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五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五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五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五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1 范围

GB/T 16886 的本部分阐述了评价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方法。

这些方法规定了下列供试品以直接或通过扩散的方式与培养细胞接触和进行孵育;

a)用器械的浸提液,和/或

b)与器械接触。

这些方法是用相应的生物参数测定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生物学反应。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6886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6886. 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GB/T 16886.1-2001,idt ISO 10993- 1:1997)CB/ T 16886. 12-200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和参照材料(idt ISO 10993-

12 :1996)

3 术语与定义

GB/ T 16886. 1/ ISO 1993-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阴性对照材料negative control material

按照本部分试验时不产生细胞毒性反应的材料。

注:阴性对照的目的是验证背景反应,例如高密度聚乙烯1)已作为合成聚合物的阴性对照材料,氧化陶瓷棒则用作牙科材料的阴性对照物。

3.2

阳性对照材料 pos itive control material

按照本部分试验时可重现细胞毒性反应的材料。

注:阳性对照的白目的是验证相应试验系统的反应,例如用有机锡作稳定剂的聚氯乙烯2)已用作固体材料和浸提液的阳性对照,酚的稀释液用于浸提液的阳性对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密度聚乙烯可从美国药典委员会(Rockvillie, Maryland, USA)和Hatano研究所食品和药品安全中心(Ochiai 729-5 ,Hanagawa.257-Japan)获得。提供这一信息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

2)有机锡聚氯乙烯阳性对照材料可从SIMS Portex Ltd,Hythe, Kent,CT21 6JL,UK(产品号码499-300-000)获得。ZDEC和ZDBC 聚氨甲酸乙酯可从Hatano 研究所食品和药品安全中心(Ochiai 729-5 , Hanagawa257-Japan) 获得。提供这一信息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 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

3.3

试剂对照 reagent control

在不加试验材料的条件下,按浸提条件和试验步骤得到的浸提介质。

注:在本部分中,该定义取代GB/T 16886. 12/ lSO 10993-12中3.1给出的定义。

3.4

培养器皿 culture vessels

适用于细胞培养的器皿,包插玻璃培养皿、塑料培养瓶或塑料多孔培养板和微量滴定板等器皿。

注,在这些试验方法中,这些器皿只要符合组织培养级别的要求,并适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可以互换使用。3.5

近汇合 subconfluency

在对数生长期末,约80% 的细胞汇合。

4 样品制备

4.1 总则

供试品可选用:

a)材料浸提液;和/或

B)材料本身。

样品制备应符合CB/T 16886. 12/ISO 10993-12。

4.2 材料浸提液的制备

4.2.1 浸提原则

为了测定潜在的毒理学危害,浸提条件应模拟或严于临床使用条件,但不应导致试验材料发生,诸如熔化、溶解或化学结构改变等明显变化。

注:浸提液中任何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浓度及其接触试验细胞的量取决于接触面积、浸提体积、pH、化学溶解度、扩散率、溶质度、搅拌、温度、时间和其他因素。

4.2.2 浸提介质

哺乳动物细胞检测中应使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溶剂。对浸提介质的选择应进行验证:

a) 含血清培养基;

b) 无血清培养基;

c) 生理盐水溶液;

d) 其他适宜的溶剂。

注:溶剂的选择应反映出浸提的目的,并应考虑使用极性和非极性两种溶剂。适宜的溶剂包括纯水、植物油、二甲基亚砜(DMSO)。在所选择的测试系统中.如DMSO 浓度大于0.5% (体积分数),则有细胞毒性。

4.2.3 浸提条件

4.2.3.1 浸提应使用无菌技术,在无菌、化学惰性的封闭容器中进行,应符合GB/ T 16886. 12/

lSO 10993-12 的基本要求。

4.2.3.2 推荐的浸提条件是:

a) 37℃±2℃下不少于24 h;

b) 50℃±2℃下72 h±2 h;

c) 70℃±2℃下24 h±2 h;

d) 121℃±2℃下1 h士0. 2 h。

可根据器械特性和具体使用情况选择推荐的条件。

当浸提过程使用含血清培养基时,只能来用4. 2. 3. 2 a)规定的浸提条件。

4.2.3.3 浸提液用于细胞之前,如果进行过滤、离心或其他处置方法,最终报告(见第9章)中应予以说明,对浸提液pH值的调整也应在提告中说明。对浸提撞的处理,例如对pH值的调整会影响试验结果。

4.3 直接接触试验材料的制备

4.3.1 在细胞毒性检测中,多种形状、尺寸或物理状态(即液态或固态)的材料未经修整即可进行测试。

固体样品应至少有一个平面。

其他形状和物理状态的样品应进行调整。

4.3.2 应考虑试验样品的无菌性。

4.3.2.1 无菌器械试验材料的试验全过程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

4.3.2.2 试验材料如取自通常在使用前灭菌的器械,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方法灭菌,并且试验全过程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

用于试验系统之前,制备试验材料时应考虑灭菌方法或灭菌剂对器械的影响。

4.3.2.3 试撞材料如取自使用中不需要灭菌的器械,则应在供应状态下使用,但在试验全过程中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

4.3.3 对液体进行试验应:

a)直接附着;或

b)附着到具有生物惰性和吸收性的基质上。

注:滤膜是适用的基质。

4.3.4 对高吸收性材料,如果可能,试验前应用培养基将其浸透,以防吸收试验器皿中的培养基。

5 细胞系

5.1 优先采用已建立的细胞系并应从认可的贮源获取3)

