的应用. 二、授课内容及过程: 1、点到平面的距离 方法: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则A 到平面α的距离d =AB n n ? . 2、两条异面直线距离: 方法:a 、b 为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为:AB n d n ?= . 其中n 与a 、b 均垂直,A 、B 分别为两异面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题型1: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如图2,正四棱锥S ABCD -的高2SO =,底边长2AB =。求异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 题型2:点面距离 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1,2AD AA AB ===,点E 在棱AD 上移动.(1)证明:11D E A D ⊥; (2)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1ACD 的距离; (3)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 π. 解: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1,,DA DC DD 分别为,,x y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 x =,则11(1,0,1),(0,0,1),(1,,0),(1,0,0),(0,2,0)A D E x A C (1).,0)1,,1(),1,0,1 (,1111E D DA x E D DA ⊥=-=所以因为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求距离教案人教新课标必修

2 = 4 BA CD 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

E F D C B A 四、练习 .(,,).(1,0,1)0, .(,,).(0,3,1)0,n AD x y z n AC x y z ?=--=?? =-=?? 0, 30. x z y z +=??∴? -=?? 令1,y =得(3,1,3)n =-是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又 13(,,0),22 EC =- ∴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321.77 EC n h n = = = 练习:(2005福建卷理第20题)如图,直二面角D-AB-E 中,四边形ABCD 是边 长为2的正方形,AE =EB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 (Ⅰ)求证:AE ⊥平面BCE ; (Ⅱ)求二面角B-AC-E 的大小; (Ⅲ)求点D 到平面ACE 的距离。 解(Ⅰ)略 (Ⅱ)以线段AB 的中点为原点O ,OE 所在直线为x 轴, AB 所在直线为y 轴,过O 点平行于AD 的直线为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 ⊥AE 面BCE ,BE ?面BCE , BE AE ⊥∴, 在AB O AB AEB Rt 为中,2,=?的中点, ).2,1,0(),0,0,1(),0,1,0(1C E A OE -∴=∴ ).2,2,0(),0,1,1(==AC AE 设平面AEC 的一个法向量为),,(z y x n =, 则? ??=+=+?????=?=?.022, 0,0,0x y y x n AC n AE 即解得???=-=,,x z x y 令,1=x 得)1,1,1(-=n 是平面AEC 的一个法向量. 又平面BAC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m , .3 3 3 1| |||,),cos(= = ?= ∴n m n m n m ∴二面角B —AC —E 的大小为.3 3arccos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教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面距离(教案) 新课导入: 我们在路上行走时遇到障碍物一般会想到将障碍物挪开,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对!绕过去。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转弯,那么在学习上我们不妨也让思维转个弯,绕过难点 用另一种方法解决。 我们知道要想求空间一点到一个面的距离,就必须要先找到这个距离,而找这个距离恰恰是 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天就让思维转个弯,用向量法解决这个难题。 一、复习引入: 1、 空间中如何求点到面距离? 方法1、直接做或找距离; 方法2、;等体积 方法3、空间向量。 2、向量数量积公式 a · b =a b cos θ(θ为a 与b 的夹角) 二、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教材分析 重点: 点面距离的距离公式应用及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 找到所需的点坐标跟面的法向量 教学目的 1. 能借助平面的法向量求点到面、线到面、面到面、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2. 能将求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问题转化为求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3. 加强坐标运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坐标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若AB 是平面α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BOA Rt ? ABO COS ∠? ? 如果令平面的法向量为n ,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B 到平面的距离为 BO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三步:(1)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 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2)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 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 思考、已知不共线的三点坐标,如何求经过这三点的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0,0),(0,4,0)A B ,(0,0,2)C ,试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 解: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n AC ⊥⊥,.∵(3,4,0)AB =-,(3,0,2)AC =- ∴(,,)(3,4,0)0(,,)(3,0,2)0x y z x y z ?-=???-=?即340320x y x z -+=??-+=? ∴3432y x z x ?=????=?? 取4x =,则(4,3,6)n = ∴(4,3,6)n =是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 例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平面ABCD ,且GC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 由题设C(0,0,0),A(4,4,0),B(0,4,0), D(4,0,0),E(2,4,0), F(4,2,0),G(0,0,2). (2,2,0),(2,4,2),B (2,0,0)EF EG E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 为(,,)n x y z = 2202420 11(,,1)33 n EF n EG x y x y n ⊥⊥-=?∴?--+=?∴=,

