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是赣南客家的大姓,也是有资料可查最早南迁到赣南的汉姓大姓氏。至于刘姓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晋襄公死后,其儿子夷皋还小,大臣们都主张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晋君。于是执政大臣赵眉派人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晋襄公的夫人缪赢知道此事后,天天抱着太子夷皋去宗庙里哭闹。赵眉等人被她闹得没办法,只好立小孩为晋君。这时公子雍已经由秦军护送来到边境,赵盾就亲率晋军去阻挡。秦人一见赵盾出尔反尔,非常恼火,双方在令孤一带交战起来。秦军准备不足,打了败仗。而由赵盾派去接公子雍的士会也只好留在秦国。其后裔也就成为了刘氏-----意思是有“留”成刘姓。

==================================

刘姓为古帝尧的后裔之姓。尧姓祁,传说尧的后裔祁刘累为夏养龙,因饲养不善,死了一条母龙,他怕夏帝惩罚,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孙就以刘为姓,这

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刘累后裔中的一支被周成王封为杜伯,杜伯儿子的曾孙士会因国内动乱逃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居住在今陕西一带。西汉时,刘邦赐刘姓与一些少数民族和项伯之族,后刘邦与匈奴结亲,将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习惯,所以匈奴人有许多均姓刘。由于汉朝的强盛,刘姓人口也随之极大的发展起来,早期刘姓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晋朝开始刘姓迁往福建,约在唐朝时迁往两广。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刘姓掌握政权时间久,享有特权,是人口能够得到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姓涌现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数千人编写《淮南子》,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为中国目录学之祖,还有训诂学家刘熙;东汉有书法家刘德升;三国时魏有哲学家刘劭;魏晋时有数学家刘徽;西晋有将领、诗人刘琨,及“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东晋勇将刘牢之;南北朝时刘姓多文人,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其著有《文心雕龙》,学者、文学家刘峻;隋代,有

经学家刘炫、刘焯,农民起义领袖刘元进;唐代理财家刘晏,史学家刘知几,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诗人刘长卿,散文家刘蜕;北宋史学家刘恕;南宋有词人刘过,画家刘松年;金国有文学家刘迎;元代有学者刘因,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明清时代刘姓有许多人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如刘通、刘六、刘七等等,此外,画家刘钰,诗人刘体仁,小说家刘鹗;现代有诗人刘大白,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共产党员刘胡兰等等。刘姓约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五点四,超过6000万,是中国第四大姓。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以字名为氏。

2、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 父之后裔。

3、改姓而来。据《史记》所载,刘邦称帝后,赐有功之臣娄敬、项伯为刘姓,并赐其他降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其它姓氏改姓刘。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另外有薛、何、

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得姓始祖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后又分出“伊”、“祁”二姓。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 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领家眷逃到鲁阳(今河南鲁山)。又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名字中的刘字作了姓氏。刘累之后,其裔又先后被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唐(今山西翼城)、杜(今陕西西安)。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害,杜伯之子隰叔逃入晋国,担任士师(主管刑罚、狱讼、禁令的官)隰叔之子士艹为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士艹为之孙士会就是辅佐晋文公、襄公争霸天下,使晋国成为五霸之

一的范武子。士会曾居于秦国,其后有留于秦国者便恢复其祖姓为刘姓,是为陕西刘氏。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便是士会的后代。刘邦对刘姓家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士会也成为刘姓共认的祖先之一。繁衍播迁

河北唐县是刘姓的祖居之地,而刘姓的发源之地当在今河南省境。而源于陕西省境的刘姓当为河南刘姓之分支。战国时期,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到汉代沛县刘姓成为皇族,大封同姓诸侯,显贵无比。纵观刘姓繁衍情况,可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汉代,江苏刘姓族人刘邦建立汉室,随着“同姓封侯”,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群雄争霸之际,中原刘姓为避战祸四方迁徙。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刘姓人大举南迁外,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取刘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与此同时,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其族在江南最为显赫,被封王侯的刘姓遍布江南。第三时期为唐至五代。据《兴宁刘氏族谱》所载,唐翰林学士视察使天锡公,为避战乱弃官奉父祥公迁至福建宁化县,后成汀闽望族。这一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郡望堂号

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1、彭城郡;2、沛郡;3、弘农郡;4、河间郡;5、中山郡;6、梁郡;7、顿丘郡;8、南阳郡;9、东平郡;

10、高平郡;11、东莞郡;12、平原郡;13、广陵郡;

14、临淮郡;15、琅邪郡;16、兰陵郡;17、东海郡;

18、丹阳郡;19、宣城郡;20、南郡;21、高阳郡;

22、高密郡;23、尉氏郡;24、竟陵郡;25、长沙郡;

26、河南郡;27、广平郡。

堂号:

“彭城”、“弘农”、“沛郡”、“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临淮”;还有“豢龙堂”、“藜照”;另有自立堂号,如“敦睦”、“敦本”、“天录”、“再思”、“树德”、“守三”、“青云”、“传经”、“五忠”、“恒德”、“庆元”、“怀贤”、“墨庄”等。宗族特征

1、刘姓家族地位显赫,从古到今,称王称帝者多达六十六人,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五十多年。

2、刘姓家族有其排列有序的字行辈份,据刘祥澍所修《刘氏族谱》载有清代江苏刘姓一支辈份字行为:“祥瑞肇英贤,明良继仁孝。”清光绪年间刘一诚所修

《刘氏宗谱》载有彭城(今徐州)刘姓仲盛公一支辈份字行为:“寿福永彦仲,伯仁义尚若,余洪继应一,启世道昌从。”

名人精粹

刘邦: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人,秦末聚众起义,得胜,建立西汉。刘歆:西汉沛人,古文学派的开创者。所撰《七略》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一定贡献,刘歆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之一。刘秀: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刘洪:东汉天文学家,山东蒙阳人,所著《乾象历》是我国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第一部历法。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建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成鼎足之势。刘伶:沛国人,为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建威将军。刘渊:系匈奴人,十六国中的汉国建立者,称号“汉王”。刘义庆:彭城(江苏徐州)人,十六国时宋国著名文学家。有小说集《世说新语》。刘勰:东莞莒县(今山东)人,十六国时期梁国杰出的文学家、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被称为文学理论批评史巨著。刘知几: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杰出的史学家,所著《史通》为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著。刘禹锡: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著有《天