5.2 在需要特殊敏感性时,只能使用直接由活体组织获取的原代细胞、细胞系和器官型培养物,但需证明其反应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5.3 细胞系原种培养贮存时,应放在相应培养基内,在-80℃或-80℃以下冻存,培养基内加有细胞保护剂,如二甲基亚砜或甘油等,长期贮存(几月至几年)只能在-130℃或-130℃以下冻存。

5.4 试验应使用无支原体污染细胞,使用前采用可靠方法检测是否存在支原体污染。

6 培养基

6.1 培养基应无菌。

6.2 含血清或无血清培养基应符合选定细胞系的生长要求。

注:培养基中允许含有对试验无不利影响的抗生素。

培养基的稳定性与其成分和贮存条件有关。含谷氨酰胺和血清的培养基在2℃~8℃条件下贮存不超过一周,含谷氨酰胺的无血清培养基在2℃~8℃条件下贮存不超过2周。

6.3 培养基的pH 值应为

7. 2~7. 4。

7 细胞原种培养制备

7.1 用选定的细胞系和培养基制备试验所需足够的细胞。使用冻存细胞时,如加有细胞保护剂应除去,使用前至少传代培养一次。

7.2 取出细胞,用适宜的酶分散法和/或机械分散法制备成细胞悬浮液。———————————————

3)推荐的细胞系如CCL1(NCTC clone 929),CCL 163(Balb/3T3 clone A31)、CCL171(MRC-5)、CCL 75(Wl-38)、CCL81(Vero)、CCL10[BHK-21(C-l3) 和V-79 379A。这一信息只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 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也可使用其他能得出相同或更佳结果的细胞系。

8 试验步骤

8.1 平行样数

至少采用三个平行试验样品数和对照数。

8.2 浸提液试验

8.2.1 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和定量评价。

8.2.2 从持续搅拌的细胞悬浮液中吸取等量的悬浮液,注入浸提液接触的每只培养器皿内,轻轻转动培养器皿使细胞均匀地分散在器皿的表面。

8.2.3 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体帜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士2℃温度下进行培养。

试验应在近汇合单层细胞或新鲜悬浮细胞上进行。

如仅是检测克隆形成,应采用较低的细胞密度。

8.2.4 试验前用显微镜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

8.2.5 试验可选用:

a ) 浸提原液;和

b ) 以培养基作稀释剂的系列浸提稀释液。

试验如果用单层细胞,应弃去培养器皿中的培养基,在每只器皿内加等量浸提液或上述稀释液。

如用悬浮细胞进行试验,细胞悬浮液制备好后立即将浸提液或上述稀稀释液加到每只平行器皿中。

8.2.6 采用水等非生理浸提液时,浸提液用培养基稀稀后应在最高生理相容浓度下试验。

注:建议在稀释浸提液时使用浓缩的(如2倍、5倍)培养基。

8.2.7 加等量的空白试剂和阴性及阳性对照液至其他平行器血中。

注:如需要,还可以用新新鲜培养基做对照试验。

8.2.8 器皿按8. 2.3 中所述同样条件进行培养,培养期间应符合选定方法的要求。

8.2.9 经过至少24 h 的培养后,接8. 5 确定细胞毒性反应。

8.3 直接接触试验

8.3.1 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和定量评价。

8.3.2 从持续搅拌的细胞悬液中吸取等量的悬浮液,注入与试验样品直接接触的每只器皿内。轻轻水平转动器皿,使细胞均匀地分散在每只器皿的表面。

8.3.3 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 (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2℃温度下进行培养,直至培养细胞生长至近汇合。

8.3.4 试验前用显微镜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

8.3.5 弃去培养器皿中的培养基,加新鲜培养基至各器皿内。

8.3.6 在每只器皿中央部位的细胞层上各轻轻放置一个试验样品,应确保样品覆盖细胞层表面约十分之

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样品不必耍的移动,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物理性损伤,这可从被移动细胞的碎片来判断。

注:如可能,在细胞加入前将样品放入培养器皿内。

8.3.7 同法制备阴性和阳性对照材料平行器皿。

8.3.8 器皿按8.3.3中所述同样条件进行培养,培养期间(最少24h)应符合选定方法的要求。

8.3.9 去除上层培养基,接8.5确定细胞毒性反应。

8.4 间接接触试验

8.4.1 琼脂扩散试验

8.4.1.1 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评价,该方法不适用于不能通过琼脂层扩散的可沥滤物或与琼脂反应的物质。

8.4.1.2 从持续搅样的细跑悬浮液中吸取等量的悬浮液,注入每只试验用平行器皿内。轻轻水平转动器皿.使细胞均匀地分散在每只器皿的表面。

8.4.1.3 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2℃温度下进行培养,直至对数生长期末细胞近汇合。

8.4.1.4 试验前用显微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

8.4.1.5 弃去器皿中的培养基,然后将溶化琼脂与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混合,使琼脂最终质量浓度为0.5%~2%,每只器皿内加入等量的该混合液。只能使用适合于哺乳动物细胞生长的琼脂。该混合琼脂培养基应为液态,温度应适合于哺乳动物细胞。

注:各种不同分子量和纯度的琼脂可通用。

8.4.1.6 将试验样品轻轻放在每只器血的固化琼脂层上,样品应覆盖细胞层表面约十分之一。

吸水性材料置于琼脂之前先用培养基进行湿化处理,以防止琼脂脱水。

8.4.1.7 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样品器皿。

8.4.1.8 按8.4.1.3 中所述的同样条件培养24 h~ 72 h.

