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档办〔2010〕116号二○一○年六月1.总体要求 1.1概述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造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木要

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1.3建设目标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

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1.4建设内容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增长规模的数据管理、满足数字档案馆各项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2)开发或应用具备“收集、管理、存储、利用”等功能要求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3)全面推进馆藏数字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优先建立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逐步进行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转换,积极推进电子文件的接收和管理,建立各类数字档案资源库群。(4)应用先进技术和相关管理手段,保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可靠可信和长期可用,减少数字档案对软硬件的依赖性,从而使数字档案具备传统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凭证性和长期可读性。(5)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利用对象,通过不同渠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分层共享,方便、快捷满足各类用户利用需

求。(6)配套建设数字档案馆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档案馆系统安全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1.5建设步骤数字档案馆建设一般分项目规划与立项、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运行维护等几个步骤进行。(1)项目规划与立项根据社会信息化和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研究提出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成立由档案馆主要领导、信息化人员、相关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参加的项目筹备小组,对本地区信息化现状和国内外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等,特别是各立档单位产生电子文件状况、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公众对档案利用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研究提出项目可行性报告,向当地主管部门提出数字档案馆立项申请。在与相关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后,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2)项目招投标项目经立项批准后,应按照国家有关项目管理规定进行招标或邀标工作。充分征求档案馆各业务部门、相关专家的意见,对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求进行细化,形成功能需求方案。功能需求方案应既符合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又便于计算机编程人员理解,能够在系统开发中实现。(3)项目实施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总体内容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的要求,制订详细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内容、进度和时间安排,有计划地推进系统开发与调试、软硬件集成、项目试运行与验收等项目实施工作。项目建设中应当加强项目监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4)运行维

护项目验收后,应适时调整、明确数字档案馆各功能模块的管理职责,加强应用培训,建立数字档案馆业务工作与技术工作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以业务管理工作为主线、以技术保障工作为支撑的管理机制。要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以档案馆人才自主管理为主体,社会外包服务保障为依托运行与维护体系。 2.管理系统功能要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应当具备“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四项基木业务功能,以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维护等功能。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馆藏数字档案信息,特别是由电子文件归档形成的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和可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可以根据信息化发展和档案管理的要求而有所侧重并不断拓展。2.1收集功能要求系统应当具备接收立档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对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和采集重要数学信息资源等功能。(1)系统能够根据相关要求接收立档单位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并在建立一整套接收机制基础上,保证接收过程责权明确,杜绝安全隐患,从源头上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2)系统应当提供选择在线接收和脱机接收方式。(3)系统应当能够批量导入或导出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和可用。(4)系统应能对在线或离线接收的档案数据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验证。(5)系统应具备目录数据和内容数据等多种信息资源的采集功能。

2.2管理功能要求系统能够对所接收的各类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整理、比对、分类、著录、挂接、鉴定、检索、统计等操作,使无序信息有序化,并实施有效控制。系统应能:(1)按照设定的分类方案,将数字档案信息存储到系统中,或根据管理要求进行适当调整。(2)过滤重份数据和重新分类、编号。(3)对档案内容进行抽取和添加元数据等操作。目前档案管理都是基于目录数据库挂接方式来实现,将来不排除使用新的扶术方法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管理。(4)辅助人工完成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5)对档案内容数据及其元数据等相关信息建立持久联系,形成长期保存档案数据包和利用数据包。(6)对档案类型、数量大小等按照设定要求进行统计、显示或打印输出所需各类档案信息。(7)辅助完成馆藏实体档案编目(著录、标引)、整理、出入库房整理等工作。(8)定制档案业务流程或进行流程再造。2.3保存功能要求系统能够实现对数字档案长久的安全保存,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长久保存策略的确定;二是存储架构选择。

2.3.1长久保存策略长久保存策略包括存储格式的选择,捡测、备份和迁移等技术方法的采用等。(1)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格式,暂时未制定标准的,选择开放格式或主流格式。(2)定期对载体及其软硬件环境进行读取、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根据数据重要程度以及整理和利用的需要,选择在线、近线、离线、异地、异质和分级存储等技

术和方式。(4)计算机软硬件以及技术或标准规范发生

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事件时,为了保证数字档案信息可读,应采取迁移等手段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技术处理。 2.3.2

存储架构选择根据档案数据量和管理目的不同而采用不

同的存储技术及其相关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选择存储设备的首要因素。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数字档案馆的数据量和利用并发用户数的需求,以保证数字档案馆合理安全的存储容量和较快的网络传输速度,适当选择采用单一应用平台,配备数据库服务器、文件存储器、备份服务器、备份软件等构成的存储服务平台;以及采用SAN、NAS、DAS、IP-SAN 或其他形式的存储技术方法。2.4利用功能要求数

