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几点做法

浅谈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几点做法

浅谈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几点做法
浅谈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几点做法

浅谈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几点做法

摘要: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本文通过对大班幼儿现状的简单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目标,重点探索了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措施:制定、理解规则,让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实践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性行为;赋予权利,制约违规行为;让幼儿体验后果,学会控制;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材料,享受遵守规则的乐趣;细心观察,针对性指导;家园一致,共同教育。

关键词: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一、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三十余年的新时期,笔者认为正是特指我们所处的此阶段的教育工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各种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什么是规则呢?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在“儿童社会化”这一概念中,我们知道此阶段“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掌握和遵守一些社会规范,如道德、习俗、纪律、法律等,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接纳。

但较长时间以来,幼儿园较偏重对幼儿守规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规则意识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又该如何从娃娃抓起呢?

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具体做法:

(一)、引导幼儿参与制定规则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如日常生活中,睡觉是鞋子放在小椅子底下,起床后被子摆放整齐;上课时认真听讲,发言要举手;在游戏中遵守秩序,人多的时候要排队,不争不抢等。和幼儿共同制订班级规则,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变被动的“不能这样”为主动的“我该怎样‘,效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哦对要求要好的多了。

有些幼儿在课间常大声喧哗,教师得通过大声制止或拍手才能静下来,不利于幼儿将自己的行为与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且影响其他小朋友,我们发现有几位小朋友常用捂耳朵的方式表示抗议,于是,就是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先请这几位小朋友谈谈为什么捂耳朵,使其他孩子意识到一个人吵嚷会影响大家,老师讲话小朋友听不到。最后我们共同制订了一条规则: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老师不坐在中间的大椅子上,当老师坐在中间的大椅子上时

就是有话要对大家说,就不能讲话了,看谁先发现。此外,还和小朋友们共同制订了分配角色的规则,如先自选,有冲突时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解决;晨间锻炼选项目时必须先玩规定项目,完成任务后再自选等等。由于是大家共同制订的规则,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能自觉地遵守,且幼儿之间互相提醒。

(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内化规则的要求

1、强化规则意识,使幼儿对规则产生积极的情感。只有使幼儿认识到规则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使生活更有序,使活动更顺序,与人与己都有力,才能有被动变为主动,规则才具有实际意义。我们主要应用两种手段:

A 、专题性教育。以有趣的故事、表演等形式,在来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的活动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做才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如在活动中我们是进行了《猴子过河》的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讨论拥挤的后果,指出应该怎样才行,在他们的主动和建议下,小朋友扮猴子走一个独木桥,不需任何人提醒,幼儿都自觉地排队。我们还通过讲《多嘴的八哥鸟》、《好孩子》故事,看图讲述《一个小宝两个样》等活动,鼓励幼儿向好孩子学习,自觉地遵守规则。

B、渗透性教育。规则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很重要。有一次,将孩子们的吵嚷声悄悄录下,再放给大家听,一开始觉得很有趣,过了一会就有人说“吵死了!”。于是就请大家谈谈感想,许多小朋友认为大声吵闹会影响其他人做事,不应该这样做,大声喧哗的小朋友感到不好意思。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如鞋子放在小椅子底下,地上纸屑捡起来,观察自然角时,不随便抓捏等,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2、明确本班规则的具体要求。只有幼儿明确规则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才能使幼儿真正内化规则意识。幼儿升入大班后,活动场地变大了,学习用具增多了,离操场远了等等,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情况。在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坏境过程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三块活动场地的活动动能固定下来,室外活动场地用来体育锻炼、种植、劳动、饲养等,以劳动为主;教室以静为主,画画、看书、拼图、手工等在这里进行;活动室的区角里为幼儿提高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这里属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场所。我们划分了活动区域,合理利用了场地,使幼儿的活动互不影响,有条不紊。与此同时,我们帮助幼儿理解了划分活动场地的意义,让幼儿知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合适的场地选择活动内容等具体要求。此外,还根据增加的情况,使幼儿为什么要物归原处;为什么修改了到操场的规则,应该怎样到操场等。

