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标准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标准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标准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标准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

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

B. 之乃记之而去余闻之也久

C. 乃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D. 尔尔远逝惟手熟尔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5小题,共225.0分)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伐:②下见小潭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④以其境过清清: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6.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7. 给加线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怡(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

8. 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9.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1. 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12.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13.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 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15.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16. 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7.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

18.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答案】

1. B

2.

①砍伐②看见③大约④凄清

3.

①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②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

4.

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②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

5.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6.

(1)玉环、环绕(2)清凉、凄清(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7.

huáng quán chí yǐ liáo xī suìcī

8.

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往来翕乎鱼水

9.

(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

(1)表示约数,左右;(2)斗: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北斗星一样;

(3)感到凄凉;(4)停留。

11.

(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2.

(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3.

(2分)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14.

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15.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

16.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7.

柳宗元

18.

①抒情议论散文

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A项“为”的意思依次为“成为”、“做,雕刻”;B项“之”的意思都是“代词,代事”;C项“乃”的意思依次为“于是,就”、“竟然”;D项“尔”的意思依次为“……的样子”、“罢了”。根据以上分析,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本题中“见”、“可”、“清”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下”、“冽”、“环”、“寂寥”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4.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题翻译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佁然”“西南”“斗、蛇”。

5.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文言文语句断句的原则一般有:借助语法结构划分、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划分、根据文

意划分、按意义兼顾音节划分、由古文化知识划分等。本题两句可按意义划分,注意主谓之间要停顿。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6.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此题主要是一词多义现象,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积累,定期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音的识记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此题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卷、差、坻、怡”。

8.

本题考查学生对写景角度的理解能力。写景的角度有很多,从人的感觉的角度一般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角度写景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般为:可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柳宗元在散文《小石潭记》中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乎”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写作特色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分析它写的是什么内容,采用这种语言起到了什么效果。示例: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此题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斗”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北斗星一样;“凄”意动用法,感到凄凉。

1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应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当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又没有一个好友,又没有实权,心中很是孤单寂寞,虽是游山玩水,但内心很是苦闷。作者于是只好借景抒怀。故本文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为某一景点写简介,一般可以从自然风光、特产资源、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进行。本题从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内涵方面介绍即可。语言要生动、简洁,富有感染力。

1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品味赏析能力。品味句子的精彩之处可以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从表现的是什么或表达了什么两个角度来回答。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斗折蛇行”形象地描写出潭水流出,形成的小溪曲曲折折,若隐若现的样子。作者准确地写出了自己所见景物的特点。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感及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作者写作此文时(唐顺宗永贞元年)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作者正值施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这让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寄情山水为了摆脱被贬的抑郁愤懑,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这种写景方法是寓情于景。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应有所识记。分析人物情感类的题目,应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写的景物的特点,所叙述事情的性质,作品的写作背景等综合分析揣摩,并用切题的、通顺的语句概括作答。阅读文本可知,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16.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景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此题作答应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作答。当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又没有一个好友,又没有实权,心中很是孤单寂寞,虽是游山玩水,但内心很是苦闷。作者于是只好借景抒怀,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这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这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本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即可。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游历永州,寄情山水,写下《永州八记》。这组山水游记,艺术成就很高。《小石潭记》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寄托了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本文有如下特点:(1)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3)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4)语言简洁、生动。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结合,显出鱼的活泼。 教学取向 作为一篇文言文,《小石潭记》有诸多的教学价值。本教案紧紧

扣住文言文的“文、言并重”的教学特点,落实好字词的积累学习和熟读熟背。除此之外,主要还有如下两个教学取向。 一是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本教案采撷文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细致品析,通过“欣赏一处”“质疑一点”“省略一词”“讨论一回”“置换一句”“朗读一次”等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充分体会到作者细致的观察角度、精妙的描写手法,充分感受到作者贬居生活中的悲凉和凄怆。同时通过分析与拓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侧面描写手法与动静结合的手法。 二是对作者柳宗元的解读。柳宗元是个凡人,面对美景,他忘情于山水,得一时快乐;面对“过清”之景色,触发了他对自己凄苦境遇的感慨,不免忧从境来,怨从心来,于是不顾他人感受,“乃记之而去”,如此大起大落的情绪,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相比,略逊一筹。在贬谪期间,柳宗元饱受磨难,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停止过抗争,他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对作者的这些解读力避概念化,力求让学生对作者的理解源于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生动细致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2)犬牙差互差互:交互错杂,参差不齐 (3)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4)波澜不惊惊:起,动 (5)微斯人微:没有 16.译下列。(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2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2分) 17.【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3分)