字档案管理系统应当根据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和网络条件,分别通过公众网、政务网、局域网等建立利用窗口。系统应能实现档案查询、资源发布、信息共享、开发利用、工作交流、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应当: (1)能够运用最新检索技术方法满足利用者在各种利用平台对档案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全面的利用查询要求。(2)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或特定载体发布档案信息和信息资源共享。(3)能够辅助进行档案信息智能编研、深度挖掘。(4)能够为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提供在线交流平台、远程指导、远程教育。(5)能够辅助开展数字档案的增值服务。(6)能够进

行档案利用访问量统计、分布分析、舆情分析等相关工作。

(7)能够对用户、数据项、功能组件进行利用权限的角色

授权处理,能够进行门类设置、结构设定、字典定义等系统代码维护工作。3.应用系统开发和服务平台构建鼓励各地区统一开发或购置成熟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减少重复开发,降低应用成木。应用系统开发应当遵循整体性、开放性、稳定性等原则。鼓励软件开发公司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对“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功能模块或子系统进行专业深度扩展、创新开发。(1)整体性。系统应考虑所配备和购置的软硬件及其网络平台环境,选择恰当的开发工具和技术路线,正确处理各子系统或模块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2)开放性。系统应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档案管理的最新要求

而具有兼容性和拓展性。(3)稳定性。系统开发应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

3.2服务平台建设数字档案馆网络架构一般应面向不同对象、立足现有不同网络,构建三个服务平台,并提供相应层级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共享服务。数字档案馆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不同档案开发范围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一般主要包括:一是基于局域网面向档案馆工作人员和来馆利用档案人

员的馆内档案利用服务平台;二是利用当地政务网建设的面

向本级党政机关各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和档案信息共

享平台;三是利用公众网建设的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和进行馆

际交流的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平台。(1)基于局域网的档

案服务平台局域网档案服务平台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

平台。局域网档案服务平台应当具备馆藏数字档案传榆、交换、存储、安全防护的功能,承担档案馆“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四项基木功能,满足日常数字档案馆业务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需耍。局域网通常还要承担辅助档案实体管理的功能。(2)基于政务网的档案服务平台政务网档案服务平台是数字档案馆连接本级各党政机关立档单位的主干平台。它依托本级政务网,能够接收各立档单位电子文件,能够为政务网用户提供在线档案查阅利用、档案业务指导或其他档案工作服务,实现党政机关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政服务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档案馆探索采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各立

档单位提供软件服务和存储服务。(3)基于公众网的档案服务公众网档案服务平台,如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是档案馆实现公共档案服务和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有

效途径之一,它依托公众网,通过档案网站建立满足公众查阅档案需求的利用窗口,同时,采集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各类数字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公众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最广泛共享。该平台还可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实现馆际档案信息交流。档案服务平台建设当前应遵循的标准规范有:(1)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2)GB/Z24294-2009 信息安全技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

安全实施指南。3.3软硬件设备配置3.3.1系统软件选型

数字档案馆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方面。操作系统的选择要根据数字档案馆的规模和硬件配置等情

况来选定。终端操作系统通常选择使用与其软硬件兼容,使用较为广泛的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要综合考虑任务量、并发用户、安全性等因素选择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首

先满足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需求,并充分考虑技术和管理成本;其次应注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对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再次

要考虑其开放性和扩展性,为将来系统的升级、迁移免除后顾之忧。数据库系统必须考虑到稳定性和高性能以及档案资源的安全性,所以在选型之前一定要认真规划,周密地分析与考虑,所选择数据库系统应能支持当前及可预见的将来采用的软件,并充分考虑今后几年数据量的要求。在前期规划时,不仅需要决定使用的类型和版本,还需要规划设计数据结构;不仅需耍考虑当前存储和管理的数据信息类型,还要考虑将要接收进馆的数据信息类型。其他软件配置。在数

字档案馆系统运行中,除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外,还需根据数据采集、管理、利用等方面需要,配置其他一些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如数据仓库、数据交换、OCK、格式转换、非线性编辑、全大检索等方面的软件。 3.3.2 硬件设备配置数字档案馆系统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终端、网络、存储及其他配套设备。系统中每个独立任务应有相应的服务器来承担处理任务。服务器在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不同,