3、循序渐进地深化规则内容,强化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通过幼儿守规行为得以体现,而巩固练习幼儿的守规行为,又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大班创造性游戏中,角色的关系比较复杂,还存在角色转换问题,我班的角色游戏中有理

发店,秦淮人家等内容,如理发师也能到秦淮人家做顾客,超市的服务员也要理发等,开学时我们新开的游戏秦淮人家就暂不进行角色转换,等幼儿基本掌握了秦淮人家的游戏规则后,再在秦淮人家内部进行角色转换,如迎宾小姐和服务员交换角色,经理与大师傅交换等;第三部在幼儿适应了秦淮人家内部的角色转换的基础上,再与别的游戏结合,使孩子逐步掌握游戏中角色转换的规则。在由简单规则到复杂规则的过程中,规则意识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不断深化。

三、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制订规则时要事先计划、明确目标。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理解、练习、深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孩子先入为主,作法一旦形成,更改时要花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制订班级规则之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让幼儿执行,就不要随便更改,且坚持不懈。如在早操排队问题上,由于受场地限制,以前是排四队,不便于管理,在确定新的队形之前,我们没有将幼儿搬来搬去地试,而是几位老师一起筹划、探讨、待队形确定后,以介绍新队形的方法,给幼儿重新分组、排队、幼儿很快就适应了八队的排法,同时八队与四队成了幼儿学习的两种队形,幼儿不易混淆,在以后的早操活动中,只要你用手一做四和八,很快就按要求排好队,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事先周密计划避免了幼儿在反复过程中的迷茫,幼儿规则意识增强,使规则的实施更快更稳。(二)、培养规则意识的同时,保证幼儿的自主行为。一张一弛是生活之道,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也应如此。幼儿是活泼的,制订规则并不是将他们管死,而是在大的规则下,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创造的机会。我们在幼儿的许多活动中都给幼儿自由交谈、游戏的时间,如:每天饭前饭后的时间,我们的规则是不大声喧闹,不与别人打闹就可以,幼儿可以自有地与同伴讲话,说笑,可以玩挑花线、折纸、看书、搭积木。可以玩“你拍一,我拍一”的儿歌游戏。如我班到操场是很近的,每天孩子能自由地拍好队,有秩序的到操场。幼儿虽然生活在规则下但仍充满自由,有张有弛,他们并不觉得受到拘束。

(三)、以身作则,作幼儿的榜样。教师是很多幼儿心中的偶像,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要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落到实处,要求幼儿做到,教师必须做到,同时要注意主、配班教师的要求应一致。如我班的活动教,内容多,不易记住其固定的位置,我们将区域分清,并告诉幼儿。开始时有几位幼儿会把物品随手放到别处,下次活动时找不到,给大家带来不便,教师在活动之前,提醒幼儿玩过后要把东西放回原处,等收拾玩具时,再次提醒,同时不能忘记检查,忘记一下,下次幼儿就会记错位置,一错再错。在老师反复的提醒下幼儿逐渐记住了物归原处的规则,而老师本身的行为也给幼儿做了表率。

4、注意做到一致性、一贯性。(1)全体保教人员的一致性要求很重要。只有要求一致才能使更加明确目标,无论孩子在谁的面前,都能按照规则要求去做,深化规则意识。(2)幼儿园和家长要求的一致性、一贯性有利于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要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并使幼儿在将来也能受益。

四、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培养的效果分析

(一)、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守规行为:原来走到操场的队伍拖拖拉拉,现在很轻松地跟着老师来到操场,做操有精神,动作到位。王凯奕以前上课时总讲话,可站起来发言就没词,现在积极举手,认真发言。物品随意乱丢的黄毅现在也能把东西放回原处了。通过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培养,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守规行,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的社会适应性做好了准备。

(二)、有利于提高集体教学效率:幼儿有了规则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能够自觉地按规则要求做,使教学效率提高了。美术课上蜡笔、水彩笔放的整整齐齐,减少了找笔放纸的时间。不随便讲话,使绘画的质量和速度大大提高;数学课,很快将学具收拾整齐,有序地进入下一活动。

