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彩超引导下压迫联合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

彩超引导下压迫联合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

彩超引导下压迫联合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
彩超引导下压迫联合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2)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等。囊性动脉瘤,也称浆果样动脉瘤,通常位于颅内大动脉的分叉处,尤以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多见,即血管壁受血流动力学冲击力最大的部位。梭形动脉瘤则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更常见。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5%。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破裂出血症状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当有脑室内出血时通常预后较差,而脑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⑴SAH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见于97%的病人。通常伴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呼吸骤停、晕厥、颈部及腰部疼痛(脑膜刺激征)、及畏光。如果有意识丧失,病人可能很快恢复神志。可伴发局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动眼神经麻痹而导致复视和/或上睑下垂,出血随脑脊液沿蛛网膜下腔向下流动的刺激腰神经根引起腰背部疼痛。然而警示性头痛可能发生于无SAH或由于动脉瘤增大或局限于动脉瘤壁的出血。警示性头痛通常突然发生,程度严重,在1日之内消失。 ⑵SAH体征 A.脑膜刺激征:颈强直(特别是屈曲时)常发生于出血后6~24小时,病人Kerning征阳性(大腿屈曲90度,同时膝关节弯曲,然后伸直膝关节,阳性表现为腘肌疼痛),或Brudzinski征阳性(屈曲病人颈部,阳性表现为不自主髋膝部屈曲)。 B.高血压; C.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如动眼神经麻痹、偏瘫等; D.迟钝或昏迷;在SAH后可因下述原因导致昏迷,包括颅内压升高、脑实质内出血损伤脑组织(同样导致颅内压升高)、急性脑积水、弥漫性缺血(可能继发于颅内压升高或血管痉挛)、抽搐等。

动脉瘤按部位分类

动脉瘤并不是肿瘤,它是动脉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薄弱后发生扩张而向外膨出,外观形似“瘤”,因此而得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按部位分,都有哪几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它以真性动脉瘤居多,但也常有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往往不是很明确,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使人们不太在意,建议大家在体检的时候超声、CT、磁共振关注一下腹主动脉。腹主动脉瘤人群发病率目前在增高。患者腹部会有钝隐痛,有时候自己一摸有博动性肿块,偶尔影响消化,它是一个隐蔽的杀手,往往要注重超声和其他影像学筛查。破裂的腹主动脉瘤另当别论,它也是一个凶险的杀手,腹主动脉瘤破裂撕开的过程就和夹层动脉瘤一样,开始剧烈疼痛,以腹痛和腰背痛为主,有濒死感、血压下降、脸色发白、脉搏先快后慢、休克,许多病人腹主动脉瘤一破裂就死亡了,非常凶险。 胸主动脉瘤:在胸主动脉中,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都会发生,我国最常见的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它是更危险的病。胸主夹层动脉瘤破裂撕开时,会有濒死样的疼痛、濒死样的大汗淋漓、濒死样的不能动、濒死样的呼吸,病人深感自己即将死亡。疼痛位于背胸部,以背痛为主,很多被误诊为心梗,许多患者做了心电图,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医生就松懈了,其实这时候更需要警惕,如果误诊就有可能使病人猝死,要及时考虑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美国运动员海曼就是胸主夹层动脉瘤破裂的受害者,此病是一个急凶的杀手。胸主动脉瘤最主要与高血压有关,特别与剧烈波动性的高血压有关,有时候喝了酒、情绪激动,血压骤升,就会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 内脏动脉瘤: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瘤、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肾动脉瘤等。近年来,随着影像的改进,检查出的也比较多。内脏动脉瘤与内脏血管瘤是不一样的,血管瘤是指毛细血管在发育时没有发育成它该形成的样子,而是形成血管瘤团,与主动脉形成的动脉瘤完全是两个概念。内脏动脉瘤的症状表现是牵涉到相关内脏的血供,如肠系膜上动脉瘤,它往往造成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不好,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患者会发现自己没有食欲,总是腹泻,也可能在这当中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其他的肝动脉瘤、脾动脉瘤等,其相应的靶器官会有不同的症状。内脏动脉瘤大部分从体外摸不到肿块,绝大部分需要在影像学上得到诊断。 周围动脉瘤:它包括颈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肱动脉瘤、髂动脉瘤、股动脉瘤、腘动脉瘤。颈动脉瘤有点与众不同,它往往引起大脑缺血,但由于颈动脉瘤比较浅,容易发现,颈动脉瘤真性假性各半。除此之外,它要与颈动脉体瘤鉴别,颈动脉体瘤是一个真正的肿瘤,是从颈动脉分叉处的神经组织上长出的实体