可以分成主服务器和辅助服务器两类。主服务器主要承担信息系统数据存储和管理以及应用系统的运行,主服务器的选配必须充分考虑系统性、安全性和高性能。辅助服务器包括辅助应用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承担系统中非核心功能的处理任务。一个数字档案馆系统配备服务器的数量,取决于系统的实际功能,不必强调所有任务都有独立的服务器,可根据财力、数据规模、用户数量及其访问量等,合理选定。网络设备主要句括传输介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光电转换等。双绞线和光纤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物理上分散的多台计算机只有通过传输介质才能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集线器可以放大传输信号,主要用于小型网;交换机是一种基于点对点发送数据的网络连接设备,具有网络流量控制等性能,是大型网络组网的必需设备;要使网络之间互连,则必须配备路由器;光电转换设备是实现双绞线和光纤两种不同传输介质的信号转换的设备。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磁盘、光盘、磁带等。应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存储架构而选择存储设备。数字化设备包括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终端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通常是指独立工作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数字档案馆各项业务的开展必须依托这些设备,通过终端访问网络应用系统,完成信息处理工作。一个数字档案馆终端设置应考虑三种用户,即社会用户、档案馆工作人员、档案馆聘请的

数据加工和处理人员。4.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包括电子文件接收、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资源整理加工、建立各类资源库等内容。4.1电子文件接收应当根据档案接收范围,建立电子文件接收进馆制度和机制,配备必要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上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为了保证有价值的数字档案资源接收进馆,从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始,就应按照数字档案馆功能要求,研究确定电子文件接收范围、标准和方法。在范围上,除了参照纸质档案接收要求,还应针对电子文件多样性、形象性的特点,接收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大变化的电子形式的记录;在种类上,除了文本文件,还包括数码照片、图形图像、多媒体、数据库、网页等各种形式的电子文件。应当明确电子文件移交的方式和时限。移交方式可以是在线也可以离线移交,但不论何种移交方式,以安全、高效、准确为原则。与纸质文件对应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之前,应要求和督促立档单位建立正确无误的对应关系,并保证其内容的一致性。应当加强对电子文件形成及其整理、归档、移交的监督指导,包括确定归档范围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开展技术服务等。电子文件的接收与管理应当遵循以下标准规范:(1)GB/Tl 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2)

DA/T32-2005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 (3) DA/T46-20

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 (4) DA/T47-2009版式电子文

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 (5) DA/T48-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4.2档案数字化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是现阶段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保管、保护、整理、鉴定、转换、存储、利用等多个环节,应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当通过数字化工作,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的梳理。要高度重视档案整理、鉴定、保护等基础工作,为数字化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来源。如果对馆藏档案无法一次性全面数字化,可以按照特殊载体优先、重要程度优先、共享性强优先等原则分步实施。数字化加工一般采取自主加工和委托加工两种方式进行。自主加工是档案馆自行配备数字化加工设备,自行组织人力开展数字化加工。这一模式适用于少量重要、核心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委托加工是将应数字化的档案,委托专业公司实施加工。这一模式效率相对较高,投资相对节省,普遍适用于各类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档案馆所委托加工的公司必须是具有相关保密资质的专业公司。档案数字化工作之前应遵循的标准规范有:(1)DA/T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2)DA/T43-2009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4.3资源整理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管理之前,必须进行整理,包括分类、价值鉴定、开放审查等。应当将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有序排列,当前国家尚未制订针对数字档案信息分类的规则,

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可以参照传统载体档案的分类、排序方式,结合数字档案信息的特点,确定数字档案信息的合理分类方案,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的有效控制。电子文件或数字化档案信息发布利用之前,必须进行开放利用的鉴定工作,并通过技术检查,譬如清晰度、准确性、完整性,以便让利用者有效检索、阅读和理解数字档案信思。档案信息网

上提供利用,要根据数字档案不同网络的传播范围、用户范围、使用方式等进行处理。对涉及国家秘密、知识产权或个人隐私及其他敏感信息的档案利用,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划控处理。涉密信息只能在涉密网发布;内部信息只能在内网(包括政务网和档案馆局域网等)使用;开放信息可以在公众网发布。开放鉴定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4.4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运用计算机及其相

关技术设备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当前一般采取数据库技术方法进行。档案资源库一般包括目录数据库或元数据库、内容数据集等。目录数据库是数字档案资源管理的基础,它是将反映数字档案特征的规范数据,依照一定的字段要求存入计算机中,通过系统的排序等处理,形成由计算机检索的目录数据体系。目录数据库建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通过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采集的档案目录数据库,一般是通过人工录入建库方式建立;二是通过接收电子文件方式形

