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1]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1]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1]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1]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

说明:总共合计40页,包括课文赏析,拓展比较阅读,重点字、词、句,以及练习题,历届中考(小石潭记)试题和答案等。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一、作者简介

《小石潭记》作者______,字______,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

水尤.清冽翠蔓可.百许.头佁然俶尔远逝翕忽犬牙差互凄伸寒骨悄怆以其境过清.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作者表达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鸣:发出声音。(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7.取:这里指开辟。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9.见:看见10.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冷清:清澈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磐石。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许:表示数目不确定。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好像水都没有)。空:在空中18.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布:映现。彻:透过,穿过19.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20.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21.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3.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交错。24.不可知:不能够知道。2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深。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

寒透。26.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28.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29.龚古:作者朋友。30.宗玄:作者的堂弟31.隶而从者:随从我的人。隶:随从。而:表并列。从:跟随,动词。32.小生:年轻人。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33.伐:砍34.道:小路35.以:而36.为:成为37.卷:弯曲38.以:因此39.为:成为40.翠蔓:翠绿的藤蔓41.差:不齐42.下:到43.澈:澄澈44.乐:玩乐45.西南:向西南46.明灭:时隐时现47.可:大约48.环:环绕49.寂寥:静悄悄的样子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约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高兴。砍开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潭中有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托。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取乐。向水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流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看到水的源头。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树木包围,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呆在这里,于是记下这些情景就离开了。同我一起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有两个年轻的随从都姓崔,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

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作者介绍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钴鉧潭记》等八篇,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永州八记》,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主旨

本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他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和被贬失意的孤寂凄凉的情感。

编辑本段体裁介绍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岳阳楼记》。

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

《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人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人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

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静止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人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不可知其源”则给了读者一种迷惘的感觉。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

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青树翠蔓”、“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课文学习

课后习题探究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作者从池底、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文中有写道"全石以为底",因为是以一整块石为底,所以不会有泥沙和碎石,已略微显示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③皆若空游无所依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答: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潭。

13、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答: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7.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8.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19.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0.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21.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

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

22.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23.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编辑本段语言现象

一、通假字

“见”通“现”。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常用义为“往”。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副词。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冷清,感到凄凉。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2)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2)而。卷石底以出;(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作停顿词。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做为。全石以为底;(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而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节奏划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外知识《小石潭记》改写

过了小丘向西继续行走,不到两百步,看到一片郁郁青青的竹林,隐天蔽日。阳光斜斜地穿过竹叶,射向地面。林中薄雾还未散去,真有一番仙雾缭绕的味道。继续前行,便听见清脆的水声,好一似仙女身上的玉环叮咚做响。一行六人忍不住大叫着向前冲去,都要寻找那水的源头。大家劈开翠竹,继续前行,眼前突现的是一弯碧波小潭。潭水清澈通透,像三个月的婴儿那黑亮的眸子;又像八月一碧如洗的天空;正如我此刻的心,再无半点尘世烦扰。扑向潭边,一条细小的鱼儿在水草间穿梭游动,它那渺小的身躯好像捧在手里就会融掉一般,又好似含在口里就会化掉一样,让人爱怜。

这精灵只有这活泼的水才能养育的啊!这是一潭有生命的水哩!双手捧起这生命之水,一股凉意从指尖沁入肌肤,这是我与小石潭第一次亲密接触。围着小潭,我轻轻漫步,才发现潭的底部竞是一块完整的巨石,细滑而有光泽,阳光照射下来,直射潭底,映出耀眼的光辉。长年以来,它已被赋予生命,你瞧!紧紧与它相依的衣藻、水草随波舞动,鱼虾、小蟹在其中穿来穿去,它们是在开派对吗?小石潭越发地吸引我,让我留连忘返了。潭底巨石向四周翻卷的部分,成为岛屿,小的成为岸上的岩石;多年的风吹雨打,它们也变幻得千奇百怪,有的像石斧,有的像屏风,有的似马踏飞燕,有的似彩云追月;岸边翠绿的滕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站在高处,向下眺望,好似进入仙林桃源一般,身有飘然之感,小石潭,我是爱上了你啦!西南而望,一条小溪直汇小潭,这便该是小潭的源流吧!顺着小溪望去,斗折蛇行,崎岖蜿延,阳光照耀下,浮光点金,显得格外动人。小溪沿岸,都是天然而成的碎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象狗的牙齿,相互交错,虽不整齐,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但我终究看不见这小潭的源头。趟过小溪,坐在潭中的岩石上休息,发现这潭中鱼有百十条,阳光下泻,鱼儿也似乎在晒太阳,影子映在石头上,一动不动;我用手撩起一汪清水,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竞不见了踪影;一会儿,它们便又不计前嫌,又成群结队地游了回来;它们就这样来来往往,仿佛与我嬉闹同乐!环顾四周,竹林把小潭团团抱住,一阵冷风吹来,不觉寒气透骨;方圆之内竞无一人,一阵寂寞之情袭上心头。这小潭虽美丽,虽奇特,虽俊秀,却太过凄清了,想我尘世俗人,久居富贵繁华之地,怎耐得这悲凉寂寞啊!终不敢在此久留,匆匆与小潭作别。时间过去了很久,我也到过许多风景优美之处,却总不能忘那一潭碧水……