论》等。刘墉: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刘鄂:江苏丹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小说《老残游记》。刘少奇:湖南宁乡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完整版)刘姓研究报告-五年级下

关于刘姓的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姓刘的朋友,比如,班里的同学,亲戚朋友,而且历史上刘姓的名人也是不计其数。我还经常听到有人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姓刘的在我国是不是真的很多呢?于是,我对刘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刘姓的来源。 2. 搜集与刘姓人物相关的资料,确定有代表性的刘姓人物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3.了解刘姓人口数量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三、列表的形式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信息渠道调查方面详细内容 上网查阅、翻阅书籍刘姓的来源出自祁姓陶唐氏。 源于晋国士氏。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属于 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网查阅、去图书馆查阅刘姓人物及其相关 资料 刘邦、刘彻、刘秀、刘禹锡。明朝刘伯温、刘少奇等。 上网查阅刘姓人口在中国的 数量以及分布情况人口在70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4位。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南地区。

四、刘姓名人故事 1.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像 2.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世序举例(简体)

文/刘世高编辑/刘业挥2006-5-28 [返回主页] 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世序举例(简体) 旧谱记载:源明公至广传公为一百四十七世,其传递世序如下(如刘墉、展程、方正、和平县谱等): 01源明公一-02永河——03济乐——04岁纪——05正坤——06长历——07德尧——08仁宏一-09廷光一一10爵南——11行矩——12复旺——13茂清一一14孔阳——15日永——16德(得)荣——17聚义-一18刘累——19昌益一-20信盛(刘歆)——21咏[月八](刘泳)一一22相承(刘淋)——23全福(刘麓)——24美勋(洪周)——25钊[月宁](刘申)――26昞宽(茂高)——27文盛(道山)——28锦遥(叨亮)——29升吉(刘先)——30瑞明(刘坤)——31先柱(案临)一-32源传(智和)—-33维宗(刘绘)——34新兴(元远)——35建[月吕](观榜)——36宝招(文祯)一-37晨禄(刘符)——38任玉(九龄)——39添桢(道总)——40树鸿(伯亿)——41登贵(笃庆)——42俊通(楚阳)——43彦武(刘弼)——44标林(刘勇)——45德朋(建平)——46朝良(刘经)一一47廷声(照燃)——48元振(之雄)——49胜海(刘茂)——50杜伯——51隰叔——52士蒍——53士谷——54士会——55拱照(刘康)——56报联(刘定)——57致禄(刘献)——58文公一-59士云(刘桓)——60仓模(宗仁)——61荣信(大化)——62封诰(闵鸿)——63大禄(刘晋)一-64富仙(刘畅)——65贵文(鸣甲)——66刘得(刘松)——67璋秀(文先)——68金盛(柏仲)——69榜照(盛臣)——70显科(梦清)一一71思泷(刘乔)——72恩盛(刘丰)——73刘荣——74刘煓——75刘邦——76刘恒——77刘启——78刘胜——79刘贞——80刘昂——81刘禄——82刘恋——83刘英—-84刘建——85刘哀华——86刘宪——87刘舒——88刘谊——89刘必一—90不疑——91刘惠——92刘雄——93刘弘——94刘备——95刘永——96刘晨——97干清——98文琥——99刘俊——100刘熹——101重辉——102刘麒(麟)——103振河——104刘雅——105瑾升(洪举)——106淳震(继明)——107坤仁(若宰)——108大宇——109刘冰——110刘显——111新贤——112刘丹——113刘昞(刘光)——114珍胥(楚之)——115于政(刘点)——116刘虬(友珪)——117之遴(刘祓)——118刘桢(子疆)——119子翼(运隆)——120可寿(官位)——121尚文(宏谋)——122学易(刘浙)——123刘洪(刘晋)——124曙道——125刘逊——126刘贿——127刘祥——128天锡——129刘沐——130龙图——131刘任——132若还——133参常——134德洪——135月清——136刘梅——137富山——138福高(刘韐)——139子翚——140刘瓒(刘玶)——141源远——142刘诏(刘爚)——143宗臣——144贵盛——145刘龙——146开七——147广传。 旧谱记载:从源明公——广传公为一百三十六世,其传递世序如下(如泰总谱、潮州桃坑谱、兴宁县谱等): 01源明公一-02永河——03济乐——04岁纪——05正坤——06长历——07德尧——08仁宏一-09廷光一一10爵南——11行矩——12复旺——13茂清一一14孔阳——15日永——16德荣——17聚义-一18刘累——19昌益一-20信盛——21咏[月八]一一22相承——23全福——24美勋——25钊[月宁]――26昞宽——27文盛——28锦遥——29升吉——30瑞明——31先柱一-32源传—-33维宗——34新兴——35建[月吕]——36宝招一-37晨禄——38任玉——39添桢——40树鸿——41登贵——42俊通——43彦武——44标林——45德朋——46朝良一一47廷声——48元振——49胜海——50试集(杜伯)——51长远(隰叔)——52华封(士蒍)——53禄源(士縠)——54星亮(士会)——55拱照(照)——56报联——57杜伯(致禄)——58叔隰(文公)一-59士云——60仓模——61士蒍(荣信)——62士縠(封诰)——63士会(大禄)一-64士燮(富仙)——65贵文——66刘得——67璋秀——68金盛——69榜照——70显科一一71思泷——72恩盛——73刘荣——74刘煓——75刘邦——76刘恒——77刘启——78刘胜——79刘贞——80刘昂——81刘禄——82刘恋——83刘英—-84刘建——85刘哀华——86刘宪——87刘舒——88刘谊——89刘必一—90达公——91不疑——92刘惠——93刘雄——94刘弘——95刘备——96刘永——97刘晨——98干清——99文虎——100刘麟——101振河——102刘雅——103瑾升——104淳震——105坤仁——106刘丹——107刘昞——108珍胥——109于政——110刘虬——111之遴——112刘桢——113子翼——114可寿——115尚文——116学易——117刘洪——118曙道——119刘逊——120刘贿——121刘祥——122天锡——123刘沐——124龙图——125刘任——126若还——127参常——128德洪——129月清——130刘梅——131富山——132春田——133贵盛——134刘龙——135开七—136广传。 本人经综合考证后,从肇姓始祖源明公——广传公(132世)的世系,作了初步整理,谨供研究参考: 01肇姓始祖源明公(或监明,或丹朱)一-02永河,字秉正——03济乐,字天申——04岁纪,名西山——05正坤,字名山——06长历,字万年,号东山——07德尧,讳乾泰——08仁宏,名启明一-09廷光,号秦贞一一10爵南,号长庾——11 行矩,名景生——12复旺,讳德顺——13茂清,字光万一一14孔阳,号景丰——15日永,讳元洪——16德荣,字仁、洪道——17聚义-一18刘累,字华美——19昌益,讳佑,名馗,字云、诚伯,号泰宜一-20信盛,讳歆,字锡命,号日明——21詠[月八],讳泳,字梅桂,号统一一22相承,讳淋,字虞、又字峰,号玉拔、万泰——23全福,讳麓,字开瑶,号明启——24 美勋,讳洪周,字桓,号丙乾——25钊[月宁],讳申,字乾元,号迪升、文正――26昞宽,讳茂高——27文盛,讳道山,字正义——28锦遥,讳叨亮,字明亮,号太常——29升吉,讳先,字先江,号通材、远名——30瑞明,讳坤,字坤成,号鬻化——31先柱,讳案临(案喜),字茂常,号予昭、东明一-32源传,讳智和,名浪,字殷献,号东山—-33维宗,讳绘,字贤,号元申——34新兴,讳元远,字朋琳,号腾——35建[月吕],讳月清,字观榜,号虔——36宝招,讳文桢,字陈一-37晨禄,讳符,号明万——38任玉,讳九龄,字景—39添桢,讳道总,字秉新,号名山——40树鸿,讳伯亿,字栽——41登贵,讳笃庆,号万明——42俊通,讳楚阳,字启兆,号绵——43彦武,讳弼,名略,字子熊,号兔统——44标林,讳勇,字实,号积传——45德朋,讳建平,字夏,号道明——46朝良,讳经,字敬典,号鉴发,又号苗一一47廷声,讳照燃,字美华,号合光——48元振,讳之雄,字福立,号日宋——49胜海,讳茂,名芳炳,字林枝,号淋之——50杜伯,名平环,字致禄,号伯——51隰叔,字良,号阐叔——52士云,讳桓,名维纲,字诚光,号将——53士洪,讳仓模,字广庭,号永明——54士蒍,讳荣信,字世郎,又字傅,号太光——55士谷,讳封诰,名禄源,字昌允、伯钦,号青山——56士会,名星亮,字万忠、千秋、又字季,号柏元——57士明,名拱昭,字忠信,号士球——58士远,名报联,字福——59士阳——60宗仁,字广定一-61大化,字富,号太光——62闽鸿,字燮,号士伯——63刘晋,字皋,号臬一-64富仙,讳畅,字璜、美荣,号鞅——65贵文,