8.4.1.9 从琼脂上小心地取下样品之前、之后检测细胞毒性.。

用活体染色剂如中性红可有助于检测细胞毒性。活体染色剂可在培养前或培养后与样品一起加入.如在培养前加,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以防因染色剂光活化作用而引起细胞损伤。

8.4.2 滤膜扩散试验

8.4.2.1 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评价。

8.4.2.2 在数只试验用培养皿内,各放置一枚孔径0.45 μm、无表面活性剂的滤膜,并加入等量持续搅拌的细胞悬浮液,轻轻水平转动培养皿使细胞均匀地分散在每只滤膜的表面。

8.4.2.3 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2℃温度下进行培养,直至对数生长期末细胞近汇合。

8.4.2.4 试捡前用显微镜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

8.4.2.5 弃去培养皿内的培养基,将滤膜细胞面向下.放在固化的琼脂层上(见8.4.1.6)。

8.4.2.6 轻经将试验样品放到滤膜无细胞面的上面.滤膜上放置不产生反应的环,用以保留提取液和新加入的成分。

8.4.2.7 同法制备阴性和阳性对照样品滤膜。

8.4.2.8 按8.4.2.3所述方法培养2h ±10 min。

8.4.2.9 轻轻从滤膜上取下样品,并从琼脂面上小心分离开滤膜。

8.4.2.10 采用合适的染色程序确定细胞毒性反应。

8.5 细胞毒性判定

8.5.1 可来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检测细胞毒性。

a)定性评价:用显微镜检查细胞(如果需耍,使用细胞化学染色)评价诸如一般形态、空泡形成、脱落、细胞溶解和膜完整性等方面的变化,一般形态的改变可描述性地在试验报告中记录或以数字记录,以下是给试验材料计分的有效方法。

细胞需性计分含义

0 无细胞毒性

1 轻微细胞毒性

2 中度细胞毒性

3 重度细胞毒性

试验报告中应包括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

b)定量评价:测定细胞死亡、细胞生长抑制、细胞繁殖或细胞克隆形成。可以用客观的方法对细胞数量、蛋白总量、酶的释放、活体染料的释放和还原或其他可测定参数进行定量测试,使用的方法和测试结果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

注:一些检测细胞毒性的特殊方法,可能需要零点或基线细胞培养对照。

8.5.2 应慎重选择评价方法,试验样品如果释放对试验系统或对检测有影响的物质时,试验结果可能无效。

注:评价细胞活力,释放甲醛的材料须经过可靠的试验验证。

8.5.3 各平行培养皿的检测结果如有显著差异,则判定试验不当或无效。

8.5.4 阴性、阳性及任何其他对照物(参照、培养基、空白、试剂等)在试验系统中如无预期的反应,则应重新检测。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详细包括以下所有内容:

a)样品的描述;

b)细胞系并对选择进行论证;

c)培养基;

d)评价方法和原理;

c)浸提步骤(如必要),如可能报告沥出物质的性质和浓度;

f)阴性、阳性和其他对照物;

g)细胞反应和其他情况;

h)结果评价所需的其他有关资料。

10 结果评价

应由合格的专业人员根据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总体评价。结果如没有说服力或者无效,应重做试验。

————————————————————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五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1 范围 GB/T 16886 的本部分阐述了评价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方法。 这些方法规定了下列供试品以直接或通过扩散的方式与培养细胞接触和进行孵育; a)用器械的浸提液,和/或 b)与器械接触。 这些方法是用相应的生物参数测定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生物学反应。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6886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6886. 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GB/T 16886.1-2001,idt ISO 10993- 1:1997)CB/ T 16886. 12-200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和参照材料(idt ISO 10993- 12 :1996) 3 术语与定义 GB/ T 16886. 1/ ISO 1993-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阴性对照材料negative control material 按照本部分试验时不产生细胞毒性反应的材料。 注:阴性对照的目的是验证背景反应,例如高密度聚乙烯1)已作为合成聚合物的阴性对照材料,氧化陶瓷棒则用作牙科材料的阴性对照物。 3.2 阳性对照材料 pos itive control material 按照本部分试验时可重现细胞毒性反应的材料。 注:阳性对照的白目的是验证相应试验系统的反应,例如用有机锡作稳定剂的聚氯乙烯2)已用作固体材料和浸提液的阳性对照,酚的稀释液用于浸提液的阳性对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密度聚乙烯可从美国药典委员会(Rockvillie, Maryland, USA)和Hatano研究所食品和药品安全中心(Ochiai 729-5 ,Hanagawa.257-Japan)获得。提供这一信息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 2)有机锡聚氯乙烯阳性对照材料可从SIMS Portex Ltd,Hythe, Kent,CT21 6JL,UK(产品号码499-300-000)获得。ZDEC和ZDBC 聚氨甲酸乙酯可从Hatano 研究所食品和药品安全中心(Ochiai 729-5 , Hanagawa257-Japan) 获得。提供这一信息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 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

