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解析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解析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解析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解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丁冰, Ding Bin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26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2009,""(2 4次参考文献(5条 1.查看详情 2008 2.斯大林全集 1956 3.丁冰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问题研究 200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胡星.Hu Xing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警示与反思 -社科纵横2009,24(1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以猛烈之势席卷全球.根据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从本质上说,美国金融危机是由金融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以及信用和监管缺失所导致的一场信用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表现出其"传染"的整体性和快速性以及政府处理危机的主导性和一致性特征.危机使我们警醒 ,也让我们反思.应充分认清这场危机的本质和危害,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持国内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2.期刊论文丁浩.DING Hao 次贷危机形成机理与美国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的根源并不是次贷危机而是美元国际本位币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美国政府和居民的过度消费,美元的全球流通体制和美国经济的过度虚拟化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只有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根源,才能看清楚危机的本质,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和预防类似金融危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位论文吴晓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2009 2007年突然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使正在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放缓了脚步,也使得全球再次聚焦于金融危机这个话题上.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大灾难,为了能尽量减少灾难中的损失,并从经历的灾难中获得启示,对正在经历的灾难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是研究金融危机很好的切入点,以此我们能观察到金融危机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危机的潜伏阶段,爆发阶段,扩散阶段还是危机之后的恢复阶段都是通过传导来实现的. 本文的论述以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为核心.导论部分包括了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详细介绍了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各类传导机制.包括金融危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三代金融危机模型理论.在对金融危机理论有系统了解的基础上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危机

的各类传导机制,包括金融危机贸易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和传染效应,为后续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样本,通过分析危机前后各经济指标的变化,实际论证了金融危机的各类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此次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特点.基于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第三章提出了各类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同时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类影响提出中国应扩大内需并调整经济结构,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及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4.期刊论文丁浩.Ding Hao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机理与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1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贷危机,其根源则是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以及美国经济过度的虚拟化,这些因素决定即使次贷危机不爆发也会有别的金融产品危机来引发美国金融危机,区别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 5.期刊论文刘冰欣.LIU Bing-xin 美国次贷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此较与启示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21(3 文章就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与11

年后的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表现方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应对措施,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导引出两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启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1.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发展的连贯性;2.谨慎对待金融自由化理论.次贷危机的特殊启示:1.充分认识金融创新所伴随的风险,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金融创新;2.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提供了启示;3.建立国际间协调机制.两场危机的相同启示:1.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2.健全金融监管机制. 6.学位论文赵安现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及传导机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2009 以2007年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出现亏损为标志,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全面暴露,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濒临破产,对冲基金被迫清盘,投资银行宣布亏损 ,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全球股市应声下跌,次贷引发的信用风险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探究本轮次贷危机的成因可以使我们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积极发展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同时,理性而审慎的对待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以保证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文章在总结前人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及传导机制,认为金融衍生品的内在风险性及金融自由化等因素是现代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局部的金融危机会通过季风效应,净传染效应等方式向全

球范围扩散.本文以此为理论根据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实例分析 :首先详细介绍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演变的过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随后论述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即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孕育了泡沫,金融创新,违规操作放大金融风险的危害程度,高杠杆运作将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同时分析次贷危机传导的途径和机制,即从信贷市场向资本市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最后简要分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启示. 7.期刊论文舒家先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反思 -理论月刊2009,""(7 本文通过反思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逻辑发现,由美国房价下跌和基准利率的上升所直接引爆的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主要在于 :次贷证券化及各种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引致信贷危机演化为资产价格危机;而盯市定价规则,动态信用评级及其银行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等金融系统内在的"过度顺周期性"恶化资本市场危机;跨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风险资产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比重的行为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降

,全球金融市场陷于无序状态,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全球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使得危机由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由消费型国家向生产型国家最后向资源型国家传递. 8.期刊论文李媛媛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危机传染性及应对策略——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中国商界 2009,""(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越来越明显.美国次贷危机迄今由金融领域蔓延至实体经济,又由美国市场传至全球金融市场,从美国实体经济传至全球实体经济,迅速升级为严重影响国际金融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全球次级债风暴".因此,本文从金融危机传染途径着手,分析了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我国所受到的挑战.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传染性的策略分析. 9.学位论文赵臣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与启示——兼论次贷危机下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 2008 2007年4月,以美国新世纪房屋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开始显现,随后风险迅速向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的各类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转移.2007年6月份,美国第五太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因投资损失面临破产清盘的消息直接引发了全球范围金融市场动荡,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房地产金融机