刘氏起源

刘是当代第4大姓。历史悠久,其来源也比较复杂。 《通志,氏族略》指出,刘氏有五:尧之后有刘累,为刘氏;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亦为刘;汉赐项氏、娄氏,并为刘氏;又匈奴之族从母姓刘。 《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介绍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后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泵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亦为杜伯……至宣王灭其国,杜柏之子阻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于秦者为刘氏,此祁姓之刘也,以国为氏。又,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因以为氏,……河南堰师,此姬姓之刘也,以邑为氏。”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说:“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 刘氏源流虽多,但最主要的只有两支:一是“帝尧陶唐之后”,出自祁姓的一支;二是“周大夫食采于刘”,即刘康公之后,出自姬姓的一支。 两支姓的源地在何处?《通志,氏族略》告诉我们,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地在今定州唐县。姬姓之刘,以邑为氏,地在今河南堰师。也就是说出自帝尧的刘氏,源地在今河北省唐县;始于周太王的刘氏,源地在今河南堰师西南。 刘得姓之后,多以“卯金之裔”自居。“汉兴……大封同姓,以镇天下……综西汉之世,皇子而封为土者,三十余人,王子封为侯者,四百余人,卯金之裔,由是遍布天下矣。”(见么《刘氏族谱》)。刘邦建立的汉朝,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页。刘姓王朝统治中国的数百年历程中,将刘姓的繁衍和传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刘姓的发展和播迁情况: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唐公,献公,其后也。士会之后,周末家于魏,又徙丰沛,至丰公生端,字执嘉,生汉高祖。这支刘氏的先祖,初繁衍于现今的陕西、甘肃一带。至公元前300年左右,即周赦王时代,开始向河南、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徙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有一个叫刘瑞的人,生了4个儿子,长为伯,次为仲,再次为邦,末为交。此“邦”就是汉代开国之君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东征西讨得天下后,“大封同姓”,很快使刘姓遍及全国各地。可谓一人得天下,同姓皆荣耀。刘氏,其封地之多,范围之广,支系之繁,都是其他姓氏不能比拟的。刘邦大搞同姓封地,为刘姓的发展、强大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据载,仅汉初刘邦的子孙就分散到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多地,并且很快成了望族。《刘氏族谱》对刘邦后世的情况,也作过交待:“文帝景帝,继承大统。景帝八子,中山靖王胜,出郡彭城,胜一子贞,封琢县,传十余世而生陌烈皇帝,定鼎西蜀……先主次子永公……魏咸熙元年(公元2叙年),东迁洛阳,遂家焉。自五胡乱华,晋柞播迁,衣冠南徙,永公之裔,亦迁居于江南。唐禧宗乾符间(公元874-879年),黄巢叛乱,海内骚然,居民流离转徙,于时有翰林学士视察使天赐公,弃官奉父祥公,避居福建汀州府化县之石壁洞。后世遂以祥公为宁化始迁之祖,由是枝叶繁衍……蔚为汀闽望族。……迨宋嘉定间(公元1208-1224年),河南宣抚使龙公之第七子讳开七公,官于广潮……子孙遂家于兴邑。七公子瑞金令。广传,生子十有四,孙八十有三,瓜绵椒衍,支撅益繁,蕃殖之众,几遍天下……而溯其发祥之地,实在兴宁,遂群宗开七为兴宁肇基始祖。” 在发展、生息的过程中,刘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在汉代,娄、项等姓都有人改姓刘。此外,公主下嫁匈奴单于,所生的小单于一也冒姓刘。至南北朝时,又有匈奴屠各部的一支独孤氏被改姓为刘。由于刘姓来源众多,其分布也就十分广泛。就郡望来看,除彭城影响最大之外,又有沛国、弘农、河问、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长沙、广平、高平、东莞、高唐、临淮、琅邪、东海、南郡、范阳、东莱、丹阳、武功、蹼阳、尉氏、济阴、京兆、庐陵、南康、河南等。 刘氏,作为中国的一个大姓,名人极多。 创建王朝,为开国之君者,除刘邦外,还有三国蜀汉刘备,南朝宋的刘裕,一}一六国