(三)、促进家庭成员的规则意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能够渗透到家庭,有的幼儿不但自己遵守规则,还督促家长也要遵守规则,如回家提醒爸爸妈妈将自己衣服放整齐。带着家长来看我们黑板上的分配表,让家长也了解在幼儿园的活动,还向家长解释火柴棒人的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家长们也感到孩子规则意识增强了,进步很大。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逐步养成规则意识,并且由这种意识生成行为,直接方面可以与小学生活更好的衔接,长远来看,更能够成为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保证。

幼儿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人一生下来就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先是接触社会的小单位——家庭,以后圈子逐渐扩大,由托儿所或幼儿园,乡镇或大都市,省,最后扩大到国家和整个世界,所以每个人都要同别人相处、交往,建立人际关系;都要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等,这些都属于社会行为。 幼儿阶段是社会和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规则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不够重视幼儿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应具备社会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他们表现出来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所以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中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对小班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研重点 1、创设自由宽松的人际氛围和可操作的游戏活动环境,引发孩子在模拟想象的社会性游戏中经受磨练,建立规则意识。 2、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引导幼孩子积极思考有序的规则意识的形成将会让学习更方便更有效。 3、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了解成人社会的社会准则,在参加大团体活动中守规则、讲秩序、懂文明。 4、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规则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注重环境的熏染,使规则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环境。它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所以,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内化规则。 1.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 2.区域设计和操作材料的设计具有暗示性,让环境、材料开口说话。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规则的作用,促使儿童用行动积极去响应。 3.教师的以身作则必不可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模仿、学习。所以教师要以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孩子,发挥榜样作用。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更不能去做。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课题 2 学习纲要。重点是社会部分 3 结合《多元能力》《五大领域》教科书开展社会领域眼的研究。 4 课题组教师上研究课,根据不同年级组的主题进行。 十月份: 1 反思教学活动,老教师与新教师展开讨论。 2 学习社会行为规则的专题文章。 3 确定同一课题,各年级组围绕课题自行设计 4 相互观摩,评课,反思。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一日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新生中心小学幼儿园刘玉粉 摘要: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类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就明确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习惯社会规则 正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遵守规则是个体的人要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规则是什么?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类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就明确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下面,就我园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大家做一下交流和分享。 一、一日常规中树立规则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很重要。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规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孩子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 将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基本策略。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一天的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 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2、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

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摘要: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学年中,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其进入小学打好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善于与他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成员存在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 关键词:幼儿一日指引合作能力培养 在《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中,根据幼儿活动的属性,把幼儿一日活动分为四种类型: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而大班幼儿合作的能力也是紧扣着这四个活动而进行的。 一、在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贯彻"合作"的精神 生活活动是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在饮水、盥洗、如厕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排队,谦让。“在进餐、午睡”时请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到别人。这些也都是合作交往的重要表现。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我们可采用多种的教育手段,给幼儿提供合作交往的机会,随时关注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提醒幼儿要有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使每个孩子都喜欢与人交往,掌握与人合作交往的正确方法,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与纠纷。 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精神

体育游戏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使幼儿充分发挥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也满足了幼儿好动贪玩的天性,深得幼儿喜爱。同时,体育活动也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有利于幼儿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的良好交往技能。如“接力运球、两人三足、同心协力等”游戏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友好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胜利。又如“螃蟹走”游戏中,与同伴讨论要背靠背,侧步并横着走,而且还要有同步的节奏,“一二、一二······”才能顺利到达终点。这样就能让幼儿体会到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玩,而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项任务,也只有这样游戏才能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提供更多幼儿合作的机会。 三、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和游戏角色。这样能在活动中促进幼儿自发、自主、自由。同时也能更好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如:在区角活动中“水果店、医院、银行等”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合作布置游戏场景,并能交换角色,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能自行解决等等,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遵守规则,讲文明,有礼貌。引导幼儿大胆地模仿、想象,及选择可用的代替品。同时教师也应适时地鼓励,给予肯定的表扬,使幼儿获有成就感,这样幼儿就能够更积极与同伴合作,并且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