成的数字档案,一般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自动采集生成或从数

字档案元数据库中提取而形成,经过数据整理规范审核与补充完善后建立。保存数字档案元数据是保证数字档案可靠和可用的一项重措施。元数据库建设接照数字档案元数据采集规范要求建立。元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电子文件或数字档案的背景、结构和管理过程信息进行自动生成和适当人工添加而形成。内容数据集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它是通过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技术方法将档案全文按照一定的分类、排序方式排列形成的集合。内容数据一般通过与目录数据挂接方式实施有效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检索技术的发展,将来也会采用其他技术方法对内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对于由电子文件归档形成的电子档案,其内容数据还应与其元数据建立持久有效的联系,防止非法修改,采取技术措施,确保其可靠和可用。数字档案资源库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规范:(1) GB/T20163-2006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2) DA/T134994档号编制规则。5.保障体系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工作,数字档案馆的安全包括数字档案数据的安全和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平台的安全。数据安全就是要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可靠、可用、不泄密、不被非法更改等,系统及其网络平台安全就是要保持系统软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控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主要通过两方面途径实现。一是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用相应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耍的软硬件设施。

数宇档案馆系统一般要求达到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以上安

全保护标准。数字档案馆系统集成商应具备相应的保密资质,并严格按照有关安全保密规范要求进行项目设计、系统开发和项目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应当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实施。数字档案馆系统安全隐患包括数据窃听、电磁泄漏、电力中断、载体损坏、自然灾害、非法访问、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系统超负载、假冒身份、权限扩散、数据篡改、操作失误等,应当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应对这些安全隐患。应当高度重视数字化加工、电子文件接收等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同时应当制订应急预案,完善灾难恢复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当遵循的有关信息安全规范: (1) GB17859-1999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信

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2)GB/T24363-2009信息安

全技术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3) GB/Z243 64-200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4)GA/T671-2006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5.2

标准规范建设严格遵照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标

准是实现数字档案馆各项功能的必要前提。数字档案馆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各地在建设数字档案馆过程中,具体技术应用或工作流程如果尚无相关上位标准规范,可以向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相关标

准规范制修订建议,或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相关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并积极上报有关部门,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张丹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2期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载体变革、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数字档案馆一经产生,就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作为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数字档案馆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信息资源管理革命”提出的是信息管理正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政府文件的计算机管理与无纸化办公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革命的重要推动,也是1970年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接收了第一批电子文件,成为历史性的记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使传统档案馆也开始引进计算机管理,这是开始的一步。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大量积累,只能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长期的储存和有效的管理。于是数字档案馆便成为一种必需的档案管理模式。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最大的特点就海量的信息资源存储,作为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其中的数据也是复杂的,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技术标准,所以在设计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借助于元数据著录标准,实现数字档案馆的高效的存储与检索。 网络化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特征,数字档案馆可以借助网络向用户提供随时的在线服务从而将低获取档案信息的时间,扩大了档案的利用途径和范围,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在网络环境中,数字档案馆不再只局限于自己一馆,还可以与其他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相互连接,将各自的资源综合到一起,方便社会公众的检索利用。 三、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一)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功能。1.档案的收集。数字档案馆在信息类型、来源、形式等各方面数量都要超过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不仅可以蕴含原来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对其他档案馆和相关行业信息进行收集,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到网上与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他行业云数据库、社会政务公开信息,数据量是不断增加的,载体也是多变的,所以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其将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2.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数字档案馆将收集来的档案信息保存。数字档案馆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和稳定,还应进行系统备份,并且对于应用程序、系统设置、数据信息、日志信息等也应进行备份。备份内容要完整齐全,结果应以单独的数据包形式存放,要能够脱离系统进行导出,为了防止在突发情况时,系统备份可以起到作用。3.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利用。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有差异,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心理和行为,使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实现个性化服务模型。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用户满意为终点,多方面,共享性的传播档案信息。当用户需要检索的一些重要信息时,工作人员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在本局(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在规定范围内提供相应查询结果。从数字档案馆的查询途径来说,其强大的检索能力,包括关键字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一般可以根据检索项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并且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电子文件资源进行远程查阅和调用。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 【摘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城建档案信息,为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动态的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是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终极目标,本文介绍了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必要性,分析了建设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建设要点。 【关键词】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 一、前言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启动信息化工作之前应明确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并无系统的分析研究,也无明确统一的结论。作者认为,围绕城建档案的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利用”这一最终目的,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那么,城建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达到有效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而进行的系列的综合的科学的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依据城建档案信息化的规范体系,以城建档案网络为平台,依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的动态的系统化的管理工作。 二、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概念正逐渐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城市建设包括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馆作为一个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基地,主要负责接受和保管城市建设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录像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将接收入馆的各种城建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建各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产生了各种档案,除了传统载体的档案之外,还有大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电子地图等产生的电子文件,我们不能再按原来的方式去整理、保存这些新形式的城建档案。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以及适应网络化的需要,必须加快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二、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优点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与传统城建档案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立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因此决定了它将弥补传统城建档案馆的不足而长期存在。 1、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数字城建档案馆可与覆盖全社会各领域包括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进一步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 2014年