刘氏家谱

安成水部刘氏丛桂支湖北干一、二河分派传递世系如下:1刘邦(汉高祖,汉室刘氏始祖)→2刘恒(汉文帝)→3刘启(汉景帝)→4刘发(长沙定王,长沙刘氏祖)→5刘苍(安成思侯,安成刘氏祖)→6刘自当(安成今侯)→7刘寿光(安成节侯)→8刘乔(字谙谷)→9刘巳(字正中)→10刘鼎(字宏大)→11刘信(字贵实)→12刘英(字志俊)→13刘睦(字必和)→14刘荣(字毓华)→15刘逸(字仲安)→16刘端(字开先)→17刘奇(字邦祥)→18刘允(字大信)→19刘歆(字子敬)→20刘宽(字文博)→21刘贞(字志正)→22刘淑(字从善)→23刘敬(字学恭)→24刘素(字慎素)→25刘聪(字懋明)→26刘昭(字成美)→27刘嵩(字中正)→28刘槐(字槐阴)→29刘效(字诚学)→30刘侃(字子刚)→31刘道(字明理)→32刘完(字守成)→33刘辟(字与开)→34刘锜(字宣器)→35刘删(字宜定)→36刘敏高→37刘微(字伯武)→38刘麒(字仲麒)→39刘仁(字学爱)→40刘顺(字承坤)→41刘正(字无佞)→42刘渔(字学渔)→43刘濂(字中清)→44刘聪(字叔明)→45刘止(字有德)→46刘游(字思游)→47良(字汝良)→48荆(字牧荆)→49得(字袭得)→50治(字文理)→51刘槐(字廷槐)→52刘闻→53刘登→54刘德言(字韶闻,894-974,水部刘氏祖)→55(1)刘税(字君彻,905(927?)—991,水部刘氏丛桂支1世祖)→56(2)刘承亮(字希明)→57(3)刘常(字景定,976年-1042年,山塘祖)→58(4)刘朝佐(字五峰)→59(5)刘武光(字则天)→60(6)刘淑仁→61(7)刘凌云(字太冲)→62(8)刘艮(字如山)→63(9)刘从善(字初迪)→64(10)刘守信→65(11)刘牧雍→66(12)刘正己→67(13)刘仲盛→68(14)刘文楚→69(15)刘止安→70(16)刘凤标→71(17)刘循节→72(18)刘合符→73(19)刘齐→74(20)刘斯太→75(21)刘秉辞→76(22)刘新鼎→77(23)刘玲→78(24)刘斌俊→79(25)刘授一→80(26)云字辈→81(27)冠字辈→82(28)冕字辈→83(29)辉字辈→84(30)先字辈→85(31)德字辈→86(32)采字辈→87(33)凤字辈→88(34)文字辈→89(35)章字辈→90(36)训字辈 炳嗣从之立诚希永世昌克培元自庆毓兆寿多康 体继尧传远天延汉绪长大龄宜作相鸿化保成章 魁锡维宗敬君兴以国光梦麟得玉树启彦建龙堂 锦殿怀绍冠华林淑正方学修先际佩志尚在观祥 汝萃钟奇俊家繁好善扬轩书同效伯廷献秉朝纲 陕西安康河南乡刘家湾的字辈是: 永继世友,怀后一单,祥云瑞日,启志承先. 光前裕后,繁衍万千,荣宗耀祖,续代相传.树德立业,举才选贤,恩泽久存,文明昌远 陕西刘氏的字辈是:福寿集广兆京宗世大昌文章增千古行义在庭扬作善承先德永延泽久 长观光辉上国积厚有馀芳 跟"世正"搭边的只有一个 重庆市开县刘氏:"万应文仲志,永福廷世正.继国泰启邦,荣华显宗裔.先积泽丕振,祖贵克武纯.立之本代德,秉章焕经馨." 、辽宁北镇满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胶州第二大姓――胶州刘姓家族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刘姓在胶州历史悠久,据考证,最晚在秦汉之际,胶州境内便有刘姓人居住生活.西汉初,刘邦采纳肖何地建议,铲除异姓王,同时分封同姓王,胶州东部为胶东国,西部为胶西国,均为刘姓王国属地,可见西汉时刘姓王族子孙便在胶州大地上生活繁衍.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封刘肥为齐王,其封地包括琅琊、胶东等六郡;吕后当政时封刘泽为琅琊王,其封地包括胶州南乡.东汉时胶州境内有刘姓封地祓国(即今牧马城遗址).明帝泰始三年(),辅国将军刘怀珍在洋水(今洋河)驻扎,派部将王广之领兵袭击不其城(今城阳区),由于是偷袭,不其城随之陷落,刘宋前废帝所派长广郡(治掖县)太守刘桃根败逃,不其县归明帝统辖.南北朝时,宋有高密郡太守刘乘民(时胶州地属高密郡).据《增修胶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四年,农人孙廷化从牧马城犁地发现一块晋永宁砖,上面有“君,汉故海常刘侯之苗胄,家于(下两字不可辨识)大村”,落款有“大晋永宁二年()岁次壬午”字样.据此可以推断,早在西汉初年,因分封刘姓王,刘姓族人便大批定居胶州;至东汉时,刘姓王族后人在胶州繁衍成村.魏晋南北朝时,刘姓王族衰微,刘姓子孙为生计,加速了在胶州境内地迁播.宋元之际,刘君(佚其名讳)仕元,因伐宋有功,封武略将军(碑在今胶东镇小麻湾村西),这是胶州刘姓最早地知名人物. > { 刘姓在我国百家姓中排第四位,约有人口万,占全国总人口地.刘姓是胶州第二大姓,截止年月,刘姓有人,其中男姓人,女姓人.元明清以来,刘姓来源众多,支派复杂,分布广泛,虽然没形成世家巨族,却不乏书香门第,尤其在晚清时出现了很有影响地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元明清以来,刘姓家族考中进士人,考中举人人,贡生人,通过援例、议叙、世袭、考授、从伍等方式,授九品以上官职者人.其中,职位最高地是明朝刘早,官至南京刑科给事中(正五品). - ` 现代胶州刘姓除少数原始居民外,其祖先主要来自云南、山西、河南及山东各地. }; '} 来自云南据刘家店《刘氏族谱》(光绪年间刻本)记载,明永乐二年(),刘达偕贾、叶两姓表兄弟从云南移民山东,乘船至崂山西岸登陆,步行百里到达胶东大沽河西岸,遂定居于此,以“务农开店为业”,起名叫刘家店.刘达墓原在刘家店村东,清光绪年间被大水冲坟,又起骨移于村南茔地,葬于茔地南边乾山巽向.刘达妻王氏,生子刘世龙,是为二世祖.刘世龙妻王氏,生二子,分别是长支刘大宾、次支刘大朋,今刘家店刘姓家族子孙,分两大支繁衍,均为刘大宾、刘大朋地后裔.刘姓两大支派传至六世七世时,子孙陆续迁居大沽河两岸各处谋生,使刘家店刘姓家族迅速分布许多村庄.长支派刘大宾地后裔,九世刘惠携四子于清顺治年间迁居圈子村(欲了解本族更多详细迁徙分布情况,请阅读《胶州百家姓》).这支从云南而来地刘家庄刘姓家族后裔,世代务农为生,虽然没有形成望族,但人丁兴旺,分布广泛,成为胶州东乡刘姓地主要来源. "" } 刘家店刘姓纂修族谱始于清光绪年间.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世刘文思创修合族全谱,惜未完稿而去世.民国十五年(),十三世刘珍泰受父亲刘文梓之命,继承伯父刘文思之志,对光绪谱稿加以考证补充,合谱初具规模.至民国十六年,刘珍泰在族人刘珍鸾、刘鸿仪等人协助下,对旧谱详加考订,终于完成了刘家店刘姓家族历史上第一部完整地全谱.是书于民国十六年清爱堂板石印数十部,分散各支收藏,经“文革”浩劫,今已很难见到.光绪族谱拟定了从一世至二十八世地辈字定式,要求合族遵依,不致名冒讳犯.长支从一世至二十八世为“始世大一,注春弘子,业存立复,正希恩(克)学(敬),修全敦睦,义忠厚思,保继述长”,其中“修、厚、述”三字用在底;二支一世至二十八世为“始世大一,注玉礼火,秉成永文,振鸿志守,芳德光明,亮传儒学,祧接宗功”,其中“芳、宗、功”三字用在底. ( } 明永乐年间,刘姓人从云南迁徙胶州北乡,在今胶莱镇境内胶莱河边立村,因胶莱河南北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见