.4.3.3空间向量求解角度与距离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课题:2.4.3.3 空间向量求角度与距离 教材分析: 角和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几何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经常设计角和距离,空间坐标系中可以用代数方法解决角度与距离,比找证求的方法更加适用。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空间角度与距离的求法. 教学重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空间向量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 (1)用法向量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a 、b 是两异面直线,n 是a 和b 的法向量,点E∈a,F∈b,则异面直线 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n n EF d ?= ; (2)用法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已知AB 是平面α的 一条斜线,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 A 到平面α的距离为n n AB d ?=; (3)用法向量求直线到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然后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4)用法向量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平面是否平行,这时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任取一点,将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5)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6,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 棱长为2,点E 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点F 、 G 分别是棱111,C D AA 的中点. 设点11,E G 分别是点E ,G 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 (1)求以E 为顶点,以四边形FGAE 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 A B C n α z y x E 1 G 1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湖南省冷水江市七中(417500) 李继龙 在高中立体几何中引入空间向量,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有时也能降低解题难度.下面通过例题介绍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方法. 一、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 用向量求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先求出以这两点为始点和终点的向量,然后求出该向量的模,则模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1 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P 是AD 1的中点,Q 是BD 上一点, DQ=4 1 DB ,求P 、Q 两点间的距离. 解 如图1,以1DD DC D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0)4 141(Q )21021(,,、,,P , 所以)21 -4141(-,,=. 46= ,即P 、Q 两点的距离为4 6. 二、 求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 已知如图2,P 为直线a 外一点,Q 为a 上任意一点,PO ⊥a 于点O ,所以点P 到直线a 的距离为|PO|=d . 则有>= < 故>

例2 在长方体OABC-O 1A 1B 1C 1中,OA=2,AB=3,AA 1=2.求点O 1到直线AC 的距离. 解 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连结AO 1,则A(2,0,0),C(0,3,0),O 1(0,0,2). 所以0)32-(AC 2)02-(AO 1,,,,,==. 故 d = 13 286 213168=- = 所以点O 1到直线AC 的距离为13 286 2. 三、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4设A 是平面α外一点,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交平面α于点B ,而是平面α的法向量,那么向量 在方向上的射影长就是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d ,所以 d ==>

空间向量与空间距离

空间向量与空间距离 1.了解点到直线、平面距离的概念. 2.会用空间向量 求点到直线、平面距离. 空间距离的向量求法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面α外一点A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点A与平面内一点B →的长度.() 所成向量AB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

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 答案:(1)× (2)√ (3)√ 2.设A (3,3,1),B (1,0,5),C (0,1,0),则AB 的中点M 到点C 的距离|CM |=( ) A.534 B.532 C.532 D.132 答案:C 3.已知直线l 过点A (1,-1,2),和l 垂直的一个向量为n =(-3,0,4),则P (3,5,0)到l 的距离为( ) A .5 B .14 C.145 D.45 答案:C 4.已知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于点O ,A ∈l ,B 为线段OA 的中点,若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为10,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5 探究点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ABCD -A ′B ′C ′D ′,AB =1,BC =2,AA ′=3,求点B 到直线A ′C 的距离.