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入选33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于超声探头压迫瘤颈同时,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浓度为100 U/mL)。分析假性动脉瘤的类型、大小、瘤径长度及宽度、凝血酶用量及其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型25例,复杂型8例。动脉瘤平均体积为(9.0±5.0)cm3,瘤颈部宽度(2.7±0.7)mm,颈部长度(5.9±0.9)mm,平均凝血酶用量(299±110)U。30例一次成功,3例第一次注射后复发,经第二次注射后成功,其中单纯型1例,复杂型2例。未发生动脉或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与单纯型相比,复杂型动脉瘤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重指数及瘤腔体积更大,所需凝血酶剂量更多(P<0.05);两者在瘤径长度及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假性动脉瘤;凝血酶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 for femoral arterial pseudoaneurysms(PSA). Method:33 patients with femoral arterial pseudoaneurysms caused by coronary interventions were studied. After the tumor necks were compressed with ultrasound probes,thrombin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tumor cavit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rombin was 100 U/mL. The size and type of the PSA,length and width of PSA neck,thrombin dose,therapy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In 33 patients,25 were simple PSA,and 8 were complex PSA. mean volume of PSA was (9.0±5.0)cm3,mean width and length of PSA neck was (2.7±0.7)mm and (5.9±0.9)mm,respectively. Mean thrombin dose was (299±110)U.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injection was 90.9%. 3 patients had PSA recurrence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but were cured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No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or infections occurred.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t the first time.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ring or after the operations,and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a three-month follow-up. There was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in the age,sex,body weight index and mean volume of PSA in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not different in mean width and length of PSA neck(P>0.05). Conclusion: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 is easy,safe and effective. It should be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postcatheterization pseudoaneurysms. 【Key words】Color doppler echo;Pseudoaneurysm;Thrombin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pseudoaneurysm)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3%~8%[1]。它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形成一个或多个瘤腔,收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伴颅内血肿1例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伴颅内血肿1例 患者男,因车祸伤入院,行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于第14天与第24天两次出现迟发性颅内及脑室出血,行CTA及DSA检查示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发病隐匿而凶险,可据情况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标签: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颅内血肿;脑室出血;外伤性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因外伤所致,临床少见。该病发病多隐匿,且病情凶险,近年本院仅发现此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男,20岁。因车祸伤后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1 h入院。患者因车祸致伤头部,当即昏迷,伴左侧肢体活动不能,在外未治,急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昏迷状态,右额见头皮裂伤,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4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无,左侧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鼻腔见少量血性液流出,双眼球无外突,未闻及颅内血管杂音。左侧肢体偏瘫,双巴氏征阳性。凝血系统检查正常。诊断: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少量积血,颅前窝骨折,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肺挫伤。