【甲】文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乙】文直接描写春日洞庭湖水的平静、宽广。(3分) 18.【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3分) 【甲】文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色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乙】文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3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〇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〇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全文,积累几个常用实词:乐、冽、为、可、许、清、居、乃、去,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 2.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准确、有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3.欣赏小石潭明丽秀美的景色,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内心情感,注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欣赏景物描写之美.体会情景交融之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美读美悟,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人情入境,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志士之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自主预习字词及查找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读入题 【教师导人】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的,山稳重宽厚如仁者平和宁静,而智者聪慧机敏,正如水流动之时的轻灵多姿,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乐山乐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下面是根据一首古诗的意境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我们齐读一下,并猜猜这是哪首古诗?从诗中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诗人? 【投影显示】钓徒 我是寒江上垂钓千年的钓徒/千与千寻/千年孤独/千山雪湮灭了我的来路/万径鸟音绝我迷失了归途/身如不系舟心如菩提树/披蓑戴笠我只是钓徒/钓雪钓静钓孤独 【学生回答】这是柳宗元的《江雪》,从诗中能读出一个孤独的柳宗元,一个高傲的柳宗元,一个倔强的柳宗元。 【教师引导】这首小诗还表现出大文豪描山绘水的高妙手笔。孤傲的柳宗元走进永州的山山水水,写了流传千古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一篇《小石潭记》,领略他笔下的小石潭美景,体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动人情感。 二、疏通文意 1.读准确 【教师引导】学习文言文,第一关就是读,初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好长句的停顿。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文中容易误读的字音。 【学生齐读1…… 【投影显示】易读错的字音及句子节奏: 怡(yǐ)然不动为坻(chí)为屿为堪(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犬牙差(cī)互悄(qi ǎo)怆幽 邃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 2.读通顺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朗读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今天我们就去接近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欣赏一篇他的“性命文章”《小石潭记》。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初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2、再读文章,做到有板有眼,疏通字义。 3、三读文章,初步感悟:读出轻重、缓急、抑扬、连段,配音诵读。 三、深入文本,体验情感 1、梳理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美景; ⑴为了更好地欣赏小石潭,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柳宗元创作小石潭记时的感受,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 ⑵找出文中描写幽树好石清泉的语句,重点品味: 幽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好石:“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清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体验作者的情感:“乐”。 ⑴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暂得一笑,……”感受柳宗元的心境,朗读“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提问:从哪些语句看到了他的“暂得一笑”,? ⑶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把两处明显的“乐”去掉,你从哪些景物描写中看到了他的“乐”?(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中蕴涵的情感。) 3、体验作者的情感:“忧”。 ⑴出示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清泉,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⑵提问:从哪些语句看到了他的“已复不乐。”?品味: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⑴思考:那天同去的明明有柳宗元、吴武陵、龚古、柳宗玄、崔恕己、崔奉壹等六个人,他怎么会感到“寂寥无人”呢,为什么他会由“乐”到“忧”呢?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一、一周内容概述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 《岳阳楼记》中以“记”为名,渲染了洞庭湖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宽阔的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醉翁亭记》在对醉翁亭和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而又自 得其乐的怡然之情。 二、重点知识介绍 (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 整体把握 作者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 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 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 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 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

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美,令人拍案叫绝。 重点把握 1、了解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二)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1、语言积累 (1)生字读音 谪(zhé)守予观夫(fú)衔(xián)远山 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际涯(yá) 淫(yín)雨霏霏(fēi fēi)樯(qiáng)倾楫摧 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kuàng)神怡 宠辱偕(xié)忘嗟(jiē)夫 (2)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词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是古代游记和名胜记,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释句—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再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小石潭记教案 一等奖