浅谈3__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析3-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要]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看重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帮助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才能使幼儿园日常活动有序进行。果果幼儿没有建立规则意识,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就会缺少相应 的规则意识,他们的行为上也没有方向性,这就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很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 [关键词]规则意识培养幼儿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原则 (1)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 (1) (二)培养3-4岁幼儿规则意识的原则 (2) 二、3-4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 (一)成人示范意识缺乏 (4) (二)重约束轻自由,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 (4) (三)教师意识差异对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影响 (5) (四)规则内容分布不合理 (6) 三、3-4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对策 (6) (一)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成人规范示意 (6) (二)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合理的规则教育 (6)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培训 (7) (四)合理规划幼儿规则教育内容 (7)

总结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3-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前言 内容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针对幼儿教育工作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 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社会领域明确的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 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原则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 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幼儿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理解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受集体规则的制约。 幼儿园生活是群体生活,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培养群体生活意识,为让幼儿尽快适应群体生活,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需要一定规则来约束幼儿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帮助幼儿认识规则、理解生活中的规则纪律是跨人集体生活的开端。如不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妨碍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幼儿人生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在平常生活学习中给幼儿灌输规则意识 教育,从细节人手,言传身教,帮助幼儿认识规则,掌握规则,增强幼儿自控能力,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服从青神,对幼儿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浅谈促进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促进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国际教委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其中“学会共处”就是指要培养幼儿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共处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合作学习是幼儿在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家庭人员结构模式的固定,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幼儿在家里没有玩伴,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少,更谈不上合作,久而久之,幼儿变得孤僻、霸道,常出现冲突、争抢甚至打架,形成不愿意或不屑与同伴交往合作现象,所以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以下策略尝试提高幼儿的合作学习。 一、激发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意识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幼儿合作意识较差,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往往先向成人请求帮助,不会想到与同伴商量、合作来解决,因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至关重要。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单纯地说教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应抓住具体活动教育契机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如在布置“春天来了”主题墙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用已有的认知经验表达出“春天来了”应该有什么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然后启发幼儿说说这么多内容应该怎样做才能较快完成,由此引出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较快完成任务。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实效性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合作意识。还可利用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树立幼儿合作意识。如故事《小羊和狼》,通过看表演、提问等环节让幼儿意识到只要小动物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感受合作的力量之大。对合作意识不强的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如在角色游戏中,启发当护士的要配合医生帮“病人”挽袖子打针,拿药;洗头妹配合美发师为客人洗头,吹头发等,在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角色的理解,感受角色之间的必然联系。老师切合时机的引导能较好地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愿望。老师对合作的幼儿予以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赞赏,能激发幼儿更大的合作欲望,强化幼儿合作意识,从而自愿地作出更多的合作行为。 二、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可见良好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更是帮助幼儿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 首先应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良好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必然会对幼儿合作学习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的合作学习。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还应注重互动式语言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形成和谐默契、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就会心情舒畅、愉悦、乐意打开心扉,从而激发幼儿主动与人合作,形成合群性格。当然,幼儿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懂得协商、谦让、团结、互助、幼儿间才有可能开展合作学习。因此,平时一旦发现幼儿有冲突、争执现象,老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还可采取一些方式来增进幼儿间的交流,如引导幼儿把家里的玩具、图书、故事歌曲磁带、光盘拿来班级与大家分享。又如外出活动时让幼儿带零食与同伴分享等,促进幼儿间的情感升华。让幼儿学会关心同伴、礼貌问候、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 其次要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幼儿只有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探索与交往合作的乐趣。