《小石潭记》练习题

【阅读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俶尔

..远逝

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斗.折蛇.行斗:蛇:

?其岸势犬牙

..差互犬牙:

?凄.神寒.骨凄:寒: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阅读训练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水尤.清冽?往来翕忽

..

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

C、?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邪?

D、?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

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

..是。

..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其境过清.清:

?南.流数十步南:?不可名.状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附参考答案:【阅读训练一】

1、①大约②忽然

2、①名词作状语,在空中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③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

3、①伐竹取道②水尤清冽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

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5、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阅读训练二】

1、?特别?轻快敏捷的样子

2、B

3、从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想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出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

4、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鱼的情态一览无余,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拓展比较阅读】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B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碳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大约、大概?凄清、冷清?向南?说出 3、?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历年中考试题:

一.(08年山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08年内蒙古)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

B.去(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

C.其(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

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5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三.( 08年深圳市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

..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6.(1)大约(2)呆呆的样子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四.(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五.(07年荆州市)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于.时冰皮始解()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小石潭记练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 姓名:学号:成绩: 一、解释加点词:(26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来 2、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4、怡然 ..不动呆呆的样子5、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6、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7、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8、水尤.清冽格外 9、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0、影布.石上映照 二、一词多义:(13分)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澄) 2、参差披拂(不整齐)清以其境过清(凄清)差其岸势犬牙差互(交 错) 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4、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能够)游同游者:吴武陵(游览) 5、为坻为屿(作为) 6、全石以为底(用)为全石以为底(成为)以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三、翻译下列句子:(28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倒了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阳光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地不动; 4、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象狗牙那样交错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在哪里。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便题字后离去。 四、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填空。(14分)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_”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埋下伏笔。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③妙用比喻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如鸣佩环_________ ④运用排比写石底的句子:__为坻,为屿,为嵁,为岩__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水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1.C 2.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③清冽④全石以为底 3.……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第一层: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第二层:写小石潭的概貌4.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②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B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1)

部编版2020《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 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

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青葱的树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幽邃(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犬牙差( )互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三、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如鸣佩环(2)水尤清冽_____(3)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______(5)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 (6)明灭可见________ (7)不可知其源_________(8)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六、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进行赏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 案)(4)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 《小石潭记》阅读题 (一)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4分)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二,积累运用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佩.()环.佁.()然俶.()尔参.()差.()翕.()忽斗.()折悄.()怆.()差.()互.寂寥.() ②、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翠 màn()连 zhuì()清 chè()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水尤.清冽。() ②全石以.为底。()④参差 ..披拂。() ⑤佁然 ..不动。()⑥俶尔 ..。() ..远逝,往来翕忽 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⑧其岸势犬牙 ..差互。() ⑨四面竹树环.合。()⑩寂寥 ..无人。() 12以.其境过清。() 11悄怆 ○ ..幽邃。()○ 14乃.记之而去.。() 13不可久居.。()○ ○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 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 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8)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 (9)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诗词梳理 一.杜牧的《赤壁》中作者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实的句子是: ,。 诗人发表议论,将对历史兴衰,成败,得失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的句子是 ,。 二.其他名句: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论诗》 少壮不努力,。《长歌行》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一、本文选自(),作者(),字(),世称(柳河东),()代()()家,是()之一,我们还学过他的《使得西山宴游记》 二、解释词语 清洌.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可.百许头,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下见.小潭明灭可见.日光下彻. 乃记.之而去.,水尤.清洌 三、翻译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四、原文填空 1、第一段对池潭上的景物描绘的句子: ,,。 写整个小石潭全部由石头构成,描绘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句子是,,,,,。 2、第二段中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 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3、第三段中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了溪身和岸势,其中描写溪身的句子是 ,。 描写岸势的句子是,。 4、第四段中描写环境气氛幽深冷寂的句子 是,,。 五、简答 1、中心思想:本文抓住了小石潭幽深寂静的特点,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描写 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寂静的景色其气势,抒发了作者贬谪生活中抑郁忧伤,孤寂悲凉的心境。 2、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游踪的句子,理清文章写景的顺序? 先写发现小石潭,描绘其形状,再写鱼游清水中的形态,继而写远望西南景物,接着写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最后交代一同游历的人。 3、如果你能经历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遇,听他倾诉郁闷后,说 几句劝慰的话,要求用上《岳阳楼记》或《水调歌头》中的句子。 参考答案:我想对他说,柳宗元,你好。听完你的倾诉之后,我深表同情,你报国无门,空有雄心壮志却屡遭贬谪,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界上并不是事事顺心如意的,别太在意,我相信你能战胜挫折,不断进步,最终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我相信,你能行! 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概括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 则简介。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3)