教学过程 【导入课堂】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泼墨画,如果说,让你为这幅画配一首古诗,为这幅画题款诗歌的话,你觉得最为恰当的一首诗是什么?点人来回答(《江雪》),作者是谁呢(柳宗元)?(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在这首诗里面,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孤、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孤寂、十分冷清的背景下,有一位诗人,他独自垂钓于凄寒寂寞的江雪之中,他就是柳宗元,一位失意的文人、一张失意的面孔,还有今天的一篇失意的文章———《小石潭记》,请把书翻到195面。(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同学们,“远在江湖砺心智,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最好的文章就出自他被贬时期。好,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篇美文。我们先请几个同学来朗读这篇文章,A第一自然段、B第二自然段、C第三自然段、D第四自然段、E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期间画简图、纠正字音、停顿、语气等等,展示PPT上的字音)好,读得很不错,接下来,我想听全班同学一起将全文读一读,好,小石潭记,柳宗元,预备齐!(简单做评价) 【梳理景物】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跋山涉水、四处云游,并且写下山水名篇。其中,写山水游记散文集大成者,首推柳宗元,而柳宗元的游记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小石潭记》,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柳宗元写此文的时候,主要抓住描绘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柳宗元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石、鱼、树、源、岸、山、竹等四周环境)同学们,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小石潭的这一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告诉我?如果你们能够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告诉我的话那就太好了!(微笑)下面呢,就请大家看书,在文章中找出,凡是能够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来!然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思考一下: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开始!(生看书,讨论思考,师巡视指导) ①水声:如鸣佩环,把它概括一下就是清脆悦耳!这个词语非常好!清脆悦耳,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就是隔着竹子,我就听到了水声,像玉环相撞的声音一样,我心里很开心! ②小溪:斗折蛇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什么意思?像北斗星那样!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呢?像蛇爬行那样!潭西南而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蜿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潭西南而望,应该理解为——向潭的西南望去!再说一遍!(生重复) ③小石潭旁边的青树翠蔓,文中用的话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如果用我的话来说是青翠欲滴,藤萝摇曳!再说一下最后两个词语!青翠欲滴,藤萝摇曳yè!这个词语美不美?非常美,把这句话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扬!(藤wàn(蔓),在文中读青树翠(màn)蔓,当它跟“藤”连在一起的时候,我翻过词典,读“wàn”,变化一下,好吗?多音字! ④就是池底的石头呢是多姿多态的!多姿多态!挺好的!哪个句子看出来的?从排比句“为池、为屿、为堪、为岩”。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像池一样、像屿一样、像堪一样、像岩一样!前面那几句话你懂吗?“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这个同学概括出了池的特点是多姿多态,还有没有其它可以形容池的词语啊!千姿百态,怪石嶙峋! ⑤小溪的岸是参差不齐的!从“其岸势犬牙差互”看出来!“犬牙”什么意思?像狗的牙齿一样! ⑥那么小石潭的鱼有什么特点?鱼!谁来说一说?特别调皮,因为他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像跟游者在玩那样!顽皮可爱,活泼可爱,都可以! ⑦环境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来描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创幽邃”。“寂寥无人”的意思就是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神寒骨”的意思就是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悄创幽邃”就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神寒骨”的“凄”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大家,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它的意思是“使……感到凄凉”,记住了吗?“寒”呢?“使……感到寒气透骨”,太了不起了。 ⑧“竹”呢,文中写竹的地方好像不多哦!如果你能概括出它的特点来的话,那你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了!“竹”的特点就是密密麻麻,枝繁叶茂!我从“伐竹取道”看出来,说明竹子长得密密麻麻,如果不把竹子砍伐的话,就没法通过了!青翠茂密,挺好! ⑨刚才很多同学概括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指着板书),我觉得咱们还没有把“水”的特点概括尽,刚才我们只是概括了水的清脆悦耳的水声!那么水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清澈见底。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水尤清冽”,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要动脑筋。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属于侧面描写。 【语法简述】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中学陈远祥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幽怆的气氛,借助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编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评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我所任的两个班,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乐意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很重要。学法指导:

1、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势,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记”。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疏通文意,学习重点实、虚词的用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 由成语“黔驴技穷”导入。也可由“唐宋八大家”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目标(利用多媒体) 三、常识介绍(利用多媒体) 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岀,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岀师表》) 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二《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 .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2分) 【答案】6. D 7. 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岀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12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岀,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护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 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着名旅游胜地。②罅(xi d):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 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 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 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 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 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 《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 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二?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 (1 )听读课文,引领正音(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 字)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 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 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 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 意) 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 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10 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⑤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2)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3)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 4.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 目标导学三:理清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1.通过前面的字词梳理,同学们已经清除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小石潭的,写了小石潭的哪些东西。 教师示范探究:第一段写了发现小石潭,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又写了小潭中石头的状态,即“全石以为底……”,还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对比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翻译文中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比较阅读课文,总结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学习重点: 总结并能掌握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 学习难点: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学习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招考试必考题型之一,它将课内、课外文段进行对比。所选文段之间必定有着某种联系,课外文段也是对课内文段的补充和延伸,因此他们之间必定存在可比点,或者同中求异,或者一种求同。 2、ppt展示文言文对比阅读中招考试题,并使学生找出他们的对比点。 3、总结:今天我们来横向对比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掌握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 二、问答复习 1、透过题目发现,三篇文章的题目中出现“记”这第一个共同点。(复习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因此,它可以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补充,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马说》《爱莲说》 ②“传”,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 ③“序”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如《陋室铭》 三、自主学习 每个小组结合课本、最新中考复习重点字词与句子,记录下你们小组翻译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以问答的竞赛形式,向对方小组进行提问。 要求:每课至少找出五处 (字词: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句子: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规则:主动提问小组 +2分, 被提问小组答对 +5分 答错 -1分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比较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 (给学生出示参考方向,教给他们比较阅读的做题的方法,然后依次自选角度探三篇文章异同 参考:比较主旨情感异同方法:议论抒情是重点;文章首尾须看清;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 比较人物形象异同方法:概括事件窥个性;语言描写露性情;察言观色评性格 比较文章内容异同方法:概括事件,理清前因后果。明确思路,筛选关键词语 比较写作手法异同方法:常用写作手法有: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象征)、正侧面描写、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借事说理等。格式:选择(角度),得出的结论 2、深入思考:通过对比发现,三篇文章中都出现“乐”,谈谈你的理解。 ①《小石潭记》中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②《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中“乐”的内涵是否相同? ③《醉翁亭记》中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 明确: ①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抑郁难平,凄苦是主要的感情基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在尘世中找到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便得到净化和复归,破碎的心灵便得到片刻的抚慰,作者能不感到快乐吗?但

《小石潭记》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小石潭记○1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2,闻水声,如鸣珮环○3,心乐之○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5。全石以为底○6,近岸,卷石底以出○7,为坻○8,为屿,为嵁○9,为岩。青树翠蔓○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1。 潭中鱼可百许头○12,皆若空游无所依○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4。 ○1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2﹝篁(huáng)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4﹝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乐,以……为乐。 ○5﹝水尤清冽(l 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6﹝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7﹝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8﹝坻(chí)﹞水中高地。 ○9﹝嵁(kān)﹞不平的岩石。 ○10﹝翠蔓﹞翠绿的藤蔓。 ○1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2﹝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13﹝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佁然○15不动,俶尔远逝○16,往来翕忽○17,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8。其岸势犬牙差互○19,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20,悄怆幽邃○21。以其境过清○2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23,龚古○24,余弟宗玄○25。隶而从○26者,崔氏二小生○27:曰恕己,曰奉壹。 ○15﹝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6﹝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7﹝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9﹝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0﹝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1﹝悄(qiǎo)怆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邃,深。○22﹝清﹞凄清。 ○23﹝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24﹝龚古﹞作者的朋友。 ○25﹝宗玄﹞作者的堂弟。 ○26﹝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7﹝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珮、玉环相碰发出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文章语言,探究景物特征。 4.体悟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意蕴。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品味文章写景的妙处。 2.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对,他们八人的文章曾在唐宋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柳宗元的文章在山水游记上又略胜一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作家柳宗元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柳宗元。 2.老师简单总结:(多媒体出示: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三、朗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并记下在读音及停顿上的难点 2.小组讨论解决各自的难点,并记下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3.各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二)熟读 1.听录音,注意刚才的难点。