因此老师应尽量创造机会,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便于幼儿观察、交流与沟通,促进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如:图片暗示效应———活动室的墙面上张贴幼儿合作的图示或照片;结构区张贴幼儿合作建构的照片;语言区张贴两个小朋友共阅一本书图片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合作的氛围,起到很大的提示和效仿作用。又如在主题墙上展示幼儿合作完成的美术成果展,用幼儿作品布置成一个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规制教育,使幼儿对规则有切身感受,让幼儿去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逐步帮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第一,我们要设置适合幼儿发展的硬件环境,为幼儿逐步建立秩序感创造条件。在班级里,教师可以设计教具摆放的固定位置。这个位置可由教室活动区角的设计来确定,也可由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规律决定。当玩、教具位置固定后,教师可制作一些显眼并容易区分的标示,方便幼儿独立取放玩、教具。 第二,我们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常规引入“规则信号”。为了使幼儿在平等、满足和尊重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一日活动常规,我们改变了活动转换的提醒方式。在提醒的语句前加上“请”,让孩子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例如,“请安静”、“请坐好慢慢吃”、“请将碗筷放整齐”等。 第三,教师要为孩子做好遵守规则的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有一次排队喝水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插队,遭到了小朋友的反对。我拿起水杯排在队尾,告诉他们,“看,老师喝水也要排队呢!”马上,几个插队的孩子也跟着我排起队来。 第四,让孩子自己进行班级秩序管理。例如,我们班设置了很多“小管理员”,如图书管理员、纪律管理员、玩具管理员和卫生管理员等。每天早饭结束时,“小管理员”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有的摆图书,有的挂毛巾,有的擦柜子,不仅各司其职,还监督别人做得怎么样 第五,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家园共育是分不开的。家长是幼儿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日积月累,幼儿通过模仿学到的行为会不断强化巩固。这就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社会规则。同时,家长与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保持协调一致。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积极的家园共育,能使幼儿较快地形成规则意识,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一定能使规则变为幼儿内心的自觉,使规则意识转化为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内容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 培养策略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如今大多数城市家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的相互交流、玩耍、沟通、合作的机会,一般都生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疼爱中,从而养成了独占、霸道的个性,以至于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而人的一生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交往。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合作能力已成为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大班幼儿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从小就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很重要,也很有必要。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探索,我也看到大班幼儿的合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幼儿在伙伴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时能让着别人;有些幼儿骄横跋扈,和伙伴一起玩时爱和他人打架;有些幼儿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玩一玩。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幼儿相互间的合作能力,我尝试了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良好的合作榜样,让幼儿学会合作 幼儿的心目中老师永远是他们的偶像,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老师和老师、老师和保育老师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从中幼儿就会看到三位老师各自分工不同,谁在负责他们的学习,谁在负责他们的生活,他们都会进行仔细的观察。有的还会在一些自发的游戏中表现出来,比如我班的小异、小泳等小朋友在活动后会聚到一起,仔细一看小异正在分工呢:“我来上课,你去准备点心……”其实大班幼儿的心里都知道什么叫“合作”,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只会用游戏来表达自己对“合作”的理解。另外,在家中父母的合作,也是幼儿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知道在家里妈妈做哪些事情,爸爸做哪些事情,有这样的观察经验,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他们就会玩的更加投入。另外家长也是幼儿学习合作的好榜样。平时还要鼓励孩子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一些交往语言,懂得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熟练地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帮我,好吗?”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交往习惯。 二、提供多元的合作机会,让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 在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帮助孩子养成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 性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2008-12-01 20:44:06) 标签:分类: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幼儿对规则有着切身的感受,制定的规则,不断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关健词]:规则自由环境年龄特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幼儿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理解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受集体规则的制约呢 一、建立规则的意义: 所谓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一)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二)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适应社会,更好的成长。(三)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四)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自由与规则的协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宽松”。自由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宽松”是就环境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为儿童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放松地活动,尊重儿童并不等于放纵儿童,必要的规则是需要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时,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是他们的亲密的伙伴,同家长在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获得教育和发展。教育不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应付所有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减轻对大人的依赖,能适当的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家庭以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则意识时,应避免以说教为主的方法,避免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具体形象化,如榜样刺激、语言暗示等帮助幼儿把规则落实到行为上,同时还应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者