给予降颅压补液抗感染治疗,病情渐好转,复查CT示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已吸收。于第14天患者抽搐1次,复查头部CT示脑室积血,予行右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引流5 d积血消失,顺利拔管。第24天常规复查头部CT示脑室内再次出血,量少,轻度脑积水,予暂观察,此时CT片即可见鞍上池右上方有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当作普通颅内血肿,未在意。第28天患者再次出现抽搐,昏迷加深,复查CT示右颞颅内血肿并破入脑室,脑室积血量大,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予再次急症行双侧侧脑室引流术。因患者反复出血,经讨论高度怀疑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为明确诊断及治疗,行脑CTA及DSA检查示: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虹吸段见图1,图2)。限期行右翼点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及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孤立术,术后积极对症治疗,患者颅内未有再出血发生。患者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 2讨论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为临床少见的病情凶险的疾病,且病情多为隐匿性,一旦动脉瘤破裂可迅速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正确,可挽救生命。此病多以额颞部外伤,引起颅中窝前部骨折所致。颈内动脉的岩骨段及海绵窦段最多见,也见于床突上段颈内动脉[1]。蝶骨骨折后,颈内动脉管壁受到损伤,可形成假性动脉瘤,多表现为出血、凝血、再出血、再凝血,顺序进行,或发生难以控制的鼻出血,患者多因一次大出血休克或颅内血肿致脑疝而死亡。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在伤后2~3周破裂,伤后立即诊断动脉瘤者少见。头部外伤史,视力下降,鼻腔出血,动眼神经麻痹及颅内血管杂音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极少患者会出现以上所有症状,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和定位。外伤性颈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方法探讨(一)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方法探讨(一) 作者:张赋,吴文森,杨柳山,龙驹,刘邕波,蒋润发,杜正隆,邓盛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FA)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共25例病人:注射毒品所致5例PFA病人,采用假性动脉瘤近心端(髂动脉)、远心端(股浅动脉)阻断,清除病灶,缝扎股动脉残端,采用人造血管绕开感染灶行旁路移植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介入、血液透析治疗所致18例PFA病人行瘤体切开,用手指按压血管出血点,使用5-0prolene线直接缝合修复;外伤所致2例PFA病人阻断瘤体近心端髂动脉后,依据病变情况,直接修复、大隐静脉补片修复行股动脉重建。结果25例病人均获手术成功,无PFA复发,无发生肢体坏死。结论不同病因所致PFA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也减少病人创伤、节省医药费用。 【关键词】动脉瘤,假性;外科手术 不同病因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offemoralartery,PFA),各有其自身病变特点治疗方法各异,1997年5月~2006年2月,我院和南溪山医院共收治PFA25例病人,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手术治疗方法,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52岁。发病原因:锐器伤1例,挫钝伤1例,血液透析伤2例,介入治疗伤16例,经血管注射毒品损伤5例。并发症:3例次PFA破裂出血,5例次并发感染,2例次并发动静脉瘘。术前所有病人均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PFA大小为3.0cm×4.2cm~11.3cm×6.4cm,均可见五彩血流与瘤体相通,瘤体破口直径约0.3cm~0.6cm。25例病人均可触及腹股沟区包块,左侧8例,右侧17例,均可闻及吹风样杂音,5例瘤体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3例瘤体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16例广泛皮下瘀血。 1.2手术方法 1.2.1锐器伤1例、挫钝伤1例所致PFA病人,于瘤体近心端分离出髂动脉阻断,切开瘤体清除瘀血块,探查股动脉损伤范围。锐器伤病人:破裂口约0.4cm,边缘整齐,使用7-0prolene 线连续缝合修复;挫钝伤病人:血管壁挫裂伤约3cm,破口约0.2cm边缘不整齐,由助手按压住出血点,分离出股动脉远心端阻断,取一段大静脉制成血管片,修整挫伤股动脉,取静脉血管片,使用7-0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缺损区。 1.2.2血液透析伤2例、介入治疗伤16例所致PFA并1例动静脉瘘病人:采用直接瘤体切开,清除瘀血块,见股动脉出血点后,用手指按压止血,于出血点中央直接缝合一针,轻轻上提减少出血后,再仔细缝合,静脉出血点采用同样方法修复。 1.2.3血管穿刺注射吸毒所致PFA5例病人,局部均有感染,3例瘤体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其中1例并动静脉瘘,于近心端健康皮肤处切开,于腹膜外分离出髂动脉阻断。远心端也于正常皮肤处切开,分离出股浅动脉阻断,然后切开瘤体彻底清创,股深动脉、其他股动脉分支及静脉破口给予缝扎止血,创面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更换器械重新消毒铺巾,手术医师、护士更换手术衣及手套。4例使用人工血管端、侧吻合旁路移植行股动脉重建(内侧旁内1例,外侧旁路3例),1例因经济困难(大隐静脉炎症,闭塞)予直接缝扎股动脉远、近端未行股动脉重建,5例病人瘤腔均置碘仿纱条不缝合,术后给予换药治疗。 1.2.4抗凝阻断动脉近心端前给予1mg/kg肝素钠,术后使用人工血管及大隐静脉片血管重建的病人予华法林2.5mg口服抗凝治疗。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无人工血管感染,无肢体远端缺血坏死,无肢体坏死需行截肢病人。1例股动脉结扎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但皮肤温度正常,能行走,病人自觉患侧肢体力度较健侧差,所有病人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移植