《小石潭记》练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 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汇编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08年山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08年内蒙古)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

《小石潭记》基础练习

《小石潭记》基础练习 《》写得有景有情,富有诗意,十分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此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名篇。下面是《小石潭记》基础练习,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基础知识 (一) 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二) 文言 1. 词类活用 【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 3.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把) ②卷石底以出(而)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三).常规词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2)往来翕忽 ( ) (3)悄怆幽邃 ( ) (4)乃记之而去( ) (5)斗折蛇行( ) (6)潭中鱼可百许头( ) (7)不可名状( )(8)伐竹取道( ) (9)佁然不动( ) (10)以其境过清( ) (11)其岸势犬牙差互( )( )

(12)蒙络摇缀( ) (13)参差披拂( )(14)影布石上( )(15)往来翠翕忽。( )(16)悄怆幽邃( ) (1)尤:特别(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 (3)忧伤(的样子) (4) 离开 (5) 像蛇一样 (6)大约,大概 (7)说出 (8)砍 (9)呆呆的样子(10)凄清(冷清)(11)【势】姿态。参差不齐(12)【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13)【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14)【布】散布,铺开。(15)【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悄怆】忧伤的样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6.C 4、用“/”划出下列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四)、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部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作家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 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 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 《江雪》、《渔翁》。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 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 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 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 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细致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伤、愤懑之情,以及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 (1)隔篁竹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尤:格外 (3)为坻坻:水中的高地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7)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 (8)悄怆幽邃幽邃:幽深极了 (9)崔氏二小生小生:年轻人 (10)蒙络摇缀蒙:覆盖络:缠绕缀:下垂 (11)参差披拂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的样子 (12)日光下澈澈:穿过、透 (13)明灭可见明灭:或隐或现 (14)不可久居居:停留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1]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 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小石潭记》《浪游记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浪游记快① 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②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③,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

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选自《浮生六记·卷四》)(注释)①选段写去朋友处借钱的返途中游虞山的经历。②其人:指路上遇到的游人。③罅(xià):缝隙,裂缝。 12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12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循.山脚() A.通“巡”,巡视 B.顺着 C.抚摩 D.遵循、沿袭 ⑵怀之归寓.() A.居住 B.寄托 C.通“遇” D.居住的地方1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 12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小石潭的特征,非常真切。 B.(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吴均《与

小石潭记练习题_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 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⑵斗折蛇行斗: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凄:寒: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阅读训练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水尤清冽⑵往来翕忽 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⑴伐竹取道⑵齐师伐我 B、⑴乃记之而去⑵停数日,辞去C⑴不可知其源⑵其真无马邪D⑴以其境过清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

【K12学习】《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 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

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青葱的树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姓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小石潭记练习题加答案

1、注音: 篁()佩()冽() 坻()屿()佁() 翕()邃()寥() 俶()怆()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 ①下见()小潭②隔篁竹()③如鸣佩环() ④心乐之()⑤水尤()清冽() ⑥近岸,卷石底以出() ⑦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⑧参差()披拂。⑨潭中鱼可()百许()头。 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 ⑿俶尔()远逝⒀潭西南()而望, ⒁斗()折蛇()行 ⒂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⒄隶而从()者…… 3、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_。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4、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5、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次其实都是写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柳宗元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因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为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为《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写小石潭全貌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体现小石潭“怪”(潭的结构)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 4、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5、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布石上。 6、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答题 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移步换景) ②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侧面描写、动静结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