说明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钢朱煜忱丁德胜毛海帆傅培超会琴红吴惠敏。

目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 建设原则与容 (2) 2.1 建设原则 (2) 2.2 建设容 (2) 3 基础设施建设 (3) 3.1 网络基础设施 (3) 3.2 系统硬件 (3) 3.3 基础软件 (3) 3.4 安全保障系统 (4) 3.5 终端及辅助设备 (4) 4 应用系统建设 (4) 4.1 档案门类管理 (4) 4.2 接收采集 (5) 4.3 分类编目 (5) 4.4 检索利用 (6) 4.5 鉴定统计 (6) 4.6 系统管理 (7) 4.7 技术文档管理 (7) 4.8 测评鉴定 (7)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8) 5.1 基本要求 (8) 5.2 数字档案资源命名规则 (8) 5.3 文书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4 声像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5 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10) 5.6 纸质档案数字副本质量要求 (11) 5.7 数字档案资源的备份 (11) 6 保障体系建设 (12) 6.1 经费保障 (12) 6.2 制度保障 (12) 6.3 人才保障 (13)

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下同)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1 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数字档案室,是指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等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提供共享利用和有限公共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1.2 基本特征 与传统档案室相比较,数字档案室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室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室的基本特征。 2)档案实体“虚拟化”。通过对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实体“虚拟化”,使之能够与其他数字档案资源一并进行管理和规。 3)档案管理系统化。将档案业务流程、标准规固化在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系统、规管理。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室依附于网络而存在,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档案收集、管理和移交,用户不必亲自“登门造访”,就可以利用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快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5)档案利用知识化。数字档案室将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组织并起来,以动态分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由档案的提供向知识的提供转变。

数字档案馆规划及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与建设 国家档案局科研所邱晓威 一、数字化档案馆提出的背景 1、概念的出现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源于三种途径:一是随着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普及,使档案馆的信息管理数字化,实现了从档案机读目录的管理到档案原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二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科研的计算机化,直接产生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进馆前的数字化;三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基础数字信息工程建设中对档案馆、档案信息以及其他部门的各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的提出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是由于包括中国在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于是出现了数字档案馆的提法。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2、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 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国际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情况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 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就成立了数字档案馆特别工作组,开始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和筹建工作。到了20世纪90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

衢州市城建数字档案馆初期建设方案

衢州市城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 规 划 建 设 方 案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2) 1.1项目名称 (2)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3项目建设内容 (3) 第二章建设单位现状 (5) 第三章建设方案 (6) 3.1建设原则 (6) 3.2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 (6) 3.3档案整理方案................................................................................................................- 7 - 3.4档案管理软件................................................................................................................- 8 - 3.5数据备份........................................................................................................................- 9 - 3.6硬件配置..................................................................................................................... - 10 - 3.7当前项目建议............................................................................................................. - 11 -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衢州市城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项目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既是电子政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一部分,数字档案馆为“数字城市建设”使馆藏档案从库存资源向信息资源转换提供中间件和支撑管理平台,为政府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城建档案目录和城建档案原文图像的数字城建信息查询中心,也为数字政府和数字城市信息的发布提供了一个统一平台,有利于提高政府办公的透明度,树立现代化的政府形象。 ●保存人类社会记忆,对历史负责的需要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强力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将逐步实现政务和办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