构和对冲基金纷纷申请破产或停止赎回,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普遍发出盈利预警,全球主要股市指数应声而跌,发达国家央行在短期内向市场上大量注入流动性,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稳定.然而,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金融风暴,美国三季度GDP增长率为负,金融机构再次收缩信贷,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美国政府也逐步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论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美国近30年主要的金融危机,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危机和次贷危机进行了系统研究;2,论文最后着眼于讨论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并对未来政府对策提出了建议;3,从比较研究的结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重点说明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内容,并对次贷危机表现出的新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次贷危机难以用已有的金融危机理论解释,不过金融危机理论中的道德风险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解释.但是目前的道德风险理论与次贷危机所表现出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已有的道德风险理论更多的讨论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而在次贷危机中不仅商业银行产生道德风险,更重要的是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在现有的激励机制和利益链条中产生了道德风险. 第三章重点说明次贷危机的背景,扩散机理,原因及政府对策.这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次贷危机的背景,扩散机理,并从利率的变化和房价的下跌,证券化产品的结构性缺陷和信用评估模型的缺陷,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缺失及道德风险问题,监管体制的缺陷四方面讨论了次贷危机的原因.第二部分根据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将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分为了三阶段进行重点说明.虽然美国政府和欧洲,日本等政府的救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保持了市场流动性,避免信用危机的泛滥,但是次贷危机还是无法避免的传导至实体经济.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开始关注陷入困境的消费市场,表明美国的消费市场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对通缩的预期可能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政府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效果不大,货币市场资金依然十分紧张,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未来,美国政府也只有使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第四章首先说明了美国近30年主要的金融危机,选择的理由在于:1,这30年都处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国经济占有领导地位;2,美国房地产价格在这一阶段也出现过下跌情形,并诱发了

金融危机,这与次贷危机的诱因相似.这些主要的危机包括1987年股灾,80年代中期以来的储贷危机,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然后将次贷危机与这些美国近30年来主要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五章首先说明了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危机的情况.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1大量剩余资本推动泡沫膨胀;(2宏观调控政策失误 ;(3疯狂的投机风潮;(4银行的道德风险.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在这样一个长期萧条中,根据日本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将政府的应对政策分阶段加以阐述.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比较分析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对次贷危机特征的讨论,次贷危机中政府对策的讨论和未来政府对策进行了探讨. 10.期刊论文陈洁民.Chen Jiemin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9,""(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等措施,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当前经济状况的改善有深远的意义. 引证文献(4条 1.舒展我国学者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8 2.谢春红.罗宗火金融危机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思想教育研究 2009(6 3.施雪华.邓集文在政府与市场间选择——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对市场失效的战略与政策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3 4.汤进.乔玉洋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人力资源会计运用的思考[期刊论文]-会计之友 2009(32 本文链

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2118076.html,/Periodical_sxlljydk20090201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2日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并与以往相比较分析了这次的政策特点,指出日本银行的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金融政策成本的角度评价,日本银行以注资为主的金融政策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政策。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危机;金融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深受其害,经济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危机发源地的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最近,鉴于急剧的日元升值和物价持续下降,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操作力度。本文将对日本银行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日本股市的影响 2006年,日本随着通货紧缩形势好转,股市不断回升,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升至17000日元以上。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投资资本从美国市场出逃流入日本股市,促使日本股价持续上涨,2007年6月底,日经平均股价涨至18138日元(为本世纪最高价)。之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转为下落,到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报收于15307日元。2008年8月降为13073日元,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国内外市场极度不安,使日本股市急剧下挫,9月底日经平均股价跌至11260日元。之后,10月8日、10日、16日股价下跌幅度连创新高,分别为9.4%、9.6%、11.4%,到11月底跌至8512日元,仅仅3个月就跌去35%。2009年3月3日,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种平均股价跌至7229.7日元,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以来最低值。随着股价不断下跌,股市总值也相应收缩,2008年底,东京股市总值收缩为283.4602万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00.368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200多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40%)股票资产蒸发。①因此,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发生逆转,经营严重恶化。可见,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大大超出虚拟经济范围。 (二)对日元汇率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还引发了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2008年8月危机发生前,日元兑美元为1美元=109日元,此后日元不断升值,12月升至1美元=91日元。进入2009年日元进一步升值,2009年1月22日,升至1美元=87日元。2009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人民版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背景材料举例(材料选取的自由度很大,同时命题者对选取的材料进行组合和再造) 1、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为抵御危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同时努力寻求国际合作。 2、美国商务部2009年2月27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6.2%,降幅远大于先前估计的3.8%,创20多年来美国经济最大季度降幅。 3、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于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本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4、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闭幕。2500多名与会者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政要和商界领袖普遍强调了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寻找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会上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与会者普遍认为,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5、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世界市场的萎缩,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趋大,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的冲击,最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外部需求减少,产品缺乏市场,工厂经营困难,也就造成农民工大批返乡失业。 6、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 (1)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研究部署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 (2)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3)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4)国务院办公厅12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7项政策措施 (5)一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6)2月15日晚,正在天津调查、研究、了解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状况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南开大学亲切看望大学生。 他勉励同学们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总理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们坦诚交心:“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决心就到西藏去。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先后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1、注入流动性 为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人流动性。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各国央行一直都在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注资。自2008年9月以来,这种注资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反应更为迅速。仅以雷曼申请破产的一周为例,美国、欧洲央行、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共计向流动性紧张的金融市场紧急注入4960多亿美元。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2、金融机构国有化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对已经陷入或面临破产境地的金融机构,政府出面接管实行国有化。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已先后接管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联储还通过向陷入困境的AIG 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持有了AIG79.9%的股份。在欧洲,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凭j 国政府为挽救陷入困境的富通集团达成协议,分别出资40亿、47亿和25亿欧元,购买富通集团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49%的股份。英国政府接管了陷人困境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德国政府对濒临破产的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贷款保证。冰岛政府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将该国前三大银行全部收归国有。乌克兰央行接管乌工业投资银行。此外,各国还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机构国有化计划。例如,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核心为国有化的银行救援案。英国政府将动用总额500亿英镑的“银行资本调整基金”,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资。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有相似的国有化计划。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3、降低官方利率 为了降低借贷成本,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央行纷纷降息。2008年9月份澳大利亚央行7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进一步大幅减息100个基点,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全球央行降息序幕由此拉开。10月8日,全球包括美国、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在内的七大央行同时宣布降息,降息幅度高达50个基点。这些央行减息均为“非常规”减息,因为减息均未在央行例行会}义期