细胞毒性实验方案

细胞毒性实验设计方案 1.准备材料:DMEM(高糖) 胰酶双抗(青霉素/链霉素)DAPI MTT(5mg/mL) DMSO PBS 4%多聚甲醛指甲油 6孔培养板 96孔培养板超薄载玻片培养瓶(25mL) 一包0.45μm滤膜 灭菌: 50mL,10mL,5mL离心管两种枪头 2.实验方案 本实验所用的材料为载药的通过二硫键桥连透明质酸的夹心二氧化硅 (SiO 2 -SS-HA/DOX),在高谷胱甘肽条件下,二硫键断裂,透明质酸脱离,同时 夹心二氧化硅中药物得以释放。本实验的目的为测定透明质酸修饰的夹心二氧化 硅(SiO 2-SS-HA/DOX)的细胞毒性。实验组为SiO 2 -SS-HA/DOX、SiO 2 -SS-HA、DOX, 空白对照组为纯细胞,分别采用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和L929成纤维 细胞为正常细胞模型。 采用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实验组为SiO 2 -SS-HA/DOX、 SiO 2 -SS-HA、DOX,空白对照组为纯细胞。培养基中含有10% (v/v) FBS和1% (w/v) 双抗(青霉素/链霉素)。配制不同浓度的SiO 2-SS-HA/DOX、SiO 2 、HA、DOX药物载 体培养基溶液。 (1).以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 培养基的配置:双抗 1% 血清12% DMEM 87% 具体操作步骤: 细胞的复活: ①将冻存于液氮中的细胞取出,迅速放入37℃温水中,使细胞快速溶解。 ②将悬浮的细胞移至离心管中,加5mL无血清培养基,1000rmp,5min离心去上清,再加5mL有血清培养基,转移至培养瓶中。(每次转移时,将之前的离心管洗涤,并用移液枪来回吸,使液体混合均匀。) ③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细胞的传代: 将0.25%的胰酶分装至小离心管中,每个管中2mL,冻存于-20℃,每次使用一管,避免反复冻融。 ①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取出,盖子旋紧,喷75%的酒精放入超净台。 ②将培养液倒入废液缸,残留培养基用吸管吸干净,操作完成后,培养瓶口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 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 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如果只提供基础培养基而不提供血清,绝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生长的。血清对于我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样的血清才算是合格的血清呢? 合格的血清需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无细菌,无真菌,无支原体检测,无病毒污染。血清一般呈现为淡黄色,透明状液体,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成分,会略有黏稠。以全式金公司的TransSerum EQ Fetal Bovine Serum (FS201-02)为例,它通过了牛腹泻病毒、牛副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学 2.细胞生物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 (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从、和三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和四个阶段。 4.1841 年Remak在观察鸡胚的血细胞时,发现了细胞的分裂;其后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1883 年Van Beneden、1886 年Strasburger分别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 5.1944 年Avery等在微生物的实验中证明了是遗传物质。 6.1953 年和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 7.1958 年Meselson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梯度离心法,分析了DNA 的复制过程,证明了DNA 的复制是。 8.R.Feulgen于1924年发明了染色法,用于检测细胞核内的。 (三)选择题 1.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命名的学者是 A. R.Hook B. Leeuwenhook C. R.Brown D. W .Flemming E . C.Darvin 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Watson and Crick B.Schleiden and Schwann C. W.Flemming D. R.Brown E. R.Hook and Leeuwenhook 3.在1855 年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论点的学者是 A.Remark B.W.Flemming C. R.Virehow D.R.Brown E. Schleiden

4.最早发现细胞直接分裂(无丝分裂)的学者是 A.W.Flemming B.Remark C. R.Virehow D.R.Brown E.Schwann 5.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间接分裂(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 Strasburger B. W.Flemming C. Remark D. Boveri E. Feulgen 6.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的学者是 A. Van Beneden B. Strasburger C. Flemming D. Remark E. Boveri 7.Van Beneden和Boveri在1883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E.纺锤体 8.Banda在1897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高尔基体 E.纺锤体 9.最早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学者是 A.Schleiden and Schwann B.Watson and Crick C.R.Hook and Leeuwenhook D.Boveri and Sutton E. Van Beneden and Boveri 10.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Mendel B.Morgan C. Flemming D. Remark E. Feulgen 11.在1943 年应用高速离心机从活细胞中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 并研究其生理活性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Brachet C. Casperson D. Cloude E. Ruska 12.在1924 年首创核染色反应,测定了细胞核内DNA的学者是 A. Cloude B. Brachet C. Feulgen

细胞毒性检测方法总结!

细胞毒性检测方法总结! 细胞毒性(cytotoxic)是由细胞或者化学物质引起的单纯的细胞杀伤事件,不依赖于凋亡或坏死的细胞死亡机理。有时需要进行特定物质细胞毒性的检测,比如药物筛选。 细胞毒性检测主要是根据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来进行的检测,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MTT、XTT法:利用线粒体内部酶的活性,可以将特定的四唑盐类进行转化,然后通过酶标仪进行检测 一.LDH的方法: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酶活性,来检测细胞毒性 其它酶方法:如检测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等 细胞增殖能力分析试剂 原理:正常细胞代谢旺盛,其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可将四唑盐类物质(如MTT、XTT、WST-1等)还原为紫色的结晶状的物质,沉积在细胞周围,然后通过酶标仪读取OD值,从而检测到细胞增值状态 优点:1)快速:96孔培养板形式,可进行高通量检测。2)灵活: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也可通过酶标仪进行定量检测。 二.荧光素发光法细胞生存能力检测 原理:腺苷酸激酶(AK)存在于所有真核和原核细胞的胞浆中,AK具有激活ADP 生成ATP。当细胞受损后,细胞膜发生破损,AK会释放到培养上清中。该试剂盒利用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在ATP作用下可以发光,通过化学发光仪可以定量进行检测。 特点: 1)简单、快速。2)板式检测,可进行高通量 。 三.LDH法细胞毒性检测 原理: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稳定的蛋白质,存在于正常细胞的胞质中,一旦细胞膜受损,LDH即被释放到细胞外; LDH催化乳酸形成丙酮酸盐,和INT(四唑盐类)反应形成紫色的结晶物质,可通过500nm酶标仪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活性,可判断细胞受损的程度 特点:1)方法简单,安全,不使用放射性物质2)可进行高通量检测