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 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 编《刘氏族谱序》。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 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 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 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

综合实践小论文

综合实践小论文

————————————————————————————————作者:————————————————————————————————日期:

综合实践学科探究性学习 成果论文 题目:对于胶州刘姓渊源的探究 学校: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姓名: 刘岩 指导老师: 匡振军

对于胶州刘姓渊源的探究 胶州第二大姓――胶州刘姓家族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刘姓在胶州历史悠久,据考证,最晚在秦汉之际,胶州境内便有刘姓人居住生活。西汉初,刘邦采纳肖何的建议,铲除异姓王,同时分封同姓王,胶州东部为胶东国,西部为胶西国,均为刘姓王国属地,可见西汉时刘姓王族子孙便在胶州大地上生活繁衍。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封刘肥为齐王,其封地包括琅琊、胶东等六郡;吕后当政时封刘泽为琅琊王,其封地包括胶州南乡。东汉时胶州境内有刘姓封地祓国(即今牧马城遗址)。明帝泰始三年(467 ),辅国将军刘怀珍在洋水(今洋河)驻扎,派部将王广之领兵袭击不其城(今城阳区),由于是偷袭,不其城随之陷落,刘宋前废帝所派长广郡(治掖县)太守刘桃根败逃,不其县归明帝统辖。南北朝时,宋有高密郡太守刘乘民(时胶州地属高密郡)。据《增修胶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四年,农人孙廷化从牧马城犁地发现一块晋永宁砖,上面有“君,汉故海常刘侯之苗胄,家于(下两字不可辨识)大村”,落款有“大晋永宁二年(302)岁次壬午”字样。据此可以推断,早在西汉初年,因分封刘姓王,刘姓族人便大批定居胶州;至东汉时,刘姓王族后人在胶州繁衍成村。魏晋南北朝时,刘姓王族衰微,刘姓子孙为生计,加速了在胶州境内的迁播。宋元之际,刘君(佚其名讳)仕元,因伐宋有功,封武略将军(碑在今胶东镇小麻湾村西),这是胶州刘姓最早的知名人物。 刘姓在我国百家姓中排第四位,约有人口6994万,占全国总人

研究报告刘姓作文1500

研究报告刘姓作文1500 “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听完爷爷的话,我很兴奋,立即上网查找了关于刘氏的资料。 、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上网浏览。 、访问一些老爷爷,了解更多的历史。 、通过更多的途径,搜集更详细的内容,进行资料整理。 ( )信息渠道:上网、报刊涉及的方面:刘氏的来源具体内容: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出自姬姓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 )信息渠道:书籍涉及的方面:姓刘的名人具体内容:刘邦、刘启、刘禹锡、刘过、刘伶、刘渊、刘秀、刘彻、刘备、刘墉、刘松年........ ( )信息渠道:上网、报刊涉及的方面:姓刘人口数量具体内容: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大约六千万左右。 ( ) 信息渠道:上网、涉及的方面:宗族特征具体内容: 辈份字行为:“祥瑞肇英贤,明良继仁孝。”清光绪年间刘一诚所修《刘氏宗谱》载有彭城(今徐州)刘姓仲盛公一支辈份字行为:“寿福永彦仲,伯仁义尚若,余洪继应一,启世道昌从。”