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在数字档案馆(室)的定位 下对照建设的目标及内容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 未来发展方向与期望。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档案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档 案馆产生了新的职能要求,从最开始的两位一体的职能要求:一是永久保管档案 的基地;二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发展为五位一体的职 能要求:一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档案利用中心; 四是政府信息查阅中心;五是电子文件中心。为对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最科学有 效解决方案就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室)。 一、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室的区别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分析如下:从管 理对象来看,数字档案馆多为数字副本,部分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以电子文 件为主,兼顾数字副本;从对象内容来比较,数字档案馆多为目录信息,部分全 文信息,而数字档案室主要为全文信息;从工作重点分析,数字档案馆重在管理,包括接收、管理、利用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重在规范,包括整理、管理、利 用和移交电子文件;从档案保管期限比较,数字档案馆着眼于档案长期保存,而 数字档案室着眼于档案现实利用,面临长期保存。 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整体情况 国家档案局在2000年深圳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数字档案馆建设研讨会,就此拉开了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序幕,紧接着2014年出台《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规范引导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并在2015年正式开展数字档案馆系统 测试工作。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依据是《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数字档 案室建设以2016年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的《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为依据。此后,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全新事业、全新工程在全国各地 获得快速发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开花结果,投入运行并取得绩效。 按照各地档案馆网站、新闻报道和相关文献查询,从2015年6月5日至 2019年12月31日通过测试认定的各省、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一共31个分 别为:青岛市档案馆、太仓市档案馆、绍兴市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十堰市档 案馆、青岛市南区档案馆、上海市徐汇区档案馆、南京市建邺区档案馆、漳州市 档案馆、常州市档案馆、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济源市档案馆、蚌埠市档案馆、嘉 善县档案馆、潍坊市档案馆、楚雄州档案馆、湖州市档案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 房屋档案馆、济南市档案馆、芜湖市档案馆、张家港市档案馆、宁波市数字档案馆、中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日照市数字档案馆、浙江省 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成都市双流区档案馆、西安市档案馆、上海市青浦区档 案馆、山东省档案馆。 2016年-2018年通过测试认定的各省、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一共7个分 别为:中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室)、海关总署数字档案室、南京市审计局数字 档案室、南京建邺区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数字档案室、福 建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浙江省公安厅数字档案室。 2015-2019年期间平均每年约新增6个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范围不断 扩大,建成数量逐年攀升。2016-2018年期间共认定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7个,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说明 为加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除非特别说明,本指南所用术语均引自《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付华、王雁宾、姜延溪、蔡盈芳、张晶晶、熊伟、孙晓光、周喜、皮楠、环红

目录 1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建设目标与原则 (2) 2.1 建设目标 (2) 2.2 建设原则 (2) 3基础设施建设 (3) 3.1机房建设 (3) 3.2网络设施 (4) 3.3硬件设备 (4) 3.4基础软件 (4) 3.5其他设施 (4)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 4.1收集功能 (5) 4.2整理功能 (6) 4.3保存功能 (7) 4.4统计功能 (9) 4.5利用功能 (9) 4.6系统管理功能 (10) 4.7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12) 4.8其他可选功能 (13) 1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3) 5.1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13) 5.2电子文件归档 (14) 5.3专题数据库建设 (15) 6 制度规范建设 (15) 6.1制度建设 (15) 6.2标准规范建设 (15) 7 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17)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17) 8.1经费保障 (17) 8.2人才保障 (18) 9 建设步骤 (18) 9.1项目规划 (18) 9.1.1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18) 9.1.2制定项目方案 (18) 9.2项目立项 (19) 9.3项目实施 (19) 9.4项目验收 (25) 9.5项目运维 (25) 2

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及要求

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及要求 一、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1.档案组织管理 (1)建立档案工作,设立档案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管理网络。 (2)机关各级分管领导职责明确,履职到位。 (3)制定本机关、本系统档案工作中长期规划或在机关工作中长期规划中有档案工作内容。 (4)机关档案工作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监督、 指导,按规定时限完成重大活动档案移交,档案统计年报、政府公开信息报送, 档案进馆及其他档案业务工作。 2.档案工作人员 11/ $ / / 11 匚二\ (1)配备符合档案业务管理要求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保持稳定。 I I || 11 (2)档案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积极参加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3.档案工作保障制度 (1)档案工作列入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程序,与其他工作制度有机衔接,为 \\ 弋\ ) t ll 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建立档案工作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l I 'l j \\ \ __ (2)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联系单位实际,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 进行修改完善。包括机关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文件材料归档、档案整理、保 管、保密、鉴定、销毁、统计、利用、库房管理、文件交接、离岗交接清点、设施设备维护使用制度、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 (3)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或者转发机关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并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档案资源建设