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_刘涛

第26卷 第3期2014年3月V ol. 26, No. 3Mar., 2014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4-0374(2014)03-0319-06 DOI: 10.13376/j.cbls/2014047 收稿日期:2013-07-11;修回日期:2013-08-11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2012-11417041) *通信作者:E-mail: xiaoh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5219235.html, 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刘 涛1,郭 辰2,赵晓红2* (1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2 北京联合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北京 100191) 摘 要: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作为传统动物模型毒性评价的替代方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而其向高通量阶段的迈进则为新毒物和新药物的检测与目的物的筛选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手段。将对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常用细胞类型、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指标,及其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毒理学;体外试验;细胞毒性评价;高通量筛选 中图分类号:Q256;R99 文献标志码:A In vitro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in toxicology LIU Tao 1, GUO Chen 2, ZHAO Xiao-Hong 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Food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In vitro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as an alternative of traditional toxicity evaluation using animal model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The development of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detecting and screening assays will provide fast and efficient means for detecting new toxic substances and drugs and screening target ingredient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only used cell types, different test indexes and methods for in vitro cytotoxicity assessments are reviewed, which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toxicology; in vitro assay;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毒性评价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动物体内实验,通过解剖检查、称量重量、计算脏器指数、血液生化学检查及病理形态学检查等来发现受试物的器官毒性,即利用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生物测定。虽然这种方法在评估化学物对人类潜在危害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细胞试验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由于其周期短、成本低和作用机制易于探明等优势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在体外试验很难监控全身生理效应的前提下,大多数试验都是测定细胞水平的效应,即体外细胞毒性。在限定条件下,可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将体外细胞毒性 检测的结果外推并应用到体内研究中[1] 。相对于复 杂的体内反应,所有体外细胞毒性试验都是简化了 的监测事件,但由于其经济、快速、易于量化和可重复性好,且符合替代(replacement )、减少(reduction )和优化(refinement ),即3R 的原则[2],它不仅提高了毒理学检测的效率,减少了动物的使用,而且将会使基于人类细胞或细胞系的体外毒理学检测途径的定量自动化高通量检测与筛选得到更广泛 的应用[1]。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扩大,新的药品、化学佐剂、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以及环境污染物等化学物不断地被发现和制造出来,并且要求快速得到实际的检测和应用,以满足 ? 技术与应用 ?

细胞毒性药物配制方法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顺序及溶媒选择 原则 (1)药物相互作用原则 有的化疗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影响疗效或毒性。 如顺铂影响紫杉醇的清除率,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2)刺激性原则 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时,应先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由于治疗开始时静脉尚未损伤,结构稳定性好,药业渗出机会少,药物对静脉引起的不良 反应较小如长春瑞滨和顺铂合用时,长春瑞滨刺激性强,宜先给药。 (3)细胞动力学原则 生长较慢的实体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较少,G0期细胞较多,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 灭一部分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顺铂和依托泊苷合用时,先用顺铂后用VP-16。 生长快的肿瘤先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大量杀灭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减少肿瘤负荷,随后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 用药顺序 1、联用顺铂化疗 化疗方案联用药物用药顺序原因 GP 吉西他滨先用GEM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的体内过程,加重骨髓抑制。TP 紫杉醇先用PTX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调节作用,可使PTX清除 率大约降低33%,产生更为严重的骨髓抑制 FP 5-FU 先用DDP 小剂量DDP能够增加细胞内蛋氨酸, 使细胞内活性叶酸生成增加, 从而增加5-FU的抗肿瘤作用。 PP 培美曲塞先用Alimta,30min后用顺铂说明书 2、联合长春新碱化疗 化疗方案联用药物用药顺序原因 CHOP 环磷酰胺先用VCR,6-8小时后在给CTX VCR具有同步化作用,使细胞停滞在M期,约6~8h后细胞同步进入G1期,再用CTX可增效 VCM 甲氨蝶呤先用VCR VCR阻止甲氨蝶呤从细 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 VDLP 门冬酰胺酶先用VCR 合用加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毒性,先于门冬12~24小时给药 3、甲氨蝶呤 化疗方案联用药物用药顺序原因 CMF 5-FU 用MTX4~6h后用5-FU 序贯抑制 MTX----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 剂 5-FU-----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剂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6月

前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优秀的细胞生物学课程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汕头大学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锻造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基础重组渗透,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特色鲜明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作为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实验课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上我们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应用于教学为指导思想,坚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基本科研技能奠定基础。力争通过实验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七年制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科研活动三个层次的实验课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对七年制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全程培养。本教学大纲规定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性实验的内容。科研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和教师讨论后自行确定。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5月