颅内动脉瘤介入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8Rankin

颅内动脉瘤介入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8版) 一、术前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符合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入院接诊时完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估例数占同时期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完成mRS评分的例次数 ×100%同时期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总例数 意义:反映医院收住院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病情评估规范性。 二、术前1周内接受血管评价率 定义: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1周内完善颈部和颅内血管评价(比如TCD、颈部或颅内血管超声、CT或MR血管成像、或DSA)的例数占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例次数 ×100% 同时期入院颅内动脉瘤总次数 意义:反映医院收住院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病情评估规范性。 三、术前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达标率 定义:满足以下第1或第2项

1、颅内动脉瘤窄患者术前≥3天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的例次数占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2、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24小时给予负荷剂量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300mg顿服,硫酸氢氯吡格雷300mg顿服)的例次数占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总例次数的率。 注: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计算公式: 术前颅内动脉瘤患者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例次数 ×100%同期入院颅内动脉瘤总例次数 意义:反映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前药物规范化治疗情况。 四、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手术操作成功率 定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后,动脉瘤达到成功栓塞的患者例数占住院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总患者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完全栓塞例数 ×100%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总例次数 意义:反映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

动脉瘤超声诊断

动脉瘤超声诊断 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 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波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 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动脉瘤分类周围动脉瘤(常见股动脉、腘动脉)内脏动脉瘤 脾动脉、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胸 主动脉瘤)病因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动脉炎 性疾病临床表现体表搏动性肿物压迫症状血栓脱落致远端动脉栓塞肢体、器官缺血或坏死瘤体破裂其他症 状:局部疼痛,感染表现等 真性动脉瘤:动脉局限性扩张,管径为相邻正常管径的 1.5 倍或以上。发生常与动脉硬化有关。假性动脉瘤:局部动脉管壁破损,引起局限性出血及动脉旁血肿形成。常见诱因是局部损伤(动脉刺伤或插管、挫裂伤等)。夹层动脉瘤:动脉壁中层破坏,内膜变薄而破 裂,血液从破口进入中层,在 血流的冲击下,使中层逐渐分离,出现形成两个腔。易患因瘤分型(De Bakey分型法)I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 素是动脉壁中膜疏松。主要见于主动脉。主动脉夹层动脉 夹层可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亦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瓣n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