、刘氏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刘氏后裔以邑为其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还有,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才辈出。有汉王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南朝著名词人、诗人刘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等等。我们为我们的祖先而自豪。 、姓刘的人也很多。是世界上排名第四的大姓。大约有六千万左右的人姓刘。

刘氏族谱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巴陵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宋]刘唐; 始迁祖:[宋]刘受 【摘要】始迁祖唐、受,南宋时自巴陵南冲古柏树坡迁居邑之公田。寻以金牛之变,唐於咸淳二年再徙居窑岭,而受仍居公田,遂衍为二派。存卷为墓图、图契、公田志仲公世系。 【索取号】5939/D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6年(1947),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祖:刘仲二; 先祖:刘福四; 先祖:[清]刘辛三; 先祖:[清]刘辛八; 先祖:[清]刘辛九 【摘要】始祖行名仲二,讳字、时代、居地均失记。子福四,生辛三、辛八、辛九,明清之际,三兄弟後裔陆续迁巴陵之高桥、大屋、塘觵、墩上、仙安桥、双港嘴等处。谱存序、契据、世系等。 【索取号】5872

《刘氏族谱》与刘备 李君鉴 刘备墓“成都说”、“奉节说”之争引出《刘氏族谱》现世。 自1986年《四川工人日报》刊登《刘备真墓可能在奉节》后,又经《文摘周报》转摘,一两年内,笔者收集到16种《刘氏族谱》。后从山西族谱研究中心及上海谱牒研究中心获悉:山西族谱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册;上海谱牒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部。 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位列李、王、张后,居第四位。刘姓能够成为一个大姓,主要因为刘氏起源早,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姓”时间长,望族多,分布广,赐姓、改姓、少数民族从附姓多的缘故。 根据《左传》、《汉书》、《唐书》、《通志》等史书记载,刘姓起源主要有五个支系: 一、以国为氏,即祁姓之刘。源出帝尧陶唐氏,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国(今河北省唐县),因以为氏。 二、以邑为氏,即姬姓之刘。西周时,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旧有地曰刘亭), 其子孙遂以邑为氏。 三、匈奴族从母姓刘。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对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嫁给强盛的匈奴部族单于冒顿为妻,匈奴习俗,贵族皆从母姓。史载东郡、河南、雕阴三族刘氏俱出匈奴。“五胡”时汉国 的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的贵族。 四、赐娄氏为刘姓。汉初,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姓刘,遂改名刘敬,子孙 以刘为氏。 五、赐项氏为刘姓。刘它,原项氏,汉初赐姓刘,子孙因之。 《宛委余编》曰:“大约得姓之贵,无过于刘。汉四百余年,至昭烈父子,二十二帝。其间真王代传以千计,列候以万计。南宋九帝,五代汉二帝,北汉三帝,刘渊、刘曜无论也。故非他姓可拟。”又说:“刘二十五望,彭城为贵”。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和政权中,以刘姓为最多,历时也最久,先后有西汉、东汉、蜀汉,“五胡”十六国时的汉、越、南朝宋、五代后汉、南汉、北汉、南宋建炎四年金册封的大齐等,共历时六百五十年。这是刘姓能够成为大姓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原因,也是所传《刘氏族谱》中为什么彭城堂刘氏族谱占多数的原因。笔者所搜集到的16种族谱即全出于彭城刘氏。 16种《刘氏族谱》简介 16种刘氏族谱指重庆市奉节高雅手写本《刘氏族谱》;四川自贡手写本《刘氏总大族谱》;四川江津石印本《刘氏考订族谱》;奉节兴隆庙湾刻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奉节甲高杨坪、吐祥青龙手写新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四川沐川手抄本《彭城宗谱》;四川犍为石印本《刘氏纂刻族谱》;四川资中手抄本《刘氏族谱》;四川三台县《刘氏圣宗谱》;四川壁山旧本《刘氏族谱》;壁山新本《刘氏族谱》;四川内江《刘氏族谱》;重庆城口绢写《刘氏族谱》;重庆江北石印本《刘氏族谱》;湖北嘉鱼《刘氏宗谱》;成都武侯祠台湾华侨刘天注捐赠《刘氏大宗族谱》。其中城口、重庆江北、湖北嘉鱼、成都武侯祠4种刘氏族谱只略知一点线索。笔者曾对其余12种族谱作过初步研究,现将笔者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12种刘氏族谱均记载该刘氏后裔系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发枝彭城,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安定堂刻本,仅存第一册,线装。长44厘米,宽23厘米,共24页。其中最后两页系后人毛笔字补写。书皮为较硬的同色纸,上有书签。扉页为黄裱纸。“彭城堂”三字横排,下竖写“刘氏族谱”,左侧写“大清同治十二年续修族谱世系公立”。版面设计:有外粗内细文武边栏,天头、地脚为双龙,龙头朝向版心。版心有双鱼尾,上部分题写“刘氏族谱”,中间题写卷次内容,页数。下部分题写“彭城堂”。奉刘备为一世祖。第一册有祖莹形图,刘氏宗祠、祠

从彭城世家阳谷稼生考沈丘刘氏的根祖文化

从“彭城世家”“阳谷稼生”考 沈丘刘氏的根祖文化 沈丘县信访局退休干部,市、县文史研究员刘庆同 沈丘山东支刘氏的根祖文化应从沈丘县老城,安徽省临泉县南刘楼村祠堂的楹联说起。 近日,我翻开1999年7月1日续谱时的座谈资料:安徽省临泉县白庙乡南刘楼村几位年老的族人,刘志家80岁,刘云家86岁,刘明家84岁,他们以前是家谱保管人或知情人,可惜家谱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被焚烧掉了(大约是1966年、1967年)。那时是按“破四旧,立四新”,即“破旧道德、旧文化、旧思想、旧观念”而焚烧掉的。他们说,南刘楼村解放前也属沈丘,因距县城(今沈丘老城镇)较远,为祭祖方便,他们在村内建有暖阁(祠堂),内有始祖及列祖列宗的牌位。暖阁的楹联:上联是“七闽昭俊烈,国而忘家,衣食父母各遗爱。”下联是“三殿配宏恩,上用敬下,当日天子有故人。”横批是“彭城世家”、“阳谷稼生”、“青藜照读”等。还说,相传还有“老三门,小三门”之说。而我县大刘集族人刘新华那年介绍说:“1996年,福建省蒲田市江口镇东刘村西刘村,白沙镇的白沙村是我沈丘山