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同位互听读。 3.指名读,师生共同纠错。 4.学生自由读,至读熟。 5.齐读。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1.根据课文下注释学生自己疏通文意,记下难点。 2.分组讨论难点,记下解决不了的地方。 3.师生共同解决难点,老师适当强调一些重点字、词、句。 4.各组派代表作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译文,一组一自然段,全班逐段评议。 五、品味文章语言,探究景物特征 刚才同学们对字、词、句都理解得很好。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透过文章的语言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并找出在文章中的文字根据。 2.在这些景物描写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结合课文陈述理由。 (学生可能会回答: 1.潭水清澈: (1)第一段:“水尤清冽”:清澈,寒冷。 小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可见水之清。 (2)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空游”——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依凭似的,可见潭水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当“日光下澈”时鱼儿能够“影布石上”,且能够清晰可见,也突出了水之清、之透明。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的动静与游乐清晰可见,同样突出了水之清透。最后一句用拟人手法,说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妙趣横生。 小结:这一段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的生动活泼,侧面写水的清澈透明,写的是鱼,见的是水。绘形,绘神,绘影,绘色,即便是最高明的画师,也很难达到这样超妙的艺术境界。本文在写水上不愧为千古之绝唱。 2.水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以佩环相撞之声来喻指水声的清脆悦耳,使人心受到感染,“心乐之”,为下文作了铺垫。 3.潭石奇特:“全石以为底……为岩”,——写出了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1、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

《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二、体会侧面衬托的手法。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教学程序: 读一篇文章我们通常要回答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 一、写了什么:描写对象是小石潭,小石潭有哪些特征呢?听老师给大家朗诵文章,请大家边听边在文中画出表现小石潭特征的词句。 讨论板书: 水尤清冽 全石为底 不知其源 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二、为什么写? 1边听边读,请找出“窗口”段落。 2读第四段,请找出最能表现作者观感的一个字。 3为什么“过清”会导致“去的结果? (1)“清”在注释里的意思 (2)“清”在文章里有哪些内涵?(到文中找“字”)

4这么幽深静美的小石潭为什么会给作者凄冷忧伤之感而不能久留? 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变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是荒凉僻远之地,司马是有职无权之官,对于一个有着经世济用理想的中国读书人,这是极为悲惨的境地。所以旷野中无人问津的小石潭触动了柳宗元那颗孤独忧伤的心。 三、怎么写的? 出示: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清)袁枚 1默读第一小节。看看作者心情怎样。 2 第一段共有五乐。“闻水声”为一乐,你能找到其他四乐吗? 3第二段明写了哪些景物?知道作者在暗写什么? 4水光鱼石来侧面描写水清,还隐藏着一个衬托。想一想在哪里。 5找出第三段的修辞手法,品一品。 6 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柳宗元遥望那不可知的源头的方向,他内心会有怎样的思绪呢?有人说,柳宗元此时的心绪恰如这溪水曲折缠绵,无法言说,也不能言说。请再读这一段,体会这一点。 7凄凉忧伤之感读来如此强烈,这和1、2段的“乐”,有关吗? 8说说第4段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9整散结合的句子不仅具有节奏感强、音韵美的优点,还适合来描摹千姿百态的景物,抒写曲折缠绵的情怀。 10找一找最后一段与前文的矛盾之处。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四、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篇虽然短小却意蕴悠长的精品短制,读出曲折对比,体会孤独寂寞。(小结) 五、作业练一练 1找出文中一处整散结合的句子赏析。 2文章前两段为什么写“乐”?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小石潭记 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优质教案 10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