动脉近端;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主动脉 瓣。rn 型: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夹层常向下扩 展至胸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如血肿向上逆行扩展至主动脉 像图DeBakey 分型:I 型:破口在升主动脉,但累及升主 和降主动脉。 II 型:破口在升主动脉,但仅限于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 IIIb 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Stanford 分型: 动脉瘤诊断标准: ( 1 )腹主动脉最宽处外径较相邻正常段外 径增大 1.5倍以上;(2)最大径(外径)> 3.0cm 。符合以 两标准之一可诊断。 2. 局部囊样扩张。 用来描述动脉扩大, 但尚未达到动脉瘤的诊断标准。 3. 对于腹主动脉狭窄, 没有 以诊断直径狭窄率> 50%。假性动脉瘤诊断标准 1.在血管外 形成的搏动性血肿,没有动脉壁回声。最常见的原因是医源 期变化的血流信号。当瘤体内完全血栓形成后,可无血流信 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显示真腔和假腔内不同类型的血流,包 弓和升主动脉,则称逆行性夹层。 动脉瘤声像图动脉瘤声 III 型: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IIIa 仅累及 A 型:凡累及升主动脉 B 型:仅累及降主动 脉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要点(一)真性腹主动脉瘤 1. 真性 特定的诊断标准。如果局部收缩期峰值流速升高 100% ,可 性的。例如,动脉穿刺术后。 2.CDFI 可见腔内有随心动周 号。 口 号。 动脉夹层诊断标准灰阶超声:显示腹主动脉管腔被分成 两部分,即真腔和假腔,假腔内径一般大于真腔。 彩色多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致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致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 随着心脑血管及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普及,股动脉穿刺是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见路径之一,对股动脉的损伤难以避免,如局限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介绍2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72岁。因突发头晕4 h入院。入院后MRA示基底动脉末端结节样膨隆,动脉瘤可疑。经右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基底动脉上段左侧小脑上动脉起始可见一约6 mm×4 mm大小结节状突起。3 d后,全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手术顺利,拔除长鞘后右腹股沟穿刺处局部形成血肿,压迫止血半小时无活动出血后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随后,腹股沟区穿刺处出现10 cm×10 cm皮下血肿,并进行性增大,出现中度贫血。右侧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腹股沟区异常回声,考虑假性动脉瘤形成可能;复查示瘤体扩大明显。 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动脉瘤切除并瘘口修补术。术中发现皮下大量凝血块位于大腿内上侧,清除血肿时见有活动性出血自血肿腔向外喷射,探查见股总动脉一针眼样瘘口活动性出血,压力较高,用橡皮带控制股总动脉,暂时夹闭股动脉近端,以6-0无损伤缝合线8字缝合瘘口。

术后股动脉搏动良好,原瘘口亦无出血,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腹股沟区皮肤张力下降,右下肢活动无受限,右侧腹股沟区皮肤青紫瘀斑逐渐好转,半月后皮肤拆线病情好转后出院。 病例2:女,70岁,因头晕1个月余入院。外院颅脑CTA等检查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经右股动脉穿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顺利,术后左侧肢体活动好,右侧肢体肌力稍差,股动脉穿刺点给予血管缝合器封堵后返回病房。但术后逐渐出现右侧腹股沟穿刺处有搏动性皮下肿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制动等对症处理后,病灶未见明显扩大。病人经严格卧床休息及股动脉加压器压迫右下肢制动,超声复查假性动脉瘤未见明显扩大,后逐渐好转出院。 2. 讨论 FAP一旦发生,就有破裂出血、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组织坏死等的风险,必须及早正确诊断、及时处理。FAP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病人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搏动性肿块,可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常伴发疼痛、局部压迫、出血及感染等症状。FAP影像学检查多样,彩色多普勒超声因无创,较MRI及DSA简便、快捷、经济,可反复检查且能准确诊断多类血管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显示肿块有无搏动,肿块的形

股动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股动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卢钱娣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抗凝,抗学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假性动脉瘤成为介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01月至06月行PCI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8岁;其中植入一枚支架2例,2 例三支病变,未植入支架;1例血管无明显异常,未植入支架,术后均予宽胶布,沙袋局部压迫8小时,术肢制动6-12小时。 1.2临床表现 3例患者在术后2天穿刺部位出现明显肿胀,可触及波动性肿块,患者主诉感疼痛难忍,2例患者外观穿刺部位无明显肿胀,平卧位休息时无特殊感觉,下床行走时伤口穿刺处感牵拉痛,5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均确诊为假性动脉瘤。 1.3结果 2例于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4小时瘤口闭合,2例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弹力绷带包扎,沙袋间隔压迫72小时瘤口闭合,1例间断压迫5天瘤口闭合。 2原因分析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但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因此,术前应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对术程较长、使用过量抗凝药的患者术后压迫和观察时间要长。(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体形肥胖者多为老年人,皮下脂肪层较厚,动脉粥样硬化者多,穿刺时动脉搏动不明显,给穿刺带来困难,压迫时又较难找准穿刺点,以致压迫不彻底,穿刺口闭合不完全。高血压患者,术前如果没有完全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或者术后患者焦虑引起血压的再度升高都会给压迫带来一定的难度,压迫时间不够就容易并发假性动脉瘤。且高血压患者术后解大便时腹压增加,未完全闭合的股动脉穿刺口易在强大血压的冲击下破裂出血。(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医护人员没有做好术前教育或术后患者耐受性差,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4)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中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透析患者穿刺内瘘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及防范