[解] 因为AB =1,BC =2,AA ′=3,所以A ′(0,0,3),C (1,2,0),B (1,0,0), 所以直线A ′C 的方向向量A ′C →=(1,2,-3). 又BC →=(0,2,0), 所以BC →在A ′C →上的射影长为|BC →·A ′C →||A ′C →|=414. 所以点B 到直线A ′C 的距离 d =|BC →|2-????????BC →·A ′ C →|A ′C →|2= 4-1614 =2357. 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一般步骤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 (3)计算所求点与直线上某一点所构成的向量在直线的方向向量上的射影长; (4)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另外,要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教案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面距离(教案) 新课导入: 我们在路上行走时遇到障碍物一般会想到将障碍物挪开,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对!绕过去。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转弯,那么在学习上我们不妨也让思维转个弯,绕过难点 用另一种方法解决。 我们知道要想求空间一点到一个面的距离,就必须要先找到这个距离,而找这个距离恰恰是 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天就让思维转个弯,用向量法解决这个难题。 一、复习引入: 1、 空间中如何求点到面距离? 方法1、直接做或找距离; 方法2、;等体积 方法3、空间向量。 2、向量数量积公式 a · b =a b cos θ(θ为a 与b 的夹角) 二、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剖析:如图, BO 平面 ,垂足为O ,则点B 到平面 的距离是线段BO 的长度。 教材分析 重点: 点面距离的距离公式应用及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 找到所需的点坐标跟面的法向量 教学目的 1. 能借助平面的法向量求点到面、线到面、面到面、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2. 能将求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问题转化为求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3. 加强坐标运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坐标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若AB 是平面 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BOA Rt ABO COS ? 如果令平面的法向量为n ,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B 到平面的距离为 BO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三步:(1)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 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2)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 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 思考、已知不共线的三点坐标,如何求经过这三点的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0,0),(0,4,0)A B ,(0,0,2)C ,试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 解: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r 则n AB n AC r u u u r r u u u r ,.∵(3,4,0)AB u u u r ,(3,0,2)AC u u u r ∴(,,)(3,4,0)0(,,)(3,0,2)0x y z x y z 即340320x y x z ∴3432y x z x 取4x ,则(4,3,6)n r ∴(4,3,6)n r 是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 例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平面ABCD ,且GC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 由题设C(0,0,0),A(4,4,0),B(0,4,0), D(4,0,0),E(2,4,0), F(4,2,0),G(0,0,2). (2,2,0),(2,4,2),B (2,0,0)EF EG 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 为(,,)n x y z r 2202420 11(,,1)33 n EF n EG x y x y n r u u u r r u u u r r ,

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评选:《9.6空间向量的夹角和距离公式》教学设计教案或说明

1 9.6空间向量的夹角和距离公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使学生知道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向量的长度公式、 夹角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并会用这些公式 解决有关问题; ⒉使学生经历对从生活中如何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启发探究、讲练结合、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 积极活跃的思维过程中,从“懂”到“会”到“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⒈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和求知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⒉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的 魅力,培养学生“做数学”的习惯和热情. 教学重点:夹角公式、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关键: 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正确写出空 间向量的坐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2008年5月16日,南昌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大家都把自己的爱国热情聚集在圣火的传递上,让我们值得骄傲的是火炬传递中的一站就是我们的南昌大学,其中途经我市雄伟而壮观的生米大桥,为记录传递过程,我校派了小记者在船上进行全景拍摄,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 引例:在离江面高30米的大桥上,火炬手由东向西以2 m/s 的速度前进,小船以1 m/s 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现在火炬手在桥上1D 点以东30米的1C 点处,小船在水平D 点以南方向30米的A 处(其中1D D ⊥水面) 求(1)6s 后火炬手与小船的距离? C 1 A