七年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层次教学手段 实验一数码互动系统使用及细胞 基本形态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讲授 示教讨论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动观察 4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三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与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四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 6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五细胞组分的分离与鉴定>12 综合实验讨论多媒体 实验六细胞骨架对细胞、细胞器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七药物对细胞增殖与凋亡 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八定位信号与蛋白亚细胞 定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大学生科研活动项目科研活动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繁殖障碍类病毒病(PR、PP、PRRS)弱毒疫苗的研制 1. 病毒的克隆 1.1 细胞制备原种细胞系(MARC-145,IBRS-2)复苏、传代 1.1.1复苏 (a)取液氮冻存的Marc-145(34代)细胞1支,立即置37℃水浴中不断摇晃,待融化后,将细胞倒入25mL的克氏瓶中,加入含10%BCS的MEM生长液,37℃培养,5-6h后换液以倾去死亡细胞, 37℃培养。待长成单层后,进行传代培养。 (b)取液氮冻存的Marc-145(34代)细胞1支,立即投入37-38℃水浴中,待融化后(约1min),室温下在5min内用25℃左右的血清营养液稀释至原体积的4倍,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加新鲜营养液悬浮细胞,并将细胞转入25mL的克氏瓶中补足营养液,37℃培养。 1.1.2传代 取长满单层后的细胞(约72h),倾去原来的营养液,用Hank’s液冲洗一次,加入0.25%的胰酶(或是0.5%的胰酶和0.04%EDTA的等量混合液),其加入量以能在细胞上形成1mm 厚的液层为宜。置室温或37℃温度中消化,当细胞层开始由瓶壁脱离时(眼观可见细胞面呈毛玻璃样,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圆缩,间隙增大,即将脱落),将消化液倾出,加入少量营养液,轻晃冲洗细胞层后倾弃,再加入相同于原营养液量的新营养液,以大口径吸管充分吹打,直到细胞完全分散,再加同量营养液,吹打数次后即可分瓶。(为便于吹打和分散细胞,开始时可以少加一些营养液,吹打分散后再逐步追加营养液至需量。)其分种率为1:2或1:3,37℃培养。 1.2 病毒培养种毒(PRRSV[欧美株]、PRV、PPV)复壮、病毒增殖 1.2.1种毒复壮(PRRSV[欧美株]、PRV) (1) 取刚长成单层的Marc-145细胞,倾弃营养液后,加入不含血清的维持液[1%Gln,2%NaHCO3(7.5%),1%双抗的MEM],洗2-3遍,倾弃清洗营养液; (2) 接毒冻干毒种(原装量为2mL,湿毒1mL,保护剂1mL),以无血清MEM恢复为原装量,每瓶(100mL瓶)接毒1mL; (3) 吸附37℃吸附1h,其中每20min轻轻晃一次,以使接种毒液能与细胞层更好地接触以利病毒吸附。吸附1h后,倒出接种病毒液,再加入含3%BCS的维持液,置37℃培养。 (4) 收获每日观察细胞的CPE。接毒后24h、36h、48h各观察一次CPE,或根据CPE 的形成情况,适当缩短观察间隔时间,待细胞形成80%的CPE时,冻融三次后-20℃冻存。 1.2.2 病毒增殖 (1) 取刚长成单层的Marc-145细胞,倾弃营养液后,加入不含血清的维持液,洗2-3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7-11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4)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4)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5)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6) 3.2 学位论文 (7)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7)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8)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9)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9)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9)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10) 3.3 中文会议论文 (10)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0)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11)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2)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2)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13)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13) 3.4 外文期刊论文 (14)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4)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14)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15) 3.5 外文会议论文 (15) I

细胞培养与病毒培养实验步骤

实验二传代细胞培养与病毒在传代细胞中的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倒置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了解不同传代细胞的形态及接毒后的病变特征,掌握细胞的传代培养方法、病毒接种方法及收毒方法。 二、常用细胞的种类 BHK-21:仓鼠肾传代细胞 PK-15:猪肾传代细胞 IBRS-2:猪肾传代细胞 Hela :人的子宫瘤细胞 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 Marc-145:来源于Vero细胞 TK-143:人的胸苷激酶阴性细胞 Sf9 :昆虫细胞 三、材料 1、100ml细胞瓶、吸管、吸球、96孔细胞培养板、加样器、枪头 2、BHK-21 (baby hamster kidney )细胞 3、0.25%胰酶 4、生长液:含10%犊牛血清、200U/ml青、链霉素的DMEM 维持液:含2-5%犊牛血清、200U/ml青、链霉素的DMEM 5、伪狂犬病病毒液(PRV

四、传代细胞培养的条件要求 1)细胞密度:2-3 x 105个/ml 2)p H范围最适pH7.0-7.4,耐受pH6.6-7.8 3)培养温度 哺乳动物细胞一般为37C 昆虫细胞28-30 C 五、常用细胞分散剂与作用原理 1 、胰酶使精氨酸或赖氨酸的羧基和其他氨基酸的氨基之间的多肽链发生水解,导致细胞间质 水解而使细胞或组织块消化为分散的单个细胞。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与二价钙、镁离子结合,从而使细胞分散。 3、灰色链丝菌酶:由灰色链丝菌提取的一种酶制剂,是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的混合物。 六、营养液 1 、人工综合营养液 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类、维生素、辅酶、嘌呤、嘧啶、辅助生长因子。 2、血清 1 )血清的种类 胎牛血清、新生犊牛血清、成年牛血清、马血清、鸡血清、兔血清、羊血清、人血清,其中以新生犊牛血清使用最为广泛。 2)血清的处理 无菌采集,过滤除菌。用前56°C灭活30min 3)血清的作用