透析患者穿刺内瘘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及防范 发表时间:2015-10-19T10:39:12.61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作者:李慧君巩楠智霞王泽香代翠[导读] 邯郸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 为防范和减少透析患者穿刺肘部内瘘误刺肱动脉的发生,应加强肘部解剖知识的学习,熟悉血管的走形,尽量避免穿刺肘部血管。 邯郸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75-01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因具有并发症少、方便、安全、使用时间长[1],而被称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有出血、血栓、感染、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等,其中有报道动脉瘤的发生率在2%到30%不等[2-3],常见于吻合口及穿刺部位[4],但因穿刺肘部静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少有报道。现将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收 治的3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内瘘出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加强临床的重视程度,防范和减少发生。 1 一般资料 3名患者均男性,1例为本透析室病人,2例由外院转入,年龄分别是25岁、54岁、62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例;1例刚进入血液透析治疗,其余2例已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2年、4年;分别于内瘘术后20天、42天、50天使用内瘘穿刺。3名患者均有高血压,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50/85mmHg左右,1例因“脑血栓”口服阿司匹林 100mg 1/日。透析中抗凝剂应用:1例无肝素,1例低分子肝素,1例肝素钠;透析前均选择肘部附近静脉穿刺。2例因回血不畅在固定部位反复穿刺出现皮下血肿,分别2×3cm、4×5cm,于冰块冰敷,透析中观察血肿无变化;3例分别于透析结束拔针时、透析后去除按压绷带时、透析结束2.5小时时出现上臂进行性增大的肿块,皮肤张力大、皮温高,疼痛剧烈,感膨胀性搏动;3例均经血管超声确诊为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2 临床处理 2.1常规措施抬高患肢、制动、压迫止血、冰敷、镇静止痛、控制血压。 2.2 对症处置 1例行保守按压治疗,假性动脉瘤破口闭合,2例因上肢肿胀明显致手指发麻行假性动脉瘤切除、肱动脉修补术+正中神经松解术[5]。 2.3 结果 3例均于1月余后上臂肿胀完全消退,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假性动脉瘤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血管损伤破裂后在周围软组织形成局限性血肿,与血管腔相通,被增生纤维组织包围,伴有搏动,瘤壁是纤维壁。假性动脉瘤形成后不可自愈,可继发瘤内血栓、压迫周围组织及神经等,如本组中2例出现手指发麻的神经受压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总结分析本组中3例穿刺肘部内瘘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如下:(1)缺乏肘部血管解剖知识,42.5%的肘窝部可见粗大的肘正中静脉从肱动脉前方交叉而过,该部位层次关系为:皮肤、皮下组织、肘正中静脉、深筋膜、肱动脉、肱肌、肱骨[6],同时肱动脉在肘窝的位置表浅,故穿刺肘部静脉时要提高警惕,避免误刺肱动脉。(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早期就发生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差,而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更容易造成血管壁损伤或贯通,造成假性动脉瘤。(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异常,加之透析中应用肝素或平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造成血栓形成时间延长,使穿刺血管得不到闭合而出血。(4)患者的血压高造成血管张力大,穿刺处不易愈合,本组的3例患者均有高血压,发病时血压最高的达220/110mmHg,这也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有关。(5)内瘘不应过早使用,内瘘的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8-12周以后开始使用[7],在动脉化的静脉尚未完全扩张时使用更易造成穿刺困难,本组中的1例在内瘘术后20天,内瘘未成熟时使用,造成穿刺困难,同时又在肘部穿刺,致误伤肱动脉。(6)发现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时压迫止血不到位。因血肿压迫造成上臂皮肤张力大、患者疼痛等因素致使不能准确的按压血管穿刺点或按压力度不当、按压时间不足等,均造成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给患者带来痛苦。 (7)所用穿刺针粗,患者在透析中要求达到的血流速至少是200ml/min,故穿刺针选用15G-17G,这与误穿肱动脉造成假性动脉瘤亦有关。 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后可并发感染、血栓、压迫神经等不良后果,要立即处理.按压的力度要既能压闭穿刺点又不阻断动脉的血流为度,压迫时同侧桡动脉应能触及,按压时间30分钟,如患者能耐受可延长按压时间,按压可反复多次直至穿刺点闭合。如血管破损大,周围组织、神经受压,也可行手术治疗,根据情况行假性动脉瘤切除、肱动脉修补术、神经松解术。 为防范和减少透析患者穿刺肘部内瘘误刺肱动脉的发生,应加强肘部解剖知识的学习,熟悉血管的走形,尽量避免穿刺肘部血管。如可用血管不多,需应用肘部血管穿刺时,一定要使用止血带使静脉血管充分充盈,并避免在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避免内瘘未成熟前过早使用,新使用的内瘘应由技术熟练娴熟的透析专科护士穿刺、拔针及止血按压。最后拔针时动作要快,拔针方向与进针方向要一致,按压要准,待针完全拔出时再压迫穿刺点,不可边拔针边压迫,这样易损伤血管内壁,同时注意按压止血的力度和时间。一旦肘部穿刺出现血肿,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可以无肝素透析,透析中加强巡视及观察血肿情况,拔针按压后要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并向患者交代好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 Elseviers MM,Van Waeleghem JP. 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Nurses Association/European Renal Care Association. Identifing vascular access complications among ESRD patients in Europ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Nephrol News Issues,2003,17:61-64. [2] Lo HY,Tan SG.Arteriovenous ?stula aneurysm–plicate, not ligate[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7,36:851-853. [3] Salahi H,Fazelzadeh A, Mehdizadeh A,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7915151.html,plication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dialysis patients[J].Transplant Proc,2006,38:1261-1264. [4] 王玉柱.血液净化通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3-105. [5] 杨培胜.彩色多普勒诊断左挠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4(5):753. [6] 杜湘珂,戴义华. 肱动脉肘部穿刺术的应用解剖[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5):329-331 [7] 王玉柱. 血液净化通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0-92.