东支刘氏族人的后裔,特来沈丘认祖和联系续谱事宜,可惜未能如愿。相传他们是黄河四次决口由周口东南某村迁往福建江口镇的,而白沙镇的白沙村的刘氏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由周口东南某村给倭寇当脚夫迁武昌,又从武昌迁白沙镇。他们过年时的春联,横批都是写“布政世家”、“彭城世家”,而我家的堂号——“藜元堂”。当时座谈时我也不懂,他们也解释不清,其实他是告诉人们根祖是谁?老家是哪里?以及先祖的光辉业绩,让后人不要忘祖。经查资料,分别考证如下: 一、彭城世家 彭城是刘交的封地。刘交是汉太上皇刘煓的四子,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的四弟,据《中华刘氏通鉴》记载:刘交年轻时就好读书,多才多艺,有大志,曾拜旬子的门徒浮丘伯学习《诗经》,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离去。在刘邦的兄弟中,刘交的思想最与刘邦接近,深受刘邦的宠爱。自刘邦从丰沛起义,就一直跟随刘邦打天下,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和亲信。入关后,刘邦封刘交为文信君,随刘邦转战各地,为创立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汉家天下缔造者之一。故刘交是刘邦第一批封王者之一。在公元前201年就被高祖刘邦封为楚王,他所建立的郡国就叫楚国,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当时管辖着薛郡、东海郡、彭城郡,共3郡36个县。位居华东肥沃地区,是西汉初年势力较

刘氏族谱 总谱

刘氏族谱总谱 劉雄輝劉主 編彭 城氏堂第 滿一公冊 祠第族堂一編滿祠譜丁譜源流總譜彭城堂滿公祠堂劉氏族譜 主編劉雄輝副主編劉金良責編劉雄輝錄入周昌盈校對劉雄輝資料 劉海明劉齊華劉齊輝劉國兵劉雄輝劉遂文劉美文劉興偉劉小良劉乘勝劉有良劉新奇劉春華劉志農書名題字張並湘藜閣西元二零零七年南沖祖祠大同新派忠厚貽謨美,修齊衍慶長。崇文明禮讓,敷教植綱常。序正班聯定,源清昭穆詳。根深枝必茂,奕葉毓奇芳。——民國辛未歲(1931年)仲夏日。穀旦。“接續新派”又名“南沖祖祠大同新派”,全族正式統編字派時間是民國乙亥年(西元1935年)秋七月上瀚穀旦。本祠轉述者是十八世孫齊嵩岳靈少龍氏。即坡關廷佐門的齊嵩。齊嵩,字嶽靈,號少龍。又接續新派,(另名“新增宗派”)裕後思先澤,光前仰古唐。庭階培玉樹,

祿閣校華章。孝友傳家學,軍民衛國康。顯存峙漢鼎,世代永隆昌。(注:“新增宗派”的作者和寫作時間沒有載明,)彭脊面城堂滿公祠堂劉氏族譜藜閣二零零七年彭城堂滿公祠堂劉氏族譜“五修重版”凡例1、五修重版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相關要點在此說明。2、本次重版,將譜牒分為丁譜和文譜兩種,丁譜排前,文譜排後。丁譜有兩篇六冊,第一篇為總譜,專管源流,從遠祖堯帝敘至本門始祖,共計一冊,排為第一冊;第二篇為分譜,專管各門丁口,共計五冊,排為第二至第六冊。3、丁譜按滿公祠堂各關劃分,坡關為第二冊,包括毛田門、廷佐門、楊家邊三門;墓關為第三冊,包括平頭林、銅盆沖二門;榨關為第四冊,包括榨老屋、郎仲屋、璧選屋、榨細屋四門;喬關為第五冊,包括喬林堂、張得祥二門;君用關為第六冊,包括月湖、湯夫、君用門三門。4、文譜有六篇,分為四冊,第七冊包括三篇,即“譜牒概說”、“滿祠大事記”、“家訓”;第八冊一篇,即“家傳”;第九冊一篇,即“藝文著述”;第十冊一篇,即“圖像”。5、本次重版,根據現代閱讀習慣,將豎排改為橫排,繁體改為簡體,不標點改為標點。標點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須有深厚的古漢語基礎才能所為,宥於水準,難免有錯。6、本次重版,對舊版中的皇歲紀年作了一些修改,一是更正了一些明顯的錯誤,如皇歲與甲子紀年矛盾,則以甲子紀年為標準更正皇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 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黄霸黄盖黄巢黄庭坚黄道婆黄宗羲黄遵宪宋代状元黄定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一册藏地:美国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 就延用成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陵王昭君王政君王凤王莽王匡王霸王朗王祥王览王导王充王献 之王羲之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咼1000万人. 爷爷的讲述 王姓族谱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东沙王氏支谱?家规》《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专题]界江八修 《刘氏族谱》

[专题]界江八修《刘氏族谱》 界江八修《刘氏族谱》 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国史、地志、族谱同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系珍贵的人文资料。 家谱赖以载世系序昭穆、志祖功述祖德、叙亲情记聚散、录徙踪~ 彰孝行示族训……溯其源至当代成一书~衍其支而为百世,木本水源~ 惟家乘不紊~虽百世之遥如同一日~万人之众似同一家~涉四海感同亲邻。虽难以遂愿~但一旦告成~当为家之大幸。且可补正史不具专史不详。 “刘”古时兵器名~“斧钺”之意。 帝尧为我界江刘氏血缘圣祖,尧15岁即被推为族中酋长。尧之九子源明封于刘~始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今临汾市洪洞县)。时族人擅制陶~封于唐(今河北省唐县)~称“陶唐氏”。《左传》载:“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累夏朝孔甲时为相~善养龙~封“御龙氏”~此为经传~正史中所载刘氏第一人。 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刘氏贡献卓越~优者甚众~累五十七世孙刘邦剪秦创汉~首尊儒术~随即汉人、汉字、汉语、汉族形成~铸就了大汉文化~推进了疆域扩张~成就了大汉伟业~为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之典范。 邦四世孙彭祖即景帝之子~初封广川王(今河北衡水一带)。后封赵敬肃王,其子苍于元朔二年六月封广平阴城侯(今河北肥乡、鸡泽、邯郸、广平一带)~为广平世系始祖。苍三世孙寿光~寿光生锡~锡生 廷琛~八世孙藻于汉章帝建初间征匈奴有功封为司马。二十九世孙时辙涉广西。