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7-4-11 5:42:54 发布人:lsy1chj2wdh3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下一代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的品质和能力。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能够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些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家长、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比较普遍。 我们对我园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30个接受调查的幼儿,只有10%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在老师的提示下,有70%的幼儿能与同伴合作;有20%的幼儿完全不会与同伴合作。这种状况表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一、合理利用活动区的功能 我们根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有意识地在不同的活动区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 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如在“图书区”中,我们要求幼儿不抢书,不撕书,能与同伴一同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在“角色游戏区”则要求幼儿能自己选择游戏伙伴,自行分配角色,共同协商处理问题;游戏结束后能分工按类整理材料。在“美工区”,我们帮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画,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合用材料,如油画棒、纸、橡皮泥等,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愉悦。在“结构区”中,我们启发幼儿共同协商搭建主题和方案,要求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不独(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12608592.html,,请保留此标记。)占、不争抢玩具,友好地与小伙伴共同搭建,遇到困难要与同伴协商解决。在“音乐区”,则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一起唱歌、跳舞,协商分配打击乐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演奏。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作者:————————————————————————————————日期:

浅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摘要] 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我们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要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从而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要积极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规则意识、培养、制定、重要性、自控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所以《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意志力、控制力和思维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活动、游戏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各种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什么是规则呢?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

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在“儿童社会化”这一概念中,我们知道此阶段“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掌握和遵守一些社会规范,如道德、习俗、纪律、法律等,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接纳。 但较长时间以来,幼儿园较偏重对幼儿守规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规则意识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 (一)、规则必须建立在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比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乱闯红灯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会迟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反思及其对策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反思及其对策 三幼李旎 内容摘要: 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影响,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合作机会的缺乏、合作意识的淡薄、合作要求不明确、教育要求不统一几方面存在着问题。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与教师的合作、幼儿与家长的合作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反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1、合作环境的创设。 2、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 3、正式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4、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5、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6、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7、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8、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人来到世上,一个重要的生活和生命课题就是:学会合作。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合作”既体现出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人的合作性必须从小加以培养。 纵观现幼教界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充分显视出了。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而在一片红红火火的“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讨声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己执教的大班幼儿间的合作现象及问题进行了实实在在地反思,同时也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拙见。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合作”的意义。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大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和一二年的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成长的过程。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标志,就是学会自觉遵守全社会一致认同和遵守的生活规则。什么是规则?简言之,规则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社会角色为履行义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应该怎么做呢? 一、在幼儿园教学细节和生动多样的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 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训练方面,幼儿园无疑是重要的阵地。教师要在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他们提出一些必要的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让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把这些规则贯穿在孩子的日生活之中。通过反复训练,让这些规则入心、入脑,成为幼儿的习惯,

为他们升入小学后自觉地遵守更多的规则做好准备。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从孩子们日常共同参与的生活情节开始。例如孩子每天入园后,就要求孩子们依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领取餐具,然后按照老师事先安排好的位置落座;就餐时,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能随便倒在地上……在课间自由玩耍中,如果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要有礼貌地向小朋友提出请求,得到允许后才动手拿去玩。在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与别人、与公共环境的各种联系,有很多应当遵守的“规矩”,教师应当在每一个环节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让“规矩”逐渐变成孩子的自觉习惯。 要注重设计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训练。例如,玩游戏“木头人”、“我是小司机”、“判断对与错”等,要求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熟悉小学的教室、桌椅、操场、阅览室等环境,和小学生起上课、交流,了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入小学的迫切愿望。回园后模仿小学生的生活、上课、游戏及遵守的规则等。除此之外,还可设计一些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的参与,明白规则的用处,了解规则无处不在,遵守规则可以保证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