细胞毒性实验方案上课讲义

细胞毒性实验设计方案 1. 准备材料:DMEM高糖)胰酶双抗(青霉素/链霉素)DAPI MTT(5mg/mL) DMSO PBS 4% 多聚甲醛指甲油6 孔培养板 96孔培养板超薄载玻片培养瓶(25mL) 一包0.45 pm滤膜 灭菌:50mL , 10mL 5mL离心管两种枪头 2. 实验方案 本实验所用的材料为载药的通过二硫键桥连透明质酸的夹心二氧化硅 (SiO^SS-HA/DOX ,在高谷胱甘肽条件下,二硫键断裂,透明质酸脱离,同时夹心二氧化硅中药物得以释放。本实验的目的为测定透明质酸修饰的夹心二氧化硅(SiO2-SS-HA/DOX 的细胞毒性。实验组为SiO2-SS-HA/DOX SQ2-SS-HA、DOX 空白对照组为纯细胞,分别采用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和L929成纤维细胞为正常细胞模型。 采用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实验组为SiO2-SS-HA/DOX SQ2-SS-HA、DOX空白对照组为纯细胞。培养基中含有10%(v/v) FBS和1%(w/v) 双抗(青霉素/链霉素)。配制不同浓度的SQ2-SS-HA/DOX SiO2、HA DOX药物载体培养基溶液。 (1).以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 培养基的配置:双抗1% 血清12% DMEM 87% 具体操作步骤: 细胞的复活: ①将冻存于液氮中的细胞取出,迅速放入37°C温水中,使细胞快速溶解。 ②将悬浮的细胞移至离心管中,力卩5mL无血清培养基,1000rmp,5min离心去上清,再加5mL有血清培养基,转移至培养瓶中。(每次转移时,将之前的离心管洗涤,并用移液枪来回吸,使液体混合均匀。) ③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细胞的传代: 将0.25%的胰酶分装至小离心管中,每个管中2mL冻存于-20 C,每次使用一管,避免反复冻融。 ①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取出,盖子旋紧,喷75%勺酒精放入超净台。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 一细胞培养概述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大量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让其贴壁或悬浮生长,形成均匀的单层细胞或单细胞悬液。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即将少数的细胞加入培养瓶中,贴壁后彼此间隔距离较远,经过繁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集落,称为克隆。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把活体的组织取出,分成小块,直接置于培养瓶底或通过胶原纤维血浆支持物的培养瓶底来进行培养。 特点:1.,组织不失散,细胞保持原有的组织关系。2,形成生长(cut growth)或形成由扁薄细胞构成的单层细胞培养物。3,在体外生长时,细胞间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活体中器官或器官一部分取出,在体外生长、生存,并使其保持器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培养。 特点:1,培养的器官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长和分化,存活数周或1 年。2,观察受限,只能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或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优点:.1.活细胞:同时、大量、均一性、重复性;2.可控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调控;3.研究方法多样: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4.应用广:不同物种、年龄、组织,正常或异常缺点: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仍不完全相同;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三细胞的形态和类型由不同生长方式造成的差异 呈悬浮生长时,因生长在液体环境中,胞内渗透压高于周围液体环境,因此胞体基本呈圆形。呈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细胞,开始为圆形,很快过渡成扁平形,并逐渐恢复至原先的细胞形态. 细胞来源: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细胞按生长方式:贴壁型细胞(Monolayer cells);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 cells)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按细胞形态(贴壁细胞):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贴壁型生长细胞或锚着依存性细胞 处于体外培养状态下的贴附生长型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单一而失去了在体内原有的某些特征。形态各异反映其胚层起源。如来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多呈上皮型;来自中胚层的则易呈成纤维细胞型。分为成纤维型细胞;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 贴壁型细胞形态比较 成纤维型细胞: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中胚层间质起源 上皮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细胞中央有圆形核;紧密相连单层膜样生长;内、外胚层细胞如皮肤、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 游走型细胞: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细胞质经常伸出伪足或突起;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羊水细胞培养的早期 多形细胞型:难以确定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如神经组织的细胞等

细胞生物学试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 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 (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已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