腹主动脉瘤诊疗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疗指南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 的50%。因此,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可以诊断AAA。 1、发病率 AAA的发生和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AAA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的Malma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AAA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患者中发病率可以达到5.9%[1]。 2、病因学 动脉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都被证明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在血流压力下扩张形成动脉瘤。 2、1 遗传易感性 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AAA 患者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15%AAA患者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0.001[2]。其他研究则表明,家族性AAA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AAA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AAA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2 动脉硬化因素 AAA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一为血管扩张,另一为血管狭窄闭塞,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这都有力证明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3 各种蛋白酶的作用 动脉瘤的一个显著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的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的蛋白酶破坏;局部金属蛋白酶(MMP)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4 先天性动脉瘤 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其中最多见的是马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e)。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韧带松弛、晶状体脱垂、主动脉扩张及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还有

周围动脉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周围动脉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形成的局限性膨出或梭型扩张性病变。以搏动性包块为主要症状,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周围动脉瘤是指主动脉以外的动脉区域发生的动脉瘤,以股动脉和腘动脉处最为常见。 二病因1.动脉硬化 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发生退行性变,难以承受压力而引起,一般多为真性动脉瘤。 2.损伤 动脉损伤、破裂后于局部形成血肿,并与动脉管腔相通,后被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动脉瘤。某些部位的慢性摩擦、挤压,也可导致动脉瘤。 3.感染 脓毒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或结核时,细菌可经血液循环侵袭、破坏动脉壁,形成动脉瘤;梅毒螺旋体感染可使动脉壁中层变性、破坏,发生动脉瘤,现已少见。感染所致者,多为假性动脉瘤。4.动脉炎性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病等,导致动脉发生非细菌性炎症,从而形成动脉瘤,多见于青年人。 5.先天性动脉中层缺陷 Marfan综合征和Ehlers-Danlos综合征,前者与胶原代谢缺陷、后者与胶原形成异常有关;多见于青年人,且伴有各自较为特殊的临床表现。 6.医源性 血管转流术后的吻合口由于感染,缝线脱落、张力降低等,可导致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动脉穿刺或行腔内治疗后,局部可形成穿刺点假性动脉瘤。 三临床表现1.局部搏动性包块 动脉瘤典型的表现为搏动性包块,表面光滑,可伴震颤及杂音等,压迫病变近端动脉,可使包块缩小、张力降低,震颤及杂音减弱。 2.局部疼痛 随动脉瘤逐渐扩大,局部可出现胀痛或跳痛,突然出现的疼痛或疼痛突然加重,可能是动脉瘤急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1.定义: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 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2.原因: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因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致 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的软组织,在血管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 约在伤后1个月后,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它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它不像真性动脉瘤那样具有动脉血管的外膜、中层弹力纤维和内膜三层结构。假性动脉瘤从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对其形成机制和破裂出血的成因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动脉因某种因素的作用(如创伤、感染等)发生破裂出血而形成局部血肿,继而被周围的软组织包绕,逐步形成的含血囊腔,腔内为凝血块、血栓及血液。囊壁无正常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及外膜三层结构,而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囊壁的这一特征是与真性动脉瘤 (aneurysm)的根本区别所在。 3.临床表现: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 杂音。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诊断一般不难,除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外,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必不可少。