---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1. 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门类齐全,材料完整 (1)机关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全部档案。 (2)建立健全机关档案门类,包括文书、科技、专门(会计、人物、专业)、照片、声像、实物、重大活动档案以及政府公开信息、资料等,门类齐全。 (3)各门类档案材料收集规范、真实有效、齐全完整、应归尽归。 2. 其他介质文件归档齐全 (1)收集除纸质档案之外的光介质、磁介质、银盐感光介质等其他载体形态的档案材料。 (2)按照数据标准,收集各门类档案的电子文件和数字副本文件,包括机关网页信息、公务电子邮件及机关公务社交媒体产生的数字信息等。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 1. 信息化规划设施 (1)统筹协调数字档案室与单位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关系,实现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管理。 (2)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设计和配备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 2. 数字资源按照有关标准收集、整理机关数字信息,建立各种门类电子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等。 3. 应用系统机关档案管理系统符合国家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的要求,并与同级综合档案馆信息接收平台对接,按照要求移交电子档案及电子目录等。 4. 信息安全 (1)定期检查非纸质载体的可读性,确保其数据长期有效性;及时备份档案数字信息,建立数据恢复机制,保障数字信息安全;开展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 (2)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采取严格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对涉密档案严禁开展外包数字化。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第1章数字档案馆介绍 我们所要建立的数字档案馆既不是模仿纸质档案为主体的实体档案馆,也不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封闭的档案信息库,而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企业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为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根据档案界有关专家学者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企业数字档案馆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馆藏资源数字化 数据是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反映,所以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不仅有文字、图像,还有声音等多媒体介质,因此,数字档案馆除了现已存在的电子文件以外,还必须将馆藏的实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永久的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档案信息结构标准化 应该说信息结构标准化既是馆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依据,又是档案信息能否方便快捷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将要引进比较复杂的元数据的概念和很多

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迁移技术等等。这就要求档案信息结构的标准化。 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实现信息利用的社会化,首先必须实现网络化,这是个重要的基础。同样,由于数字档案馆是在网上运行的,因此,宽带高速网对档案信息的迅速传递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条件。目前,支持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和intranet技术。考虑到档案信息不同于图书或其他信息,其传递的范围要受到密级的限制和访问权限的约束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许多场合使用局域网技术和intranet 技术较为稳妥。 生成空间虚拟化 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群体概念,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通过网络实现跨库互动查询,达到使用信息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改变了存在的性质和方式,延伸了传递的途径和条件,拓宽了使用的环境和范围。这也正如部分档案学者指出的那样:通过网络的连接,传统档案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档案馆,一类是终端档案馆,前者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信

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思路与构建

数 字 档 案 馆 建 设 基 本 思 路 与 构 建 杭州市档案局 赵建国、林杭顺、陈莉莉、梁凯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步伐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公众对档案、文件的利用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国家综合性档案馆责无旁贷的要迎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全面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委、政府领导、市级机关工作服务和社会公众服务。档案馆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的馆藏载体及政府部门在其长年的政务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当今档案载体及其信息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如何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非常关键。为了更好地使馆藏档案数字化资源融入于社会基础信息资源库,数字档案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档案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当今在档案学理论界开始对数字档案馆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内容涉及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特征、要素、结构以及对国外数字档案馆的关注等方面。数字档案馆较之传统档案馆的在档案的存放时效、查询速度及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在国外先进国家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建设运行实例。本文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以建设的目标、内容、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初探,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请指正批评。 【关键词】信息化 档案 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总体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系统将是一个区域性、开放型的文件、档案信息中心,能够为机关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网上档案查询服务,以达资源共享。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化再加工,并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通过网络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多媒体信息存取服务,促进社会各类信息高效、经济地传递。这将极大地推

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作者:王健 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7年第1期 文/辽阳市城建档案馆王健 【摘要】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为 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推动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为城市建设和规划提供更为充分 的保障。本文主要就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技术;城市化 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新时期社会进步飞快,城市建设也获得了广阔的 发展空间,城市化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城市建设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全面开展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活动,实现数据的高效、安全和便捷存储,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推动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十分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然有 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由于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方法需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人工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和检索,需要占有大面积空间,档案资料查阅速度较慢,效率不高。与此同时,由于档案资料自身具有分散性特点,所以对信 息资源的整合和查找只能依靠人工实现,一旦纸质档案出现损坏,将造成大量的珍贵资料丢失,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城建档案资料完整性和系统性不高,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同样存在着局 限性,而且很多城建档案馆分布在不同区域,档案馆之间的档案资料调度和查阅较困难,需要 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数字化城建档案能够有效改善此类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 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存储技术,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原有的功能,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支持。 二、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管理中,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如何长期地保存和查阅。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 快速提高,越来越多先进技术涌现,并被广泛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中,能够实现信息的高效、 安全和长期存取。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主要是在物质载体上记录,物质载体性能越好,存储时 间越长。所以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档案信息存储物质载体直接影响到数字信息的存取期限,保证物质载体的稳定性是尤为必要的。 城建档案由于自身性质较为特殊,所以除了记录城建的相关信息以外,还具有一定的法律 价值。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存储载体是纸张,很难被改变,可以更有效地确保信 息完好。但是对于电子档案而言,档案信息很容易被删改,可能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和不完整,法律价值需要在长期验证中才可以肯定其原有价值。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首要前提是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的格式和规范,实现更大范 围的档案资源共享。但是就当前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现状来看,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在 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资源的共享,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大范围交换。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修订)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EL:0411-******** Dalian Hengzhi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2) 第三章:数字档案馆馆内建设目标、内容 (3) (一)“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目标 (3) (二)“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内容 (3) 第四章:数字档案室建设 (11)