苍三十三世孙刘像~字攸震~唐肃宗年间封安成令(今江西安福)任内有善政~尊为“福主菩萨”供奉至今。后擢升御吐蕃~居功进爵益国公~封昭武英烈王~葬安福蜜湖白马峰。(注:刘像墓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像生哲~哲生子二:沔、洟。 洟八世孙刘偁~字汉臣~天赐奇缘,于太和六年自川宦安福。为守先祖之墓尽孝道~定居蜜湖~为蜜湖始祖~葬刘像墓左侧。安福刘氏十八派基祖均出于偁公之后。(蜜湖位于今江西安福县枫田镇新屋场村刘家组) 生岱、岳、密、旵四子~我族为岱之传人。岱八世孙仁政~封袁州刺史~生子一:克都。克都字子敏~山东学政升平度州节度使。宋建隆年间~自蜜湖涉南溪(偁公派衍基祖之一~今江西莲花县琴亭镇杨枧村)为南溪始祖。克都生文祖、昌祖、泰祖三子。昌祖配谢氏~克都公六世孙汶~字伯寿~良辅长子~宋绍兴年间举官迪功郎~升龙南县尉~聚贺氏~子三:机、椿、枢。 机十四世孙、明德三子:世华~迁攸县蓝村~聚周氏~子一、韶 善。为我族迁攸基祖。世华五世孙廷完、廷宠公继徙攸县蓝村~时在元末明初。后廷宠留居蓝村。廷完公生子二:辰可、法可。辰可~字占位~元朝谏议大夫。法可~字占禄~元朝豸史台谏~正值元末明初改朝换代之际~先朝命官离京~于明洪武十一年并辔来攸定居界江。 辰可公生子思文~思文公生、达真、达星、达念、达聪~据此派分四房,分别居界江、南水、江口冲、湘邑鹅公岭~醴陵苏家冲等地。 法可公生华文~华文生达晖~旧修谱牒并入辰可公四房之后为第五房。其后亦分三房,居界江、琴陂、太子园、藻田、幽居、石龙寨诸地。 嘉靖十六年春~八世孙正晖前往蜜湖省墓。事毕~遍寻祖源~意在成谱。其时已距辰法二可迁攸已是第一百五十七个年头,正晖公投剌于我族姻亲安福籍进士、

[Word]刘氏家谱

[Word]刘氏家谱 刘氏家谱 (河南偃师郭坟) 前言 家谱----心灵的故乡,又称族谱、祖谱、宗谱、家志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文献,是最具平民特色的历史记载。 盛世修谱、续谱,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文明之成例也。国有史、族有谱,家谱也可以补充国史的不足。郭坟刘氏本次修谱、续谱的宗旨是:扬刘氏文化,明家族渊源,承先祖风范,晓兴衰之道。 今逢盛世,国威大振,百业具兴,家盛业旺,重修家谱乃本族之共鸣。续好家谱, 以祖宗之积德累仁,感召后世。 一、郭坟史记 郭坟村位于洛阳盆地东部,洛河流淌于南,邙岭,邙山,横亘于北,偃师、洛阳、 孟津三县交界于斯,邙山狮子峰屹立村北,汉魏洛阳故城布于村西南,首阳山位于村东北,山水环绕,古迹密布,是一块风水宝地。 郭坟村原名“鹿峰村”。相传,周灵王太子晋出城狩猎,驻马邙山脚下,在苍翠 的松柏林中,突然跃出一只梅花鹿,紧追过去,梅花鹿又忽然不见,消失处一山峰挺立,遂以“鹿峰”命名。山间林中的小村即为鹿峰村(即现在的郭坟村)。 清代乾隆《偃师县誌》载,明朝吏科掌印郎士中,官名,郭如星为吏部监察官,言正力行,不畏强暴。万历年间,多次上书揭露得宠宦官陈奉之罪行,曾被明神宗贬为杂官,郭如星故后,墓葬于邙山狮子峰下,郭姓后人为先祖守墓而聚居此地,遂更名“郭坟”,延续至今。 二、刘姓起源

刘姓起源有五,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支出自祁姓,是尧的后裔。唐代济南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帝尧(注1)陶唐之后受封于 刘,裔孙为刘累,注2,。夏朝孔甲,注3,时期,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受封于刘国。后来,刘累因故迁于河南鲁山,刘累为目前公认的刘姓始祖。他是中国最早的刘姓。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子孙。东周时,周顷王封其季子于故刘累封地---刘城,史称刘康公,其后以刘为氏,称姬姓刘氏。故封地在今河南偃师市南之缑氏镇。另两支形成于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娄敬,屡献奇谋,高祖赐其族姓刘,此为赐姓之刘,汉朝初年,奉行和亲之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其子随母姓皆姓刘,此随母姓之刘。第五支是北魏孝文帝自大同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姓。 三、刘姓变迁 刘姓是中国第四大姓,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姓氏之一,刘姓人群大约有6700万人,占中国当代人口的5.34%。 公元前300多年,刘姓开始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河南、陕西、河北、江苏等地传播。公元前207年,刘邦----这位来自祁姓刘氏的伟大人物,在世界东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华帝国---汉朝。从而开创了刘姓的汉家天下。从西汉到东汉,刘姓统治中国424年。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刘姓又统治中国650多年。从汉高祖开始,刘氏称王、称帝者有66人,先后建立了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其中大多以“汉”为国号,汉朝是刘姓兴盛的起点,刘姓历代帝王在推动刘氏家族日益繁盛的同时,也促成了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传承至今。仍焕发着无穷的活力。这正是刘姓人的光荣和骄傲, 四、刘姓的荣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