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展开了探讨与归纳。 幼儿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对游戏性质的学习方式情有独钟。这就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死板的将具体体育运动的要领直接以强硬的方式灌输给幼儿,而应当尽量采取“体育游戏教学”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体育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良好目的。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师要在体育游戏中为幼儿树立合作的良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接触最多、最频繁、来往最密切的群体,其一言一行、行为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举足轻重的示范性影响,可以这么说,教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影响力量。为此,要想以体育游戏为载体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师应当首先在体育游戏中为幼儿树立积极同他人进行团结、合作的良好示范性榜样。 例如,多人跳绳这一体育游戏需要两个人密切配合抡动绳子,其他人需要在绳子的来回翻转中有规律的进行跳跃动作。因此,很显然要想进行跳绳这一体育游戏,至少需要三个人的同时参与。这个时候,笔者就特意邀请另外两名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之中,以三人为单位构成一个合作小组进行跳绳这一体育游戏。在结束了一定量的跳绳动作之后,笔者又特意向幼儿点明:“小朋友们要是也想玩多人跳绳的游戏,自己一边抡绳子一边跳显然不合实际,大家可以像老师刚才的那样,邀请其他同伴与自己一起,相信,通过大家的合作,一定能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多人跳绳队伍……”在笔者的动作示范及语言引导下,幼儿们逐渐意识到了:有些事情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达成,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而这很显然将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多人跳绳体育游戏活动中同他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表明,教师同他人的示范性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团结他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其以此为基础树立、形成端正的合作精神。 二、教师要在体育游戏中给予幼儿合作的积极肯定与表扬。 幼儿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近乎天然的“崇拜感”与“信任感”,总是渴望着来自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积极、正面肯定与表扬,这将成为促使他们自身朝着教师预期方向更快、更好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鉴于幼儿们的这一主观特征,笔者认为,要想在体育游戏中真正实现发展幼儿合作能力的最终目的,教师必须在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给予他们合作行为的积极肯定与激励。如,在“两人三足”的体育小游戏中,有的幼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家教论文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学校:实验小学 姓名:李菊花 时间:2017年5月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许多家长都有体会,当孩子调皮的时候,才发现规则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他才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这有益于他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个合格公民。而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规则,他则容易“为所欲为”,难于管教。因此,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孩子应遵守的规则 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包括很多,总的来说有3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这些规则可以从道德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来说明,也可以具体分为生活规则、学习规则、社会交往规则和保护环境规则等。 1.生活规则 生活规则就是孩子在生活中应遵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规定,包括安全规则、卫生规则等。比如说,不能玩火、不能到野外玩水、不能摸电源插座、饭前便后洗手等等。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规则,孩子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当然,这些规则可能会有很多,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和遵守,家长可以以时间或地点的形式罗列出来。 2.学习规则 学习规则涉及到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先做作业再玩、作业字迹端正、做完作业要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这些规则如果能使孩子明确,孩子将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指的是孩子在于他人交往或在公共场所中应具备的规则,比如学会文明礼貌、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对人诚实、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公共场所要有秩序排队等。这些规则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变得善解人意,也能显示出孩子的教养,让孩子交到很多好朋友,也初步为孩子建立了社会化秩序,打好了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 4.保护环境的规则 人生活在环境中,与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家庭教育应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规则有: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利用等等。这些规则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之,孩子需要学习的规则有很多,有些规则孩子很容易明白,也乐于遵守,但有些规则,孩子则需要时间慢慢学习,形成习惯。 (二)当前家长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我执教的学校,我发现,许多家长还不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都对孩子宠爱有加、有求必应,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意愿,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12608592.html,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田桂萍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8期 【摘要】合作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个体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为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文章结合幼儿教育内容,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旨在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工程的基础,对国民教育体系的打造和教育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1世纪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向幼儿传授必要生活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 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此,文章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指导,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进行策略分析。 一、幼儿教师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需要为幼儿的个人成长创设适合的土壤,为幼儿創造适合开展合作的情景氛围和合作机会。比如在开展积木、过家家等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先让幼儿自主开展这项游戏,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完成这项游戏的不便,从而引导幼儿自觉寻找伙伴来完成这项游戏,并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和同伴合作的乐趣。再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剧本,组织全班幼儿开展角色扮演,并在一旁指导幼儿的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并懂得彼此合作的乐趣。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幼儿进行分组,举办小组内部竞赛,如共同整理玩具比赛、共同叠被子比赛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和他人配合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流能力 合作的开展需要不同参与主体通过一定的商讨和分工合作来实现。因此,想要提升幼儿合作能力,需要幼儿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致,个人主观意识强烈,在和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不懂得协调,由此会引发一系列冲突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培养幼儿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了解合作前和他人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幼儿教师要亲身示范,让幼儿在不断地模仿中学会使用合作礼貌用语,比如“你能和我一起玩耍 么?”“我们一起来商讨商讨吧!”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幼儿懂得了和他人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升了人际交流能力,改善了合作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