2 (2)此时的视线与开始时的视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不考虑火炬手与小船本身的大小).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问题(1)转化为:如何求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2)转化为:如何求空间中两条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11222(,,)(,,),A x y z B x y z 已知:,则 ()212121,,AB x x y y z z =--- (AB AB AB x =?= ,A B d =2、夹角公式 设()()111222,,,,,a x y z b x y z ==, 则,a OA b OB = = cos ,a b a b a b ?<>== (二)例题示范,形成技能 例1: 在离江面高30米的大桥上,火炬手由东向西以2 m/s 的速度前进,小船以1 m/s 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现在火炬手在桥上1D 点以东30米的1C 点处,小船在水平D 点以南方向30米的A 处(其中1D D ⊥水面) 求(1)6s 后火炬手与小船的距离? (2)此时的视线与开始时的视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不考虑火炬手与小船本身的大小). 解: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x y z O 111(,,) A x y z 222(,,) B x y z a a b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A B C D m n 1 图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向量融形、数于一体,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向量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空间向量将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将过去的形式逻辑证明转化为数值计算,化繁难为简易,化复杂为简单,成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1.异面直线n m 、的距离 分别在直线n m 、上取定向量,,b a 求与向量b a 、都垂直的向量,分别在 n m 、上各取一个定点B A 、,则异面直线n m 、的距离 d 等于在上的射影长,即| |n d = 证明:如图1,设CD 为公垂线段,取b a ==, | |||)(?=?∴?++=?∴++= | |||||n n AB d ?= =∴ 2平面外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如图2,先求出平面α的法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定 点A ,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等于在上的射影长,即| |n d = 因为空间中任何向量均可由不共面的三个基向量来线性表示,所以在解题时往往根据问题条件首先选择适当的基向量,把相关线段根据向量的加法、数乘运算法则与基向量联系起来。再通过向量的代数运算,达到计算或证明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选择共点且不共面的三个已知向量作为基向量。 [例 1] 如图3,已知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侧棱长为2, 底面边长为1,M 是BC 的中点,当1AB MN ⊥时,求点1A 到平面AMN 的距离。 图2 A B C M N 1 A 1 B 1 C 图3

几何体中容易找到共点不共面且互相垂直的三个向量,于是有如下解法: 解:当1AB MN ⊥时,如图4 , 、)0,0,0(A )81 ,1,0()0,43,43()2,21,23(1N M B 、、、)2,0,0(1A ,则 )2,0,0(),0,4 3,43( ),8 1 ,41,43(1==- =AA AM MN , 设向量),,(z y x n =与平面AMN 垂直,则有 )0()1,1,3(8 ),81,83( 8183 0434********>-=-=∴?????? ?-==?=???????=+=++-??????⊥⊥z z z z z n z y z x y x z y x AM n MN n 取)1,1,3(0-=n 向量1AA 在0n 上的射影长即为1A 到平面AMN 的距离,设为d ,于是 5 5 21)1()3(|)1,1,3()2,0,0(||||,cos |||2 2201011011= +-+-?= =>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教案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面距离(教案) 教材分析 重点:点面距离的距离公式应用及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找到所需的点坐标跟面的法向量 教学目的 1.能借助平面的法向量求点到面、线到面、面到面、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2.能将求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问题转化为求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3.加强坐标运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坐标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新课导入: 我们在路上行走时遇到障碍物一般会想到将障碍物挪开,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对!绕过去。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转弯,那么在学习上我们不妨也让思维转个弯,绕过难点用另一种方法解决。 我们知道要想求空间一点到一个面的距离,就必须要先找到这个距离,而找这个距离恰恰是 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天就让思维转个弯,用向量法解决这个难题。 一、复习引入: 1、空间中如何求点到面距离 方法1、直接做或找距离; 方法2、;等体积 方法3、空间向量。 2、向量数量积公式 a ? b = a b cos 0(0为a与b的夹角) 二、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果令平面的法向量为 n ,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 B 到平面的距离为 _r BA?n BO=—:— n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可以分为以下三步:(1)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 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2)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 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 思考、已知不共线的三点坐标,如何求经过这三点的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0,0), B(0,4,0) , C(0,0,2),试求平面 ABC 的一个 法向量. 解: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r n (x, y, z) r uuu r uuur uuu unr 则 n AB , n AC . v AB (3,4,0), AC (3,0, 2) ? (x, y, z)( 3,4,0) 0即 3x 4y 0 3 y x (x, y, z)( 3,0,2) 0 3x 2z 0 . 4 取x 4,则n (4, 3,6) 3 z x 2 ??? n (4, 3,6)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例2、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4, E 、F 分别是AB 、AD 的 中点,GC 丄平面 ABCD ,且GC =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由题设 C(0,0,0),A(4,4,0),B(0,4,0), D(4,0,0),E(2,4,0), F(4,2,0),G(0,0,2). uuir uuur EF (2, 2,0), EG ( 2, 4,2), uuu BE (2,0,0)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 若AB 是平面 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 Rt BOA 中,BO = BA?COS ABO BA?BO B A B O BO 剖析:如图,BO 平面 ,垂足为0,则点B 到平面 的距离是线段 BO 的长度。 =网? BA? BO