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

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 ——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综合研究室肖炼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次贷合同一般在30年),正处在发酵期。从2004年到2007年的四年时间里,美国银行大约发放了1500万个不良抵押房贷,这些不良贷款中大约有2/3 可能出现违约。金融行业的未偿还债务从2002年的10万亿美元增加到16万亿美元。1980-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上升到140万亿美元,增长了1166%;金融资产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2008年的325%。 次贷危机使全球虚拟资本大大超过实体资本。全球金融衍生产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猛增到2007年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全球GDP总额50多万亿美元的10多倍。其中,一半以上(近300万亿美元)在美国。 美国政府对付金融危机的措施无非是以下五种方式:①减息;②减税;③增加支出;④发行的债券;⑤印刷钞票。在前四种措施无效的情况下,美联储终于开动印刷机,出动1.2万亿美元的资金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为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达到3万亿美元。开动印刷机将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信誉和秩序受到空前的伤害和挑战。 危机使美联储的功能发生变化:从降低资金成本转化为信贷提供者。美联储取代私募市场购买大量债券、商业票据、资助私人借贷者。2008年年底,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超过7000亿美元,银行对放贷没有信心,而对“去杠杆化操作”感兴趣。花旗银行资产负债2万亿美元,政府仅注资250亿美元,实在是难解其燃眉之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都是“无追索权”的贷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仅房产抵押和按揭就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被蒸发掉了。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2期) Total No .302 收稿日期:2011—11—06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6—),女,吉林农安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孙愫汎(194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王丽丽,孙愫汎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摘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指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实会逐步证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真理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金融危机;危机理论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79—03 一、问题研究背景 2007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市场, 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此次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的影 响。为了应对危机, 各国政府实施了降息、大幅减税,货币贬值,增加政府支出,公布刺激经济计划等 一系列措施。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 已促使人们在提出应对措施的同时不得不思考金融危机爆发的深 层次原因。经过层层探析,最终回归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研究是从商品流通形式 的分析开始的。在原始社会末期, 产品有了剩余之后,人们进行偶然的交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 商品和货币, 当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就外化为商品和货 币之间的矛盾,使得商品买卖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使商品生产者生产过量的产品成为可能。 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在支付货币时不再用现金支付而采用赊账方式,如果某些债务人到期不能支付欠款就会影响其他债务人的支 付能力而使整个信用链条发生断裂, 不仅使商品销售难以为继而且会引起一系列企业破产。但是,马 克思指出,“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 一系列的关系, 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才会从可能转变为现实。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 中说:“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 竞争和信用中引出。”这就是促使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三个因素。在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多数人只占有很少 的生产资料或不占有生产资料, 两极分化严重。资本积累的发展,造成了商品生产的过剩,然而劳动人 民的购买能力却在相对减少。在资本主义繁荣时期,信用制度充分发展。马克思认为,当生产相对过 剩存在时,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会绝对化、公开化,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才成为现实。(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同于斯密的一般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以及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的消费不足的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 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9 7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的快速推进,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的呼声,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纵态度。 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仅保留其中的高端高价环节,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2010/08/11 --------------------------------------------------------------------------------------------------- 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 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 (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 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 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 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处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通过“资本收购计划”、“目标投资计划”以及“资产保证计划”等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问题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要求将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以便为政府实施救援计划留下资金空间;五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六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帮助。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增发国债,而联储方面筹措资金的渠道则来自资产置换、财政注资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杠杆化),其中,资产置换超过3000亿美元,财政注资200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摘要:美国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和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掀起惊涛骇浪。因此,它必将被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并将此次金融危机同之前的经济危机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全球各个国家在此次国际危机中如何应对,总结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认识总结经验政策措施 一、经济危机的概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优势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本国的各个方面有利条件。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五大有利条件。第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中国金融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较少,这就决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不但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反而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和运用能力。二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相对较小。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国家正在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所形成的较大负面影响还不足以动摇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基。第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较好。一是中国财政状况较好。财政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并且出现了较大盈余。如此巨额存款,既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又为企业经营或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的资金条件。第三,具有投资拉动经济的巨大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几乎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完成,因此,目前其投资主要是升级型、技术改造型、功能恢复型投资,投资规模较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而中国现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具体表现在: 交通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建设、能源建设石油、煤炭、电站、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因此,中国通过投资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