第一章:前言 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指出: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

关于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问题研究

关于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问题研究作者:李菱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0期 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了建筑信息资源的综合整合,在原 来档案管理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深度挖掘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内容,极大地 扩大了档案利用的功能,建筑信息的数字化为政府决策乃至社会投资提供了数据依据,如根据 地上片区房屋套数以及建筑面积来快速确定地下管线埋设的位置和走势。 一、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作用 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办 公自动化,数字化管理使得网上电子办公成为可能,过去的烦琐步骤“去档案馆取表、回去盖章、送回档案馆”被彻底改变,数字化档案管理尤其是设计电子档案软件不仅涵盖单位广泛, 而且涉及业务也广泛,包括电子签章申领、网上工程报建等,档案馆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及时在 网上公布审核结果等,改变了过去建设单位需要多次咨询审核进度、更正补交材料等,很大程 度上节省了其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其次是审核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辅助审核,城建档 案软件能集成国家规范并随时监测填报数据,对不符合标准的数据和工序等及时报错,并能使 用云数据对比来判断送审档案的归档资格,这种“机审”环节既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又能确保档案质量。再次是空间占用小,城建档案的专业分类繁多且子类复杂,传统的纸质管 理需要的空间大,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高,所以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电子档案只需要 储存于硬盘和服务器中,对实体空间和环境的要求较低,很大程度压缩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二、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来自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困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城建的 电子文件、档案、资料等管理上日益完善,与之相关的制表、分类基本完整,但是随着经济的 飞速发展,城建的资料、工程文件等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很多,城建档案原来的 “手工管理”模式已经出现明显的弊端,不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了。来自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 管理方面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分类、编制规范不统一,这点主要表现在现场文件资料 和竣工文件资料上,同类型文件在不同时间的编制和分类上有出入,导致档案的检索和利用十 分不便,而且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甚至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二是档案编制时间长,效率低,费用高。三是收集上的问题,由于系统的不完善性,信息收集的时效性很低。四是文件、资料 的检查手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 (二)来自数字化管理的困难。城建档案在数字化管理的困难主要是自于来人力保障。在 人才保障方面,要保证各电子信息设施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进行操作 和维护,而且电子信息行业更新换代快,数字化建设的各类软件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升级, 更不离开专业的技术人才,但实际上在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人力保障不足的问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除了档案管理知识之外,要加强计算机、数据库 管理等电子技术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技能以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三、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一)规范软件的标准。目前我国城建档案管理单位很多都已经购买或者自行开发了软件 系统来代替手工方式处理档案信息,但是这些软件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技术对口、 衔接上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加强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必须要统一软件标准,提升信息化 管理要求,加强横向联系,形成网络化的大气候。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 -------------------------------------------------------------------------------- 发布日期:2017-05-12 访问次数:12396 字号:[ 大中小] --------------------------------------------------------------------------------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2010年8月3日批准,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Code for design of archives buildings JGJ 25-2010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施行日期:2 0 1 1 年2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723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5—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0.5、7.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8月3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档案防护;6.防火设计;7.建筑设备。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电子档案阅览、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信息化技术等功能用房。2.增加建筑节能、综合布线、供电等级、防水等级、安全防范、重要电子档案电磁安全屏蔽要求等技术内容。3.调整术语、建筑设计、档案防护、防火设计、建筑设备中的部分条文。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邮编:100050)。 本规范主编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档案办公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冯丽伟杨战捷韩光宗常钟隽王建库姜莉姜中桥周萌刘晓光张振强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何玉如郭嗣平吴英凡王良城顾均祝敬国孙兰李伯富卢求 1 总则 1.0.1 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满足功能、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档案馆建筑设计。 1.0.3 档案馆可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档案馆的适用范围及耐火等级要求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4 特级、甲级档案馆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乙级档案馆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乙级档案馆宜按七度设防。 1.0.5 档案馆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