3.2空间距离的向量求法(四)教案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距离的求法) 【教学目标】 1.理解空间距离(点到点,点与直线,点与平面,异面直线,直线与平面和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 有关概念。 2.能借助向量的方法求空间的距离。 【知识梳理】 向量法求距离的方法: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 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 |n n MP d = .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可转化为点面距离求解)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 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 |n n MP d = . 例1.如图,已知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1200 ,点A ∈α,B ∈β,AC ⊥l 于点C ,BD ⊥l 于点D ,且AC=CD=DB=1.求:(1)A 、B 两点间的距离; 解:设,,===,,1||||||<===(1)||= ∴∴ A 、B (2)设与AB 、CD 都垂直的非零向量为z y x ++=, 由AB n ⊥得0z 3y 2x 30)()z y x (=++?=++?++①; 由CD n ⊥得0y 0b )c z b y a x (=?=?++②, 令x=1,则由①、②可得z=-1,∴-=,由法则四可知,AB 与CD 的距离为 2 1 || d = = = ?=. 【说明】对于图形是“斜”的,求夹角与距离的问题,虽然不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同样也可 以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转化为向量的计算问题. 例2.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BD 、BC 的中点, CA =CB =CD =BD =2,2==AD AB (1)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n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广州市第78中学数学科 黄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由向量数量积推导距离公式 难点:空间向量的投影的理解,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 建立,求法向量,向量的选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并结合实践探索,互动教学。 因为要充分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有大量的图形对比引导,以多媒体展示作为黑板板书补充。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向量数量积与射影的关系,基本掌握用数量积公式的变形求空间距离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动手能力,计算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 创新素质目标:通过立体几何向量方法解题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懂得通过思维的拓展从事物的广泛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情感目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师生共同探索中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如右图中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点D 1到平面BB 1C 1C 的距离是_______,直线B 1C 1与B 1C 的距离是_________. 2.点C 1到平面AB 1C 的距离又是______,体对角线BD 1与面对角线B 1C 的距离是__________. 分析:以第一题找具体线段方法求距离很困难,提出能否避开“作图”这一难点,不通过找具体的线段求解,而用“数”来求解? 3.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数量积为0可证垂直,| |||,cos b a b a b a ??>=<可求夹角, 221221221)()()(||z z y y x x a a a -+-+-==? 可以求两点间的距离,射影公式>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教师用) 淄博五中 孙爱梅 一.重点:掌握空间各种距离概念,并能进行他们之间的转化,能通过向量计算求出这些距离. 二.难点:异面直线及点面距离求法. 三.知识点及例题 【知识点一】 两点的距离公式应用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A (x 1,y 1,z 1),B (x 2,y 2,x 2), 则|AB →|=(x 1-x 2)2+(y 1-y 2)2+(z 1-z 2)2. 〖例1〗如图,在正方体OABC -O ′A ′B ′C ′中,棱长为1,|AN |=2|CN |, |BM |=2|MC ′|,求MN 的长. 解:由题意得A (1,0,0),B (1,1,0),C (0,1,0),C ′(0,1,1) ∵|AN |=2|CN |,∴N (13,23,0),又∵|BM |=2|MC ′|,∴M (13,1,23 ) ∴|MN |=(13-13)2+(1-23)2+(23-0)2=53,即MN 的长为53. 注:此类题目直接套用公式,准确、迅速找到空间两点坐标是解题关键. 【知识点二】通过向量求空间线段的长. |a →|=a →2 〖例2〗如图,在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线段AC 、BD 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AB =4,AC =6,BD =8,求CD 的长度. 解:∵<AC →,BD →>=60°,∴<CA →,BD →>=120°,又∵CD →=CA →+AB →+BD →, 故有|CD →|2=CD →2=(CA →+AB →+BD →)·(CA →+AB →+BD →) =CA →2+AB →2+BD →2+2CA →·AB →+2AB →·BD →+2CA →·BD → ∵CA ⊥AB ,BD ⊥AB ,则CA →·AB →=0,AB →·BD →=0, ∴|CD →|2=62+42+82-2×6×8×12 =68,∴|CD →|=217.