通过造影可了解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载瘤动脉及瘤内有无附壁血栓,且往往血管造影显示的瘤腔影像小于瘤体实际大小是其特征,为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此外,CT和MRI检查对诊断也有较大参考价值,尤其MRI在检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冬梅, 马维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734000 刊名: 中外健康文摘 英文刊名:WORLD HEALTH DIGEST 年,卷(期):2010,07(20) 参考文献(5条) 1.STELLAP R;KIEMENEI J F;LAARMAN G J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following transradial artery coronary angioplasty 1997(02) 2.LOUVARD Y;KROL M;PEZZANO M Feasibility of routine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operators experience 1999(09) 3.Vetrovec G W Radial angioplasty; feasible but should this be the standard 1999(01) 4.姚明;乔树宾;王东方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循环杂志 2002(05) 5.廖志勇;虞准;胡春华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吴华.孙福成.毛永辉.杨继红.何青.徐中武.钱贻简血液透析患者与心脏介入性诊断治疗[期刊论文]-中国血液净化2002,1(11) 2.贾永平.孙晋亮.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偶联因子6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8) 3.赵胜利.黄楚昌.罗云辉.陈红梅.ZHAO Sheng-li.HUANG Chu-chang.LUO Yun-hui.CHEN Hong-mei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 4.柏鲁宁.周振国.康瑞刚.畅涛.王更新.BAI Lu-ning.ZHOU Zhen-guo.KANG Rui-gang.CHANG Tao.WANG Geng-xin 血浆内皮素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变化[期刊论文]-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21(1) 5.王晓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闫蕊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6) 6.冷冰.周良辅.宋冬雷.陈衔城.张法永.张晓龙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4) 7.孙万峰.董志峰.张国培.夏玉东.崔婷.SUN Wan-feng.DONG Zhi-feng.ZHANG Guo-pei.XIA Yu-dong.CUI Ting不同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的临床比较[期刊论文]-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5) 8.黄奕森.张长青.叶源春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0) 9.刘萍.高向阳.马小龙.LIU Ping.GAO Xiangyang.MA Xiaolong脑血管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医药2011,31(2) 10.杨扬.董玉海.邵合德.殷洁.YANG Yang.DONG Yu-hai.SHAO He-de.YIN Jie DSA技术在四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 引用本文格式:王冬梅.马维军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45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0(20)

完整版腹主动脉瘤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发表时间:2016-10-08 20:18:50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阅读117次 选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因此,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 瘤,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 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 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Malma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 尸检,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 达 5.9% 二、病因学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 1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 (P <0 1001)。其他 研究则表明,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 易破裂;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 2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 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 3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 的蛋白酶破坏;局部金属蛋白酶(MMP)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 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 4先天性动脉瘤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其中最多见 的是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韧带松弛、 晶状体脱垂、主动脉扩张及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还有Ehlers 2 Danlos综合征等。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