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 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ml烧杯, 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 试管架。 二、材料 羊血。 三、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ml小烧杯一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 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供基础医学院临床17、20班参考使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集锦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 (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R.Hook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为cell,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学说的建立掀起了对多种细胞广泛的观察和描述的热潮,主要的细胞器和细胞分裂活动相继被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人们广泛的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的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 (4)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特点,膜脂有哪些运动方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1)膜脂既具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温度对膜的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过低,膜脂转变为晶态,膜脂分子运动受到影响,温度升高,膜恢复到液晶态,此过程称为相变。(2)膜脂的运动方式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转运动,其中翻转运动很少发生,侧向扩散是主要运动方式。(3)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越大膜脂流动性越大,膜蛋白与周围脂质分子作用也会降低膜流动性。此为环境因素(如温度)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流动性增强。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并叙述膜的不对称性有哪些体现 (1)膜蛋白分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脂锚定蛋白。膜外在蛋白属于水溶性蛋白,分布在膜的两侧,与膜的结合松散,一般占20%-30%; 膜内在蛋白属于双亲性分子,嵌入、穿膜,是膜功能的 主要承担者,与膜结合紧密,占70%-80%。 脂锚定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分布在膜两侧, 含量较低。 (2)膜的内外两侧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 性,这种不对称决定了膜功能的方向性。 膜脂:磷脂和胆固醇数目分布不均匀,糖脂仅分布于脂 双层的非胞质面。膜蛋白:各种膜蛋白在质膜中都有一定 的位置。膜糖类:糖链只分布于质膜外表面。 3.比较说明单位膜模型与液态镶嵌模型有哪些不同点 单位膜是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的三夹 板式结构,内外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中间是电子 密度低的明层,“两暗夹一明”的结构叫做单位膜,单位膜 仅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能 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 双分子层。该模型能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 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 第四章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 1.什么是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哪些类型 细胞表面可与其它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 细胞连接。分为紧密连接、黏着链接和通讯连接。 紧密连接的特点是细胞膜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一般位 于上皮细胞间。 黏着链接中,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有黏着带:分布于上 皮细胞,黏着斑: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与中间丝有关的有 桥粒:分布于心肌和上皮,半桥粒: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 部。 通讯连接分为缝隙连接和突触,缝隙连接几乎存在于所 有类型的细胞之间,突触仅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用来传 到兴奋。 2.什么是细胞外基质,叙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细胞外基质是指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 质和多糖类大分子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1)纤维成分:如胶原、弹性蛋白。胶原是细胞外基质最 基本成分之一,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刚性及抗 张力强度最大。 (2)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透明质酸是唯一不发生硫酸化 的糖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 成分,透明质酸向外膨胀产生压力,使结缔组织具有抗压 的能力;蛋白聚糖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 细胞的表面,可与多种生长因子结合,可视为细胞外的激 素富集与储存库,有利于激素分子进一步与细胞表面受体 结合,完成信号转导。 (3)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是个体细胞外基质 中出现最早的蛋白,对基膜的组装起到关键作用。纤连蛋 白主要介导细胞黏着,也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迁移到受损部位。 3.叙述黏着带和黏着斑的区别 粘着带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连接,而粘着斑是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相连。 ①参与粘着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 与粘着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即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 ②粘着带连接实际上是两个相邻细胞膜上的钙粘着 蛋白与钙粘着蛋白的连接,而粘着斑连接是整联蛋白与细 胞外基质中的粘连蛋白的连接,因整联蛋白是纤粘连蛋白 的受体,所以粘着斑连接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第五章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1. 以Na+-K+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 Na+-K+泵又称Na+-K+ATP酶,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均 为穿膜蛋白。在α亚基的外侧(朝向胞外)有两个K+的结 合位点,内测有3个Na+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催化ATP水解 的位点。 工作中,细胞内的Na+与大亚基上的Na+位点相结合,同 时ATP分子被催化水解,大亚基改变空间构象,使3个Na+ 排除胞外,同时K+与α亚基外侧面相应位点结合,α亚基 空间结构恢复原状,将2个K+输入细胞,完成循环,每次 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3个Na+出胞,2个K+入胞。 第六章胞质溶胶、蛋白酶体和核糖体 1.核糖体有几种,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核糖体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 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是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 细胞本身所需的结构蛋白。附着在内质网膜和核膜表面的 是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外输性蛋白质。 第七章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输 1.内质网有哪些类型,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质网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单层膜结构,分为 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主要呈囊状,表面有核糖体附着,主要功能 是合成、加工修饰、分选转运一些蛋白质,提供核糖体附 着的支架。 光面内质网不合成蛋白质,是脂类合成和转运的场所, 并参与糖原的代谢,是细胞解毒的场所(肝细胞),SER特 化成肌质网可作为肌细胞储存钙离子的场所。 2.叙述高尔基体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高尔基体是一种膜性囊泡复合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 大囊泡组成。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是胞内物 质加工合成的主要场所,参与糖蛋白的加工合成、蛋白质 的水解加工、胞内蛋白质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3.简述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 ①核糖体阶段:合成并转运分泌蛋白;②内质网阶段: 运输并粗加工分泌蛋白;③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分泌蛋 白以小泡的形式脱离粗面内质网并移向高尔基复合体与其 结合;④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分泌蛋白进一步在高尔基复 合体内进行加工,并以囊泡的形式释放到细胞质基质;⑤ 储存与释放:释放时,囊泡浓缩发育为分泌泡,与质膜融 合,释放到体外。 4.以肝细胞吸收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过 程 肝细胞需要利用胆固醇合成生物膜时,细胞合成LDL受 体并分散嵌入细胞膜,当LDL与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向内 凹陷形成有被小窝。LDL受体集中在有被小窝内不断内陷, 进入细胞,脱离细胞膜形成有被小泡。 有被小泡脱去网格蛋白被摸与其它囊泡融合形成内体, 内体内LDL与受体分离,受体返回细胞膜,LDL被溶酶体 酶降解。如果游离胆固醇过多,LDL受体和胆固醇就会暂 停合成,这是一个反馈调节的过程。 5.叙述信号肽假说的内容 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N端含有一段信号肽,该信号肽一 经合成可被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结合,通 过信号肽的疏水性引导新生肽跨脂双分子层进入内质网腔 或直接整合在内质网膜中。 信号肽具有决定蛋白质在胞内去向或定位的作用。 第八章线粒体 1.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即mtDNA),存在线粒体核糖体, 通过自己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可以进行mtDNA的复制转录 翻译。 然而mtDNA的信息量少,只能合成近10%的线粒体蛋白, 绝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仍依靠核基因组进行编码,再转运 进线粒体中;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系统的许多酶仍依 靠核基因编码合成。 故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有哪些体现 线粒体有自己的mtDNA,是动物细胞质中唯一含有DNA 的细胞器。有自己的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系统,供mtDNA 复制转录翻译。遗传密码相较其它细胞有差异。有自己的 物质转运系统,指导线粒体蛋白运输进线粒体,不与细胞 质交换DNA和RNA,也不输出蛋白质。 3.画图显示线粒体的结构,并表明各部分名称(答案略) 4.说明线粒体基粒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基粒又称ATP酶复合体,由头部、柄部、基部组成; 头部又称偶联因子F1,具有酶的活性,能催化ADP磷酸 化生成ATP;柄部是一种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质,能抑制 ATP的合成;基部又称偶联因子F0,起到连接F1与内膜的 作用。 5.叙述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 线粒体内膜是完整的、封闭的,内膜中的电子传递链是 一个主动转移氢离子的体系,电子传递过程像一个质子泵, 将氢离子从内膜基质泵至膜间隙,由于膜对氢离子不通透, 形成膜两侧的浓度差,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 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 第九章细胞骨架 1.何谓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有哪些类型和功能?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