空间向量计算距离与角度

【例1】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11111 44 A B B E D F == =,求1BE 与1DF 所成角的余弦值. 【例2】 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BC AC BC AB ⊥⊥,.求证:11 AB AC =. 【例3】 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 ABCD -中,90ABC ∠=°,SA ⊥平面 ABCD ,1 12 SA AB BC AD ==== ,.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C 1 B 1 A 1 C B A D C B A S 典例分析 板块四.用空间向量计算距离 与角度

【例4】 已知(023)A ,,,(216)B -,,,(115)C -,,,求方向向量为(001)j =,,直线与平 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例5】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中,4AB =,3AD =,5AA '=, 60BAA DAA ''∠=∠=°,90BAD ∠=°,求AC '的长 【例6】 如图直角梯形OABC 中,π 2 COA OAB ∠=∠= ,2OC =,1OA AB ==,SO ⊥平面OABC ,1SO =,以OC 、OA 、OS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O xyz -. ⑴求SC 与OB 的夹角α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⑵设(1)n p q =,,,满足n ⊥平面SBC ,求 ①n 的坐标; ②OA 与平面SBC 的夹角β(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③O 到平面SBC 的距离. 【例7】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G ⊥平面ABCD ,垂足为G , G 在AD 上,且4PG =,1 3 AG GD =,BG GC ⊥,2GB GC ==,E 是BC 的中点. ⑴求异面直线GE 与P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⑵求点D 到平面PBG 的距离; ⑶若F 点是棱PC 上一点,且DF GC ⊥,求 PF FC 的值. D ' C ' B 'A 'D C B A C B A O S

空间向量与空间距离

空间向量与空间距离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为A(-1,0,1),B(1,3,5),C(-1,-1,1),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为( ) A. B.6 C. D.3 2.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A1的中点,则点A1到平面MBD的距离是( ) A. a B. a C. a D. a 3.(2013·开封高二检测)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A⊥平面ABCD,PA=AB=2,E,F分别为PB,PD的中点,则P到直线EF的距离为( ) A.1 B. C. D. 4.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E为CD的中点,则点D1到平面AEC1的距离为( ) A. B. C. D.1 5.(2013·石家庄高二检测)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则直线A1C1到平面ACD1的距离为( ) A.1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2013·东莞高二检测)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1,AD=2,AA1=3, ∠BAD=90°,∠BAA1=∠DAA1=60°,则AC1的长为. 7.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B∥CD

且∠ADC=90°,AD=1,CD=,BC=2,AA1=2,E是CC1的中点,则A1B1到平面ABE的距离是. 8.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BC=3,CC1=2,则平面A1BC1与平面ACD1的距离是. 三、解答题(9题,10题14分,11题18分) 9.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 将正方形沿EF折成直二面角(如图所示),M是矩形 AEFD内一点,如果∠MB'E=∠MB'C',MB'和平面B'C'FE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求点M到直线EF的距离. 10.(2013·济南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 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而得到的,其中 AB=4,BC=2,CC1=3,BE=1. (1)求||. (2)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11.(能力挑战题)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BC=90°,BC=2,CC1=4,EB1=1,D,F,G分别为CC1,B1C1, A1C1的中点,EF与B1D相交于点H. (1)求证:B1D⊥平面ABD. (2)求证:平面EGF∥平面ABD. (3)求平面EGF与平面ABD的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